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學C語言很苦惱
21天精通那都是假的,別操之過急。你要是從來都沒有編寫過程序的話,別先看c,太深了。可以先學javascript,比較簡單,學會這個的話就對編程有一些感覺,那時候再看c至少入門方面就不會有障礙了。
❷ 《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美] Brian W. Kernigha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txJqYzmjYS-BSw43eLWrnQ
書名: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
作者:[美] Brian W. Kernighan
譯者:徐寶文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1
頁數:258
內容簡介:
在計算機發展的歷史上,沒有哪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像C語言這樣應用廣泛。本書作者是C語言的設計者之一Dennis M. Ritchie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Brian W. Kernighan合著的一本介紹C語言的權威經典著作。我們現在見到的大量論述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材和專著均以此書為藍本。
原著第1版中介紹的C語言成為後來廣泛使用的C語言版本——標准C的基礎。人們熟知的「hello,World"程序就是由本書首次引入的,現在,這一程序已經成為眾多程序設計語言入門的第一課。原著第2版根據1987年制定的ANSIC標准做了適當的修訂.引入了最新的語言形式,並增加了新的示例,通過簡潔的描述、典型的示例,作者全面、系統、准確地講述了C語言的各個特性以及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對於計算機從業人員來說,本書是一本必讀的程序設計語言方面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Brian W. Kernighan,貝爾實驗室計算科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人員,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參加了UNIX系統、C語言、AWK語言和許多其他系統的開發,同時出版了許多在計算機領域具有影響的著作,如《The Elements of Programming Style》《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The UNIX Programming Environment》《The AWK Language》《Software Tools》等。
Dennis M. Ritchie,1967年加入貝爾實驗室。他和 Ken L. Thompson 兩人共同設計並實現的C語言改變了程序設計語言發展的軌跡,是程序設計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與此同時,他們還設計並實現了UNIX操作系統。正是由於這兩項巨大貢獻,Dennis M. Ritchie 於1983年獲得了計算機界的最高獎——圖靈獎。此外,他還獲得了ACM、IEEE、貝爾實驗室等授予的多種獎項.。
❸ 求《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第二版)》習題答案
網上找麻
❹ 合肥工業大學C語言用什麼教材哪個出版社的
《C/C++程序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編是吳國鳳和宣善立兩位老師。
配一本《C/C++程序設計實驗指導與題解》
(好像上課也基本都是這兩個老師帶,有時會粗線「老濕書上不是這么說的啊」「書都是我寫的……」)
在小北門外古月軒書店買第二版的新書的話一套是22+8塊好像是。
書上程序多看看還是很有用的,也要多練。
不過最簡潔易行拿高分的方法是【背題庫】。考試全是原題,有興趣我可以發你一份= =。
❺ 用C語言編寫程序:輸入行數n,列印出楊輝三角。小女先行謝過各位仁兄啦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8][9]={0},i,j;
for(i=0;i<8;i++)
a[i][0]=1;
for(i=0;i<7;i++)
for(j=0;j<7;j++)
a[i+1][j+1]=a[i][j]+a[i][j+1];
for(i=0;i<8;i++)
{
for(j=0;a[i][j]!=0;j++)
printf("%3d",a[i][j]);
printf("\n");
}
}
運行結果: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你只要將8改成輸入的即可。。。。
這是很久之前我自己寫的,你有空的話可以去我的空間看看,裡面有我學C時用的那本書《C/C++程序設計》吳國鳳 宣善立主編的。。。的課後題答案,我也上傳了一份,你可以參考一下看看。。。
❻ 求C語言說課稿
《C語言程序設計》說課教案
授課班級:07應用電子
授課課時:2課時
授課地點:計算機實驗室
課題 製作數字電子時鍾―――循環嵌套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課教學,學生能進一步理解順序、分支和循環三種基本結構,特別是While、Do-While、for三種循環循環語句的使用;
2、掌握循環嵌套概念;
3、掌握多種循環程序設計方法並根據任務要求 「製作數字電子時鍾」;
4、通過本次任務,了解gotoxy()和Clrscr()函數的作用,並掌握這兩個函數在實際應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5、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材分析
選用教材為李志球、劉昊編著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第二版),該教材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教材特點如下:
1、在內容上體現科學性、時代性、實用性,編排上面向應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2、採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教學手段,全書圍繞項目「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作為案例,貫穿整個課程進行難點講解,以實際應用作為突破口,使學生能夠真實體驗到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興趣,促進理解;教學與項目開發融為一體,淺顯易懂,符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
3、實驗實訓環節結合教學內容,實驗項目豐富。課程設計中案例學生熟悉。
本節課教學內容參考教材第4章的4.4節:循環嵌套。
三、學生分析
07應用電子是普招類(高中畢業生)學生,它們高中期間文化基礎較扎實,但計算機專業知識薄弱,C語言程序設計是他們學習的第一門計算機語言類課程,開始學習時較困難,但入門提高較快。本次課的教學內容中循環嵌套概念他們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多重循環編程對他們不難,但循環嵌套在實際應用中的編程較為困難,如本次課的任務「製作數字電子時鍾」牽涉許多知識,如屏幕定位、輸入初始時間等。
另外,高職學生對於上機實際操作要比學習理論知識更為有興趣;簡單的實驗項目都能完成,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也較差。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演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議一議,主動思考如何解決;通過一個教學任務讓學生動手做一做。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本次課教學重點
1)循環嵌套概念;
2)gotoxy()和Clrscr()函數使用方法;
3)循環嵌套結構程序設計方法及實際應用。
在教學過程的敘述中,要抓住教學的重點、最能體現教學理念的內容和最能展示教學藝術的環節,作較為詳細的敘述。
2、本次課教學難點
1)循環嵌套編程
2)演算法分析及程序結構
3)編程完成「製作數字電子時鍾」
3、難點解決辦法
1)通過演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並從for語句基本語法入手,逐步引入循環嵌套概念,弱化實用性不強的細節;
2)圍繞任務「製作數字電子時鍾」程進行難點講解,以實際應用作為突破口,使學生能理解循環嵌套在實際中的應用,提高學習興趣;
3)針對難點設置上機實際操作內容,進一步掌握循環嵌套程序設計方法。
4)在實驗實訓過程中布置任務項目,通過實踐環節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重點難點,達到學習目的。
五、教學理念、方法及手段
本次課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理念通過任務驅動(項目教學)、講練結合等教學手段。
1、任務驅動:通過「製作數字電子時鍾」這一任務,掌握循環嵌套程序設計認方法。並掌握相應知識點,突出重點,分解難點。
2、講練結合:授課地點為計算機實驗室,採用邊講邊練的教學互動形式。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進行實際程序設計,通過運行調試自己設計的程序,讓學生親自觀察和體驗程序設計的成功感受,加深知識的理解。
六、教學設計(時間分配)
1、任務提出,演示成果程序,明確目標,提出要求。(2分鍾)
(1)演示成果程序,在屏幕固定位置顯示「製作數字電子時鍾」。
(2)任務分析:完成本次課的任務所需知識―――三種基本程序設計結構。
2、知識回顧(2分鍾)
循環結構概念、三種循環語句(while、do-while、for)、當型和直到型循環、重點語句for語句應用、注意事項。
3、上機實訓1(2分鍾)
簡單程序:用for語句編程,實現在屏幕上顯示0、1、2……59。
(上機技能訓練的操作、指導、輔導過程,以學生實際操作動手為主,教師進行輔導指導、師生共同探討完成,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考提問:如何讓0-59重復變化,以接近實際生活中秒的變化情況。
4、導入新課(6分鍾)
(1)通過練習1,分析在屏幕上顯示秒的變化程序中存在的問題。一是數字「0-59」以滾動卷屏方式顯示;二是每個數字顯示速度太快,如何實現以實際一秒時間顯示一個數。
第一個問題使用gotoxy()函數或clrscr()函數解決;第二個問題在程序中每顯示一秒後都設置一個時間延遲,時間延遲用方法空循環結構實現,它的位置在循環內屏幕每顯示一個數值後。通過講解解決第二個問題的程序結構,引入本次課新知識―――循環嵌套概念。
for(s=0;s<=59;s++)
{printf("\%2d",s);
for (i=1;i<=200000000;i++); }
(2)循環嵌套概念、結構和程序設計時注意事項。
5、上機實訓2(5分鍾)
使用循環嵌套結構編程,在屏幕固定位置能以分秒變化的時鍾:
10:11
編程和上機操作時要理解兩點:一是gotoxy()函數的使用,二是空循環實現延時循環終值的調試,以接近實際生活中時間變化。
本部分內容所用到知識是本次課的核心,是基本的能力目標,所以教學時要以重點內容處理。
6、程序設計講解(4分鍾)
編程完成本次課任務,製作一個帶有時、分、秒變化的數字電子時鍾。(四重循環)。
(1)演算法分析
(2)定義變數及類型
(3)程序結構設計
(3)源程序核心結構編程
7、上機實訓3(5分鍾)
(1)調試程序時要注意觀察程序運行情況,調整空循環變數i的終值,盡量與實際運轉時間一致。計算機運行速度越快,則這個數值越大。
(2)本程序需運行24小時才能結束,如果要停止程序運行,可以按Ctrl-C或連續按兩次Ctrl-Break強制中斷程序運行。
(3)修改變數i類型,將它定義為整形後再次運行程序,觀察運行結果,分析程序出錯原因,提醒以後編程時注意。
8、提出問題,任務完善―――源程序提高與擴展 之一(4分鍾)
前面的程序每次運行都從0點0分0秒開始,不能從當前實際時間開始運行。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在程序第一次循環開始時輸入一次當前實際時間。為了只在開始運行時設置一次初始時間,可以引入一個邏輯變數first,其初始值為0 ,輸入初始時間後,將其值置為非0。在後面程序運行中,通過if語句控制不再需要輸入初始時間。
9、上機實訓4(5分鍾)
上機修改程序,使數字電子鍾能從指定時間(輸入初始時間)開始運轉。
10、思考和作業(5分鍾)
(1)源程序提高與擴展 之二:本程序只能運行24小時,請同學們將程序進一步改進,使它能顯示年、月、日、星期、時、分、秒等數據的電子鍾。
(2)「九九乘法表」。
10、課堂小結及作業(5分鍾)
11、Question & Answer(1-2分鍾)
七、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事觀察、分析、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對計算機語言知識有效的學習策略。
2、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去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成功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3、引導學生將所學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其他學科中去,使學生覺得計算機有很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❼ C語言程序實驗設計
/* Note:Your choice is C IDE */
/*猴子吃桃問題!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桃子,當即吃了一半,還不夠過癮,有多吃了一個。
第二天又將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個。以後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的一半零一
,到第10天再想吃時,就剩下一個桃子了,求第一天一共摘下多少個桃子*/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int k=1;
for(i=1;i<10;i++)
k=(k+1)*2;
printf("sum= %d\n",k);
return 0;
}
❽ C語言基礎程序設計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h,m,s;
scanf("%d:%d:%d",&h,&m,&s);
printf("%d ",h*3600+m*60+s);
return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