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前端工程师怎样提高开发效率
前端工程师其实是一个工作很杂的职位,除了要负责切图、写html/css/js外,还要处理一系列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优化网页性能等,所以提高前端工程师的开发效率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前端共工程化的体现。那么如何提高便可以按照前端工程师涉及的工作点来进行划分。下面我就介绍下平时我在工作中使用的一些提高开发效率的方法。
当然除了以上5点,对于前端来说需要提高开发效率的地方还有很多,可谓任重而道远。希望以上几点能够给初识前端的同学带来启发并能够亲自实践。
⑵ web前端工程师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HTML5APP可以在PC和移动、iOS和Android上运行。
缺点:在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或选择使用本机开发知识。
实现此目的的最佳方法是混合方法,大型框架使用本机、基本功能等,一些模块使用HTML。Web前端工程师:使用(X)HTML/CSS/JavaScript/Flash等各种Web技术开发的客户端产品。
Web前端工程师:完成客户端程序(即浏览器端)的开发,开发JavaScript和Flash模块,结合后台开发技术模拟整体效果,富InternetWeb开发,致力于通过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Web前端工程师:对Web2.0、HTML+CSS和浏览器兼容性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其他IT编程语言,如PHP、Java、.net和vue。
(2)前端工程师效率扩展阅读:
掌握以下技术:
1.掌握基本的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DOM、BOM、AJAX等,了解其与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渲染原理及bug
2.必须具备网站性能优化、SEO和服务器端开发的基本知识
3.必须学会使用各种web前端开发和测试工具来辅助开发吗
4.除了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理论知识,包括代码的可维护性、组件的易用性、分层语义模板和浏览器分层支持
5.未来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还将学习HTML5、web视觉设计、网站色彩搭配、网站交互设计模式等相关技术
网络--web前端工程师
⑶ web前端工程师如何提升技术水平
一名优秀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不单单需要掌握前端必须的各种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其它技术,需要掌握一点后台的知识,同时也要对网站构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SEO网站优化技术,这样才可以称之为一个“优秀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除了技术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自己。一名资深的优秀web前端开发工程师,是每个大型企业都渴望的人才。业内人士表示,宁可高薪招人,险企也不愿自己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
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千锋武汉为你详细分析一下。
第一,必须掌握基本的Web前端开发技术,其中包括:CSS、HTML、SEO、DOM、BOM、Ajax、Java等,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同时,还要清楚地了解它们在不同浏览器上的兼容情况、渲染原理和存在的Bug。
第二,在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中,网站性能优化、SEO和服务器端的基础知识也是必须掌握的。
第三,必须学会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辅助开发。
第四,除了要掌握技术层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理论层面的知识,包括代码的可维护性、组件的易用性、分层语义模板和浏览器分级支持,等等。
可见,看似简单的网页制作,如果要做得更好、更专业,真的是不简单。这就是前端开发的特点,也是让很多人困惑的原因。如此繁杂的知识体系让新手学习起来无从下手,对于老手来说,也时常不知道下一步该学什么。
代码质量是前端开发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例如,实现一个网站界面可能会有无数种方案,但有些方案的维护成本会比较高,有些方案会存在性能问题,而有些方案则更易于维护,而且性能也比较好。这里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代码质量。CSS、HTML、Java这三种前端开发语言的特点是不同的,对代码质量的要求也不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⑷ 如何提高前端工程师的开发效率
你好,开发效率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常年的积累,将单独的功能模块化,用时直接调用模块,既简单又方便,开发效率还高
⑸ 前端工程师如何提升能力提高效率有哪些方法
1、使用正确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是一个网页设计师,你可能需要Photoshop和Illustrator。如果你是一名开发人员,你需要一些优秀的Web开发应用程序。拥有一些优秀的、你知道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的工具和装备可以帮助你尽可能的高效完成工作。
2、善用Web开发框架。一个良好的Web开发框架,可以帮助你解决常见的Web开发问题,可以测试Web开发的bug、安全和性能,使代码重用更容易等,借助框架会节省你的时间以及提高项目的质量。
3、建立一个代码片段库。回收你的代码,创建一个你最喜欢和经常使用的代码片段集,并确保代码组织良好,可以被轻易搜索到。你可以在硬盘中建立源代码目录,也可以使用允许保存代码片段的源代码编辑器或IDE,或者使用专门的片段工具,如Snippet或Snipplr。
4、冲刺式工作。不要连续工作几个小时,这样你的效率可能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工作品质也会下降。每次连续工作10-20分钟,可以保持你大脑活跃,可以更好地产生新的想法。
5、不断学习。通过在自我提高上投入时间,你可以在工作的其他方面节省时间,可以增加你的劳动成果并提高工作质量。要保持你的时间表灵活变化,超过规划的工作,可能会一拖再拖。
6、做好工作规划。当你开始一个项目的工作,确保知道你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做网页设计项目时,需要了解客户期望做的、首页内容、颜色设置等工作。了解有关项目的某些内容,可能会使你工作在正确的方向,而不至于在黑暗中摸索。
掌握以上方法,可以大大简化你的Web开发流程,使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快速、流畅。
⑹ 如何正确衡量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1、一般的公司前后端完全分工明确,前端只需修改js、css、html,在本地静态页面上调试,然后提交代码即可。
2、在前后端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前端虽然仍然只需关注css、js、html的修改,但是却必须在项目可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调试,相对麻烦且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需要部署编译执行的项目,如不在项目中开发,则会出现两份甚至多份代码的问题,会导致多份代码同步难的问题产生。
⑺ 怎样提高前端工程师开发效率,都在这里
前端工程师其实是一个工作很杂的职位,除了要负责切图、写html/css/js外,还要解决一系列的浏览器兼容性、网页性能优化等问题,所以提高前端工程师的开发效率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前端工程化的体现。
对于开发效率,我个人理解是
开发效率 = 新增代码的效率 + 修改代码的效率 + 维护代码的效率
那么如何提高前端开发效率便可以按照前端工程化的理念来进行划分。下面我就介绍下7个提高前端开发效率的方法。
1.切图
切图是一个前端最基础的技能,一般我们使用Photoshop或者FireWorks基本都能搞定设计师交付给我们的设计图,但是要提高切图效率的话就得使用一些诀窍了,比如利用PS里的动作来实现“一键切图”功能,这里除了切图外还介绍了其他的实用方法和工具。
2.编码
对于编写代码部分我们首先要找到一款合适自己的IDE工具,建议不要使用Notepad++或者Dreamweaver,这些工具已经不符合前端潮流了,无法让自己优雅地敲代码。这里我主要推荐Sublime Text、Atom或者Webstrom,因为它们除了人性化的界面和支持大多数语法的高亮外,还可以安装各种各样的插件来拓展你的IDE工具,下面我主要介绍几款Sublime Text提高开发效率的插件:
其中Element是用于快速编写html/CSS的,比如输入 ul>li 后按下tab键便可以生成一个ul标签里面包含一个li标签
JSFormat用于格式化JS;CSScomb用于对样式属性进行一键排序;HTML-CSS-JS Prettify可以一键规范我们的HTML/CSS/JS,甚至JSON格式;SublimeTmpl可以快速新建HTML/CSS/JS文件; ColorPicker用于调用本地调色板功能。这些工具都非常实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的编码效率。
3.自动化
说到提高开发效率,这里不得不提一些前端的自动化工具,毕竟前端自动化是目前及未来的趋势,能够很大程度上缩减前端不必要的工作量,使我们能够专注前端本身。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NPM来管理我们的项目包文件;利用webpack来打包压缩我们的代码;利用Node.js来实现构建本地服务器;利用Karma、Jasmine来测试我们的前端代码。
用好前端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一键压缩代码、图片,一键合并JS,检测文件更新等。
4.模块化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Ajax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前端代码日益膨胀,而前端模块化能够方便我们对项目代码的维护,进行按需加载,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我们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同样大有益处。
在ES6出来之前应该说前端代码本身不具备实现模块的功能,我们必须要使用一些模块化加载器来实现,比如RequireJS、SeaJs等。而随着ES6的普及,目前像RequireJS、SeaJs这样的工具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在基于ES6的开发环境下我建议使用ES6的模块化功能来实现我们的前端模块化。
5.组件化
前端组件化的概念也是由来已久,我们可以通过将我们的代码划分成不同组件来实现功能公用,一个同样的功能我们可能不用再次编写相同的代码,同时也可以提高前端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清晰度。以下是目前流行的前端框架Vue的单文件组件的概念图:
我们可以将公用的组件抽离,将大组件拆分成小组件的形式实现前端组件化,组件与组件之间可以存在父子关系,也可以存在兄弟关系。在Vue的单文件组件中,一个组件包含了其HTML、CSS、JS的代码片段。
6.前后端分离
前后端分离的项目对提升前端开发效率非常有帮助,因为前端不再需要后台配置路由、搭建服务器环境、编写模板等,这样一来前端的生产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但是前后端分离的项目有利也有弊,如下图所示:
最终我们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衡量利弊来决定是否使用前后端分离的模式。
7.规范与模式
团队协作离不开编码规范和开发模式的帮助。遵循编码规范文档可以帮助我们在团队开发时提高合作开发的效率。一个团队遵循一套编码规范可以使每个人的代码写出一个人的风格,这样团队间相互审查、测试、完善功能时会非常高效。下方是一些开源的前端编码规范文档:
网页链接
首页-TGuide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除了编码规范我们在开发时经常会沿袭了一些已经存在的模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当用JS编写弹框时我们往往会用到单例模式,用CSS编写动画时直接套用动画的常用属性等,我们不再需要从头开始思考某一个功能的实现,这就是模式带来的意义。
结语
当然除了以上7点,对于前端来说需要提高开发效率的地方还有很多,可谓任重而道远。只有将前端无序、繁杂的操作组织起来,利用工具简化、规范前端流程,才能实现项目构建、开发、维护的一体化。希望本文能够给初识前端的同学带来启发并付诸实践。
⑻ 如果一个web前端工程师入职一天做多少个页面才正常
摘要 如果一个web前端工程师入职一天做多少个页面才正常?
⑼ 怎样快速判断一个前端工程师的能力如何
对于考察人的技术等级,学界是有认真的研究的。参见:德雷福斯模型解说。
德雷福斯模型把人的技能水平,分成 5 级: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
对不同技能等级的认定是这样的:
新手:依靠指令清单,必须按部就班。就是必须给出详细而具体的操作规则,才能工作。比如你做一道从未做过的菜,需要看菜谱的说明,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等,直到最后烹饪结束。
高级新手:有限的情景洞察力,同等对待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全局性、体系性的东西没兴趣。这是小工的水平。比如他能跟着师傅干点活,打打下手。可以靠着反复检索搜索引擎、StackOverflow 解决具体的小问题。
胜任者:能够独立解决各种各样的领域内问题。这是一般的企业招聘,比较希望招到的等级,招进来稍作适应就能干活了,省心省力。
精通者:经验丰富,可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这类等级的人,思考可以指向内在,通过反省、反馈改善技能。这种在企业可以算上高手、大拿了,培养不易。
专家:依靠直觉工作,不需要解释和理由。实际你让他解释,他可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直觉给出答案,然后还是对的。专家人数稀少,需要很长时间训练、实践。通常的说法是 10 年出专家,10000 小时定律。
这个是理论上的研究,实践中比较缺乏操作性,难以迅速的判定应聘者的实际情况。不信你打开收进来的大把简历,刚毕业的学生,每个技能名词上面都是一堆堆的“精通” – 你相信么?但它可以当成一个职业技能等级判定的参照标准。
于是乎,各家企业开启了各种“笔试”、“机试”,多轮面试,并且严格要求学历以及出身院校,试图以此过滤掉不合意的应征者,留下合格的人选。它当然是可行的,但是效果一般,而且容易出错,错失有思想有水平的人。不然也不会催生出各类“推荐式”的招聘。
看重学历、学校当然也有其优点:它是快速过滤的手段,毕竟能考上好学校的人智商不会太差吧。但在大数字公司的一朋友说,公司里面还有初中毕业,一直精研安全领域的人,技术能力也是十分出色。如果严苛对待背景,这些人就会错过了。因为人的生活多种多样,有各种历史的背景因素影响经历。而部分人的经历,就是跟一些人不同的,可是不妨碍他们同样可以变得优秀。招聘,实际上是建立信任关系。如果有充足的信息证明,应聘者足够优秀,这就够了。条条框框只是辅助手段,并不是目的。
推荐式的招聘实际要靠谱的多,因为人很容易了解熟悉的人的水平。这是靠推荐者的信用背书。人平时沟通时说什么话,日常看什么书,关注哪些领域,琢磨过啥问题,哪些东西很熟,这个经常聊的熟人往往都知道。可是,这类招聘局限性也很大:面窄、靠机缘。靠推荐能招几个好手啊?好手往往是各家争抢的对象,窗口期有限,基本不会缺工作的。
说了一圈,还是要在技能水准判定上有更高效率的办法,招进合适的人来。
回到开头的德雷福斯模型,既然人的技能是分级的,那么对待不同的职位要求,也应该侧重不同的考察角度。如果千篇一律的走招聘流程,就容易出问题了。比如你明明要找的是“精通者”,可上来就让人一堆笔试、机试,这是不合适的。对方会十分的厌烦。体现高水平技术能力的并不在默写什么“字符串算法”那里。这反倒是刚毕业的人占便宜,因为才学过不久,印象深。不信你让工作 10 年的人跟计算机专业应届生比比写排序算法,真未必能赢。但是这并不重要 – 你干活不看手册不查文档吗?聪明人从不死记硬背。重要的地方在于对问题域的准确、深刻的理解,对各类技术优劣点、各种条件平衡的评判和把握。
对待初阶新人,应着重考察的是基本功是否扎实,专业成绩是否优秀。更重要的,是他对职业的热情,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某类人要说起技术来,滔滔不绝,两眼放光,充满热情,对未知的、新生的各类概念、技术非常好奇,这种人想差都难。因为他会自我驱动,不用督促,自己就钻研前进。反之,觉得这个职业待遇高,只是想混饭吃的人,很少走得长远。这类初阶新人以毕业生、工作年限少者为多。测试考核,可以笔试查看其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知识领域的大致范围。甚至,布置一个有点挑战性的小任务,让他尝试解决,说明思路。
考察胜任、精通者的策略不一样。笔试做题没啥用,原因前面说了。这类招聘是重头戏,企业都喜欢找这样的,能干活。所以考核评估的地方也较多。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方面去看。意识是否先进,是否会反省思考;是否善于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是否有比较深的积累和广阔的知识面。
业界的开发思想也是在不断变化,工具链一直在革新。聪明的人不用蛮力,而爱用工具提升效率,喜欢自动化操作解放人力。要查看人用什么开发工具链,用什么开发环境,解释下为什么?好的开发者会及时注意新出现的工具,挖掘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并尝试吸收,解决自己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个思想意识,工作效率就会打折扣了。因为你会落后行业发展水平。人善于自我反省,则会催动自我纠正,这正是精通者的特征。参考:优秀的开发者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新的编程语言?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头戏,也是企业招聘人的主因。人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学会聪明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看思路,看手段,看是否有创造性,这是真正考验人能力的地方。好的开发者,会考虑很多可能选项,预估各种优劣,给出一个较优的方案。 遇到难题,会用各种方法尝试。经验丰富的人,常常会使用技术的组合手段来处理难题,而不是一个语言一个工具到处用。所以,要查看下过往的项目经历遇到的问题、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思路如何。一些公司据说不招聘不会用谷歌的工程师。谷歌打不开?嘿嘿,这就是你要克服的困难啊。这你都解决不了,还做什么研发。谷歌是人类最全、最新知识的总索引,充分利用事半功倍。
考察知识的深度、广度,对重要领域的概念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从各类工作经验中得到的认知。问问他看过什么书,研究过什么东西。说白了,知道的东西是否多。一些公司很喜欢用 CheckList 模式来考核,列一堆领域的知识点、概念,问人懂不懂,知道就是水平好,不懂就是水平差。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的工作过程是独立的,一些事情如果没有工作机会去接触并解决,那么一些冷僻的问题就永远都碰不上。当然也就不知道。但你能说没做过就一定做不好么?
另外,人的技能树,其实也是“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什么意思?技术领域非常的广阔,你真的没办法每个领域都很精通,实际上是这个做的多,懂的多,那个用的少,知道的少。这个时候,应看具体知识领域,是哪一类。它是否需要复杂的、难度较高的背景。门槛高的技术,需要的配套技能多得多,比如 AI、机器学习。而一般产品应用领域则不然,了解核心概念、设计意图,看着手册、最佳实践,也就能上手了。这个暂时不会,实际无关紧要的,工作一段学的认真点就会了。但是门槛高的领域,就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了。这是本质的差别。
我曾看见某公司放出的职员技能树,包罗万象,几乎一切 IT 领域的知识技能都在里面了,还声称要求“全部精通”。我不知道它如何定义的“精通”,如果按德雷福斯模型的定义,能做到的那是神,不是人类。这个纯属吹牛皮,我压根就不信。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出来让我膜拜下。因为每个稍大点的领域,都足够让你钻研一辈子,因为它们也在迅速发展呀。业内流传“全栈工程师”的说法,鼓吹自己是全栈的人经常是前端工程师。而研究后端工作领域的技术高手经常鄙视这类人:真以为会点 Node.js 就能解决一堆后端的事务了么?我也懂一些前端,也能号称“全栈”,但在不同领域的专业性是什么水准,自己明白的很。前端要解决的事情也有很多复杂性。全栈实际是反专业化的,是人力资源稀缺时候的低成本选择。
更高一层,则是考察人本身了。人的视野够广阔么?其它领域的知识有了解吗?一些问题的解答并不在问题域本身,而是在外面的领域。所谓“功夫在诗外”。公司讲求团队协作,总要面临不同的分工合作问题。比如产品、运营的人提需求,可以换位思考吗?合作意识强么?谁也不想招个刺头进来吧?把团队的气氛和人际关系搞的一团糟,大家做事都不痛快、不顺心,又如何安心做好工作?最终只能让团队工作效率下降,甚至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