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蓝光用什么作用
蓝光就是高清的意思,作用就是看视频的时候调成蓝光,可以看得更清晰。
⑵ 据说紫晶存储的蓝光存储系统达到 了国内先进水平,有相关机构的认证吗
有的,根据工信部2018年1月25日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紫晶存储
自主研发的“蓝光数据存储系统”通过了工信部科技成果评价,产品存储密度高、能耗低,产品数据存储介质安全性强,已建立了产品的完整生产技术体系,蓝光数据存储系统技术及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⑶ 介绍一下蓝光技术
蓝光
次世代DVD规格
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目前为止,蓝光是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盘格式,BD激光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的文档文件。这是现有(单碟)DVDs的5倍。在速度上,蓝光允许1到2倍或者说每秒4.5至9兆的记录速度。
蓝光光盘拥有一个异常坚固的层面,可以保护光盘里面重要的记录层。飞利浦的蓝光光盘采用高级真空连结技术,形成了厚度统一的100µm的安全层。飞利浦蓝光光盘可以经受住频繁的使用、指纹、抓痕和污垢,以此保证蓝光产品的存储质量数据安全。
在技术上,蓝光刻录机系统可以兼容此前出现的各种光盘产品。蓝光产品的巨大容量为高清电影、游戏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带来了可能和方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清娱乐的发展。目前,蓝光技术也得到了世界上170多家大的游戏公司、电影公司、消费电子和家用电脑制造商的支持。八家主要电影公司中的七家: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华纳、索尼、米高梅、 狮子门的支持。
发展史
1998年,飞利浦与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下一代光盘的技术论文,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23GB~25GB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
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0.9版的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准。Blu-ray是BlueRay(蓝光)的意思,因此2月19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DVD候选人——蓝光盘的诞生。
BD集团随后在2002年6月14日向外正式发售BD规范1.0版,一共3册共5000美元,至此标志着BD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
虽然目前BD与H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准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激光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
2006年,索尼、先锋、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划。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2008年2月16日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的头条新闻中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东芝宣布放弃HD-DVD格式。新闻节目中称,东芝在这次“次世代DVD规格战争”中宣告彻底失败,损失高达数百亿日元。与此同时,路透社东京分社也刊发了“东芝放弃HD-DVD,终结格式战争”的消息。
从只支持HD-DVD的微软宣布同时支持两种格式,到前一段时间,HD-DVD阵营的华纳倒戈,东芝率领的HD-DVD阵营可以说越来越艰难,今天就连东芝都宣布了放弃HD-DVD格式,这场持续了数年的规格之争,最终以蓝光的胜利而告终。
BlueRay的应用
2007年底,索尼公司在中国推出第一款配置蓝光DVD的高清播放器:BDP-S300/BM 蓝光播放器开启了蓝光在中国商业化的运用,在此前的PlayStation 3取得的骄人成绩为蓝光与HD-DVD的标准之战奠定了基础,但是,这款DVD高达5000RMB的售价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成本的桎梏使得BlueRay普及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DP-S300/BM 蓝光播放器性能标准
7.1环绕声道
1080信号输出
每秒24帧的电影般播放帧数
x.v.Colour色域标准
BRAVIA Theatre Sync影院同步功能
变动及大小
一个单层的蓝光光盘的容量为25或是22GB,足够刻录一个长达4小时的高清晰电影。双层更可以达到46或54GB容量,
足够刻录一个长达8小时的高清晰电影。而容量为100或200GB的,分别是4层及8层。
在目前的研究表示,TDK已经宣布研发出4层容量为100GB的光盘。
蓝光影碟机是用蓝色激光读取盘上的文件。因蓝光波长较短,可以读取密度更大的光盘。那么蓝光为什么可以读写密度更大的光盘呢?这要从激光谈起:
读写用的激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光,精确到极限,就是光波长的一般,由于红光波长有700纳米,而蓝光只有400纳米,
所以蓝激光实际上可以更精确一点,能够读写一个只有200nm的点,而相比之下,红色激光只能读写350nm的点,所以同
样的一张光盘,点多了,记录的信息自然也就多了!
Blu-Ray Disk是蓝光盘,是DVD的下一代的标准之一,主导者为索尼与东芝,以索尼、松下、飞利浦为核心,又得到先锋、
日立、三星、LG等巨头的鼎力支持。存储原理为沟槽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沟槽进行记录,然而通过更加先进的抖颤寻址
实现了对更大容量的存储与数据管理,目前已经达到惊世骇俗的100GB。与传统的CD或是DVD存储形式相比,BD光盘显然
带来更好的反射率与存储密度,这是其实现容量突破的关键。
蓝光光盘的直径为12cm,和普通光盘(CD)及数码光盘(DVD)的尺寸一样。这种光盘利用405n蓝色激光在单面单层光
盘上可以录制、播放长达27GB的视频数据,比现有的DVD的容量大5倍以上(DVD的容量一般为4.7GB),可录制13小时
普通电视节目或2小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蓝光光盘采用MPEG-2压缩技术。
⑷ 都说现在进入“蓝光时代”了,那“蓝光”指的是什么
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目前为止,蓝光是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盘格式,BD激光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的文档文件。这是现有(单碟)DVDs 的5倍。在速度上,蓝光允许1到2倍或者说每秒 4.5~9MB 的记录速度。
蓝光光盘拥有一个异常坚固的层面,可以保护光盘里面重要的记录层。飞利浦的蓝光光盘采用高级真空连结技术,形成了厚度统一的100μm(1μm=1/1000mm)的安全层。飞利浦蓝光光盘可以经受住频繁的使用、指纹、抓痕和污垢,以此保证蓝光产品的存储质量数据安全。
在技术上,蓝光刻录机系统可以兼容此前出现的各种光盘产品。蓝光产品的巨大容量为高清电影、游戏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带来了可能和方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清娱乐的发展。目前,蓝光技术也得到了世界上170多家大的游戏公司、电影公司、消费电子和家用电脑制造商的支持。八家主要电影公司中的七家: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华纳、索尼、米高梅、 狮门的支持。
当前流行的DVD技术采用波长为 650nm 的红色激光和数字光圈为0.6的聚焦镜头,盘片厚度为 0.6mm。而蓝光DVD技术采用波长为 450nm 的蓝紫色激光,通过广角镜头上比率为0.85的数字光圈,成功地将聚焦的光点尺寸缩得极小程度。此外,蓝光DVD的盘片结构中采用了 0.1mm 厚的光学透明保护层,以减少盘片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倾斜而造成的读写失常,这使得盘片数据的读取更加容易,并为极大地提高存储密度提供了可能。
蓝光DVD盘片的轨道间距减小至 0.32μm,仅仅是当前红光DVD盘片的一半,而其记录单元——凹槽(或化学物质相变单元)的最小直径是 0.14μm,也远比红光DVD盘片的 0.4μm 凹槽小得多。蓝光DVD单面单层盘片的存储容量被定义为23.3GB、25GB和27GB,其中最高容量(27GB)是当前红光DVD单面单层盘片容量(4.7GB)的近6倍,这足以存储超过2小时播放时间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内容,或超过13小时播放时间的标准电视节目(VHS制式图像质量,3.8MB/s)。这仅仅是单面单层实现的容量,就像传统的红光DVD盘片一样,蓝光DVD同样还可以做成单面双层、双面双层。例如 Matsushita(松下)和 Hitachi(日立)已经展示了容量约为50GB的双层蓝光DVD盘片,并力争在2002年年底将这一规格补写进蓝光DVD的技术标准当中。
被提议的蓝光DVD格式具有36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采用MPEG-2作为流媒体的压缩方式,以与全球的数字广播标准保持兼容。然而,蓝光DVD格式本身与现存的红光DVD格式并不兼容,因此一些发起者还在积极倡议蓝光DVD系统应该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DVD保持兼容,以更加顺利地得以普及;这一倡议能否实现,有望在2003年见分晓。
蓝光DVD的发起,除了被希望用以结束可擦写DVD标准之争的局面之外,其更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很可能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陆续启动(例如美国将在2003年先开通HDTV的陆基有线网,中国也确立了几年内HDTV逐渐全面取代传统电视网的计划)。实际上,用蓝色激光波段取代红色激光的存储技术,并非由DVD论坛的主要成员所研发,而是由日本的Nichia(日亚)和Toyoda Gosai这两家公司获得专利。据IDG的相关报道,这两家公司为了争夺蓝光存储技术上的专利问题,持续了长达6年之久的争议和诉讼,延缓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过,2002年8月中旬,这一争执最终达成和解,两家厂商采取和谈与合作的方式开始向其他厂商提供技术授权,从而扫清了蓝光DVD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使早已蓄谋研发蓝光DVD存储系统的各厂商笑颜绽开。
⑸ 蓝光光盘库存储的特点经销商或者集成商有哪几家
蓝光是由索尼为首提出来的新一代存储格式,由DVD发展而来,可以无限向下格式兼容,保存期限一般在50年以上,目前最大容量索尼蓝光盘达到100GB,2015年索尼和松下会联合推出300G-1T的超大容量产品。作为专业档案级存储介质,蓝光盘目前主要应用于广电行业,已逐渐覆盖到政府、教育、金融、公共事业等有存储刚性需求的行业和企业。以广电行业为例,目前国内数据存储主要有三种方式:磁带(数据流)、硬盘和蓝光盘。
使用磁带保存资料的方式有着先天弊端:易受潮脱磁断带;保存时间较短,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到期只能淘汰,再也不能使用;格式及跨代不兼容,过三五年更新换代,资料需重新拷贝复制,相当于在不停的重复建设,响应速度慢,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复抢救,保存条件需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能耗极高;由于以上缺陷磁带正在被逐渐淘汰。
蓝光存储的概念和特点和蓝光产品优点的概述
硬盘由于其物理特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使得它不适合做为长久存储的介质;从目前以及长远来看,蓝光是进行数据安全长期存储的最好选择。蓝光产品有着以下优点:
1、寿命更长:蓝光盘在技术上进行了两项革命:超硬保护涂层和无机记录材质,新技术使蓝光盘存储年限远超越了硬盘,磁带等其他存储介质,寿命可达 50-100 年。
2、风险更低:超硬保护涂层和无机记录材质使得蓝光盘具有及其强的抗划伤和抗指纹污染的能力;加上蓝光驱的光头与蓝光盘之间为非接触式读写,读取次数可达 10 万次,广电部分素材需要反复使用,蓝光盘更适合广电存储。
3、 兼容性高:蓝光盘可以兼容过去CD/DVD 等光学介质,并且能兼容未来下一代大容量光盘(如TB级光盘),蓝光的健壮性更强,现在保存的蓝光盘在 50 年后也能轻易找到光驱来读取,通用性毋庸置疑。
⑹ 世界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有哪些
美国、日本、中国
⑺ 什么是蓝光存储蓝光存储品牌有哪些
蓝光光盘库是一种带有自动换盘机构的光盘网络共享设备。在蓝光光盘上市以前,因DVD光盘在介质寿命和存储容量没有竞争力,导致光盘库没有成为主流存储方案,2004年后因为蓝光光盘的出现,蓝光光盘库(BD Jukebox)的概念被提出。
目前主流光盘库,主要是使用100G以上蓝光光盘,常温情况下无需加电保存年限可达50年以上,蓝光光盘库相比于磁盘阵列具有防病毒感染、防二次改写、防电磁干扰、后期保存无需加电,保存年限长等特点,主要用于冷数据的长期归档保存和重要数据的异质归档使用。
目前知道的华录蓝光存储产品为华录蓝光光盘库DA-BH9010\DA-BH8010\DA-BH7010
⑻ 蓝光是什么
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目前为止,蓝光是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盘格式,BD激光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的文档文件。这是现有(单碟)DVDs的5倍。在速度上,蓝光允许1到2倍或者说每秒4.5至9兆的记录速度。
蓝光光盘拥有一个异常坚固的层面,可以保护光盘里面重要的记录层。飞利浦的蓝光光盘采用高级真空连结技术,形成了厚度统一的100µm的安全层。飞利浦蓝光光盘可以经受住频繁的使用、指纹、抓痕和污垢,以此保证蓝光产品的存储质量数据安全。
在技术上,蓝光刻录机系统可以兼容此前出现的各种光盘产品。蓝光产品的巨大容量为高清电影、游戏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带来了可能和方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清娱乐的发展。目前,蓝光技术也得到了世界上170多家大的游戏公司、电影公司、消费电子和家用电脑制造商的支持。八家主要电影公司中的七家: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华纳、索尼、米高梅、 狮子门的支持。
【历史】早在1998年,飞利浦就与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下一代光盘的技术论文,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 23GB ~ 25GB 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
2002 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韩 LG 、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 0.9 版的 Blu-ray Disc (简称 BD )技术标准。 Blu-ray 是 Blue Ray (蓝光)的意思,因此 2 月 19 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 DVD 候选人——蓝光盘的诞生。
BD 集团随后在 2002 年 6 月 14 日向外正式发售 BD 规范 1.0 版,一共 3 册共 5000 美元,至此标志着 BD 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
虽然目前BD与H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准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激光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
2006年,索尼、先锋、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划。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⑼ 什么是DVD碟机,CBHD碟机,蓝光盘机
DVD诞生
1、支持MP4、DVD、VCD、MP3、CD播放格式
2、兼容DVD-R、DVD-RW、CD-R、CD-RW光盘介质
3、提供USB/SD接口/读卡器,支持广泛的储存器
4、超长45秒ESP电子避震系统
5、特大液晶屏LCD显示/数码时钟
6、高/低音电子控制
7、加强型输出,加强超重低音
8、红外线遥控
9、等响度控制
10、高品质数字式FM/AM调谐器
11、大功率场效应管四声道功率放大器45W×4
12、直入碟式前置面板
DVD的全称,在诞生之初是Digital Video Disc(数字视频光盘),目前则称为“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数字多用途光盘”,是CD/LD/VCD/EVD的后继产品。DVD从1994年下半年提出初步规格到1996年年初样机的出现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可谓发展迅速,是娱乐业公认的新一代标准的存储技术。而且,计算机业对其做出的反应也十分积极。
九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的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135 分钟)的视频节目,并要求高于LD的图像和声音质量。要知道VCD的图像分辨率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显然单从视频性能就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鉴于好莱坞影视集团在世界娱乐业中的影响力, 硬件厂商又开始了新的努力,可以说这就是研制DVD的动因。
1994年的春天,美国好莱坞的七大电影公司华纳、哥伦比亚、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环球、UA、MGM、怀特迪斯尼及Viacom组成的一个组织——“HDVA Group”,考虑到数字化的高画质电视将在家庭中逐渐普及,家庭化的数字高品质影片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便联合倡议。
与此同时,MPEG工作组在1991年也开发出了MPEG-2压缩编码方案,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它比MPEG-1有高得多的压缩质量(平均压缩比约为1:40),但是,如果采用高分辨率(后来DVD的分辨率是720×480[NTSC制式]和 720×576[PAL制式]的分辨率),存储媒介的容量就必须更大,数据率更高(每秒钟最高近10Mb,而VCD只有1.15Mb)。但前提是当时为了照顾现有设备和CD光盘的可使用性,而采用了MPEG-1标准。若要采用MPEG-2标准就必须开发容量更大的光盘和全新的读取和刻录设备,因此研制大容量光盘系统成为第一要务。
1994年12月,Philips和Sony为首的阵营,与Toshiba和Time Warner为首的阵营开始了DVD规格之争,直到1995年12月,在美国电影和电脑商的大力敦促下,终于达成统一规格。
1995年9月15日对于DVD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日子,两大阵营终于达成了统一DVD标准的协议。在最后关头,索尼公司做出了重大的、关键性的让步,她放弃了自己的光盘结构,同意采取东芝公司独具匠心且较为先进的双盘对接的光盘结构,而东芝公司则相应的在数据信号的调制、处理等部分技术向拥有丰富的CD生产、开发经验的索尼妥协。
CBHD CBHD原名是CHDVD,即中国版高清DVD。CHDVD原来是东芝推广的HD-DVD联盟的中国版本,不过随着今年2月25日东芝宣布退出HD-DVD,中国的高清光盘也改名为CBHD(中国蓝光高清光盘)。
[编辑本段]CBHD高清光盘及其播放机批量上市在即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BHD高清光盘及其播放机批量上市在即 2008年5月30日,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在第16届上海国际音响影视展览会上展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蓝光高清光盘(CBHD)。CBHD光盘基于国际上最先进的蓝色激光技术,存储容量大,支持高达1920x1080P分辨率的高清晰度电影及电视节目的播出,是面向下一代高清节目消费需求的产品。在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的展位上,展示了由TCL、新科、清华同方等公司开发制造的CBHD播放机以及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影音像出版社等制作的CBHD高清节目光盘。清晰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和流畅的播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会期间,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还发布了建立CBHD专利池的声明,这是一项为了避免重蹈DVD专利费问题覆辙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高清光盘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包括了许多不同门类的企业,例如整机生产厂商、盘片制造厂商、盘片生产及测试设备制造厂商、关键零部件厂商、内容提供商、内容保护技术提供商、出版社等。他们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进展。由此可以看到,CBHD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虽然都使用蓝光技术,但CBHD同欧美国家采用的BD光盘格式不同。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就为什么要在中国推广CBHD的问题,发表了如下看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立业之本
DVD专利费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失利的代名词。如果仅仅把国外的高清格式原样引进,必然会重蹈DVD的覆辙。吸取DVD完全受制于人的教训,逐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是我国光盘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CBHD更适合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
我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国家,人均GDP仅居全世界第100名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因此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单层的CBHD光盘容量15GB,采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双层结构达到30GB,完全可以满足高清内容的存储需求。 CBHD性价比高,更适合我国国民消费的实际水平。
CBHD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
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大的DVD加工基地,仅盘片复制设备的投资已经超过百亿元。相比完全不能利用现有设备、必须重新进行产业投资并且成本相当高的其他蓝光光盘格式,CBHD在DVD生产线基础上只需稍加改造就可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投资。
自主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有助于打击盗版
在CBHD中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安全的版权保护系统为出版、复制管理以及打击盗版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促进民族光盘产业的发展,为繁荣高清节目市场作出贡献
CBHD的技术性能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高清音像节目品质的需求,相对低廉的成本也符合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同时,发展CBHD还可延续我国业已形成的强大的DVD产业基础,避免因重新完全靠进口新的设备组建产业链给境外厂商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造成我们自己的巨大浪费。CBHD作为我国新一代蓝光光盘的主流产品,能带动我国光盘产业从DVD的失败中重新崛起。目前,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即将到来之际,面对消费者手中数以百万计高清电视机没有高清音像制品及其播放设备供应之市场急需,批量投放市场在即的CBHD产品,在使我国民族光盘产业得到稳步发展的同时,也为繁荣国内高清节目产品市场作出贡献
蓝光技术
次世代DVD规格(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BD生产工厂是“上海新索公司”/第一家正版电影BD发行公司是“上海泰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一家盗版电影BD品牌是“索瑞BD—25G”)
蓝光(Blu-ray)或称蓝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地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目前为止,蓝光是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盘格式,BD激光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的文档文件。这是现有(单碟)DVDs 的5倍。在速度上,蓝光允许1到2倍或者说每秒 4.5~9MB 的记录速度。
蓝光光盘拥有一个异常坚固的层面,可以保护光盘里面重要的记录层。飞利浦的蓝光光盘采用高级真空连结技术,形成了厚度统一的100μm(1μm=1/1000mm)的安全层。飞利浦蓝光光盘可以经受住频繁的使用、指纹、抓痕和污垢,以此保证蓝光产品的存储质量数据安全。
在技术上,蓝光刻录机系统可以兼容此前出现的各种光盘产品。蓝光产品的巨大容量为高清电影、游戏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带来了可能和方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清娱乐的发展。目前,蓝光技术也得到了世界上170多家大的游戏公司、电影公司、消费电子和家用电脑制造商的支持。八家主要电影公司中的七家: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华纳、索尼、米高梅、 狮门的支持。
当前流行的DVD技术采用波长为 650nm 的红色激光和数字光圈为0.6的聚焦镜头,盘片厚度为 0.6mm。而蓝光DVD技术采用波长为 405nm 的蓝紫色激光,通过广角镜头上比率为0.85的数字光圈,成功地将聚焦的光点尺寸缩得极小程度。此外,蓝光DVD的盘片结构中采用了 0.1mm 厚的光学透明保护层,以减少盘片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倾斜而造成的读写失常,这使得盘片数据的读取更加容易,并为极大地提高存储密度提供了可能。
蓝光DVD盘片的轨道间距减小至 0.32μm,仅仅是当前红光DVD盘片的一半,而其记录单元——凹槽(或化学物质相变单元)的最小直径是 0.14μm,也远比红光DVD盘片的 0.4μm 凹槽小得多。蓝光DVD单面单层盘片的存储容量被定义为23.3GB、25GB和27GB,其中最高容量(27GB)是当前红光DVD单面单层盘片容量(4.7GB)的近6倍,这足以存储超过2小时播放时间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内容,或超过13小时播放时间的标准电视节目(VHS制式图像质量,3.8MB/s)。这仅仅是单面单层实现的容量,就像传统的红光DVD盘片一样,蓝光DVD同样还可以做成单面双层、双面双层。例如 Matsushita(松下)和 Hitachi(日立)已经展示了容量约为50GB的双层蓝光DVD盘片,并力争在2002年年底将这一规格补写进蓝光DVD的技术标准当中。
被提议的蓝光DVD格式具有36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采用MPEG-2作为流媒体的压缩方式,以与全球的数字广播标准保持兼容。然而,蓝光DVD格式本身与现存的红光DVD格式并不兼容,因此一些发起者还在积极倡议蓝光DVD系统应该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DVD保持兼容,以更加顺利地得以普及;这一倡议能否实现,有望在2003年见分晓。
蓝光DVD的发起,除了被希望用以结束可擦写DVD标准之争的局面之外,其更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很可能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陆续启动(例如美国将在2003年先开通HDTV的陆基有线网,中国也确立了几年内HDTV逐渐全面取代传统电视网的计划)。实际上,用蓝色激光波段取代红色激光的存储技术,并非由DVD论坛的主要成员所研发,而是由日本的Nichia(日亚)和Toyoda Gosai这两家公司获得专利。据IDG的相关报道,这两家公司为了争夺蓝光存储技术上的专利问题,持续了长达6年之久的争议和诉讼,延缓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过,2002年8月中旬,这一争执最终达成和解,两家厂商采取和谈与合作的方式开始向其他厂商提供技术授权,从而扫清了蓝光DVD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使早已蓄谋研发蓝光DVD存储系统的各厂商笑颜绽开。
⑽ 蓝光存储的知识
蓝光影碟机是用蓝色激光读取盘上的文件。因蓝光波长较短,可以读取密度更大的光盘。那么蓝光为什么可以读写密度更大的光盘呢?这要从激光谈起:
读写用的激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光,精确到极限,就是光波长的一般,由于红光波长有700纳米,而蓝光只有400纳米,所以蓝激光实际上可以更精确一点,能够读写一个只有200nm的点,而相比之下,红色激光只能读写350nm的点,所以同样的一张光盘,点多了,记录的信息自然也就多了!
Blu-Ray Disk是蓝光盘,是DVD的下一代的标准之一,主导者为索尼与东芝,以索尼、松下、飞利浦为核心,又得到先锋、日立、三星、LG等巨头的鼎力支持。存储原理为沟槽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沟槽进行记录,然而通过更加先进的抖颤寻址实现了对更大容量的存储与数据管理,目前已经达到惊世骇俗的100GB。与传统的CD或是DVD存储形式相比,BD光盘显然带来更好的反射率与存储密度,这是其实现容量突破的关键。
与蓝光相对的是HD-DVD阵营,原本东芝已经加入蓝光阵营,然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关技术特性诱使东芝断然退出该组织,转而联合NEC开发Advanced Optical Disk,并且得到DVD-Forum的鼎力支持,改名为HD DVD。由于蓝光DVD和当前的DVD格式不兼容,直接加大了厂商过渡到蓝光DVD生产环境的成本投入,因此大大延迟了蓝光成为下一代DVD标准的进程。不过另外一位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则带来了一款和蓝光完全不兼容的新技术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光盘。 由东芝和NEC联合推出的AOD技术相比于蓝色激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兼容当前的DVD,并且在生产难度方面也要比蓝光DVD的生产难度低得多。
蓝光光盘的直径为12cm,和普通光盘(CD)及数码光盘(DVD)的尺寸一样。这种光盘利用405n蓝色激光在单面单层光盘上可以录制、播放长达27GB的视频数据,比现有的DVD的容量大5倍以上(DVD的容量一般为4.7GB),可录制13小时普通电视节目或2小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蓝光光盘采用MPEG-2压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