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秒懂sql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秒懂sql

發布時間: 2022-07-21 04:17:59

sql 資料庫常用命令及語法舉例

SQL2000常用命令,語法使用方法
(1) 數據記錄篩選:

sql="select * from 數據表 where 欄位名=欄位值 order by 欄位名 [desc]"

sql="select * from 數據表 where 欄位名 like '%欄位值%' order by 欄位名 [desc]"

sql="select top 10 * from 數據表 where 欄位名 order by 欄位名 [desc]"

sql="select * from 數據表 where 欄位名 in ('值1','值2','值3')"

sql="select * from 數據表 where 欄位名 between 值1 and 值2"

(2) 更新數據記錄:

sql="update 數據表 set 欄位名=欄位值 where 條件表達式"

sql="update 數據表 set 欄位1=值1,欄位2=值2 …… 欄位n=值n where 條件表達式"

(3) 刪除數據記錄:

sql="delete from 數據表 where 條件表達式"

sql="delete from 數據表" (將數據表所有記錄刪除)

(4) 添加數據記錄:

sql="insert into 數據表 (欄位1,欄位2,欄位3 …) values (值1,值2,值3 …)"

sql="insert into 目標數據表 select * from 源數據表" (把源數據表的記錄添加到目標數據表)

(5) 數據記錄統計函數:

AVG(欄位名) 得出一個表格欄平均值
COUNT(*|欄位名) 對數據行數的統計或對某一欄有值的數據行數統計
MAX(欄位名) 取得一個表格欄最大的值
MIN(欄位名) 取得一個表格欄最小的值
SUM(欄位名) 把數據欄的值相加

引用以上函數的方法:

sql="select sum(欄位名) as 別名 from 數據表 where 條件表達式"
set rs=conn.execute(sql)

用 rs("別名") 獲取統的計值,其它函數運用同上。

(5) 數據表的建立和刪除:

CREATE TABLE 數據表名稱(欄位1 類型1(長度),欄位2 類型2(長度) …… )

例:CREATE TABLE tab01(name varchar(50),datetime default now())

DROP TABLE 數據表名稱 (永久性刪除一個數據表)

4. 記錄集對象的方法:

rs.movenext 將記錄指針從當前的位置向下移一行
rs.moveprevious 將記錄指針從當前的位置向上移一行
rs.movefirst 將記錄指針移到數據表第一行
rs.movelast 將記錄指針移到數據表最後一行
rs.absoluteposition=N 將記錄指針移到數據表第N行
rs.absolutepage=N 將記錄指針移到第N頁的第一行
rs.pagesize=N 設置每頁為N條記錄

2、更改表格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COLUMN column_name DATATYPE
說明:增加一個欄位(沒有刪除某個欄位的語法。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PRIMARY KEY (column_name)
說明:更改表得的定義把某個欄位設為主鍵。
ALTER TABLE table_name
DROP PRIMARY KEY (column_name)
說明:把主鍵的定義刪除。

3、建立索引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column_name)
說明:對某個表格的欄位建立索引以增加查詢時的速度。

4、刪除
DROP table_name
DROP index_name

二、的資料形態 DATATYPEs
smallint
16 位元的整數。
interger
32 位元的整數。
decimal(p,s)
p 精確值和 s 大小的十進位整數,精確值p是指全部有幾個數(digits)大小值,s是指小數
點後有幾位數。如果沒有特別指定,則系統會設為 p=5; s=0 。
float
32位元的實數。
double
64位元的實數。
char(n)
n 長度的字串,n不能超過 254。
varchar(n)
長度不固定且其最大長度為 n 的字串,n不能超過 4000。
graphic(n)
和 char(n) 一樣,不過其單位是兩個字元 double-bytes, n不能超過127。這個形態是為
了支援兩個字元長度的字體,例如中文字。
vargraphic(n)
可變長度且其最大長度為 n 的雙字元字串,n不能超過 2000。
date
包含了 年份、月份、日期。
time
包含了 小時、分鍾、秒。
timestamp
包含了 年、月、日、時、分、秒、千分之一秒。

三、資料操作 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資料定義好之後接下來的就是資料的操作。資料的操作不外乎增加資料(insert)、查詢資料(query)、更改資料(update) 、刪除資料(delete)四種模式,以下分 別介紹他們的語法:

1、增加資料:
INSERT INTO table_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 ( value1,value2, ...)
說明:
1.若沒有指定column 系統則會按表格內的欄位順序填入資料。
2.欄位的資料形態和所填入的資料必須吻合。
3.table_name 也可以是景觀 view_name。

INSERT INTO table_name (column1,column2,...)
SELECT columnx,columny,... FROM another_table
說明:也可以經過一個子查詢(subquery)把別的表格的資料填入。

2、查詢資料:
基本查詢
SELECT column1,columns2,...
FROM table_name
說明:把table_name 的特定欄位資料全部列出來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umn1 = xxx
[AND column2 > yyy] [OR column3 <> zzz]

三)交叉連接

交叉連接不帶WHERE 子句,它返回被連接的兩個表所有數據行的笛卡爾積,返回到結果集合中的數
據行數等於第一個表中符合查詢條件的數據行數乘以第二個表中符合查詢條件的數據行數。
例,titles表中有6類圖書,而publishers表中有8家出版社,則下列交叉連接檢索到的記錄數將等
於6*8=48行。
SELECT type,pub_name
FROM titles CROSS JOIN publishers
ORDER BY type
UNION運算符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上SELECT語句的查詢結果集合合並成一個結果集合顯示,即執行聯合查詢。UNION的語法格式為:
select_statement
UNION [ALL] selectstatement
[UNION [ALL] selectstatement][…n]
其中selectstatement為待聯合的SELECT查詢語句。
ALL選項表示將所有行合並到結果集合中。不指定該項時,被聯合查詢結果集合中的重復行將只保留一
行。
聯合查詢時,查詢結果的列標題為第一個查詢語句的列標題。因此,要定義列標題必須在第一個查詢語
句中定義。要對聯合查詢結果排序時,也必須使用第一查詢語句中的列名、列標題或者列序號。
在使用UNION 運算符時,應保證每個聯合查詢語句的選擇列表中有相同數量的表達式,並且每個查詢選
擇表達式應具有相同的數據類型,或是可以自動將它們轉換為相同的數據類型。在自動轉換時,對於數值類

型,系統將低精度的數據類型轉換為高精度的數據類型。

在包括多個查詢的UNION語句中,其執行順序是自左至右,使用括弧可以改變這一執行順序。例如:

查詢1 UNION (查詢2 UNION 查詢3)

INSERT語句

用戶可以用INSERT語句將一行記錄插入到指定的一個表中。例如,要將雇員John Smith的記錄插入到本例的表中,可以使用如下語句: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Smith','John','1980-06-10',

'Los Angles',16,45000);

通過這樣的INSERT語句,系統將試著將這些值填入到相應的列中。這些列按照我們創建表時定義的順序排列。在本例中,第一個值「Smith」將填到第一個列LAST_NAME中;第二個值「John」將填到第二列FIRST_NAME中……以此類推。

我們說過系統會「試著」將值填入,除了執行規則之外它還要進行類型檢查。如果類型不符(如將一個字元串填入到類型為數字的列中),系統將拒絕這一次操作並返回一個錯誤信息。

如果SQL拒絕了你所填入的一列值,語句中其他各列的值也不會填入。這是因為SQL提供對事務的支持。一次事務將資料庫從一種一致性轉移到另一種一致性。如果事務的某一部分失敗,則整個事務都會失敗,系統將會被恢復(或稱之為回退)到此事務之前的狀態。

回到原來的INSERT的例子,請注意所有的整形十進制數都不需要用單引號引起來,而字元串和日期類型的值都要用單引號來區別。為了增加可讀性而在數字間插入逗號將會引起錯誤。記住,在SQL中逗號是元素的分隔符。

同樣要注意輸入文字值時要使用單引號。雙引號用來封裝限界標識符。

對於日期類型,我們必須使用SQL標准日期格式(yyyy-mm-dd)

㈡ 沒有任何基礎的人怎麼學SQL

如果是初學sql的話,推薦自己安裝單機安裝一個資料庫(比如經典的mysql),然後找一本書(當當網找搜索mysql,然後找排名靠前的,對自己胃口的……當然,如果英語不錯的話,官方文檔是你最好的選擇),就著書實際操作下資料庫,這樣學習起來應該比較快。對了,個人比較建議先找本講資料庫基礎、原理的書來看一遍,理論實踐結合的方式我認為是最好的sql可以認為是一種編程語言,學習相對比較容易,難得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在各種情況下通過協調滿足一定的指標。比如如何設計表、索引等使得的查詢速度達到最快,允許犧牲一定的寫性能。比如如何設計可以達到實時寫的能力,允許舍棄一定的讀性能。最終,還是要結合具體的資料庫、業務場景,在某方面達到最低保證的情況下,使得另一方面發揮到極致,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

㈢ SQL語句執行過程詳解

SQL語句執行過程詳解
一條sql,plsql的執行到底是怎樣執行的呢?
一、SQL語句執行原理:
第一步:客戶端把語句發給伺服器端執行當我們在客戶端執行 select 語句時,客戶端會把這條 SQL 語句發送給伺服器端,讓伺服器端的
進程來處理這語句。也就是說,Oracle 客戶端是不會做任何的操作,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客戶端產生
的一些 SQL 語句發送給伺服器端。雖然在客戶端也有一個資料庫進程,但是,這個進程的作用跟伺服器
上的進程作用事不相同的。伺服器上的資料庫進程才會對SQL 語句進行相關的處理。不過,有個問題需
要說明,就是客戶端的進程跟伺服器的進程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在客戶端連接上伺服器後,在客戶
端與伺服器端都會形成一個進程,客戶端上的我們叫做客戶端進程;而伺服器上的我們叫做伺服器進程。
第二步:語句解析
當客戶端把 SQL 語句傳送到伺服器後,伺服器進程會對該語句進行解析。同理,這個解析的工作,
也是在伺服器端所進行的。雖然這只是一個解析的動作,但是,其會做很多「小動作」。
1. 查詢高速緩存(library cache)。伺服器進程在接到客戶端傳送過來的 SQL 語句時,不
會直接去資料庫查詢。而是會先在資料庫的高速緩存中去查找,是否存在相同語句的執行計劃。如果在
數據高速緩存中,則伺服器進程就會直接執行這個 SQL 語句,省去後續的工作。所以,採用高速數據緩
存的話,可以提高 SQL 語句的查詢效率。一方面是從內存中讀取數據要比從硬碟中的數據文件中讀取
數據效率要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個語句解析的原因。
不過這里要注意一點,這個數據緩存跟有些客戶端軟體的數據緩存是兩碼事。有些客戶端軟體為了
提高查詢效率,會在應用軟體的客戶端設置數據緩存。由於這些數據緩存的存在,可以提高客戶端應用軟
件的查詢效率。但是,若其他人在伺服器進行了相關的修改,由於應用軟體數據緩存的存在,導致修改的
數據不能及時反映到客戶端上。從這也可以看出,應用軟體的數據緩存跟資料庫伺服器的高速數據緩存
不是一碼事。
2. 語句合法性檢查(data dict cache)。當在高速緩存中找不到對應的 SQL 語句時,則服
務器進程就會開始檢查這條語句的合法性。這里主要是對 SQL 語句的語法進行檢查,看看其是否合乎
語法規則。如果伺服器進程認為這條 SQL 語句不符合語法規則的時候,就會把這個錯誤信息,反饋給客
戶端。在這個語法檢查的過程中,不會對 SQL 語句中所包含的表名、列名等等進行 SQL 他只是語法
上的檢查。
3. 語言含義檢查(data dict cache)。若 SQL 語句符合語法上的定義的話,則伺服器進程
接下去會對語句中的欄位、表等內容進行檢查。看看這些欄位、表是否在資料庫中。如果表名與列名不
准確的話,則資料庫會就會反饋錯誤信息給客戶端。所以,有時候我們寫 select 語句的時候,若語法
與表名或者列名同時寫錯的話,則系統是先提示說語法錯誤,等到語法完全正確後,再提示說列名或表名
錯誤。
4. 獲得對象解析鎖(control structer)。當語法、語義都正確後,系統就會對我們需要查詢
的對象加鎖。這主要是為了保障數據的一致性,防止我們在查詢的過程中,其他用戶對這個對象的結構發
生改變。
5. 數據訪問許可權的核對(data dict cache)。當語法、語義通過檢查之後,客戶端還不一定
能夠取得數據。伺服器進程還會檢查,你所連接的用戶是否有這個數據訪問的許可權。若你連接上伺服器
的用戶不具有數據訪問許可權的話,則客戶端就不能夠取得這些數據。有時候我們查詢數據的時候,辛辛苦
苦地把 SQL 語句寫好、編譯通過,但是,最後系統返回個 「沒有許可權訪問數據」的錯誤信息,讓我們氣
半死。這在前端應用軟體開發調試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所以,要注意這個問題,資料庫伺服器進程先
檢查語法與語義,然後才會檢查訪問許可權。
6. 確定最佳執行計劃 ?。當語句與語法都沒有問題,許可權也匹配的話,伺服器進程還是不會直接對
資料庫文件進行查詢。伺服器進程會根據一定的規則,對這條語句進行優化。不過要注意,這個優化是有
限的。一般在應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對資料庫的 sql 語言進行優化,這個優化的作用要大大地大
於伺服器進程的自我優化。所以,一般在應用軟體開發的時候,資料庫的優化是少不了的。當伺服器進程
的優化器確定這條查詢語句的最佳執行計劃後,就會將這條 SQL 語句與執行計劃保存到數據高速緩存
(library cache)。如此的話,等以後還有這個查詢時,就會省略以上的語法、語義與許可權檢查的步驟,
而直接執行 SQL 語句,提高 SQL 語句處理效率。
第三步:語句執行
語句解析只是對 SQL 語句的語法進行解析,以確保伺服器能夠知道這條語句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意
思。等到語句解析完成之後,資料庫伺服器進程才會真正的執行這條 SQL 語句。這個語句執行也分兩
種情況。
一是若被選擇行所在的數據塊已經被讀取到數據緩沖區的話,則伺服器進程會直接把這個數據傳遞
給客戶端,而不是從資料庫文件中去查詢數據。
若數據不在緩沖區中,則伺服器進程將從資料庫文件中查詢相關數據,並把這些數據放入到數據緩沖
區中(buffer cache)。
第四步:提取數據
當語句執行完成之後,查詢到的數據還是在伺服器進程中,還沒有被傳送到客戶端的用戶進程。所以,
在伺服器端的進程中,有一個專門負責數據提取的一段代碼。他的作用就是把查詢到的數據結果返回給
用戶端進程,從而完成整個查詢動作。從這整個查詢處理過程中,我們在資料庫開發或者應用軟體開發過
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了解資料庫緩存跟應用軟體緩存是兩碼事情。資料庫緩存只有在資料庫伺服器端才存在,在
客戶端是不存在的。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資料庫緩存中的內容跟資料庫文件的內容一致。才能夠根據
相關的規則,防止數據臟讀、錯讀的發生。而應用軟體所涉及的數據緩存,由於跟資料庫緩存不是一碼事
情,所以,應用軟體的數據緩存雖然可以提高數據的查詢效率,但是,卻打破了數據一致性的要求,有時候
會發生臟讀、錯讀等情況的發生。所以,有時候,在應用軟體上有專門一個功能,用來在必要的時候清除
數據緩存。不過,這個數據緩存的清除,也只是清除本機上的數據緩存,或者說,只是清除這個應用程序
的數據緩存,而不會清除資料庫的數據緩存。
二是絕大部分 SQL 語句都是按照這個處理過程處理的。我們 DBA 或者基於 Oracle 資料庫的
開發人員了解這些語句的處理過程,對於我們進行涉及到 SQL 語句的開發與調試,是非常有幫助的。有
時候,掌握這些處理原則,可以減少我們排錯的時間。特別要注意,資料庫是把數據查詢許可權的審查放在
語法語義的後面進行檢查的。所以,有時會若光用資料庫的許可權控制原則,可能還不能滿足應用軟體許可權
控制的需要。此時,就需要應用軟體的前台設置,實現許可權管理的要求。而且,有時應用資料庫的許可權管
理,也有點顯得繁瑣,會增加伺服器處理的工作量。因此,對於記錄、欄位等的查詢許可權控制,大部分程
序涉及人員喜歡在應用程序中實現,而不是在資料庫上實現。
DBCC DROPCLEANBUFFERS
從緩沖池中刪除所有清除緩沖區。
DBCC FREEPROCCACHE
從過程緩存中刪除所有元素。
DBCC FREESYSTEMCACHE
從所有緩存中釋放所有未使用的緩存條目
SQL語句中的函數、關鍵字、排序等執行順序:
1. FROM 子句返回初始結果集。
2. WHERE 子句排除不滿足搜索條件的行。
3. GROUP BY 子句將選定的行收集到 GROUP BY 子句中各個唯一值的組中。
4. 選擇列表中指定的聚合函數可以計算各組的匯總值。
5. 此外,HAVING 子句排除不滿足搜索條件的行。
6. 計算所有的表達式;
7. 使用 order by 對結果集進行排序。
8. 查找你要搜索的欄位。
二、SQL語句執行完整過程:
1.用戶進程提交一個 sql 語句:
update temp set a=a*2,給伺服器進程。
2.伺服器進程從用戶進程把信息接收到後,在 PGA 中就要此進程分配所需內存,存儲相關的信息,如在會
話內存存儲相關的登錄信息等。
3.伺服器進程把這個 sql 語句的字元轉化為 ASCII 等效數字碼,接著這個 ASCII 碼被傳遞給一個
HASH 函數,並返回一個 hash 值,然後伺服器進程將到shared pool 中的 library cache 中去查找是否存在相
同的 hash 值,如果存在,伺服器進程將使用這條語句已高速緩存在 SHARED POOL 的library cache 中的已
分析過的版本來執行。
4.如果不存在,伺服器進程將在 CGA 中,配合 UGA 內容對 sql,進行語法分析,首先檢查語法的正確性,接
著對語句中涉及的表,索引,視圖等對象進行解析,並對照數據字典檢查這些對象的名稱以及相關結構,並根據
ORACLE 選用的優化模式以及數據字典中是否存在相應對象的統計數據和是否使用了存儲大綱來生成一個
執行計劃或從存儲大綱中選用一個執行計劃,然後再用數據字典核對此用戶對相應對象的執行許可權,最後生成
一個編譯代碼。
5.ORACLE 將這條 sql 語句的本身實際文本、HASH 值、編譯代碼、與此語名相關聯的任何統計數據
和該語句的執行計劃緩存在 SHARED POOL 的 library cache中。伺服器進程通過 SHARED POOL 鎖存
器(shared pool latch)來申請可以向哪些共享 PL/SQL 區中緩存這此內容,也就是說被SHARED POOL 鎖存
器鎖定的 PL/SQL 區中的塊不可被覆蓋,因為這些塊可能被其它進程所使用。
6.在 SQL 分析階段將用到 LIBRARY
CACHE,從數據字典中核對表、視圖等結構的時候,需要將數據
字典從磁碟讀入 LIBRARY
CACHE,因此,在讀入之前也要使用LIBRARY
CACHE 鎖存器(library cache
pin,library cache lock)來申請用於緩存數據字典。 到現在為止,這個 sql 語句已經被編譯成可執行的代碼了,
但還不知道要操作哪些數據,所以伺服器進程還要為這個 sql 准備預處理數據。
7.首先伺服器進程要判斷所需數據是否在 db buffer 存在,如果存在且可用,則直接獲取該數據,同時根據
LRU 演算法增加其訪問計數;如果 buffer 不存在所需數據,則要從數據文件上讀取首先伺服器進程將在表頭部
請求 TM 鎖(保證此事務執行過程其他用戶不能修改表的結構),如果成功加 TM 鎖,再請求一些行級鎖(TX
鎖),如果 TM、TX 鎖都成功加鎖,那麼才開始從數據文件讀數據,在讀數據之前,要先為讀取的文件准備好
buffer 空間。伺服器進程需要掃面 LRU list 尋找 free db buffer,掃描的過程中,伺服器進程會把發現的所有
已經被修改過的 db buffer 注冊到 dirty list 中, 這些 dirty buffer 會通過 dbwr 的觸發條件,隨後會被寫出到
數據文件,找到了足夠的空閑 buffer,就可以把請求的數據行所在的數據塊放入到 db buffer 的空閑區域或者
覆蓋已經被擠出 LRU list 的非臟數據塊緩沖區,並排列在 LRU list 的頭部,也就是在數據塊放入 DB
BUFFER 之前也是要先申請 db buffer 中的鎖存器,成功加鎖後,才能讀數據到 db buffer。
8.記日誌 現在數據已經被讀入到 db buffer 了,現在伺服器進程將該語句所影響的並被讀
入 db buffer 中的這些行數據的 rowid 及要更新的原值和新值及 scn 等信息從 PGA 逐條的寫入 redo log
buffer 中。在寫入 redo log buffer 之前也要事先請求 redo log buffer 的鎖存器,成功加鎖後才開始寫入,當
寫入達到 redo log buffer 大小的三分之一或寫入量達到 1M 或超過三秒後或發生檢查點時或者 dbwr 之前
發生,都會觸發 lgwr 進程把 redo log buffer 的數據寫入磁碟上的 redo file 文件中(這個時候會產生log file
sync 等待事件)
已經被寫入 redofile 的 redo log buffer 所持有的鎖存器會被釋放,並可被後來的寫入信息覆蓋,
redo log buffer是循環使用的。Redo file 也是循環使用的,當一個 redo file 寫滿後,lgwr 進程會自動切換到
下一 redo file(這個時候可能出現 log fileswitch(checkpoint complete)等待事件)。如果是歸檔模式,歸檔進
程還要將前一個寫滿的 redo file 文件的內容寫到歸檔日誌文件中(這個時候可能出現 log file
switch(archiving needed)。
9.為事務建立回滾段 在完成本事務所有相關的 redo log buffer 之後,伺服器進程開始改寫這個 db buffer
的塊頭部事務列表並寫入 scn,然後 包含這個塊的頭部事務列表及 scn 信息的數據副本放入回滾段中,將
這時回滾段中的信息稱為數據塊的「前映像「,這個」前映像「用於以後的回滾、恢復和一致性讀。(回滾段可以
存儲在專門的回滾表空間中,這個表空間由一個或多個物理文件組成,並專用於回滾表空間,回滾段也可在其它
表空間中的數據文件中開辟。
10.本事務修改數據塊 准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現在可以改寫 db buffer 塊的數據內容了,並在塊的頭部寫
入回滾段的地址。
11.放入 dirty list 如果一個行數據多次 update 而未 commit,則在回滾段中將會有多個「前映像「,除了第
一個」前映像「含有 scn 信息外,其他每個「前映像「的頭部都有 scn 信息和「前前映像」回滾段地址。一個
update 只對應一個 scn,然後伺服器進程將在 dirty list 中建立一
條指向此 db buffer 塊的指針(方便 dbwr 進程可以找到 dirty list 的 db buffer 數據塊並寫入數據文件中)。
接著伺服器進程會從數據文件中繼續讀入第二個數據塊,重復前一數據塊的動作,數據塊的讀入、記日誌、建
立回滾段、修改數據塊、放入 dirty list。當 dirty queue 的長度達到閥值(一般是 25%),伺服器進程將通知
dbwr 把臟數據寫出,就是釋放 db buffer 上的鎖存器,騰出更多的 free db buffer。前面一直都是在說明
oracle 一次讀一個數據塊,其實 oracle 可以一次讀入多個數據塊(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 來設置一
次讀入塊的個數)
說明:
在預處理的數據已經緩存在 db buffer 或剛剛被從數據文件讀入到 db buffer 中,就要根據 sql 語句
的類型來決定接下來如何操作。
1>如果是 select 語句,則要查看 db buffer 塊的頭部是否有事務,如果有事務,則從回滾段中讀取數據;如
果沒有事務,則比較 select 的 scn 和 db buffer 塊頭部的 scn,如果前者小於後者,仍然要從回滾段中讀取數據;
如果前者大於後者,說明這是一非臟緩存,可以直接讀取這個 db buffer 塊的中內容。
2>如果是 DML 操作,則即使在 db buffer 中找到一個沒有事務,而且 SCN 比自己小的非臟
緩存數據塊,伺服器進程仍然要到表的頭部對這條記錄申請加鎖,加鎖成功才能進行後續動作,如果不成功,則要
等待前面的進程解鎖後才能進行動作(這個時候阻塞是 tx 鎖阻塞)。
用戶 commit 或 rollback 到現在為止,數據已經在 db buffer 或數據文件中修改完
成,但是否要永久寫到數文件中,要由用戶來決定 commit(保存更改到數據文件) rollback 撤銷數據的更改)。
1.用戶執行 commit 命令
只有當 sql 語句所影響的所有行所在的最後一個塊被讀入 db buffer 並且重做信息被寫入 redo log
buffer(僅指日誌緩沖區,而不包括日誌文件)之後,用戶才可以發去 commit 命令,commit 觸發 lgwr 進程,但不
強制立即 dbwr來釋放所有相應 db buffer 塊的鎖(也就是no-force-at-commit,即提交不強制寫),也就是說有
可能雖然已經 commit 了,但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 dbwr 還在寫這條 sql 語句所涉及的數據塊。表頭部的行鎖
並不在 commit 之後立即釋放,而是要等 dbwr 進程完成之後才釋放,這就可能會出現一個用戶請求另一用戶
已經 commit 的資源不成功的現象。
A .從 Commit 和 dbwr 進程結束之間的時間很短,如果恰巧在 commit 之後,dbwr 未結束之前斷電,因為
commit 之後的數據已經屬於數據文件的內容,但這部分文件沒有完全寫入到數據文件中。所以需要前滾。由
於 commit 已經觸發 lgwr,這些所有未來得及寫入數據文件的更改會在實例重啟後,由 smon 進程根據重做日
志文件來前滾,完成之前 commit 未完成的工作(即把更改寫入數據文件)。
B.如果未 commit 就斷電了,因為數據已經在 db buffer 更改了,沒有 commit,說明這部分數據不屬於數
據文件,由於 dbwr 之前觸發 lgwr 也就是只要數據更改,(肯定要先有 log) 所有 DBWR,在數據文件上的修改
都會被先一步記入重做日誌文件,實例重啟後,SMON 進程再根據重做日誌文件來回滾。
其實 smon 的前滾回滾是根據檢查點來完成的,當一個全部檢查點發生的時候,首先讓 LGWR 進程將
redo log buffer 中的所有緩沖(包含未提交的重做信息)寫入重做日誌文件,然後讓 dbwr 進程將 db buffer 已
提交的緩沖寫入數據文件(不強制寫未提交的)。然後更新控制文件和數據文件頭部的 SCN,表明當前資料庫
是一致的,在相鄰的兩個檢查點之間有很多事務,有提交和未提交的。
像前面的前滾回滾比較完整的說法是如下的說明:

A.發生檢查點之前斷電,並且當時有一個未提交的改變正在進行,實例重啟之後,SMON 進程將從上一個
檢查點開始核對這個檢查點之後記錄在重做日誌文件中已提交的和未提交改變,因為
dbwr 之前會觸發 lgwr,所以 dbwr 對數據文件的修改一定會被先記錄在重做日誌文件中。因此,斷電前被
DBWN 寫進數據文件的改變將通過重做日誌文件中的記錄進行還原,叫做回滾,
B. 如果斷電時有一個已提交,但 dbwr 動作還沒有完全完成的改變存在,因為已經提交,提交會觸發 lgwr
進程,所以不管 dbwr 動作是否已完成,該語句將要影響的行及其產生的結果一定已經記錄在重做日誌文件中
了,則實例重啟後,SMON 進程根據重做日誌文件進行前滾.
實例失敗後用於恢復的時間由兩個檢查點之間的間隔大小來決定,可以通個四個參數設置檢查點執行的頻
率:

Log_checkpoint_interval:
決定兩個檢查點之間寫入重做日誌文件的系統物理塊(redo blocks)
的大小,默認值是 0,無限制。
log_checkpoint_timeout:
兩 個 檢 查 點 之 間 的 時 間 長 度(秒)默 認 值 1800s。
fast_start_io_target:
決定了用於恢復時需要處理的塊的多少,默認值是 0,無限制。
fast_start_mttr_target:
直接決定了用於恢復的時間的長短,默認值是 0,無限制(SMON 進程執行的前滾
和回滾與用戶的回滾是不同的,SMON 是根據重做日誌文件進行前滾或回滾,而用戶的回滾一定是根據回滾段
的內容進行回滾的。
在這里要說一下回滾段存儲的數據,假如是 delete 操作,則回滾段將會記錄整個行的數據,假如是 update,
則回滾段只記錄被修改了的欄位的變化前的數據(前映像),也就是沒有被修改的欄位是不會被記錄的,假如是
insert,則回滾段只記錄插入記錄的 rowid。 這樣假如事務提交,那回滾段中簡單標記該事務已經提交;假如是
回退,則如果操作是 delete,回退的時候把回滾段中數據重新寫回數據塊,操作如果是 update,則把變化前數據
修改回去,操作如果是 insert,則根據記錄的 rowid 把該記錄刪除。
2.如果用戶 rollback。
則伺服器進程會根據數據文件塊和 DB BUFFER 中塊的頭部的事務列表和 SCN 以及回滾段地址找到
回滾段中相應的修改前的副本,並且用這些原值來還原當前數據文件中已修改但未提交的改變。如果有多個
「前映像」,伺服器進程會在一個「前映像」的頭部找到「前前映像」的回滾段地址,一直找到同一事務下的最早的
一個「前映像」為止。一旦發出了 COMMIT,用戶就不能rollback,這使得 COMMIT 後 DBWR 進程還沒有
全部完成的後續動作得到了保障。到現在為例一個事務已經結束了。
說明:
TM 鎖:
符合 lock 機制的,用於保護對象的定義不被修改。 TX 鎖:
這個鎖代表一個事務,是行
級鎖,用數據塊頭、數據記錄頭的一些欄位表示,也是符合 lock 機制,有 resource structure、lock
structure、enqueue 演算法。

㈣ SQL資料庫是什麼 主要干什麼用的

SQL資料庫之QQ農場版

人物:菜鳥, 收垃圾的, 數據機器
菜鳥: 吃菜的鳥,簡稱菜鳥
數據機器: 指的SQL Server 2008(微軟體最新推出的資料庫,數據大小支持100TB(我的家庭住址:http://www.microsoft.com/china/sql/2008/)
計算機基礎單位換算:
一道「月亮之上」mp3文件大小為5MB左右
1GB=1024MB 1TB=1024G
資料庫 Database,簡稱DB,是一種總稱,有幾種資料庫產品:
大型:Oracle(甲骨文),DB2(IBM) 這種軟體用於電信,工業。
中型: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2005, SQL Server 2008(都是微軟)
小型:ACCESS, foxpro, vf
這樣的,你電腦上的文件也比較多吧,你要什麼資料的時候,想一下,如何做的!!!!!!!!!!!!!
是不是一個文件夾包一個文件夾的,我們要一個一個的解開,,特是煩,時間浪費了,而且我要說的,很多人,放文件是東一個西一個,不好找,文件不能充分利用。
用過系統里的搜索沒有,你只要說文件名或文件內容,他會乖乖從硬碟里給找出來,這就是資料庫的原形,但找到這個文件可能要1分,或者更長時間。
我們能不能把搜索的時間從5分鍾變為100ms(毫秒)了。
提示: 1000ms = 1s秒)
一個大街走過來的人: 可以,現在的百毒不是這樣嗎,輸一個詞 「艷照門」颼的一個就出來了。
菜鳥: 對,這就是資料庫的應用,速度快,想一下你是怎麼存文件的吧,每次關程序的時候,要你這里選那裡選存放地方,煩,用了這么久,還不知道要存什麼地方。
收垃圾的:資料庫有什麼秘密了。

菜鳥:說你菜,你還不相信,是這樣的,好比一個100米的菜地,今天你要吃面,為了味道好吃一點,需要菜葉做為調料,好,這個菜地里這樣的,每過十米一種菜:
1. 靚菜 2. 白菜 3.油菜 4.太空大白菜 5.茄子白菜
6. 白火食菜 7.紫菜 8.花菜 9.捲心菜 10.不鳥不菜
你這個人對生活要求不高,但求生活多資多彩的,下個面,要10種菜都來一點,走來走去,總算花了5分鍾才摘完菜。
而我們如果把每十米都種十種菜,每塊區域都一樣,就算這種多資多彩的人可能20秒也完成了。
收垃圾的:OH,YES(人跳了大約0.00123毫米),是這樣的,把東西集中一齊,速度自然提高了,同時也可以一下知道我種那些菜。

菜鳥:對,這就是資料庫的好處,速度快,不關心文件具體存放地,(OH,YEAR)我不要保存對話框了。給它一個數據,它就會返回相應的結果,再想一想我們windows裡面的搜索

觀眾:老大「windows搜索」老頭已是春天的故事了

數據機器: It's my world(歌詞),媽呀,終於我可以演講演講了,你們說的也很不錯,真正操作起來還有很多工作要作,如何放,如何取。你們懂啥哦!
我們的Excel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資料庫,它縱橫交錯的在一個表格里存放著數據,不可亂存,這是保證我們快速存儲與搜索的基石。

收垃圾的:不聽你們說了,菜鳥的說的100米的菜園,我看我沒有這么多時間去種,還是去QQ農場種些,我感覺,那速度,更快,更直觀(觀眾已扔鞋,apple,banana,orange),,DIDI(聲音),不好,我的BP機通知我的QQ農場1號靚菜被隔壁大媽偷了一個,不對呀!我養了狗的了,(觀眾:這叫臨死也要偷,誰叫你種名字多要吸引的靚菜了,而且還掛了一個標簽:太空一號靚菜).哎(聲音)昨天揀垃圾,忘了給狗一份,這狗狗,這里長時間,一次不給吃,我就下了菜,不說了,,我要火箭速度去抓住偷,這是歷史第一次。
原創自:http://hi..com/ohxs
作者:小魚

結語: 資料庫是種把數據按一定格式有序存儲,能快速,准確返回數據
建議: 初學者學習先學習 Access,office系列的,比較快的就可以上手,界面和word,excel一樣,之後學習sql server,和mysql(免費),論壇用的比較多(PHPWind論壇,喬客)

㈤ sql基本命令都是什麼含義,求列表解釋

--SQL基本命令

--數據定義語言
Create(創建)
Alter(更改)
Drop(刪除)

--數據操縱語言
Insert(插入)
select(選擇)
delete(刪除)
update(更新)

--事務控制語言
commit(提交)
savepoint(保存點)
rollback(回滾)

--數據控制語言
Grant(授權)
Revoke(回收)

--Orcale數據類型

--字元數據類型
char這種數據類型的列長度可以是1到2000個位元組。
varchar2該數據類型的大小在1-4000個位元組范圍內
long這種數據類型可存儲最大2GB。

--數值數據類型
number數據類型可以存儲正數、負數、零、定點數和精度為38位的浮點數。

--日期時間數據類型
date數據類型使用七個位元組固定長度,每個位元組分別存儲世紀、年、月、日、小時、分和秒。從4712年1月1日到公元9999年12月13日。
Timestamp數據類型用於存儲日期的年、月、日以及時間的小時、分和秒值。秒值是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該數據類型還包括了時區信息。

--Raw和LongRaw數據類型
Raw數據類型
Raw數據類型用於存儲基於位元組的數據。如二進制數據或位元組串,該數據類型最多能存儲2000個位元組。
LongRaw數據類型用於存儲可變長度的二進制數據,最多能存儲2GB。(該數據不能使用索引,long受到的所有限制對longraw數據類型同樣有效)

--LOB數據類型
Clob數據類型能夠存儲大量字元數據。該數據類型可以存儲單位元組數據和多位元組字元數據。clob可用於存儲非結構化的XML文檔。
Blob數據類型可以存儲較大的二進制對象,如圖形、視頻剪輯和聲音剪輯等。
Bfile數據類型能夠將二進制文件存儲二進制文件存儲在資料庫外部的操作系統文件中。Bfile列存存儲一個Bfile定位器。它指向位於伺服器文件系統上的二進制文件。支持的文件最大為4GB。

--查看指定偽列用戶(scott)
select rowid,ename,comm from emp where sal=1500

--查看偽列數
select * from emp where rownum<2

--數據定義語言
create table (需要創建的表)
alter table (需要更改的表)
truncate table (需要截斷的表)
drop table (需要刪除的表)

--create table保命令
create table [所有者即模式的名稱,如果用戶在自己的模式中創建表,則可以不指定所有者名稱。][需要創建的表名]
([列的名稱] [數據類型及長度]);
--例子(在當前用戶下創建了一張名為(Cool)的表,里有有三個列分別是:Cool_ID、Cool_Name、Cool_like):
create table Cool(
Cool_ID number,
Cool_Name varchar(20),
Cool_like varchar(30));
--在表中插入數據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0,'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1,'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1');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2,'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2');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3,'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3');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4,'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4');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6,'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5');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5,'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6');

--alter table命令
alter table [需要更改的表命稱] [模式(modify=更改,add=添加,drop=刪除)] (表中的列名)
--例子
--更改表中Cool_like列數據長度更改為15
alter table cool modify (cool_name varchar(15));
--插入數據進行測試第一條數據可以順利插入到列中,而第二條數據則不能插入列數,應為它的長度己超過了15個字元。(執行結果為:Error位於第一行:ora-01401:插入數據值對於列過大);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5,'酷兒Test','編寫Java應用程序、游戲等等。');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5,'測試用戶名,此列長度將超過15個字元。','編寫Java應用程序、游戲等等。');

--在表中添加一個列,在表中添加一個Cool_Tel來存儲電話號碼。
alter table Cool add (Cool_Tel varchar(12));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6,'酷兒8856','編寫Java應用程序','13529424360');

--在表中刪除Cool_Tel列;
alter table cool drop column cool_tel;

--Truncate table命令
--刪除表中的記錄而不刪除列,此方法不能回滾因為它不使用事務處理。(優點:刪除速度快)
truncate table cool;(執行結果:表己截斷)

--desc查看cool表的結構
desc cool;

--drop table命令
--刪除Cool表。此方法可以使用事務回滾。
drop table cool;

--數據操縱語言
--選擇命令(Select)
select * from emp;(查詢表中所有數據)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name='adams';(按條件查詢表中數據)
select distinct * from emp;(不選擇表中的重復行,使用distinct關鍵字);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name='酷兒' order by cool_id asc;(按Coo_ID進行升序排序)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name='酷兒' order by cool_id desc;(按Coo_ID進行降序排序)
create table CoolDemo as select * from cool;(用現有表Cool創建一個新表,數據包括在select語包里,可以是所有,也可以是指定的列)
create table CoolDemo2 as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1 = 2;(此條件不成立,所有隻創建了表結構,沒有數據)
select cool_id+10 sum ,cool_name from cool;(此條語句使用了別名sum並且是cool_id+10語後的值,但原始值不會改變。)

--插入命令(Insert)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7,'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在Cool表中插入數據)
insert into cool(cool_name,cool_like) values('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null');(只插入姓名列(cool_name)和愛好列(cool_like)的值)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8,'酷兒',null);(在cool表中跳過了cool_like列,使用空值來填充)
alter table cool add(cool_date date);(在表中添加一個日期列,以便下面插入日期值)
insert into cool values(8859,'酷兒','編寫Java應用程序8859','22-11月-06');(此條語句在Cool表中cool_date列插入了2006年11月12日的日期)
insert into cool select * from cooldemo;(此條語句插入了來自期它表的數據)

--更新命令(Update)
update cool set cool_name='酷兒至酷' where cool_name='酷兒';(如果cool_name列的值等於(酷兒)那麼就將它更改為(酷兒至酷),這是有條件的查詢)
update cool set cool_name='酷兒';(此條語句將cool_name列的所有值更改為(酷兒))

--刪除命令(delete)
delete cool where cool_like='編寫Java應用程序null';(如果cool表中cool_like列值等於(編寫Java應用程序null)就刪除它)

--提交命令(Commit)
commit;(提交事務)
commit work;(功能同上)

--標記命令(SavePoint)
savepoint savepoint_id;(它用來標記事務中可以應用回滾的點。)

--回滾事務(RollBack)
rollback;
rollback work;
rollback to savepoint [自己標記的記錄點];

--數據控制語言

--授權命令(Grant)
Grant [操作許可權如:select,update,delete等] on [表名稱] to [用戶名]
grant select,update,delete on cool to hedong911;(此條語句授權給用戶hedong911查詢、更新、刪除cool表的權力)
grant update(cool_id,cool_name) on cool to hedong911;(此條語句授權給用戶hedong911更新cool表(cool_id,cool_name)列權力)
grant select on cool to hedong911 with grant option;(此語句授權的用戶hedong911可以給其它用戶授權)

--回收授權命令(revoke)
revoke select,update,delete on cool to hedong911;(此條語句回收了hedong911的查詢、更新、刪除權力)

--算術操作符
(跳過)

--比較操作符
--比較操作符包括(=、!=、<、>、<=、>=、between……and(檢查是否在兩個值之間)、in(與列表中的值相匹配)、like(匹配字元模式)和is null(檢查是否為空),最後四個操作符還可以和not(非)一起使用如:not between……and等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name!='1';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name like '酷兒';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id < 8853;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id > 8853;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id <= 8853;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id >= 8853;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like in ('編寫Java應用程序');

--邏輯操作符
--邏輯操作符包括and(與)、or(或)和now(非);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id <=8856 and cool_id >= 8853;
select * from cool where cool_id =9999 or cool_like in ('編寫Java應用程序');

--集合操作符
--聯合查詢(union)
select * from cool union select * from cooldemo;(此條語句將Cool和CoolDemo兩張表的查詢結果合拼,並刪除重復行)

--聯合所有查詢(union all)
select * from cool union all select * from cooldemo;(此條語句將Cool和CoolDemo兩張表的查詢結果合拼,不刪除重復行)

--交集查詢(intersect)
select * from cool intersect select * from cooldemo;(此條語句查詢兩張表都有的行)

--減集查詢(minus)
select * from cool minus select * from cooldemo;(此條語句返回第二張表沒有的數據)

--連接(||)操作符
select ('用戶編號:'||cool_id||'姓名是:'||cool_name||'愛好是:'||cool_like||'日期是:'||cool_date) from cool where cool_id=8859;(運行結果:用戶編號:8859姓名是:酷兒愛好是:編寫Java應用程序8859日期是:22-11月-06)

㈥ w10如何啟用sql資料庫

  • 選擇我的電腦

㈦ 如何使用SQL語句完成將秒轉換成時分秒的形

declare @s int
set @s = 246

declare @str varchar(20)
declare @hour int,@minitute int,@second int
select @hour = @s/60/60
select @minitute = (@s-@hour * 60)/60
select @second = @s - @hour * 60 * 60 - @minitute * 60
set @str = ''
if len(cast(@hour as varchar(10))) = 1
set @str = @str + '0' + cast(@hour as varchar(10)) + ':'
else set @str = @str + cast(@hour as varchar(10)) + ':'

if len(cast(@minitute as varchar(10))) = 1
set @str = @str + '0' + cast(@minitute as varchar(10)) + ':'
else set @str = @str + cast(@minitute as varchar(10)) + ':'

if len(cast(@second as varchar(10))) = 1
set @str = @str + '0' + cast(@second as varchar(10))
else set @str = @str + cast(@second as varchar(10))

㈧ 資料庫中的sql查詢是什麼意思

SQL是結構化查詢語言,英文名稱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簡寫SQL,是關系資料庫的標准語言.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定義, 數據查詢,數據操作和數據控制

在ACCESS中主要用來是查詢或修改數據的,一般情況下,只要掌握其中的幾個關鍵的語句和方式就行了
比如:查找常用的SELECT 語句
比如從一個STU 表中找學號(Stun)為 0102 的學生的NAME ,語句為
SELECT NAME FROM STU WHERE Stun =0102

還有像插入語句:INSERT ,格式
INSERT INTO (<表名>) [(<列名1>)[,(<列名2>)])...<查詢>
刪除語句: DELETE 格式為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條件>]
更新語句:UPDATE 格式為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1>=<表達式1>,[<列名1>=<表達式1>]....WHERE <條件>

建議你看一本有關資料庫的書,裡面對SQL的使用很詳細,
只要掌握幾語常用的一般就行了,很簡單的,不要被嚇怕了

㈨ 電腦上的SQL是什麼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種資料庫查詢和程序設計語言,用於存取資料以及查詢、更新和管理關聯式資料庫系統。美國國家標准局(ANSI)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已經制定了 SQL 標准。ANSI 是一個美國工業和商業集團組織,發展美國的商務和通訊標准。ANSI 同時也是 ISO 和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的成員之一。ANSI 發布與國際標准組織相應的美國標准。1992年,ISO 和 IEC 發布了 SQL 的國際標准,稱為 SQL-92。ANSI 隨之發布的相應標準是 ANSI SQL-92。ANSI SQL-92 有時被稱為 ANSI SQL。盡管不同的關聯式資料庫使用的 SQL 版本有一些差異,但大多數都遵循 ANSI SQL 標准。SQL Server 使用 ANSI SQL-92 的擴展集,稱為 T-SQL,其遵循 ANSI 制定的 SQL-92 標准。
SQL 語言包括兩種主要程序設計語言類別的陳述式: 資料定義語言 (DDL)與資料操作語言 (DML)。下面我們將介紹這兩類語言。
DDL

DDL 用於定義和管理對象,例如資料庫、資料表以及檢視表( 第18章 將會解釋何謂檢視表)。DDL 陳述式通常包括每個對象的CREATE、ALTER 以及 DROP 命令。舉例來說,CREATE TABLE、ALTER TABLE 以及 DROP TABLE 這些陳述式便可以用來建立新資料表、修改其屬性(如新增或刪除資料行)、刪除資料表等,下面我們會一一介紹。
CREATE TABLE 陳述式

使用 DDL 在 MyDB 資料庫建立一個名為 Customer_Data 的範例資料表,本章後面的例子我們會使用到這個資料表。如前所述,CREATE TABLE 陳述式可以用來建立資料表。這個範例資料表被定義成四個資料行,如下所示:
Use MyDB
CREATE TABLE Customer_Data
(customer_id smallint,
first_name char(20),
last_name char(20),
phone char(10))
GO
這個陳述式能產生 Customer_Data 資料表,這個資料表會一直是空的直到資料被填入資料表內。
ALTER TABLE 陳述式

ALTER TABLE 陳述式用來變更資料表的定義與屬性。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利用 ALTER TABLE 在已經存在的 Customer_Data 資料表中新增 middle_initial 資料行。
ALTER TABLE Customer_Data
ADD middle_initial char(1)
GO
現在資料表的定義包括了五個資料行,而不是之前的四個資料行。關於使用ALTER TABLE 的更多細節,請參閱 第15章 。
DROP TABLE 陳述式

DROP TABLE 陳述式用來刪除資料表定義以及所有的資料、索引、觸發程序、條件約束以及資料表的許可權。要刪除我們的 Customer_Data 資料表,可利用下列命令:
DROP TABLE Customer_Data
GO
關於 DROP TABLE 陳述式的詳細內容,請參閱 第15章 。
DML

DML 利用 INSERT、SELECT、UPDATE 及 DELETE 等陳述式來操作資料庫對象所包含的資料。
INSERT 陳述式

INSERT 陳述式用來在資料表或檢視表中插入一列資料。例如,如果要在Customer_Data 資料表中新增一個客戶,可使用類似以下的 INSERT 陳述式:
INSERT INTO Customer_Data
(customer_id, first_name, last_name, phone)
VALUES (777, "Frankie", "Stein", "4895873900")
請注意 SQL 陳述式中第二行的資料行名稱清單,清單上資料行名稱的次序決定了資料數值將被放在哪個資料行。舉例來說,第一個資料數值將被放在清單列出的第一個資料行 customer_id、第二個資料數值放在第二個資料行,依此類推。由於我們在建立資料表時,定義資料資料行填入數值的次序與現在相同,因此我們不必特意指定欄位名稱。我們可以用以下的 INSERT 陳述式代替:
INSERT INTO Customer_Data
VALUES (777, "Frankie", "Stein", "4895873900")
注意
如果使用這種形式的 INSERT 陳述式,但被插入的數值次序上與建立資料表時不同,數值將被放入錯誤的資料行。如果資料的型別與定義不符,則會收到一個錯誤訊息。

--------------------------------------------------------------------------------
SELECT 陳述式

SELECT 陳述式用來檢索資料表中的資料,而哪些資料被檢索由列出的資料行與陳述式中的 WHERE 子句決定。例如,要從之前建立的 Customer_Data 資料表中檢索 customer_id 以及 first_name 資料行的資料,並且只想取出每列中 first_name 資料行值為 Frankie 的資料,那麼可以利用以下的 SELECT 陳述式:
SELECT customer_id, first_name FROM Customer_Data
WHERE first_name = "Frankie"
如果有一列符合 SELECT 陳述式中的標准,則結果將顯示如下:
customer_id first_name
------------- ------------
777 Frankie
UPDATE 陳述式

UPDATE 陳述式用來更新或改變一列或多列中的值。例如,一位名稱為 Frankie Stein 的客戶想要在記錄中改變他的姓氏為 Franklin,可使用以下 UPDATE 陳述式:
UPDATE Customer_Data
SET first_name = "Franklin"
WHERE last_name = "Stein" and customer_id= 777
我們在 WHERE 子句中加入 customer_id 的項目來確定其它名稱為 Stein 的客戶不會被影響-只有customer_id為777的客戶,姓氏會有所改變。
--------------------------------------------------------------------------------
說明
當您使用 UPDATE 陳述式時,要確定在 WHERE 子句提供充份的篩選條件,如此才不會不經意地改變了一些不該改變的資料。

--------------------------------------------------------------------------------
DELETE 陳述式

DELETE 陳述式用來刪除資料表中一列或多列的資料,您也可以刪除資料表中的所有資料列。要從 Customer_Data 資料表中刪除所有的列,您可以利用下列陳述式:
DELETE FROM Customer_Data

DELETE Customer_Data
資料表名稱前的 FROM 關鍵字在 DELETE 陳述式中是選擇性的。除此之外,這兩個陳述式完全相同。
要從 Customer_Data 資料表中刪除 customer_id 資料行的值小於100的列,可利用下列陳述式:
DELETE FROM Customer_Data
WHERE customer_id < 100
現在我們已經快速瀏覽了 SQL 提供的 DDL 與 DML 陳述式,接著,下面將介紹 T-SQL。
SQL中的五種數據類型
簡要描述一下SQL中的五種數據類型:字元型,文本型,數值型,邏輯型和日期型
字元型
VARCHAR VS CHAR
VARCHAR型和CHAR型數據的這個差別是細微的,但是非常重要。他們都是用來儲存字元串長度小於255的字元。
假如你向一個長度為四十個字元的VARCHAR型欄位中輸入數據BIll GAtES。當你以後從這個欄位中取出此數據時,你取出的數據其長度為十個字元——字元串Bill Gates的長度。 現在假如你把字元串輸入一個長度為四十個字元的CHAR型欄位中,那幺當你取出數據時,所取出的數據長度將是四十個字元。字元串的後面會被附加多餘的空格。
當你建立自己的站點時,你會發現使用VARCHAR型欄位要比CHAR型欄位方便的多。使用VARCHAR型欄位時,你不需要為剪掉你數據中多餘的空格而操心。
VARCHAR型欄位的另一個突出的好處是它可以比CHAR型欄位佔用更少的內存和硬碟空間。當你的資料庫很大時,這種內存和磁碟空間的節省會變得非常重要
文本型
TEXT
使用文本型數據,你可以存放超過二十億個字元的字元串。當你需要存儲大串的字元時,應該使用文本型數據。
注意文本型數據沒有長度,而上一節中所講的字元型數據是有長度的。一個文本型欄位中的數據通常要幺為空,要幺很大。
當你從HTML fORM的多行文本編輯框(TEXTAREA)中收集數據時,你應該把收集的信息存儲於文本型欄位中。但是,無論何時,只要你能避免使用文本型欄位,你就應該不適用它。文本型欄位既大且慢,濫用文本型欄位會使伺服器速度變慢。文本型欄位還會吃掉大量的磁碟空間。
一旦你向文本型欄位中輸入了任何數據(甚至是空值),就會有2K的空間被自動分配給該數據。除非刪除該記錄,否則你無法收回這部分存儲空間。
數值型
SQL支持許多種不同的數值型數據。你可以存儲整數 INT 、小數 NUMERIC、和錢數 MONEY。
INT VS SMALLINT VS TINYINT
他們的區別只是字元長度:
INT型數據的表數范圍是從-2,147,483,647到2,147,483,647的整數
SMALLINT 型數據可以存儲從-32768到32768的整數
TINYINT 型的欄位只能存儲從0到255的整數,不能用來儲存負數
通常,為了節省空間,應該盡可能的使用最小的整型數據。一個TINYINT型數據只佔用一個位元組;一個INT型數據佔用四個位元組。這看起來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在比較大的表中,位元組數的增長是很快的。另一方面,一旦你已經創建了一個欄位,要修改它是很困難的。因此,為安全起見,你應該預測以下,一個欄位所需要存儲的數值最大有可能是多大,然後選擇適當的數據類型。
MUNERIC
為了能對欄位所存放的數據有更多的控制,你可以使用NUMERIC型數據來同時表示一個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NUMERIC型數據使你能表示非常大的數——比INT型數據要大得多。一個NUMERIC型欄位可以存儲從-1038到1038范圍內的數。NUMERIC型數據還使你能表示有小數部分的數。例如,你可以在NUMERIC型欄位中存儲小數3.14。
當定義一個NUMERIC型欄位時,你需要同時指定整數部分的大小和小數部分的大小。如:MUNERIC(23,0)
一個 NUMERIC型數據的整數部分最大隻能有28位,小數部分的位數必須小於或等於整數部分的位數,小數部分可以是零。
MONEY VS SMALLMONEY
你可以使用 INT型或NUMERIC型數據來存儲錢數。但是,專門有另外兩種數據類型用於此目的。如果你希望你的網點能掙很多錢,你可以使用MONEY型數據。如果你的野心不大,你可以使用SMALLMONEY型數據。MONEY型數據可以存儲從-922,337,203,685,477.5808到922,337,203,685,477.5807的錢數。如果你需要存儲比這還大的金額,你可以使用NUMERIC型數據。
SMALLMONEY型數據只能存儲從-214,748.3648到214,748.3647 的錢數。同樣,如果可以的話,你應該用SMALLMONEY型來代替MONEY型數據,以節省空間。
邏輯型
BIT
如果你使用復選框( CHECKBOX)從網頁中搜集信息,你可以把此信息存儲在BIT型欄位中。BIT型欄位只能取兩個值:0或1。
當心,在你創建好一個表之後,你不能向表中添加 BIT型欄位。如果你打算在一個表中包含BIT型欄位,你必須在創建表時完成。
日期型
DATETIME VS SMALLDATETIME
一個 DATETIME型的欄位可以存儲的日期范圍是從1753年1月1日第一毫秒到9999年12月31日最後一毫秒。
如果你不需要覆蓋這幺大范圍的日期和時間,你可以使用SMALLDATETIME型數據。它與DATETIME型數據同樣使用,只不過它能表示的日期和時間范圍比DATETIME型數據小,而且不如DATETIME型數據精確。一個SMALLDATETIME型的欄位能夠存儲從1900年1月1日到2079年6月6日的日期,它只能精確到秒。
DATETIME型欄位在你輸入日期和時間之前並不包含實際的數據,認識這一點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