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城子·密州出猎》讲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意思是说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达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到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老夫】是作者的自称,【为报】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太守】是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之后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人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等;
B.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教学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的其中一首词。初三的学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已培养了初步的能力,但对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赏析较为欠缺,所以本微课设计就是针对学生这一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欣赏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
2、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学难点:
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五、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品味——感悟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词以入境
(1)听视频范读。
(2)学生自由读、齐读。
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3)整体感知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3、品词以入味
(1)理解体味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2)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论词以识人
总结本词主旨,理解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风格
1、亲射虎,看孙郎: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
3、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决心。
九、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本节微课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通过朗读——探究——品味——感悟这些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应再增设激发学生对诗词想象力的环节,体味作者如何让文字变得更生动,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词风。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着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C.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注释如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朗读节奏划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