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用c語言定義STM8_EEPROM二維數組
#define EEPROM_SPACE_NUM (E2PROM容量大小)
#define PAGE_NUM (頁面大小)
char Array_EEprom_Data[PAGE_NUM ][EEPROM_SPACE_NUM /PAGE_NUM ];
2. 最近在看STM8S單片機,頭都大了,想請問下在STM8S中,
你這是在聲明函數原型,所以應當聲明每種參數的類型。
但是當你在聲明這個函數原型的時候,還沒有告訴系統GPIOD等等類型到底是什麼。
另外你這里到底是要聲明原型、還是要調用啊???如果是後者,應當把前面的void去掉。
說白了,這是C語言的基礎能力問題,跟STM8S沒什麼太大關系。
3. STM8S系列單片機如何使用printf函數
這跟單片機沒關系,這是C語言的庫函數
使用時只需將 putc函數(被printf函數調用)換成串囗發送函數即可,換了之後優先調用用戶編寫的putc函數
4. 求懂STM8單片機C語言編程的人幫我解釋一段程序,在線等!
700塊錢 幫你做
5. 有人知道STM8 和STM32 單片機c語言編程怎樣獲取PC程序計數器值嗎
程序跳轉的時候返回地址都會被壓入SP的把
反相取SP指針的內容應該可以獲取程序地址
6. stm8的空指令延時c語言怎樣寫
單片機的C語言關於延時函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for循環,通過單片機執行空指令達到延時的目的如:for(i=0;i<100;i++){;}這個簡單的語句會執行100次空指令每一次指令的時間可以大概確定因此這個是最簡單的延時函數第二種是通過定時器的方式來實現定時器是通過對單片機的晶振進行計數然後在定時器中斷服務函數裡面實現定時時間的計算及設置51單片機的定時器0中斷服務函數為voidtime0()interrupt1{}
7. STM8的C語言延時及外部中斷編程
研究了下,你描述的邏輯好像有矛盾,
我疑問如下:
控制過程如下:
pin17(PC7)收到低電平脈沖信號(脈沖長度多少?),
計時器啟動(計數時間5秒?),
pin19(PD2)輸出高電平(在計數計數結束後輸出低電平?);
當m為奇數時,pin13(PC3)輸出高電平(PIN14輸出低電平?);
當m為偶數時,pin14(PC4)輸出高電平(PIN13輸出低電平?)。
最終計數結束後輸出狀態如何?
pin10(PA3)有高電平脈沖信號輸入時(脈沖長度多少?),
pin19(PD2)停止輸出(輸出低電平還是高電平?);
如果在一個計時周期內(5秒嗎?),
pin10(PA3)沒有高電平信號輸入(一直維持低電平嗎?),
則pin18(PD1)輸出高電平(有高電平脈沖信號時輸出低電平?)。
pin15(PC5)有高電平脈沖信號輸入時(脈沖長度多少?),
pin13(PC3)停止輸出(輸出低電平還是高電平?);
如果在一個計時周期內(5秒嗎?),
pin15(PC5)沒有高電平信號輸入(一直維持低電平嗎?),
且計數器值m為奇數,則pin18(PD1)輸出高電平(m是偶數時怎麼處理?)。
。。。。。。。。。。。
主要程序到底是觸發後輸出一個序列電平還是測量輸入脈沖?
8. 誰用IAR給 STM8S003F3 單片機用C語言寫個程序 用一個按鍵控制一個LED
這個很簡單吧 做一個變數然後取反不就行了嘛
這是最簡單的基礎知識了。
9. 單片機c語言編程
單片機的外部結構:
DIP40雙列直插;
P0,P1,P2,P3四個8位準雙向I/O引腳;(作為I/O輸入時,要先輸出高電平)
電源VCC(PIN40)和地線GND(PIN20);
高電平復位RESET(PIN9);(10uF電容接VCC與RESET,即可實現上電復位)
內置振盪電路,外部只要接晶體至X1(PIN18)和X0(PIN19);(頻率為主頻的12倍)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電平VCC;(運行單片機內部ROM中的程序)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單片機內部I/O部件:(所為學習單片機,實際上就是編程式控制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務)
四個8位通用I/O埠,對應引腳P0、P1、P2和P3;
兩個16位定時計數器;(TMOD,TCON,TL0,TH0,TL1,TH1)
一個串列通信介面;(SCON,SBUF)
一個中斷控制器;(IE,IP)
針對AT89C52單片機,頭文件AT89x52.h給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埠的定義。教科書的160頁給出了針對MCS51系列單片機的C語言擴展變數類型。
C語言編程基礎:
十六進製表示位元組0x5a:二進制為01011010B;0x6E為01101110。
如果將一個16位二進數賦給一個8位的位元組變數,則自動截斷為低8位,而丟掉高8位。
++var表示對變數var先增一;var—表示對變數後減一。
x |= 0x0f;表示為 x = x | 0x0f;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給變數TMOD的低四位賦值0x5,而不改變TMOD的高四位。
While( 1 ); 表示無限執行該語句,即死循環。語句後的分號表示空循環體,也就是{;}
在某引腳輸出高電平的編程方法:(比如P1.3(PIN4)引腳)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1.3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
P1_3 = 1; //給P1_3賦值1,引腳P1.3就能輸出高電平VCC
While( 1 ); //死循環,相當 LOOP: goto LOOP;
}
注意:P0的每個引腳要輸出高電平時,必須外接上拉電阻(如4K7)至VCC電源。
在某引腳輸出低電平的編程方法:(比如P2.7引腳)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2.7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
P2_7 = 0; //給P2_7賦值0,引腳P2.7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While( 1 ); //死循環,相當 LOOP: goto LOOP;
}
在某引腳輸出方波編程方法:(比如P3.1引腳)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3.1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為真則執行下面循環體的語句
{
P3_1 = 1; //給P3_1賦值1,引腳P3.1就能輸出高電平VCC
P3_1 = 0; //給P3_1賦值0,引腳P3.1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 //由於一直為真,所以不斷輸出高、低、高、低……,從而形成方波
}
將某引腳的輸入電平取反後,從另一個引腳輸出:( 比如 P0.4 = NOT( P1.1) )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0.4和P1.1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
P1_1 = 1; //初始化。P1.1作為輸入,必須輸出高電平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為真則執行下面循環體的語句
{
if( P1_1 == 1 ) //讀取P1.1,就是認為P1.1為輸入,如果P1.1輸入高電平VCC
{ P0_4 = 0; } //給P0_4賦值0,引腳P0.4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else //否則P1.1輸入為低電平GND
//{ P0_4 = 0; } //給P0_4賦值0,引腳P0.4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 P0_4 = 1; } //給P0_4賦值1,引腳P0.4就能輸出高電平VCC
} //由於一直為真,所以不斷根據P1.1的輸入情況,改變P0.4的輸出電平
}
將某埠8個引腳輸入電平,低四位取反後,從另一個埠8個引腳輸出:( 比如 P2 = NOT( P3 ) )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2和P3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
P3 = 0xff; //初始化。P3作為輸入,必須輸出高電平,同時給P3口的8個引腳輸出高電平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為真則執行下面循環體的語句
{ //取反的方法是異或1,而不取反的方法則是異或0
P2 = P3^0x0f //讀取P3,就是認為P3為輸入,低四位異或者1,即取反,然後輸出
} //由於一直為真,所以不斷將P3取反輸出到P2
}
注意:一個位元組的8位D7、D6至D0,分別輸出到P3.7、P3.6至P3.0,比如P3=0x0f,則P3.7、P3.6、P3.5、P3.4四個引腳都輸出低電平,而P3.3、P3.2、P3.1、P3.0四個引腳都輸出高電平。同樣,輸入一個埠P2,即是將P2.7、P2.6至P2.0,讀入到一個位元組的8位D7、D6至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