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sql語句查詢加分頁
你的意思是前五行是固定的,後十行進行分頁是么,前五行固定寫死,後十行用參數或動態sql來進行分頁。例如第一頁:
select top 5 id,readcount,weight from table1 order by readcount desc
union all
select top 10,id,readcount,weight from table1 order by weight desc --這句進行動態sql或傳參數進行分頁,網上分頁的sql很多。有問題再追問。
② SQL語句分頁查詢,一頁面多少數據合適
2萬條。
在SQLServer中通過SQL語句實現分頁查詢,在SQLServer中通過SQL語句實現分頁後插入數據2萬條,用更多的數據測試會明顯一些。微軟的SQLSERVER提供了兩種索引:聚集索引,也稱聚類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也稱非聚類索引、非簇集索引。
建立一個web應用,分頁瀏覽功能必不可少。這個問題是資料庫處理中十分常見的問題。經典的數據分頁方法是:ADO紀錄集分頁法,也就是利用ADO自帶的分頁功能(利用游標)來實現分頁。但這種分頁方法僅適用於較小數據量的情形,因為游標本身有缺點:游標是存放在內存中,很費內存。游標一建立,就將相關的記錄鎖住,直到取消游標。游標提供了對特定集合中逐行掃描的手段,一般使用游標來逐行遍歷數據,根據取出數據條件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操作。而對於多表和大表中定義的游標(大的數據集合)循環很容易使程序進入一個漫長的等待甚至死機。更重要的是,對於非常大的數據模型而言,分頁檢索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每次都載入整個數據源的方法是非常浪費資源的。現在流行的分頁方法一般是檢索頁面大小的塊區的數據,而非檢索所有的數據,然後單步執行當前行。最早較好地實現這種根據頁面大小和頁碼來提取數據的方法大概就是「俄羅斯存儲過程」。這個存儲過程用了游標,由於游標的局限性,所以這個方法並沒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後來,網上有人改造了此存儲過程,實現了分頁儲存。
③ 如何使用sql語句進行分頁操作
利用SQL語句分頁要看你用的什麼資料庫。
Oracle資料庫可以使用ROWNUM或row_number(),例如:Select
*
from
(select
ROWNUM
rn,
t.*
from
table
t)
where
rn
between
11
and
20;
Select
*
from
(select
row_number()
over
(ORDER
BY
col1)
rn,
t.*
from
table
t)
where
rn
between
11
and
20;
SQLServer資料庫可以用Top或者row_number()函數,道理同上。
利用SQL分頁有局限性,就是針對不同的資料庫有不同的寫法,所以通常會在應用程序裡面做分頁通用性比較強。但是對於數據量非常龐大的應用來說,還是用SQL分頁比較適合。
④ 資料庫在進行水平分表之後,sql查詢分頁該怎麼進行
1.如果只是為了分頁,可以考慮這種分表,就是表的id是范圍性的,且id是連續的,比如第一張表id是1到10萬,第二張是10萬到20萬,這樣分頁應該沒什麼問題。
2.如果是其他的分表方式,建議用sphinx先建索引,然後查詢分頁,我們公司現在就是這樣乾的
⑤ 用SQL寫出分頁查詢
SELECT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不排序
WHERE ROWNUM <= 40
)
WHERE RN >= 21;
SELECT *
FROM (SELECT a.*, row_number() over(ORDER BY 1) rn--假排序,速度同上
FROM t1 a)
WHERE rn BETWEEN 21 AND 40;
SELECT *
FROM (SELECT a.*, row_number() over(ORDER BY c1) rn --真實排序,無法比較速度
FROM t1 a)
WHERE rn BETWEEN 21 AND 40;
Oracle的分頁查詢語句基本上可以按照本文給出的格式來進行套用。
分頁查詢格式:
SELECT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WHERE ROWNUM <= 40
)
WHERE RN >= 21
其中最內層的查詢SELECT * FROM TABLE_NAME表示不進行翻頁的原始查詢語句。ROWNUM <= 40和RN >= 21控制分頁查詢的每頁的范圍。
上面給出的這個分頁查詢語句,在大多數情況擁有較高的效率。分頁的目的就是控制輸出結果集大小,將結果盡快的返回。在上面的分頁查詢語句中,這種考慮主要體現在WHERE ROWNUM <= 40這句上。
選擇第21 到40條記錄存在兩種方法,一種是上面例子中展示的在查詢的第二層通過ROWNUM <= 40來控制最大值,在查詢的最外層控制最小值。而另一種方式是去掉查詢第二層的WHERE ROWNUM <= 40語句,在查詢的最外層控制分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這是,查詢語句如下:
SELECT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
WHERE RN BETWEEN 21 AND 40
對比這兩種寫法,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第一個查詢的效率比第二個高得多。
這是由於CBO 優化模式下,Oracle可以將外層的查詢條件推到內層查詢中,以提高內層查詢的執行效率。對於第一個查詢語句,第二層的查詢條件WHERE ROWNUM <= 40就可以被Oracle推入到內層查詢中,這樣Oracle查詢的結果一旦超過了ROWNUM限制條件,就終止查詢將結果返回了。
而第二個查詢語句,由於查詢條件BETWEEN 21 AND 40是存在於查詢的第三層,而Oracle無法將第三層的查詢條件推到最內層(即使推到最內層也沒有意義,因為最內層查詢不知道RN代表什麼)。因此,對於第二個查詢語句,Oracle最內層返回給中間層的是所有滿足條件的數據,而中間層返回給最外層的也是所有數據。數據的過濾在最外層完成,顯然這個效率要比第一個查詢低得多。
上面分析的查詢不僅僅是針對單表的簡單查詢,對於最內層查詢是復雜的多表聯合查詢或最內層查詢包含排序的情況一樣有效。
這里就不對包含排序的查詢進行說明了,下一篇文章會通過例子來詳細說明。下面簡單討論一下多表聯合的情況。對於最常見的等值表連接查詢,CBO 一般可能會採用兩種連接方式NESTED LOOP和HASH JOIN(MERGE JOIN效率比HASH JOIN效率低,一般CBO不會考慮)。在這里,由於使用了分頁,因此指定了一個返回的最大記錄數,NESTED LOOP在返回記錄數超過最大值時可以馬上停止並將結果返回給中間層,而HASH JOIN必須處理完所有結果集(MERGE JOIN也是)。那麼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對於分頁查詢選擇NESTED LOOP作為查詢的連接方法具有較高的效率(分頁查詢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情況是查詢前幾頁的數據,越靠後面的頁數訪問幾率越小)。
因此,如果不介意在系統中使用HINT的話,可以將分頁的查詢語句改寫為:
SELECT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WHERE ROWNUM <= 40
)
WHERE RN >= 21
⑥ Oracle, SQL Server, My SQL如何實現數據分頁查詢語句
Oracle, SQL Server 和MySQL的分頁SQL語句如下:Oracle:方法一:SELECT * FROM(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WHERE ROWNUM <= 40)WHERE RN = 21;方法二:SELECT * FROM(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WHERE RN between 21 and 40 公認第二種方法效率沒有第一種高。原因是第二種要把子查詢執行完,而第一種方法子查詢執行到Rownum=40後就結束了。MySQL: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LIMIT 10, 20 表示從第11條數據開始取20條數據返回,limit後的2個參數含義為:起點和步長,即從那條數據開始,取多少條數據,再如取前20條數據:SELECT * FROM TABLE_NAME LIMIT 0, 20 SQL Server2000: SELECT TOP @pagesize * FROM TABLE_NAME WHERE id not in (SELECT TOP @pagesize*(@page-1) id FROM TABLE_NAME ORDER BY id) ORDER BY id
⑦ 如何用sql語句 實現分頁查詢
適用於 SQL Server 2000/2005
SELECT TOP 頁大小 *
FROM table1
WHERE id NOT IN
SELECT TOP 頁大小*(頁數-1) id FROM table1 ORDER BY id
⑧ SQL Server 分頁 查詢語句
四種方式實現SQLServer 分頁查詢
SQLServer 的數據分頁:
假設現在有這樣的一張表:
CREATE TABLE test
(
id int primary key not null identity,
names varchar(20)
)
然後向裡面插入大約1000條數據,進行分頁測試
假設頁數是10,現在要拿出第5頁的內容,查詢語句如下:
--10代表分頁的大小
select top 10 *
from test
where id not in
(
--40是這么計算出來的:10*(5-1)
select top 40 id from test order by id
)
order by id
原理:需要拿出資料庫的第5頁,就是40-50條記錄。首先拿出資料庫中的前40條記錄的id值,然後再拿出剩餘部分的前10條元素
第二種方法:
還是以上面的結果為例,採用另外的一種方法
--數據的意思和上面提及的一樣
select top 10 *
from test
where id >
(
select isnull(max(id),0)
from
(
select top 40 id from test order by id
) A
)
order by id
原理:先查詢前40條記錄,然後獲得其最id值,如果id值為null的,那麼就返回0
然後查詢id值大於前40條記錄的最大id值的記錄。
這個查詢有一個條件,就是id必須是int類型的。
第三種方法:
select top 10 *
from
(
select row_number() over(order by id) as rownumber,* from test
) A
where rownumber > 40
原理:先把表中的所有數據都按照一個rowNumber進行排序,然後查詢rownuber大於40的前十條記錄
這種方法和oracle中的一種分頁方式類似,不過只支持2005版本以上的
第四種:
存儲過程查詢
創建存儲過程
alter procere pageDemo
@pageSize int,
@page int
AS
declare @temp int
set @temp=@pageSize*(@page - 1)
begin
select top (select @pageSize) * from test where id not in (select top (select @temp) id from test) order by id
end
執行存儲過程
exec 10,5
⑨ 幾種常見SQL分頁方式
createtablepagetest
(
idintidentity(1,1)notnull,
col01intnull,
col02nvarchar(50)null,
col03datetimenull
)
--分頁1,notin/top
selecttop50*frompagetest
whereidnotin()
orderbyid
--分頁2,notexists
selecttop50*frompagetest
wherenotexists
(select1from()awherea.id=pagetest.id)
orderbyid
--寫法3,max/top
selecttop50*frompagetest
whereid>(selectmax(id)from()a)
orderbyid
--分頁4,row_number()
selecttop50*from
(selectrow_number()over(orderbyid)rownumber,*frompagetest)a
whererownumber>9900
select*from
(selectrow_number()over(orderbyid)rownumber,*frompagetest)a
whererownumber>9900andrownumber<9951
select*from
(selectrow_number()over(orderbyid)rownumber,*frompagetest)a
--分頁5,在csdn上一帖子看到的,row_number()變體,不基於已有欄位產生記錄序號,先按條件篩選以及排好序,再在結果集上給一常量列用於產生記錄序號
select*
from(
selectrow_number()over(orderbytempColumn)rownumber,*
from(selecttop9950tempColumn=0,*frompagetestwhere1=1orderbyid)a
)b
whererownumber>9900
結論:
1.max/top,ROW_NUMBER()都是比較不錯的分頁方法。相比ROW_NUMBER()只支持sql2005及以上版本,max/top有更好的可移植性,能同時適用於sql2000,access。
2.not exists感覺是要比not in效率高一點點。
3.ROW_NUMBER()的3種不同寫法效率看起來差不多。
4.ROW_NUMBER() 的變體基於這個測試效率實在不好。
⑩ sql分頁的幾種寫法
幾種典型的分頁sql,下面例子是每頁50條,198*50=9900,取第199頁數據。
--寫法1,not in/top
select top 50 * from pagetest
where id not in (select top 9900 id from pagetest order by id)
order by id
--寫法2,not exists
select top 50 * from pagetes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1 from (select top 9900 id from pagetest order by id)a where a.id=pagetest.id)
order by id
--寫法3,max/top
select top 50 * from pagetest
where id>(select max(id) from (select top 9900 id from pagetest order by id)a)
order by id
--寫法4,row_number()
select top 50 * from
(select row_number()over(order by id)rownumber,* from pagetest)a
where rownumber>9900
select * from
(select row_number()over(order by id)rownumber,* from pagetest)a
where rownumber>9900 and rownumber<9951
select * from
(select row_number()over(order by id)rownumber,* from pagetest)a
where rownumber between 9901 and 9950
--寫法5,在csdn上一帖子看到的,row_number() 變體,不基於已有欄位產生記錄序號,先按條件篩選以及排好序,再在結果集上給一常量列用於產生記錄序號
select * from (
select row_number()over(order by tempColumn)rownumber,*
from (select top 9950 tempColumn=0,* from pagetest where 1=1 order by id)a
)b
where rownumber>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