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列舉sql優化有哪些方式方法 博客園
sql優化的方式有:
1、選擇最有效率的表名順序(只在基於規則的優化器中有效):
ORACLE 的解析器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處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寫在最後的表(基礎表 driving table)將被最先處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個表的情況下,你必須選擇記錄條數最少的表作為基礎表。如果有3個以上的表連接查詢, 那就需要選擇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為基礎表, 交叉表是指那個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2、WHERE子句中的連接順序:
ORACLE採用自下而上的順序解析WHERE子句,根據這個原理,表之間的連接必須寫在其他WHERE條件之前, 那些可以過濾掉最大數量記錄的條件必須寫在WHERE子句的末尾。
3、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過程中, 會將'*' 依次轉換成所有的列名, 這個工作是通過查詢數據字典完成的, 這意味著將耗費更多的時間 。
ORACLE在內部執行了許多工作: 解析SQL語句, 估算索引的利用率, 綁定變數 , 讀數據塊等。
5、 在SQL*Plus , SQL*Forms和Pro*C中重新設置ARRAYSIZE參數, 可以增加每次資料庫訪問的檢索數據量 ,建議值為200 。
6、 使用DECODE函數來減少處理時間:
使用DECODE函數可以避免重復掃描相同記錄或重復連接相同的表。
7、整合簡單,無關聯的資料庫訪問:
如果你有幾個簡單的資料庫查詢語句,你可以把它們整合到一個查詢中(即使它們之間沒有關系)。
㈡ 如何優化這個SQL語句
由於SQL優化起來比較復雜,並且還會受環境限制,在開發過程中,寫SQL必須必須要遵循以下幾點的原則:
1.ORACLE採用自下而上的順序解析WHERE子句,根據這個原理,表之間的連接必須寫在其他WHERE條件之前, 那些可以過濾掉最大數量記錄的條件必須寫在WHERE子句的末尾.
例如: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AND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AND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2.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當在SELECT子句中列出所有的COLUMN時,使用動態SQL列引用 『*』 是一個方便的方法.可是,這是一個非常低效的方法. 實際上,ORACLE在解析的過程中, 會將』*』 依次轉換成所有的列名, 這個工作是通過查詢數據字典完成的, 這意味著將耗費更多的時間.
3.使用表的別名(Alias)
當在SQL語句中連接多個表時, 請使用表的別名並把別名前綴於每個Column上.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解析的時間並減少那些由Column歧義引起的語法錯誤.
註:Column歧義指的是由於SQL中不同的表具有相同的Column名,當SQL語句中出現這個Column時,SQL解析器無法判斷這個Column的歸屬。
㈢ 開發中,SQL語句優化有哪些方法
看你資料庫類型和框架是否支持。
一般開發中遇到慢SQL存在3個問題(索引健全的情況下)。
數據量多導致總行數慢,因為數據在不歸檔、遷移、轉總賬的情況下會不斷積壓。許可權越高看見的數據量就越大,數據量越大總行數就越高。一般框架是以分頁的SQL為基礎計算總行數的。這樣就會導致掃描行數高物理讀高查詢速度慢。優化方案就是總行數進行狀態歸檔,以歸檔+實時的方式展現出來
連表超過多,部分數據表是單獨的,但是不同部門的數據又有關聯性,領導要看全生命周期或者流程數據的情況下必須多表相連。這樣由於N個明細表導致笛卡兒積先不說,邏輯復雜連表多會消耗CPU,哪怕你查詢能500毫秒內顯示但是如果多人同時查就讓CPU超100%甚至做成鎖等待等堵塞。這個情況就是要用類似「雲計算」的分布式計算。通過觸發器、存儲過程等規定時間內吧業務表數據計算好並寫到展示表中,直接通過展示表進行關聯,這樣鎖表也於業務表無關,關聯表也能變少達到減少CPU消耗的目的。
iops與cpu佔比高導致資料庫癱瘓。第2點看出如果CPU高資料庫全SQL都會慢,IOPS也一樣。SQL慢會導致事務中的查詢慢,解放事務變慢了其他查詢就會鎖等待狀態變成堵塞。所以遇到大規模的查詢是否先查主鍵然後通過游標一個一個計算再進臨時表。這個是消耗時間和內存換CPU和IOPS的一個例子。反正伺服器資源最高怎樣開發應該是了解的,如何管制資源之間的平衡這個很重要。
舉個例子,部分MYSQL框架喜歡一次性把資料庫都導出來,然後減少子查詢,這個演算法針對有效的基礎數據這樣是可行的。針對業務數據應該沒人會用,但是基礎數據中也可能會存在海量的情況,比如坐標軌跡、省市區、電話號碼歸屬等。如果無腦應用這個框架會導致查詢起來很慢。
㈣ SQL語句的幾種優化方法
1、盡可能建立索引,包括條件列,連接列,外鍵列等。
2、盡可能讓where中的列順序與復合索引的列順序一致。
3、盡可能不要select *,而只列出自己需要的欄位列表。
4、盡可能減少子查詢的層數。
5、盡可能在子查詢中進行數據篩選 。
㈤ 優化SQL 查詢:如何寫出高性能SQL語句
1、深入理解資料庫的工作原理和數據存儲的方式,不同的資料庫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mysql oracle db2等等都是不同的,更不要說一些nosql資料庫和newsql資料庫了。
2、理解sql語句檢索數據的方式。
3、理解索引,知道怎樣的欄位建立怎樣的索引,索引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合理的建立欄位。
4、合理的拆分和合並表,數據放在一張表裡面查詢肯定比放在多張表裡面級聯查詢要快。
5、會查看執行任務,任何資料庫都有查看執行任務的方法,包括nosql資料庫和newsql資料庫已經一些大數據資料庫;同時還要會分析執行任務,分析主要是所以的使用效率和欄位數據的檢索方式。
6、sql語句只是性能優化的簡單方面,性能優化是從整體應用架構開始體現的,優化sql並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當數據量達到一定級別以後,數據就不能使用關系型資料庫,而要使用大數據資料庫,這樣sql就無用了。
7、不要刻意專注sql本身,sql只是一種查詢語言,它本身與性能無關,性能優化的本質在於對存儲方式和查詢檢索過程的深入理解。
8、任何系統功能業務的准確性至上,首先保證功能的正確性再考慮性能優化,如果功能就是數據量大,業務復雜,必須要用到低性能sql的檢索方式,那麼你只能妥協,否則就要棄用sql和關系型資料庫另尋它路。
㈥ SQL語句如何優化
你要找最大並發數,就是根據你原邏輯,就是Records表每次開始、結束時間段內存在多少單。這樣資料庫會針對Records表的100萬條記錄,將Records自己進行執行。但是並不是「最大並發」而是「每個電話通話時長內有多少個電話在打入或打出」本來邏輯都錯了。
你要優化的話。自己寫個循環遍歷一次,記錄到臨時表中。
臨時表把 select top 1 starttime from Records order by id 作為開始時間
把 select top 1 starttime from Records order by id desc 作為結束時間
如果考慮演算法速度的話和排除最少通話時段的時間與判斷每天同話數是否大於現當前算出的最大通話時間。能減少不必要的消耗。
㈦ 資料庫怎麼優化sql怎麼優化
1 避免無計劃的全表掃描
如下情況進行全表掃描:
- 該表無索引
- 對返回的行無任何限制條件(無Where子句)
- 對於索引主列(索引的第一列)無限制條件
- 對索引主列的條件含在表達式中
- 對索引主列的限制條件是is (not) null或!=
- 對索引主列的限制條件是like操作且值是一個bind variable或%打頭的值
2 只使用選擇性索引
索引的選擇性是指索引列中不同值得數目和標志中記錄數的比,選擇性最好的是非空列的唯一索引為1.0。
復合索引中列的次序的問題:
1 在限定條件里最頻繁使用的列應該是主列
2 最具有選擇性的列(即最清晰的列)應該是主列
如果1和2 不一致,可以考慮建立多個索引。
在復合索引和多個單個索引中作選擇:
考慮選擇性 考慮讀取索引的次數 考慮AND-EQUAL操作
3 管理多表連接(Nested Loops, Merge Joins和Hash Joins) 優化聯接操作
Merge Joins是集合操作 Nested Loops和Hash Joins是記錄操作返回第一批記錄迅速
Merge Joins的操作適用於批處理操作,巨大表 和遠程查詢
1全表掃描 --〉 2排序 --〉3比較和合並 性能開銷主要在前兩步
適用全表掃描的情形,都適用Merge Joins操作(比Nested Loops有效)。
改善1的效率: 優化I/O, 提高使用ORACLE多塊讀的能力, 使用並行查詢的選項
改善1的效率:提高Sort_Area_Size的值, 使用Sort Direct Writes,為臨時段提供專用表空間
4 管理包含視圖的SQL語句
優化器執行包含視圖的SQL語句有兩種方法:
- 先執行視圖,完成全部的結果集,然後用其餘的查詢條件作過濾器執行查詢
- 將視圖文本集成到查詢里去
含有group by子句的視圖不能被集成到一個大的查詢中去。
在視圖中使用union,不阻止視圖的SQL集成到查詢的語法中去。
5 優化子查詢
6 使用復合Keys/Star查詢
7 恰當地索引Connect By操作
8 限制對遠程表的訪問
9 管理非常巨大的表的訪問
- 管理數據接近(proximity) 記錄在表中的存放按對表的范圍掃描中最長使用的列排序 按次序存儲數據有助於范圍掃描,尤其是對大表。
- 避免沒有幫助的索引掃描 當返回的數據集合較大時,使用索引對SGA的數據塊緩存佔用較大,影響其他用戶;全表掃描還能從ORACLE的多塊讀取機制和「一致性獲取/每塊」特性中受益。
- 創建充分索引的表 使訪問索引能夠讀取較全面的數據 建立僅主列不同的多個索引
- 創建hash簇
- 創建分割表和視圖
- 使用並行選項
10 使用Union All 而不是Union
UNION ALL操作不包括Sort Unique操作,第一行檢索的響應速度快,多數情況下不用臨時段完成操作,
UNION ALL建立的視圖用在查詢里可以集成到查詢的語法中去,提高效率
11 避免在SQL里使用PL/SQL功能調用
12 綁定變數(Bind Variable)的使用管理
使用Bind Variable和Execute using方式
將like :name ||』%』 改寫成 between :name and :name || char(225), 已避免進行全表掃描,而是使用索引。
13 回訪優化進程
數據變化後,重新考察優化情況
㈧ 如何進行SQL優化請寫出三種以上的方法,並分別做出解釋說明
摘要 1:mysql所在伺服器內核 優化;此優化可由系統運維人員完成
㈨ 怎樣進行sql資料庫的優化
1、資料庫空間是個概述,在sqlserver里,使用語句 exec sp_spaceused 'TableName' 這個語句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