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sqlserver分區函數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qlserver分區函數

發布時間: 2022-09-09 16:29:18

『壹』 sqlserver怎麼復制資料庫

sqlserver復制資料庫為了簡潔起見, 源庫以下簡稱為 S , 目標庫簡稱為 T。
方法中需要用到 SqlDelta
1. 在 源S 上右鍵, 產生創建資料庫的腳本
2. 修改腳本用以創建目標庫T,主要是將原來的資料庫名、文件路徑改為實際的 。
3. sqlserver2014支持直接查看分區函數和分區方案, 直接右鍵產生相關的創建語句再在T上執行即可。
4. 打開 SqlDelta 的下圖界面, Source為舊DB, Target為新DB。注意源的連接許可權至少應該是 dbowner , 否則存儲過程之類的無法產生腳本。
配置完成沒有問題, 點擊右上角的 Run 。
5. 如下圖, 去掉不需要的項(如 users ), 然後點擊右上角產生腳本。
6. 將產生的腳本復制到新的DB的「新建查詢」窗口, 開始執行就完成一半了。
7. 執行完成之後, 點擊上圖中的 Refresh 按鈕, 再次對比表、視圖之等信息, 看是否有不同的項。
如果有區別, 則復制相應的腳本重新執行, 直到兩次完全一致為止。

『貳』 SQLServer2008新特性

1.在注冊的伺服器組中一次SQL查詢可以針對多個伺服器執行。
首先是要在「已注冊的伺服器」中創建組,也可以使用系統默認的組,然後添加多個資料庫到組中。接下來右擊資料庫組,選擇「新建查詢」選項,系統將打開一個多資料庫查詢的編輯器,選擇多個伺服器中公共的資料庫,在其中輸入SQL語句F5執行即可將多個伺服器中的數據一次性都查詢出來。
2.可以為不同的伺服器設置不同的狀態欄顏色。

在登錄伺服器的時候,選擇「選項」按鈕,然後可以在「連接屬性」選項卡中設置「使用自定義顏色」,
3.活動和監視器

在SQL Server 2005的時候可以下載一個Performance Dashboard Reports,然後在SSMS中添加到報表中,可以通過報表的方式來查看資料庫實例的活動情況。現在好了,SSMS2008中直接使用「活動和監視器」功能來實現了。實質上每15秒鍾從動態管理視圖中採集一次數據,然後展示出來。功能比較強大,進程、資源等待、IO情況等都可以展示出來。在對象資源管理器中右擊資料庫實例,然後選擇「活動和監視器」選項即可打開,
4.提供了分區向導

在SSMS2005中要對表進行分區那就只有手動創建分區方案、分區函數,然後應用到表。現在好了,SSMS2008提供了分區向導,在要分區的表上面右擊,然後選擇「存儲」下面的「創建分區」選項即可。接下來就按照向導的要求做就是了。

5.加強了對象資源管理器詳細信息

SSMS2008中默認是沒有開啟對象資源管理器詳細信息,使用快捷鍵F7可以呼喚出來。現在在詳細信息頁面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可以直接列出每個資料庫的大小,在表詳細信息中可以列出每個表的行數等等。通過右擊詳細信息的列頭,可以選擇要列出的內容。
6.資料庫對象搜索功能

搜索框就在對象資源管理器詳細信息上方,就和LIKE一樣的用,使用%表示多個字元進行模糊搜索。搜索的是資料庫對象:表、視圖、存儲過程、函數、架構……全部可以搜索出來,而搜索范圍由對象資源管理器中選擇,如果選中的是整個實例,那就是整個資料庫實例的搜索,選擇一個資料庫那麼就只搜索這個資料庫
7.對表實行「選擇前n行」和「編輯前m行」

在SSMS2005中就是「編輯」和「打開表」,不能指定行數,對於數據量很大的表,這可不是件好事。現在好了,可以直接選擇前n行了,默認情況下是選擇前1000行,編輯前200行。覺得這個數字不合適?簡單,在「工具」菜單的「選項」命令中可以修改:
8.智能感知

這可是SSMS2008的一大亮點,SSMS終於可以像VS一樣提供智能感知了。不過現在功能還不是很強,沒有SQL Prompt強,但是SQL Prompt是要收費的,相信SSMS的智能感知能夠很快發展起來。SSMS中的智能感知提供了拼寫檢查、自動完成列出成員的功能,下圖就是智能感知對第一行拼寫錯誤的警告還有第二個SQL語句的自動列出成員的功能。
9.T-SQL調試

可以直接在SSMS中調試T-SQL代碼了。斷點設置和VS的相同,VS中是F5來啟動調試,SQL中由於F5已經是執行了,所以只有ALT+F5來啟動調試了。這個必須針對SQL2008的伺服器,如果連接的是2005,仍然無法調試。

見:http://www.cnblogs.com/studyzy/archive/2008/08/28/1278238.html

『叄』 sqlserver查看哪些表有分區

SQLSERVER中,有時需要知道已經建了哪些分區表,從哪裡看?
1、直接用SQL語句查:
--分區數大於1的,就是我們想查看的分區表:
SELECT p.*,'|' AS SP ,t.* FROM sys.partitions AS p
inner JOIN sys.tables AS t ON p.object_id = t.object_id
inner join (
select object_id as object_id2,index_id, count(*) AS CNT FROM sys.partitions
group by object_id,index_id
having count(*)>1
) s on s.object_id2 = p.object_id
WHERE p.partition_id IS NOT NULL
order by t.name;

2、在管理器中查看:
Databases > [資料庫名稱] 節點 > 存儲(Storage) 節點 >
\ 分區架構(Partition Schemes ) 節點 > 選中一項 > 右鍵 > 查看依賴
\ 分區函數(Partition Functions ) 節點 > 選中一項 > 右鍵 > 生成腳本
3、有作多分區的表,屬性的 存儲(Storage) 會有 Partitioning 信息。

『肆』 sqlserver中分表和分庫有什麼區別

MS SQL Server:分區表、分區索引 詳解

1. 分區表簡介
使用分區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大型表以及具有各種訪問模式的表的可伸縮性和可管理性。

 大型表:數據量巨大的表。
 訪問模式:因目的不同,需訪問的不同的數據行集,每種目的的訪問可以稱之為一種訪問模式。

分區一方面可以將數據分為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為提高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於如果具有多個CPU的系統,分區可以是對表的操作通過並行的方式進行,這對於提升性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注意:只能在 SQL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 中創建分區函數。只有 SQL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 支持分區。
2. 創建分區表或分區索引的步驟
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1. 確定分區列和分區數
2. 確定是否使用多個文件組
3. 創建分區函數
4. 創建分區架構(Schema)
5. 創建分區表
6. 創建分區索引

下面詳細描述的創建分區表、分區索引的步驟。
2.1. 確定分區列和分區數
在開始做分區操作之前,首先要確定待分區表的訪問模式,該模式決定了什麼列適合做分區鍵。例如,對於銷售數據,一般會先根據日期把數據范圍限定在一個范圍內,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查詢,這樣,就可以把日期作為分區列。

確定了分區列之後,需要進一步確定分區數,亦即分區表中需要包含多少數據,每個分區的數據應該限定在哪個范圍。

2.2. 確定是否使用多個文件組
為了有助於優化性能和維護,應該使用文件組分離數據。一般情況下,如果經常對分區的整個數據集操作,則文件組數最好與分區數相同,並且這些文件組通常應該位於不同的磁碟上,再配合多個CPU,則SQL Server 可以並行處理多個分區,從而大大縮短處理大量復雜報表和分析的總體時間。

2.3. 創建分區函數
分區函數用於定義分區的邊界條件,創建分區函數的語法如下: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 input_parameter_type )
AS RANGE [ LEFT | RIGHT ]
FOR VALUES ( [ boundary_value [ ,...n ] ] )
[ ; ]

參數說明:
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是分區函數的名稱。分區函數名稱在資料庫內必須唯一,並且符合標識符的規則。

 input_parameter_type
是用於分區的列的數據類型。當用作分區列時,除 text、ntext、image、xml、timestamp、varchar(max)、nvarchar(max)、varbinary(max)、別名數據類型或 CLR 用戶定義數據類型外,所有數據類型均有效。

實際列(也稱為分區列)是在 CREATE TABLE 或 CREATE INDEX 語句中指定的。

 boundary_value
為使用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的已分區表或索引的每個分區指定邊界值。如果 boundary_value 為空,則分區函數使用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將整個表或索引映射到單個分區。只能使用 CREATE TABLE 或 CREATE INDEX 語句中指定的一個分區列。

boundary_value 是可以引用變數的常量表達式。這包括用戶定義類型變數,或函數以及用戶定義函數。它不能引用 Transact-SQL 表達式。boundary_value 必須與 input_parameter_type 中提供的數據類型相匹配或者可隱式轉換為該數據類型,並且如果該值的大小和小數位數與 input_parameter_type 中相應的值的大小和小數位數不匹配,則在隱式轉換過程中該值不能被截斷。

注意:
如果 boundary_value 包含 datetime 或 smalldatetime 文字值,則為這些文字值在計算時假設 us_english 是會話語言。不推薦使用此行為。要確保分區函數定義對於所有會話語言都具有預期的行為,建議使用對於所有語言設置都以相同方式進行解釋的常量,例如 yyyymmdd 格式;或者將文字值顯式轉換為特定樣式。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編寫國際化 Transact-SQL 語句。若要確定伺服器的語言會話,請運行 SELECT @@LANGUAGE。

 ...n
指定 boundary_value 提供的值的數目,不能超過 999。所創建的分區數等於 n + 1。不必按順序列出各值。如果值未按順序列出,則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資料庫引擎將對它們進行排序,創建函數並返回一個警告,說明未按順序提供值。如果 n 包括任何重復的值,則資料庫引擎將返回錯誤。

 LEFT | RIGHT
指定當間隔值由 資料庫引擎 按升序從左到右排序時,boundary_value [ ,...n ] 屬於每個邊界值間隔的哪一側(左側還是右側)。如果未指定,則默認值為 LEFT。

創建分區函數示例: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_Left(int)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10, 20)
GO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_Right(int)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10, 20)
GO

PF_Left 和 PF_Right 分區函數的區分:
分區函數 分區1 分區2 分區3
PF_Left <= 10 > 10 and <= 20 > 20
PF_Right < 10 >= 10 and < 20 >= 20

2.4. 創建分區架構(Schema)
創建分區函數後,必須將其與分區架構(Schema)相關聯,以便將分區定向至特定的文件組。定義分區架構師,即使多個分區位於同一個文件組中,也必須為每個分區指定一個文件組。

創建分區架構的語法如下:
GOCREATE PARTITION SCHEME partition_scheme_name
AS PARTI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 ALL ] TO ( { file_group_name | [ PRIMARY ] } [ ,...n ] )
[ ; ]

參數:
 partition_scheme_name
分區方案的名稱。分區方案名稱在資料庫中必須是唯一的,並且符合標識符規則。

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使用分區方案的分區函數的名稱。分區函數所創建的分區將映射到在分區方案中指定的文件組。partition_function_name 必須已經存在於資料庫中。

 ALL
指定所有分區都映射到在 file_group_name 中提供的文件組,或映射到主文件組(如果指定了 [PRIMARY]。如果指定了 ALL,則只能指定一個 file_group_name。

 file_group_name | [ PRIMARY ] [ ,...n]
指定用來持有由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指定的分區的文件組的名稱。file_group_name 必須已經存在於資料庫中。

如果指定了 [PRIMARY],則分區將存儲於主文件組中。如果指定了 ALL,則只能指定一個 file_group_name。分區分配到文件組的順序是從分區 1 開始,按文件組在 [,...n] 中列出的順序進行分配。在 [,...n] 中,可以多次指定同一個 file_group_name。如果 n 不足以擁有在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中指定的分區數,則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將失敗,並返回錯誤。

如果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生成的分區數少於文件組數,則第一個未分配的文件組將標記為 NEXT USED,並且出現顯示命名 NEXT USED 文件組的信息。如果指定了 ALL,則單獨的 file_group_name 將為該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保持它的 NEXT USED 屬性。如果在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語句中創建了一個分區,則 NEXT USED 文件組將再接收一個分區。若要再創建一個未分配的文件組來擁有新的分區,請使用 ALTER PARTITION SCHEME。

在 file_group_name[ 1,...n] 中指定主文件組時,必須像在 [PRIMARY] 中那樣分隔 PRIMARY,因為它是關鍵字。

創建分區架構示例: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myRangePF1 (int)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 (1, 100, 1000);
GO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myRangePS1
AS PARTITION myRangePF1
TO (test1fg, test2fg, test3fg, test4fg);
GO

2.5. 創建分區表
定義了分區函數(邏輯結構)和分區架構(物理結構)後,既可以創建分區表來利用它們。分區表定義應使用的分區架構,而分區架構又定義其使用的分區函數。要將這三者結合起來,必須指定應用於分區函數的列 。范圍分區始終只映射到表中的一列。

CREATE TABLE 語法如下:
CREATE TABLE
[ database_name . [ schema_name ] . | schema_name . ] table_name
( { <column_definition> | <computed_column_definition> }
[ <table_constraint> ] [ ,...n ] )
[ ON { partition_scheme_name ( partition_column_name ) | filegroup
| "default" } ]
[ { TEXTIMAGE_ON { filegroup | "default" } ]
[ ; ]

示例如下:
CREATE TABLE myRangePT1
(
ID int not null,
AGE int,
PRIMARY KEY (ID)
) ON myRangePS1(myRangePF1)
GO

2.6. 創建分區索引
索引對於提高查詢性能非常有效,因此,一般應該考慮應該考慮為分區表建立索引,為分區表建立索引與為普通表建立索引的語法一直,但是,其行為與普通索引有所差異。

默認情況下,分區表中創建的索引使用與分區表相同分區架構和分區列,這樣,索引將於表對齊。將表與其索引對齊,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容易進行,對於滑動窗口方案尤其如此。若要啟動分區切換,表的所有索引都必須對齊。

在創建索引時,也可以指定不同的分區方案(Schema)或單獨的文件組(FileGroup)來存儲索引,這樣SQL Server 不會將索引與表對齊。

在已分區的表上創建索引(分區索引)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 唯一索引
建立唯一索引(聚集或者非聚集)時,分區列必須出現在索引列中。此限制將使SQL Server只調查單個分區,並確保表中寵物的新鍵值。如果分區依據列不可能包含在唯一鍵中,則必須使用DML觸發器,而不是強制實現唯一性。

 非唯一索引
對非唯一的聚集索引進行分區時,如果未在聚集鍵中明確指定分區依據列,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將在聚集索引列中添加分區依據列。
對非唯一的非聚集索引進行分區時,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將分區依據列添加為索引的包含性列,以確保索引與基表對齊,若果索引中已經存在分區依據列,SQL Server 將不會像索引中添加分區依據列。

3. 分區操作
分區適用於可以縮放的大型表,所以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就會產生對分區的拆分、合並、移動的需求。
3.1. 拆分與合並分區
通過拆分或合並邊界值更改分區函數。通過執行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可以將使用分區函數的任何錶或索引的某個分區拆分為兩個分區,也可以將兩個分區合並為一個分區。

注意:多個表或索引可以使用同一分區函數。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在單個事務中影響所有這些表或索引。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語法如下: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
SPLIT RANGE ( boundary_value )
| MERGE RANGE ( boundary_value )
} [ ; ]

參數說明:
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要修改的分區函數的名稱。

 SPLIT RANGE ( boundary_value )
在分區函數中添加一個分區。boundary_value 確定新分區的范圍,因此它必須不同於分區函數的現有邊界范圍。根據 boundary_value,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資料庫引擎將某個現有范圍拆分為兩個范圍。在這兩個范圍中,新 boundary_value 所在的范圍被視為是新分區。

重要提示:
文件組必須處於聯機狀態,並且必須由使用此分區函數的分區方案標記為 NEXT USED,以保存新分區。在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語句中,將把文件組分配給分區。如果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語句分配了多餘的文件組(在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語句中創建的分區數少於用於保存它們的文件組),則存在未分配的文件組,分區方案將把其中的某個文件組標記為 NEXT USED。該文件組將保存新的分區。如果分區方案未將任何文件組標記為 NEXT USED,則必須使用 ALTER PARTITION SCHEME 添加一個文件組或指定一個現有文件組來保存新分區。可以指定已保存分區的文件組來保存附加分區。由於一個分區函數可以參與多個分區方案,因此所有使用分區函數(您向其中添加了分區)的分區方案都必須擁有一個 NEXT USED 文件組。否則,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將失敗並出現錯誤,該錯誤顯示缺少 NEXT USED 文件組的一個或多個分區方案。

 MERGE [ RANGE ( boundary_value) ]
刪除一個分區並將該分區中存在的所有值都合並到剩餘的某個分區中。RANGE (boundary_value) 必須是一個現有邊界值,已刪除分區中的值將合並到該值中。如果最初保存 boundary_value 的文件組沒有被剩餘分區使用,也沒有使用 NEXT USED 屬性進行標記,則將從分區方案中刪除該文件組。合並的分區駐留在最初不保存 boundary_value 的文件組中。boundary_value 是一個可以引用變數(包括用戶定義類型變數)或函數(包括用戶定義函數)的常量表達式。它無法引用 Transact-SQL 表達式。boundary_value 必須匹配或可以隱式轉換為其對應列的數據類型,並且當值的大小和小數位數不匹配其對應 input_parameter_type 時,將無法在隱式轉換過程中被截斷。

『伍』 sqlserver2008怎麼實現自動分區表

/*第一步:創建分區函數*/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art_func_Bag(varchar(20)) as range right

/*正式區間

for values(N'01100923909760', N'01100936207030', N'6311001806524',N'92451400060101');*/for values(N'91701311710807', N'07201280707101', N'8011011089884',N'80241001430714');goselect * from Bag where BagCode in(N'91701311710807', N'07201280707101', N'8011011089884',N'80241001430714')

/*第二步:創建文件組和文件*/

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group [Bag_1]; 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group [Bag_2];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group [Bag_3];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group [Bag_4];go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 (name = Bag1_data,filename = 'E:\MSSQL\TESTDATA\Bag1_data.ndf',size = 3MB) to filegroup [Bag_1];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 (name = Bag2_data,filename = 'E:\MSSQL\TESTDATA\Bag2_data.ndf',size = 3MB) to filegroup [Bag_2];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 (name = Bag3_data,filename = 'E:\MSSQL\TESTDATA\Bag3_data.ndf',size = 3MB) to filegroup [Bag_3]; alter database ZXAutoCode add file (name = Bag4_data,filename = 'E:\MSSQL\TESTDATA\Bag4_data.ndf',size = 3MB) to filegroup [Bag_4]; go

/*第三步:創建分區方案並關聯到分區函數*/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Part_func_Bag_scheme as partition Part_func_Bag to ([Bag_1],[Bag_2],[Bag_3],[Bag_4],[Primary]); go

/*第四步 重建索引(刪除聚集索引以及需要分區欄位的索引後重建該類索引,表被按分區值將分配到各文件組。數據在這一步開始轉移。)*/

EXEC sp_helpindex N'Bag' --查看orders中使用的索引 drop index idx_cl_od on Bag;gocreate clustered index idx_cl_od on Bag(bagcode) on Part_func_Bag_scheme(bagcode); go

『陸』 sqlserver 2012 怎麼建立分區

本文是我關於資料庫分區的方案的一些想法,或許有些問題。僅供大家討論。SqlServer (SqlServer 2005\SqlServer 2008)實現分區需要在企業版下進行.
SqlServer的分區分為大致有以下個過程:1、創建文件組用以存放數據文件 2、創建文件組用戶數據文件 3、創建分區函數 4、創建分區方案 5、在分區方案下創建表
本文是在SqlServer2012 下完成的。
http://blog.csdn.net/fwj380891124/article/details/48372791

『柒』 sql中有沒有類似於oracle中rownum的函數

Oracle
row_number()函數用法
row_number()over(partition
by
col1
order
by
col2)表示根據col1分組,在分組內部根據col2排序,而此函數計算的值就表示每組內部排序後的順序編號(組內連續的唯一的)。
與rownum的區別在於:使用rownum進行排序的時候是先對結果集加入偽劣rownum然後再進行排序,而此函數在包含排序從句後是先排序再計算行號碼。
row_number()和rownum差不多,功能更強一點(可以在各個分組內從1開始排序)。
rank()是跳躍排序,有兩個第二名時接下來就是第四名(同樣是在各個分組內)
dense_rank()也是連續排序,有兩個第二名時仍然跟著第三名。相比之下row_number是沒有重復值的。
oracle
分析函數
row_number(),返回一個整數值(>=1);
語法格式:
row_number()
over
(order
by
col_1[,col_2
...])
作用:按照col_1[,col_2
...]排序,返回排序後的結果集。

『捌』 怎麼修改sqlserver分區方案

創建一個分區表首先要定義你用來映射表內分區的分區函數。在下面定義的分區函數中,我將使用三個分區,每個分區對應於SalesHistoryArchive表中的每一種產品類型,這個表將在稍後定義。基本上,這些分區會把SalesHistoryArchive檔案表劃分成三個不同的表,它們由SQL Server自動維護。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_Proct_Partition](VARCHAR(10)) AS RANGE LEFTFOR VALUES (N'BigScreen', N'Computer', N'PoolTable')定義函數的范圍決定分區值屬於哪一個邊界。RNAGE LEFT:指定分區值將小於或等於在分區函數中定義的值。在上面使用的分區函數中一共建立了四個分區。

『玖』 SqlServer常用函數

1、CONVERT()
函數
?
1
CONVERT(data_type(length),data_to_be_converted,style)
data_type(length)
規定目標數據類型(帶有可選的長度)。data_to_be_converted
含有需要轉換的值。style
規定日期/時間的輸出格式。
可以使用的
style
值:點擊打開鏈接
2、DATEADD()
函數
點擊打開鏈接
3、CAST()
函數
?
1
2
Syntax
for
CAST:
CAST
(
expression
AS
data_type
[
(
length
)
]
)
expression
任何有效的表達式。
data_type
目標數據類型。
這包括
xml、bigint

sql_variant。
不能使用別名數據類型。
length
指定目標數據類型長度的可選整數。
默認值為
30。
CONVERT()
函數與CAST()
函數詳細信息:點擊打開鏈接

『拾』 Oracle資料庫和Sql server資料庫各有什麼優缺點

1.Oracle跨平台,SQL
Server只能運行在Windows上,而Windows能夠安裝的硬體是有限的,如Sun的Sparc伺服器不能安裝Windows,一些大型機、小型機也只能裝UNIX,在這些高端機器上就只能跑Oracle了,這註定了Oracle就是高端資料庫,而SQL
Server呢,中低端。
2.Oracle真正實現了行級鎖,SQL
Server也宣稱實現了行級鎖,但你實際去試,如果不加索引,其實是不行的。
3.Oracle因為有多版本數據的技術,讀寫操作不會相互等待,雖然SQL
Server
2005學習Oracle增加了snapshot機制,從而也引進了多版本數據(MySQL也有多版本數據機制,不能說一定是學習Oracle),但是實際效果感覺就是2個版本的數據,隔離級別為read
committed時候,讀寫不再相互等待,但是把隔離設置為Serializable還是會產生讀寫相互等待。
4.Oracle的事務日誌歸檔相當方便,而SQL
Server要用事務日誌備份來實現,而且還要配置自動作業,啟動agent服務。
5.Oracle的數據字典豐富,使得DBA容易判斷資料庫的各種情況,雖然SQL
Server
2005學習了Oracle的數據字典的特點,但從數量及方便程度上還是相差太多。個人感覺這是Oracle最人性化的地方。
6.Oracle的PL/SQL比SQL
Server的T-SQL功能強大很多。
7.Oracle的觸發器比SQL
Server的種類多幾種。
8.oracle的備份恢復原理相當簡單明了,備份就在操作系統上拷貝數據文件好了,恢復呢,再拷貝回來,數據是舊的,不怕,應用重做日誌好了。SQLServer呢,雖然原理在本質上還是這些,但操作起來麻煩多了,麻煩到讓你體會不到其本質。
9.Oracle資料庫啟動可以有多個階段,使得DBA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通過啟動到特定的階段解決一些特殊問題,而SQLServer只要服務一啟動,所有資料庫就都打開了。
10.SQLServer給人的感覺是簡單易用,但是我要說,如果你繼續向前走,就會發現SQLServer的體系結構相當復雜(注意我這里是說的復雜),大體還是沿襲的Sybase的體系結構,這種復雜結構,估計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而Oracle呢,時間越長你越會覺得其體系結構嚴謹,雖然開始會感覺很難。我的一個比喻,SQLServer是傻瓜相機(就是那些一兩千的小數碼),Oracle是單反相機(40D,5D,D300),如果你是入門者,那用傻瓜相機好了,在各種環境下拍攝,基本都過得去,用單反,光圈、快門都要自己設定,反倒不如傻瓜相機的效果,如果你是高手了,那傻瓜相機就很難得心應手了。
11.Oracle的書籍一般都比較深,隨便一說就是一大批,EpertOracle、PracticalOracle8i、Cost-basedOracle,SQLServer呢,恐怕只有那套InsideSQLServer了,雖然SQLServer的書籍數量比Oracle的多的多(特別是在國內),但多數都是stepbystep的入門書。
12.對比SQL*Plus與sqlcmd(或2000的osql,6.5的isql),sqlcmd的功能是太簡陋,差得太多了。
13.SQLServer的最大優點就是和Windows結合緊密,易用,但是要注意事情都是兩面的,這些優點可能導致其致命的缺點,例如易用,使得搞SQLServer的人可以不求甚解,有時候不求甚解是沒問題的,但是有時候不求甚解可能會造成災難,特別是對搞資料庫的人來說。不好意思,本來要說SQLServer的優點呢,最後也成了缺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