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重力異常等值線平面圖c語言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重力異常等值線平面圖c語言

發布時間: 2022-10-11 04:23:28

『壹』 磁力測量

在該區進行1:50000比例尺航空磁測時發現近東西向分布的長條形異常,編號為新C-77-42號異常,△Tmax+=610nT,中部異常長約4km,寬約1km。(見圖10-2)對該異常進行地面檢查,地表見到基性-超基性岩體。

圖10-2黃山地區航磁異常△T等值線平面圖(根據地礦部航空物探大隊資料,1977)

1—正磁場(nT);2—負磁場(nT);3—磁場零值線;4—磁異常編號;5—剖面線

根據航磁異常地面檢查結果,開展了1:1萬比例尺地面磁測。地面磁測結果,航磁異常分解成四個小異常(見圖10-3)。異常分布大體以146線為界,東部兩個,西部兩個。西部異常較大,東部較小。異常比較復雜,總的強度不大,屬中等強度,△Z最高2800nT,一般200—800nT。異常曲線變化較大,成劇烈鋸齒狀變化(見圖10-4),北部出現負異常。西部兩個異常地表出露為輝石岩、橄欖岩。東部兩個異常一個地表出露為輝長岩,另一個較平緩的低弱異常地表為粉砂岩。

圖10-3黃山岩體△Z異常圖(據新疆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物探分隊資料,1985)

1—正磁場(nT);2一負磁場(nT);3—磁場零值線;4—測線

圖10-4黃山地區布格重力異常平面圖

1—重力異常等值線(10-5m/s2);2—銅鎳礦床

根據磁異常特徵和地表出露的岩石分析,認為西部為岩體的主體部分,東部岩體小,主要為輝長岩,最東部的平緩弱異常,推斷是隱伏岩體引起。從岩石磁性測定結果,橄欖岩磁性強,輝長岩磁性弱。將地面磁測資料與岩石磁性測定和化探資料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四個小異常都是一個基性-超基性岩體引起,磁異常的強弱反映岩體中組成的岩石類型不同。

圖10-5黃山岩體重力剩餘異常綜合平面圖

1—岩體編號;2—橄欖岩相;3—輝石岩相;4—輝長閃長岩相;5—中石炭統角斑岩、細質玢岩、含碳變余粉砂岩;6—岩相界線;7—鑽孔及編號;8—重力異常等值線(10-5m/s2);9—重力剩餘異常編號;10—點號/線號;11—礦體水平投影位置

值得指出的是西部異常中磁異常寬度大於地表出露的岩體,部分異常地表出露為細碧玢岩和石英角斑岩,對於這部分異常產生的原因,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是地表出露的細碧玢岩和石英角斑岩具有磁性,它引起的磁異常與岩體的磁異常無法區分,構成利用地面磁測結果劃分岩體邊界的一種干擾。另一種認為是地表出露的細碧玢岩和石英角斑岩下存在岩體,磁異常是細碧玢岩,石英角斑岩下的岩體引起,同時說明岩體是向南傾斜的。經過重力測量後,由於重力異常與磁力異常位置基本一致,說明磁異常是由細碧玢岩、石英角斑岩下的基性-超基性岩體引起,後經鑽探工程驗證,在細碧玢岩下見到超基性岩體(見圖10-5)。

『貳』 重力異常的識別

(一)異常特徵的描述

對於一幅重力異常圖,首先要注意觀察異常的特徵。在平面等值線圖上,異常特徵主要是指區域性異常的走向及其變化,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異常變化的幅度有多大;區域性重力梯級帶的方向、延伸長度、平均水平梯度和最大水平梯度值等。對局部異常來說,主要指的是異常的彎曲和圈閉情況,對圈閉狀異常應描述其基本形狀,如等軸狀、長軸狀或狹長帶狀;是重力高還是重力低;重力高、低的分布特點;異常的走向(指長軸方向)及其變化;異常的幅值大小及其變化等。在綜合分析區域異常與局部異常基本特徵後,有可能根據異常特徵的不同將工區劃分成若干小區,以供下一步作較深入的分析研究。

在重力異常剖面圖上,應注意異常曲線上升或下降的規律,異常曲線幅值的大小,區域異常的大致形態與平均變化率,局部異常極大值或極小值的幅度、所在位置等。

(二)典型局部重力異常的可能解釋

由於不同的地質因素往往會在重力異常平面等值線圖上或剖面圖上引起相似的異常特徵,因此根據某一局部異常來判定它是由什麼地質因素引起,常常是不容易的。為此,有必要結合地質資料或其他物探解釋成果進行綜合解釋。下面僅敘述常見的幾種局部異常與可能反映的地質因素的對應關系,供作地質解釋時參考。

1.等軸狀重力高

基本特徵:重力異常等值線圈閉成圓形或接近圓形,異常值中心部分高,四周低,有極大值點。

相對應的規則幾何形體:剩餘密度為正值的均勻球體,鉛直圓柱體,水平截面接近正多邊形的鉛直稜柱體等。

可能反映的地質因素:囊狀、巢狀、透鏡體狀的緻密金屬礦體,如鉻鐵礦、鐵礦、銅礦等;中基性岩漿(密度較高)的侵入體,形成岩株狀,穿插在較低密度的岩體或地層中;高密度岩層形成的穹窿、短軸背斜等;鬆散沉積物下面的基岩(密度較高)局部隆起;低密度岩層形成的向斜或凹陷內充填了高密度的岩體,如礫石等。

2.等軸狀重力低

基本特徵:重力異常等值線圈閉成圓形或近於圓形,異常值中心低,四周高,有極小值點。

相對應的規則幾何形體:剩餘密度為負的均勻球體,鉛直圓柱體,水平截面接近正多邊形的鉛直稜柱體等。

可能反映的地質因素:岩丘構造或盆地中岩層加厚的地段;酸性岩漿(密度較低)侵入體,侵入在密度較高的地層中;高密度岩層形成的短軸向斜;古老岩系地層中存在巨大的溶洞;新生界鬆散沉積物的局部加厚地段。

3.條帶狀重力高(重力高帶)

基本特徵:重力異常等值線延伸很大或閉合成條帶狀,等值線的中心高,兩側低,存在極大值線。

相對應的規則幾何形體:剩餘密度為正的水平圓柱體、稜柱體和脈狀體等。

可能反映的地質因素:高密度岩性帶或金屬礦帶;中基性侵入岩形成的岩牆或岩脈穿插在較低密度的岩石或地層中;高密度岩層形成的長軸背斜、長桓、地下的古潛山帶、地壘等;地下的古河道為高密度的礫石所充填。

4.條帶狀重力低(重力低帶)

基本特徵:重力異常等值線延伸很大,或閉合成條帶狀,等值線的值中心低,兩側高,存在極小值線。

相對應的規則幾何形體:剩餘密度為負的水平圓柱體,稜柱體和脈狀體等。

可能反映的地質因素:低密度的岩性帶,或非金屬礦帶;酸性侵入體形成的岩牆或岩脈穿插在較高密度的岩石或地層中;高密度岩層形成的長軸向斜、地塹等;充填新生界鬆散沉積物的地下河床。

5.重力梯級帶

基本特徵:重力異常等值線分布密集,異常值向某個方向單調上升或下降。

相對應的規則幾何形體:垂直或傾斜台階。

可能反映的地質因素:垂直或傾斜斷層、斷裂帶、破碎帶;具有不同密度的岩體的陡直接觸帶;地層的扭曲。

(三)斷裂構造在平面等值線圖上的識別

實測重力異常圖中斷裂引起的異常特徵,比上述重力梯級帶部分要復雜得多。圖2-9-1表示在重力異常圖中指示斷裂構造存在的一些標志。

『叄』 ∶萬布格重力異常特徵

1.3.2.1區域重力場特徵

根據1∶100萬布格重力異常平面等值線的展布情況(圖1.10),將興蒙-吉黑地區重力異常分為3級。一級異常為全區的背景場,反映Moho的起伏異常特徵;二級異常為大型重力高和重力低以及延伸較大的重力梯級帶,反映微陸塊間的異常關系;三級異常表現為局部異常等值線的圈閉,反映陸塊內部的隆起與坳陷及其分隔構造特徵。根據一級異常的分布特徵,興蒙-吉黑地區的Moho隆起主要出現在松遼盆地和牡丹江斷裂以東的三江盆地。總體上,一級背景場所反映的Moho起伏狀態受兩條明顯的二級重力異常梯級帶所控制,西部為北北東向的大興安嶺重力異常梯級帶,東部為北東向的依蘭-伊通重力異常梯級帶。這兩條重力異常梯級帶將該區分為3個重力異常區,即大興安嶺異常區、松嫩異常區和張廣才嶺異常區。為提高對構造線位置的識別精度,更為准確地反映該區以異常梯級帶為特徵的構造單元分區及其邊界帶位置,採用小子域濾波和三方向小子域濾波處理技術緊縮了常規布格重力異常梯級帶的寬度,突出了各方向異常帶的展布特徵。處理結果表明,東西向、北北東向、北東向和南北向異常是興蒙-吉黑地區的主要異常構造線(圖1.11,圖1.12),圖中清楚地顯示了緊縮後的各方向線性異常的分布位置及相互關系。東西向低重力異常只出現在該區北部的漠河地區和南部的呼和浩特—赤峰一線。後者為一寬度近200km的東西向低重力異常帶,南、北分別由緊縮的線性異常帶所控制。地質上,這2條線性異常帶的位置大致與華北板塊北緣斷裂和西拉木倫河斷裂相對應。值得注意的是,東西向低重力異常及兩側緊縮的線性異常都終止於沈陽以西,並未向東延續。沿大興安嶺分布的北北東向低重力異常帶兩側緊縮的線性異常分別沿大興安嶺主脊呼瑪—扎蘭屯—赤峰一線和黑河—白城一線展布;緊縮的南北向線性異常只出現在吉黑東部地區(圖1.12),對應的分別為嘉蔭-牡丹江斷裂和同江-密山斷裂;緊縮的2條北東向線性異常平行展布,對應的分別為佳木斯-伊通斷裂和敦化-密山斷裂,並對南北向異常具有明顯的改造。採用小子域濾波處理技術獲得的重要地質認識是:①東西向構造主要發育在興蒙-吉黑岩石圈塊體與華北岩石圈塊體之間,被沿大興安嶺-太行山分布的北北東向構造所改造,東西向構造終止於依蘭-舒蘭斷裂以西,並未延伸到吉林東部;②南北向構造只發育在佳木斯微陸塊東、西兩側,分別對應嘉蔭-牡丹江斷裂和同江-密山斷裂,其中嘉蔭-牡丹江斷裂受北東向構造改造明顯;③異常切割關系表明,興蒙-吉黑地區西部的東西向構造早於北北東向構造,東部南北向構造早於北東向構造。但僅憑異常特徵尚無法確定西部構造與東部構造的時間關系。

圖1.10東北地區1∶100萬布格重力異常等值線圖

圖1.11東北地區重力異常小子域濾波結果

1.3.2.2重力異常分區特徵

綜合小子域濾波和三方向小子域濾波處理結果,結合區域重力場特徵及相關地質、地球物理資料,該區以呼和浩特-張家口-朝陽-四平斷裂和西拉木倫河-長春斷裂所夾持的東西向低重力異常帶為界分為興蒙-吉黑和華北兩個一級重力異常區。這一寬闊的異常分界帶與地質上所說的華北板塊北緣增生帶的位置基本對應,異常帶南側緊縮的呼和浩特-張家口-朝陽線性異常與傳統的內蒙地軸北界位置基本對應(邵濟安,1991),但東延信息不明顯。在興蒙-吉黑異常區內,由三方向小子域濾波結果精細地確定出3條重要的異常區分界線和2條改造異常區分界線的北東向異常帶,據此劃分了興蒙-吉黑地區重力異常反應的構造單元(圖1.13)。以北北東向的黑河-白城異常帶、南北向的嘉蔭-牡丹江異常帶和南北向的同江-密山異常帶為界,興蒙-吉黑地區由西向東分為4個二級重力異常區,分別對應地質上所稱的額爾古納-興安地塊(圖1.13中Ⅰ區)、松嫩地塊(Ⅱ區)、佳木斯地塊(Ⅲ區)和完達山地體(Ⅳ區)。

圖1.12東西方向小子域濾波結果

『肆』 如何使用matlab處理布格重力異常等值線圖

親愛的,改用平均法吧~~

『伍』 福興地靶區

福興地靶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北西側,即官營子-福興地一帶。區域范圍:東經121°02′ 33″~121°28′39″、北緯42°14′16″~42°26′51″,覆蓋面積約193km2,走向近NW 向。

1.地質背景

區內廣泛出露建平群小塔子溝組(Arx),岩性主要為灰綠色斜長片麻岩、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夾磁鐵石英岩。根據1:20萬地質礦產圖(圖5-4a)及相關資料,區內已發現兩處小型鐵礦(阜新福興地、南灣子鐵礦)、3處鐵礦點(二道杖子、楊樹底、三家子鐵礦點),均分布於建平群小塔子溝組地層中,屬沉積變質型鐵礦,礦體呈層狀、似層狀或扁豆狀沿NE-NEE向斷續分布,礦體產出方向與變質岩片麻理一致,長一般為100~300m,厚為0.5~2m。

區內岩漿岩主要是杜力營子花崗岩

,侵入到建平群小塔子溝組片麻岩內,呈岩株狀產出,在杜力營子附近出露地表。

2.地球物理特徵

磁場特徵:表現為在低緩平穩的負磁背景場中,正磁異常呈數條帶狀沿近NE 向展布,總長約40km。異常帶連續性較差,在杜力營子附近明顯被「割斷」,分成北東、南西兩部分強磁異常群。平面圖中,局部強磁異常多呈圓狀、似圓狀、似橢圓狀(圖5-4b、c、e);平面剖面圖中,異常曲線形態多為窄而銳利的尖峰狀(圖5-4d),強度大、梯度陡,規律性較強,幅值范圍為1000~3000nT。

重力場特徵:布格重力場中整個靶區處在近NW 走向的梯度帶上;消除布格重力異常場中的區域重力場影響後,剩餘重力場中出現了兩處明顯的高值異常區(如圖5-4f所示);對比磁場圖,靶區的北東、南西兩部分剩餘重力異常高值區的航磁異常強度較大,僅在靶區中部杜力營子附近表現為弱磁、低重力特徵。

對照1:20萬地質礦產圖(圖5-4a),靶區北東、南西兩部分高磁高重異常區內大片出露建平群小塔子溝組,根據區內5處已知鐵礦床(點)所處的地質成礦背景,推斷這些重磁同高異常多為建平群小塔子溝組的反映,其中尖峰狀強磁異常多與沉積變質型鐵礦或磁鐵石英岩有關。杜力營子附近出露大片中酸性岩體,根據岩礦石密度資料及磁性參數,中酸性岩體具中等磁性(磁化強度為1200×10-5~2400×10-5SI),可形成明顯的磁異常(弱緩磁異常);中酸性岩的密度(一般為2.5g/cm3)低於太古宇片麻岩的密度(一般為2.7g/cm3),因此在地球物理場中形成弱磁場、低重力的特徵。

3.局部異常分析

依據區內鐵礦地質成礦特徵及建立的找礦標志,共篩選出礦致異常8處(表5-3),其中大平安地異常(遼C-1973-79)、楊樹底異常(遼C-1973—52)和三家廟異常(遼C-1973—54)分別與阜新福興地鐵礦、楊樹底鐵礦點及三家子鐵礦點對應較好,經過前人地面查證,結果認為是已知鐵礦引起的航磁異常。

表5-3 福興地靶區重點異常一覽表

圖5-4 福興地靶區地質礦產圖及物探剖析圖

a—地質礦產圖;b—布格重力異常圖;c—剩餘重力異常圖;d—航磁ΔT等值線平面圖;e—航磁ΔT化極等值平面圖;f—航磁ΔT化極垂向一階導數等值線平面圖

1—第四系(砂質粘土、粘質砂土、礫石);2—白堊系下統(礫岩夾砂礫岩);3—侏羅繫上統(玄武岩、安山岩、角礫岩夾凝灰頁岩);4—侏羅繫上統(凝灰質頁岩、砂岩、礫岩);5—侏羅繫上統(礫岩、砂岩、頁岩夾煤線);6—志留繫上統(大理岩、板岩、變質砂岩);7—石炭系中統(板岩、硬砂岩、長石石英砂岩);8—石炭系下統(礫岩、變質砂岩、生物碎屑灰岩):9—泥盆繫上-中統(流紋岩、安山岩、火山角礫岩);10—泥盆系下統(安山岩、凝灰岩、砂岩、礫岩);11—片麻岩夾片岩,大理岩,磁鐵石英岩;12—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夾磁鐵石英岩;13—黑雲母花崗岩;14—石英二長岩;15—花崗岩、似斑狀花崗岩、斜長花崗岩;16—石英閃長岩;17—角閃石閃長岩、變閃長岩;18—閃長玢岩及輝石閃長岩;19—花崗岩脈;20—安山岩;21—閃長岩;22—角閃石岩;23-推斷礦致異常點;24-己知礦致異常點;25—已知鐵礦;26—靶區范圍

(1)大平安地異常(遼C-1973-79)

異常位於阜新縣福興地公社大平安地,處於阜新福興地鐵礦區范圍內。

異常范圍內出露建平群小塔子溝組,局部地區被第四系覆蓋。異常形態規整並有一定規模,呈NE向條帶狀展布;強度大、梯度陡,峰值高達3000nT。由於異常處於平安地鐵礦區內,推斷該異常可能與已知鐵礦有關。20世紀70年代,阜新地質隊對該異常做過鑽探檢查,證實異常為6層鞍山式鐵礦引起,礦體走向為NE30°,傾向SE,傾角為70°;大小礦體14個,一般長為10~25m、厚為1~6m,呈透鏡狀,TFe品位為35%~40%。

從目前掌握資料來看,阜新福興地鐵礦為小型,不足以引起本航磁異常,應有進一步找礦潛力。另外,周圍的航磁異常(如遼C-1973—80)亦有找鐵礦潛力。

(2)三家子異常(遼C-1973—53)

該處異常位於阜新縣福興地公社三家子西2km 一帶。

異常磁場特徵比較明顯,平面剖面圖中表現為尖銳、狹窄的尖峰狀強磁異常,沿近NW 向展布,異常北側有負異常伴生,幅值達3850nT。對比地質圖,異常成群分布於太古宇小塔子溝組中,東臨三家子鐵礦點。1974年,航遙中心(原國家計委地質局航空物探大隊)九〇一隊對該處航磁異常做地面檢查,結果認為異常為數條小含鐵石英岩引起。

對該異常進行了2.5D 反演計算,結果如圖5-5所示,推斷磁鐵礦體磁化強度為51.47A/m,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賦存於太古宇小塔子溝組中,頂面埋深范圍100~400m,估算鐵礦資源量為18400萬噸,找礦潛力大。

(3)楊樹底異常(遼C-1973—52)及大道異常(遼C-1973—51)

楊樹底異常(遼C-1973-52),位於阜新縣喇嘛寺公社楊樹底一帶。異常形態特徵為NE走向的尖峰狀強磁異常,NW 側伴生負異常,幅值約1950nT,異常范圍3×0.6km2。對比地質礦產圖,該異常位於太古宇小塔子溝組中,北東部臨近已知鞍山式磁鐵礦點(楊樹底鐵礦點),該鐵礦點有大小礦體20多條,產於片麻岩中。據此推斷,已知礦點不足以引起此異常,其找礦潛力較大。

大道異常(遼C-1973—51),位於楊樹底異常(遼C—1973—52)北西側,即阜新縣喇嘛寺公社大道屯北一帶。異常強度大、梯度陡,幅值約2000nT。走向近NW,范圍約4×1km2。雖然異常位於第四系覆蓋區,但東西兩側都有小塔子溝組出露,根據異常特徵,推斷可能為隱伏的鞍山式磁鐵礦引起。

根據定性分析結果,對大道異常(遼C-1973-51)、楊樹底異常(遼C-1973-52)進行反演(推斷鐵礦的有效磁化強度51.45A/m),結果如圖5-6所示,引起楊樹底異常(遼C-1973-52)和大道異常(遼C-1973-51)的推斷鐵礦礦體呈層狀、似層狀或扁豆狀賦存於建平群小塔子溝組片麻岩中,頂面埋深范圍100~400m,估算鐵礦資源量分別為1034.61萬噸和3444.3萬噸,找礦潛力較大。

遼C-1973—626處於遼C-1973—51航磁異常北側,地層出露建平群小塔子溝組,磁異常曲線特徵亦為窄而銳利的尖峰狀,異常強度1000nT,僅在1條測線上反映明顯。採用類比法對該處航磁異常進行估算,其鐵礦資源量約478萬噸。

(4)忙牛營子異常(遼C-1973—50)

該異常處在阜新縣東窪-忙牛營子-興隆地一帶,與南灣子小型鐵礦位置吻合。

磁場特徵表現為疊加在平靜負磁場中的NE向正磁異常帶,曲線平緩,規律性較強,異常強度約700nT,范圍10×0.8km2。異常中心位置臨近南灣子小型鐵礦,在整個異常帶北端有零星的鞍山式磁鐵礦化點多處。根據異常特徵及其所處地質環境,推斷該異常為太古宇片麻岩及其中的磁鐵石英岩引起。

4.靶區評價

綜上所述,該靶區的找礦類型為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條件好,重磁異常特徵與典型礦床上異常特徵相近,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其中大道異常(遼C-1973—51)、三家子異常(遼C-1973—53)和上哈什吐異常(遼C-1973-626)等3處「高大尖」航磁異常的找礦前景非常好;忙牛營子異常(遼C-1973-50)異常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大平安地異常(遼C-1973-79)處在阜新市福興地鐵礦區,尚有進一步找礦潛力,礦區外圍十家子異常(遼C-1973-80)也具有較好找礦前景。

圖5-5 遼C-1973-53航磁異常反演結果

1—中酸性岩體;2—推斷鐵礦;3—建平群小塔子溝組;4—基性岩體;5—測量曲線;6—計算曲線;7—有效磁化方向及有效磁化強度

圖5-6 遼C-1973-51、52航磁異常2.5D反演計算結果

1—建平群小塔子溝組;2—推斷鐵礦;3—第四系;4—測量曲線;5—計算曲線;6—有效磁化方向及有效磁化強度

根據航磁異常預測鐵礦資源潛力較大(大於5億噸),定為A類靶區。

『陸』 重力異常圖

重力異常等值線平面圖與地形等高線的繪制方法類似。圖件反映了測區內重力異常的位置、特徵、走向及分布范圍。若等值線圈閉中心處重力異常值比周圍的大(圖2-4-4中標有「+」號的圈閉),則這種異常分布稱為重力高;反之,若等值線圈閉中處重力異常值比周圍的小(圖2-4-4中標有「-」號的圈閉),則這種異常分布稱為重力低。由一組彼此大致平行,且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密集等值線所表示的異常分布,稱為重力梯級帶(圖2-4-4中A、B之間的等值線)。

圖2-4-4 重力異常等值線平面圖

(單位:g.u.)

『柒』 布格重力異常等值線圖

布格重力異常的異常等值線,在其正異常中心一般會標注「+」,重力低會標注「-」.還有就是看等值線的疏密程度.

『捌』 重力異常的圖示

重力儀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可靠的重力異常,為了使異常的分布和變化規律一目瞭然,便於推斷解釋,通常都將測定結果用各種圖的形式表示出來,這種圖稱為重力異常圖。異常圖一般分為剖面圖和平面圖兩類。

1.重力異常平面圖

異常平面圖是重力勘探的基本圖件。它的作法是按一定比例尺把測點畫在圖上,在點旁註上重力異常值。然後按照線性內插的方法,用光滑曲線把異常值相同的點連接起來即為異常等值線(圖3-20)。

等值線間距一般是異常均方誤差的2.5倍左右,並取整數;當異常的梯度較大時,可適當放寬等值線的間距。測點的分布密度,原則上1cm2應有一個測點,正式編印的重力異常平面圖上還應畫上主要地物、坐標線、交通干線和地質現象等內容。

重力異常平面圖可分為布格重力異常平面圖、自由空間重力異常平面圖、剩餘重力異常平面圖、均衡重力異常平面圖等。

區域重力影響值也可以製成平面等值線圖,即稱為區域重力異常平面圖。

2.重力異常剖面圖

重力異常剖面圖,是重力異常定性解釋和定量解釋的重要圖件。其作法是:按一定比例尺,把測點點在橫坐標線上,以重力異常值為縱坐標,然後用折線把各點連接起來(圖3-21)。

剖面圖上常把地形、地質及其他物探化探資料綜合在一起,稱為地質重力綜合剖面圖。剖面圖上橫坐標1cm有一個點,縱坐標1cm一般為異常均方誤差的2.5倍左右。

3.重力異常平面剖面圖

平面剖面圖與剖面圖的作法相同,只是把各個剖面按照平面的實際位置展在平面圖上後分別繪出每條線的剖面圖,組成一組剖面圖,故稱為平面剖面圖見圖3-22。

圖3-20 重力異常等值線數據平面圖

圖3-21 重力異常剖面圖

圖3-22 平面剖面圖

將上述三種圖件作一比較可以了解,重力異常平面圖可以全面地反映測區重力異常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對異常的位置、中心和范圍一目瞭然。而剖面圖則可以清楚地表示出一條剖面上重力異常的變化規律,明顯地反映出異常的幅度。平面剖面圖集中了上述兩種圖件的主要特點,既能反映各剖面上重力異常的變化幅度,又可以表示平面上的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