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sql介面結構圖解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ql介面結構圖解

發布時間: 2022-07-23 02:20:27

sql:左連接,右連接是什麼概念啊

SQL中左連接和右連接都屬於外連接。

左連接是LEFT JOIN或LEFT OUTER JOIN,左向外聯接的結果集包括 LEFT OUTER子句中指定的左表的所有行,而不僅僅是聯接列所匹配的行。如果左表的某行在右表中沒有匹配行,則在相關聯的結果集行中右表的所有選擇列表列均為空值。

右連接是RIGHT JOIN 或 RIGHT OUTER JOIN,右向外聯接是左向外聯接的反向聯接。將返回右表的所有行。如果右表的某行在左表中沒有匹配行,則將為左表返回空值。

舉例:要查詢所有學生的選課情況,包括已經選課的和還沒有選課的學生,查詢語句為SELECT學生表.學號,姓名,班級,課程號,成績 FROM學生表LEFT OUTER JOIN選課表ON學生表.學號=選課表.學號,左外連接查詢中左端表中的所有元組的信息都得到了保留。

(1)sql介面結構圖解擴展閱讀

連接查詢是關系資料庫中最主要的查詢,主要包括內連接、外連接和交叉連接等。聯接條件可在FROM或WHERE子句中指定,建議在FROM子句中指定聯接條件。WHERE和HAVING子句也可以包含搜索條件,以進一步篩選聯接條件所選的行。

內連接是INNERJOIN簡寫成JOIN,是典型的聯接運算,使用像 = 或 <> 之類的比較運算符。包括相等聯接和自然聯接。內聯接使用比較運算符根據每個表共有的列的值匹配兩個表中的行。例如,檢索 students和courses表中學生標識號相同的所有行。

外聯接除了左右連接外,還有完整外部聯接FULL JOIN 或 FULL OUTER JOIN,完整外部聯接返回左表和右表中的所有行。當某行在另一個表中沒有匹配行時,則另一個表的選擇列表列包含空值。如果表之間有匹配行,則整個結果集行包含基表的數據值。

交叉聯接返回左表中的所有行,左表中的每一行與右表中的所有行組合。交叉聯接也稱作笛卡爾積。FROM 子句中的表或視圖可通過內聯接或完整外部聯接按任意順序指定;但是,用左或右向外聯接指定表或視圖時,表或視圖的順序很重要。

㈡ sql通俗解釋是什麼

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簡稱SQL,是一種特殊目的的編程語言,是一種資料庫查詢和程序設計語言,用於存取數據以及查詢、更新和管理關系資料庫系統。

結構化查詢語言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

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資料庫系統,可以使用相同的結構化查詢語言作為數據輸入與管理的介面。結構化查詢語言語句可以嵌套,這使它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

注意:

在1970年代初,由IBM公司San Jose,California研究實驗室的埃德加·科德發表將數據組成表格的應用原則(Codd's Relational Algebra)。

1974年,同一實驗室的D.D.Chamberlin和R.F. Boyce對Codd's Relational Algebra在研製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System R中,研製出一套規范語言-SEQUEL(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並在1976年11月的IBM Journal of R&D上公布新版本的SQL(叫SEQUEL/2)。1980年改名為SQL。

1979年ORACLE公司首先提供商用的SQL,IBM公司在DB2和SQL/DS資料庫系統中也實現了SQL。

1986年10月,美國ANSI採用SQL作為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標准語言(ANSI X3. 135-1986),後為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採納為國際標准。

1989年,美國ANSI採納在ANSI X3.135-1989報告中定義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的SQL標准語言,稱為ANSI SQL 89,該標准替代ANSI X3.135-1986版本。

㈢ SQL的四個組成部分,到底是怎麼分的

(1)數據定義語言,即SQL DDL,用於定義SQL模式、基本表、視圖、索引等結構。

(2)數據操縱語言,即SQL DML。數據操縱分成數據查詢和數據更新兩類。

(3)數據查詢語言,即SQL DQL。

(4)數據控制語言,即SQL DCL,這一部分包括對基本表和視圖的授權、完整性規則的描述、事務控制等內容。

結構化查詢語言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資料庫系統, 可以使用相同的結構化查詢語言作為數據輸入與管理的介面。結構化查詢語言語句可以嵌套,這使它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

(3)sql介面結構圖解擴展閱讀:

SQL可以獨立完成資料庫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動,包括定義關系模式、錄入數據、建立資料庫、査詢、更新、維護、資料庫重構、資料庫安全性控制等一系列操作,這就為資料庫應用系統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資料庫投入運行後,還可根據需要隨時逐步修改模式,且不影響資料庫的運行,從而使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

㈣ 求SQL語句 表結構看圖

你確定三張表只靠一個關聯關系可以聯系起來?? 還是b_name這個。 如果c表示關系表,麻煩用a_id,b_id來建立關系。 你這樣的三張無關表怎麼查數據?!

㈤ 什麼是sql server的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在計算機科學界至今沒有標準的定義。個人根據各自的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Sartaj Sahni 在他的《數據結構、演算法與應用》一書中稱:「數據結構是數據對象,以及存在於該對象的實例和組成實
例的數據元素之間的各種聯系。這些聯系可以通過定義相關的函數來給出。」他將數據對象(data object)定義為「一個數據對象是實例或值的集合」。 Clifford A.Shaffer 在《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一書中的定義是:「數據結構是 ADT(抽象數據類型 Abstract Data Type) 的物理實現。」 Lobert L.Kruse 在《數據結構與程序設計》一書中,將一個數據結構的設計過程分成抽象層、數據結構層和實現層。其中,抽象層是指抽象數據類型層,它討論數據的邏輯結構及其運算,數據結構層和實現層討論一個數據結構的表示和在計算機內的存儲細節以及運算的實現。

數據結構是指同一數據元素類中各數據元素之間存在的關系。數據結構分別為邏輯結構、存儲結構(物理結構)和數據的運算。數據的邏輯結構是對數據之間關系的描述,有時就把邏輯結構簡稱為數據結構。邏輯結構形式地定義為(K,R)(或(D,S)),其中,K是數據元素的有限集,R是K上的關系的有限集。 數據元素相互之間的關系稱為結構。有四類基本結構:集合、線性結構、樹形結構、圖狀結構(網狀結構)。樹形結構和圖形結構全稱為非線性結構。集合結構中的數據元素除了同屬於一種類型外,別無其它關系。線性結構中元素之間存在一對一關系,樹形結構中元素之間存在一對多關系,圖形結構中元素之間存在多對多關系。在圖形結構中每個結點的前驅結點數和後續結點數可以任意多個。 數據結構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映像)稱為數據的物理(存儲)結構。它包括數據元素的表示和關系的表示。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有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順序映象和非順序映象,並由此得到兩種不同的存儲結構: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順序存儲方法:它是把邏輯上相鄰的結點存儲在物理位置相鄰的存儲單元里,結點間的邏輯關系由存儲單元的鄰接關系來體現,由此得到的存儲表示稱為順序存儲結構。順序存儲結構是一種最基本的存儲表示方法,通常藉助於程序設計語言中的數組來實現。鏈接存儲方法:它不要求邏輯上相鄰的結點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鄰,結點間的邏輯關系是由附加的指針欄位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儲表示稱為鏈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通常藉助於程序設計語言中的指針類型來實現。索引存儲方法:除建立存儲結點信息外,還建立附加的索引表來標識結點的地址。散列存儲方法:就是根據結點的關鍵字直接計算出該結點的存儲地址。 數據結構中,邏輯上(邏輯結構: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把數據結構分成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線性結構的順序存儲結構是一種隨機存取的存儲結構,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是一種順序存取的存儲結構。線性表若採用鏈式存儲表示時所有結點之間的存儲單元地址可連續可不連續。邏輯結構與數據元素本身的形式、內容、相對位置、所含結點個數都無關。
編輯本段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演算法的設計取決於數據(邏輯)結構,而演算法的實現依賴於採用的存儲結構。數據的存儲結構實質上是它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存儲器中的實現,為了全面的反映一個數據的邏輯結構,它在存儲器中的映象包括兩方面內容,即數據元素之間的信息和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不同數據結構有其相應的若干運算。數據的運算是在數據的邏輯結構上定義的操作演算法,如檢索、插入、刪除、更新和排序等。 數據的運算是數據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討論任一種數據結構時都離不開開對該結構上的數據運算及其實現演算法的討論。 數據結構的形式定義為:數據結構是一個二元組: Data-Structure=(D,S) 其中:D是數據元素的有限集,S是D上關系的有限集。 數據結構不同於數據類型,也不同於數據對象,它不僅要描述數據類型的數據對象,而且要描述數據對象各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數據類型是一個值的集合和定義在這個值集上的一組操作的總稱。數據類型可分為兩類:原子類型、結構類型。一方面,在程序設計語言中,每一個數據都屬於某種數據類型。類型明顯或隱含地規定了數據的取值范圍、存儲方式以及允許進行的運算。可以認為,數據類型是在程序設計中已經實現了的數據結構。另一方面,在程序設計過程中,當需要引入某種新的數據結構時,總是藉助編程語言所提供的數據類型來描述數據的存儲結構。 計算機中表示數據的最小單位是二進制數的一位,叫做位。我們用一個由若干位組合起來形成的一個位串表示一個數據元素,通常稱這個位串為元素或結點。當數據元素由若干數據項組成時,位串中對應於各個數據項的子位串稱為數據域。元素或結點可看成是數據元素在計算機中的映象。 一個軟體系統框架應建立在數據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操作之上。一個含抽象數據類型的軟體模塊應包含定義、表示、實現三個部分。 對每一個數據結構而言,必定存在與它密切相關的一組操作。若操作的種類和數目不同,即使邏輯結構相同,數據結構能起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的數據結構其操作集不同,但下列操作必不可缺: 1,結構的生成; 2.結構的銷毀; 3,在結構中查找滿足規定條件的數據元素; 4,在結構中插入新的數據元素; 5,刪除結構中已經存在的數據元素; 6,遍歷。 抽象數據類型:一個數學模型以及定義在該模型上的一組操作。抽象數據類型實際上就是對該數據結構的定義。因為它定義了一個數據的邏輯結構以及在此結構上的一組演算法。抽象數據類型可用以下三元組表示:(D,S,P)。D是數據對象,S是D上的關系集,P是對D的基本操作集。ADT的定義為: ADT 抽象數據類型名{ 數據對象:(數據元素集合) 數據關系:(數據關系二元組結合) 基本操作:(操作函數的羅列) } ADT 抽象數據類型名; 抽象數據類型有兩個重要特性: 數據抽象 用ADT描述程序處理的實體時,強調的是其本質的特徵、其所能完成的功能以及它和外部用戶的介面(即外界使用它的方法)。 數據封裝 將實體的外部特性和其內部實現細節分離,並且對外部用戶隱藏其內部實現細節。 數據(Data)是信息的載體,它能夠被計算機識別、存儲和加工處理。它是計算機程序加工的原料,應用程序處理各種各樣的數據。計算機科學中,所謂數據就是計算機加工處理的對象,它可以是數值數據,也可以是非數值數據。數值數據是一些整數、實數或復數,主要用於工程計算、科學計算和商務處理等;非數值數據包括字元、文字、圖形、圖像、語音等。數據元素(Data Element)是數據的基本單位。在不同的條件下,數據元素又可稱為元素、結點、頂點、記錄等。例如,學生信息檢索系統中學生信息表中的一個記錄等,都被稱為一個數據元素。 有時,一個數據元素可由若干個數據項(Data Item)組成,例如,學籍管理系統中學生信息表的每一個數據元素就是一個學生記錄。它包括學生的學號、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成績等數據項。這些數據項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做初等項,如學生的性別、籍貫等,這些數據項是在數據處理時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單位;另一種叫做組合項,如學生的成績,它可以再劃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等更小的項。通常,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時是把每個學生記錄當作一個基本單位進行訪問和處理的。 數據對象(Data Object)或數據元素類(Data Element Class)是具有相同性質的數據元素的集合。在某個具體問題中,數據元素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元素值不一定相等),屬於同一數據對象(數據元素類),數據元素是數據元素類的一個實例。例如,在交通咨詢系統的交通網中,所有的頂點是一個數據元素類,頂點A和頂點B各自代表一個城市,是該數據元素類中的兩個實例,其數據元素的值分別為A和B。 數據結構(Data Structure)是指互相之間存在著一種或多種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在任何問題中,數據元素之間都不會是孤立的,在它們之間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這種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稱為結構。根據數據元素間關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下列四類基本的結構: ⑴集合結構。該結構的數據元素間的關系是「屬於同一個集合」。 ⑵線性結構。該結構的數據元素之間存在著一對一的關系。 ⑶樹型結構。該結構的數據元素之間存在著一對多的關系。 ⑷圖形結構。該結構的數據元素之間存在著多對多的關系,也稱網狀結構。 從上面所介紹的數據結構的概念中可以知道,一個數據結構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數據元素的集合,另一個是關系的集合。在形式上,數據結構通常可以採用一個二元組來表示。 數據結構的形式定義為:數據結構是一個二元組 Data_Structure =(D,R) 其中,D是數據元素的有限集,R是D上關系的有限集。 線性結構的特點是數據元素之間是一種線性關系,數據元素「一個接一個的排列」。在一個線性表中數據元素的類型是相同的,或者說線性表是由同一類型的數據元素構成的線性結構。在實際問題中線性表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學生情況信息表是一個線性表:表中數據元素的類型為學生類型; 一個字元串也是一個線性表:表中數據元素的類型為字元型,等等。 線性表是最簡單、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種線性結構。 線性表是具有相同數據類型的n(n>=0)個數據元素的有限序列,通常記為: (a1,a2,… ai-1,ai,ai+1,…an) 其中n為表長, n=0 時稱為空表。 它有兩種存儲方法:順序存儲和鏈式存儲,它的主要基本操作是插入、刪除和檢索等。

㈥ 在java.sql包含哪些介面

(1) Statement —— SQL語句執行介面
Statement介面代表了一個資料庫的狀態,在向資料庫發送相應的SQL語句時,都需要創建Statement介面或者PreparedStatement介面。在具體應用中,Statement主要用於操作不帶參數(可以直接運行)的SQL語句,比如刪除語句、添加或更新。

(2) PreparedStatement —— SQL語句預編譯介面
PreparedStatement也執行相應的SQL語句。它繼承於Statement介面,除了具備Statement所有功能,還可以對SQL語句進行預處理。
主要方法:
① ResultSet executeQuery() throws SQLException
在此 PreparedStatement 對象中執行 SQL 查詢,並返回該查詢生成的 ResultSet 對象。從不返回 null;如果發生資料庫訪問錯誤或者 SQL 語句沒有返回ResultSet 對象則拋出SQLException異常。

② int executeUpdate() throws SQLException
在此 PreparedStatement 對象中執行 SQL 語句,該語句必須是一個 SQL INSERT、UPDATE 或 DELETE 語句;或者是一個什麼都不返回的 SQL 語句,比如 DDL 語句。
返回值int表示影響的記錄條數,一條都沒有則返回0;

③ boolean execute()throws SQLException
在此 PreparedStatement 對象中執行 SQL 語句,該語句可以是任何種類的 SQL 語句。
有結果集則返回true, 沒有結果集則返回false;
④各種set方法
將指定位置的參數設置為指定的類型。比如ps.setString(3, 「tarena」);

(3) ResultSet —— 結果集操作介面
ResultSet介面是查詢結果集介面,它對返回的結果集進行處理。ResultSet是程序員進行JDBC操作的必需介面。

(4) ResultSetMetaData —— 元數據操作介面
ResultSetMetaData是對元數據進行操作的介面,可以實現很多高級功能。Hibernate運行資料庫的操作,大部分都是通過此介面。可以認為,此介面是SQL查詢語言的一種反射機制。ResultSetMetaData介面可以通過數組的形式,遍歷資料庫的各個欄位的屬性,對於我們開發者來說,此機制的意義重大。

JDBC通過元數據(MetaData)來獲得具體的表的相關信息,例如,可以查詢資料庫中有哪些表,表有哪些欄位,以及欄位的屬性等。MetaData中通過一系列getXXX將這些信息返回給我們。
資料庫元數據 Database MetaData 使用connection.getMetaData()獲得
MetaData包括: 包含了關於資料庫整體元數據信息。
結果集元數據 Result Set MetaData 使用resultSet.getMetaData()獲得
比較重要的是獲得表的列名、列數等信息。
元數據對象:ResultSetMetaData meta = rs.getMetaData();
 欄位個數:meta.getColomnCount();
 欄位名字:meta.getColumnName();
 欄位JDBC類型:meta.getColumnType();
 欄位資料庫類型:meta.getColumnTypeName();

㈦ sql的七層及每層的作用

OSI分層模型。

┌—————┐
│ 應用層 │←第七層
├—————┤
│ 表示層 │
├—————┤
│ 會話層 │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數據鏈路層│
├—————┤
│ 物理層 │←第一層
└—————┘
OSI七層參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層分別進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層:物理層
負責最後將信息編碼成電流脈沖或其它信號用於網上傳輸。它由計算機和網路介質之間的實際界面組成,可定義電氣信號、符號、線的狀態和時鍾要求、數據編碼和數據傳輸用的連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規范、10BASE-T的曼徹斯特編碼以及RJ-45就屬於第一層。所有比物理層高的層都通過事先定義好的介面而與它通話。如乙太網的附屬單元介面(AUI),一個DB-15連接器可被用來連接層一和層二。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通過物理網路鏈路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定義了不同的網路和協議特徵,其中包括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編址(相對應的是網路編址)定義了設備在數據鏈路層的編址方式;網路拓撲結構定義了設備的物理連接方式,如匯流排拓撲結構和環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向發生傳輸錯誤的上層協議告警;數據幀序列重新整理並傳輸除序列以外的幀;流控可能延緩數據的傳輸,以使接收設備不會因為在某一時刻接收到超過其處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潰。數據鏈路層實際上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介質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邏輯鏈路控制層(Logical Link Control,LLC)。MAC描述在共享介質環境中如何進行站的調度、發生和接收數據。MAC確保信息跨鏈路的可靠傳輸,對數據傳輸進行同步,識別錯誤和控制數據的流向。一般地講,MAC只在共享介質環境中才是重要的,只有在共享介質環境中多個節點才能連接到同一傳輸介質上。IEEE MAC規則定義了地址,以標識數據鏈路層中的多個設備。邏輯鏈路控制子層管理單一網路鏈路上的設備間的通信,IEEE 802.2標準定義了LLC。LLC支持無連接服務和面向連接的服務。在數據鏈路層的信息幀中定義了許多域。這些域使得多種高層協議可以共享一個物理數據鏈路。
第三層:網路層
負責在源和終點之間建立連接。它一般包括網路尋徑,還可能包括流量控制、錯誤檢查等。相同MAC標準的不同網段之間的數據傳輸一般只涉及到數據鏈路層,而不同的MAC標准之間的數據傳輸都涉及到網路層。例如IP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因而可以實現多種網路間的互聯。
第四層:傳輸層
向高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網路數據流服務。傳輸層的功能一般包括流控、多路傳輸、虛電路管理及差錯校驗和恢復。流控管理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確保傳輸設備不發送比接收設備處理能力大的數據;多路傳輸使得多個應用程序的數據可以傳輸到一個物理鏈路上;虛電路由傳輸層建立、維護和終止;差錯校驗包括為檢測傳輸錯誤而建立的各種不同結構;而差錯恢復包括所採取的行動(如請求數據重發),以便解決發生的任何錯誤。傳輸控制協議(TCP)是提供可靠數據傳輸的TCP/IP協議族中的傳輸層協議。
第五層:會話層
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與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通信會話包括發生在不同網路應用層之間的服務請求和服務應答,這些請求與應答通過會話層的協議實現。它還包括創建檢查點,使通信發生中斷的時候可以返回到以前的一個狀態。
第六層:表示層
提供多種功能用於應用層數據編碼和轉化,以確保以一個系統應用層發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個系統應用層識別。表示層的編碼和轉化模式包括公用數據表示格式、性能轉化表示格式、公用數據壓縮模式和公用數據加密模式。
公用數據表示格式就是標準的圖像、聲音和視頻格式。通過使用這些標准格式,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系統可以相互交換數據;轉化模式通過使用不同的文本和數據表示,在系統間交換信息,例如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標准信息交換碼);標准數據壓縮模式確保原始設備上被壓縮的數據可以在目標設備上正確的解壓;加密模式確保原始設備上加密的數據可以在目標設備上正確地解密。
表示層協議一般不與特殊的協議棧關聯,如QuickTime是Applet計算機的視頻和音頻的標准,MPEG是ISO的視頻壓縮與編碼標准。常見的圖形圖像格式PCX、GIF、JPEG是不同的靜態圖像壓縮和編碼標准。
第七層:應用層
最接近終端用戶的OSI層,這就意味著OSI應用層與用戶之間是通過應用軟體直接相互作用的。注意,應用層並非由計算機上運行的實際應用軟體組成,而是由向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資源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組成,這類應用軟體程序超出了OSI模型的范疇。應用層的功能一般包括標識通信夥伴、定義資源的可用性和同步通信。因為可能丟失通信夥伴,應用層必須為傳輸數據的應用子程序定義通信夥伴的標識和可用性。定義資源可用性時,應用層為了請求通信而必須判定是否有足夠的網路資源。在同步通信中,所有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都需要應用層的協同操作。
OSI的應用層協議包括文件的傳輸、訪問及管理協議(FTAM) ,以及文件虛擬終端協議(VIP)和公用管理系統信息(CMIP)等。

㈧ sql簡單的介紹一下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是一種資料庫查詢和程序設計語言,用於存取數據以及查詢、更新和管理關系資料庫系統。同時也是資料庫腳本文件的擴展名。SQL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是溝通資料庫伺服器和客戶端的重要工具,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層結構的不同資料庫系統,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語言作為數據輸入與管理的 SQL介面。它以記錄集合作為操作對象,所有SQL語句接受集合作為輸入,返回集合作為輸出,這種集合特性允許一條SQL語句的輸出作為另一條SQL語句的輸入,所以SQL語句可以嵌套,這使它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在多數情況下,在其他語言中需要一大段程序實現的功能只需要一個SQL語句就可以達到目的,這也意味著用SQL語言可以寫出非常復雜的語句。

㈨ mysql有哪些架構

了解MySql必須牢牢記住其體系結構圖,Mysql是由SQL介面,解析器,優化器,緩存,存儲引擎組成的

1 Connectors指的是不同語言中與SQL的交互

2 Management Serveices & Utilities: 系統管理和控制工具

3 Connection Pool: 連接池。

管理緩沖用戶連接,線程處理等需要緩存的需求

4 SQL Interface: SQL介面。

接受用戶的SQL命令,並且返回用戶需要查詢的結果。比如select from就是調用SQL Interface

5 Parser: 解析器。

SQL命令傳遞到解析器的時候會被解析器驗證和解析。解析器是由Lex和YACC實現的,是一個很長的腳本。

主要功能:

a . 將SQL語句分解成數據結構,並將這個結構傳遞到後續步驟,以後SQL語句的傳遞和處理就是基於這個結構的

b. 如果在分解構成中遇到錯誤,那麼就說明這個sql語句是不合理的

6 Optimizer: 查詢優化器。

SQL語句在查詢之前會使用查詢優化器對查詢進行優化。他使用的是「選取-投影-聯接」策略進行查詢。

用一個例子就可以理解: select uid,name from user where gender = 1;

這個select 查詢先根據where 語句進行選取,而不是先將表全部查詢出來以後再進行gender過濾

這個select查詢先根據uid和name進行屬性投影,而不是將屬性全部取出以後再進行過濾

將這兩個查詢條件聯接起來生成最終查詢結果

7 Cache和Buffer: 查詢緩存。

如果查詢緩存有命中的查詢結果,查詢語句就可以直接去查詢緩存中取數據。

這個緩存機制是由一系列小緩存組成的。比如表緩存,記錄緩存,key緩存,許可權緩存等

8 Engine :存儲引擎。

存儲引擎是MySql中具體的與文件打交道的子系統。也是Mysql最具有特色的一個地方。

Mysql的存儲引擎是插件式的。它根據MySql AB公司提供的文件訪問層的一個抽象介面來定製一種文件訪問機制(這種訪問機制就叫存儲引擎)

現在有很多種存儲引擎,各個存儲引擎的優勢各不一樣,最常用的MyISAM,InnoDB,BDB

默認下MySql是使用MyISAM引擎,它查詢速度快,有較好的索引優化和數據壓縮技術。但是它不支持事務。

InnoDB支持事務,並且提供行級的鎖定,應用也相當廣泛。Mysql也支持自己定製存儲引擎,甚至一個庫中不同的表使用不同的存儲引擎,這些都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