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前端开口导管修剪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开口导管修剪

发布时间: 2022-11-06 03:16:38

① 请问两侧前庭导水管开口稍扩大能治好吗

提问:所患疾病: 双侧前庭导水管开口稍扩张 所就诊医院科室:徐州市儿童医院 耳鼻喉科检查及化验:CT影像所见:双侧乳突气房化良好,鼓室、鼓窦内见异常高密度影,听小骨在位,耳蜗及半规管未见明确异常,两侧前庭导水管开口稍扩张,两侧内听道开口无明显扩张,桥小脑角区未见明确异常密度影。副鼻窦内见高密度影。
影像诊断:两侧前庭导水管开口稍扩张,两侧中耳高密度影
治疗情况:宝宝出生在徐州妇幼保健院听力筛查两耳都未通过,现在3个半月,去徐州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让宝宝六月再去复查听力病史:在儿童医院做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和CT前宝宝感冒发烧了

② 短导管的用法和长导管是一样的吗

一样的,只是一个长一个短。


导管型的卫生棉条附纸质或塑胶质导管,方便使用者导入棉条。导管整体构造又分为外管和内管。外管的表面平滑,前端是圆头的,以便插入。外管前端有类似花瓣型的开口。内管的功能是以活塞式的推进方式将卫生棉条由外管瓣型开口推出。一个导管型卫生棉条的部件。

左边的是外管。中间的是连着棉线(拉绳)的棉条本身。右边的是内管。导管式包装:这类包装的卫生棉条完全包覆在导管中,不必担心手接触污染的问题。使用时将导管外管前端与阴道口接触,将内管向前推,以类似注射的方式,将棉条推入阴道内,再将导(外管和内管)一起移除。

③ 喀什瑞声达助听器怎么用

摘要 瑞声达助听器使用步骤及调节说明表:

④ 什么是末端开口式导管(Hiekmen)

在目前的血管通道装置中以植入式静脉输液泵(Port)、深静脉穿刺置管(Hiekmen)和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插管(PICC)三种最为常用。不同的血管通道装置各有其特点。Hiekmen和PICC均为末端开口式导管,维持时间相对较短,数周到数月,对暴露在外的管道护理要求极高。但Hiekmen和PICC可避免穿刺痛苦。植入式静脉输液泵(Port)将给药泵埋置于皮下,给患儿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可放置数年或数十年,导致继发感染的机会少

我个人认为末端开口式导管(Hiekmen)可以理解为CVC 和单针双腔管的总和。

⑤ 静脉导管的拔除规则

PICC导管拔除流程

[适用范围]
1、PICC导管留置时间达1年的患者。
2、当PICC导管被怀疑受到污染、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或结束治疗时应立即拔除。

[准备用物]
中心静脉换药包1个、3L伤口贴1个(7×7cm)、无菌手套1付、止血带、治疗巾、0.5%碘伏、75%酒精。

【操作步骤】
1、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应由医生决定,由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拔除。操作前和患者(或家属)签署PICC导管拔除知情同意书。
2、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穿刺手臂外展与躯体成45度—90度,上肢低于心脏水平。
3、按无菌技术打开中心静脉换药包,将3L伤口贴打开备用(保持无菌)。
4、垫治疗巾,放止血带。
5、撕除旧贴膜,左手戴无菌手套,右手倒入消毒液制作碘伏棉球和酒精棉球,右手戴手套。
6、按照PICC换药的消毒方法消毒皮肤和导管。
7、拔除时,将1块无菌纱布置于穿刺点双方,左手扶住纱布,但不要按压穿刺点(以免把一些血栓和纤维蛋白鞘遗留在体内),平行静脉方向,右手在距离穿刺点1 cm 处捏住导管,沿直线缓慢向外拔出,每次拔出2cm,动作要轻柔,不可暴力拔管,完全拔出导管后,左手经纱布2指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然后穿刺部位覆盖3L伤口贴继续压迫15min,告知病人和家属待2天穿刺点愈合后去除3L伤口贴。
8、拔出导管后要评估导管的完整性,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拔除导管长度。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尖端有易于识别的黑色三向瓣膜,让患者和家属看,确认导管已经完全拔出;末端开口的PICC导管,查找维护记录中的原始置管长度,核对拔除导管的刻度无误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注意事项】
1、PICC导管拔除后不能再次被送入血管。
2、拔除PICC导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有风险意识,要警惕导管断裂体内、空气栓塞和血栓脱落甚至造成病人肺栓塞。导管断裂体内和空气栓塞这两项隐患如规范操作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血栓脱落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必须要把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要做到知情同意。所以,在拔管过程中不要按压穿刺点。
3、预防导管断裂。由于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可能会发生拔管困难。拔管前把止血带放于病人PICC穿刺点以上的上臂下,一旦发生导管断裂,立即系上止血带,防止断裂的导管随着血流进入心脏。病人制动, 每间隔20—30 min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30 s。

断裂入体内的导管如在浅静脉,可以请外科医生协助手术取出,导管在近心端的深层静脉及心脏时需要导管室协助取出。

4、预防空气栓塞。PICC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形成窦道,拔出PICC导管后,置管静脉与外界相通,吸气时胸腔呈负压状态,易发生空气栓塞。拔管时要让患者的肢体尤其是穿刺点位置要低于心脏水平。有窦道形成时,导管快拔出体外的刹那间让患者憋气,直至压闭该静脉。

⑥ PICC有关资料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广泛应用于临床近20年,其优点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留置感染率低(<2%),留置时间长(数月至1年以上),经济有效且容易拔管,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易于家庭自我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

PICC穿刺包内物品齐全,由专业护士床边即可穿刺。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总长度为65cm(新生儿导管长50cm),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预先进行裁剪,导管上的厘米刻度标记使修剪导管时更为容易、准确。置管成功后,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

PICC适应证:
o高渗药液
o葡萄糖浓度>10%
o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
o长期静脉输液
o静脉保护
o外周静脉限制
o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1.5kg)
o家庭静脉治疗

禁忌症
1.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乳腺癌术后患侧臂静脉

PICC穿刺静脉的选择
(一)贵要静脉PICC插管的首选。次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径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90%的PICC放置于此。
(二)肘中静脉PICC的次选。此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径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三)头静脉PICC的第三选择。此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插入。

PICC穿刺术后的护理
1.换药:PICC穿刺术后的护理,最关键的就是换药。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一次敷料。以后每周常规换药3次。操作时应注意沿导管方向向上揭去敷料,以免将导管拔出。
2.更换肝素帽:每周一次。
3.封管:注意正压封管;用10~100U/ML稀释的肝素封管,2~5ML/次;每12小时封管一次,限用5~10ML注射器封管。
4.记录;进行动态记录。
5.拔管:轻缓地将导管拔出,注意不要用力过度,拔管后24小时内要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免发生拔管后静脉炎。

⑦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注意事项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药物治疗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三向瓣膜式PICC是第二代PICC,它具有革命性的专利设计,导管的末端是钝圆的封闭结构,开口位于侧壁,是Groshong三向瓣膜,回吸时瓣膜向内开放,可以给药,不使用时导管瓣膜关闭,可以有效防止返血,进气导管最长可留置1年[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对2007年9月以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三病区住院的50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化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3~65岁。置管时间为7~13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58.5天。50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1例因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后予以拔管,患者及家属拒绝行第二次置管术。不成功率2%.

1.2器材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蓝色PICC导管,管长60cm,管腔容积1ml,插管前紫外线消毒治疗室,光线应充足,并备好用于穿刺的物品。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碘酒、乙醇、医用棉签、皮尺、止血带、无菌肝素生理盐水、可莱福输液接头、20ml注射器、静脉穿刺包、3M透明贴膜。

2术前准备

(1)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了解到操作目的、过程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并让患者签置管同意书。(2)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并选择合适的血管及导管(4F、5F)。(3)测量静脉的长度。(4)PICC穿刺包,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

3置管步骤

(1)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少为首选,其次可选肘正中、头静脉。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测量定位。采用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cm[2]。(2)建立无菌区,消毒穿刺点,生理盐水预冲导管,修剪导管的长度。(3)扎止血带,以15°~30°进针,一旦回血立即放低角度推入导管针3~6mm,送外套管,左手示指固定导引套管,中指压在套管尖端处的血管上,松止血带,抽出穿刺针,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逐渐将导管送入预定的长度,退出导引套管并劈开移去导引钢丝,用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连接肝素帽,固定导管,覆盖无菌纱布,贴无菌透明敷贴。(4)置管成功后,局部压迫20min,并嘱置管肢体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出血。

4置管后记录

穿刺者姓名及PICC放置日期、PICC类型、导管型号、导管尖端位置、插入长度及外露长度、所穿刺静脉名称、穿刺过程是否顺利、固定情况。

5护理

(1)置管前护理。置管前,操作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置管的重要性,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患者配合的要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与其签订穿刺同意书。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数值;仔细测量置管长度。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2)置管中的护理。置管过程中注意保暖,当导管进入肩部时,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送导管困难,可稍拉回导管,轻微调整穿刺针再送管,或边推0.9%氯化钠注射液边送管,遇阻力不可强行送管,嘱患者适当调整体位,使上肢与躯干垂直,或稍作停顿后再送管,如果不行则改以对侧静脉置入。(3)置管后护理。在穿刺点处放置一块约2cm×2cm大小的纱布再加以透明贴膜,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另一方面利于观察出血情况。一般情况下24h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如有出血、污染、潮湿应随时更换。更换时注意要自下而上的去除贴膜,不要用手触动贴膜覆盖区内的皮肤,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水肿,触摸穿刺点有无疼痛、硬结。如有疼痛、硬结发生,可用喜辽妥涂抹效果较好。如出血量较少直接更换贴膜即可,出血量较大时可在贴膜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在穿刺点放置凝胶海绵止血。每日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查看导管有无打折。如导管有部分脱出,可采用局部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送入血管中,以防感染。每次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如滴速不畅,可能有管道堵塞现象,并于每日输液完毕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封管。

6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6.1导管堵塞护理人员需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正确的封管可防止血液进入管腔内,致使血液凝固而发生堵管。输血、血浆、脂肪乳剂等可使导管堵塞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不要经导管采血检验。一旦发生导管堵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排除以上原因后,若为不完全堵塞,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抽吸或冲洗导管,可获通管。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通畅时,可用含20~50u/ml的肝素钠液10ml的注射器抽吸,然后放松,借助负压,使液体充满管腔,边抽边推,如此反复数次,导管可再通。我科有1例发生堵塞,经以上方法处理后导管通畅。

6.2静脉炎行PICC后,由于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易造成上肢水肿、疼痛、静脉炎[3]。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选择导管的型号与血管的管径相适宜,穿刺动作要轻柔,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血管内膜。输入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输注前应确保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内。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每日4次,每次20~30min,3天内症状未能缓解,应考虑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4]。

7应用体会

(1)三向瓣膜式PICC采用医用高等级硅胶材料,导管非常柔软,不论是穿刺过程还是长期置管,都不会损伤血管内膜,不会造成血管壁穿透,降低了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可能。(2)PICC选用肘部静脉插管至中心静脉,肘部静脉易于看到或扪到,其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操作创伤小,本组中无一例发生血、气胸,动脉损伤、空气栓塞等并发症。(3)输液的高渗性、高黏稠度、刺激性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从而被血液迅速稀释,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毒性作用,保护了外周血管网,解决了药物外渗、药物性疼痛等问题[5]。(4)中心静脉造成医源性感染相当高,有报道PICC导管感染病死率为3%,多数感染是由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导管腔外而引起;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穿刺部位的清洁、消毒、保护非常重要。(5)PICC技术穿刺程序简单,易于掌握,既消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极大地减轻医护工作量,并降低感染的危险,对肿瘤患者多疗程化疗尤为适用。我科由于使用时间较短,病例较少,可能有很多远期护理问题未及时发现,如导管漂移、异位、断裂、栓塞等,在今后的使用中将注意观察,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

⑧ 求问导管吹张法怎样做,导管吹张法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咽鼓管堵塞

导管吹张法介绍: 导管吹张法,咽鼓管导管前端弯曲,末端开口稍大,呈喇叭状。末端开口外侧有一小环,位置恰与导管前端的弯曲方向相反,可指示前端的方向。主要有两种操作方法咽鼓管圆枕法,鼻中隔法。 导管吹张法正常值: 经听诊管听诊,咽鼓管通畅。 导管吹张法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经听诊管听诊,咽鼓管不通畅。需要检查人群咽鼓管狭窄阻塞患者。

⑨ 怎么制作用于水族箱的二氧化碳发生器,请不吝赐教

我用明矾+小苏打,制作用于水族箱的二氧化碳发生器这两样是面包的发酵材料。

制作方法:

首先,饮料瓶要洗净晾干(盖子也要)。干了之后,用砂纸打磨瓶盖,力度要掌握好,我们是要磨它变粗而不是磨得平滑。因为原来的瓶盖表面很滑,不利于胶的黏住,所以要磨得表面摸起来粗粗的。当然了,盖子的两面都要磨。

磨粗后,用剪刀钻孔。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能有半点偏差,否则气瓶的气密性就堪忧了。先用剪刀钻通瓶盖,这时孔的大小还不算大,先用导管比一下,看能不能挤进去,如果不能,再小心翼翼地沿着小孔用剪刀轻刮,小孔比导管口径略小为宜。

这时,导管塞进去是有技巧。把导管口折叠,然后塞进小孔,塞好之后,它自然会挤满小孔,保证了等会密封以后的气密性良好。

然后,用牙签蘸些大力胶,先刷在导管上,刷2厘米的长度,用嘴吹气,让它干一些。接着再把导管往里一拉,那些胶就会挤到小孔里的缝隙。这样就可以开始外围的密封,用大力胶刷那条接合缝,要刷得多一些,边刷还要边吹气,最后整个瓶盖上要刷上一层。而瓶盖内部的接合缝,也是如法炮制。

把导管修剪:瓶盖上留1厘米,瓶内留3-4厘米。OK,不要心急下一步,把瓶盖丢到风扇前,吹半小时以上。

吹好以后,继续修剪导管,瓶盖上的修剪到胶的高度,我个人的胶打到4毫米高,导管比胶略高1毫米。然后,就把塑料调节阀塞进去。这时也有小技巧,要边旋转边塞,这样才不会破坏胶的结构,毕竟还不是很稳。

接着里面装上止水阀,止水阀下再接3-4厘米的导管,长度自己把握。

调节阀上也装上4米长的导管,调节器开得最大!

做好这些,就可以开始填充反应堆了。

我用吃快餐的塑料勺子,加了六勺小苏打,再加四勺明矾。因为我比较懒,这样的料可以用两天,一般来说,3勺小苏打和一勺半的明矾就够一天的量了。

记住,一定要先加小苏打!

反应堆加好之后,加水,水量和反应堆差不多。OK,立刻拧紧。

一开始反应堆剧烈反应,你会看到水里泡泡狂冒,这时关小塑料调节阀,出气量大概在泡泡喷进水里就消失为好。(要装在潜水泵上,没必要买什么计泡器啊,细化器什么的,省钱)

这时瓶中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增大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说真的,这是我没想到的,反应竟然停止,这错打错着的)

一旦瓶中气压下降,反应又会继续进行。

嗯,整个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哦,对了,忘了说一点。一旦瓶中压力太大,塑料调节阀会被挤出,因为里面有止水阀,反应的水是不会喷出的。所以就不用担心调节阀被挤出后的打理以及瓶子不会有爆炸之虞。

⑩ 迷你中长导管简称

中线导管或中长导管。
一般情况下,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又称中线导管或中长导管,是近年来很受临床欢迎的血管通道工具之一。导管长度20-30cm,从肘窝处上下两横指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导管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
目前中等长度导管材料大多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导管有单腔和双腔,导管分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当有正向或负向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瓣膜才会打开,没有压力时,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能预防血液进入导管或空气进入血液系统)和前端开口式导管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