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sql的聚集函數不能與什麼連用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ql的聚集函數不能與什麼連用

發布時間: 2022-05-09 07:35:30

sql中where和group by可以連用嗎having算是對檢索條件的補充嗎

首先要分清幾個概念1.count() 在SqlServer中式屬於聚合函數.聚合函數要求不能出現在where中2.where 可以和 group by連用 但效果和having是不同的 where要求必須在group by 前面..意思是先過濾再分組 而having是必須在group by後面連用 是分組後的過濾 所以過濾條件在什麼位置是有很大區別的3.sql中 要求前面有聚合函數和其他欄位的,group by中必須把不是聚合函數的欄位 加進去

⑵ SQL中的WHERE子句中為什麼不允許應用聚集函數呢請通俗的解釋一下或者談談自己的見解!

聚合函數要與group by語句一並使用(若select中僅有聚合函數列,group by可省略)
group by的作用就是分組,只有把數據進行分組後才可以用聚合函數求值
而group by是一個分界點,分隔where與having的,按照sql語句的執行順序
當執行where時,數據尚未執行group by,無法分組,就不能使用聚合函數
而當執行having時,數據已經按照group by執行了分組,即可使用聚合函數
順便一提,select的執行順序在having之後

⑶ 為什麼sql查詢語句中的count(*)等聚合函數可以放在having後面,而不能放在where後面

因為where先於group by執行,當執行where的時候還沒有分組,沒有東西可以數,所以聚合函數只能放在比group by先執行的指令里

⑷ 以下( )中不能直接使用聚合函數。 A: Select子句 B: Where子句 C: Having子句 D: 以上三者ALL不能

SQL語句中WHERE子句不能有聚合函數問題

一般SQL語句中,WHERE子句是不能含有聚合函數的,否則報錯:groupfunctionisnotallowedhere



在 SQL 中增加 HAVING 子句原因是,WHERE 關鍵字無法與合計函數一起使用。

SELECTcolumn_name,aggregate_function(column_name)
FROMtable_name
WHEREcolumn_nameoperatorvalue
GROUPBYcolumn_name
HAVINGaggregate_function(column_name)operatorvalue
SELECTCustomer,SUM(OrderPrice)FROMOrders
WHERECustomer='Bush'ORCustomer='Adams'
GROUPBYCustomer
HAVINGSUM(OrderPrice)>1500

資料庫里的聚集函數只能用在select後能不能在用在where後面 比如:where age>AVG(age)

不能,聚集函數能在兩個地方用,第一個就是select後面要查詢的內容,比如select avg(age),第二個就是group by…having…的having後面,
比如select name
from student
group by department
having avg(age)>20;

⑹ SQL 語句,order BY能不能和聚合函數一起用

可以和sum一起使用,而且order by還支持使用別名

⑺ 在SQL的HAVING子句中,不能使用像AVG()這樣的聚集函數.

聚集函數作用於分組中,是先對其分組,然後再算聚集函數的內容。
所以用時都不用在having子句中。列:select class,avg(age)from student group by class having age >20 這句就是先對班級分組,年齡大於20的求平均

⑻ 聚集函數是不是不能order by一起使用

可以一起使用,不過進行order by的欄位必須進行聚合運算或者出現在group by後

⑼ 為什麼聚集函數不能出現在where子句中

count()是一個聚集函數(也稱為聚合函數)是為了選定行的數目,可以包含空值。group by 是分組, 可以按照一個多多個欄位分組。 使用時應注意:select 後顯示的信息:要麼包含在聚集函數中,要麼包含在group by 子句中。where :是一個條件語句,在where後面跟的是條件!

⑽ 關於sql聚集函數的正確描述是什麼

一下內容純屬抄襲~,希望有點用~

8.2 聚合函數的應用

聚合函數在資料庫數據的查詢分析中,應用十分廣泛。本節將分別對各聚合函數的應用進行說明。
8.2.1 求和函數——SUM()

求和函數SUM( )用於對數據求和,返回選取結果集中所有值的總和。語法如下。

SELECT SUM(column_name)

FROM table_name

說明:SUM()函數只能作用於數值型數據,即列column_name中的數據必須是數值型的。

實例1 SUM函數的使用

從TEACHER表中查詢所有男教師的工資總數。TEACHER表的結構和數據可參見5.2.1節的表5-1,下同。實例代碼:

SELECT SUM(SAL) AS BOYSAL

FROM TEACHER

WHERE TSEX='男'

運行結果如圖8.1所示。

圖8.1 TEACHER表中所有男教師的工資總數

實例2 SUM函數對NULL值的處理

從TEACHER表中查詢年齡大於40歲的教師的工資總數。實例代碼:

SELECT SUM(SAL) AS OLDSAL

FROM TEACHER

WHERE AGE>=40

運行結果如圖8.2所示。

圖8.2 TEACHER表中所有年齡大於40歲的教師的工資總數

當對某列數據進行求和時,如果該列存在NULL值,則SUM函數會忽略該值。
8.2.2 計數函數——COUNT()

COUNT()函數用來計算表中記錄的個數或者列中值的個數,計算內容由SELECT語句指定。使用COUNT函數時,必須指定一個列的名稱或者使用星號,星號表示計算一個表中的所有記錄。兩種使用形式如下。

* COUNT(*),計算表中行的總數,即使表中行的數據為NULL,也被計入在內。

* COUNT(column),計算column列包含的行的數目,如果該列中某行數據為NULL,則該行不計入統計總數。
1.使用COUNT(*)函數對表中的行數計數

COUNT(*)函數將返回滿足SELECT語句的WHERE子句中的搜索條件的函數。

實例3 COUNT(*)函數的使用

查詢TEACHER表中的所有記錄的行數。實例代碼:

SELECT COUNT(*) AS TOTALITEM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3所示。

圖8.3 使用COUNT(*)函數對表中的行數計數

在該例中,SELECT語句中沒有WHERE子句,那麼認為表中的所有行都滿足SELECT語句,所以SELECT語句將返回表中所有行的計數,結果與5.2.1節的表5-1列出的TEACHER表的數據相吻合。

如果DBMS在其系統表中存儲了表的行數,COUNT(*)將很快地返回表的行數,因為這時,DBMS不必從頭到尾讀取表,並對物理表中的行計數,而直接從系統表中提取行的計數。而如果DBMS沒有在系統表存儲表的行數,將具有NOT NULL約束的列作為參數,使用COUNT( )函數,則可能更快地對錶行計數。

注意

COUNT(*)函數將准確地返回表中的總行數,而僅當COUNT()函數的參數列沒有NULL值時,才返回表中正確的行計數,所以僅當受NOT NULL限制的列作為參數時,才可使用COUNT( )函數代替COUNT(*)函數。
2.使用COUNT( )函數對一列中的數據計數

COUNT( )函數可用於對一列中的數據值計數。與忽略了所有列的COUNT(*)函數不同,COUNT( )函數逐一檢查一列(或多列)中的值,並對那些值不是NULL的行計數。

實例4 查詢多列中所有記錄的行數

查詢TEACHER表中的TNO列、TNAME列以及SAL列中包含的所有數據行數。實例代碼:

SELECT COUNT(TNO) AS TOTAL_TNO, COUNT(TNAME) AS TOTAL_TNAME,

COUNT(SAL) AS TOTAL_SAL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4所示。

圖8.4 使用COUNT( )函數對一列中的數據計數

可見,TNO列與TNAME列由於其中不含有NULL值,所以其計數與使用COUNT(*)函數對TEACHER表中的記錄計數結果相一致,而SAL列由於其中有兩行數據為NULL,所以這兩列沒有被計入在內,計數結果也就是8。
3.使用COUNT( )函數對多列中的數據計數

COUNT( )函數不僅可用於對一列中的數據值計數,也可以對多列中的數據值計數。如果對多列計數,則需要將要計數的多列通過連接符連接後,作為COUNT( )函數的參數。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多列計數的實例,說明其使用過程。

*說明

關於如何使用連接符連接多列可參見本書的7.2節。

實例5 使用COUNT( )函數對多列中的數據計數

統計TEACHER表中的TNO列、TNAME列和SAL列中分別包含的數據行數,以及TNO列和TNAME列、TNAME列和SAL列一起包含的數據行數。實例代碼:

SELECT COUNT(TNO) AS TOTAL_TNO, COUNT(TNAME) AS TOTAL_TNAME,

COUNT(SAL) AS TOTAL_SAL,

COUNT(CAST(TNO AS VARCHAR(5)) + TNAME) AS T_NONAME,

COUNT(TNAME + CAST(SAL AS VARCHAR(5))) AS T_NAMESAL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5所示。

圖8.5 使用COUNT( )函數對多列中的數據計數

在進行兩列的連接時,由於它們的數據類型不一致,因此要使用CAST表達式將它們轉換成相同的數據類型。

在7.2.1節已經講過,如果在被連接的列中的任何一列有NULL值時,那麼連接的結果為NULL,則該列不會被COUNT( )函數計數。

注意

COUNT( )函數只對那些傳遞到函數中的參數不是NULL的行計數。
4.使用COUNT函數對滿足某種條件的記錄計數

也可以在SELECT語句中添加一些子句約束來指定返回記錄的個數。

實例6 使用COUNT函數對滿足某種條件的記錄計數

查詢TEACHER表中女教師記錄的數目。實例代碼:

SELECT COUNT(*) AS TOTALWOMEN

FROM TEACHER

WHERE TSEX='女'

運行結果如圖8.6所示。

圖8.6 使用COUNT函數對滿足某種條件的記錄計數

這時結果為6而不是前面的所有記錄10。之所以可以通過WHERE子句定義COUNT()函數的計數條件,這與SELECT語句各個子句的執行順序是分不開的。前面已經講過,DBMS首先執行FROM子句,而後是WHERE子句,最後是SELECT子句。所以COUNT()函數只能用於滿足WHERE子句定義的查詢條件的記錄。沒有包括在WHERE子句的查詢結果中的記錄,都不符合COUNT()函數。
8.2.3 最大/最小值函數—MAX()/MIN()

當需要了解一列中的最大值時,可以使用MAX()函數;同樣,當需要了解一列中的最小值時,可以使用MIN()函數。語法如下。

SELECT MAX (column_name) / MIN (column_name)

FROM table_name

說明:列column_name中的數據可以是數值、字元串或是日期時間數據類型。MAX()/MIN()函數將返回與被傳遞的列同一數據類型的單一值。

實例7 MAX()函數的使用

查詢TEACHER表中教師的最大年齡。實例代碼:

SELECT MAX (AGE) AS MAXAGE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7所示。

圖8.7 TEACHER表中教師的最大年齡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得到這個結果並不是特別有用,因為經常想要獲得的信息是具有最大年齡的教師的教工號、姓名、性別等信息。

然而SQL不支持如下的SELECT語句。

SELECT TNAME, DNAME, TSEX, MAX (AGE)

FROM TEACHER

因為聚合函數處理的是數據組,在本例中,MAX函數將整個TEACHER表看成一組,而TNAME、DNAME和TSEX的數據都沒有進行任何分組,因此SELECT語句沒有邏輯意義。同樣的道理,下面的代碼也是無效的。

SELECT TNAME, DNAME, TSEX,SAL ,AGE

FROM TEACHER

WHERE AGE=MAX (AGE)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在WHERE子句中使用子查詢來返回最大值,然後再基於這個返回的最大值,查詢相關信息。

實例8 在WHERE子句中使用子查詢返回最大值

查詢TEACHER表中年紀最大的教師的教工號、姓名、性別等信息。

實例代碼:

SELECT TNAME, DNAME, TSEX, SAL, AGE

FROM TEACHER

WHERE AGE=(SELECT MAX (AGE)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8所示。

圖8.8 在WHERE子句中使用子查詢返回最大值

MAX()和MIN()函數不僅可以作用於數值型數據,也可以作用於字元串或是日期時間數據類型的數據。

實例9 MAX()函數用於字元型數據

如下面代碼:

SELECT MAX (TNAME) AS MAXNAME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9所示。

圖8.9 在字元串數據類型中使用MAX的結果

可見,對於字元串也可以求其最大值。

*說明

對字元型數據的最大值,是按照首字母由A~Z的順序排列,越往後,其值越大。當然,對於漢字則是按照其全拼拼音排列的,若首字元相同,則比較下一個字元,以此類推。

當然,對與日期時間類型的數據也可以求其最大/最小值,其大小排列就是日期時間的早晚,越早認為其值越小,如下面的實例。

實例10 MAX()、MIN()函數用於時間型數據

從COURSE表中查詢最早和最晚考試課程的考試時間。其中COURSE表的結構和數據可參見本書6.1節的表6-1。實例代碼:

SELECT MIN (CTEST) AS EARLY_DATE,

MAX (CTEST) AS LATE_DATE

FROM COURSE

運行結果如圖8.10所示。

圖8.10 COURSE表中最早和最晚考試課程的考試時間

可見,返回結果的數據類型與該列定義的數據類型相同。

注意

確定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時,MAX( )(MIN( ))函數忽略NULL值。但是,如果在該列中,所有行的值都是NULL,則MAX( )/MIN( )函數將返回NULL值。
8.2.4 均值函數——AVG()

函數AVG()用於計算一列中數據值的平均值。語法如下。

SELECT AVG (column_name)

FROM table_name

說明:AVG()函數的執行過程實際上是將一列中的值加起來,再將其和除以非NULL值的數目。所以,與SUM( )函數一樣,AVG()函數只能作用於數值型數據,即列column_name中的數據必須是數值型的。

實例11 AVG()函數的應用

從TEACHER表中查詢所有教師的平均年齡。實例代碼:

SELECT AVG (AGE) AS AVG_AGE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11所示。

圖8.11 TEACHER表中所有教師的平均年齡

在計算平均值時,AVG()函數將忽略NULL值。因此,如果要計算平均值的列中有NULL值,計算均值時,要特別注意。

實例12 AVG()函數對NULL值的處理

從TEACHER表中查詢所有教師的平均工資。實例代碼:

SELECT AVG (SAL) AS AVG_AGE1,SUM(SAL)/COUNT(*) AS AVG_AGE2,

SUM(SAL)/COUNT(SAL) AS AVG_AGE3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12所示。

圖8.12 TEACHER表中所有教師的平均工資

可以發現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實際上,「AVG (SAL)」與「SUM(SAL)/COUNT(SAL)」語句是等價的。因為AVG(SAL)語句的執行過程實際上是將SAL列中的值加起來,再將其和(也就等價於SUM(SAL))除以非NULL值的數目(也就等價於COUNT(SAL))。而語句「SUM(SAL)/COUNT(*)」則不然,因為COUNT(*)返回的是表中所有記錄的個數,而不管SAL列中的數值是否為NULL。

注意

AVG()函數在計算一列的平均值時,忽略NULL值。但是,如果在該列中,所有行的值都是NULL,則AVG()函數將返回NULL值。

如果不想對列中的所有值求平均,則可在WHERE子句中使用搜索條件來限制用於計算均值的行。

實例13 在WHERE子句中使用搜索條件來限制用於計算均值的行

從TEACHER表中查詢所有計算機系教師的平均年齡。實例代碼:

SELECT AVG (AGE) AS AVGCOMPUTER_AGE

FROM TEACHER

WHERE DNAME = '計算機'

運行結果如圖8.13所示。

圖8.13 TEACHER表中所有計算機系教師的平均年齡

當執行SELECT語句時,DBMS將表中的每行對WHERE子句中的搜索條件「DNAME = '計算機'」求值。只有那些搜索條件為True時,行中的AGE值才傳到均值函數AVG (AGE)中。

當然,除了顯示表中某列的平均值,還可用AVG()函數作為WHERE子句的一部分。與前面介紹的MAX()函數一樣,不能直接用於WHERE子句,必須以子查詢的形式。

實例14 AVG()函數作為WHERE子句中搜索條件的一部分

從TEACHER表中查詢所有年齡高於平均年齡的教師的信息。實例代碼: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AGE >= (SELECT AVG (AGE) FROM TEACHER)

ORDER BY AGE

運行結果如圖8.14所示。

圖8.14 TEACHER表中所有年齡高於平均年齡的教師的信息
8.2.5 聚合分析的重值處理

前面介紹的5種聚合函數,可以作用於所選列中的所有數據(不管列中的數據是否有重置),也可以只對列中的非重值進行處理,即把重復的值只取一次進行聚合分析。當然,對於MAX()/MIN()函數來講,重值處理意義不大。

可以使用ALL關鍵字指明對所選列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使用DISTINCT關鍵字指明對所選列中的非重值數據進行處理。以AVG()函數為例,語法如下。

SELECT AVG ([ALL/DISTINCT] column_name)

FROM table_name

說明:[ALL/DISTINCT]在預設狀態下,默認是ALL關鍵字,即不管是否有重值,處理所有數據。其他聚合函數的用法與此相同。

注意

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不支持在聚合函數中使用DISTINCT關鍵字。

實例15 聚合分析的重值處理

從TEACHER表中查詢工資SAL列中存在的所有記錄數。實例代碼:

SELECT COUNT(ALL SAL) AS ALLSAL_COUNT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15所示。

圖8.15 TEACHER表中工資SAL列中存在的所有記錄數

當然,在代碼中去除ALL關鍵字,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而如果從TEACHER表中,查詢工資SAL列中存在的不同記錄的數目,可採用如下代碼。

SELECT COUNT(DISTINCT SAL) AS DISTINCTSAL_COUNT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16所示。

圖8.16 TEACHER表中SAL列存在的不同記錄的數目

對比兩個結果,使用DISTINCT關鍵字後,工資SAL列中的重值並沒有列入統計的范圍之內。另外還要強調一點,在所有5種聚合函數中,除了COUNT(*)函數外,其他的函數在計算過程中都忽略NULL值,即把NULL值的行排除在外,不進行分析。
8.2.6 聚合函數的組合使用

前面介紹的實例中,聚合函數都是單獨使用的。聚合函數也可以組合使用,即在一條SELECT語句中,可以使用多個聚合函數。

實例16 使用多個聚合函數

如下面的代碼:

SELECT COUNT(*) AS num_items,

MAX(SAL) AS max_sal,

Min(AGE) AS min_age,

SUM(SAL)/COUNT(SAL) AS avg_sal,

AVG(DISTINCT SAL) AS disavg_sal

FROM TEACHER

運行結果如圖8.17所示。

圖8.17 聚合函數的組合應用

該例在一條SELECT語句中,幾乎用到了所有的聚合函數。其中num_items為TEACHER表所有記錄的條目,max_sal為TEACHER表中記錄的最高工資,min_age為TEACHER表中記錄的最小年齡,avg_sal為所有TEACHER表中的工資記錄的平均值,disavg_sal為TEACHER表中所有不同的工資記錄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