『壹』 c語言中求N個數據的的和
思路:直接定義兩個變數n和sum,n用於接受鍵盤輸入,sum用於存儲累加和,每次輸入並累加求和。
參考代碼:
#include"stdio.h"
#defineN10//宏定義N的值
intmain()
{
intn,i,sum=0;
for(i=0;i<N;i++){
scanf("%d",&n);
sum+=n;
}
printf("求和為:%d ",sum);
}
/*
運行結果:輸入N個數求和
8734192056
求和為:45
*/
『貳』 c語言如何把數組中的數據加起來
可以通過循環遍歷數組中的每個元素,並進行累加。
累加的結果可以保存在變數中,需要注意,要保證變數足夠保存累加結果,不會出現溢出。
參數為整型數組a,長度為l,對其元素實現累加並返回結果的函數可以寫作
int sum(int *a, int l)
{
int r = 0; // 存儲累加結果。
int i;
for(i = 0; i < l; i ++)//遍歷a
r += a[i];//累加元素。
return r;//返回結果。
}
『叄』 C語言數組怎樣求和,
先獲取數組長度,然後用for循環,從數組中獲取值進行累加求和。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n;
int val;
int * a;
int sun = 0, i;
printf("請輸入數組的長度:");
scanf("%d", &n);
printf(" ");
a = (int *)malloc(n * sizeof(int));//為數組a動態分配內存
for(i = 0; i < n; i++)
{
printf("請輸入數組的第%d個元素的值:", i+1);
scanf("%d", &val);
printf(" ");
a[i] = val;
}
for (i = 0; i < n; i++)
{
sun+=a[i];//sun+=a[i]相當於sun=sun+a[i];
}
printf("sun = %d ",sun);
free(a);//釋放a動態分配的內存
return 0;
}
(3)c語言一組數字求和擴展閱讀:
一個數組中的所有元素具有相同的數據類型(在C、C++、Java、pascal中都這樣。但也並非所有涉及數組的地方都這樣,比如在Visual Foxpro中的數組就並沒這樣的要求)。當然,當數據類型為 Variant 時,各個元素能夠包含不同種類的數據(對象、字元串、數值等等)。可以聲明任何基本數據類型的數組,包括用戶自定義類型和對象變數。
如果要用戶輸入的是一個數組,一般是用一個循環,但是在輸入前也需要固定數組的大小。
compact跟變長數組沒有太大的關系,也應該用不到變長數組。因為一般的傳數組到函數中就是傳數組的地址和元素的個數的,那隻是一個提示,不是要求。
『肆』 c語言輸入10個數,求和以及平均值
1、首先,先打開DEV C++軟體。
『伍』 C語言:輸入一串數字然後求和
for(i=0;buff[i]!=0;++i)
sum += buff[i] - '0';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能解釋下嗎?大哥!
回答者: shaocl112102 - 試用期 一級 2-5 09:30
------------------------------------------------------------
把buff里的字元逐個與字元'0'相減,哦,是他們的ASCII碼相減,忘了0的ASCII碼了,不過不管它是多少吧,反正123456789這些的ASCII碼與0是遞增的關系,比如:0的ASCII是 45,那3的就是 48了,用48-45不就是3了嗎?這樣剛好可以得出buff[i]的整數。以便用來相加.
『陸』 C語言數組如何進行元素求和
1、c語言中,定義數組後可以用sizeof命令獲得數組的長度(即可容納元素個數)。但是通過傳遞數組名參數到子函數中,以獲得數組長度是不可行的,因為在子函數當中,數組名會退化為一個指針。
2、例如:
int data[4],length;
length=sizeof(data)/sizeof(data[0]); //數組占內存總空間除以單個元素占內存空間大小,即等於元素個數
printf("length of data[4]=%d", length ); //輸出length of data[4]=4
『柒』 我想知道怎麼用C語言解決輸入一個數字求各位數字相加的和
void main()
{
int num=9876;
int result=0;//記錄結果
do
{
result += num%10; //讓最右面一位相加
num = num/10; //把最右面一位去掉
}while(num>0)
printf("%d",res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