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語言的兩種排序
1、選擇排序法
要求輸入10個整數,從大到小排序輸出
輸入:2 0 3 -4 8 9 5 1 7 6
輸出:9 8 7 6 5 3 2 1 0 -4
代碼:
#include<stdio.h>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argv[]){
int num[10],i,j,k,l,temp;
//用一個數組保存輸入的數據
for(i=0;i<=9;i++)
{
scanf("%d",&num<i>);
}
//用兩個for嵌套循環來進行數據大小比較進行排序
for(j=0;j<9;j++)
{
for(k=j+1;k<=9;k++)
{
if(num[j]<num[k])//num[j]<num[k]
{
temp=num[j];
num[j]=num[k];
num[k]=temp;
}
}
}
//用一個for循環來輸出數組中排序好的數據
for(l=0;l<=9;l++)
{
printf("%d",num[l]);
}
return 0;
}
2、冒泡排序法
要求輸入10個整數,從大到小排序輸出
輸入:2 0 3-4 8 9 5 1 7 6
輸出:9 8 7 6 5 3 2 1 0-4
代碼:
#include<stdio.h>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argv[]){
//用一個數組來存數據
int num[10],i,j,k,l,temp;
//用for來把數據一個一個讀取進來
for(i=0;i<=9;i++)
{
scanf("%d",&num<i>);
}
//用兩次層for循環來比較數據,進行冒泡
for(j=0;j<9;j++)
{
for(k=0;k<9-j;k++)
{
if(num[k]<num[k+1])//num[k]<num[k+1]
{
temp=num[k];
num[k]=num[k+1];
num[k+1]=temp;
}
}
}
//用一個for循環來輸出數組中排序好的數據
for(l=0;l<=9;l++)
{
printf("%d",num[l]);
}
return 0;
}
(1)c語言最穩定的排序法擴展閱讀:
return 0代表程序正常退出。return是C++預定義的語句,它提供了終止函數執行的一種方式。當return語句提供了一個值時,這個值就成為函數的返回值。
return語句用來結束循環,或返回一個函數的值。
1、return 0,說明程序正常退出,返回到主程序繼續往下執行。
2、return 1,說明程序異常退出,返回主調函數來處理,繼續往下執行。return 0或return 1對程序執行的順序沒有影響,只是大家習慣於使用return(0)退出子程序而已。
㈡ 豆丁c語言中幾種排序方法比較
1.穩定性比較
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二叉樹排序、二路歸並排序及其他線性排序是穩定的
選擇排序、希爾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是不穩定的
2.時間復雜性比較
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選擇排序的時間復雜性為O(n2)
其它非線形排序的時間復雜性為O(nlog2n)
線形排序的時間復雜性為O(n);
3.輔助空間的比較
線形排序、二路歸並排序的輔助空間為O(n),其它排序的輔助空間為O(1);
4.其它比較
插入、冒泡排序的速度較慢,但參加排序的序列局部或整體有序時,這種排序能達到較快的速度。反而在這種情況下,快速排序反而慢了。
當n較小時,對穩定性不作要求時宜用選擇排序,對穩定性有要求時宜用插入或冒泡排序。
若待排序的記錄的關鍵字在一個明顯有限范圍內時,且空間允許是用桶排序。
當n較大時,關鍵字元素比較隨機,對穩定性沒要求宜用快速排序。
當n較大時,關鍵字元素可能出現本身是有序的,對穩定性有要求時,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宜用歸並排序。
當n較大時,關鍵字元素可能出現本身是有序的,對穩定性沒有要求時宜用堆排序。
㈢ c語言中排序方法
1、冒泡排序(最常用)
冒泡排序是最簡單的排序方法:原理是:從左到右,相鄰元素進行比較。每次比較一輪,就會找到序列中最大的一個或最小的一個。這個數就會從序列的最右邊冒出來。(注意每一輪都是從a[0]開始比較的)
以從小到大排序為例,第一輪比較後,所有數中最大的那個數就會浮到最右邊;第二輪比較後,所有數中第二大的那個數就會浮到倒數第二個位置……就這樣一輪一輪地比較,最後實現從小到大排序。
2、雞尾酒排序
雞尾酒排序又稱雙向冒泡排序、雞尾酒攪拌排序、攪拌排序、漣漪排序、來回排序或快樂小時排序, 是冒泡排序的一種變形。該演算法與冒泡排序的不同處在於排序時是以雙向在序列中進行排序。
原理:數組中的數字本是無規律的排放,先找到最小的數字,把他放到第一位,然後找到最大的數字放到最後一位。然後再找到第二小的數字放到第二位,再找到第二大的數字放到倒數第二位。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排序。
3、選擇排序
思路是設有10個元素a[1]-a[10],將a[1]與a[2]-a[10]比較,若a[1]比a[2]-a[10]都小,則不進行交換。若a[2]-a[10]中有一個以上比a[1]小,則將其中最大的一個與a[1]交換,此時a[1]就存放了10個數中最小的一個。同理,第二輪拿a[2]與a[3]-a[10]比較,a[2]存放a[2]-a[10]中最小的數,以此類推。
4、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個已經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礎上,一次插入一個元素*
一般來說,插入排序都採用in-place在數組上實現。
具體演算法描述如下:
⒈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認為已經被排序
⒉ 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後向前掃描
⒊ 如果該元素(已排序)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⒋ 重復步驟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
⒌ 將新元素插入到下一位置中
⒍ 重復步驟2~5
㈣ c語言排序的方法
排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冒泡排序:通過循環比較前後數的大小進行交換。最後使得數組有序。
2.快速排序:首先將第一個數作為一個基準,然後循環,將前半部分大於該數的與後半部分小於該數的進行交換,使得以該數為分界線,前面的小於該數,後面的大於該數,然後分前後兩部分繼續。
㈤ C語言中有哪些經典的排序方法
選擇排序的原理是,每次從待排序數字中挑選出最大(最小)數字,放在有序序列的末尾。實際操作中,只需要在這個數組中將挑出來的數字與前面的數字交換即可。
例如:
4
1 5
2 3
找到最小的1,1和4交換
1
4 5
2
3
找到最小的2,2和4交換
1
2
5
4
3
找到最小的3,3和5交換
1
2
3
4
5
找到最小的4,4和4交換(不交換也可)
可見,選擇排序需要一個雙重循環來完成,因此它的復雜度是o(n^2)
在數據量比較大時,不建議使用這種排序方法。
其他排序方法有很多,你甚至可以自己根據不同數據規模設計不同的排序方法。比較常見的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這兩種和選擇排序一樣,都是o(n^2)),二分法插入排序(降低了一些復雜度,但是涉及到大規模數據移動,效率依然不高),快速排序(平均復雜度o(nlogn),但是不穩定,最壞情況o(n^2)),隨機化快速排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壞情況的出現),堆排序(o(nlogn),編程復雜度高),基數排序(理論復雜度o(n),實際要比這個慢。甚至能應付字元串排序,但是編程復雜度高,牽扯到其他數據結構),桶排序(o(n),編程簡單,效率高,但是應付的數據范圍不能太大,受到內存大小的限制)。
平時比較常用的就是快速排序,程序簡單,效率也可以接受。
這是我了解的一些東西,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C語言排序的方法
現在流行的排序有: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簡單選擇排序、希爾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
對n個記錄進行選擇排序的方法是:通過n-i次關鍵字之間的比較,從n-i+1個記錄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並和第i(1<=i<=n)個記錄進行交換,當i等於n時所有記錄都已有序排列。
void selectsort(int data[],int n)
{
int i,j,k,temp;
for(i=0;i<n-1;i++)
{
k=i;
for(j=i+1;j<n;j++)
{
if(data[j]<data[k]) k=j;
if(k!=i)
{
temp=data[i];data[i]=data[k];data[k]=temp;
}//if
}//for
}//for
}//selectsort
㈦ C語言選擇排序法有哪些
1、穩定排序和非穩定排序
簡單地說就是所有相等的數經過某種排序方法後,仍能保持它們在排序之前的相對次序,我
們就
說這種排序方法是穩定的。反之,就是非穩定的。
比如:一組數排序前是a1,a2,a3,a4,a5,其中a2=a4,經過某種排序後為a1,a2,a4,a3,a5,
則我們說這種排序是穩定的,因為a2排序前在a4的前面,排序後它還是在a4的前面。假如變
成a1,a4,
a2,a3,a5就不是穩定的了。
2、內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所有需要排序的數都在內存,並在內存中調整它們的存儲順序,稱為內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只有部分數被調入內存,並藉助內存調整數在外存中的存放順序排序方法稱
為外排序。
3、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
所謂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指執行演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
一個演算法的空間復雜度,一般是指執行這個演算法所需要的內存空間。
======================================================================
==========
*/
/*
================================================
功能:選擇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選出最小的一個數與第一個位置的數交換;
然後在剩下的數當中再找最小的與第二個位置的數交換,如此循環
到倒數第二個數和最後一個數比較為止。
選擇排序是不穩定的。演算法復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select_sort(int*x,intn)
{
inti,j,min,t;
for(i=0;i<n-1;i++)/*要選擇的次數:0~n-2共n-1次*/
{
min=i;/*假設當前下標為i的數最小,比較後再調整*/
for(j=i+1;j<n;j++)/*循環找出最小的數的下標是哪個*/
{
if(*(x+j)<*(x+min))
{
min=j;/*如果後面的數比前面的小,則記下它的下標*/
}
}
if(min!=i)/*如果min在循環中改變了,就需要交換數據*/
{
t=*(x+i);
*(x+i)=*(x+min);
*(x+min)=t;
}
}
}
/*
================================================
功能:直接插入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假設前面(n-1)[n>=2]個數已經是排
好順序的,現在要把第n個數插到前面的有序數中,使得這n個數
也是排好順序的。如此反復循環,直到全部排好順序。
直接插入排序是穩定的。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insert_sort(int*x,intn)
{
inti,j,t;
for(i=1;i<n;i++)/*要選擇的次數:1~n-1共n-1次*/
{
/*
暫存下標為i的數。注意:下標從1開始,原因就是開始時
第一個數即下標為0的數,前面沒有任何數,單單一個,認為
它是排好順序的。
*/
t=*(x+i);
for(j=i-1;j>=0&&t<*(x+j);j--)/*注意:j=i-1,j--,這里就是下標為i的數,在它
列中找插入位置。*/
{
*(x+j+1)=*(x+j);/*如果滿足條件就往後挪。最壞的情況就是t比下標為0的數都
放在最前面,j==-1,退出循環*/
}
*(x+j+1)=t;/*找到下標為i的數的放置位置*/
}
}
/*
================================================
功能:冒泡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對當前還未排好序的范圍內的全部數,自上
而下對相鄰的兩個數依次進行比較和調整,讓較大的數往下沉,較
小的往上冒。即:每當兩相鄰的數比較後發現它們的排序與排序要
求相反時,就將它們互換。
下面是一種改進的冒泡演算法,它記錄了每一遍掃描後最後下沉數的
位置k,這樣可以減少外層循環掃描的次數。
冒泡排序是穩定的。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bubble_sort(int*x,intn)
{
intj,k,h,t;
for(h=n-1;h>0;h=k)/*循環到沒有比較范圍*/
{
for(j=0,k=0;j<h;j++)/*每次預置k=0,循環掃描後更新k*/
{
if(*(x+j)>*(x+j+1))/*大的放在後面,小的放到前面*/
{
t=*(x+j);
*(x+j)=*(x+j+1);
*(x+j+1)=t;/*完成交換*/
k=j;/*保存最後下沉的位置。這樣k後面的都是排序排好了的。*/
}
}
}
}
/*
================================================
功能:希爾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中,每次插入一個數,使有序序列只增加1個節點,
並且對插入下一個數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如果比較相隔較遠距離(稱為
增量)的數,使得數移動時能跨過多個元素,則進行一次比較就可能消除
多個元素交換。D.L.shell於1959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排序演算法中實現
了這一思想。演算法先將要排序的一組數按某個增量d分成若干組,每組中
記錄的下標相差d.對每組中全部元素進行排序,然後再用一個較小的增量
對它進行,在每組中再進行排序。當增量減到1時,整個要排序的數被分成
一組,排序完成。
下面的函數是一個希爾排序演算法的一個實現,初次取序列的一半為增量,
以後每次減半,直到增量為1。
希爾排序是不穩定的。
=====================================================
*/
voidshell_sort(int*x,intn)
{
inth,j,k,t;
for(h=n/2;h>0;h=h/2)/*控制增量*/
{
for(j=h;j<n;j++)/*這個實際上就是上面的直接插入排序*/
{
t=*(x+j);
for(k=j-h;(k>=0&&t<*(x+k));k-=h)
{
*(x+k+h)=*(x+k);
}
*(x+k+h)=t;
}
}
}
/*
================================================
功能:快速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起止元素的下標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快速排序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本質改進。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
掃描後,使得排序序列的長度能大幅度地減少。在冒泡排序中,一次
掃描只能確保最大數值的數移到正確位置,而待排序序列的長度可能只
減少1。快速排序通過一趟掃描,就能確保某個數(以它為基準點吧)
的左邊各數都比它小,右邊各數都比它大。然後又用同樣的方法處理
它左右兩邊的數,直到基準點的左右只有一個元素為止。它是由
C.A.R.Hoare於1962年提出的。
顯然快速排序可以用遞歸實現,當然也可以用棧化解遞歸實現。下面的
函數是用遞歸實現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改成非遞歸的。
快速排序是不穩定的。最理想情況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log2n),最壞O(n2)
=====================================================
*/
voidquick_sort(int*x,intlow,inthigh)
{
inti,j,t;
if(low<high)/*要排序的元素起止下標,保證小的放在左邊,大的放在右邊。這里以下標為
low的元素為基準點*/
{
i=low;
j=high;
t=*(x+low);/*暫存基準點的數*/
while(i<j)/*循環掃描*/
{
while(i<j&&*(x+j)>t)/*在右邊的只要比基準點大仍放在右邊*/
{
j--;/*前移一個位置*/
}
if(i<j)
{
*(x+i)=*(x+j);/*上面的循環退出:即出現比基準點小的數,替換基準點的數*/
i++;/*後移一個位置,並以此為基準點*/
}
while(i<j&&*(x+i)<=t)/*在左邊的只要小於等於基準點仍放在左邊*/
{
i++;/*後移一個位置*/
}
if(i<j)
{
*(x+j)=*(x+i);/*上面的循環退出:即出現比基準點大的數,放到右邊*/
j--;/*前移一個位置*/
}
}
*(x+i)=t;/*一遍掃描完後,放到適當位置*/
quick_sort(x,low,i-1); /*對基準點左邊的數再執行快速排序*/
quick_sort(x,i+1,high); /*對基準點右邊的數再執行快速排序*/
}
}
/*
================================================
功能:堆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㈧ 請問c語言裡面,最快的穩定排序法是什麼
歸並排序
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將已有序的子序列合並,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個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間有序。若將兩個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有序表,稱為二路歸並。
該演算法時間復雜度為穩定的O(nlog(n)).
㈨ C語言中的排序法
c語言中排序法有選擇法和冒泡法是最常見的。
1冒泡法對10個數排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 int a[10];
int i,j,t;
printf("please input 10 numbers:\n");
for(i=0;i<10;i++)
scanf("%d",&a[i]);
printf("\n");
for(j=0;j<9;j++) //進行9次循環,實現9次比較
for(i=0;i<9-j;j++) //在每一次比較中在進行9-j次比較
if(a[i]>a[i+1]) //相鄰兩數比較大的下沉即交換
{t=a[i+1];
a[i+1]=a[i];
a[i]=t;
}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n");
for(i=0;i<10;i++)
printf("%d",a[i]);
printf("\n");
}
不管有多少數只要改變一下都可以實現功能。定義一個大的數組,用多次循環就可以實現。
2選擇法對10個數排序
此法沒有冒泡法方便不在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