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怎样根据接口写前端用例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怎样根据接口写前端用例

发布时间: 2022-10-15 01:47:28

1. 接口测试的测试点有哪些

接口测试是测试系统组件间接口的一种测试。接口测试主要用于检测外部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点。测试的重点是要检查数据的交换,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逻辑依赖关系等。

测试的策略:

接口测试也是属于功能测试,所以跟我们以往的功能测试流程并没有太大区别,测试流程依旧是:

  • 评审测试接口文档(需求文档)

  • 根据接口文档编写测试用例(用例编写完全可以按照以往规则来编写,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等设计方法)

  • 执行测试,查看不同的参数请求,接口的返回的数据是否达到预期

  • 那么设计测试用例时我们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功能测试:

  • 接口的功能是否正确实现了

  • 接口是否按照设计文档中来实现(比如username参数写为了user,那么这就不符合,因为接口文档在整个开发中都需要使用,所以接口实际的设计要与接口设计文档中保持一致)

  • 兼容性测试: 比如说今天接口进行了调整,但是前端没有进行变更,这时候需要验证新的接口是否满足旧的调用方式

  • 错误码测试: 通用的错误码与业务错误码是否能够清晰的说明调用问题,错误码是否能够尽可能的全的覆盖所有的情况

  • 返回值测试: 返回值除了内容需要是正确的,还需要类型也是正确的,保证调用方拿到这些参数能够正确的解析

  • 参数边界值、等价类测试

  • json格式测试: 通常我们的接口一般设计的都是传递json串,那么就需要去测试 如果传递非json的情况,这时候程序会不会正确的处理,返回相应的 error code

  • 默认值测试: 很多情况一些非必填的参数会有默认值,比如说一个查询的接口,参数count为返回查询的结果数量, 默认为10,那么就应该有一条case来测试,当然前置条件是数据库里面必须要存在这样的数据超过10条。

  • 逻辑业务:

  • 是否有依赖业务,比如查看订单,是需要用户首先登录的,所以肯定要保证登录了或有相应的cookie

  • 业务逻辑测试: 传递正确的参数,接口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的操作,需要去验证数据库查询是否正确,接口对数据库进行 增删改的操作,也需要看数据库是否同步进行了这些操作

  • 异常测试:

    异常分为两类,参数异常和数据异常

    参数异常:

  • 关键字参数:将参数写为开发语言中的关键字

  • 参数为空:比如去掉了username参数

  • 多或少参数:多或者少参数的验证,现在还不确定如果一个接口多了参数如果没有报错是否是合理的,或者是否需要优化,因为就目前开发给予的答案是,一般不对接口多了参数的处理

  • 错误参数:比如将username参数写为了user等看是否能返回相应的errorcode

  • 数据异常:

  • 关键字数据:将参数的值填为开发语言中的关键字

  • 数据为空:将参数的额值填为空

  • 长度不一致:因为数据库中每个字段都设置有字段长度,填写不符合的长度进行验证

  • 错误数据:就是将参数的值任意填写,或填写不存在的数值

  • 异常类型测试: 比如count参数,这个参数的类型一定是可以转换为int类型的,这时候我们需要测试如果传的一些不可以 转换为int类型值来测试代码是否加入判断

  • 性能测试:

  • 响应时间

  • 吞吐量

  • 并发用户数

  • 占用内存,CPU等

  • 安全性测试:

  • 敏感信息是否加密

  • 必要参数是否后端也进行校验(现在很多系统前后端架构是分离的,从安全层面来说,只依赖前端进行限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系统的安全要求(绕过前端太容易了), 需要后端同样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接口层面进行验证)

  • 接口是否防恶意请求(SQL注入)

  • cookie:就是将header中的cookie修改或删除后看是否能返回相应的errorcode

  • header:就是删除或修改header中部分参数的值,看是否能返回相应的error code

  • 唯一识别码:删除修改唯一识别码测试

2. 微信小程序给了后台接口,前端怎样调用

1、首先在 index.js中想写逻辑代码。

3. [转]如何设计接口测试用例

接口测试是项目测试的一部分,正如其名,它测试的主要对象是接口,是测试系统组件间接口的一种测试。接口测试主要用于检测外部系统与所测系统之间以及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交互点。测试的重点是检查数据交互、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等。
和所有的测试一样,接口测试出发点是你要证明所测的程序是错误的。以这个出发点为导向,你的设计行为就会尽量朝这个方向发展,更易发现问题,不会出现大方向的偏差。
其次,选择好测试对象。
对于一个系统做接口测试选择好的测试对象是接口测试关键。一个系统有无数的接口,每个接口如果分别测试,那将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不光繁琐浪费,而且任何一个内部接口的变动,都将导致我们用例的不可用。这里推荐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选择整个系统提供给外部使用、交互的最外层接口作为你的测试对象,以此为测试对象的用例将有很好的健壮性,并且更高效。另外,根据数据的流向,又可将这些最外层的接口分为两类:一类是数据进入系统的接口;一类是数据流出系统的接口。进入系统的接口实际是我们用例的执行调用的接口。可通过变化参数对这些接口进行调用,模拟外部的使用;而流出的接口则是我们用例真正该验证的点。数据从哪里流出,流出时的状态如何,此时系统又是什么状态都是我们所应该验证的。
然后,确认完整的测试对象的功能
最后当出发点、对象、功能都确定了,就可以真正设计用例了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和其他测试用例设计一样,都应该本着尽可能的发现bug的目标。用例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主要测试功能点、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执行操作以及预期结果。
1)接口测试环境
分为两种:一种是程序内部的环境;一种是程序的所调用外部接口的环境。用例在设计环境上有一个原则即:
设计真实而危险的环境,不忽视偶发环境。
真实
危险
,即在这种环境下系统出问题的概率会很大。在设计用例环境时,如果两种环境都能达到你本用例的要求,更推荐选择更危险的环境。所谓偶发
,即这种环境出现的概率很小。不要因为这种环境很少出现就无视它,开发很可能也是这种想法,此处很有可能隐藏着问题。
2)接口测试测试数据分为接口参数数据和用例执行所需系统数据
。数据的设计学问大,不要在设计、准备测试用例的数据上偷懒。要通过好的测试数据使用例查错的功能充分发挥。接口参数数据需对每个参数根据测试接口的实际的功能进行分析,在符合业务逻辑的情况下进行逻辑组合排列,不要遗漏了某些边界值和错误点的数据。每个用例执行所需系统数据和接口参数数据尽可能的采用不一样的数据,使用例更容易发现问题。
3)测试功能点
如果一个接口功能复杂时推荐对接口用例进行结构划分,这样子用例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接口划分原则为以接口提供的功能点的不同进行合适粒度的划分
。同一功能点的用例又可根据测试环境的不同、数据的不同进行用例的填充。
4)接口测试用例执行操作非常简单,就是所测接口的调用。
5)预期结果验证
这也是接口用例设计的很关键的一步,应该细而不冗余
。所谓细,用例中应详细列出应该验证的点。每个用例均需验证,不要因为前几个用例有验证就认为全部是正确的。避免一个用例中重复做相同的验证,提高测试用例的效率。

4. 如何做接口测试

然后,根据该接口功能及代码写测试用例:根据该接口参数,构造不同的用例,测试接口在参数合法及非法情况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该接口中的逻辑,测试该接口实现代码的逻辑,进行容错及健壮性测试,静态检测代码,看是否有内存泄露、或永远走不到的分支、代码规范及逻辑是否合理,对于一些接口,需要进行多线程测试。

5. 微信小程序给了后台接口,如何调用前端

  1. 调用服务器端后台接口数据是直接 wx.request发起的是 HTTPS 请求,发送指定的 data 数据参数到服务器接口。

  2. 服务器接口根据参数返回 json结果,然后微信小程序调用这些返回的 json 数据。

6. 接口测试用例怎么设计

在开始接口测试之前,我们想一下,接口测试的流程是什么?说到这里,有些人就会产生好奇和疑问,心里mmp:接口测试要什么流程哈???不就是参考接口文档,直接利用接口测试工具(例如jmeter和postman)测试。。。其实,如果一个project中,只是几个接口,你完全可以做临时的接口测试,但project可不止几个接口,少则几十条接口,多则成百上千接口。另外,如果你公司的这个项目,第一次做接口测试。而且古人说过:“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哈,我们还是有必要严格遵守接口测试的流程。

二、接口测试的流程

接口测试属于功能测试,接口测试的流程类似于以往的功能测试。接口测试的流程如下:

测试尽早找开发拿接口文档(需求文档);
根据接口文档编写测试用例(用例编写可按照以往规则写,比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场景法等设计方法);
执行测试,查看不同的参数请求,接口返回的数据是否达到预期


三、为什么要写用例

理清思路,避免漏测和重复测;
提高测试效率;
跟进测试进度;
更好的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复现问题;
跟进重复性工作;
告诉领导:我做过;
接口测试流程中的一个产物(测试用例)
上面7点,有用例,自己心中有数,不用一个测试点重复测好多次,也避免漏测。

7. 根据概要设计怎么写接口测试用例

1.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2.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的错误.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3.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4.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5.正交表分析法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6.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1.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

8. 接口测试的测试用例该怎么写呢

接口测试:

接口:主要是子模块或者子系统间交互并相互作用的部分。

这里说的接口是广义的,客户端与后台服务间的协议;插件间通信的接口;模块间的接口;再小到一个类提供的方法;都可以理解为接口。因此,可以分析,系统间的接口包含三部分:输入、处理逻辑、输出。

接口测试:是指针对模块或系统间接口进行的测试。

分析一个接口:

获取接口文档:和黑盒测试一样,我们是从需求文档中去挖掘测试点,设计测试用例。对于接口测试,同样是有对应的接口文档的。

分析接口文档,提取测试点:

1)输入:接受哪些参数、参数的类型、可选参数和必选参数等;根据输入参数采用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法等进行设计。

2)业务逻辑:对于一个接口,不同的输入参数或组合,流程或状态的转移是不同,可以根据业务逻辑画出流程图或状态转移图,确保每种状态至少被访问了一次。

3)输出:根据文档规定的输出,反向设计测试数据,使所有的输出状态都被包含了;

测试用例:同时对输入、业务逻辑、输出进行考虑时,肯定会存在用例的冗余,在最大限度覆盖业务功能和规则下,选取最优用例集合。同时,需要考虑异常数据和场景。

9. 前端如何将后台的数据根据接口展现出来,如图所示,后台使用的JAVA,

要看后端提供什么协议。
比如后端提供http协议访问,前端可以通过发送http请求,让后端返回数据,前台用html、css、js等将数据组装成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