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sql中,列級完整性約束和表級完整性約束分別分為幾種情況請列舉。
建表的同時通常還可以定義與該表有關的完整性約束條件,這些完整性約束條件被存入系統的數據字典中,當用戶操作表中數據時由DBMS自動檢查該操作是否違背這些完整性約束條件.如果完整性約束條件涉及到該表的多個屬性列,則必須定義在表級上,否則既可以定義在列級也可以定義在表級.
例1 建立一個「學生」表Student,它由學號Sno、姓名Sname、性別Ssex、年齡Sage、所在系Sdept五個屬性組成.其中學號不能為空,值是唯一的,並且姓名取值也唯一.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NOT NULL UNIQUE,/*列級完整性約束條件,Sno取值唯一,
Sname CHAR(20)UNIQUE,不許取空值*/
Ssex CHAR(1),
Sage INT,
Sdept CHAR(15));
常用完整性約束:
主碼約束:PRIMARY KEY
唯一性約束:UNIQUE
非空值約束:NOT NULL
參照完整性約束
㈡ SQL中,刪除時需要進行哪些完整性檢查
[編輯本段]SQL觸發器
觸發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存儲過程,不由用戶直接調用。創建觸發器時會對其進行定義,以便在對特定表或列作特定類型的數據修改時執行。 CREATE PROCEDURE 或 CREATE TRIGGER 語句不能跨越批處理。即存儲過程或觸發器始終只能在一個批處理中創建並編譯到一個執行計劃中。 用觸發器還可以強制執行業務規則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提供了兩種主要機制來強制業務規則和數據完整性:約束和觸發器。觸發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存儲過程,它在指定的表中的數據發生變化時自動生效。喚醒調用觸發器以響應 INSERT、UPDATE 或 DELETE 語句。觸發器可以查詢其它表,並可以包含復雜的 Transact-SQL 語句。將觸發器和觸發它的語句作為可在觸發器內回滾的單個事務對待。如果檢測到嚴重錯誤(例如,磁碟空間不足),則整個事務即自動回滾。
[編輯本段]優點
觸發器可通過資料庫中的相關表實現級聯更改;不過,通過級聯引用完整性約束可以更有效地執行這些更改。 觸發器可以強制比用 CHECK 約束定義的約束更為復雜的約束。 與 CHECK 約束不同,觸發器可以引用其它表中的列。例如,觸發器可以使用另一個表中的 SELECT 比較插入或更新的數據,以及執行其它操作,如修改數據或顯示用戶定義錯誤信息。 觸發器也可以評估數據修改前後的表狀態,並根據其差異採取對策。 一個表中的多個同類觸發器(INSERT、UPDATE 或 DELETE)允許採取多個不同的對策以響應同一個修改語句。 比較觸發器與約束 約束和觸發器在特殊情況下各有優勢。觸發器的主要好處在於它們可以包含使用 Transact-SQL 代碼的復雜處理邏輯。因此,觸發器可以支持約束的所有功能;但它在所給出的功能上並不總是最好的方法。 實體完整性總應在最低級別上通過索引進行強制,這些索引或是 PRIMARY KEY 和 UNIQUE 約束的一部分,或是在約束之外獨立創建的。假設功能可以滿足應用程序的功能需求,域完整性應通過 CHECK 約束進行強制,而引用完整性 (RI) 則應通過 FOREIGN KEY 約束進行強制。 在約束所支持的功能無法滿足應用程序的功能要求時,觸發器就極為有用。例如: 除非 REFERENCES 子句定義了級聯引用操作,否則 FOREIGN KEY 約束只能以與另一列中的值完全匹配的值來驗證列值。 CHECK 約束只能根據邏輯表達式或同一表中的另一列來驗證列值。如果應用程序要求根據另一個表中的列驗證列值,則必須使用觸發器。 約束只能通過標準的系統錯誤信息傳遞錯誤信息。如果應用程序要求使用(或能從中獲益)自定義信息和較為復雜的錯誤處理,則必須使用觸發器。 觸發器可通過資料庫中的相關表實現級聯更改;不過,通過級聯引用完整性約束可以更有效地執行這些更改。 觸發器可以禁止或回滾違反引用完整性的更改,從而取消所嘗試的數據修改。當更改外鍵且新值與主鍵不匹配時,此類觸發器就可能發生作用。例如,可以在 titleauthor.title_id 上創建一個插入觸發器,使它在新值與 titles.title_id 中的某個值不匹配時回滾一個插入。不過,通常使用 FOREIGN KEY 來達到這個目的。 如果觸發器表上存在約束,則在 INSTEAD OF 觸發器執行後但在 AFTER 觸發器執行前檢查這些約束。如果約束破壞,則回滾 INSTEAD OF 觸發器操作並且不執行 AFTER 觸發器。
[編輯本段]SQL觸發器語法
語法 CREATE TRIGGER trigger_name ON [ WITH ENCRYPTION ] [ WITH APPEND ] [ NOT FOR REPLICATION ] AS [ UPDATE ( column ) ] [ ...n ] | IF ( COLUMNS_UPDATED ( ) updated_bitmask ) column_bitmask [ ...n ] } ] sql_statement [ ...n ] } } 參數 trigger_name 是觸發器的名稱。觸發器名稱必須符合標識符規則,並且在資料庫中必須唯一。可以選擇是否指定觸發器所有者名稱。 Table | view 是在其上執行觸發器的表或視圖,有時稱為觸發器表或觸發器視圖。可以選擇是否指定表或視圖的所有者名稱。 WITH ENCRYPTION 加密 syscomments 表中包含 CREATE TRIGGER 語句文本的條目。使用 WITH ENCRYPTION 可防止將觸發器作為 SQL Server 復制的一部分發布。 AFTER 指定觸發器只有在觸發 SQL 語句中指定的所有操作都已成功執行後才激發。所有的引用級聯操作和約束檢查也必須成功完成後,才能執行此觸發器。 如果僅指定 FOR 關鍵字,則 AFTER 是默認設置。 不能在視圖上定義 AFTER 觸發器。 INSTEAD OF 指定執行觸發器而不是執行觸發 SQL 語句,從而替代觸發語句的操作。 在表或視圖上,每個 INSERT、UPDATE 或 DELETE 語句最多可以定義一個 INSTEAD OF 觸發器。然而,可以在每個具有 INSTEAD OF 觸發器的視圖上定義視圖。 INSTEAD OF 觸發器不能在 WITH CHECK OPTION 的可更新視圖上定義。如果向指定了 WITH CHECK OPTION 選項的可更新視圖添加 INSTEAD OF 觸發器,SQL Server 將產生一個錯誤。用戶必須用 ALTER VIEW 刪除該選項後才能定義 INSTEAD OF 觸發器。 是指定在表或視圖上執行哪些數據修改語句時將激活觸發器的關鍵字。必須至少指定一個選項。在觸發器定義中允許使用以任意順序組合的這些關鍵字。如果指定的選項多於一個,需用逗號分隔這些選項。 對於 INSTEAD OF 觸發器,不允許在具有 ON DELETE 級聯操作引用關系的表上使用 DELETE 選項。同樣,也不允許在具有 ON UPDATE 級聯操作引用關系的表上使用 UPDATE 選項。 WITH APPEND 指定應該添加現有類型的其它觸發器。只有當兼容級別是 65 或更低時,才需要使用該可選子句。如果兼容級別是 70 或更高,則不必使用 WITH APPEND 子句添加現有類型的其它觸發器(這是兼容級別設置為 70 或更高的 CREATE TRIGGER 的默認行為)。有關更多信息,請參見 sp_dbcmptlevel。 WITH APPEND 不能與 INSTEAD OF 觸發器一起使用,或者,如果顯式聲明 AFTER 觸發器,也不能使用該子句。只有當出於向後兼容而指定 FOR 時(沒有 INSTEAD OF 或 AFTER),才能使用 WITH APPEND。以後的版本將不支持 WITH APPEND 和 FOR(將被解釋為 AFTER)。 NOT FOR REPLICATION 表示當復制進程更改觸發器所涉及的表時,不應執行該觸發器。 AS 是觸發器要執行的操作。 sql_statement 是觸發器的條件和操作。觸發器條件指定其它准則,以確定 DELETE、INSERT 或 UPDATE 語句是否導致執行觸發器操作。 當嘗試 DELETE、INSERT 或 UPDATE 操作時,Transact-SQL語句中指定的觸發器操作將生效。 觸發器可以包含任意數量和種類的 Transact-SQL 語句。觸發器旨在根據數據修改語句檢查或更改數據;它不應將數據返回給用戶。觸發器中的 Transact-SQL 語句常常包含控制流語言。CREATE TRIGGER 語句中使用幾個特殊的表: * deleted 和 inserted 是邏輯(概念)表。這些表在結構上類似於定義觸發器的表(也就是在其中嘗試用戶操作的表);這些表用於保存用戶操作可能更改的行的舊值或新值。例如,若要檢索 deleted 表中的所有值,請使用: SELECT * FROM deleted * 如果兼容級別等於 70,那麼在 DELETE、INSERT 或 UPDATE 觸發器中,SQL Server 將不允許引用 inserted 和 deleted 表中的 text、ntext 或 image 列。不能訪問 inserted 和 deleted 表中的 text、ntext 和 image 值。若要在 INSERT 或 UPDATE 觸發器中檢索新值,請將 inserted 表與原始更新表聯接。當兼容級別是 65 或更低時,對 inserted 或 deleted 表中允許空值的text、ntext 或 image 列,將返回空值;如果這些列不可為空,則返回零長度字元串。 當兼容級別是 80 或更高時,SQL Server 允許在表或視圖上通過 INSTEAD OF 觸發器更新 text、ntext 或 image 列。 n 是表示觸發器中可以包含多條 Transact-SQL 語句的佔位符。對於 IF UPDATE (column) 語句,可以通過重復 UPDATE (column) 子句包含多列。 IF UPDATE (column) 測試在指定的列上進行的 INSERT 或 UPDATE 操作,不能用於 DELETE 操作。可以指定多列。因為在 ON 子句中指定了表名,所以在 IF UPDATE 子句中的列名前不要包含表名。若要測試在多個列上進行的 INSERT 或 UPDATE 操作,請在第一個操作後指定單獨的 UPDATE(column) 子句。在 INSERT 操作中 IF UPDATE 將返回 TRUE 值,因為這些列插入了顯式值或隱性 (NULL) 值。 說明 IF UPDATE (column) 子句的功能等同於 IF、IF...ELSE 或 WHILE 語句,並且可以使用 BEGIN...END 語句塊。有關更多信息,請參見控制流語言。 可以在觸發器主體中的任意位置使用 UPDATE (column)。 column 是要測試 INSERT 或 UPDATE 操作的列名。該列可以是 SQL Server 支持的任何數據類型。但是,計算列不能用於該環境中。有關更多信息,請參見數據類型。 IF (COLUMNS_UPDATED()) 測試是否插入或更新了提及的列,僅用於 INSERT 或 UPDATE 觸發器中。COLUMNS_UPDATED 返回 varbinary 位模式,表示插入或更新了表中的哪些列。 COLUMNS_UPDATED 函數以從左到右的順序返回位,最左邊的為最不重要的位。最左邊的位表示表中的第一列;向右的下一位表示第二列,依此類推。如果在表上創建的觸發器包含 8 列以上,則 COLUMNS_UPDATED 返回多個位元組,最左邊的為最不重要的位元組。在 INSERT 操作中 COLUMNS_UPDATED 將對所有列返回 TRUE 值,因為這些列插入了顯式值或隱性 (NULL) 值。 可以在觸發器主體中的任意位置使用 COLUMNS_UPDATED。 bitwise_operator 是用於比較運算的位運算符。 updated_bitmask 是整型位掩碼,表示實際更新或插入的列。例如,表 t1 包含列 C1、C2、C3、C4 和 C5。假定表 t1 上有 UPDATE 觸發器,若要檢查列 C2、C3 和 C4 是否都有更新,指定值 14;若要檢查是否只有列 C2 有更新,指定值 2。 comparison_operator 是比較運算符。使用等號 (=) 檢查 updated_bitmask 中指定的所有列是否都實際進行了更新。使用大於號 (>) 檢查 updated_bitmask 中指定的任一列或某些列是否已更新。 column_bitmask 是要檢查的列的整型位掩碼,用來檢查是否已更新或插入了這些列。 注釋 觸發器常常用於強制業務規則和數據完整性。SQL Server 通過表創建語句(ALTER TABLE 和 CREATE TABLE)提供聲明引用完整性 (DRI);但是 DRI 不提供資料庫間的引用完整性。若要強制引用完整性(有關表的主鍵和外鍵之間關系的規則),請使用主鍵和外鍵約束(ALTER TABLE 和 CREATE TABLE 的 PRIMARY KEY 和 FOREIGN KEY 關鍵字)。如果觸發器表存在約束,則在 INSTEAD OF 觸發器執行之後和 AFTER 觸發器執行之前檢查這些約束。如果違反了約束,則回滾 INSTEAD OF 觸發器操作且不執行(激發)AFTER 觸發器。 可用 sp_settriggerorder 指定表上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執行的 AFTER 觸發器。在表上只能為每個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操作指定一個第一個執行和一個最後一個執行的 AFTER 觸發器。如果同一表上還有其它 AFTER 觸發器,則這些觸發器將以隨機順序執行。 如果 ALTER TRIGGER 語句更改了第一個或最後一個觸發器,則將除去已修改觸發器上設置的第一個或最後一個特性,而且必須用 sp_settriggerorder 重置排序值。 只有當觸發 SQL 語句(包括所有與更新或刪除的對象關聯的引用級聯操作和約束檢查)成功執行後,AFTER 觸發器才會執行。AFTER 觸發器檢查觸發語句的運行效果,以及所有由觸發語句引起的 UPDATE 和 DELETE 引用級聯操作的效果。 觸發器限制 CREATE TRIGGER 必須是批處理中的第一條語句,並且只能應用到一個表中。 觸發器只能在當前的資料庫中創建,不過觸發器可以引用當前資料庫的外部對象。 如果指定觸發器所有者名稱以限定觸發器,請以相同的方式限定表名。 在同一條 CREATE TRIGGER 語句中,可以為多種用戶操作(如 INSERT 和 UPDATE)定義相同的觸發器操作。 如果一個表的外鍵在 DELETE/UPDATE 操作上定義了級聯,則不能在該表上定義 INSTEAD OF DELETE/UPDATE 觸發器。 在觸發器內可以指定任意的 SET 語句。所選擇的 SET 選項在觸發器執行期間有效,並在觸發器執行完後恢復到以前的設置。
㈢ SQL數據完整性有哪幾種,各自作用是什麼
數據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指數據的精確性(Accuracy) 和可靠性(Reliability)。它是應防止資料庫中存在不符合語義規定的數據和防止因錯誤信息的輸入輸出造成無效操作或錯誤信息而提出的。數據完整性分為四類:實體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域完整
性(Domain Integrity)、參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用戶定義的完整性(User-definedIntegrity)。
資料庫採用多種方法來保證數據完整性,包括外鍵、束約、規則和觸發器。系統很好地處理了這四者的關系,並針對不同的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補缺點。
㈣ SQL 中怎麼樣 設置 表的 完整性
3.1 SQL 中的完整性約束
SQL把各種完整性約束作為資料庫模式定義的一部分。既有效防止了對資料庫的意外破壞,提高了完整性檢測的效率,又可以減輕編程人員的負擔。
SQL對三種不同完整性約束的設置及檢測,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加以實現。下面分別介紹。
3.1.1 實體完整性和主碼
實體完整性規定,主碼的任何屬性都不能為空,因為,概念模型中實體和聯系都是可區分的,而且它們以碼為唯一性標識。如果,主碼的屬性值可以為空,則意味著在概念模型中存在著不以碼為唯一性標識的實體。這顯然是前後矛盾的。
那麼怎樣保證實體完整性呢?SQL中實體完整性是通過主碼來實現的。一旦某個屬性或屬性組被定義為主碼,該主碼的每個屬性就不能為空值,並且在關系中不能出現主碼值完全相同的兩個元組。
主碼的定義是在Create Table 語句中使用 Primary Key關鍵字來實現的。方法有兩種:
a) 在屬性定義後加上關鍵字 Primary Key;
b) 在屬性表定義後加上額外的定義主碼的子句:Primary Key(<主碼屬性名表>)
說明:
² 如果主碼僅由一個屬性組成,上述兩種方法都可定義,若由兩個或以上的屬性組成,則只能用上述第二種方法定義了。
² 對於候選碼的說明方法,可以用Unique說明該屬性的值不能重復出現。Unique的使用與Primary Key相似。
² 一個表中只能有一個主碼定義,但可以有多個Unique說明。
² SQL中,並沒有強制為每個關系指定主碼,但為每個關系指定主碼通常會更好一些。(因為主碼的指定可以確保關系的實體完整性)
3.1.2 參照完整性約束與外部碼
參照完整性是對關系間引用數據的一種限制。即:若屬性組A是基本關系R1的外碼,它與基本關系R2的主碼K相對應,則R1中每個元組在A上的值必須:要麼取空值,要麼等於R2中某元組的主碼值。
一、外部碼約束的說明:
SQL中就是利用外部碼的說明來實現參照完整性約束,限製表中某些屬性的取值的。外部碼的說明也有兩種方法:
1、在該屬性的說明後直接加上關鍵字」REFERENCES <表名>(<屬性名>)」,其中表名稱為參照關系名,屬性名稱為參照關系的主碼。
2、在Create Table 語句的屬性清單後,加上外部碼說明子句,格式為:
FOREIGN KEY <屬性名表1> REFERENCES <表名>(<屬性名表2>)
上式中的屬性名表1和屬性名表2中屬性可以多於一個,但必須前後對應。
二、參照完整性約束的實現策略
前面講了,外部碼的取值只有兩種情況:要麼取空,要麼取參照關系中的主碼值。可是當用戶操作違反了這個規則時,如何保持此約束呢?
SQL提供了三種可選方案:
1、RESTRICT(限制策略):
當用戶對表進行違反了上述完整性約束、條件的插入、刪除或修改操作時,將會被系統拒絕。
2、CASCADE(級聯策略):
當對參照關系進行刪除和修改時,SQL所提供的一種方案。在這種策略下,當刪除或修改參照關系中某元組的主碼值時,被參照關系中,那些外部碼具有該值的元組也將被刪除或修改,以保證參照完整性。
3、SET NULL(置空策略):
置空策略也是針對參照關系的刪除或修改操作的。在這種策略下,當刪除參照關系中的某一元組或修改某一元組的主碼值時,被參照關系中外碼值等於該主碼值的元組在該外碼上的值將被置空
說明:
當用戶不指定參照完整性的實現策略時,一般被默認為RESTRICT(限制策略)。實現策略的說明通常被加在外部碼的說明後面,格式為:ON DELETE SET NULL ON UPDATE CASCADE。
3.1.3 用戶自定義完整性約束
對於用戶自定義完整性約束,SQL提供了非空約束、對屬性的CHECK約束、對元組的CHECK約束、觸發器等來實現用戶的各種完整性要求。
1、非空約束:
在CRETE TABLE 中的屬性定義後面加上NOT NULL關鍵字即定義了該屬性不能取空值。
2、基於屬性的CHECK約束
使用CHECK(檢查)子句可保證屬性值滿足某些前提條件。其一般格式為:
CHECK(<條件>)
它既可跟在屬性定義的後面,也可在定義語句中另增一子句加以說明。
如:CHECK(age>=18 AND age<=65);
CHECK(sex IN (「男」,」女」));
CHECK(dno IN(select dno from department));
從上例中可以看出,CHECK子句的條件中還可以帶子查詢。
3、基於元組的CHECK約束
基於元組的CHECK約束往往要涉及到表中的多個域。所以它是元組約束。在對整個元組完成插入或對某一元組的修改完成之後,系統將自動檢查是否符合CHECK條件表達式。若不符合條件,系統將拒絕該插入或修改操作。
基於元組CHECK約束的說明方法是在CREATE TABLE語句中的屬性表、主碼、外部碼的說明之後加上CHECK子句。
3.1.4 約束的更新
約束與資料庫中的表和視圖一樣,可以進行增、刪、改的更新操作。為了改和刪約束,需要在定義約束時對其進行命名,在各種約束的說明前加上關鍵字CONSTRAINT 和該約束的名稱即可。
例如:在employee表的create table語句中:
eno char(4) CONSTRAINT PK_employee PRIMARY KEY,
dno char(4)CONSTRAINT FK_employee FOREIGN KEY REFERENCES department(dno);
當對各種約束進行命名後,就可以用ALTER TABLE語句來更新與屬性或表有關的各種約束。如:
ALTER TABLE employee DROP CONSTRAINT FK_employee;
ALER TABLE Salary ADD CONSTRAINT RightSalary CHECK(Insure+Fund<Rest);
上述的增加約束,實際上也是通過ALTER TABLE語句定義約束的一種形式。
SQL不能直接修改約束,修改某一個約束實際上是用ALTER TABLE 語句先刪除該約束,然後再增加一個與該約束同名的新約束。
㈤ 資料庫用SQL語言建表,什麼是完整性約束請問如何寫出各種完整性約束
一、數據的完整性
實體完整性
實體完整性簡單的說,就是將表中的每一行看作一個實體。實體完整性要求表的標示符列或主鍵的完整性。可以通過建立唯一索引、PRIMARY KEY約束、UNIQUE約束,以及列的IDENTITY屬性來實施實體完整性。
域完整性
域完整性是指給定列的輸入有效性。要求表中指定列的數據具有正確的數據類型、格式和有效的數據范圍。強制域有效性的方法有:限制類型(通過數據類型)、格式(通過 CHECK 約束和規則)或可能值的范圍。域完整性通過 FOREIGN KEY 約束、CHECK 約束、DEFAULT 定義、NOT NULL 定義和規則來實現。
引用完整性
引用完整性又稱參照完整性。引用完整性維持被參照表和參照表之間的數據一致性,他通過主鍵(PRIMARY KEY)約束和外鍵(FOREIGN KEY)約束來實現。
用戶定義完整性
二、約束操作
與表相關的約束
在SQL 2008中,常用有6種約束,分別是NOT NULL,UNIQUE,PRIMARY KEY,FOREIGN KEY,DEFAULT和CHECK.
--添加主鍵約束(即primary key約束)
alter table goods add constraint pk_gid primary key(gid)
--1.刪除主鍵約束
alter table goods drop pk_gid
--添加唯一約束(即unique約束)
alter table goods add constraint uq_gname unique(gname)
--刪除唯一約束:仿1.
--添加預設約束(即default約束)
alter table goods add constraint def_gtel default 0000-00000000 for gtel
--刪除預設約束:仿1.
--添加檢查約束(即check約束)
alter table goods add constraint ck_gprice check(gprice>500)
--刪除check約束:仿1.
--創建表2
create table g_p
(
wno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gno int
)
--添加外鍵約束(即foreign key約束)
alter table g_p
add constraint fk_gno
foreign key(gno) references goods(gid)
--刪除外鍵約束:仿1.
--使用newid()
select newid()--生成全球唯一的ID號
create table customer
(
custID uniqueidentifier not null default newid(),
customer char(30) not null
)
insert customer values(newid(),\''\''accp\''\'')--向customer中插入信息
-----------------------------------慢慢研究----
㈥ 如何使用SQL語句定義主碼完整性約束和引用完整性約束
可以在建表時定義、
create
table
test1(t1
int
primary
key,t2
int)
ti是主鍵、主碼完整性約束
create
table
test2(t3
int
primary
key,t1
int
foreign
key
references
test1(t1))
test2中t3為主鍵、t5為外鍵引用test1的t1
也可以使用
alter
table
test2
add
constraint
fk_s
foreign
key
(t1)
referneces
test1(t1)
添加引用完整性,fk_s是約束名、自己隨便起
如果test1的ti不是主鍵、可以通過
alter
table
test1
add
constraint
fk_t
primary
key
(t1)
添加主碼完整性,被指定的列、原表中一定要不能為空
㈦ 如何保證一批SQL語句執行的完整性
為了保證資料庫數據的安全可靠性和正確有效,DBMS必須提供統一的數據保護功能。數據保護也為數據控制,主要包括資料庫的安全性、完整性、並發控制和恢復。
1. 資料庫的存取控制
ORACLE保護信息的方法採用任意存取控制來控制全部用戶對命名對象的存取。用戶對對象的存取受特權控制。一種特權是存取一命名對象的許可,為一種規定格式。
ORACLE使用多種不同的機制管理資料庫安全性,其中有兩種機制:模式和用戶。模式為模式對象的集合,模式對象如表、視圖、過程和包等。第一資料庫有一組模式。
每一ORACLE資料庫有一組合法的用戶,可存取一資料庫,可運行一資料庫應用和使用該用戶各連接到定義該用戶的資料庫。當建立一資料庫用戶時,對該用戶建立一個相應的模式,模式名與用戶名相同。一旦用戶連接一資料庫,該用戶就可存取相應模式中的全部對象,一個用戶僅與同名的模式相聯系,所以用戶和模式是類似的。
用戶的存取權利受用戶安全域的設置所控制,在建立一個資料庫的新用戶或更改一已有用戶時,安全管理員對用戶安全域有下列決策:
l 是由資料庫系統還是由操作系統維護用戶授權信息。
l 設置用戶的預設表空間和臨時表空間。
l 列出用戶可存的表空間和在表空間中可使用空間份額。
l 設置用戶資源限制的環境文件,該限制規定了用戶可用的系統資源的總量。
l 規定用戶具有的特權和角色,可存取相應的對象。
每一個用戶有一個安全域,它是一組特性,可決定下列內容:
l 用戶可用的特權和角色;
l 用戶可用的表空間的份額;
l 用戶的系統資源限制。
1) 用戶鑒別:
為了防止非授權的資料庫用戶的使用,ORACLE提供二種確認方法
操作系統確認和相應的ORACLE資料庫確認。
如果操作系統允許,ORACLE可使用操作系統所維護的信息來鑒定用戶。由操作系統鑒定用戶的優點是:
l 用戶可更方便地連接到ORACLE,不需要指定用戶名和口令。
l 對用戶授權的控制集中在操作系統,ORACLE不需要存儲和管理用戶口令。然而用戶名在資料庫中仍然要維護。
l 在資料庫中的用戶名項和操作系統審計跟蹤相對應。
ORACLE資料庫方式的用戶確認:ORACLE利用存儲在資料庫中的信息可鑒定試圖接到資料庫的一用戶,這種鑒別方法僅當操作系統不能用於資料庫用戶鑒別時才使用。當用戶使用一ORACLE資料庫時執行用戶鑒別。每個用戶在建立時有一個口令,用戶口令在建立對資料庫連接時使用,以防止對資料庫非授權的使用。用戶的口令以密碼的格式存儲在資料庫數據字典中,用戶可隨時修改其口令。
2) 用戶的表空間設置和定額
關於表空間的使用有幾種設置選擇:
l 用戶的預設表空間;
l 用戶的臨時表空間;
l 資料庫表空間的空間使用定額。
3) 用戶資源限制和環境文件
用戶可用的各種系統資源總量的限制是用戶安全域的部分。利用顯式地設置資源限制;安全管理員可防止用戶無控制地消耗寶貴的系統資源。資源限制是由環境文件管理。一個環境文件是命名的一組賦給用戶的資源限制。另外ORACLE為安全管理員在資料庫級提供使能或使不能實施環境文件資源限制的選擇。
ORACLE可限制幾種類型的系統資源的使用,每種資源可在會話級、調用級或兩者上控制。在會話級:每一次用戶連接到一資料庫,建立一會話。每一個會話在執行SQL語句的計算機上耗費CPU時間和內存量進行限制。對ORACLE的幾種資源限制可在會話級上設置。如果會話級資源限制被超過,當前語句被中止(回滾),並返回指明會話限制已達到的信息。此時,當前事務中所有之前執行的語句不受影響,此時僅可作COMMIT、ROLLBACK或刪除對資料庫的連接等操作,進行其它操作都將出錯。
在調用級:在SQL語句執行時,處理該語句有好幾步,為了防止過多地調用系統,ORACLE在調用級可設置幾種資源限制。如果調用級的資源限制被超過,語句處理被停止,該語句被回滾,並返回一錯誤。然而當前事務的已執行所用語句不受影響,用戶會話繼續連接。
二、 數據完整性
它是指數據的正確性和相容性。數據的完整性是為了防止資料庫存在不符合主義的數據,防止錯誤信息輸入和輸出,即數據要遵守由DBA或應用開發者所決定的一組預定義的規則。ORACLE應用於關系資料庫的表的數據完整性有下列類型:
l 在插入或修改表的行時允許不允許包含有空值的列,稱為空與非空規則。
l 唯一列值規則,允許插入或修改的錶行在該列上的值唯一。
l 引用完整性規則,同關系模型定義
l 用戶對定義的規則,為復雜性完整性檢查。
ORACLE允許定義和實施上述每一種類型的數據完整性規則,這些規則可用完整性約束和資料庫觸發器定義。
完整性約束,是對表的列定義一規則的說明性方法。
資料庫觸發器,是使用非說明方法實施完整性規則,利用資料庫觸發器(存儲的資料庫過程)可定義和實施任何類型的完整性規則。
1. 完整性約束
ORACLE利用完整性約束機制防止無效的數據進入資料庫的基表,如果任何DML執行結果破壞完整性約束,該語句被回滾並返回一上個錯誤。ORACLE實現的完整性約束完全遵守ANSI
X3。135-1989和ISO9075-1989標准。
利用完整性約束實施數據完整性規則有下列優點:
l 定義或更改表時,不需要程序設計,便很容易地編寫程序並可消除程序性錯誤,其功能是由ORACLE控制。所以說明性完整性約束優於應用代碼和資料庫觸發器。
l 對表所定義的完整性約束是存儲在數據字典中,所以由任何應用進入的數據都必須遵守與表相關聯的完整性約束。
l 具有最大的開發能力。當由完整性約束所實施的事務規則改變時,管理員只需改變完整性約束的定義,所有應用自動地遵守所修改的約束。
l 由於完整性約束存儲在數據字典中,資料庫應用可利用這些信息,在SQL語句執行之前或由ORACLE檢查之前,就可立即反饋信息。
l 由於完整性約束說明的語義是清楚地定義,對於每一指定說明規則可實現性能優化。
l
由於完整性約束可臨時地使不能,以致在裝入大量數據時可避免約束檢索的開銷。當資料庫裝入完成時,完整性約束可容易地使其能,任何破壞完整性約束的任何新行在例外表中列出。
ORACLE的DBA和應用開始者對列的值輸入可使用的完整性約束有下列類型:
l NOT NULL約束:如果在表的一列的值不允許為空,則需在該列指定NOT NULL約束。
l
UNIQUE碼約束:在表指定的列或組列上不允許兩行是具有重復值時,則需要該列或組列上指定UNIQUE碼完整性約束。在UNIQUE碼約束定義中的列或組列稱為唯一碼。所有唯一完整性約束是用索引方法實施。
l PRIMARY KEY約束:在資料庫中每一個表可有一個PRIMARY KEY約束。包含在PRIMARY
KEY完整性約束的列或組列稱為主碼,每個表可有一個主碼。ORACLE使用索引實施PRIMARY KEY約束。
l FOREIGN
KEY約束(可稱引用約束):在關系資料庫中表可通過公共列相關聯,該規則控制必須維護的列之間的關系。包含在引用完整性約束定義的列或組列稱為外來碼。由外來碼所引用的表中的唯一碼或方碼,稱為引用碼。包含有外來碼的表稱為子表或從屬表。由子表的外來碼所引用的表稱為雙親表或引用表。如果對表的每一行,其外來碼的值必須與主碼中一值相匹配,則需指定引用完整性約束。
l
CHECK約束:表的每行對一指定的條件必須是TRUE或未知,則需在一列或列組上指定CHECK完整性約束。如果在發出一個DML語句時,CHECK約束的條件計算得FALSE時,該語句被回滾。
㈧ 求大俠,如何檢查sql server資料庫的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資料庫正在使用中,檢查的具體步驟是謝了
完整性是你在定義資料庫裡面表的時候就決定的。你可以打開創建的表的碼是否符合你定義的要求。一致性是資料庫自動完成的,不許要資料庫管理員操作,一旦出現不一致,就會出現故障,如果是系統故障,他也會自動修復的
㈨ 怎樣使用SQL語句定義主碼完整性約束和引用完整性約束
可以在建表時定義、
create table test1(t1 int primary key,t2 int) ti是主鍵、主碼完整性約束
create table test2(t3 int primary key,t1 int foreign key references test1(t1))
test2中t3為主鍵、t5為外鍵引用test1的t1
也可以使用
alter table test2
add constraint fk_s foreign key (t1) referneces test1(t1) 添加引用完整性,fk_s是約束名、自己隨便起
如果test1的ti不是主鍵、可以通過
alter table test1
add constraint fk_t primary key (t1) 添加主碼完整性,被指定的列、原表中一定要不能為空
㈩ sql中如何查看已定義表的完整性約束
SQL Server 2008 下可用
SELECT
tab.nameAS[表名],
chk.nameAS[Check約束名],
col.nameAS[列名],
chk.definition
FROM
sys.check_constraintschk
JOINsys.tablestab
ON(chk.parent_object_id=tab.object_id)
JOINsys.columnscol
ON(chk.parent_object_id=col.object_id
ANDchk.parent_column_id=col.column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