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设置FSB
菜鸟超频入门基础开讲
你有想过对CPU进行超频吗?一切看起来很美吧。但是,就像大多数菜鸟那样,你也许对“FSB”、“DDR”和“I/O电压”代表什么意思还感到非常的迷惑。希望我这篇介绍主板和CPU的文章能够给你们一点点帮助。
首先,摘要的介绍一下超频的要点。CPU的主频是FSB(前端总线)和倍频的乘积。例如,我的雷鸟850MHz,它的FSB为100,倍频为8.5,因此100 x 8.5 = 850主频。新的CPU采用了比较先进的FSB133,因此它们通常都是这么算的10 x 133 = 1333。
你可以通过改变CPU的倍频或者FSB来提升CPU的主频。但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Intel系统,你尽可以忽略倍频,因为CPU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制造工艺来阻止修改倍频。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频,但修改倍频对CPU性能的提升是非常微弱的。如果你有兴趣,我将在文章的末尾部分介绍这个原因。
另外一种提高CPU主频的方法是FSB。FSB的速度与PCI、图形卡、RAM的速度相关联。因此当你提升了FSB速度之后,整个PC的频率都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牺牲他们主频的速度而换来更高的FSB。
根据你主板的功能有两种修改FSB的办法。如果你了解得比较多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主板都能够通过修改它们的BIOS或者跳线来达到修改FSB的目的。下面我将逐一介绍:
1.BIOS
在电脑启动刚刚显示CPU主频速度和内存数量的时候按住"DEL"键就会出现BIOS菜单(有一些PC则是按“F1”键)。并不是所有的BIOS都支持改变FSB,但最新版的主BIOS里面都有关于超频的选项。寻找像“FSB”或者“Clock Frequency”的菜单。通常它们的选项是“Frequencies”或者“SOft Menu”(升技的主板)。根据不同的CPU/主板你可以把它们设置为66、100、133、166、200乃至更高。你也可以以10MHz/次或更少的单位对FSB频率进行调整,在最新的系统你甚至能够精确到1MHz/次。
2.跳线
如果你的BIOS不支持FSB修改,你就可以采取跳线的办法。因为跳线在主板上,所以你改变跳线的时候必须把机箱打开。如果你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创举,则开始行动的时候必须十分仔细地观察主板。你需要寻找一组跳线,它的旁边应该有“FSB”,“Frequency”,“Clock Speed”或者“System Clock”之类的字母。在改变FSB之前,你必须确保电脑是在关闭的情况之下进行的确,否则就餐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在我继续说下去之前,假设你已经了解怎么改变CPU的设置。因为有太多不同的主板/CPU组合,所以我也不能告诉你到底那一款CPU最适合你的使用。这里我以一个100FSB的选项为例子,你不能只是简单的把FSB设置为133/150而又希望计算机能够正常地工作。
在没有增加电压的前提下改变主板的跳线,系统可能并不能正常工作。在BIOS或者设置跳线把系统电压调到适合的值之前,你必须确保系统具有一个良好的散热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超频后的系统高速而稳定地工作。增加CPU核心和I/O(RAM的电压由主板决定)的电压能够保证系统运行在更高的速度。
为了得到最高而又最稳定的FSB,你可能需要多一点时间和实验。你可以选择每一次增加5MHz(或者你所需要的更低的增幅),每增加一次FSB进入Windows系统后你应该运行一些CPU测试软件(SuperPi、3Dmark2001等)。如果这些测试能够正常进行,就再继续增加FSB的值。不停地进行这些实验,一直到不能进入Windows或者正常地运行这些软件为止,然后再把这时候的FSB调低一点。
为了找出最高的FSB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测试,但我想你应该了解一些要点。如果你是使用BIOS设置超频。你必须学会清CMOS。找出主板上的电池,你会发现在它的旁边有一组跳线。跳线由三颗针组成,其中中间和另外一根被连接了起来。把连接器拔开,然后把它移到中间和另外一根,十分钟后再把连接器移回原地。这样就能够把BIOS调回出厂时的默认设置,重新开机后你需要重新设置时间和其它的一些功能。
如果你是Intel CPU的使用者,你需要知道以下一些基础知识。你想改变CPU速度的唯一方法就是调整FSB。对于高级的玩家来说,你还可以增加RAM和其它硬件的速度。你不能理所当然地增加FSB,因为同时你将增加RAM,PCI/gfx卡的频率,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极限值。
如果你是AMD CPU的使用者,你可以增加倍频。在下面我不会谈到旧款Slot A CPU,因为你们99%都不会有那样的CPU。如果你有的话,请你把它升级到更好的Athlon XP,这样你就能够得到更高频率的CPU。AMD能够使用倍频设置的原因是因为倍频能够被解锁。有一部分CPU上市的时候就是没有锁倍频的,但90%的都锁了。如果你使用的是毒龙或者雷鸟,解锁就非常简单。准备一枝削尖的铅笔,和一个放大镜。你所需要做的工作只是把L1桥用石墨连接起来:
. . . .
. . . .
连接后:
| | | |
确信你没有把它们涂成“X X”类似的交叉形状,因为这样将会损坏CPU。如果你涂错了地方,可以用橡皮把铅笔擦干净。XP CPU的解锁比较困难,更危险(我就曾经看见破坏了几个CPU)还有更耗时间。我在这里不想谈及这方面,因为关于它们的文章太多了。在Google搜索引擎打入"XP解锁“你将会看见很多详细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有一些还有图形的向导。
在对CPU进行解锁之后你就能在BIOS或者跳线调整倍频,以便CPU能够运行在更高的速度之下。另一样你必须弄清楚的事情是,外频的提升比倍频的提升对性能的影响来得更快。我的意思是指10x133比13x100更好,即使前者的主频比后者低了10MHz,但因为额外的FSB提升了RAM和板卡的速度,所以前者具有更好的性能。因为额外的FSB能全面提高系统频率,所以我宁愿1Ghz CPU运行在8.5x172(1460)主频之下,而不愿意它运行在10x150(1500)的主频之下。为了更好地证明这个观点,你最好亲身尝试一下。
Intel和AMD使用者都必须注意的问题。所有的CPU都有一定的超频极限。即使我使用水冷散热我的雷鸟850MHz都不能超过1050MHz,但有些1Ghz雷鸟却能超到1500MHz。这些都没有什么特定的值,因为它们还与你的整个硬件架构有关。你们可以在www.overclockers.com的CPU数据库里查找你自己CPU的超频极限。如果你不知道CPU的详细信息,你可以使用一个叫WCPUID的软件。
在最后我想起我的超频生涯也觉得蛮有趣的。自从我第一次开始超频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18个月之前,我超频的时候PCI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现在我已经使用自己改造的TEC电脑机箱了。虽然超频有可能会烧毁CPU,但当超频后的CPU能够正常启动的那种感觉是难以形容的。非常美妙!非常自信!非常兴奋!简直就是完美。
从菜鸟到高手的进阶指南
几年前,当小编还是一名硬件菜鸟的时候,超频就是老鸟的标志性“功夫”。从这个概念诞生以来,超频自始至终都是令玩家兴奋不已的字眼。也难怪,凭空就让自己的电脑跑得更快,又有谁不动心呢?当超频高手在眉飞色舞地谈论自己的超频经历的时候,新手们常常是既羡慕又嫉妒。那么对于我们广大的想超频而又不会超频的朋友来说,该如何学习超频呢?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我们将系统地学习超频,手把手地教你超频,让你实现少花钱而升级的梦想。
Part1 不可不知的超频原理
一、CPU为什么能够超频
超频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提高CPU的工作频率以得到整机性能的改善。从广义上来讲,任何可以提高计算机某一部件工作频率的行为及相关行动都可以称之为超频。超频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证,谁是“始作俑者”更是无人知晓,不过其发展经过还是有迹可寻的。
超频的产生其实是钻了CPU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空子,而这一切都得从CPU的特殊生产工艺说起。由于CPU总是位于科技发展大潮的最前沿,所以即使以英特尔之类企业的实力,也都无法做到对CPU生产过程的完全监控。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完全确定CPU最终工作频率。简单地来说,当某条生产线上制造特定型号的CPU时,只能保证最终产品在一定频率范围之内,不可能“恰好”定在某个需要的频率上。至于偏差情况有多严重,则要视具体生产工艺水平而定。
这样生产出来的CPU当然不可能以同样的主频投向市场,只好按照下线后的实际频率进行标识。但是作为制造商,如果把CPU直接标上实测频率,无疑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较为稳妥的做法就是把CPU再标低一至二个档次以保证可靠性与稳定性。也就是说,一块工作在600MHz的CPU,很有可能在800MHz下依然稳定工作。厂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预留的一点余地就成了少部分超级硬件发烧友最初的超频灵感来源,于是最初的超频就从那时开始了。
二、CPU超频的预备知识
CPU的工作频率(主频)包括两部分:外频与倍频,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所谓外部频率,指的就是系统总线频率,目前主流CPU的外频大多为100MHz与133MHz。随着CPU制造技术的提高,CPU的外频在今年还将全面过渡到166MHz与200MHz。倍频的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主频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倍频可以从1.5一直到23以至更高,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早先的超频是通过更改倍频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提高0.5倍频是不会影响到整机的稳定性的。适当地增加倍频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CPU的主频,使之高出若干个档次,但是这样超频对性能改善的帮助还不是足够大。
超外频是另一个效果更为明显的选择方案。超外频就是提高系统总线频率,所以不仅仅是CPU主频提高这么简单,更可令整机效能产生质的飞跃。正是因为超外频比超倍频更有用,所以只要合理选择外频与倍频的组合,就可以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收益。
提到外频就不得不提一下PCI总线工作频率。目前电脑上的硬盘、声卡等许多部件都是采用PCI总线形式,并且工作在33MHz的标准工作频率之下。PCI总线频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系统总线速度,也就是外频。当外频为66MHz时,主板通过二分频技术令PCI设备保持33MHz的工作频率;而当外频提高到100MHz时,三分频技术一样可以令PCI设备的工作频率不超标;在采用四分频、五分频技术的主板上,当外频为133MHz、166MHz时,同样可以让PCI设备工作在33MHz。但是如果外频并没有采用上述标准频率,而是定格如75MHz、83MHz之下,则PCI总线依然只能使用二分频技术,从而令PCI系统的工作频率为37.5MHz甚至是41.5MHz。这样一来,许多部件就必须工作在非额定频率之下,是否能正常运作就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了。此时,硬盘能否撑得住是最关键的,因为PCI总线频率提升后,硬盘与CPU的数据交换速度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读写不正常,从而产生死机现象。
反过来说,若是所有设备都没问题,那么更高的PCI总线频率可以很明显地提高系统运行速度,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超频爱好者对于非标准外频情有独钟的一大原因。非标准外频现象同样也出现在100MHz以上外频系统中,只不过此时的PCI总线是以外频的1/3或1/4频率工作的。
Part2 超频硬功夫
一、CPU超频常见方式
在选了一块适合超频的CPU后,我们要借助一些手段来使CPU稳定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要做的有三个工作:①调整外频;②增加工作电压;③增加散热效果。在一般情况下,要增加散热效果,我们通常只要装一把好的风扇,配一个通风透气的机箱。这样来看,调整外频和增加工作电压,相对来说就显得更有技巧了,而这两个工作,就需要一块好的主板来完成。如何在主板上调整外频和工作电压呢?
1.硬跳线
硬跳线实际就是一个可以控制主板上特定柱脚间的通路、断路以实现对外频(及倍频)的设定的小“帽子”(Jumper)。每一个厂商对柱脚的定义都不一样,所以,跳线的操作需要按照说明书来进行,难度较大。
跳线柱在主板上很常见,比如调节CPU外频、电压、键盘开机等等,仔细阅读说明书可轻易找到自己想要调节的跳线。跳线柱上有一个两孔的小塑料帽,表面起绝缘的作用,里边却是一块铜片。跳线帽插在跳线柱上后,就起了一个通路的作用,调整了主板上的电信号。
图1
图2
现在主板上的跳线都很简洁,仅保留了CPU外频调节或CMOS跳线,且多为三针跳线(图1)。但过去的老主板,如英特尔TX、LX、BX上的跳线要丰富一些,包括跳线组(如图2,即多组跳线,但调节频率较多,包括外频和倍频调节)。
2.软跳线
即通过修改BIOS设置来实现对外频和倍频的调节。当前几乎所有主流的主板都具备软跳线功能。软跳线突破了前面两种硬跳线的频率限制,提供更细致的微调。以前一些586主板提供的外频通常只有66MHz、75MHz、83MHz、100MHz等几个,而当前的优秀主板,提供按1MHz递增的线性超频技术,大大提高了对CPU的超频适应性。
3.DIP开关
图3
它的原理与跳线很类似,只是在通、断路的控制硬件上,以小型的拨动开关来代替了Jumper(图3)。现在有些主板上还有DIP开关设置,用来替代跳线帽,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简单。DIP开关右上角通常有 “ON”标识,表明开关拨向上部时为接通“ON”状态(相当于跳线帽插入状态),向下则为断开“OFF”状态。
二、主流CPU超频实例
1.Socket 370主板
该类接口主板主要支持赛扬、PⅢ系列CPU,标准外频分为66MHz、100MHz、133MHz几档。赛扬二代之前的CPU为66外频, Tualatin赛扬为100MHz外频,PⅢ为133MHz外频。所以,人们超频最多的目标是放在赛扬处理器上,一般66MHz可尝试超频到100MHz外频,Tualatin赛扬可尝试超频到133MHz外频。
举例说明:一块815EPT主板和一块Tualatin赛扬 1.0GHz的CPU,主板的外频调节为三针跳线,跳线旁边印有编号。“1-2”为AUTO(自动识别CPU频率),“2-3”为100MHz,“OPEN”(133MHz外频)。一般来说,主板的默认跳线为AUTO。Tualatin赛扬频率为1.0GHz,外频为100MHz。超频前,我们先断掉电源,把跳线帽拔掉(即为“OPEN”133MHz状态),然后开机,出现开机画面,我们看见CPU频率已经显示为1.33GHz了。接下来进入操作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无异常现象和死机,则表示超频成功。
小技巧:清除BIOS设置
超频前首先应该学习如何清除BIOS设置,因为超频的过程中,如果频率设置过高,重新启动的过程中电脑会出现黑屏。这时,需要我们清除BIOS设置并重新进行外频调节。BIOS的设置清除也需要跳线,一般BIOS跳线在BIOS电池的旁边,多为3针。一般跳线帽处于默认设置,如在“1-2”上。拔下跳线帽,插入“2-3”,BIOS设置清除。然后重新插还回“1-2”即可(操作须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2.Socket A主板
与Socket370主板相比,支持毒龙、Athlon、Athlon XP的Socket A接口的主板的超频方法基本一致。但是在CPU倍频破解方面有它独特的地方,所以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它的倍频破解方法。
图4
过去有发烧友用铅笔破解AMD CPU倍频,而为阻止破解Athlon XP倍频,AMD发明了镭射“刻痕锁”,即在L桥上下两排铜点之间多了一些小“洞”,如图4。下面以Palomino核心的Athlon XP 1600+为例进行讲解。
破解Athlon XP倍频只有在L1桥上做文章:将L1桥的桥接点用导电物质连接起来。由于现在有了“刻痕锁”(内有接地铜箔),再像以前用铅笔(石墨)将桥接点连通,导电物质沾上“刻痕锁”造成短路。故只有将“刻痕锁”屏蔽掉,再用导电物质将桥接点连通才可行。
(1)屏蔽“刻痕锁”
L1桥上下有两排铜点,用透明胶分别将两排铜点粘住,只留下中间的那一排“刻痕”露在外面。将502胶水涂在中间那排“刻痕”的上面,份量不要太多,防止气泡产生。等胶水完全干透后,轻轻的将两块透明胶撕下来,然后用美工刀将刻痕上多余的胶水割掉(图5)。
图5
(2)连接桥接点
“刻痕锁”被屏蔽后,我们就可以连接桥接点了。L1桥上下两排共10个铜点,将这些铜点上下连接组成5对即可。为了提高操作的成功率,须将这5对连接桥分开进行连接:将其中的一对桥接点用透明胶隔离出来,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隔离区”,然后在这“隔离区”中用2B铅笔在隔离区反复划线,将这两个铜点连起来即可。其它4对桥接点的连接也如此,如图。在开启电脑之前,要仔细检查桥接点之间的连接情况,防止短路。如果发现连接得不规则的,可以用橡皮将石墨擦掉重新再做。
(3)开机检验
如果主板支持在BIOS设置CPU倍频(软跳线),可在BIOS中修改Athlon XP的倍频。如果主板只具备硬跳线倍频设置,那要在断电情况下,在主板上找寻相应的跳线来调节。
举例说明:Athlon XP 1600+的倍频为10.5,主板的BIOS支持软跳,把倍频改为12.5后重启,开机画面显示CPU为Athlon XP 2000+,进入系统,长时间运行程序、打游戏都稳定,表明破解成功后。
编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0.13微米制程的B0版的Athlon XP 1700+、1800+基本上都没有锁倍频,我们可以在任何一块支持倍频调整的Socket A主板上轻松超频。
3.Socket423/Socket478主板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P4处理器大多为Northwood核心,前端总线有400MHz与533MHz两种。对应的标准外频分别为100MHz与133MHz,因此也大多采用三针的跳线,设置方法与上面的Socket370主板一样。
小知识:CPU电压调节
有些CPU要实现超频,就必须要加电压,不过相对于前面介绍的“硬跳线”和“软跳线”来讲危险系数要大一点,电压调节可在BIOS内设置或者跳线设置。电压调节的范围不会很大,一般为+0.05V、+0.1V、+0.15V,不会超过0.3V,以保证CPU的安全。不同的CPU的电压范围不相同,如P4 1.6A为1.5V,Tualatin赛扬1.0GHz为1.475V。在动手调电压之前,要先看看CPU的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循序渐进,避免误操作烧毁CPU。
三、内存超频
内存带宽对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3D游戏,比如《UT2003》、《IGI2》,通过提高内存频率或者调节内存信号延迟参数来增加内存带宽都可以让这些游戏的帧数得到明显地提高。
要对内存进行超频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调节内存的频率,二是调节内存的信号延迟参数。这些都可以到主板BIOS中进行设置。
开机进入BIOS设置,选择“Advanced Chipset Setting”,然后可以看到有关于“Ram Timing”的设置,包括:tRAS、tRP、tRCD等参数,而CAS值也是很重要的参数之一。这几个参数值越小,内存越快。
对于常见的HY PC133 SDRAM,其tRAS、tRP、tRCD可以设置为最快的5、2、2,而CAS值一般只能设到3,PC150或者质量较好的PC133 SDRAM才可以在133MHz下把CAS值设置为2。对于DDR内存也是如此,不过DDR的CAS值比较特殊,可以不为整数,一般标准设置为2.5,最快为2。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的一些DDR333/400的DDR内存默认延迟参数很低,tRAS、tRP、tRCD值只有6、4、4或者更慢,这3个值至少要为6、3、3,CAS至少要为2.5才算达到了DDR333/400的一般标准,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了。
内存的频率在BIOS的Freq & Voltage里面的“DRAM Freq”项目进行设置,不同的主板设置的方式不太一样。一般来说,一些VIA芯片组的主板直接调节FSB与内存频率的比例就可以对内存的频率进行调节,而英特尔 845系列主板FSB和内存频率可以分开调节,互不干扰。
Part3 超频软功夫
对普通用户来说,打开机箱设置跳线、或者在BIOS中更改CPU倍频或外频,毕竟还是太危险了,更别说手工改造显卡或者用铅笔连线了,有没有更简单、更安全一些的办法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里笔者就向朋友们介绍几种通过软件对硬件进行超频的“软”功夫,这可是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哟。
一、CPU超频
CPU超频是很多朋友关心的事情,事实上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的产品,在设计时都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将频率限制在一个比较保险的范围之内,因此只要降温措施得当,一般还是可以适当超频的。
1.厂家解决方案
虽然几乎所有主板都能够在BIOS中方便地设置CPU的外频,有些主板还提供了调节电压和线性超频的选项,但能够在Windows中实现CPU超频的主板还是太少了,因此提供这一功能也就成了某些主板的卖点和亮点。
(1)技嘉的EasyTune4
与EasyTuneⅢ一样,EasyTune4仍然是一款基于Windows平台的超频工具(图6),它具有非常酷的用户界面,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看来“超频悍将”的名头也不是凭空而来的。
图6
使用时,不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Easy Mode或者Advanced Mode模式。如果选择了Easy Mode模式,那么只须点击“Auto Optimize”按钮即可让CPU自动超频,软件会自动尝试可能使用的频率,并将结果显示在控制面板上,这是最省事的。当然,对高级用户来说可以选择Advanced Mode模式,这样可以在极小范围内调整主频,而且更诱人的是,即使我们在使用EasyTuneⅢ过程中发生失误,你也不用担心,只要重新启动系统即可恢复缺省设置。
另外,通过EasyTune4,用户还可以调节设定CPU/AGP/Memory的电压和频率,可以设定系统风扇和系统温度的极限报警范围,可以调节System Bus的频率,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你必须到http://tw.giga-byte.com/home/eztune4/notsupport.htm去查看自己的主板是否被EasyTune4所支持。
(2)微星的Fuzzy logic 4
Fuzzy Logic 4的界面做得相当漂亮(图7),看起来就像一个悬浮在桌面上的驾驶盘,上面一共有8个按钮,其中有两个与超频有关,即Auto、Go两个按钮。我们只要点击“Auto”按钮,Fuzzy Logic即会自动侦测CPU可以超频且稳定正常工作的上限,它将逐步提高CPU的外频,每次都使用一个3D应用程序来测试稳定性,最后点击“Go”按钮即可生效。
图7
同时,Fuzzy Logic还可以监测I/O电压、CPU温度/电压/风扇转速,即使用户在超频过程中发生问题出现死机时,Fuzzy Logic 4也会立刻自动检测并且会重新启动系统以恢复缺省设置。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Fuzzy logic 4不能与PC Alert同时运行。
(3)硕泰克的RedStorm
开机时,如果你仔细观看的话,会发现原来是能源之星的位置已换成了硕泰克的LOGO和RedStorm(红色风暴)标志,其实在主板的包装盒上同样可以看到醒目的RED STORM标志(图8)。
图8
简单地说,RedStorm就是在主板的BIOS中加入了自动超频的选项,这样用户就不需要为了超频去做设置、重启的反复测试,因为RedStorm会自动查找CPU超频极限与系统稳定的最佳平衡点,而且要安全多了,你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下执行按钮,至于其他的就完全不用去管了。
(4)联想的StepEasy Ⅱ
说起联想的StepEasy,它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小插曲,因为来自北京的蒋桂群以“超频梭”这一响亮的名字成为联想主板“StepEasy技术有奖征集中文名称”的优胜者,并成为2001年7月赴莫斯科为中国申奥最后一步加油助威的幸运儿。StepEasy是联想QDI的十大Easy之一,目前已经升级至StepEasy Ⅱ版本,每次可以最小为1MHz的速度进行调节,将CPU工作频率精确地递增(或递减),真正实现了无线超频。
图9
如图9所示,用户可以利用图中的4个按钮实现频率增加或减少1MHz(或10MHz),然后按下“GO”按钮即可生效,或者也可以拖动上方的“CPU Freg”滑块来选择频率,选择的CPU工作频率值会在LED窗口中通过三种颜色进行显示:绿色代表所显示的频率对于系统是安全的,可以采用;黄色代表所显示的频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谨慎采用;红色并闪烁代表所显示的频率不宜采用,建议不要采用此频率。不过,即使在超频过程中死机,你也无须担心,因为系统会在大约5秒时间内重新启动恢复默认的频率。
配合Manageeasy监控技术,StepEasy Ⅱ还可以随时监控CPU电压、CPU温度,界面上还增加显示FSB频率、PCI Clock频率,用户可以对整个系统的稳定状态一目了然。
(5)VIA的Jet Stream
如果你使用的是VIA VPSD推出的主板,那么可以从驱动程序光盘中找到一个名为FliteDeck的系统工具包,其中有一个名为Jet Stream的超频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在Windows界面中轻松调整CPU的频率和电压,而且无须重新启动系统即可生效。
图10
如图10所示,整个操作界面非常简洁,这里有8个显示区域,分别通过曲线和数值实时显示FSB、CPU当前温度、电压、风扇转速等内容,旁边还有Turbo、Manual两个按钮,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操作。如果选择了“Turbo”模式,Jet Stream会自动按照系统情况和预先设定提供超频方案,假如能够通过的话,你可以继续超频;如果选择了“Manual”模式,你就可以直接选择CPU的外频,这样主动性更大一些,即使调整的外频超过了系统的极限,你也不用担心,因为系统会自动重新启动以恢复缺省频率。
超频后,我们可以运行MissionControl系统监控软件(该软件包含在FliteDeck工具包中,会自动安装)了解到系统的电压、CPU和机箱风扇转速、CPU温度以及CPU和内存信息,另外在限制/警告选项卡里可以设置各项电压的报警值,如果超过范围系统将会报警,这个工具在调整电压超频时可以防止硬件损坏。
2.通用解决方案
如果你的主板厂商并未推出上述超频工具,也无须沮丧,因为CPUFSB同样可以让你大展身手。CPUFSB的使用相当简单,只需要3个步骤即可:
第一步:选择主板或PLL-IC型号
图11
如图11所示,首先请在“Mainboard manufacturer”和“Mainboard type”下拉列表框中根据主板的品牌和型号进行选择,如果未能找到,可以到“PLL manfacturer”和“
❷ 前端总线与内存频率比值怎么弄
INTEL平台超频的时候必须修改“内存分频比率”(FSB/DRAM Ratio)。
如果你内存是DDR2-800,(看看Adjusted DRAM Frequency项)。
默认外频=200,FSB/DRAM Ratio默认=1:2,使得内存频率=400,就是DDR2-800。
修改外频=240,同时修改FSB/DRAM Ratio=1:1.67,使得内存频率仍然=400。
修改外频=266,同时修改FSB/DRAM Ratio=1:1.50,使得内存频率仍然=400。
修改外频=320,同时修改FSB/DRAM Ratio=1:1.25,使得内存频率仍然=400。
修改外频=333,同时修改FSB/DRAM Ratio=1:1.20,使得内存频率仍然=400。
如果进行到哪一步无法启动了,就清空CMOS重新设定为上一步的数值来使用。
如果想找CPU的超频极限值,假如在外频320无法启动了,就清空CMOS后,
设定FSB/DRAM Ratio=1:1.25,外频从267开始逐步增加,直到找到能稳定运行的最高频率。
一般来讲,45nm的Pentium E5200不加电压外频能超到266是比较轻松的,320看运气。
加电压不要超过0.2V,而且必须做好散热,还是有点风险的。
不超频的时候,外频=200,FSB=800,FSB带宽与单通道DDR2-800内存带宽相等,
超频后,FSB带宽大幅提高,单通道DDR2-800内存带宽无法满足FSB需求,会出现瓶颈而影响整机性能,建议使用两条内存组建双通道以解决带宽问题。
❸ 前端总线怎么改啊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你改不了的,除非换主板。cpu外频可以改。
❹ 内存 CPU-Z 里面的 前端总线 :内存 1:4是什么意思,我的比率正不正常,是不是越大越好,BIOS里能不能修改
前段总线最早是和CPU外频还有内存频率是挂钩的··他们的频率是相同的··但是随着硬件进步,现在这些频率都逐步分离开了·
现在这个比例关系对传速并没有什么影响了··
AMD K10 K10.5构架前段总线频率默认下和外频是一样的就是200MHz··你的内存为DDR3 1600MHz运行·由于上下沿传速实际内存运行频率在800MHz
200MHz:800MHz=1:4
DDR一代内存的时候这个比例关系是CPU:总线:内存=1:1:1是最理想的运行方式·
但是现在已经没这个说法了··
CPU-Z里面的前段总线2000MHz主要影响显卡的速度·不过这个通道已经没有瓶颈了·所以保持2000MHz就好··提高这个频率会使北桥发热增加·
总线速度200MHz这里和CPU外频是一样的·提高这个会提高整机速度运行·但是要锁定其他通道·像PCI-E和SATA·否侧超频这个会影响硬盘寿命·也会造成显卡蓝屏·
内存速度要提升·除了超内存频率·还可以降低内存时序··或提高内存控制器频率·就是CPU-Z里面DC模式下面那个2000MHz··K10.5构架可以超到2600左右吧·这个也会提高CPU的速度·但是也会提高CPU发热量·
❺ 943主板升级t7200的cpu后前端总线如何跑667原来是533
在这里 先要明白 前端总线 属于 硬件构架方面 所以是无法改变的 它只与主板的芯片组 有关 所以 不要再去尝试 硬改 CPU 了 这样不仅 不可行 而且 还随时拥有 烧坏CPU的 风险 要知道 由于个人原因 烧毁的CPU 厂家 是不予以质保的 而升级BIOS 只能 进一步优化 当前的 硬件之间的 兼容性 是无法更改 前端总线 这一类 具有硬件性质的 固定参数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再会 建议你用 硅一类的 产品去屏蔽 但是 你的主板芯片 不支持 FSB667Mhz 的CPU 单纯一味的 改CPU 是没用的 必须使主板和 CPU 共鸣在 同一个 频率的 时钟信号 上才行的
❻ 主板前端总线频率支持1.6GHZ前端总线但CPU主频是2500MHZ,不明白怎么回事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即中央处理器。CPU发展至今,其中所集成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多,上万个晶体管构成了CPU的内部结构。那么这上百万个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呢?看上去似乎很深奥,但归纳起来,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CPU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主频,倍频,外频: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即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越快。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外频即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关系是:主频=外频x倍频。
2.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3.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VESA或PCI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随着CPU主频的提高,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5.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 MB的物理空间。
6.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7.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8.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Pentium级以上CPU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486以下的CPU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CPU内执行一条指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9.L1高速缓存即一级高速缓存: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L1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0.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较快。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
CPU重要参数介绍:
1)前端总线:英文名称叫Front Side Bus,一般简写为FSB。前端总线是CPU跟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处理器必须通过它才能获得数据,也只能通过它来将运算结果传送出其他对应设备。前端总线的速度越快,CPU的数据传输就越迅速。前端总线的速度主要是用前端总线的频率来衡量,前端总线的频率有两个概念:一就是总线的物理工作频率(即我们所说的外频),二就是有效工作频率(即我们所说的FSB频率),它直接决定了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由于INTEL跟AMD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所以他们之间FSB频率跟外频的关系式也就不同了:现时的INTEL处理器的两者的关系是:FSB频率=外频X4;而AMD的就是:FSB频率=外频X2。举个例子:P4 2.8C的FSB频率是800MHZ,由那公式可以知道该型号的外频是200MHZ了;又如BARTON核心的Athlon XP2500+ ,它的外频是166MHZ,根据公式,我们知道它的FSB频率就是333MHZ了!目前的Pentium 4处理器已经有了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而AMD处理器的最高FSB频率为400MHZ,这一点Intel处理器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2)二级缓存:也就是L2 Cache,我们平时简称L2。主要功能是作为后备数据和指令的存储。L2的容量的大小对处理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尤其是商业性能方面。L2因为需要占用大量的晶体管,是CPU晶体管总数中占得最多的一个部分,高容量的L2成本相当高!所以INTEL和AMD都是以L2容量的差异来作为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分界标准!现在市面上的CPU的L2有低至64K,也有高达1024K的,当然它们之间的价格也有十分大的差异。
3)制造工艺:我们经常说的0.18微米、0.13微米制程,就是指制造工艺。制造工艺直接关系到CPU的电气性能。而0.18微米、0.13微米这个尺度就是指的是CPU核心中线路的宽度。线宽越小,CPU的功耗和发热量就越低,并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了。所以0.18微米的CPU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比0.13微米CPU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低,同时发热量更大都是这个道理。现在主流的CPU基本都是采用0.13微米这种成熟的制造工艺,最新推出的CPU已经已经发展到0.09微米了,随着技术的成熟,不久的将来肯定是0.09微米制造工艺的天下了。
4)流水线:流水线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CPU的流水线指的就是处理器内核中运算器的设计。这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处理器的流水线的结构就是把一个复杂的运算分解成很多个简单的基本运算,然后由专门设计好的单元完成运算。CPU流水线长度越长,运算工作就越简单,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就越高,不过CPU的效能就越差,所以说流水线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的。由于CPU的流水线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所以现在INTEL为了提高CPU的频率,而设计了超长的流水线设计。Willamette和Northwood核心的流水线长度是20工位,而如今上市不久的Prescott核心的P4则达到了让人咋舌的30(如果算上前端处理,那就是31)工位。而现在AMD的Clawhammer K8,流水线长度仅为11工位,当然处理器能上到的最高频率也会比P4相对低一点,所以现在市面上高端的AMD系列处理器的频率一般在2G左右,跟P4的3G左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处理效率并不低。
5)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写为HT):这是Intel针对Pentium4指令效能比较低这个问题而开发的。超线程是一种同步多线程执行技术,采用此技术的CPU内部集成了两个逻辑处理器单元,相当于两个处理器实体,可以同时处理两个独立的线程。通俗一点说就是能把一个CPU虚拟成两个,相当于两个CPU同时运作,超线程实际上就是让单个CPU能作为两个CPU使用,从而达到了加快运算速度的目的。
主流CPU基本参数
了解完上面几个基本的概念后,我们接着介绍一下CPU的基本参数。
而目前PC台式机市场上主要有INTEL跟AMD两大CPU制造厂商,两家厂商各有特色,中、低、端的产品线都很齐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CPU。
一、主流CPU产品之AMD篇
一提起AMD的CPU,许多DIYer的脑海中就会联想到低廉的价格、强劲的性能和极佳的超频潜力。目前市场上AMD所生产的处理器主要有面向高端的AMD Athlon 64、主流的AMD Athlon XP以及面向低端的Duron处理器。AMD的命名大部分采用PR值,只有Duron系列是采用实际频率来命名的,这一点大家要分清楚。
1、Appelbred核心的Duron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类型 制造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Duron
1.4G Appelbred Socket A 0.13微米 1.4G 133MHZ 10.5 266MHZ 64K 1.5v
Duron
1.6G Appelbred Socket A 0.13微米 1.6G 133MHZ 12 266MHZ 64K 1.5v
Duron
1.8G Appelbred Socket A 0.13微米 1.8G 133MHZ 13.5 266MHZ 64K 1.5v
简单点评:这是AMD在2003年中出人意料地推出的新毒龙系列处理器,跟以前的老毒龙比,规格变化不大,L1还是128K,L2也是64K,区别主要是前端总线从老毒龙的200MHZ提升到266MHZ!而制造工艺也从0.18微米换成0.13微米,总体性能提升不少!新毒龙还继承了Barton核心Athlon XP的SSE指令集,动态分支余取和感温二极管等技术。另外,它还跟前辈Morgan核心的老毒龙一样,超频性能强劲。默认电压是1.5V,功耗最大不过57W,所以发热量十分低,可以说是现在市面上发热量最小的处理器了。笔者有朋友甚至在新毒龙上面只加了一个散热器就可以使其正常工作。早期出的那些的还可以有机会改造成L2为256K的Athlon XP。新毒龙的最大特点是价格十分便宜,如今的Duron1.4G跟Duron1.6G的市场价格都在300以下。价格低、超频性能好、功耗低、发热量不高加上还有可能改造成Athlon XP的特点,该系列绝对是低端的超值首选!
3、如何区分Thoroughbred-AO/BO核心跟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它们的差别从外观就可以区别出来,Thoroughbred-AO/BO核心的CPU核心部分相对短一点,而BARTON核心的CPU核心面部分相对细长一些。
4、现在市面上存在不少Remark的AMD的CPU,应该怎么样分辨呢?
由于AMD AthlonXP的防伪工作做得不好,留给了部分JS Remark的机会。大部份的AthlonXP都是没有锁频的,而且倍频定义、电压及相关的设定都是由CPU表面的L1-L12的铜桥连接组合决定,可是这些铜桥外露于CPU的表面,JS可以简单地修改以上铜桥的连接组合达至Remark效果。此外,AthlonXP的处理器只是由一片黑色的胶面印上白色的字组成,JS只需磨走这片黑色胶面再重新印上新的型号就完成了Remark的工作。现在比较常见的是用Throton核心的2000+改成Barton核心的2500+以及用Duron改成Athlon XP。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修改L2把屏蔽的二级缓存打开,再把标签换了。所以我们在分辨是否是Remark的时候主要观察CPU金桥上面(特别注意L2)是否有给改过的痕迹,如果有切割点,只要仔细对比一下其它部位的原厂切割,一般都能发现问题,还有就是看看CPU上面的标签,是否有不对劲的地方。不过近来市面上出现了一批白板的CPU,使到区分真假就更困难了,所谓一般不太懂硬件的消费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选择三年保修的盒装 AthlonXP吧。
5、如何区分Pentium4 A系列跟B系列?
Pentium4 A系列跟B系列主要是外频不同,A系列是100MHZ外频,所以前端总线是400MHZ,而B系列是133MHZ外频,其前端总线就是533MHZ,所以他们之间的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区分两种型号,可以根据CPU的外观以及用软件鉴别:外观方面,INTEL在Pentium4系列处理器上面的刻了明确的标识,很容易看出来。第一行自左至右依次为CPU主频、二级缓存容量、前端总线以及核心电压,所以我们区分这两种CPU主要看的是前端总线。如果看到CPU表面有"533"的标识,那么该型号的前端总线是533MHZ,那就是Pentium4 B系列的CPU,如果表面标识是"400"的话,则其前端总线就是400MHZ,那就是Pentium4 A系列的CPU。在软件方面看,因为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所以一般用软件就可以可靠地鉴别出是什么型号的CPU了。一般用WCPUID这个软件就可以了,主要是查看一下CPU前端总线(FSB),如果是533MHZ的话,那就是Pentium4 B系列的CPU,如果是400MHZ的话,就是Pentium4 A系列的CPU。
6、CPU的频率越高,该处理器的性能就越好?
可能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误区:频率越高, CPU性能当然越好。这个观点是很片面的,决定处理器性能的唯一标准应该是运算能力水平,比如说每秒钟可以执行多少条指令、可以做多少次浮点运算等等,而这些指标跟处理器的内部设计和频率高低都有关系,但绝对不是高频率就必然高性能。在不同体系的CPU系列简单以频率来比较是没说服力的,比如说在实际应用当中,不少频率比较低的AthlonXP处理器的性能却比高频的Pentium4要好。而在同一体系的处理器当中,频率越高,CPU性能越好这个观点还是正确的,比如同是Pentium4 C系列的CPU比较,当然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了。
7、INTEL的CPU比AMD的CPU要稳定?
这也是一个长期存在消费者当中的一个误区,单从CPU来说,无论是INTEL还是AMD的CPU,只要是正货、在默认频率下工作,基本不存在稳定性的问题。造成电脑不稳定的主要是各方面配件的搭配问题,比如散热器、电源、内存、主板之类都有影响,相反电脑不稳定跟CPU的关系实在太少了。造成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的AMD的老毒龙系列CPU的发热量比较大,如果配的散热器不好,温度一高,很容易造成死机。只要是散热器比较好的话,基本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了。加上现在由于制造工艺的发展,AMD的CPU的发热量控制的比较好,相比于高频的Pentium4系列来说,总体还要好一些。
8、散装与盒装的区别
散装和盒装CPU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质量上是一样的。从理论上说,盒装和散装产品在性能、稳定性以及可超频潜力方面不存在任何差距,主要差别在质保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带散热器。一般而言,盒装CPU的保修期要长一些(通常为三年),而且附带有一只质量较好的散热风扇,而散装CPU一般的质保时间是一年,不带散热器。
9、有关Intel盒装CPU的问题
AMD散装的CPU存在假货问题,而Intel的CPU却在盒装上出现假盒装的问题。跟AMD的不同,它的假并不是CPU假,而是盒装CPU所带的散热器是假的,质量跟正品的散热器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市场上大部分intel盒装产品都是假冒的。尤其是那种只有一年保修的Intel盒装CPU,可以说里面的散热器全部是假货,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所以对于Intel的CPU,笔者反而推荐用散装的。要是用盒装的话,最好就是要挑三年保修那种盒装产品。 简单点评: 这款Prescott核心的处理器出人意料地采用了P4 A系列差不多的命名,让很多人分辨不清。不过跟P4 A系列的参数有很大不同,133MHZ的外频,跟P4 B系列一样,不同的是采用了0.09微米的制造工艺,而且二级缓存增大到1024K,是P4 A/B系列的两倍。虽然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性能跟P4 B系列相当,没很明显的提高,不过价格并不贵,而且超频能力不错,性价比还可以。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类型 制造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Pentium4 2.8E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2.8G 200MHZ 14 800MHZ 1024k 支持 1.5v
Pentium4 3.0E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3.0G 200MHZ 15 800MHZ 1024k 支持 1.525v
Pentium4 3.2E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3.2G 200MHZ 16 800MHZ 1024k 支持 1.525v
简单点评:Prescott核心的P4 E系列跟P4 C系列差不多,还是采用Socket 478的接口类型,一样是200MHZ外频、800MHZ的FSB。采用了更先进的0.09微米的制造工艺,核心面积由Northwood核心的131平方毫米降低到112平方毫米,体积大为减少。 L2也增加到1024K。 还采用了第二代超线程、SSE3等等新技术。但由于缓存的响应时间被延长,这导致了Prescott宝贵的1024K L2缓存没能发挥出预想中的巨大作用,所以整体性能跟P4 C系列差不多,甚至有所不如,不过价格也不算贵,跟P4 C系列基本持平。这款处理器最大的缺点就是功耗比较大,发热量恐怖,一定要注意散热。唯一比较突出的是超频能力比同频率的P4 C系列的要好,如果在散热做好的前提下,超频潜力很大。
了解了现在市面上主流的CPU后,我们在选购的时候还有一些细节需要了解,下面将会逐一介绍。
选购时注意的问题
1、究竟是选择AMD还是INTEL的处理器呢?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装机朋友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如果看完上面的主流CPU的介绍后,应该有一点眉目了。这里再深入说一下:在浮点运算能力来看,INTEL的处理器一般只有两个浮点执行单元,而AMD的处理器一般设计了三个并行的浮点执行单元,所以在同档次的处理器当中,AMD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比INTEL的处理器的要好一些。浮点运算能力强,对于游戏应用、三维处理应用方面比较有优势。另外,多媒体指令方面,INTEL开发了SSE指令集,到现在已经发展到SSE3了,而AMD也开发了相应的,跟SSE兼容的增强3D NOW!指令集。相比之下,INTEL的处理器比AMD的在多媒体指令方面稍胜一筹,而且有不少软件都针对SSE进行了优化,因此在多媒体软件及平面处理软件中,相比同档次AMD处理器,INTEL的CPU显得更有优势。另外,选择什么样的CPU,价格更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在性能上,同档次的INTEL处理器整体来说可能比AMD的处理器要有优势一点,不过在价格方面,AMD的处理器绝对占优。打个比方:INTEL的P4 2.4B的价格大概是1200左右,而性能差不多的AMD的BARTON 2500+售价不过是600左右,想比之下,AMD的CPU的性价比更高。
最终是选择AMD还是INTE的CPU呢?由上面可以了解到,AMD的CPU在三维制作、游戏应用、视频处理等方面相比同档次的INTEL的处理器有优势,而INTEL的CPU则在商业应用、多媒体应用、平面设计方面有优势。除了用途方面,更要综合考虑到性价比这个问题。这样大家根据实际用途、资金预算可以按需选择到最合适自己的CPU。
2、怎么样分辨Thoroughbred-AO核心跟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 XP?
Thoroughbred-AO核心跟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 XP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技术参数都差不多,在不超频的前提下,同型号的性能也没有区别。他们的差别主要在超频性能和发热量方面,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 XP的超频性能强很多,而且发热量更低,所以很多电脑爱好者都会选择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 XP。具体如何区分呢?在同是正品的情况下,外观很难看出区别,只能根据CPU上面的编号来区别:它们编号的差别主要在CPU上那个写着型号的标签最后一行第5个字母,如果那个字母是"A"的话,说明是TH-AO核心。如果那个字母是"B"的话,那就是TH-BO核心了。
3、如何区分Thoroughbred-AO/BO核心跟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它们的差别从外观就可以区别出来,Thoroughbred-AO/BO核心的CPU核心部分相对短一点,而BARTON核心的CPU核心面部分相对细长一些。
4、现在市面上存在不少Remark的AMD的CPU,应该怎么样分辨呢?
由于AMD AthlonXP的防伪工作做得不好,留给了部分JS Remark的机会。大部份的AthlonXP都是没有锁频的,而且倍频定义、电压及相关的设定都是由CPU表面的L1-L12的铜桥连接组合决定,可是这些铜桥外露于CPU的表面,JS可以简单地修改以上铜桥的连接组合达至Remark效果。此外,AthlonXP的处理器只是由一片黑色的胶面印上白色的字组成,JS只需磨走这片黑色胶面再重新印上新的型号就完成了Remark的工作。现在比较常见的是用Throton核心的2000+改成Barton核心的2500+以及用Duron改成Athlon XP。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修改L2把屏蔽的二级缓存打开,再把标签换了。所以我们在分辨是否是Remark的时候主要观察CPU金桥上面(特别注意L2)是否有给改过的痕迹,如果有切割点,只要仔细对比一下其它部位的原厂切割,一般都能发现问题,还有就是看看CPU上面的标签,是否有不对劲的地方。不过近来市面上出现了一批白板的CPU,使到区分真假就更困难了,所谓一般不太懂硬件的消费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选择三年保修的盒装 AthlonXP吧。
5、如何区分Pentium4 A系列跟B系列?
Pentium4 A系列跟B系列主要是外频不同,A系列是100MHZ外频,所以前端总线是400MHZ,而B系列是133MHZ外频,其前端总线就是533MHZ,所以他们之间的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区分两种型号,可以根据CPU的外观以及用软件鉴别:外观方面,INTEL在Pentium4系列处理器上面的刻了明确的标识,很容易看出来。第一行自左至右依次为CPU主频、二级缓存容量、前端总线以及核心电压,所以我们区分这两种CPU主要看的是前端总线。如果看到CPU表面有"533"的标识,那么该型号的前端总线是533MHZ,那就是Pentium4 B系列的CPU,如果表面标识是"400"的话,则其前端总线就是400MHZ,那就是Pentium4 A系列的CPU。在软件方面看,因为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所以一般用软件就可以可靠地鉴别出是什么型号的CPU了。一般用WCPUID这个软件就可以了,主要是查看一下CPU前端总线(FSB),如果是533MHZ的话,那就是Pentium4 B系列的CPU,如果是400MHZ的话,就是Pentium4 A系列的CPU。
6、CPU的频率越高,该处理器的性能就越好?
可能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误区:频率越高, CPU性能当然越好。这个观点是很片面的,决定处理器性能的唯一标准应该是运算能力水平,比如说每秒钟可以执行多少条指令、可以做多少次浮点运算等等,而这些指标跟处理器的内部设计和频率高低都有关系,但绝对不是高频率就必然高性能。在不同体系的CPU系列简单以频率来比较是没说服力的,比如说在实际应用当中,不少频率比较低的AthlonXP处理器的性能却比高频的Pentium4要好。而在同一体系的处理器当中,频率越高,CPU性能越好这个观点还是正确的,比如同是Pentium4 C系列的CPU比较,当然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了。
7、INTEL的CPU比AMD的CPU要稳定?
这也是一个长期存在消费者当中的一个误区,单从CPU来说,无论是INTEL还是AMD的CPU,只要是正货、在默认频率下工作,基本不存在稳定性的问题。造成电脑不稳定的主要是各方面配件的搭配问题,比如散热器、电源、内存、主板之类都有影响,相反电脑不稳定跟CPU的关系实在太少了。造成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的AMD的老毒龙系列CPU的发热量比较大,如果配的散热器不好,温度一高,很容易造成死机。只要是散热器比较好的话,基本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了。加上现在由于制造工艺的发展,AMD的CPU的发热量控制的比较好,相比于高频的Pentium4系列来说,总体还要好一些。
8、散装与盒装的区别
散装和盒装CPU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质量上是一样的。从理论上说,盒装和散装产品在性能、稳定性以及可超频潜力方面不存在任何差距,主要差别在质保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带散热器。一般而言,盒装CPU的保修期要长一些(通常为三年),而且附带有一只质量较好的散热风扇,而散装CPU一般的质保时间是一年,不带散热器。
9、有关Intel盒装CPU的问题
AMD散装的CPU存在假货问题,而Intel的CPU却在盒装上出现假盒装的问题。跟AMD的不同,它的假并不是CPU假,而是盒装CPU所带的散热器是假的,质量跟正品的散热器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市场上大部分intel盒装产品都是假冒的。尤其是那种只有一年保修的Intel盒装CPU,可以说里面的散热器全部是假货,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所以对于Intel的CPU,笔者反而推荐用散装的。要是用盒装的话,最好就是要挑三年保修那种盒装产品。
❼ 关于显卡和前端总线频率
呵呵 以下是鄙人为LZ的详细解答 希望LZ能看完 毕竟是原创。。。很累人的。。。。囧
首先需要了解下CPU 内存 显卡 主板频率的概念
1.CPU中的所谓“前端总线”
其实CPU并没有什么前端总线 而是按照Intel的严格规定 CPU所支持的默认FSB频率为CPU外频的四倍 比如 外频为333Mhz的E8200 那么与其搭配最合适的主板FSB应为1333Mhz 而与之相对的AMD产品 由于采用HT总线设计 其倍数可以在2-5之间灵活变化的 因此对于AMD的CPU来说 其CPU外频和主板上的HT频率并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关系
2.主板上的前端总线
其实前端总线是主板芯片所负责的工作 这也是CPU 显卡 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高速公路” 主板的体制直接决定了其所支持的FSB的工作频率 比较好的主板都会在Intel所规定的默认频率基础上进行超频 比如现在的P45主板默认FSB为1333Mhz 不少大厂都将其超频为1600Mhz
3.内存与前端总线
一般来说 对于Intel平台 单条内存的频率与FSB一致的时候才是不存在瓶颈的时候(带宽相同) 而对于组建双通道的内存来说 由于Dual-channel使内存带宽翻倍 因此在DC状态下 内存频率达到FSB的一半即可 而对于AMD平台来说 由于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并采用了HT总线倍数因数浮动的技术 因此可灵活控制内存频率与主板/CPU频率的关系
4.显卡频率
显卡的频率相对于CPU 内存 主板FSB/HT频率来说 是独立的 所以其带宽也固定 并且显卡频率分为多个数据组 如 显示核心频率 着色器频率 显存频率 不同的显卡其频率规定也不同(主要是A卡与N卡的区别)
那么 LZ的四个问题就比较好解释了
一:CPU超外频对内存和显卡有什么影响?他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CPU外频增加了,前端总线频率有没变化?HT总线频率有没变化?内存和显卡频率有没变化?
答:CPU超频主要还是超外频和倍频 超外频必然对FSB/HT总线频率有影响 只是对于Intel的主板来说 其倍数固定为4 因此CPU外频提升1Mhz FSB频率提升4Mhz 在CPU/内存关系方面 Intel的主板可以自由设定CPU外频与内存频率比率 默认状态下为1:1 如果CPU外频提升1Mhz 同时内存频率也提升1Mhz 如果按照其它比率设定频率比 那么CPU的提升频率就按照其比例反应在内存频率上
而对于AMD的平台来说 由于其倍数因数在2-5之间浮动 因此根据用户自行调节 HT总线频率不固定 因而内存频率也可以灵活设置
而提升CPU频率对于PCI-E接口来说 是相对独立的 因此显卡的频率不会受到影响
二:CPU外频改变了,内存频率可以让它不变么?
理论上Intel平台和AMD平台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但是由于技术原因 只有在大幅度提升CPU外频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通过调节频率比率使内存频率固定在原来的水平上 但是如果CPU外频以1Mhz这种小幅度水平提升 由于CPU外频/内存频率比值无法精确到那么小的水平 因此内存频率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三:如果我超外频有哪些东西需要修改的?
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因为超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参数调节过程 这其中涉及到多方因素
如果LZ只是小幅度超频 那么在默认电压下 体质较好的主板+CPU+内存的搭配 就可以只调节CPU外频(同时FSB/HT 和 内存按照比率提升)
如果LZ需要大幅度超频 那么默认电压已经无法满足CPU的功耗要求 并且同时也涉及到内存的高频压力和主板总线的压力 这个时候需要在“Cell Menu”中对CPU电压 内存电压 主板南桥/北桥电压进行提升 才能达到LZ所要求的结果 并且 如果内存体制不好 无法在高频下运行 这时候还需要进行CPU外频/内存频率的比值调整 以高CPU外频/低内存频率的模式进行调整 这样才不会让内存拖累整体平台的超频性能
四:CPUZ中内存检测的DC模式 非一组是什么意思
CPU-Z中的“DC”实际上指的是内存的Dual-Channel(双通道)的意思 非一组应该是LZ没有将内存按照主板默认要求插在可自动开启双通道的模式下 系统默认为单通道内存模式 也有可能是LZ只插了一根内存条而无法搭建双通道内存模式
呼。。。。好累 希望以上回答对LZ有所帮助!!
答案补充:
200MHz应该是CPU的外频吧? 1800MHz的才是HT总线频率 由于AMD平台存在内存分频系数的原因 因此这里讲起来相当麻烦 目前主流的AMD CPU都在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 所以无论搭配什么主板 其内存分频机制都是一定的 例如AMD 5000+搭配DDR2 800内存时在BIOS里把内存频率设置为DDR2 800 而此时内存实际工作在DDR2 742下 这就是由内存分频系数引起的 以下是具体算法
分频系数N:
N=CPU默认主频×2÷内存标称频率 得到的数值再用“进一法”取整数 注意“进一法”不是四舍五入 而是把小数点后的数字舍掉 在前面的整数部分加1
这时内存实际运行频率:F=CPU主频÷N
因此 对于AMD 5000+ 2.6GHz这款CPU来说 搭配DDR2 800的内存 如果不进行超频或者调整 内存会运行在742MHz的频率下 这就是“AMD的CPU主频只有能被4整除的CPU 才能完美原生支持800MHz内存”说法的由来
LZ可以根据自己的CPU的数据进行频率调整 争取能够超频到完美支持DDR2 800MHz内存的水平!
对于Intel平台 与DDR2 800Mhz的内存匹配的FSB应为800MHz以上 才不会存在FSB频率瓶颈 而对于AMD平台 HT 1.0即可满足其带宽要求
❽ 如何修改BIOS中的内存CL值
内存延迟表示系统进入数据存取操作就绪状态前等待内存相应的时间,它通常用4个连着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例如“3-4-4-8”。其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内存读取数据所需的延迟时间(CAS Latency),即我们常说的CL值;第二个数字表示从内存行地址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tRCD);第三个数字表示内存行地址控制器预充电时间(tRP),即内存从结束一个行访问到重新开始的间隔时间;第四个数字表示内存行地址控制器激活时间(tRAS)。一般来说,这4个数字越小,表示内存性能越好。
FSB(或是FrontSideBus,前端总线)是超频最容易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CL值和FSB都是CMOS中的一项设置内容,在主流的主板中都有设置选项。具体如何设置,请参见主板说明书。
❾ 怎么修改CPU的前端总线
说白了前段总线是由CPU决定的,英特尔是不会允许你更改,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