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据模型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1)数据存储模型的作用扩展阅读: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❷ 模型的作用
1.方便研究2.简化3.理想化4.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或复杂的事物
❸ 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数据模拟。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
就是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
2、数据操作
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等。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
(3)数据存储模型的作用扩展阅读:
数据模型用途:
数据模型是用于描绘、沟通数据需求的一组简单易懂、标准的,并且便于计算机实现的标准符号的集合。数据库很强大,但数据在其中的关系却错综复杂,成千上万个表通过各种关系或约 束互连以形成复杂的结构。没有数据模型,利益相关者很难看到现有数据库的结构、理解关键概念,当需要描述数据需求的时候,也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数据模型很重要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数据模型最详细的一层就定义为逻辑模型了,具体定义了每一个实体、实体中的每一个属性、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详细关系等。
如果要拿地图打比方的话,就相当于不光划分了每个省,每个省内的每一个城市,城市中的每一条街道和城市之间的联系都定义在了这一级别。有了这么一张图的话,任何一个地址的信息都能被找到。也就是说,逻辑模型当中能够方便地找到每一个属性的具体位置和定义。
❹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逻辑数据模型(Logix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拥护,又要面向系统。
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起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又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
(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2)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联系等。
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 。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❺ 数据库概念模型的作用
将系统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过程。概念模型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模型最终要转换为数据模型。
❻ 数据模型三要素是什么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1):数据结构,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
2):数据操作,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等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
希望可以帮你
❼ 数据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来源一: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它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因此,对空间数据模型的认识和研究在设计GIS空间数据库和发展新一代GIS系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着,第48页。
来源二:为了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首先必须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抽象到计算机中进行表示、处理和分析,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可分为:
1、概念模型(分三种:1: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2: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3:网路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2、逻辑数据模型(常用的分: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
3、物理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是指概念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内部具体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即在物理磁盘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统抽象的最底层。)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等编,第62页。
顺:考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