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語言if語句的用法
c語言提供了三種形式的if語句:
1、if(表達式)語句。
例如:if(x>y)printf("%d",x);
此時,如果表達式為真,則執行printf語句。
2、if(表達式)語句1 else 語句2
例如:
if(x>y)printf("%d",x);
elseprintf("%d",y);
此時,如果x>y成立為真,則執行語句printf("%d",x),然後直接跳過else,同時也跳過語句printf("%d",y),去執行之後的語句。
如果x>y不成立為假,則不執行語句printf("%d",x),執行語句printf("%d",x)。
3、if(表達式1)語句1
else if(表達式2)語句2
else if(表達式3)語句3
else if(表達式m)語句m
else 語句 n
此時,哪個表達式為真,則運行哪個if後面的語句。如表達式3成立為真,執行語句3。
在每個語句中,可以有多個語句,但需要加上大括弧
例:if(x>y){printf("%d",x);break;}
(1)c語言if語句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if語句使用的注意事項:
1.if(條件表達式)其後沒有分號。
一般來說,有"{}"有沒有";",有";"就沒有"{}"
2.if語句所控制的語句如果是一條語句,我們可以不寫大括弧;
如果控制的是兩條以上的語句,必須加大括弧。
if語句的控制體沒有加大括弧是其後跟的一條語句。
建議:永遠加上大括弧。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參考資料:網路-if語句
2. 使用c語言編程(if語句)
c語言提供了三種形式的if語句:
1、if(表達式)語句。
例如:if(x>y)printf("%d",x);
此時,如果表達式為真,則執行printf語句。
2、if(表達式)語句1 else 語句2
例如:
if(x>y)printf("%d",x);
elseprintf("%d",y);
此時,如果x>y成立為真,則執行語句printf("%d",x),然後直接跳過else,同時也跳過語句printf("%d",y),去執行之後的語句。
如果x>y不成立為假,則不執行語句printf("%d",x),執行語句printf("%d",x)。
3、if(表達式1)語句1
else if(表達式2)語句2
else if(表達式3)語句3
else if(表達式m)語句m
else 語句 n
此時,哪個表達式為真,則運行哪個if後面的語句。如表達式3成立為真,執行語句3。
在每個語句中,可以有多個語句,但需要加上大括弧
例:if(x>y){printf("%d",x);break;}
(2)c語言if語句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if語句使用的注意事項:
1.if(條件表達式)其後沒有分號。
一般來說,有"{}"有沒有";",有";"就沒有"{}"
2.if語句所控制的語句如果是一條語句,我們可以不寫大括弧;
如果控制的是兩條以上的語句,必須加大括弧。
if語句的控制體沒有加大括弧是其後跟的一條語句。
建議:永遠加上大括弧。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參考資料:網路-if語句
3. c語言if語句說課稿
就是怎麼說能讓學生明白什麼是if語句是嗎?
大多書上不都是用偽代碼講解的嘛,
if(條件為真){
語句一;
}else{ //此時條件為假
語句二;
}
下面這種判斷對於初學者很容易弄糊塗,所以還是有必要分析一下的。
if((一個表達式)==false){
語句一;
}else{
語句二;
}
4. c語言小代碼,if語句的使用
if語句一般有三種基本形式,其它擴展形式,也是以下面三種形式為基礎,個人活學活用而已。
1、 if……形式
一般格式:if(表達式) 語句;
語義是:如果表達式的值為真,則執行其後的語句,否則不執行該語句。語句可以是單條語句,也可以是用花括弧{}包括起來的復合語句。示例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b,max;
printf("\n input two numbers: ");
scanf("%d%d",&a,&b);
max=a;
if (max<b) max=b;
printf("max=%d\n",max);
return 0;
}
2、if……else形式
一般格式:
if(表達式)
語句1;
else
語句2;
語義是:如果表達式的值為真,則執行語句1,否則執行語句2 。語句1和語句2可以是復合語句。
示例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 b;
printf("input two numbers: ");
scanf("%d%d",&a,&b);
if(a>b)
printf("max=%d\n",a);
else
printf("max=%d\n",b);
return 0;
}
3、if……else……if形式
一般形式為:
if(表達式1)
語句1;
else if(表達式2)
語句2;
else if(表達式3)
語句3;
…
else if(表達式m)
語句m;
else
語句n;
語義是:依次判斷表達式的值,當出現某個值為真時,則執行其對應的語句。然後跳到整個if語句之外繼續執行程序。 如果所有的表達式均為假,則執行語句n。然後繼續執行後續程序。示例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char c;
printf("input a character: ");
c=getchar();
if(c<32)
printf("This is a control character\n");
else if(c>='0'&&c<='9')
printf("This is a digit\n");
else if(c>='A'&&c<='Z')
printf("This is a capital letter\n");
else if(c>='a'&&c<='z')
printf("This is a small letter\n");
else
printf("This is an other character\n");
return 0;
}
4、擴展形式
if條件控制語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if嵌套、if……if類似的形式,但是都離不開上面介紹的三種基本形式。個人活學活用即可。
5. c語言程序設計,只用if語句
#include<stdio.h>
voidmain(){
floatp,d;
scanf("%f",&p);
if(p<100)d=0;
elseif(p<200)d=5;
elseif(p<500)d=10;
elseif(p<1000)d=15;
elsed=20;
printf("折扣率:%.f%%,實付金額:%.2f",d,p-p*d/100);
}
運行示例:
6. c語言if的用法
if語句是c語言中的條件分支語句。它能將程序的執行路徑分為兩條。下面我們來看看c語言if的用法: if (condition) statement1;; else statement2; 其中,if和else的對象都是單個語句(statement),也可以是程序塊。條件condition可以是任何返回布爾值的表達式。else子句是可選的。 if語句的執行過程如下:如果條件為真,就執行if的對象(statement1);否則,執行else的對象(statement2)。任何時候兩條語句都不可能同時執行。考慮下面的例子: int a,b; if(a < b) a = 0; else b = 0; 本例中,如果a小於b,那麼a被賦值為0;否則,b被賦值為0。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使a 和b都被賦值為0。 記住,直接跟在if 或else語句後的語句只能有一句。如果你想包含更多的語句,你需 要建一個程序塊,如下面的例子: int bytesAvailable; if (bytesAvailable > 0) { ProcessData(); bytesAvailable -= n; } else waitForMoreData(); 這里,如果變數bytesAvailable 大於0,則if塊內的所有語句都會執行。 嵌套 if 語句 嵌套(nested)if語句是指該if語句為另一個if或者else語句的對象。在編程時經常要用到嵌套if語句。當你使用嵌套if語句時,需記住的要點就是:一個else語句總是對應著和它同一個塊中的最近的if語句,而且該if語句沒有與其他else語句相關聯。下面是一個例子: if(i == 10) { if(j < 20) a = b; if(k > 100) c = d; // this if is else a = c; // associated with this else } else a = d; // this else refers to if(i == 10) 如注釋所示,最後一個else語句沒有與if(j <20)相對應,因為它們不在同一個塊(盡 管if(j <20)語句是沒有與else配對最近的if語句)。最後一個else語句對應著if(i==10)。 內部的else語句對應著if(k>100),因為它是同一個塊中最近的if語句。 if-else-if 階梯 基於嵌套if語句的通用編程結構被稱為 if-else-if 階梯。它的語法如下: if(condition) statement; else if(condition) statement; else if(condition) statement; else statement; 條件表達式從上到下被求值。一旦找到為真的條件,就執行與它關聯的語句,該階梯的其他部分就被忽略了。如果所有的條件都不為真,則執行最後的else語句。最後的else語句經常被作為默認的條件,即如果所有其他條件測試失敗,就執行最後的else語句。如果沒有最後的else語句,而且所有其他的條件都失敗,那程序就不做任何動作。 . 下面的程序通過使用if-else-if階梯來確定某個月是什麼季節。 // Demonstrate if-else-if statements. main() { int month = 4; // April if (month == 12 || month == 1 || month == 2) printf ( "Winter"); else if (month == 3 || month == 4 || month == 5) printf ("Spring"); else if (month == 6 || month == 7 || month == 8) printf ( "Summer"); else if (month == 9 || month == 10 || month == 11) printf ("Autumn"); else printf ( "Bogus Month"); } 該程序產生如下輸出: Spring. 試驗這個程序。你將看到,不管你給month什麼值, 該階梯中有而且只有一個語句執行。 小結: if語句的三種形式: a)if (表達式)語句 b)if (表達式)語句1 else 語句2 c) if (表達式1)語句1 else if(表達式2)語句2 …… else 語句
7. 求C語言說課稿
《C語言程序設計》說課教案
授課班級:07應用電子
授課課時:2課時
授課地點:計算機實驗室
課題 製作數字電子時鍾―――循環嵌套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課教學,學生能進一步理解順序、分支和循環三種基本結構,特別是While、Do-While、for三種循環循環語句的使用;
2、掌握循環嵌套概念;
3、掌握多種循環程序設計方法並根據任務要求 「製作數字電子時鍾」;
4、通過本次任務,了解gotoxy()和Clrscr()函數的作用,並掌握這兩個函數在實際應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5、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材分析
選用教材為李志球、劉昊編著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第二版),該教材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教材特點如下:
1、在內容上體現科學性、時代性、實用性,編排上面向應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2、採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教學手段,全書圍繞項目「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作為案例,貫穿整個課程進行難點講解,以實際應用作為突破口,使學生能夠真實體驗到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興趣,促進理解;教學與項目開發融為一體,淺顯易懂,符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
3、實驗實訓環節結合教學內容,實驗項目豐富。課程設計中案例學生熟悉。
本節課教學內容參考教材第4章的4.4節:循環嵌套。
三、學生分析
07應用電子是普招類(高中畢業生)學生,它們高中期間文化基礎較扎實,但計算機專業知識薄弱,C語言程序設計是他們學習的第一門計算機語言類課程,開始學習時較困難,但入門提高較快。本次課的教學內容中循環嵌套概念他們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多重循環編程對他們不難,但循環嵌套在實際應用中的編程較為困難,如本次課的任務「製作數字電子時鍾」牽涉許多知識,如屏幕定位、輸入初始時間等。
另外,高職學生對於上機實際操作要比學習理論知識更為有興趣;簡單的實驗項目都能完成,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也較差。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演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議一議,主動思考如何解決;通過一個教學任務讓學生動手做一做。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本次課教學重點
1)循環嵌套概念;
2)gotoxy()和Clrscr()函數使用方法;
3)循環嵌套結構程序設計方法及實際應用。
在教學過程的敘述中,要抓住教學的重點、最能體現教學理念的內容和最能展示教學藝術的環節,作較為詳細的敘述。
2、本次課教學難點
1)循環嵌套編程
2)演算法分析及程序結構
3)編程完成「製作數字電子時鍾」
3、難點解決辦法
1)通過演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並從for語句基本語法入手,逐步引入循環嵌套概念,弱化實用性不強的細節;
2)圍繞任務「製作數字電子時鍾」程進行難點講解,以實際應用作為突破口,使學生能理解循環嵌套在實際中的應用,提高學習興趣;
3)針對難點設置上機實際操作內容,進一步掌握循環嵌套程序設計方法。
4)在實驗實訓過程中布置任務項目,通過實踐環節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重點難點,達到學習目的。
五、教學理念、方法及手段
本次課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理念通過任務驅動(項目教學)、講練結合等教學手段。
1、任務驅動:通過「製作數字電子時鍾」這一任務,掌握循環嵌套程序設計認方法。並掌握相應知識點,突出重點,分解難點。
2、講練結合:授課地點為計算機實驗室,採用邊講邊練的教學互動形式。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進行實際程序設計,通過運行調試自己設計的程序,讓學生親自觀察和體驗程序設計的成功感受,加深知識的理解。
六、教學設計(時間分配)
1、任務提出,演示成果程序,明確目標,提出要求。(2分鍾)
(1)演示成果程序,在屏幕固定位置顯示「製作數字電子時鍾」。
(2)任務分析:完成本次課的任務所需知識―――三種基本程序設計結構。
2、知識回顧(2分鍾)
循環結構概念、三種循環語句(while、do-while、for)、當型和直到型循環、重點語句for語句應用、注意事項。
3、上機實訓1(2分鍾)
簡單程序:用for語句編程,實現在屏幕上顯示0、1、2……59。
(上機技能訓練的操作、指導、輔導過程,以學生實際操作動手為主,教師進行輔導指導、師生共同探討完成,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考提問:如何讓0-59重復變化,以接近實際生活中秒的變化情況。
4、導入新課(6分鍾)
(1)通過練習1,分析在屏幕上顯示秒的變化程序中存在的問題。一是數字「0-59」以滾動卷屏方式顯示;二是每個數字顯示速度太快,如何實現以實際一秒時間顯示一個數。
第一個問題使用gotoxy()函數或clrscr()函數解決;第二個問題在程序中每顯示一秒後都設置一個時間延遲,時間延遲用方法空循環結構實現,它的位置在循環內屏幕每顯示一個數值後。通過講解解決第二個問題的程序結構,引入本次課新知識―――循環嵌套概念。
for(s=0;s<=59;s++)
{printf("\%2d",s);
for (i=1;i<=200000000;i++); }
(2)循環嵌套概念、結構和程序設計時注意事項。
5、上機實訓2(5分鍾)
使用循環嵌套結構編程,在屏幕固定位置能以分秒變化的時鍾:
10:11
編程和上機操作時要理解兩點:一是gotoxy()函數的使用,二是空循環實現延時循環終值的調試,以接近實際生活中時間變化。
本部分內容所用到知識是本次課的核心,是基本的能力目標,所以教學時要以重點內容處理。
6、程序設計講解(4分鍾)
編程完成本次課任務,製作一個帶有時、分、秒變化的數字電子時鍾。(四重循環)。
(1)演算法分析
(2)定義變數及類型
(3)程序結構設計
(3)源程序核心結構編程
7、上機實訓3(5分鍾)
(1)調試程序時要注意觀察程序運行情況,調整空循環變數i的終值,盡量與實際運轉時間一致。計算機運行速度越快,則這個數值越大。
(2)本程序需運行24小時才能結束,如果要停止程序運行,可以按Ctrl-C或連續按兩次Ctrl-Break強制中斷程序運行。
(3)修改變數i類型,將它定義為整形後再次運行程序,觀察運行結果,分析程序出錯原因,提醒以後編程時注意。
8、提出問題,任務完善―――源程序提高與擴展 之一(4分鍾)
前面的程序每次運行都從0點0分0秒開始,不能從當前實際時間開始運行。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在程序第一次循環開始時輸入一次當前實際時間。為了只在開始運行時設置一次初始時間,可以引入一個邏輯變數first,其初始值為0 ,輸入初始時間後,將其值置為非0。在後面程序運行中,通過if語句控制不再需要輸入初始時間。
9、上機實訓4(5分鍾)
上機修改程序,使數字電子鍾能從指定時間(輸入初始時間)開始運轉。
10、思考和作業(5分鍾)
(1)源程序提高與擴展 之二:本程序只能運行24小時,請同學們將程序進一步改進,使它能顯示年、月、日、星期、時、分、秒等數據的電子鍾。
(2)「九九乘法表」。
10、課堂小結及作業(5分鍾)
11、Question & Answer(1-2分鍾)
七、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事觀察、分析、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對計算機語言知識有效的學習策略。
2、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去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成功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3、引導學生將所學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其他學科中去,使學生覺得計算機有很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