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c語言程序的模塊化是怎樣實現的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c語言程序的模塊化是怎樣實現的

發布時間: 2022-07-22 04:27:46

1. c語言的可執行程序是由一系列機器指令構成的

第一課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本課主要知識點:

1.知識點:C程序基礎

l C語言是一種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三種基本結構:順序、選擇、循環。

例1:(2010-09-11)以下關於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C)

A)一個結構化程序必須同時由順序、分支、循環三種結構組成

B) 結構化程序使用goto語句會很便捷

C) 在C語言中,程序的模塊化是利用函數實現的

D)由三種基本結構構成的程序只能解決小規模的問題

例2:(2011-03-26)計算機高級語言程序的運行方法有編譯執行和解釋執行兩種,以下敘述中正確的是(A)

A)C語言程序僅可以編譯執行

B)C語言程序僅可以解釋執行

C)C語言程序既可以編譯執行又可以解釋執行

D)以上說法都不對

【解析】計算機不能直接理解高級語言,只能直接理解機器語言,所以必須要把高級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計算機才能執行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翻譯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編譯,一個是解釋。C語言程序僅可以編譯。

例3:(2011-03-26)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D)

A)C語言的可執行程序是由一系列機器指令構成的

B)用C語言編寫的源程序不能直接在計算機上運行

C)通過編譯得到的二進制目標程序需要連接才可以運行

D)在沒有安裝C語言集成開發環境的機器上不能運行C源程序生成的.exe文件

【解析】C程序開發過程:編輯—>(.c)編譯—>(.obj)鏈接—>可執行文件(.exe)

2.知識點:C語言程序的構成

l C程序是由函數構成的,一個C程序有且僅有一個main函數。一個函數由兩部分組成:函數的首部和函數體。函數體包括聲明部分和執行部分。一個C程序總是從main函數開始執行(即程序的入口),由main函數結束,(即程序的出口)。

例1:(2010-03-12)以下敘述正確的是(B)

A)C語言程序是由過程和函數組成的

B) C語言函數可以嵌套調用,例如:fun(fun(x))

C) C語言函數不可以單獨編譯

D)C語言中除了main函數,其他函數不可作為單獨文件形式存在

例2:(2011-09-11)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C)

A.C語言編寫的函數源程序,其文件名後綴可以是C

B.C語言編寫的函數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源程序文件

C.C語言編寫的每個函數都可以進行獨立的編譯並執行

D.一個C語言程序只能有一個主函數

3.知識點:標識符

l 命名規則:

①標識符中只能包含字母(a-z,A-Z),數字(0-9),下劃線(_)。

②第一個字元必須是字母或下劃線。

分類

③用戶自定義的標識符 ⅰ格式合法,ⅱ不能使用關鍵字,ⅲ見名知意

例1:(2010-03-13)以下C語言用戶標識符中,不合法的是(D)

A)_1 B)AaBc C)a_b D)a-b

4.知識點:數據類型

例1:(2010-03-16)以下關於C語言數據類型使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D)

A)若要准確無誤差的表示自然數,應使用整數類型

B)若要保存帶有多位小數的數據,應使用雙精度類型

C)若要處理如「人員信息」等含有不同類型的相關數據,應自定義結構體類型

D)若只處理「真」和「假」兩種邏輯值,應使用邏輯類型

【解析】結構數據類型是根據已定義的一個或多個數據類型用構造的方法來定義的,一個結構類型的值可以分解成若干個「成員」或「元素」,每個「成員」都是一個基本數據類型或又是一個構造類型,C項正確。C語言沒有邏輯類型,故D項錯誤

2. C語言的模塊化編程還是不太理解,還請各位大神指點!

模塊化編程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工程、方便以後移植代碼、使主函數或主文件(即有main函數的那個文件)變得簡單,因為我們讀代碼時一般都是從主函數開始讀的。
那怎麼進行模塊化呢?
簡單的就是一個功能包裝成一個函數,要實現什麼功能就調用哪個函數實現。
而復雜點的就是,一個功能模塊統一放一個C文件中,這個模塊相關的函數全部在這個C文件中實現,在主文件(即有main函數的C文件)想要使用這個模塊的功能函數,只需要包含它的頭文件就可以調用了。那頭文件就只是放這個功能模塊的函數聲明。
這樣子做,以後移植就方便多了。如果別的工程需要這個功能模塊,只需復制一下它的C文件已經H文件到這個工程目錄下,就能使用。
比如實現LCD描字、劃線、畫圓等等函數都放在一個叫做lcd.c的文件中,那就應該有一個叫做lcd.h的文件跟它對應,這個.h都是放這個.c文件對外函數的聲明。主文件的開頭出只需來一個#include"lcd.h"就可以調用這些畫圓劃線函數了。

3. c語言模塊化程序設計

1.模塊化編程是指將一個龐大的程序劃分為若干個功能獨立的模塊,對各個模塊進行獨立開發,然後再將這些模塊統一合並為一個完整的程序。這是C語言面向過程的編程方法,可以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程序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2.在單片機程序里,程序比較小或者功能比較簡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採用模塊化編程,但是,當程序功能復雜、涉及的資源較多的時候,模塊化編程就能體現它的優越性了。如前面我們寫過的HT1380驅動程序、獨立按鍵掃描程序和12864程序,每一個程序都是只用一個源文件編寫就能完成,但是,當您製作一個12864液晶日歷的時候,需要用到HT1380驅動程序、獨立按鍵掃描程序和12864顯示程序,如果把這三個程序全部集中在一個源文件里,將導致主體程序臃腫且雜亂,這樣做並非不可取,只是降低了程序可讀性、可維護性和代碼的重用率。如果把這三個程序當做三個獨立的模塊放到你的主體工程進行模塊化編程,效果就不一樣了。實際上,模塊化編程就是模塊合並的過程,就是建立每個模塊的頭文件和源文件並將其加入到主體程序的過程。主體程序調用模塊的函數是通過包含模塊的頭文件來實現,模塊的頭文件和源文件是模塊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缺一不可。所以,模塊化編程必須提供每個模塊的頭文件和源文件。

4. C語言實現模塊化的疑惑

模塊化是指一個程序包含多個源文件,比如.c或.h,每個文件可稱為一個模塊。

比如我寫了一個簡單例子

#include<stdio.h>
externvoidsayHello();
char*str;
intmain()
{
str="helloword!";
sayHello();
return0;
}

#include <stdio.h>

void sayHello()

{

extern char *str; //引用main變數

printf("%s ",str);

}

5. c語言模塊化編程。

所謂模塊化編程,就是將程序功能分成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執行一部分功能,由主程序來決定是否調用和如何調用這些模塊來完成任務。
模塊可以不知道是誰調用了自己,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可以了。

6. c語言模塊化程序設計的工具是什麼

沒有特定的工具,都是按功能需求劃分的模塊。最小功能單元是函數,實現小功能,將一些關聯的函數放一起就代表一個模塊功能,可以對外提供函數介面。
單片機系統里都是
模塊化設計
,軟體分成各個功能模塊,相互調用,實現特定的系統功能。比如
交通信號燈
系統。

7. C語言如何進行模塊化編程

模塊化其實就是利用結構體、枚舉、指針、函數指針等將外設進行封裝,方便程序的閱讀、修改和後期的移植等操作

8. C語言模塊化編程要怎麼寫

將任務分為幾個模塊,然後每一個模塊的功能都用C語言編寫實現,冠名曰 模塊化編程~

9. C語言模塊化編程中如何隱藏結構實現細節

隱藏是模塊不想讓別的模塊知道的信息,既然模塊化了,就是目標代碼了,根本就不需要隱藏了,因為他本身就是些給機器執行的代碼,一般來說是很難看的懂的,只有反匯編後才可能了解其細節,那是令人頭痛的東西,沒幾個人想去了解你的實現細節,再說了都用反匯編了,沒有什麼可以隱藏的。相反的模塊化是為了更好的構架程序,模塊化的一個功能是清晰表達程序結構,另外的功能是模塊重用,是為方便重復使用存在的,反而要暴露應該暴露的功能介面,給別的程序去調用。就像標准庫一樣,庫的頭文件就是庫的暴露介面,還會加些注釋好讓調用者知道庫的功能和如何使用這些功能。在編寫模塊化程序時,不想暴露的細節只要在模塊里直接實現不在頭文件標示出來就可以了。

10. C語言宏定義 和 編程模塊化

一.
#define是C語言中提供的宏定義命令,其主要目的是為程序員在編程時提供一定的方便,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運行效率,但學生在學習時往往不能理解該命令的本質,總是在此處產生一些困惑,在編程時誤用該命令,使得程序的運行與預期的目的不一致,或者在讀別人寫的程序時,把運行結果理解錯誤,這對 C語言的學習很不利。
1#define命令剖析
1.1 #define的概念
#define命令是C語言中的一個宏定義命令,它用來將一個標識符定義為一個字元串,該標識符被稱為宏名,被定義的字元串稱為替換文本。
該命令有兩種格式:一種是簡單的宏定義,另一種是帶參數的宏定義。
(1) 簡單的宏定義:
#define <宏名><字元串>
例: #define PI 3.1415926
(2) 帶參數的宏定義
#define <宏名> (<參數表>) <宏體>
例: #define A(x) x
一個標識符被宏定義後,該標識符便是一個宏名。這時,在程序中出現的是宏名,在該程序被編譯前,先將宏名用被定義的字元串替換,這稱為宏替換,替換後才進行編譯,宏替換是簡單的替換。
1.2 宏替換發生的時機
為了能夠真正理解#define的作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對C語言源程序的處理過程。當我們在一個集成的開發環境如Turbo C中將編寫好的源程序進行編譯時,實際經過了預處理、編譯、匯編和連接幾個過程,見圖1。 源程序 預處理器 修改後的源程序 編譯器 匯編程序 匯編器 可重定位的目標程序 連接器 可執行的目標程序 圖1C語言的編譯過程 其中預處理器產生編譯器的輸出,它實現以下的功能:
(1) 文件包含
可以把源程序中的#include 擴展為文件正文,即把包含的.h文件找到並展開到#include 所在處。
(2) 條件編譯
預處理器根據#if和#ifdef等編譯命令及其後的條件,將源程序中的某部分包含進來或排除在外,通常把排除在外的語句轉換成空行。
(3) 宏展開
預處理器將源程序文件中出現的對宏的引用展開成相應的宏 定義,即本文所說的#define的功能,由預處理器來完成。
經過預處理器處理的源程序與之前的源程序有所有不同,在這個階段所進行的工作只是純粹的替換與展開,沒有任何計算功能,所以在學習#define命令時只要能真正理解這一點,這樣才不會對此命令引起誤解並誤用。

2#define使用中的常見問題解析
2.1 簡單宏定義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在簡單宏定義的使用中,當替換文本所表示的字元串為一個表達式時,容易引起誤解和誤用。如下例:
例1 #define N 2+2
void main()
{
int a=N*N;
printf(「%d」,a);
}
(1) 出現問題:在此程序中存在著宏定義命令,宏N代表的字元串是2+2,在程序中有對宏N的使用,一般同學在讀該程序時,容易產生的問題是先求解N為2+2=4,然後在程序中計算a時使用乘法,即N*N=4*4=16,其實該題的結果為8,為什麼結果有這么大的偏差?
(2)問題解析:如1節所述,宏展開是在預處理階段完成的,這個階段把替換文本只是看作一個字元串,並不會有任何的計算發生,在展開時是在宏N出現的地方 只是簡單地使用串2+2來代替N,並不會增添任何的符號,所以對該程序展開後的結果是a=2+2*2+2,計算後=8,這就是宏替換的實質,如何寫程序才 能完成結果為16的運算呢?
(3)解決辦法:將宏定義寫成如下形式
#define N (2+2)
這樣就可替換成(2+2)*(2+2)=16
2.2 帶參數的宏定義出現的問題
在帶參數的宏定義的使用中,極易引起誤解。例如我們需要做個宏替換能求任何數的平方,這就需要使用參數,以便在程序中用實際參數來替換宏定義中的參數。一般學生容易寫成如下形式:
#define area(x) x*x
這在使用中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看如下的程序
void main()
{
int y=area(2+2);
printf(「%d」,y);
}
按理說給的參數是2+2,所得的結果應該為4*4=16,但是錯了,因為該程序的實際結果為8,仍然是沒能遵循純粹的簡單替換的規則,又是先計算再替換 了,在這道程序里,2+2即為area宏中的參數,應該由它來替換宏定義中的x,即替換成2+2*2+2=8了。那如果遵循(1)中的解決辦法,把2+2 括起來,即把宏體中的x括起來,是否可以呢?#define area(x) (x)*(x),對於area(2+2),替換為(2+2)*(2+2)=16,可以解決,但是對於area(2+2)/area(2+2)又會怎麼樣呢,有的學生一看到這道題馬上給出結果,因為分子分母一樣,又錯了,還是忘了遵循先替換再計算的規則了,這道題替換後會變為(2+2)*(2+2)/(2+2)*(2+2)即4*4/4*4按照乘除運算規則,結果為16/4*4=4*4=16,那應該怎麼呢?解決方法是在整個 宏體上再加一個括弧,即#define area(x) ((x)*(x)),不要覺得這沒必要,沒有它,是不行的。
要想能夠真正使用好宏定義,那麼在讀別人的程序時,一定要記住先將程序中對宏的使用全部替換成它所代表的字元串,不要自作主張地添加任何其他符號,完全展開後再進行相應的計算,就不會寫錯運行結果。如果是自己編程使用宏替換,則在使用簡單宏定義時,當字元串中不只一個符號時,加上括弧表現出優先順序,如果是 帶參數的宏定義,則要給宏體中的每個參數加上括弧,並在整個宏體上再加一個括弧。看到這里,不禁要問,用宏定義這么麻煩,這么容易出錯,可不可以摒棄它,那讓我們來看一下在C語言中用宏定義的好處吧。

3 宏定義的優點
(1) 方便程序的修改
使用簡單宏定義可用宏代替一個在程序中經常使用的常量,這樣在將該常量改變時,不用對整個程序進行修改,只修改宏定義的字元串即可,而且當常量比較長時,我們可以用較短的有意義的標識符來寫程序,這樣更方便一些。我們所說的常量改變不是在程序運行期間改變,而是在編程期間的修改,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 子,圓周率π是在數學上常用的一個值,有時我們會用3.14來表示,有時也會用3.1415926等,這要看計算所需要的精度,如果我們編制的一個程序中 要多次使用它,那麼需要確定一個數值,在本次運行中不改變,但也許後來發現程序所表現的精度有變化,需要改變它的值,這就需要修改程序中所有的相關數值,這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不便,但如果使用宏定義,使用一個標識符來代替,則在修改時只修改宏定義即可,還可以減少輸入 3.1415926這樣長的數值多次的情況,我們可以如此定義#define pi 3.1415926,既減少了輸入又便於修改,何樂而不為呢?
(2) 提高程序的運行效率
使用帶參數的宏定義可完成函數調用的功能,又能減少系統開 銷,提高運行效率。正如C語言中所講,函數的使用可以使程序更加模塊化,便於組織,而且可重復利用,但在發生函數調用時,需要保留調用函數的現場,以便子函數執行結束後能返回繼續執行,同樣在子函數執行完後要恢復調用函數的現場,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子函數執行的操作比較多,這種轉換時間開銷可以忽 略,但如果子函數完成的功能比較少,甚至於只完成一點操作,如一個乘法語句的操作,則這部分轉換開銷就相對較大了,但使用帶參數的宏定義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它是在預處理階段即進行了宏展開,在執行時不需要轉換,即在當地執行。宏定義可完成簡單的操作,但復雜的操作還是要由函數調用來完成,而且宏定義 所佔用的目標代碼空間相對較大。所以在使用時要依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使用宏定義。

4 結語
本文對C語言中宏定義#define在使用時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析,並從C源程序處理過程的角度對#define的處理進行了分析,也對它的優點進行 了闡述。只要能夠理解宏展開的規則,掌握使用宏定義時,是在預處理階段對源程序進行替換,只是用對應的字元串替換程序中出現的宏名,這樣就可在正確使用的基礎上充分享受使用宏定義帶來的方便和效率了

二.
最近看com相關的資料,看到CCmdTarget實現com介面的時候,去讀了一些宏的定義,在afxdisp.h頭文件中

#define BEGIN_INTERFACE_PART(localClass, baseClass) \
class X##local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本來這個宏定義很容易理解的,但是這里多出個X##,我真沒見過這種用法,不曉得它是什麼用意。
後來問了幾個朋友也都不知道。

你知道么?

也許你也不知道~呵呵,最後我還是找到了相關的資料,解讀了這個define,還順便認識了另外兩個不常用的define

#define Conn(x,y) x##y
#define ToChar(x) #@x
#define ToString(x) #x

x##y表示什麼?表示x連接y,舉例說:
int n = Conn(123,456); 結果就是n=123456;
char* str = Conn("asdf", "adf")結果就是str = "asdfadf";
怎麼樣,很神奇吧

再來看#@x,其實就是給x加上單引號,結果返回是一個const char。舉例說:
char a = ToChar(1);結果就是a='1';
做個越界試驗char a = ToChar(123);結果是a='3';
但是如果你的參數超過四個字元,編譯器就給給你報錯了!error C2015: too manycharacters in constant :P

最後看看#x,估計你也明白了,他是給x加雙引號
char* str = ToString(123132);就成了str="123132";

最後留幾個小試驗給大家去測測:
#define Dec(x,y) (x-y)
int n = Dec( A(123,1), 1230);
n = Conn(123, Conn(123,332) );
char* str = A("12", ToString( Dec(3,1));
結果會如何呢? 嘿嘿嘿嘿~

三.
#define xxx() {}
標准C支持的
#define xxx() ({})
GCC新增的功能,主要為了防止宏展開出現問題,默認展開時是要加上一個;的,容易出問題。

CODE:#define A(a,b,c) ({a=1;b+=1;c=3;a+b+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int b=1;
int c;
int d;
d=A(a,b,c);
printf("%d,%d,%d,%d\n",a,b,c,d);
return 0;
}
表示該宏函數還有返回值,最後一個式子的返回值作為宏函數的返回值。
運行結果: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