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过雪山草地mv拍摄脚本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过雪山草地mv拍摄脚本

发布时间: 2022-12-07 03:45:49

❶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赏析

对于长征中的红军来说,翻过大雪山,并不意味着艰苦的行军已结束。迎接他们的,是更难逾越的茫茫大草地。

低头、迎两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毯、毡两字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这两句话出自《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全文如下: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过雪山草地mv拍摄脚本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❷ 关于红军过雪山的时代背景

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令我感动不已。每次感动,我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诗——《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担负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的。红军战士,我们因你们而感到骄傲,我们更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今后我们将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国而不懈努力,再努力。

红军,我们因你而骄傲
——《长征》读后感

夜,静静地,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万籁俱寂。或许,外面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准备抓一只陶醉于美味的田鼠呢。而此时的我,正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长征》一诗中描写的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心里不停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这又怎么能使我安然入眠呢?
《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地到达吴起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红军战士是这样迎难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时的事……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正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的紫荆山。
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些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地小跑起来,还一边看风景,一边哼着歌。可到了后来,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刚才爸爸妈妈还被我甩得老远,现在就已经快追上我了。我有些泄气了,但还是靠最后一点力气在两边悬崖峭壁间,卖力地、气喘吁吁地走着。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满头大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爸爸妈妈哪里知道,我的心里早已打了退堂鼓啊。
善解人意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意志太软弱了,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那时年幼的我,心里有些不服气,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嘴里说:“那又怎么样?”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于知道了红军具有的坚强意志,不禁为他们的精神而喝彩:“红军战士,我们因你而骄傲!”但比起我的爬山经历来,我真是不应该呀!

指导老师:臧素萍
红军精神,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读《万水千山》有感

《万水千山》是一本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感人故事的好书。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我,时常把我的思绪引到那段艰苦的岁月。
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到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的确,长征是一部坚忍旅程的史诗,也是一部勇敢者的颂歌。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为了战胜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身体遭受了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可是面对困难,红军战士勇敢乐观,迎难而上,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做事拈轻怕重,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我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不浪费光阴,虚度年华。
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精神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丰碑,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我,刻苦学习,努力向上,迎来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尽开颜”。

❸ 红军过草地的时代背景

红军过草地背景中央红军在占领泸定城以后,为了迅速甩掉身后的追兵,实现北上的的战略部署,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作为行军路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路程。1935年6月初,红军开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连鸟也飞不过去。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经过短暂的调整,于8月下旬开始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在这样艰苦无比的条件下,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红军将士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荒滩草地。 长征 [原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❹ 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究竟要面对哪些困难

红军异常艰苦,没有粮食吃,吃野菜,甚至吃皮带,皮鞋。身后还有有敌军的围追堵截。

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给红军生命造成威胁。生病只能采草药,没有西药,尤其是消炎药,一般情况下即使只是得感冒都会有生命危险。缺乏保暖的衣物,过雪山时不少战士因为低温活活冻死。

长征途中才发现自己怀有身孕的女性也是长征途中的一大困难。

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和邓发的妻子陈慧清是最先体验征途分娩和骨肉分离之苦的女性。

当时贺子珍跟随毛泽东一起踏上万里长征路,出发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有身孕,到了途中才知道,已经有一个小生命在她的体内,已经出发了,也不好退回去,就一直前进,直到经过了10个月,在红军度过赤水河的一个雨夜中,贺子珍在路边的一个茅草屋里临盆分娩,因为条件简陋,战事吃紧,分娩的时候,还是用的平时吃饭的脸盆为婴儿洗的身子。

(4)过雪山草地mv拍摄脚本扩展阅读:

长征的由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万里长征,是一部永不褪色的英雄史诗;红军战士,是一群值得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❺ 爬雪山 过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着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 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 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求歼包座和来援之敌。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下午 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 3块,首尾不能相顾。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❻ 长征组歌两首背景

一. 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二.背景资料:

1.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ba/44487.htm

❼ 视频拍摄脚本

视频拍摄脚本范文

你看过视频拍摄脚本范文吗?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脚本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没有脚本的拍摄将会是一盆散沙,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和整理的一些关于视频拍摄脚本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视频拍摄脚本1

《地铁兄妹》拍摄脚本

短片以MV的形式展现“地铁兄妹”的立志辛路,用他们原创的励志歌曲,衬托出灰色都市中的阳光兄妹。

引子

哥哥和妹妹分别叙述旁白:北京地铁10号线,现已开通的一期全长32.9公里,共设车站28座,西起海淀区巴沟,沿元代土城径直向东,在芍药居和亮马桥之间转弯,向南经东三环路直到劲松站……(声音渐弱)

(引子部分用一种平静而又有经历感的音乐)

引子画面

01:特写地铁站里旁白中的各种站牌。

02:中景别车门开启,关闭,开启,关闭,重复几次。(报站名的'声音)

03:大全景别站台上流动的人群,兄妹站在原地不动等车的背影。

04:中景别地铁涵洞,车灯亮,进站的车头。(前景挂妹妹的头发,音乐起)

正文

(原创歌曲高潮部分一个小节直接进入)

画面01:中景别哥哥和妹妹在车厢内演唱。

画面02:哥哥演唱特写。

画面03:妹妹演唱特写。

画面04:特写乘客表情。

妹妹旁白:

你有万千世界,(画面01:兄妹清晨走在无人的马路上)

我有小小地铁,(画面02:中景别,一把吉他斜靠在地铁站的一个柱子旁。)

北京承载了无数北漂的未来,(画面03:特写妹妹和哥哥灿烂笑容。)

我们的梦想也交托给了这个地方。(画面04:特写哥哥的琴弦波动,妹妹的小话筒。)(此处进入原创歌曲最后段落)

画面01:特写阳光从城铁的玻璃中透出,逆光中哥哥演唱的侧脸。

画面02:特写妹妹长发中透出阳光。

画面03:大全景别城铁列车驶向远方。

哥哥旁白:

三平米的小屋

画面01:大全景别夜幕降临。

十小时的奔忙

画面02:中景哥哥送妹妹上车告别。妹妹过肩拍哥哥,车门关闭,地铁开动。

虽然辛苦却无需可怜

画面03:特写手机,妹妹接到哥哥的短信。嘱咐路上注意安全,妹妹脸上坚强的微笑。)

结束:

只要拥有理想生活就充满阳光。(结束画面:大全景别空荡的,空荡的地铁站。)

视频拍摄脚本2

短视频脚本怎么写

短视频脚本一般分为3种,分镜头脚本、拍摄题纲、以及文学脚本。

根据自己的实操经验,同时整合了一些实用的脚本创作资料,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三种短视频脚本怎么写!

脚本一般分为拍摄提纲、分镜头脚本和文学脚本。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短视频。

1、拍摄提纲

拍摄提纲是拍摄一部影片或某些场面而制定的拍摄要点。它只对拍摄内容起各种提示作用,适用于一些不容易掌控和预测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脚本题纲一般不受限制,摄影师可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是对于视频后期的指导效果较小。

所以,我们在做抖音、快手等这类短视频时,一般不需要采用这种脚本写作方式。

2、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脚本适用于故事性强的短视频。

分镜头脚本已经将文字转换成了可以用镜头直接表现的画面,通常分镜头脚本包括画面内容、景别、摄法技巧、时间、机位、音效等。

分镜头脚本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可视化”影像了,它能帮助团队最大程度保留创作者的初衷,因此对于想要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短视频创作者不可或缺。

分镜头脚本对画面的要求极高,因为我们要在极短的时间展现出一个情节性强的内容,所以创作起来耗时耗力。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脚本,要想表现出品牌的特性,细节多,镜头类别也很多:包括全景、近景、俯拍、特写等等。

而一般我们做一份短视频脚本,可能也会限制在15秒左右。

要想在短短的15秒内呈现出情节的完整性以及产品或品牌的特性,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精雕细琢,不浪费每一个镜头。

分镜头脚本是我们目前创作短视频脚本用到比较多的形式。

❽ 雪凯凯,路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是一首什么歌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肖华将军作词,这首歌是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歌曲,李光曦演唱。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❾ 翻过雪山来到了草原是什么歌

翻过雪山来到了草原是《站着等你三千年》。

歌曲:《站着等你三千年》

词: 王琪

曲:王琪

歌词:

我翻过了雪山来到了草原,只为在你出嫁前再看你一眼

说好了要一起到海枯石烂,难道你忘了我们发过的誓言

阿妈说我们就是缘份太浅,阿爸不说话抽了一夜的烟

在你的毡房外我唱断了琴弦,看着你走远我把泪也流干

妹妹你要做一只绝情的雁,哥哥做胡杨等你三千年

生也等你死也等你,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不变

妹妹我等你三年又三年,才知你去了个地方叫永远

你说别等我别等我,可我怎么忍心让你守着孤单

我翻过了雪山来到了草原,只为在你出嫁前再看你一眼

说好了要一起到海枯石烂,难道你忘了我们发过的誓言

阿妈说我们就是缘份太浅,阿爸不说话抽了一夜的烟

在你的毡房外我唱断了琴弦,看着你走远我把泪也流干

妹妹你要做一只绝情的雁,哥哥做胡杨等你三千年

生也等你死也等你,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不变

妹妹我等你三年又三年,才知你去了个地方叫永远

你说别等我别等我,可我怎么忍心让你守着孤单

妹妹你要做一只绝情的雁,哥哥做胡杨等你三千年

生也等你死也等你,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不变

妹妹我等你三年又三年,才知你去了个地方叫永远

你说别等我别等我,可我怎么忍心让你守着孤单

歌曲资料:

《站着等你三千年》是由王琪作词、作曲,王琪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18年12月21日。收录于同名专辑《站着等你三千年》中。

❿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

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10)过雪山草地mv拍摄脚本扩展阅读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