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c語言編寫程序,進行位運算。
位運算
在很多系統程序中常要求在位(bit)一級進行運算或處理。C語言提供了位運算的功能, 這使得C語言也能像匯編語言一樣用來編寫系統程序。
一、位運算符C語言提供了六種位運算符:
& 按位與
| 按位或
^ 按位異或
~ 取反
<< 左移
>> 右移
1. 按位與運算 按位與運算符"&"是雙目運算符。其功能是參與運算的兩數各對應的二進位相與。只有對應的兩個二進位均為1時,結果位才為1 ,否則為0。參與運算的數以補碼方式出現。
例如:9&5可寫算式如下: 00001001 (9的二進制補碼)&00000101 (5的二進制補碼) 00000001 (1的二進制補碼)可見9&5=1。
按位與運算通常用來對某些位清0或保留某些位。例如把a 的高八位清 0 , 保留低八位, 可作 a&255 運算 ( 255 的二進制數為0000000011111111)。
main(){
int a=9,b=5,c;
c=a&b;
printf("a=%d\nb=%d\nc=%d\n",a,b,c);
}
2. 按位或運算 按位或運算符「|」是雙目運算符。其功能是參與運算的兩數各對應的二進位相或。只要對應的二個二進位有一個為1時,結果位就為1。參與運算的兩個數均以補碼出現。
例如:9|5可寫算式如下: 00001001|00000101
00001101 (十進制為13)可見9|5=13
main(){
int a=9,b=5,c;
c=a|b;
printf("a=%d\nb=%d\nc=%d\n",a,b,c);
}
3. 按位異或運算 按位異或運算符「^」是雙目運算符。其功能是參與運算的兩數各對應的二進位相異或,當兩對應的二進位相異時,結果為1。參與運算數仍以補碼出現,例如9^5可寫成算式如下: 00001001^00000101 00001100 (十進制為12)
main(){
int a=9;
a=a^15;
printf("a=%d\n",a);
}
4. 求反運算 求反運算符~為單目運算符,具有右結合性。 其功能是對參與運算的數的各二進位按位求反。例如~9的運算為: ~(0000000000001001)結果為:1111111111110110
5. 左移運算 左移運算符「<<」是雙目運算符。其功能把「<< 」左邊的運算數的各二進位全部左移若干位,由「<<」右邊的數指定移動的位數,
高位丟棄,低位補0。例如: a<<4 指把a的各二進位向左移動4位。如a=00000011(十進制3),左移4位後為00110000(十進制48)。6. 右移運算 右移運算符「>>」是雙目運算符。其功能是把「>> 」左邊的運算數的各二進位全部右移若干位,「>>」右邊的數指定移動的位數。
例如:設 a=15,a>>2 表示把000001111右移為00000011(十進制3)。 應該說明的是,對於有符號數,在右移時,符號位將隨同移動。當為正數時, 最高位補0,而為負數時,符號位為1,最高位是補0或是補1 取決於編譯系統的規定。Turbo C和很多系統規定為補1。
main(){
unsigned a,b;
printf("input a number: ");
scanf("%d",&a);
b=a>>5;
b=b&15;
printf("a=%d\tb=%d\n",a,b);
}
請再看一例!
main(){
char a='a',b='b';
int p,c,d;
p=a;
p=(p<<8)|b;
d=p&0xff;
c=(p&0xff00)>>8;
printf("a=%d\nb=%d\nc=%d\nd=%d\n",a,b,c,d);
}
位域
有些信息在存儲時,並不需要佔用一個完整的位元組, 而只需占幾個或一個二進制位。例如在存放一個開關量時,只有0和1 兩種狀態, 用一位二進位即可。為了節省存儲空間,並使處理簡便,C語言又提供了一種數據結構,稱為「位域」或「位段」。所謂「位域」是把一個位元組中的二進位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 並說明每個區域的位數。每個域有一個域名,允許在程序中按域名進行操作。 這樣就可以把幾個不同的對象用一個位元組的二進制位域來表示。一、位域的定義和位域變數的說明位域定義與結構定義相仿,其形式為:
struct 位域結構名
{ 位域列表 };
其中位域列表的形式為: 類型說明符 位域名:位域長度
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
位域變數的說明與結構變數說明的方式相同。 可採用先定義後說明,同時定義說明或者直接說明這三種方式。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data;
說明data為bs變數,共占兩個位元組。其中位域a佔8位,位域b佔2位,位域c佔6位。對於位域的定義尚有以下幾點說明:
1. 一個位域必須存儲在同一個位元組中,不能跨兩個位元組。如一個位元組所剩空間不夠存放另一位域時,應從下一單元起存放該位域。也可以有意使某位域從下一單元開始。例如:
struct bs
{
unsigned a:4
unsigned :0 /*空域*/
unsigned b:4 /*從下一單元開始存放*/
unsigned c:4
}
在這個位域定義中,a占第一位元組的4位,後4位填0表示不使用,b從第二位元組開始,佔用4位,c佔用4位。
2. 由於位域不允許跨兩個位元組,因此位域的長度不能大於一個位元組的長度,也就是說不能超過8位二進位。
3. 位域可以無位域名,這時它只用來作填充或調整位置。無名的位域是不能使用的。例如:
struct k
{
int a:1
int :2 /*該2位不能使用*/
int b:3
int c:2
};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位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結構類型, 不過其成員是按二進位分配的。
二、位域的使用位域的使用和結構成員的使用相同,其一般形式為: 位域變數名·位域名 位域允許用各種格式輸出。
main(){
struct bs
{
unsigned a:1;
unsigned b:3;
unsigned c:4;
} bit,*pbit;
bit.a=1;
bit.b=7;
bit.c=15;
printf("%d,%d,%d\n",bit.a,bit.b,bit.c);
pbit=&bit;
pbit->a=0;
pbit->b&=3;
pbit->c|=1;
printf("%d,%d,%d\n",pbit->a,pbit->b,pbit->c);
}
上常式序中定義了位域結構bs,三個位域為a,b,c。說明了bs類型的變數bit和指向bs類型的指針變數pbit。這表示位域也是可以使用指針的。
程序的9、10、11三行分別給三個位域賦值。( 應注意賦值不能超過該位域的允許范圍)程序第12行以整型量格式輸出三個域的內容。第13行把位域變數bit的地址送給指針變數pbit。第14行用指針方式給位域a重新賦值,賦為0。第15行使用了復合的位運算符"&=", 該行相當於: pbit->b=pbit->b&3位域b中原有值為7,與3作按位與運算的結果為3(111&011=011,十進制值為3)。同樣,程序第16行中使用了復合位運算"|=", 相當於: pbit->c=pbit->c|1其結果為15。程序第17行用指針方式輸出了這三個域的值。
類型定義符typedef
C語言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數據類型,而且還允許由用戶自己定義類型說明符,也就是說允許由用戶為數據類型取「別名」。 類型定義符typedef即可用來完成此功能。例如,有整型量a,b,其說明如下: int aa,b; 其中int是整型變數的類型說明符。int的完整寫法為integer,
為了增加程序的可讀性,可把整型說明符用typedef定義為: typedef int INTEGER 這以後就可用INTEGER來代替int作整型變數的類型說明了。 例如: INTEGER a,b;它等效於: int a,b; 用typedef定義數組、指針、結構等類型將帶來很大的方便,不僅使程序書寫簡單而且使意義更為明確,因而增強了可讀性。例如:
typedef char NAME[20]; 表示NAME是字元數組類型,數組長度為20。
然後可用NAME 說明變數,如: NAME a1,a2,s1,s2;完全等效於: char a1[20],a2[20],s1[20],s2[20]
又如:
typedef struct stu{ char name[20];
int age;
char sex;
} STU;
定義STU表示stu的結構類型,然後可用STU來說明結構變數: STU body1,body2;
typedef定義的一般形式為: typedef 原類型名 新類型名 其中原類型名中含有定義部分,新類型名一般用大寫表示, 以
便於區別。在有時也可用宏定義來代替typedef的功能,但是宏定義是由預處理完成的,而typedef則是在編譯時完成的,後者更為靈活方便。
❷ c語言 關於位域的使用
一、位域
有些信息在存儲時,並不需要佔用一個完整的位元組,
而只需占幾個或一個二進制位。例如在存放一個開關量時,只有0和1
兩種狀態,
用一位二進位即可。為了節省存儲空間,並使處理簡便,C語言又提供了一種數據結構,稱為「位域」或「位段」。所謂「位域」是把一個位元組中的二進位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
並說明每個區域的位數。每個域有一個域名,允許在程序中按域名進行操作。
這樣就可以把幾個不同的對象用一個位元組的二進制位域來表示。一、位域的定義和位域變數的說明位域定義與結構定義相仿,其形式為:
struct
位域結構名
{
位域列表
};
其中位域列表的形式為:
類型說明符
位域名:位域長度
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
位域變數的說明與結構變數說明的方式相同。
可採用先定義後說明,同時定義說明或者直接說明這三種方式。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data;
說明data為bs變數,共占兩個位元組。其中位域a佔8位,位域b佔2位,位域c佔6位。對於位域的定義尚有以下幾點說明:
1.
一個位域必須存儲在同一個位元組中,不能跨兩個位元組。如一個位元組所剩空間不夠存放另一位域時,應從下一單元起存放該位域。也可以有意使某位域從下一單元開始。例如:
struct
bs
{
unsigned
a:4
unsigned
:0
/*空域*/
unsigned
b:4
/*從下一單元開始存放*/
unsigned
c:4
}
在這個位域定義中,a占第一位元組的4位,後4位填0表示不使用,b從第二位元組開始,佔用4位,c佔用4位。
2.
由於位域不允許跨兩個位元組,因此位域的長度不能大於一個位元組的長度,也就是說不能超過8位二進位。
3.
位域可以無位域名,這時它只用來作填充或調整位置。無名的位域是不能使用的。例如:
struct
k
{
int
a:1
int
:2
/*該2位不能使用*/
int
b:3
int
c:2
};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位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結構類型,
不過其成員是按二進位分配的。
二、位域的使用
位域的使用和結構成員的使用相同,其一般形式為:
位域變數名·位域名
位域允許用各種格式輸出。
main(){
struct
bs
{
unsigned
a:1;
unsigned
b:3;
unsigned
c:4;
}
bit,*pbit;
bit.a=1;
bit.b=7;
bit.c=15;
printf("%d,%d,%d\n",bit.a,bit.b,bit.c);
pbit=&bit;
pbit->a=0;
pbit->b&=3;
pbit->c|=1;
printf("%d,%d,%d\n",pbit->a,pbit->b,pbit->c);
}
上常式序中定義了位域結構bs,三個位域為a,b,c。說明了bs類型的變數bit和指向bs類型的指針變數pbit。這表示位域也是可以使用指針的。
程序的9、10、11三行分別給三個位域賦值。(
應注意賦值不能超過該位域的允許范圍)程序第12行以整型量格式輸出三個域的內容。第13行把位域變數bit的地址送給指針變數pbit。第14行用指針方式給位域a重新賦值,賦為0。第15行使用了復合的位運算符"&=",
該行相當於:
pbit->b=pbit->b&3位域b中原有值為7,與3作按位與運算的結果為3(111&011=011,十進制值為3)。同樣,程序第16行中使用了復合位運算"|=",
相當於:
pbit->c=pbit->c|1其結果為15。程序第17行用指針方式輸出了這三個域的值。
❸ C結構體之位域的問題。
補充一下樓上不確定的地方,以下是C語言的規則:
位欄位是有符號和無符號的區別,在聲明上不一樣。
表達式中,所有小於int類型的整數都會提升為int類型,提升方式是符號位擴展。入參也是一種表達式。
表達式中有數據無法用int表達時,所有數據會提升為unsign int,提升方式是左側補0。
printf對所以%d對應的入參都當成有符號類型,而不管原類型是什麼,例如你提供0xFFFFFFFFU,它會輸出-1.
print...it.a 這個表達式的執行過程是:
it.a其實沒有真正的值,因為它只有符號位。
it.a提升到int類型,符號位擴展達32個1,值為-1
printf收到數據,解釋為int,就是-1
輸出-1
當it.a是無符號數時
it.a的值為1
it.a提升到unsign int類型,直接左側擴展31個0,值為1
printf收到數據,解釋為int,就是1
輸出1
❹ 關於c語言的「位域」。
聲明是我拷貝過來的,不過說的很好。
位域
有些信息在存儲時,並不需要佔用一個完整的位元組, 而只需占幾個或一個二進制位。例如在存放一個開關量時,只有0和1 兩種狀態, 用一位二進位即可。為了節省存儲空間,並使處理簡便,C語言又提供了一種數據結構,稱為「位域」或「位段」。所謂「位域」是把一個位元組中的二進位劃分為幾 個不同的區域, 並說明每個區域的位數。每個域有一個域名,允許在程序中按域名進行操作。 這樣就可以把幾個不同的對象用一個位元組的二進制位域來表示。
一、位域的定義和位域變數的說明位域定義與結構定義相仿,其形式為:
struct 位域結構名
{ 位域列表 };
其中位域列表的形式為: 類型說明符 位域名:位域長度
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
位域變數的說明與結構變數說明的方式相同。 可採用先定義後說明,同時定義說明或者直接說明這三種方式。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data;
說明data為bs變數,共占兩個位元組。其中位域a佔8位,位域b佔2位,位域c佔6位。對於位域的定義尚有以下幾點說明:
1. 一個位域必須存儲在同一個位元組中,不能跨兩個位元組。如一個位元組所剩空間不夠存放另一位域時,應從下一單元起存放該位域。也可以有意使某位域從下一單元開始。例如:
struct bs
{
unsigned a:4
unsigned :0 /*空域*/
unsigned b:4 /*從下一單元開始存放*/
unsigned c:4
}
在這個位域定義中,a占第一位元組的4位,後4位填0表示不使用,b從第二位元組開始,佔用4位,c佔用4位。
2. 由於位域不允許跨兩個位元組,因此位域的長度不能大於一個位元組的長度,也就是說不能超過8位二進位。
3. 位域可以無位域名,這時它只用來作填充或調整位置。無名的位域是不能使用的。例如:
struct k
{
int a:1
int :2 /*該2位不能使用*/
int b:3
int c:2
};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位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結構類型, 不過其成員是按二進位分配的。
二、位域的使用
位域的使用和結構成員的使用相同,其一般形式為: 位域變數名·位域名 位域允許用各種格式輸出。
main(){
struct bs
{
unsigned a:1;
unsigned b:3;
unsigned c:4;
} bit,*pbit;
bit.a=1;
bit.b=7;
bit.c=15;
printf("%d,%d,%d\n",bit.a,bit.b,bit.c);
pbit=&bit;
pbit->a=0;
pbit->b&=3;
pbit->c|=1;
printf("%d,%d,%d\n",pbit->a,pbit->b,pbit->c);
}
上常式序中定義了位域結構bs,三個位域為a,b,c。說明了bs類型的變數bit和指向bs類型的指針變數pbit。這表示位域也是可以使用指針的。
程序的9、10、11三行分別給三個位域賦值。( 應注意賦值不能超過該位域的允許范圍)程序第12行以整型量格式輸出三個域的內容。第13行把位域變數bit的地址送給指針變數pbit。第14行用指針 方式給位域a重新賦值,賦為0。第15行使用了復合的位運算符"&=", 該行相當於: pbit->b=pbit->b&3位域b中原有值為7,與3作按位與運算的結果為3(111&011=011,十進制值為 3)。同樣,程序第16行中使用了復合位運算"|=", 相當於: pbit->c=pbit->c|1其結果為15。程序第17行用指針方式輸出了這三個域的值。
為了節省空間,可以把幾個數據壓縮到少數的幾個類型空間上,比如需要表示二個3位二進制的數,一個2位二進制的數,則可以用一個8位的字元表示之。
struct
{
char a : 3;
char b : 3;
char c : 2;
} ;
這個結構體所佔空間為一個位元組,8位。節省了空間。
❺ c語言位段怎麼操作啊,賦值
位段則是一種特殊的結構體成員,這些成員允許以位為單位進行定義和存儲,可以作為獨立的量參與操作和運算。
例如 上述控制字的例子中,可以採用位段的方法,將控制字分為兩個位段,作為兩個成員來使用。
❻ c語言是怎樣實現位段的
C語言提供了位域。
摘自<譚書>
位域
有些信息在存儲時,並不需要佔用一個完整的位元組, 而只需占幾個或一個二進制位。例如在存放一個開關量時,只有0和1 兩種狀態, 用一位二進位即可。為了節省存儲空間,並使處理簡便,C語言又提供了一種數據結構,稱為「位域」或「位段」。所謂「位域」是把一個位元組中的二進位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 並說明每個區域的位數。每個域有一個域名,允許在程序中按域名進行操作。 這樣就可以把幾個不同的對象用一個位元組的二進制位域來表示。一、位域的定義和位域變數的說明位域定義與結構定義相仿,其形式為:
struct 位域結構名
{ 位域列表 };
其中位域列表的形式為: 類型說明符 位域名:位域長度
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
位域變數的說明與結構變數說明的方式相同。 可採用先定義後說明,同時定義說明或者直接說明這三種方式。例如:
struct bs
{
int a:8;
int b:2;
int c:6;
}data;
說明data為bs變數,共占兩個位元組。其中位域a佔8位,位域b佔2位,位域c佔6位。對於位域的定義尚有以下幾點說明:
1. 一個位域必須存儲在同一個位元組中,不能跨兩個位元組。如一個位元組所剩空間不夠存放另一位域時,應從下一單元起存放該位域。也可以有意使某位域從下一單元開始。例如:
struct bs
{
unsigned a:4
unsigned :0 /*空域*/
unsigned b:4 /*從下一單元開始存放*/
unsigned c:4
}
在這個位域定義中,a占第一位元組的4位,後4位填0表示不使用,b從第二位元組開始,佔用4位,c佔用4位。
2. 由於位域不允許跨兩個位元組,因此位域的長度不能大於一個位元組的長度,也就是說不能超過8位二進位。
3. 位域可以無位域名,這時它只用來作填充或調整位置。無名的位域是不能使用的。例如:
struct k
{
int a:1
int :2 /*該2位不能使用*/
int b:3
int c:2
};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位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結構類型, 不過其成員是按二進位分配的。
二、位域的使用位域的使用和結構成員的使用相同,其一般形式為: 位域變數名·位域名 位域允許用各種格式輸出。
main(){
struct bs
{
unsigned a:1;
unsigned b:3;
unsigned c:4;
} bit,*pbit;
bit.a=1;
bit.b=7;
bit.c=15;
printf("%d,%d,%d\n",bit.a,bit.b,bit.c);
pbit=&bit;
pbit->a=0;
pbit->b&=3;
pbit->c|=1;
printf("%d,%d,%d\n",pbit->a,pbit->b,pbit->c);
}
上常式序中定義了位域結構bs,三個位域為a,b,c。說明了bs類型的變數bit和指向bs類型的指針變數pbit。這表示位域也是可以使用指針的。
程序的9、10、11三行分別給三個位域賦值。( 應注意賦值不能超過該位域的允許范圍)程序第12行以整型量格式輸出三個域的內容。第13行把位域變數bit的地址送給指針變數pbit。第14行用指針方式給位域a重新賦值,賦為0。第15行使用了復合的位運算符"&=", 該行相當於: pbit->b=pbit->b&3位域b中原有值為7,與3作按位與運算的結果為3(111&011=011,十進制值為3)。同樣,程序第16行中使用了復合位運算"|=", 相當於: pbit->c=pbit->c|1其結果為15。程序第17行用指針方式輸出了這三個域的值。
❼ 用C語言能否對DSP寄存器進行位域讀取
這里不是用C語言指令完成的,包括讀取。用的是聯合
請看,
【SciaRegs的定義】volatile struct SCI_REGS SciaRegs;
【struct SCI_REGS的定義】
struct SCI_REGS {
union SCICCR; // Communications control register
... //這里我剪裁了其它部分
};
【union SCICCR_REG的定義】
union SCICCR_REG {
Uint16 all;
struct SCICCR_BITS bit;
};
【struct SCICCR_BITS的定義】
struct SCICCR_BITS { // bit description
Uint16 SCICHAR:3; // 2:0 Character length control
Uint16 ADDRIDLE_MODE:1; // 3 ADDR/IDLE Mode control
Uint16 LOOPBKENA:1; // 4 Loop Back enable
Uint16 PARITYENA:1; // 5 Parity enable
Uint16 PARITY:1; // 6 Even or Odd Parity
Uint16 STOPBITS:1; // 7 Number of Stop Bits
Uint16 rsvd1:8; // 15:8 reserved
};
既然你已經用SciaRegs.SCICCR.bit.SCICHAR=7給這個控制寄存器的低3位賦值,那麼讀取時你可以直接用,比如:if ( SciaRegs.SCICCR.bit.SCICHAR==7 ) ...即可,系統會讀取這個寄存器,你可以按照.all的方式來讀,也可以利用union讀局部位。
❽ 關於C語言里的位域賦值問題
c在結構提中定義位,是無符號整型,unsigned int。你定義成int那麼默認為有符號整型了。
雖然可以定義成int類型,但是一般沒人這樣去做。因為有更好的方法去這樣做。
你的應該改成
typedef struct _ss_
{
unsigned int a:2;
unsigned int b:2;
unsigned int c:2;
unsigned int d:1;
}ss;
ss ff;
int uu
ff.a=1;
ff.b=2;
ff.c=3;
ff.d=4;
uu = ff.a;
uu = ff.b;
uu = ff.c;
uu = ff.d;
❾ C語言中位域大小與寬度該怎麼算
1 8;
分析第一個: 在結構體里 他使用了位域 然後 a使用了2位 b使用了3位 c使用了3位 這里剛好用掉了8位 一共是一個位元組 然後在對結構體分析 結構體里只有unsigned char類型 這個類型佔了一個位元組 然後 然後結構體的大小必須是結構體里最長的類型的整數倍 這裡面就是1的整數倍 然後結合上面用了1位元組 所以結果是1
分析第二個: 2 3 3一樣的和上面, 然後裡面多一個unsiged int 這個東西在裡面佔用4個位元組 那麼結構體的大小就必須是4的倍數 然後裡面存取的結果就是 a 2位 b 3位 c 3位 然後這是一個位元組 然後與unsiged int對其 空出3個位元組補0; 然後放一個d; 然後d前四位有數 後面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