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圓周率近似值的計算方法有哪些啊
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的一個方法,很容易理解。
在一個方格圖中,畫圓,方格越小,最後計算出來的圓的面積越接近,圓周率的值就越接近。
還有個方法就是用一個圓在地面上滾動,測量滾動距離和圓的直徑。
中國最原始的圓周率的記載的計算方式是1/3,顯然很不準確。
到後來,有了一個更接近的數值,7/22。顯然還是不夠精確。
要想得到最為精確的圓周率的值,那肯定是用微積分。
把圓看成是一個N多邊形,隨著N值的增加,會無限接近圓形,圓周率就這么一步步的被精確出來了。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圓周率早已不是一個問題了,但是多多學習圓周率的求解方法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祝你好運。
㈡ 在編寫c語言程序求解漢諾塔問題時怎樣表示每一步是第幾步
您好,可以這樣
漢諾塔(Hanoi)是必須用遞歸方法才能解決的經典問題。它來自於印度神話。上帝創造世界時作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第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大小順序摞著64片黃金圓盤,如圖7-3所示。上帝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到第二根柱子上,並且規定,每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有人預言說,這件事完成時宇宙會在一瞬間閃電式毀滅,也有人相信婆羅門至今仍在一刻不停地搬動著圓盤。
**輸入格式要求:"%d" 提示信息:"Input the number of disks:"
**輸出格式要求:"Steps of moving %d disks from A to B by means of C:
" "Move %d: from %c to %c
"
程序運行示例如下:
Input the number of disks:3
Steps of moving 3 disks from A to B by means of C:
Move 1: from A to B
Move 2: from A to C
Move 1: from B to C
Move 3: from A to B
Move 1: from C to A
Move 2: from C to B
Move 1: from A to B
㈢ c語言 漢諾塔 函數遞歸調用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游戲,漢諾塔問題,源於印度一個古老傳說。大梵天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大小順序摞著64片黃金圓盤。大梵天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先將A --> C,再將A --> B,因為漢諾塔是下面的圓盤(第二個)比上面的大(第一個),所以我們不能直接放在第三根柱子即A上,緊接著當我們想要移動第三個圓盤di時已經沒有柱子了,所以我們先將C柱上的圓盤給B,再將A柱上的圓盤給C即A --> C,此時C上是第三大的圓盤,B上從上到下依此是第一個和第二個盤子,然後再將B --> A(最小號盤子給A),然後B --> C(第二大的盤子給C),再將最小盤子給C即A --> C,這是實現前三個盤子放置方法。
建議你找個小游戲玩一下,一邊玩一邊理解。
㈣ 0表示什麼意思
0,通常表示什麼也沒有。但實際上零表示的意義非常豐富。
0不但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有。電台、電視里報告氣溫是0℃,並不是指沒有溫度,而是相當於華氏表32度,這也是冰點的溫度。0還可以表示起點,如發射導彈時的口令是:「9,8,7,6,5,4,3,2,1,0——發射」。0在數軸上作為原點,也是起點的意思。0還可以表示精確度。如在近似計算中,7.5與7.50表示精確程度不同。
在實數中,0又是正數與負數間的惟一中性數,具備下面一些運算性質:
a+0=0+a=a.
a-0=a.0-a=-a.
0×a=a×0=0,y0÷a=0,(a≠0)
0不能作除數,0也沒有倒數;
0的絕對值和相反數都是0;
任意多個0相加和相乘都等於0。
在指數和階乘運算中,還有:a°=1(其中a≠0),0!=1。
0在復數中,是惟一輻角沒有定義的復數。0還沒有對數。現代電子計算機用的二進制中,0還是一個基本數碼。
在0發明之前,我們祖先記數的方法是繁瑣而不完善的,要記一個大數就要將某些符號重寫多次。在採用了印度一阿拉伯數碼,而沒有用0這個符號時,前人將一百萬、三萬、四百、五這幾個數之和表示為:1345,這種表示就會產生誤解,或是一百零三萬四百零五,或是一千三百四十五。於是用打格的辦法來區分,空的地方表示空位。但這又使運算變得很麻煩。採用0後,就可以簡潔地寫成:1030405。因此,沒有採用0之前,可以說記數法是不完整的。
0是數學中最有用的符號之一,但它的發明是來之不易的。古埃及雖建造了宏偉的金字塔,但不會使用0;巴比倫人發明了楔形文字,也不會使用0;中國古代用籌運算時,怕定位發生錯誤,開始用□代表空位,為書寫方便逐漸寫成○。公元2世紀希臘人在天文學上用○表示空位,但不普遍。比較公認的是印度人在公元6世紀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
㈤ C語言漢諾塔問題,請問這個n=3的詳細步驟是什麼呀,大一新生沒聽懂
這是漢諾塔的演算法的問題。程序本身很簡單。
漢諾塔(又稱河內塔)問題是源於印度一個古老傳說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照大小順序摞著64片黃金圓盤。大梵天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這個主要是看演算法,再一個就是遞歸的學習,程序本身非常簡單。
㈥ 零的歷史是怎樣的
零的歷史:
由於零的概念在歐洲文化中是跟著從印度起源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而傳入的,因此很多人認為零這個數字是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實際上很早就有文化懂得零的概念。
古埃及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記帳時用特別符號來記載零。瑪雅文明最早發明0這個數字,比印度人還早一些,比歐洲人還早800年。在1202年時,一個商人寫了一本算盤之書。
在東方中由於數學是以運算為主,(西方當時以幾何和邏輯為主),由於運算上的需要,自然地引入了0這個數。在中國很早便有0這個數字很多文獻都有記載。
在1208年時將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引入本書,並在開頭寫了 "印度人的9個數字,加上阿拉伯人發明的0符號便可以寫出所有數字" 。
由於一些原因,在初時引入0這個符號到西方時,曾經引起西方人的困惑,因當時西方認為所有數都是可數,而且0這個數字會使很多算式。
邏輯不能成立(如除0), 甚至認為是魔鬼數字,而被禁用直至約公元15,16世紀0和負數才逐漸給西方人所認同,才使西方數學有快速發展。
(6)c語言婆羅門金盤擴展閱讀:
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於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
而且採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到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在各地區的寫法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羅門式:這一組數字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
它的特點是從「1」到「9」每個數都有專字。現代數字就是由這一組數字演化而來。在這一組數字中,還沒有出現「0」(零)的符號。
「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公元四世紀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已使用「0」的符號,當時只是實心小圓點「·」。
後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這樣,一套從「1」到「0」的數字就趨於完善了。這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1202年,義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數學書籍《計算之書》,書中廣泛使用了由阿拉伯人改進的印度數字,它標志著新數字在歐洲使用的開始。這本書共分十五章。
在第一章開頭就寫道:「印度的九個數目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隨著歲月的推移,到十四世紀,中國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與應用。印度數字逐漸為全歐洲人所採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傳來的印度數字,但他們當時忽視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認為是阿拉伯人的功績,因而稱其為阿拉伯數字,這個錯誤的稱呼一直流傳至今。
㈦ 0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1、0可以表示沒有。
比如盤子中一個桃子也沒有就可以表示為:盤子中有0個桃子。0可以表示起點,比如尺子中最左側的刻度0所表示的意義就是測量的起點。尺子上從0到1的長度正好是1厘米。
2、0在數量上雖然表示「沒有」,但它依然有著和其他數一樣的待遇,即可以和其他數「參與運算」(0不能做除數)解決問題。比如相同兩個數相減的結果是0;一個數與0相加的和是它本身;一個數減0的差是它本身;0除以任何一個不為0的數商是0;0與任何數相乘的積是0。
3、0可以用來「佔位」
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則中,規定「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這個時候0就起到了「佔位」的作用。
4、「0」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量」
「0」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表示某個確定、存在的具體量。比如,「0時」不表示沒有時間,而是指特定的時刻,即半夜12時或24時。同樣「0℃」不表示沒有溫度,而是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5、「0」是一個「沒有地位」的數。
在計數的時候,0起到「佔位」的作用,不能省略。不過,小數末尾的「0」卻表現出「可有可無」的狀態,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比如0.70和0.7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小數,百分位上的0「可有可無」。同樣在學習「小數除法」的時候,被除數位數不夠時,可以在被除數的末尾添上0繼續除。當然,若被除數是整數,需要點上小數點再添0。
6、「0」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數。
在「小數的性質」中0表現出「可有可無」: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而在小數的近似值表示的時候,小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比如,0.984保留一位小數(精確到十分位)是1.0,1.0末尾的0不能去掉。
7、「0」可以表示「原點」
在「直角坐標系」中,0是這個空間坐標系的「原點」。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是數軸,原點表示的數是0,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7)c語言婆羅門金盤擴展閱讀
標準的0這個數字由古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在東方國家由於數學是以運算為主(西方當時以幾何並在開頭寫了「印度人的9個數字,加上阿拉伯人發明的0符號便可以寫出所有數字)。
由於一些原因,在初引入0這個符號到西方時,曾經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當時西方認為所有數都是正數,而且0這個數字會使很多算式、邏輯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認為是魔鬼數字,而被禁用。直至約公元15,16世紀0和負數才逐漸給西方人所認同,才使西方數學有快速發展。
0的另一個歷史:0的發現始於印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度婆羅門教最古老的文獻《吠陀》已有「0」這個符號的應用,當時的0在印度婆羅門教表示無(空)的位置。
約在6世紀初,印度開始使用命位記數法。7世紀初印度大數學家葛拉夫.瑪格蒲達首先說明了0的0是0,任何數加上0或減去0得任何數。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提到以命位記數法來進行計算的實例。
也有的學者認為,0的概念之所以在印度產生並得以發展,是因為印度佛教中存在著「絕對無」這一哲學思想。
公元733年,印度一位天文學家在訪問現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期間,將印度的這種記數法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不久就取代了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數字。這套記數法後來又傳入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