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ql2000判斷觸發器是否存在 SQL語句執行報錯
我試驗下了,幫你解答一些吧,不過我是用SQL2005的。
如果你用了if exists進行判斷,後面一定要加drop trigger delpoints這條語句,因為只要觸發器delpoints存在了,就先刪除,然後再重新建觸發器delpoints。
其次,exist裡面的內容,我在SQL2005有兩條語法,select * from sysobjects where id=object_id(N'delpoints') and type='tr',type='tr'意思是類型為觸發器,我不明白objectproperty(id,N'IsTrigger')=2是什麼意思,就換了另外一種形式。
B. SQL條件的順序對資料庫性能有怎樣的影響
經常有人問到oracle中的Where子句的條件書寫順序是否對SQL性能有影響,我的直覺是沒有影響,因為如果這個順序有影響,Oracle應該早就能夠做到自動優化,但一直沒有關於這方面的確鑿證據。在網上查到的文章,一般認為在RBO優化器模式下無影響(10G開始,預設為RBO優化器模式),而在CBO優化器模式下有影響,主要有兩種觀點:
a.能使結果最少的條件放在最右邊,SQL執行是按從右到左進行結果集的篩選的;
b.有人試驗表明,能使結果最少的條件放在最左邊,SQL性能更高。
此答案是在中國IT實驗室找到的非常感謝
C. 關於SQL資料庫優化
具體要注意的:
1.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對欄位進行 null 值判斷,否則將導致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設置默認值0,確保表中num列沒有null值,然後這樣查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2.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則將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優化器將無法通過索引來確定將要命中的行數,因此需要搜索該表的所有行。
3.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來連接條件,否則將導致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這樣查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4.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因為IN會使系統無法使用索引,而只能直接搜索表中的數據。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對於連續的數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5.盡量避免在索引過的字元數據中,使用非打頭字母搜索。這也使得引擎無法利用索引。
見如下例子: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SELECT * FROM T1 WHERE SUBSTING(NAME,2,1)=』L』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即使NAME欄位建有索引,前兩個查詢依然無法利用索引完成加快操作,引擎不得不對全表所有數據逐條操作來完成任務。而第三個查詢能夠使用索引來加快操作。
6.必要時強制查詢優化器使用某個索引,如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參數,也會導致全表掃描。因為SQL只有在運行時才會解析局部變數,但優化程序不能將訪問計劃的選擇推遲到運行時;它必須在編譯時進行選擇。然而,如果在編譯時建立訪問計劃,變數的值還是未知的,因而無法作為索引選擇的輸入項。如下面語句將進行全表掃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num
可以改為強制查詢使用索引:
select id from t with(index(索引名)) where num=@num
7.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對欄位進行表達式操作,這將導致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如: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2=100
應改為: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100*2
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SUBSTRING(CARD_NO,1,4)=』5378』
應改為:
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CARD_NO LIKE 『5378%』
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 members
WHERE DATEDIFF(yy,datofbirth,GETDATE()) > 21
應改為:
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 members
WHERE dateofbirth < DATEADD(yy,-21,GETDATE())
即:任何對列的操作都將導致表掃描,它包括資料庫函數、計算表達式等等,查詢時要盡可能將操作移至等號右邊。
8.應盡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對欄位進行函數操作,這將導致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開頭的id
select id from t where datediff(day,createdate,'2005-11-30')=0--『2005-11-30』生成的id
應改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select id from t where createdate>='2005-11-30' and createdate<'2005-12-1'
9.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邊進行函數、算術運算或其他表達式運算,否則系統將可能無法正確使用索引。
10.在使用索引欄位作為條件時,如果該索引是復合索引,那麼必須使用到該索引中的第一個欄位作為條件時才能保證系統使用該索引,否則該索引將不會被使用,並且應盡可能的讓欄位順序與索引順序相一致。
11.很多時候用 exists是一個好的選擇: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語句替換: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top 1 from b where num=a.num)
SELECT SUM(T1.C1)FROM T1 WHERE(
(SELECT COUNT(*)FROM T2 WHERE T2.C2=T1.C2>0)
SELECT SUM(T1.C1) FROM T1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T2 WHERE T2.C2=T1.C2)
兩者產生相同的結果,但是後者的效率顯然要高於前者。因為後者不會產生大量鎖定的表掃描或是索引掃描。
如果你想校驗表裡是否存在某條紀錄,不要用count(*)那樣效率很低,而且浪費伺服器資源。可以用EXISTS代替。如:
IF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_name = 'xxx')
可以寫成:
IF EXIST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_name = 'xxx')
經常需要寫一個T_SQL語句比較一個父結果集和子結果集,從而找到是否存在在父結果集中有而在子結果集中沒有的記錄,如:
SELECT a.hdr_key FROM hdr_tbl a---- tbl a 表示tbl用別名a代替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dtl_tbl b WHERE a.hdr_key = b.hdr_key)
SELECT a.hdr_key FROM hdr_tbl a
LEFT JOIN dtl_tbl b ON a.hdr_key = b.hdr_key WHERE b.hdr_key IS NULL
SELECT hdr_key FROM hdr_tbl
WHERE hdr_key NOT IN (SELECT hdr_key FROM dtl_tbl)
三種寫法都可以得到同樣正確的結果,但是效率依次降低。
12.盡量使用表變數來代替臨時表。如果表變數包含大量數據,請注意索引非常有限(只有主鍵索引)。
13.避免頻繁創建和刪除臨時表,以減少系統表資源的消耗。
14.臨時表並不是不可使用,適當地使用它們可以使某些常式更有效,例如,當需要重復引用大型表或常用表中的某個數據集時。但是,對於一次性事件,最好使用導出表。
15.在新建臨時表時,如果一次性插入數據量很大,那麼可以使用 select into 代替 create table,避免造成大量 log ,以提高速度;如果數據量不大,為了緩和系統表的資源,應先create table,然後insert。
16.如果使用到了臨時表,在存儲過程的最後務必將所有的臨時表顯式刪除,先 truncate table ,然後 drop table ,這樣可以避免系統表的較長時間鎖定。
17.在所有的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的開始處設置 SET NOCOUNT ON ,在結束時設置 SET NOCOUNT OFF 。無需在執行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的每個語句後向客戶端發送 DONE_IN_PROC 消息。
18.盡量避免大事務操作,提高系統並發能力。
19.盡量避免向客戶端返回大數據量,若數據量過大,應該考慮相應需求是否合理。
20. 避免使用不兼容的數據類型。例如float和int、char和varchar、binary和varbinary是不兼容的。數據類型的不兼容可能使優化器無法執行一些本來可以進行的優化操作。例如:
SELECT 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 > 60000
在這條語句中,如salary欄位是money型的,則優化器很難對其進行優化,因為60000是個整型數。我們應當在編程時將整型轉化成為錢幣型,而不要等到運行時轉化。
21.充分利用連接條件,在某種情況下,兩個表之間可能不只一個的連接條件,這時在 WHERE 子句中將連接條件完整的寫上,有可能大大提高查詢速度。
例:
SELECT SUM(A.AMOUNT) FROM ACCOUNT A,CARD B WHERE A.CARD_NO = B.CARD_NO
SELECT SUM(A.AMOUNT) FROM ACCOUNT A,CARD B WHERE A.CARD_NO = B.CARD_NO AND A.ACCOUNT_NO=B.ACCOUNT_NO
第二句將比第一句執行快得多。
22、使用視圖加速查詢
把表的一個子集進行排序並創建視圖,有時能加速查詢。它有助於避免多重排序 操作,而且在其他方面還能簡化優化器的工作。例如:
SELECT cust.name,rcvbles.balance,……other columns
FROM cust,rcvbles
WHERE cust.customer_id = rcvlbes.customer_id
AND rcvblls.balance>0
AND cust.postcode>「98000」
ORDER BY cust.name
如果這個查詢要被執行多次而不止一次,可以把所有未付款的客戶找出來放在一個視圖中,並按客戶的名字進行排序:
CREATE VIEW DBO.V_CUST_RCVLBES
AS
SELECT cust.name,rcvbles.balance,……other columns
FROM cust,rcvbles
WHERE cust.customer_id = rcvlbes.customer_id
AND rcvblls.balance>0
ORDER BY cust.name
然後以下面的方式在視圖中查詢:
SELECT * FROM V_CUST_RCVLBES
WHERE postcode>「98000」
視圖中的行要比主表中的行少,而且物理順序就是所要求的順序,減少了磁碟I/O,所以查詢工作量可以得到大幅減少。
23、能用DISTINCT的就不用GROUP BY
SELECT OrderID FROM Details WHERE UnitPrice > 10 GROUP BY OrderID
可改為:
SELECT DISTINCT OrderID FROM Details WHERE UnitPrice > 10
24.能用UNION ALL就不要用UNION
UNION ALL不執行SELECT DISTINCT函數,這樣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資源
35.盡量不要用SELECT INTO語句。
SELECT INOT 語句會導致表鎖定,阻止其他用戶訪問該表。
上面我們提到的是一些基本的提高查詢速度的注意事項,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往往需要反復試驗比較不同的語句以得到最佳方案。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測試,看實現相同功能的SQL語句哪個執行時間最少,但是資料庫中如果數據量很少,是比較不出來的,這時可以用查看執行計劃,即:把實現相同功能的多條SQL語句考到查詢分析器,按CTRL+L看查所利用的索引,表掃描次數(這兩個對性能影響最大),總體上看詢成本百分比即可。
今天在itput上看了一篇文章,是討論一個語句的優化:
原貼地址: http://www.itpub.net/viewthread.php?tid=1015964&extra=&page=1
一,發現問題 優化的語句:
請問以下語句如何優化:
CREATE TABLE aa_001
( ip VARCHAR2(28),
name VARCHAR2(10),
password VARCHAR2(30) )
select * from aa_001 where ip in (1,2,3) order by name desc;
--目前表中記錄有一千多萬條左右,而且in中的值個數是不確定的。
以上就是優化的需要優化的語句和情況。
不少人在後面跟帖:有的說沒辦法優化,有的說將IN該為EXISTS,有的說在ip上建立索引復合索引(ip,name)等等。
二,提出問題 那這樣的情況,能優化嗎,如何優化?今天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三,分析問題 1,數據量1千萬多條。
2,in中的值個數是不確定
3.1 分析數據分布 這里作者沒有提到ip列的數據的分布情況,目前ip列的數據分布可能有以下幾種:
1,ip列(數據唯一,或者數據重復的概率很小)
2,ip列 (數據不均勻,可能有些數據重復多,有些重復少)
3,ip列 (數據分布比較均勻,數據大量重復,主要就是一些同樣的數據(可能只有上萬級別不同的ip數據等)
解決問題:
1,對於第一種數據分布情況,只要在ip列建立一個索引即可。這時不管表有多少行, in個數是不確定的情況下,都很快。
2,對應第二中數據分布情況,在ip列建立索引,效果不好。因為數據分布不均勻,可能有些快,有些慢
3,對應第三種數據分布情況,在ip列建立索引,速度肯定慢。
注意:這里的 order by name desc 是在取出數據後再排序的。而不是取數據前排序
對於2,3兩個情況,因為都是可能需要取出大量的數據,優化器就採用表掃描(table scan),而不是索引查找(index seek) ,速度很慢,因為這時表掃描效率要優於索引查找,特別是高並發情況下,效率很低。
那對應2,3中情況,如何處理。是將in改成exists。其實在sql server 2005和oracle里的優化器在in後面數據少時,效率是一樣的。這時採用一般的索引效率很低。這時如果在ip列上建立聚集索引,效率會比較高。我們在SQL server 2005中做個測試。
表:[dbo].[[zping.com]]]中有約200萬條數據。包含列Userid, id, Ruleid等列。按照上面的情況查詢一下類似語句:
select * from [dbo].[[zping.com]]] where
userid in ('',''
,'') order by Ruleid desc
我們先看userid的數據分布情況,執行下面語句:
select userid,count(*) from [dbo].[[zping.com]]] group by userid order by 2
這時我們看看數據分布:總共有379條數據,數據兩從1到15萬都有,數據分布傾斜嚴重。下圖是其中一部分。
這時如果在ip上建立非聚集索引,效率很低,而且就是強行索引掃描,效率也很低,會發現IO次數比表掃描還高。這時只能在ip上建立聚集索引。這時看看結果。
這時發現,搜索採用了(clustered index seek)聚集搜索掃描。
在看看查詢返回的結果:
(156603 行受影響)
表 '[zping.com]'。掃描計數 8,邏輯讀取 5877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表 'Worktable'。掃描計數 0,邏輯讀取 0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返回15萬行,才不到6千次IO。效率較高,因為這15萬行要排序,查詢成本里排序佔了51%。當然可以建立(userid,Ruleid)復合聚集索引,提高性能,但這樣做DML維護成本較高。建議不採用。
從上面的測試例子可以看出, 優化的解決辦法:
數據分布為1:建立ip索引即可
數據分布為2,3:在ip列建立聚集索引。
D. mssql 2000,以用戶身份執行sql語句。
用SQL2000資料庫的編程方法,但是卻又苦於自己是學ACCESS的,對SQL只是一點點的了解而已,這里我給大家提供以下參考---將ACCESS轉化成SQL2000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首先,我說的是在ACCESS2000,SQL2000之間轉換,其他的我也還沒有嘗試過,希望大家多多試驗,肯定是有辦法的;
二,轉換的方法
1,打開」控制面板「下」管理工具「中的」資料庫源「;
2,按」添加「添加一個新的數據源,在選擇欄里選」Driver do microsoft Access
(*.mdb)」,完成後將出現一個框,
在」資料庫源「裡面輸入你想寫的名稱,我取名叫「ABC」,說明不需要填,接著,按下面的選擇,尋找你的資料庫地址和選中(注意,請先備份自己的ACCESS資料庫),然後確定。
數據源在這里建好了,剩下轉換了。
3,打開SQL2000企業管理器,進入資料庫,新建一個空的資料庫「ABC」;
4,選擇新建立的資料庫,按滑鼠右鍵,選擇「所有任務」下「導入數據」,按「下一步」繼續;
5,在資料庫源下拉但中選擇」Driver do microsoft Access(*.mdb)「,在」用戶/系統DSN「中,選種你剛才添加的」ABC「,按 」下一步「;
6,「目的」不需要修改,選擇伺服器(一般下為自己的本機「local「,也可以選擇伺服器地址或者區域網地址,確定你的許可權是否可以操作,),「使用WINDOWS 身份驗證「指用自己的系統管理員身份操作,「使用SQL身份操作驗證「可以用於網站的操作,推薦用後者;
7,選上「使用SQL身份操作驗證「後,填寫你的用戶名和密碼,我自己選擇的是系統默認號碼「sa「,「****「,資料庫選擇剛新建的「ABC「,按「下一步「;
8,這一步的兩個單項選擇,「從數據源復製表和視圖「與「用一條查詢指令指定要傳輸的數據「,選擇前者,按「下一步「繼續;
9,這里將出現你自己ACCESS資料庫的表,按「全選「後,下一步;
10,「DTS導入/導出向導「,看「立即運行「被選中按「下一步「,
11,按「完成「繼續;
12,這個步驟你將看到你的數據被導入SQL2000裡面,當出現「已經成功把XXX個表導入到資料庫「的字樣,而且所有的表前面都有綠色的勾,就表示成功導入所有數據,如果中途出現問題或者表前面有紅色的叉的話,說明該表沒有成功導入,這時就要回去查看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了.
三,數據修改
1,由於SQL2000裡面沒有「自動編號「,所以你的以「自動編號「設置的欄位都會變成非空的欄位,這就必須手工修改這些欄位,並把他的「標示「選擇「是「,種子為「1「,增量為「1「,
2,另外,ACCESS2000轉換成SQL2000後,原來屬性為「是/否「的欄位將被轉換成非空的「bit「,這時候你必須修改成自己想要的屬性了;
3,另外,大家要注意對時間函數的把握.ACCESS與SQL是有很多不同的.
ACCESS改為SQL需要注意哪幾個地方
資料庫導入以後,自動增加欄位需要重寫,所有的數字類型需要增加長度,最好用decimal。
所有的默認值都丟失了。主要是數字類型和日期類型。
所有now(),time(),date()要改成getdate()。
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有可能一些true/false類型不能使用,要變為1/0。
備注類型要通過cast(column as varchar)來使用。
CursorType要改成1,也就是打開資料庫時要給出第一個數字參數為1,否則記錄可能顯示不完整。
isnull(rowname)要改成rowname = null
ACCESS的資料庫中的自動編號類型在轉化時,sql server並沒有將它設為自動編號型,我們需在SQL創建語句中加上identity,表示自動編號!
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有時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ACCESS轉SQL SERVER的資料庫的幾點經驗
1.ACCESS的資料庫中的自動編號類型在轉化時,sql server並沒有將它設為自動編號型,我們需在SQL創建語句中加上identity,表示自動編號!
2.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我遇見這種情況,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3.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4.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5.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access轉mssql需要注意的問題
自動增加欄位需要重寫。在access中經常使用的自動編號欄位,導入到mssql後,他並不是自增型的int,需要手工設置,把導入後的自動編號欄位的標識的「否」改為「是」,「種子」和「遞增量」都為「1」,才能成為自動編號
所有的默認值都丟失了。主要是數字類型和日期類型
所有now(),time(),date()要改成getdate()
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所有datediff('ww',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week, time1, time2)
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在mssql server中,有許多保留字,在access中是沒有的,當你把數據導入到mssql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mssql在導入的時候,會自動給這些欄位(包括資料庫中的表名)加上「[欄位名]」,因此,你必須修改你的腳本,把相應的欄位名字(或者表名字)加上中括弧,或改變欄位名字為不是mssql的保留字
在用access關於時間的使用,大家喜歡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now()」這樣的sql語句,然而,在mssql中沒有「now()」這個函數,而是使用「getdate()」,所以,所有的sql語句中的「now()」必須換成「getdate()」。
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
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有時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isnull(rowname)要改成rowname = null
CursorType要改成1,也就是打開資料庫時要給出第一個數字參數為1,否則記錄可能
顯示不完整
備注類型要通過cast(column as varchar)來使用
true/false類型不能使用,要變為1/0
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在access的sql語句中的時間使用變數查詢的時候,大家一般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在mssql中是不行的,他的語法是「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意思是讓你把日期時間變數當成字元串來使用,呵呵~~~)
原來ASP里的「DELETE * FROM ……」要改為「DELETE FROM ……」
有可能rs.update失敗,修改成update 表名 set 欄位=『值』 這樣通過(遇到的情況,提示為:
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 錯誤 '80040e38'
樂觀並發檢查失敗。已在此游標之外修改了該行。
/Admin_ClassOrder.asp,行 164 )
access裡面除法可以使用"\"或者"/",MSSQL裡面只能使用"/"
1、自動增加欄位需要重寫。在access中經常使用的自動編號欄位,導入到mssql後,他並不是自增型的int,需要手工設置,把導入後的自動編號欄位的標識的「否」改為「是」,「種子」和「遞增量」都為「1」,才能成為自動編號。
2、所有的默認值都丟失了。主要是數字類型和日期類型
3、所有now(),time(),date()要改成getdate()
4、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5、所有datediff('ww',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week, time1, time2)
6、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7、在mssql server中,有許多保留字,在access中是沒有的,當你把數據導入到mssql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mssql在導入的時候,會自動給這些欄位(包括資料庫中的表名)加上「[欄位名]」,因此,你必須修改你的腳本,把相應的欄位名字(或者表名字)加上中括弧,或改變欄位名字為不是mssql的保留字
8、在用access關於時間的使用,大家喜歡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now()」這樣的sql語句,然而,在mssql中沒有「now()」這個函數,而是使用「getdate()」,所以,所有的sql語句中的「now()」必須換成「getdate()」。
9、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
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10、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有時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11、isnull(rowname)要改成rowname = null
12、CursorType要改成1,也就是打開資料庫時要給出第一個數字參數為1,否則記錄可能顯示不完整
13、備注類型要通過cast(column as varchar)來使用
14、true/false類型不能使用,要變為1/0
15、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16、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17、在access的sql語句中的時間使用變數查詢的時候,大家一般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在mssql中是不行的,他的語法是「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意思是讓你把日期時間變數當成字元串來使用)
18、原來ASP里的「DELETE * FROM ……」要改為「DELETE FROM ……」
19、有可能rs.update失敗,修改成update 表名 set 欄位=『值』 這樣通過
20、access裡面除法可以使用"\"或者"/",MSSQL裡面只能使用"/"
21、在SqlServer中建立主鍵
22、如果還有問題用:rs.open sql,conn,3,2試試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E. SQL如何快速處理海量數據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以「辦公自動化」系統為例,探討如何在有著1000萬條數據的MS SQL SERVER資料庫中實現快速的數據提取和數據分頁。以下代碼說明了我們實例中資料庫的「紅頭文件」一表的部分數據結構:
CREATE TABLE [dbo].[TGongwen] ( --TGongwen是紅頭文件表名
[Gid] [int] IDENTITY (1, 1) NOT NULL ,
--本表的id號,也是主鍵
[title] [varchar] (80)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
--紅頭文件的標題
[fariqi] [datetime] NULL ,
--發布日期
[neibuYonghu] [varchar] (70)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
--發布用戶
[reader] [varchar] (900)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
--需要瀏覽的用戶。每個用戶中間用分隔符「,」分開
) ON [PRIMARY] TEXTIMAGE_ON [PRIMARY]
GO
下面,我們來往資料庫中添加1000萬條數據: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 @i<=250000
begin
insert into Tgongwen(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values('2004-2-5','通信科','通信科,辦公室,王局長,劉局長,張局長,admin,刑偵支隊,特勤支隊,交巡警支隊,經偵支隊,戶政科,治安支隊,外事科','這是最先的25萬條記錄')
set @i=@i+1
end
GO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 @i<=250000
begin
insert into Tgongwen(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values('2004-9-16','辦公室','辦公室,通信科,王局長,劉局長,張局長,admin,刑偵支隊,特勤支隊,交巡警支隊,經偵支隊,戶政科,外事科','這是中間的25萬條記錄')
set @i=@i+1
end
GO
declare @h int
set @h=1
while @h<=100
begin
declare @i int
set @i=2002
while @i<=2003
begin
declare @j int
set @j=0
while @j<50
begin
declare @k int
set @k=0
while @k<50
begin
insert into Tgongwen(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values(cast(@i as varchar(4))+'-8-15 3:'+cast(@j as varchar(2))+':'+cast(@j as varchar(2)),'通信科','辦公室,通信科,王局長,劉局長,張局長,admin,刑偵支隊,特勤支隊,交巡警支隊,經偵支隊,戶政科,外事科','這是最後的50萬條記錄')
set @k=@k+1
end
set @j=@j+1
end
set @i=@i+1
end
set @h=@h+1
end
GO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 @i<=9000000
begin
insert into Tgongwen(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values('2004-5-5','通信科','通信科,辦公室,王局長,劉局長,張局長,admin,刑偵支隊,特勤支隊,交巡警支隊,經偵支隊,戶政科,治安支隊,外事科','這是最後添加的900萬條記錄')
set @i=@i+1000000
end
GO
通過以上語句,我們創建了25萬條由通信科於2004年2月5日發布的記錄,25萬條由辦公室於2004年9月6日發布的記錄,2002年和2003年各100個2500條相同日期、不同分秒的由通信科發布的記錄(共50萬條),還有由通信科於2004年5月5日發布的900萬條記錄,合計1000萬條。
一、因情制宜,建立「適當」的索引
建立「適當」的索引是實現查詢優化的首要前提。
索引(index)是除表之外另一重要的、用戶定義的存儲在物理介質上的數據結構。當根據索引碼的值搜索數據時,索引提供了對數據的快速訪問。事實上,沒有索引,資料庫也能根據SELECT語句成功地檢索到結果,但隨著表變得越來越大,使用「適當」的索引的效果就越來越明顯。注意,在這句話中,我們用了「適當」這個詞,這是因為,如果使用索引時不認真考慮其實現過程,索引既可以提高也會破壞資料庫的工作性能。
(一)深入淺出理解索引結構
實際上,您可以把索引理解為一種特殊的目錄。微軟的SQL SERVER提供了兩種索引: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也稱聚類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也稱非聚類索引、非簇集索引)。下面,我們舉例來說明一下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區別:
其實,我們的漢語字典的正文本身就是一個聚集索引。比如,我們要查「安」字,就會很自然地翻開字典的前幾頁,因為「安」的拼音是「an」,而按照拼音排序漢字的字典是以英文字母「a」開頭並以「z」結尾的,那麼「安」字就自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開頭的部分仍然找不到這個字,那麼就說明您的字典中沒有這個字;同樣的,如果查「張」字,那您也會將您的字典翻到最後部分,因為「張」的拼音是「zhang」。也就是說,字典的正文部分本身就是一個目錄,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目錄來找到您需要找的內容。
我們把這種正文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按照一定規則排列的目錄稱為「聚集索引」。
如果您認識某個字,您可以快速地從自動中查到這個字。但您也可能會遇到您不認識的字,不知道它的發音,這時候,您就不能按照剛才的方法找到您要查的字,而需要去根據「偏旁部首」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後根據這個字後的頁碼直接翻到某頁來找到您要找的字。但您結合「部首目錄」和「檢字表」而查到的字的排序並不是真正的正文的排序方法,比如您查「張」字,我們可以看到在查部首之後的檢字表中「張」的頁碼是672頁,檢字表中「張」的上面是「馳」字,但頁碼卻是63頁,「張」的下面是「弩」字,頁面是390頁。很顯然,這些字並不是真正的分別位於「張」字的上下方,現在您看到的連續的「馳、張、弩」三字實際上就是他們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文中的字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映射。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兩個過程,先找到目錄中的結果,然後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頁碼。
我們把這種目錄純粹是目錄,正文純粹是正文的排序方式稱為「非聚集索引」。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理解到什麼是「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
進一步引申一下,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每個表只能有一個聚集索引,因為目錄只能按照一種方法進行排序。
(二)何時使用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
下面的表總結了何時使用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很重要)。
動作描述
使用聚集索引
使用非聚集索引
列經常被分組排序
應
應
返回某范圍內的數據
應
不應
一個或極少不同值
不應
不應
小數目的不同值
應
不應
大數目的不同值
不應
應
頻繁更新的列
不應
應
外鍵列
應
應
主鍵列
應
應
頻繁修改索引列
不應
應
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前面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定義的例子來理解上表。如:返回某范圍內的數據一項。比如您的某個表有一個時間列,恰好您把聚合索引建立在了該列,這時您查詢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之間的全部數據時,這個速度就將是很快的,因為您的這本字典正文是按日期進行排序的,聚類索引只需要找到要檢索的所有數據中的開頭和結尾數據即可;而不像非聚集索引,必須先查到目錄中查到每一項數據對應的頁碼,然後再根據頁碼查到具體內容。
(三)結合實際,談索引使用的誤區
理論的目的是應用。雖然我們剛才列出了何時應使用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但在實踐中以上規則卻很容易被忽視或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下面我們將根據在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談一下索引使用的誤區,以便於大家掌握索引建立的方法。
1、主鍵就是聚集索引
這種想法筆者認為是極端錯誤的,是對聚集索引的一種浪費。雖然SQL SERVER默認是在主鍵上建立聚集索引的。
通常,我們會在每個表中都建立一個ID列,以區分每條數據,並且這個ID列是自動增大的,步長一般為1。我們的這個辦公自動化的實例中的列Gid就是如此。此時,如果我們將這個列設為主鍵,SQL SERVER會將此列默認為聚集索引。這樣做有好處,就是可以讓您的數據在資料庫中按照ID進行物理排序,但筆者認為這樣做意義不大。
顯而易見,聚集索引的優勢是很明顯的,而每個表中只能有一個聚集索引的規則,這使得聚集索引變得更加珍貴。
從我們前面談到的聚集索引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使用聚集索引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根據查詢要求,迅速縮小查詢范圍,避免全表掃描。在實際應用中,因為ID號是自動生成的,我們並不知道每條記錄的ID號,所以我們很難在實踐中用ID號來進行查詢。這就使讓ID號這個主鍵作為聚集索引成為一種資源浪費。其次,讓每個ID號都不同的欄位作為聚集索引也不符合「大數目的不同值情況下不應建立聚合索引」規則;當然,這種情況只是針對用戶經常修改記錄內容,特別是索引項的時候會負作用,但對於查詢速度並沒有影響。
在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無論是系統首頁顯示的需要用戶簽收的文件、會議還是用戶進行文件查詢等任何情況下進行數據查詢都離不開欄位的是「日期」還有用戶本身的「用戶名」。
通常,辦公自動化的首頁會顯示每個用戶尚未簽收的文件或會議。雖然我們的where語句可以僅僅限制當前用戶尚未簽收的情況,但如果您的系統已建立了很長時間,並且數據量很大,那麼,每次每個用戶打開首頁的時候都進行一次全表掃描,這樣做意義是不大的,絕大多數的用戶1個月前的文件都已經瀏覽過了,這樣做只能徒增資料庫的開銷而已。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讓用戶打開系統首頁時,資料庫僅僅查詢這個用戶近3個月來未閱覽的文件,通過「日期」這個欄位來限製表掃描,提高查詢速度。如果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已經建立的2年,那麼您的首頁顯示速度理論上將是原來速度8倍,甚至更快。
在這里之所以提到「理論上」三字,是因為如果您的聚集索引還是盲目地建在ID這個主鍵上時,您的查詢速度是沒有這么高的,即使您在「日期」這個欄位上建立的索引(非聚合索引)。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在1000萬條數據量的情況下各種查詢的速度表現(3個月內的數據為25萬條):
(1)僅在主鍵上建立聚集索引,並且不劃分時間段: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用時:128470毫秒(即:128秒)
(2)在主鍵上建立聚集索引,在fariq上建立非聚集索引: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 dateadd(day,-90,getdate())
用時:53763毫秒(54秒)
(3)將聚合索引建立在日期列(fariqi)上: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 dateadd(day,-90,getdate())
用時:2423毫秒(2秒)
雖然每條語句提取出來的都是25萬條數據,各種情況的差異卻是巨大的,特別是將聚集索引建立在日期列時的差異。事實上,如果您的資料庫真的有1000萬容量的話,把主鍵建立在ID列上,就像以上的第1、2種情況,在網頁上的表現就是超時,根本就無法顯示。這也是我摒棄ID列作為聚集索引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得出以上速度的方法是:在各個select語句前加:declare @d datetime
set @d=getdate()
並在select語句後加:
select [語句執行花費時間(毫秒)]=datediff(ms,@d,getdate())
2、只要建立索引就能顯著提高查詢速度
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上面的例子中,第2、3條語句完全相同,且建立索引的欄位也相同;不同的僅是前者在fariqi欄位上建立的是非聚合索引,後者在此欄位上建立的是聚合索引,但查詢速度卻有著天壤之別。所以,並非是在任何欄位上簡單地建立索引就能提高查詢速度。
從建表的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有著1000萬數據的表中fariqi欄位有5003個不同記錄。在此欄位上建立聚合索引是再合適不過了。在現實中,我們每天都會發幾個文件,這幾個文件的發文日期就相同,這完全符合建立聚集索引要求的:「既不能絕大多數都相同,又不能只有極少數相同」的規則。由此看來,我們建立「適當」的聚合索引對於我們提高查詢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3、把所有需要提高查詢速度的欄位都加進聚集索引,以提高查詢速度
上面已經談到:在進行數據查詢時都離不開欄位的是「日期」還有用戶本身的「用戶名」。既然這兩個欄位都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可以把他們合並起來,建立一個復合索引(compound index)。
很多人認為只要把任何欄位加進聚集索引,就能提高查詢速度,也有人感到迷惑:如果把復合的聚集索引欄位分開查詢,那麼查詢速度會減慢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下以下的查詢速度(結果集都是25萬條數據):(日期列fariqi首先排在復合聚集索引的起始列,用戶名neibuyonghu排在後列)
(1)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5-5'
查詢速度:2513毫秒
(2)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5-5' and neibuyonghu='辦公室'
查詢速度:2516毫秒
(3)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neibuyonghu='辦公室'
查詢速度:60280毫秒
從以上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僅用聚集索引的起始列作為查詢條件和同時用到復合聚集索引的全部列的查詢速度是幾乎一樣的,甚至比用上全部的復合索引列還要略快(在查詢結果集數目一樣的情況下);而如果僅用復合聚集索引的非起始列作為查詢條件的話,這個索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當然,語句1、2的查詢速度一樣是因為查詢的條目數一樣,如果復合索引的所有列都用上,而且查詢結果少的話,這樣就會形成「索引覆蓋」,因而性能可以達到最優。同時,請記住:無論您是否經常使用聚合索引的其他列,但其前導列一定要是使用最頻繁的列。
(四)其他書上沒有的索引使用經驗總結
1、用聚合索引比用不是聚合索引的主鍵速度快
下面是實例語句:(都是提取25萬條數據)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9-16'
使用時間:3326毫秒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gid<=250000
使用時間:4470毫秒
這里,用聚合索引比用不是聚合索引的主鍵速度快了近1/4。
2、用聚合索引比用一般的主鍵作order by時速度快,特別是在小數據量情況下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order by fariqi
用時:12936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order by gid
用時:18843
這里,用聚合索引比用一般的主鍵作order by時,速度快了3/10。事實上,如果數據量很小的話,用聚集索引作為排序列要比使用非聚集索引速度快得明顯的多;而數據量如果很大的話,如10萬以上,則二者的速度差別不明顯。
3、使用聚合索引內的時間段,搜索時間會按數據占整個數據表的百分比成比例減少,而無論聚合索引使用了多少個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1-1'
用時:6343毫秒(提取100萬條)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6-6'
用時:3170毫秒(提取50萬條)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9-16'
用時:3326毫秒(和上句的結果一模一樣。如果採集的數量一樣,那麼用大於號和等於號是一樣的)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1-1' and fariqi<'2004-6-6'
用時:3280毫秒
4 、日期列不會因為有分秒的輸入而減慢查詢速度
下面的例子中,共有100萬條數據,2004年1月1日以後的數據有50萬條,但只有兩個不同的日期,日期精確到日;之前有數據50萬條,有5000個不同的日期,日期精確到秒。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1-1' order by fariqi
用時:6390毫秒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1-1' order by fariqi
用時:6453毫秒
(五)其他注意事項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索引也一樣。索引有助於提高檢索性能,但過多或不當的索引也會導致系統低效。因為用戶在表中每加進一個索引,資料庫就要做更多的工作。過多的索引甚至會導致索引碎片。
所以說,我們要建立一個「適當」的索引體系,特別是對聚合索引的創建,更應精益求精,以使您的資料庫能得到高性能的發揮。
當然,在實踐中,作為一個盡職的資料庫管理員,您還要多測試一些方案,找出哪種方案效率最高、最為有效。
二、改善SQL語句
很多人不知道SQL語句在SQL SERVER中是如何執行的,他們擔心自己所寫的SQL語句會被SQL SERVER誤解。比如: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name='zhangsan' and tID > 10000
和執行: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tID > 10000 and name='zhangsan'
一些人不知道以上兩條語句的執行效率是否一樣,因為如果簡單的從語句先後上看,這兩個語句的確是不一樣,如果tID是一個聚合索引,那麼後一句僅僅從表的10000條以後的記錄中查找就行了;而前一句則要先從全表中查找看有幾個name='zhangsan'的,而後再根據限制條件條件tID>10000來提出查詢結果。
事實上,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SQL SERVER中有一個「查詢分析優化器」,它可以計算出where子句中的搜索條件並確定哪個索引能縮小表掃描的搜索空間,也就是說,它能實現自動優化。
雖然查詢優化器可以根據where子句自動的進行查詢優化,但大家仍然有必要了解一下「查詢優化器」的工作原理,如非這樣,有時查詢優化器就會不按照您的本意進行快速查詢。
在查詢分析階段,查詢優化器查看查詢的每個階段並決定限制需要掃描的數據量是否有用。如果一個階段可以被用作一個掃描參數(SARG),那麼就稱之為可優化的,並且可以利用索引快速獲得所需數據。
SARG的定義:用於限制搜索的一個操作,因為它通常是指一個特定的匹配,一個值得范圍內的匹配或者兩個以上條件的AND連接。形式如下:
列名 操作符 <常數 或 變數>
或
<常數 或 變數> 操作符列名
列名可以出現在操作符的一邊,而常數或變數出現在操作符的另一邊。如:
Name=』張三』
價格>5000
5000<價格
Name=』張三』 and 價格>5000
如果一個表達式不能滿足SARG的形式,那它就無法限制搜索的范圍了,也就是SQL SERVER必須對每一行都判斷它是否滿足WHERE子句中的所有條件。所以一個索引對於不滿足SARG形式的表達式來說是無用的。
介紹完SARG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使用SARG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和某些資料上結論不同的經驗:
1、Like語句是否屬於SARG取決於所使用的通配符的類型
如:name like 『張%』 ,這就屬於SARG
而:name like 『%張』 ,就不屬於SARG。
原因是通配符%在字元串的開通使得索引無法使用。
2、or 會引起全表掃描
Name=』張三』 and 價格>5000 符號SARG,而:Name=』張三』 or 價格>5000 則不符合SARG。使用or會引起全表掃描。
3、非操作符、函數引起的不滿足SARG形式的語句
不滿足SARG形式的語句最典型的情況就是包括非操作符的語句,如:NOT、!=、<>、!<、!>、NOT EXISTS、NOT IN、NOT LIKE等,另外還有函數。下面就是幾個不滿足SARG形式的例子:
ABS(價格)<5000
Name like 『%三』
有些表達式,如:
WHERE 價格*2>5000
SQL SERVER也會認為是SARG,SQL SERVER會將此式轉化為:
WHERE 價格>2500/2
但我們不推薦這樣使用,因為有時SQL SERVER不能保證這種轉化與原始表達式是完全等價的。
4、IN 的作用相當與OR
語句: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tid in (2,3)
和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tid=2 or tid=3
是一樣的,都會引起全表掃描,如果tid上有索引,其索引也會失效。
5、盡量少用NOT
6、exists 和 in 的執行效率是一樣的
很多資料上都顯示說,exists要比in的執行效率要高,同時應盡可能的用not exists來代替not in。但事實上,我試驗了一下,發現二者無論是前面帶不帶not,二者之間的執行效率都是一樣的。因為涉及子查詢,我們試驗這次用SQL SERVER自帶的pubs資料庫。運行前我們可以把SQL SERVER的statistics I/O狀態打開。
(1)select title,price from titles where title_id in (select title_id from sales where qty>30)
該句的執行結果為:
表 'sales'。掃描計數 18,邏輯讀 56 次,物理讀 0 次,預讀 0 次。
表 'titles'。掃描計數 1,邏輯讀 2 次,物理讀 0 次,預讀 0 次。
(2)select title,price from titles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sales where sales.title_id=titles.title_id and qty>30)
第二句的執行結果為:
表 'sales'。掃描計數 18,邏輯讀 56 次,物理讀 0 次,預讀 0 次。
表 'titles'。掃描計數 1,邏輯讀 2 次,物理讀 0 次,預讀 0 次。
我們從此可以看到用exists和用in的執行效率是一樣的。
7、用函數charindex()和前面加通配符%的LIKE執行效率一樣
前面,我們談到,如果在LIKE前面加上通配符%,那麼將會引起全表掃描,所以其執行效率是低下的。但有的資料介紹說,用函數charindex()來代替LIKE速度會有大的提升,經我試驗,發現這種說明也是錯誤的:
select gid,title,fariqi,reader from tgongwen where charindex('刑偵支隊',reader)>0 and fariqi>'2004-5-5'
用時:7秒,另外:掃描計數 4,邏輯讀 7155 次,物理讀 0 次,預讀 0 次。
select gid,title,fariqi,reader from tgongwen where reader like '%' + '刑偵支隊' + '%' and fariqi>'2004-5-5'
用時:7秒,另外:掃描計數 4,邏輯讀 7155 次,物理讀 0 次,預讀 0 次。
8、union並不絕對比or的執行效率高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了在where子句中使用or會引起全表掃描,一般的,我所見過的資料都是推薦這里用union來代替or。事實證明,這種說法對於大部分都是適用的。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9-16' or gid>9990000
用時:68秒。掃描計數 1,邏輯讀 404008 次,物理讀 283 次,預讀 392163 次。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9-16'
union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gid>9990000
用時:9秒。掃描計數 8,邏輯讀 67489 次,物理讀 216 次,預讀 7499 次。
看來,用union在通常情況下比用or的效率要高的多。
但經過試驗,筆者發現如果or兩邊的查詢列是一樣的話,那麼用union則反倒和用or的執行速度差很多,雖然這里union掃描的是索引,而or掃描的是全表。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9-16' or fariqi='2004-2-5'
用時:6423毫秒。掃描計數 2,邏輯讀 14726 次,物理讀 1 次,預讀 7176 次。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9-16'
union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2-5'
用時:11640毫秒。掃描計數 8,邏輯讀 14806 次,物理讀 108 次,預讀 1144 次。
9、欄位提取要按照「需多少、提多少」的原則,避免「select *」
我們來做一個試驗:
select top 10000 gid,fariqi,reader,title from tgongwen ord
F. SQL server 做資料庫試驗 ,剛剛學不懂,幾個作業要求,希望幫忙把能實現的代碼發給我。
emp表 empid為主鍵
comp表 compid 為主鍵
works 表
empid 、 compid 做成主外鍵關聯(在這個表中分別是外鍵)
salary 類型為整型 ,設置約束大於800
*既然是剛學習那麼就不要怕思考,該怎麼都告訴你了,源碼就不給你了
G. 關於 SQL SERVER 2005 的安全的問題
SQL 安全性不是體現在這個地方的 物理保護很重要 別人可以動你的伺服器了 可以隨便拆你硬碟了 這種情況就不要談安全了 你說的軟體鎖定 定向訪問可以實現 前提是需要你編寫出如此強大的可以匹配SQL 介面的軟體。,
H. 請教一個jfinal的SQL問題
本來說最好的辦法是: User..find("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in (?, ?, ... ,? ) ", n1, n2... ,nn)。但jdbc 貌似不支持 in 語句的preparestatement,目前還沒有想到好的辦法。建議用 StringBuilder 拼裝好 sql 再查詢,只需先拼裝好 in 裡面的 sql 就成了。以後我會試驗一下帶問號掛參的方式。
public void test15() throws ZSqlException {
ZDBUtil dbUtil = new ZDBUtil("app");
List params=new ArrayList();
params.add(1);
params.add(2);
RecordSet rs=dbUtil.getRecords("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 in (?,?)",params);
dbUtil.releaseConnToPool();
System.out.println(rs.getRowDatas());
}
I. access資料庫 轉換成sql資料庫
把ACCESS轉成SQL資料庫 :
很多朋友想用SQL2000資料庫的編程方法,但是卻又苦於自己是學ACCESS的,對SQL只是一點點的了解而已,這里我給大家提供以下參考---將ACCESS轉化成SQL2000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首先,我說的是在ACCESS2000,SQL2000之間轉換,其他的我也還沒有嘗試過,希望大家多多試驗,肯定是有辦法的;
二,轉換的方法
1,打開」控制面板「下」管理工具「中的」資料庫源「;
2,按」添加「添加一個新的數據源,在選擇欄里選」Driver do microsoft Access
(*.mdb)」,完成後將出現一個框,
在」資料庫源「裡面輸入你想寫的名稱,我取名叫「ABC」,說明不需要填,接著,按下面的選擇,尋找你的資料庫地址和選中(注意,請先備份自己的ACCESS資料庫),然後確定。
數據源在這里建好了,剩下轉換了。
3,打開SQL2000企業管理器,進入資料庫,新建一個空的資料庫「ABC」;
4,選擇新建立的資料庫,按滑鼠右鍵,選擇「所有任務」下「導入數據」,按「下一步」繼續;
5,在資料庫源下拉但中選擇」Driver do microsoft Access(*.mdb)「,在」用戶/系統DSN「中,選種你剛才添加的」ABC「,按 」下一步「;
6,「目的」不需要修改,選擇伺服器(一般下為自己的本機「local「,也可以選擇伺服器地址或者區域網地址,確定你的許可權是否可以操作,),「使用WINDOWS 身份驗證「指用自己的系統管理員身份操作,「使用SQL身份操作驗證「可以用於網站的操作,推薦用後者;
7,選上「使用SQL身份操作驗證「後,填寫你的用戶名和密碼,我自己選擇的是系統默認號碼「sa「,「****「,資料庫選擇剛新建的「ABC「,按「下一步「;
8,這一步的兩個單項選擇,「從數據源復製表和視圖「與「用一條查詢指令指定要傳輸的數據「,選擇前者,按「下一步「繼續;
9,這里將出現你自己ACCESS資料庫的表,按「全選「後,下一步;
10,「DTS導入/導出向導「,看「立即運行「被選中按「下一步「,
11,按「完成「繼續;
12,這個步驟你將看到你的數據被導入SQL2000裡面,當出現「已經成功把XXX個表導入到資料庫「的字樣,而且所有的表前面都有綠色的勾,就表示成功導入所有數據,如果中途出現問題或者表前面有紅色的叉的話,說明該表沒有成功導入,這時就要回去查看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了.
三,數據修改
1,由於SQL2000裡面沒有「自動編號「,所以你的以「自動編號「設置的欄位都會變成非空的欄位,這就必須手工修改這些欄位,並把他的「標示「選擇「是「,種子為「1「,增量為「1「,
2,另外,ACCESS2000轉換成SQL2000後,原來屬性為「是/否「的欄位將被轉換成非空的「bit「,這時候你必須修改成自己想要的屬性了;
3,另外,大家要注意對時間函數的把握.ACCESS與SQL是有很多不同的.
ACCESS改為SQL需要注意哪幾個地方
資料庫導入以後,自動增加欄位需要重寫,所有的數字類型需要增加長度,最好用decimal。
所有的默認值都丟失了。主要是數字類型和日期類型。
所有now(),time(),date()要改成getdate()。
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有可能一些true/false類型不能使用,要變為1/0。
備注類型要通過cast(column as varchar)來使用。
CursorType要改成1,也就是打開資料庫時要給出第一個數字參數為1,否則記錄可能顯示不完整。
isnull(rowname)要改成rowname = null
ACCESS的資料庫中的自動編號類型在轉化時,sql server並沒有將它設為自動編號型,我們需在SQL創建語句中加上identity,表示自動編號!
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有時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ACCESS轉SQL SERVER的資料庫的幾點經驗
1.ACCESS的資料庫中的自動編號類型在轉化時,sql server並沒有將它設為自動編號型,我們需在SQL創建語句中加上identity,表示自動編號!
2.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我遇見這種情況,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3.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4.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5.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access轉mssql需要注意的問題
自動增加欄位需要重寫。在access中經常使用的自動編號欄位,導入到mssql後,他並不是自增型的int,需要手工設置,把導入後的自動編號欄位的標識的「否」改為「是」,「種子」和「遞增量」都為「1」,才能成為自動編號
所有的默認值都丟失了。主要是數字類型和日期類型
所有now(),time(),date()要改成getdate()
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所有datediff('ww',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week, time1, time2)
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在mssql server中,有許多保留字,在access中是沒有的,當你把數據導入到mssql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mssql在導入的時候,會自動給這些欄位(包括資料庫中的表名)加上「[欄位名]」,因此,你必須修改你的腳本,把相應的欄位名字(或者表名字)加上中括弧,或改變欄位名字為不是mssql的保留字
在用access關於時間的使用,大家喜歡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now()」這樣的sql語句,然而,在mssql中沒有「now()」這個函數,而是使用「getdate()」,所以,所有的sql語句中的「now()」必須換成「getdate()」。
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
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有時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isnull(rowname)要改成rowname = null
CursorType要改成1,也就是打開資料庫時要給出第一個數字參數為1,否則記錄可能
顯示不完整
備注類型要通過cast(column as varchar)來使用
true/false類型不能使用,要變為1/0
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在access的sql語句中的時間使用變數查詢的時候,大家一般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在mssql中是不行的,他的語法是「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意思是讓你把日期時間變數當成字元串來使用,呵呵~~~)
原來ASP里的「DELETE * FROM ……」要改為「DELETE FROM ……」
有可能rs.update失敗,修改成update 表名 set 欄位=『值』 這樣通過(遇到的情況,提示為:
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 錯誤 '80040e38'
樂觀並發檢查失敗。已在此游標之外修改了該行。
/Admin_ClassOrder.asp,行 164 )
access裡面除法可以使用"\"或者"/",MSSQL裡面只能使用"/"
1、自動增加欄位需要重寫。在access中經常使用的自動編號欄位,導入到mssql後,他並不是自增型的int,需要手工設置,把導入後的自動編號欄位的標識的「否」改為「是」,「種子」和「遞增量」都為「1」,才能成為自動編號。
2、所有的默認值都丟失了。主要是數字類型和日期類型
3、所有now(),time(),date()要改成getdate()
4、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5、所有datediff('ww',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week, time1, time2)
6、所有datediff('d', time1, time2)要改成datediff(day, time1, time2)
7、在mssql server中,有許多保留字,在access中是沒有的,當你把數據導入到mssql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mssql在導入的時候,會自動給這些欄位(包括資料庫中的表名)加上「[欄位名]」,因此,你必須修改你的腳本,把相應的欄位名字(或者表名字)加上中括弧,或改變欄位名字為不是mssql的保留字
8、在用access關於時間的使用,大家喜歡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now()」這樣的sql語句,然而,在mssql中沒有「now()」這個函數,而是使用「getdate()」,所以,所有的sql語句中的「now()」必須換成「getdate()」。
9、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
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10、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有時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11、isnull(rowname)要改成rowname = null
12、CursorType要改成1,也就是打開資料庫時要給出第一個數字參數為1,否則記錄可能顯示不完整
13、備注類型要通過cast(column as varchar)來使用
14、true/false類型不能使用,要變為1/0
15、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delete user where id=10".
16、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17、在access的sql語句中的時間使用變數查詢的時候,大家一般使用"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在mssql中是不行的,他的語法是「select * from aaaa while time='"&變數名&"'"」。(意思是讓你把日期時間變數當成字元串來使用)
18、原來ASP里的「DELETE * FROM ……」要改為「DELETE FROM ……」
19、有可能rs.update失敗,修改成update 表名 set 欄位=『值』 這樣通過
20、access裡面除法可以使用"\"或者"/",MSSQL裡面只能使用"/"
21、在SqlServer中建立主鍵
22、如果還有問題用:rs.open sql,conn,3,2試試
***************************************************************************************
ACCESS轉SQL SERVER的資料庫的幾點經驗
ACCESS轉SQL SERVER的資料庫的幾點經驗
1.ACCESS的資料庫中的自動編號類型在轉化時,sql server並沒有將它設為自動編號型,我們需在SQL創建語句中加上identity,表示自動編號!
2.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我遇見這種情況,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3.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22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22,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22delete user where id=10%22.
4.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5.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1,對於日期欄位欄位
access表示為:#1981-28-12#
SQLSERVER2000表示為:『『1981-02-12『『
2,SQL語句區別,select ,update 在對單表操作時都差不多,
但多表操作時update語句的區別ACCESS與SQLSERVER中的UPDATE語句對比:
SQLSERVER中更新多表的UPDATE語句:
UPDATE Tab1
SET a.Name = b.Name
FROM Tab1 a,Tab2 b
WHERE a.ID = b.ID;
同樣功能的SQL語句在ACCESS中應該是
UPDATE Tab1 a,Tab2 b
SET a.Name = b.Name
WHERE a.ID = b.ID;
即:ACCESS中的UPDATE語句沒有FROM子句,所有引用的表都列在UPDATE關鍵字後.
更新單表時:都為:
UPDATE table1 set ab=『12『,cd=444 where ….
3,delete語句
access中刪除時用:delete * from table1 where a>2 即只要把select 語句里的select 換成delete就可以了。
sqlserve 中則為: 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a>2 即沒有*號中國2006-4-15 19:27:48
4,as 後面的計算欄位區別
access中可以這樣:select a,sum(num) as kc_num,kc_num*num as all_kc_num 即可以把AS後的欄位當作一個資料庫欄位參與計算。
sqlserver 中則為:select a,sum(num) as kc_num,sum(num)*num as all_kc_num 即不可以把AS後的欄位當作一個資料庫欄位參與計算。
5,[.]與[!]的區別
access中多表聯合查詢時:select tab1!a as tab1a,tab2!b tab2b from tab1,tab2 ,中間的AS可以不要。
sqlserve 中則:select tab1.a as tab1a,tab2.b tab2b from tab1,tab2 ,中間的AS可以不要。
6,聯合查詢時,
access中多表聯合查詢:『select a,b from(
select a,b from tab1 where a>3 union select c,d from tab2 ) group by a,b
sqlserve 中則『select a,b from(
select a,b from tab1 where a>3 union select c,d from tab2 ) tmptable group by a,b即要加一個虛的表tmptable,表名任意。—
7,access升級到sqlserver時,
可以用sqlserver的數據導入工具導入數據,但要做必要的處理。
access中的自動編號,不會自動轉換SQL中的自動編號,只能轉換為int型,要把它手工改成標識欄位,種子為1,把所有導入被sqlserver轉化成的以n開頭的欄位類型的n去掉,如nvarchar->varchar.把需要有秒類型的日期欄位改成datatime類型(SQL會把所有的日期開轉化成smalldatetime型)
8,true與1=1
access用where true表示條件為真,
sqlserver用where 1=1表示條件為真
9,判斷欄位值為空的區別
普通空:
Access和sql server一樣 where code is null 或 where code is nol null
條件空:
Access:iif([num] is null,0,[num]) 或 iif([num] is null,[num1],[num])
SQLServer: isnull([num],0) 或 isnull([num],[num1])
10,SQL語句取子串的區別
access:MID(欄位,n1,[n2]),LEFT(欄位,n),RIGHT(欄位,n)
如:select left(cs1,4)+『-『+cs2 as cs3
SQLServer: SUBSTRING(expression, start, length)
如:select substring(cs1, 1, 2) + substring(cs1, 4, 2) + 『-『 + cs2 as cs3
補充:
ACCESS與SQL2000的SQL語句有區別的
比如now()在SQL2000中必須改為getdate()
還有關鍵詞必須加[] ,像ACCESS中欄位名用name SQL20000必須加[name] 否則出錯
資料庫連接字重新配置
1. access 轉sql 資料庫後需要建立各表關鍵字以及遞增量設置部分數據類型需要重新定義
2. now() 函數是可接受的,但在日期比較過程中需要用 getdate()
3. 保留字需要加 []
4. 單雙引號需要轉變
5. 遵循標准sql定義(最關鍵的一條)
看看MSSQLServer聯機叢書。
1.ACCESS的資料庫中的自動編號類型在轉化時,sql server並沒有將它設為自動編號型,我們需在SQL創建語句中加上identity,表示自動編號!
2.轉化時,跟日期有關的欄位,SQL SERVER默認為smalldatetime型,我們最好將它變為datetime型,因為datetime型的范圍比smalldatetime型大。我遇見這種情況,用smalldatetime型時,轉化失敗,而用datetime型時,轉化成功。
3.對此兩種資料庫進行操作的sql語句不全相同,例如:在對ACCESS資料庫進行刪除紀錄時用:%22delete * from user where id=10%22,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進行刪除是用:%22delete user where id=10%22.
4.日期函數不相同,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可用date()、time()等函數,但對
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只能用datediff,dateadd等函數,而不能用date()、time()等函數。
5.在對ACCESS資料庫處理中,sql語句中直接可以用一些VB的函數,像cstr()函數,而對SQL SERVER資料庫處理中,卻不能用。
J. SQL資料庫update
sql="update Classroomtbl set Computer='"1"' where Classnum ='"+Classnum+"'";
這個地方是錯誤的
修改為 sql="update Classroomtbl set Computer='"1"' where Classnum ='"+Classnum1+"'";
試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