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 Web3.0技术的区别于web1.0和web2.0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网络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web1.0与web2.0最大的不同就是在web2.0之中个人不再是互联网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到了互联网的发展之中!用户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浏览者而是成为了互联网这块大网的编织者,使用者与传播者!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2.0与web1.0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户的地位不一样了!
web2.0的一重要理论是六度分隔理论,“在人脉网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可以达到目的。” 而web3.0倡导的理论是利益共享理论,在一个利益结点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关联实现共享。web2.0分享的是信息,web3.0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web3.0的思维可以体现在任何地方,网上网下都将联系起来,只要你愿意,可以把这种思维用在你所处的任何一个利益的节点上,从你开始往外拓展,形成一个链,一个圈。web3.0中,它就不仅仅限于工具的层面,它成为了一个利益原点,成为一个纽带,连接参与不同利益链的不同的个体。而Web1.0,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2.0则是以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交互性。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国、亿友交友、联络家等。
用户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完全基于WEB,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完成。web3.0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换和互动,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Web3.0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不是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只须用浏览器便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㈡ 在互联网中,什么是Web1.0及Web2.0时代及各自的特点
Web2.0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产业升级抑或概念炒作?它将给互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它的商业价值在哪里?它会带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么?
7月8日,一名路人在伦敦街头用手机为经过的双层公共汽车拍照。当日伦敦爆炸事件中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50人,700多人受伤。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Web2.0并没有准确的定义,而是对现象的一种描述。让用户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从而打破了原来门户网站所惯用的单向传输模式。”Web2.0相对于Web1.0(传统的门户网站为代表)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粘性。Web2.0并不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而只是应用层面的东西。目前这个需求到底有多大可能并不是很乐观,现在可能不会这么快对原来的门户网站带来明显的冲击。众多Web2.0概念下的应用已经开始融入门户网站。新浪上月推出了互动式的搜索引擎爱问(iAsk),之前则已经推出了VIVI收藏夹和RSS,同时也在开始内部测试自己的博客服务。这些新的服务都带有明显的Web2.0特征。
在互联网的边界上,雅虎、微软、Google三家公司各自有其核心优势,又都凯觎着别人的山头。门户网站方面,雅虎是第一的;在搜索方面,Google是第一的;对微软来说,沟通平台是第一的。这几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而且都想在别人的领地内分一杯羹,甚至是得到老大的地位。雅虎、Google和微软分别位于三个顶点,但围绕在每一个点周围的势力也都在向其他两个点蔓延,像雅虎可以向微软和Google方面来进军,Google也想扩展他们的业务。这是个动态的三角形。
门户们还在思考中,但一些新兴力量却已经按奈不住兴奋之情。由于一些粘合力极强的技术出现(比如RSS、Tag),以及一些更加个性化、自由、新颖和多样性的形式出现(比如网络游戏、博客、播客、维客),围绕在这些技术和形式周围的人们当中,似乎有人已经看到了下一代门户的影子。第二代门户相对于第一代门户最重要的特征: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力得到解放;个性化;自组织;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同时还定义了第二代门户的四种类型:基于Blog的个人门户型;内容聚合型;基于博客的网民主体型;以物品为中心主体的商品门户型。
Web2.0势必对原有的门户网站造成冲击,导致它们垄断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它们也不需要庞大的编辑和市场部门,不会像新浪等门户网站那样雇佣几百个编辑实时地整理新闻,这也是Web2.0跟Web1.0的最大区别。没有了编辑,也就没有了信息控制,体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Web2.0网站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发掘用户的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把复杂的技术开发留给自己,而把简单的使用体验交给用户。有了用户资源也就有了盈利的可能。Web2.0携带的大趋势不可逆转,Technorati和Daypop等博客搜索网站也已出现,它们又一次把无序变为了有序,互联网因此正经历一次新秩序的建立。
㈢ 请总结一下,什么是Web它具有哪些特点
web是internet上的一种超文本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它具有的超链接功能,可以支持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它的特点是:(1)服务快速、信息制作容易、协议规范;(2)web是分布式的,他并不是将信息集中放在一台服务器上,而是依靠URL来(资源定位器)来实现信息在逻辑上的一体化;(3)web与平台无关,不论何种平台,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Internet;(4)web是动态的、交互的。
㈣ web1.0的特征
一、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对于网站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浪的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术起家,腾讯以即时通讯技术起家,盛大以网络游戏起家,在这些网站的创始阶段,技术性的痕迹相当之重。
二、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三、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早期的新浪与搜狐、网易等,继续坚持了门户网站的道路,而腾讯、MSN、GOOGLE等网络新贵,都纷纷走向了门户网络,尤其是对于新闻信息,有着极大的、共同的兴趣。这一情况的出现,在于门户网站本身的盈利空间更加广阔,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据网站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增值意图,并延伸由主营业务之外的各类服务。
四、web1.0的合流同时,还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新浪以新闻+广告为主,网易拓展游戏,搜狐延伸门户矩阵,各家以主营作为突破口,以兼营作为补充点,形成拳头加肉掌的发展方式。
五、web1.0不以html为语言,在1.0时代,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比如论坛等。
㈤ WEB具有哪些显着特点浏览器的作用是什么(
web现广泛译作网络、互联网等技术领域。表现为三种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媒体(hypermedia)、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浏览器作用:主要是用来浏览html写的网站的.
㈥ Web开发特点都有哪些
web的特点有如下:
1、Web是图形化的和易于导航的
2、Web与平台无关
3、Web是分布式
4、动态的
5、Web是交互的
㈦ Web 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和一般的客户端的系统有什么区别
web系统的特点就是,不需要你安装任何的程序原件,只要通过浏览器,能够上网的话,就可以使用的软件功能。也是熟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及服务。这种方式与传统客户端系统的典型区别就在于此。无需客户安装额外的软件。
其次,web系统的收费方式和传统带客户端系统的收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web系统更多的是通过定期购买,长期收费。而传统的是一次性交易,买了以后就完全归属客户了,而web系统的还是归属开发者,只是提供客户使用权利。
最后,web系统的维护相对于传统软件更简单,因为程序全部运行在web server上,有任何问题了,可以快速定位。而传统的软件是运行在客户的机器上的,需要收集需要的信息才能够分析定位。
总体来说web程序更灵活,更方便,更易用,在网络带宽及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web应用则越来越流行
㈧ Web是什么意思 Web的特点都有哪些
Web的本意是蜘蛛网和网的意思,在网页设计中我们称为网页的意思。现广泛译作网络、互联网等技术领域。表现为三种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媒体(hypermedia)、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先来看看三个名词:
一、超文本(hypertext)
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它将文档中的不同部分通过关键字建立链接,使信息得以用交互方式搜索。它是超级文本的简称。
二、超媒体(hypermedia)
超媒体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合。它是超级媒体的简称。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到另一个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动画。
三、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在互联网上的传输协议。
Web的特点:
一、Web是图形化的和易于导航的(navigate)
Web 非常流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可以在一页上同时显示色彩丰富的图形和文本的性能。在Web之前Internet上的信息只有文本形式。Web可以提供将图形、音频、视频信息集合于一体的特性。同时,Web是非常易于导航的,只需要从一个连接跳到另一个连接,就可以在各页各站点之间进行浏览了。
二、Web与平台无关
无论你的系统平台是什么,你都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WWW。浏览WWW对你的系统平台没有什么限制。无论从Windows平台、UNIX平台、Macintosh还是别的什么平台我们都可以访问WWW。对WWW的访问是通过一种叫做浏览器(browser)的软件实现的。如Netscape 的Navigator、NCSA的Mosaic、Microsoft的Explorer等。
三、Web是分布式的
大量的图形、音频和视频信息会占用相当大的磁盘空间,我们甚至无法预知信息的多少。对于Web没有必要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一起,信息可以放在不同的站点上。只需要在浏览器中指明这个站点就可以了。使在物理上并不一定在一个站点的信息在逻辑上一体化,从用户来看这些信息是一体的。
Web 是动态的
最后,由于各Web站点的信息包含站点本身的信息,信息的提供者可以经常对站上的信息进行更新。如某个协议的发展状况,公司的广告等等。一般各信息站点都尽量保证信息的时间性。所以Web站点上的信息是动态的。经常更新的。
㈨ 简述Web服务的主要特点
(一)WEB服务的高度通用性
Web服务既然是一种部署在Web上的对象,自然具备对象的良好封装性,对于使用者而言,他能且仅能看到该对象提供的功能列表,而不必考虑web服务对象的内部组成,因此有易用性。Web服务对象内封装都是一些通用功能,因此也具有高度的复用性。
(二)完全的平台、语言独立性
Web服务对象具有松散耦合的特性,这一特征也是源于对象/组件技术,当一个Web服务的实现发生变更的时候,调用者是不会感到这一点的,对于调用者来说,只要Web服务的调用界面不变,Web服务的实现任何变更对他们来说都是透明的,甚至是当Web服务的实现平台从J2EE迁移到了.NET或者是相反的迁移流程,用户都可以对此一无所知。其实现的核心在于使用XML/SOAP作为消息交换协议,也就是说web服务因此具有语言的独立性。
作为Web服务,其协约必须使用开放的标准协议(比如HTTP、SMTP等)进行描述、传输和交换。这些标准协议应该完全免费,以便由任意平台都能够实现。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规范将最终有W3C或OASIS作为最终版本的发布方和维护方,因此web服务也拥有了平台独立性。
(三)高度可集成性
由于Web服务采取简单的、易理解的标准Web协议作为组件界面描述和协同描述规范,完全屏蔽了不同软件平台的差异,无论是CORBA、DCOM还是EJB都可以通过这一种标准的协议进行互操作,实现了在当前环境下最高的可集成性。
㈩ web的特点
网页,是网站中的一个页面,通常是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格式(文件扩展名为.html或.htm或.asp或.aspx或.php或.jsp等)。网页通常用图像档来提供图画。网页要透过网页浏览器来阅读。
网页是构成网站的基本元素,是承载各种网站应用的平台。通俗的说,您的网站就是由网页组成的。如果您只有域名和虚拟主机而没有制作任何网页的话,您的客户仍旧无法访问您的网站。
所谓网站(Website),就是指在网际网路(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简单地说,网站是一种通讯工具,就像布告栏一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信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路服务(网络服务),又或收集想要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信息)或者享受网路服务。 文字与图片是构成一个网页的两个最基本的元素。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文字,就是网页的内容,图片,就是网页的美观。除此之外,网页的元素还包括动画、音乐、程序等等。
在网页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中的 “ 查看源文件” ,就可以通过记事本看到网页的实际内容。可以看到,网页实际上只是一个纯文本文件,它通过各式各样的标记对页面上的文字、图片、表格、声音等元素进行描述(例如字体、颜色、大小),而浏览器则对这些标记进行解释并生成页面,于是就得到你现在所看到的画面。 为什么在源文件看不到任何图片?网页文件中存放的只是图片的链接位置,而图片文件与网页文件是互相独立存放的,甚至可以不在同一台计算机上。 最早的网络构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网络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还包括一些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构想。
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 ENQUIRE 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3]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议。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要一个网络工作所必须的所有工具: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万维网中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1960年代的几个从前的项目。譬如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项目(Project Xana)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是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在其1945年的论文《和我们想得一样》中为微缩胶片设计的“记忆延伸”(memex)系统。
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个才华横溢的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他的书《编织网络》中,他解释说他曾一再向这两种技术的使用者们建议它们的结合是可行的,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响应他的建议,他最后只好自己解决了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的系统:统一资源标识符。
万维网和其他超文本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
1.万维网上需要单项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这使得任何人可以在资源拥有者不作任何行动情况下链接该资源。和早期的网络系统相比,这一点对于减少实现网络服务器和网络浏览器的困难至关重要,但它的副作用是产生了坏链的慢性问题。
2.万维网不像某些应用软件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这使得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独立地发展和扩展,而不受许可限制。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Gopher宣布不再免费,造成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向万维网。
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