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代操作系统中,一般采用()和()两种存储管理方法。—交换和虚拟内存有何不同
现在操作系统中,一般采用比较欢和两组二交换的轻松管理方式,你交换和虚拟内容存在不同,根据他的不同进行交换和模拟的需要。
⑵ 虚拟存储器的存储映像算法有哪些以及优缺点
虚拟存储器的储存音箱的话还是比较不错的。
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前串讲的目 录
第1章 考试指南 1
1.1 考试题型分析 1
1.2 考试知识点分析 2
1.2.1 数据结构 2
1.2.2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1.2.3 操作系统 6
1.2.4 计算机网络 8
1.3 备考指南 10
1.3.1 专业课学习 10
1.3.2 学习效果检测 11
1.3.3 辅导和培训 12
第1篇 数据结构篇
第2章 线性表 14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分析,分析最适合题设要求的线性表存储结构。
(2)线性表各种存储结构的实现以及插入、删除、查找等算法,以及掌握每种存储结构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2.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4
2.2 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1◎2 15
2.3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3 15
2.4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2◎3 20
2.5 静态链表 ★2◎4 24
2.6 双向链表 ★3◎4 26
2.7 循环链表 ★3◎4 29
第3章 栈、队列和数组 31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一个数据序列依次通过栈或队列后数据序列的变化情况。
(2)栈的各种存储结构的实现、入栈、出栈、栈空满的判断算法,以及每种存储结构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3)队列的各种存储结构的实现、入队列、出队列、队列空满的判断算法,以及每种存储结构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4)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设计方法和对应关系。
3.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31
3.2 栈的基本概念 ★1◎4 32
3.3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2◎3 33
3.4 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3◎3 35
3.5 队列的基本概念 ★1◎3 36
3.6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2◎4 37
3.7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3 40
3.8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3◎2 42
第4章 树与二叉树 45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树基本术语、性质等。常见题目包括:计算树的度、结点个数、路径长度、树的高度(深度)等。
(2)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存储结构等。常见题目包括:计算二叉树结点个数、结点编号、不同度数结点之间的数量关系等。
(3)二叉树的遍历。常见题目包括:求遍历结果、求算术表达式的不同表示、由遍历序列恢复二叉树、递归/非递归遍历程序的编写、回溯法应用、与遍历相关的算法问题等。
(4)二叉树线索化。常见题目包括:线索二叉树的建立、各种线索二叉树树中结点前驱和后继的求解等。
(5)树和森林的遍历,树、森林与二叉树的关系。常见题目包括:求树和森林的遍历结果、树、森林与二叉树之间转换等。
(6)哈夫曼树的定义与构造方法。常见题目包括:建立哈夫曼树、编制哈夫曼编码。
4.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45
4.2 树的概念 ★1◎4 46
4.3 二叉树 ★2◎4 47
4.4 树、森林 ★3◎3 51
4.5 树的应用 ★3◎3 54
第5章 图 57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列举图的邻接矩阵及其邻接表。
(2)列举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序列和广度优先搜索序列。
(3)列举图的一棵最小生成树。
(4)指出图中某一个顶点相对于其他顶点的最小路径。
(5)列举有向无环图的拓扑排序序列。
(6)列举AOE-网的关键路径和关键活动。
5.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57
5.2 图的概念 ★1◎2 58
5.3 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3◎2 60
5.4 图的遍历 ★3◎3 65
5.5 最小(代价)生成树 ★3◎4 70
5.6 最短路径 ★3◎4 73
5.7 拓扑排序 ★3◎3 76
5.8 关键路径 ★3◎4 77
第6章 查找 80
本章是考试的重点难点章节,概念较多,联系较为紧密,容易混淆。大家在复习这一章时要学会分类和对比相结合来进行复习。本章重点掌握各种查找算法的算法实现和平均查找长度的通用公式,以及在特定序列下的计算方法。
6.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80
6.2 查找的基本概念 ★1◎2 81
6.3 顺序查找法 ★2◎3 82
6.4 折半查找法 ★2◎3 83
6.5 二叉排序树 ★3◎4 85
6.6 平衡二叉树(AVL树) ★3◎4 87
6.7 B-树 ★4◎3 90
6.8 哈希表及其查找 ★3◎4 93
第7章 排序 98
本章要求读者重点掌握排序的基本的概念、各种排序算法的设计思想,以及各种排序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时间、空间复杂度。主要掌握直接插入、折半插入、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9种排序算法的相关知识。
7.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98
7.2 排序的基本概念 ★1◎2 99
7.3 插入排序 ★2◎3 99
7.4 冒泡排序 ★2◎3 101
7.5 简单选择排序 ★2◎4 101
7.6 希尔排序 ★3◎4 102
7.7 快速排序 ★3◎4 103
7.8 堆排序 ★4◎4 105
7.9 二路归并排序 ★3◎4 107
7.10 基数排序 ★4◎3 107
7.11 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4◎4 109
第2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篇
第8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3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计算机发展历程,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分类等。
(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包括硬件、软件等。
(3)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5个部件。
(4)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等。
(5)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等3个过程。
(6)计算机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
MFLOPS等。
8.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13
8.2 计算机发展历程 ★1◎1 114
8.3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2 115
8.4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2 116
8.5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2 117
8.6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2◎2 117
8.7 计算机性能指标 ★3◎2 118
第9章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120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包括真值和机器数的表示及相互转换。
(3)BCD码,包括BCD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4)字符与字符串,包括字符与字符串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5)校验码,包括校验码的定义、分类及表示和运算。
(6)定点数的表示,包括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的表示。
(7)定点数的运算,包括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8)浮点数的表示,包括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
(9)浮点数的加/减运算,包括浮点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0)算术逻辑单元ALU,包括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的逻辑表示和逻辑图,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即ALU的功能和基本组成)。
9.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20
9.2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4◎5 121
9.3 真值和机器数 ★3◎4 122
9.4 BCD码 ★3◎4 124
9.5 字符与字符串 ★3◎3 124
9.6 校验码 ★3◎4 124
9.7 定点数的表示 ★3◎4 125
9.8 定点数的运算 ★3◎4 126
9.9 浮点数的表示 ★3◎4 134
9.10 浮点数运算 ★3◎4 137
9.11 算术逻辑单元ALU ★4◎5 139
第10章 存储器层次结构 140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存储器的分类。
(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3)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SRAM和D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4)只读存储器。
(5)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6)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7)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包括程序访问的局部、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Cache写策略等。
(8)虚拟存储器,包括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页式虚拟存储器、段式虚拟存储器、段页式虚拟存储器、TLB(快表)等。
10.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40
10.2 存储器的分类 ★1◎1 141
10.3 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2◎4 141
10.4 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3◎4 142
10.5 只读存储器 ★2◎3 144
10.6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3◎3 144
10.7 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3◎4 144
10.8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4◎5 146
10.9 虚拟存储器 ★4◎5 149
第11章 指令系统 152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指令格式,包括指令的基本格式、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2)指令的寻址方式,包括有效地址的概念、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常见寻址方式。
(3)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11.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52
11.2 指令格式 ★4◎5 152
11.3 指令的寻址方式 ★4◎5 154
11.4 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3◎5 156
第12章 中央处理器 158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指令执行过程。
(3)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4)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硬布线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等。
(5)指令流水线,包括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12.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58
12.2 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4 158
12.3 指令执行过程 ★3◎5 160
12.4 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3◎4 160
12.5 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4 160
12.6 指令流水线 ★4◎5 166
第13章 总线 168
本章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总线概述,包括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等。
(2)总线仲裁,包括集中仲裁方式、分布仲裁方式等。
(3)总线操作和定时,包括同步定时方式、异步定时方式等。
(4)总线标准。
13.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68
13.2 总线概述 ★3◎5 168
13.3 总线仲裁 ★4◎5 171
13.4 总线操作和定时 ★4◎5 172
13.5 总线标准 ★3◎3 173
第14章 输入/输出(I/O)系统 175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I/O系统基本概念。
(2)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存储器(包括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等)。
(3)I/O接口(I/O控制器),包括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I/O端口及其编址等。
(4)I/O方式,包括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等。
(5)中断,包括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等。
(6)DMA方式,包括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等。
(7)通道方式。
14.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75
14.2 I/O系统基本概念 ★2◎2 176
14.3 外部设备 ★2◎2 177
14.3.1 输入设备 177
14.3.2 输出设备 178
14.4 I/O接口(I/O控制器) ★3◎3 184
14.4.1 I/O接口的功能 184
14.3.2 I/O接口的基本结构 184
14.3.3 I/O端口及其编址 184
14.5 I/O方式 ★4◎5 185
14.5.1 程序查询方式 185
14.5.2 中断方式 187
14.5.3 DMA方式 189
14.5.4 通道方式 193
第3篇 操作系统篇
第15章 操作系统概述 195
在这一章中,基本上不会出大题,考的都是书上列出的条条框框形式的,属于识记形式的题目。重点是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4种基本特性和5种主要功能。在这里面的重中之重,就是操作系统的4大特征和5大功能,尤其需要对操作系统的4大基本特征及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操作系统的5大功能及必要性,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15.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195
15.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196
15.3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1◎1 196
15.3.1 操作系统的发展 196
15.3.2 操作系统的分类 196
15.4 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2◎2 197
15.4.1 操作系统的类型 197
15.4.2 各类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 197
15.5 操作系统的特征和服务 ★2◎2 201
15.5.1 操作系统的特征 201
15.5.2 操作系统的服务 201
15.6 操作系统的功能 ★2◎2 202
15.7 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2 203
15.7.1 传统计算 203
15.7.2 基于Web的计算 203
15.7.3 嵌入式计算 203
第16章 进程管理 204
进程管理是考试的热门。这一章出题的灵活性比较大,重点是要掌握进程的基本特征和状态转换及转换的原因和事件,线程与进程的比较和线程两种实现方式的比较,进程通信的基本类型;要掌握各种调度算法及其适用环境,要会用算法来进行调度。整个死锁一节都是重点,理解死锁的概念和产生死锁的充分必要条件;熟练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和检测算法;了解处理死锁问题时避免饥饿的方法。
16.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204
16.2 进程与线程 ★2◎3 207
16.2.1 关于进程 207
16.2.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208
16.2.3 进程控制 209
16.2.4 进程组织 210
16.2.5 进程通信 212
16.2.6 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213
16.3 处理机调度 ★3◎3 215
16.3.1 调度的基本概念 215
16.3.2 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216
16.3.3 调度的基本准则 216
16.3.4 调度方式 217
16.4 进程同步 ★4◎4 219
16.4.1 基本概念和准则 219
16.4.2 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 220
16.4.3 信号量 223
16.4.4 管程 224
16.4.5 经典同步问题 227
16.5 死锁 ★3◎4 230
16.5.1 死锁的概念 230
16.5.2 死锁处理策略 230
16.5.3 死锁预防 231
16.5.4 死锁避免 232
16.5.5 死锁检测和解除 233
第17章 内存管理 235
内存管理是考试的热点,在这一章中我们要掌握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交换与覆盖,以及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单一连续分配、分区分配)和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理解这些管理方式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各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17.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235
17.2 内存管理基础 ★2◎3 238
17.2.1 内存管理概念 238
17.2.2 交换与覆盖 240
17.2.3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241
17.2.4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243
17.3 虚拟内存管理 ★4◎4 247
17.3.1 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47
17.3.2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248
17.3.3 页面置换算法 249
17.3.4 页面分配策略 250
17.3.5 抖动 251
17.3.6 请求分段管理方式 253
17.3.7 请求段页式管理方式 254
第18章 文件管理 255
文件管理不是考试的重点,这一章出的题量不会很大。文件管理的重点是文件的几种逻辑物理结构,目录的管理和磁盘管理,比较重要的是要掌握磁盘管理各种调度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这些算法解题的思路。
18.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255
18.2 文件系统基础 ★1◎1 258
18.2.1 文件概念 258
18.2.2 文件结构 259
18.2.3 目录结构 260
18.2.4 文件共享 261
18.2.5 文件保护 263
18.3 文件系统实现 ★2◎2 264
18.3.1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264
18.3.2 目录实现 265
18.3.3 文件实现 266
18.4 磁盘组织与管理 ★3◎3 267
18.4.1 磁盘的结构 267
18.4.2 磁盘调度算法 268
18.4.3 磁盘的管理 269
第19章 输入/输出管理 271
输入/输出管理的考试重点是四种I/O控制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比较,而中断处理和SPOOLing技术以及提高性能的缓冲策略也很重要。
19.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271
19.2 I/O管理概述 ★2◎3 273
19.2.1 I/O设备 273
19.2.2 I/O管理目标 275
19.2.3 I/O管理功能 276
19.2.4 I/O应用接口 276
19.2.5 I/O控制方式 278
19.3 I/O核心子系统 ★4◎4 282
19.3.1 I/O调度概念 282
19.3.2 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282
19.3.3 设备分配与回收 283
19.3.4 假脱机技术(SPOOLing) 285
19.3.5 出错处理 286
第4篇 计算机网络篇
第20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88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区别,掌握它们各个层间的对应关系;
(2)TCP/IP各层的主要功能,以及各层的常见协议。
20.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288
20.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1◎2 288
20.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 289
20.4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1◎2 290
20.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1◎2 290
20.6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3◎4 292
20.7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2◎3 293
20.8 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4◎5 293
20.8.1 ISO/OSI参考模型 293
20.8.2 TCP/IP参考模型 294
20.8.3 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295
20.8.4 TCP/IP各层的功能与主要常见协议 295
第21章 物理层 296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三种主要的编码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2)三种交换网络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区别;
(3)传输介质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21.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296
21.2 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1◎3 296
21.3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2◎2 297
21.4 信源与信宿 ★2◎2 298
21.5 编码与调制 ★3◎4 298
21.6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4◎4 300
21.6.1 电路交换 300
21.6.2 报文交换 300
21.6.3 分组交换 301
21.7 数据报与虚电路 ★3◎3 301
21.8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2◎3 302
21.8.1 双绞线 302
21.8.2 同轴电缆 303
21.8.3 光纤 303
21.8.4 无线传输介质 303
21.9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2◎3 303
21.9.1 机械特性 304
21.9.2 电气特性 304
21.9.3 功能特性 304
21.9.4 规程特性 304
21.10 中继器与集线器 ★2◎3 304
21.10.1 中继器 304
21.10.2 集线器 305
第22章 数据链路层 307
数据链路层常考的主要知识点有:数据帧的拆分与拼接;检错编码、纠错编码等差错控制;滑动窗口机制、停止—等待协议、后退N帧协议GBN、选择重传协议SR等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等介质访问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中,要求掌握主要有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令牌传递协议。
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考查,也放在这个知识点中。要求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以太网与IEEE 802.3、IEEE 802.11及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广域网的基本概念、PPP协议、HDLC协议、ATM网络基本原理等知识只需要有所了解。最后还需对数据链路层设备网桥(网桥的概念、透明网桥与生成树算法、源选径网桥与源选径算法)、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等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数据链路层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问答题。
22.1 考试大纲及考点分析 307
22.2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2◎2 308
22.3 组帧 ★2◎2 308
22.4 差错控制 ★3◎4 309
22.5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2◎3 310
22.6 介质访问控制 ★3◎4 312
22.7 局域网 ★2◎3 314
22.8 广域网 ★3◎1 316
22.9 数据链路层设备 ★2◎3 318
第23章 网络层 321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网络层设备功能。
(2)IPv4及分类。IP地址格式、分类、特殊地址及使用。
(3)子网掩码及划分方法,子网掩码定义及相关计算。
(4)CIDR含义及计算。
(5)路由基本概念,基本算法及计算,自治系统,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区别。
23.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321
23.2 网络层的功能 ★1◎3 321
23.3 路由算法 ★2◎2 322
23.4 IPv4 ★3◎4 323
23.4.1 A类地址 323
23.4.2 B类地址 324
23.4.3 C类地址 324
23.4.4 特殊地址形式 324
23.4.5 子网及掩码 325
23.5 IPv6 ★3◎3 327
23.5.1 IPv6地址分类 328
23.5.2 IPv6地址表示方法 328
23.5.3 IPv6地址表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28
23.6 路由协议 ★2◎2 329
23.6.1 路由信息协议 330
23.6.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330
23.6.3 外部网关协议BGP 332
第24章 传输层 335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TCP和UDP优缺点比较。
(2)TCP滑动窗口的实现形式,用慢启动算法实现拥塞控制和TCP的流量控制。
(3)TCP的“三次握手”及ACK累计确认等知识点。
24.1 考点归纳及考点分析 335
24.2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2 335
24.2.1 传输层在协议层次中的位置 335
24.2.2 运输层的主要功能及协议数据单元 336
24.2.3 传输层两个协议 337
24.2.4 端口的概念和Socket地址 337
24.3 UDP协议 ★2◎3 338
24.3.1 UDP概述 338
24.3.2 UDP数据报格式 338
24.3.3 UDP的特点 339
24.4 TCP协议 ★3◎4 339
24.4.1 TCP概述 339
24.4.2 TCP的服务 340
24.4.3 TCP的可靠性 340
24.4.4 TCP的数据传输 341
24.4.5 TCP的拥塞控制 344
24.4.6 TCP差错控制 345
24.4.7 TCP的连接管理 346
第25章 应用层 348
本章考点中,常考的知识点有:
(1)域名解析的过程及解析算法。
(2)Telnet工作过程,特别是本地NVT格式的数据转化。
(3)E-mail中发送和接收所使用的三个协议(SMTP、POP3和IMAP)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基本工作原理。
25.1 考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348
25.2 应用层协议原理 ★2◎2 349
25.3 DNS系统 ★2◎3 349
25.3.1 DNS概述 349
25.3.2 DNS提供的服务 351
25.3.3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352
25.3.4 DNS服务器工作原理 353
25.3.5 DNS报文 355
25.4 FTP ★2◎2 355
25.4.1 FTP概述 355
25.4.2 FTP工作原理 356
25.4.3 FTP的工作方式 357
25.4.4 FTP协议的优缺点 357
25.4.5 通过FTP传输文件 358
25.4.6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358
25.5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2◎2 359
25.5.1 Telnet概述 359
25.5.2 Telnet的工作过程 360
25.5.3 Telnet协议 360
25.6 电子邮件 ★2◎2 361
25.6.1 电子邮件概述 361
25.6.2 电子邮件的传递过程 361
25.6.3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362
25.6.4 电子邮件的收信协议 363
25.6.5 电子邮件的格式 365
25.6.6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MIME) 365
25.7 WWW ★2◎3 366
25.7.1 WWW概述 366
25.7.2 超文本链接、超媒体和超文本标记语言 367
25.7.3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369
25.7.4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370
附录A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分析与解答 374
附录B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395
Ⅰ 考查目标 395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395
Ⅲ 考查范围 395
数据结构 395
计算机组成原理 396
操作系统 398
计算机网络 399
⑷ 虚拟内存的调度介绍
1、页式虚存地址映射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虚地址空间被分成等长大小的页,称为逻辑页;主存空间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称为物理页。相应地,虚地址分为两个字段:高字段为逻辑页号,低字段为页内地址(偏移量);实存地址也分两个字段:高字段为物理页号,低字段为页内地址。通过页表可以把虚地址(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在大多数系统中,每个进程对应一个页表。页表中对应每一个虚存页面有一个表项,表项的内容包含该虚存页面所在的主存页面的地址(物理页号),以及指示该逻辑页是否已调入主存的有效位。地址变换时,用逻辑页号作为页表内的偏移地址索引页表(将虚页号看作页表数组下标)并找到相应物理页号,用物理页号作为实存地址的高字段,再与虚地址的页内偏移量拼接,就构成完整的物理地址。现代的中央处理机通常有专门的硬件支持地址变换。
2、转换后援缓冲器由于页表通常在主存中,因而即使逻辑页已经在主存中,也至少要访问两次物理存储器才能实现一次访存,这将使虚拟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加倍。为了避免对主存访问次数的增多,可以对页表本身实行二级缓存,把页表中的最活跃的部分存放在高速存储器中,组成快表。这个专用于页表缓存的高速存储部件通常称为转换后援缓冲器(TLB)。保存在主存中的完整页表则称为慢表。
3、内页表是虚地址到主存物理地址的变换表,通常称为内页表。与内页表对应的还有外页表,用于虚地址与辅存地址之间的变换。当主存缺页时,调页操作首先要定位辅存,而外页表的结构与辅存的寻址机制密切相关。例如对磁盘而言,辅存地址包括磁盘机号、磁头号、磁道号和扇区号等。 段是按照程序的自然分界划分的长度可以动态改变的区域。通常,程序员把子程序、操作数和常数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段中,并且每个程序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的段。在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虚地址由段号和段内地址(偏移量)组成。虚地址到实主存地址的变换通过段表实现。每个程序设置一个段表,段表的每一个表项对应一个段。每个表项至少包含下面三个字段:
(1)有效位:指明该段是否已经调入实存。
(2)段起址:指明在该段已经调入实存的情况下,该段在实存中的首地址。
(3)段长:记录该段的实际长度。设置段长字段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访问某段的地址空间时,段内地址不会超出该段长度导致地址越界而破坏其他段。段表本身也是一个段,可以存在辅存中,但一般驻留在主存中。
段式虚拟存储器有许多优点:
①段的逻辑独立性使其易于编译、管理、修改和保护,也便于多道程序共享。②段长可以根据需要动态改变,允许自由调度,以便有效利用主存空间。段式虚拟存储器也有一些缺点:
①因为段的长度不固定,主存空间分配比较麻烦。②容易在段间留下许多外碎片,造成存储空间利用率降低。
③由于段长不一定是2的整数次幂,因而不能简单地像分页方式那样用虚地址和实地址的最低若干二进制位作为段内偏移量,并与段号进行直接拼接,必须用加法操作通过段起址与段内偏移量的求和运算求得物理地址。因此,段式存储管理比页式存储管理方式需要更多的硬件支持。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是段式虚拟存储器和页式虚拟存储器的结合。实存被等分成页。每个程序则先按逻辑结构分段,每段再按照实存的页大小分页,程序按页进行调入和调出操作,但可按段进行编程、保护和共享。它把程序按逻辑单位分段以后,再把每段分成固定大小的页。程序对主存的调入调出是按页面进行的,但它又可以按段实现共享和保护,兼备页式和段式的优点。缺点是在映象过程中需要多次查表。在段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每道程序是通过一个段表和一组页表来进行定位的。段表中的每个表目对应一个段,每个表目有一个指向该段的页表起始地址及该段的控制保护信息。由页表指明该段各页在主存中的位置以及是否已装入、已修改等状态信息。如果有多个用户在机器上运行,多道程序的每一道需要一个基号,由它指明该道程序的段表起始地址。虚拟地址格式如下: 基号 段号 页号 页内地址
⑸ 谁知道软件工程师考试的具体内容
首先给你说明: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分的三个层次:
一: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有以下: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系统分析师(原系统分析员)
3系统架构设计师
二:中级资格(工程师)有以下:
1软件评测师
2软件设计师(原高级程序员)
三:初级资格(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有以下:
1程序员(原初级程序员、程序员)
其中你说的是中级的第二类吧
考的内容是:
(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⑹ 计算机考研问题
计算机系要考: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1普适计算与并行处理
_ 02计算机网络
_ 03计算机容错技术
_ 04多媒体技术
_ 05网络与信息安全
_ 06嵌入式技术 6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43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或844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综合知识(1、数据库40%,2、软件工程30%3、计算机网络30%):《数据库系统原理(第2版)》.李建中,王珊.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软件工程》 王家华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计算机网络(第4版)》 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1分布式数据管理
_ 02自然语言处理
_ 03信息安全
_ 04嵌入式系统
_ 05机器学习与专家系统
_ 0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7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43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或844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综合知识(1、数据库40%,2、软件工程30%3、计算机网络30%):《数据库系统原理(第2版)》.李建中,王珊.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软件工程》 王家华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计算机网络(第4版)》 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1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_ 02宽带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通信系统
_ 03计算机互联网络与Web技术
_ 04软件工程
_ 05服务计算的关键技术及系统
_ 06计算网络技术 128(含秦皇岛分校28人)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43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或844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综合知识(1、数据库40%,2、软件工程30%3、计算机网络30%):《数据库系统原理(第2版)》.李建中,王珊.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软件工程》 王家华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计算机网络(第4版)》 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参考书:
843C 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 C 程序设计》 , 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1 年; 《数据结构》 , 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844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第三版 ) 》齐志儒、高福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⑺ 什么是MMU,TLB
MMU是Memory Management Unit的缩写,中文名内存管理单元,它是CPU中用来管理虚拟存储器和物理存储器的控制器件,同时也负责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TLB是MMU中的一个页表缓存,用于快速获取页表目录的,称为快表技术;
⑻ cache发生未命中和虚拟存储器发生未命中的损失是不是一样,为什么
不知道,完任务啊,对不起了!!~
⑼ 段式虚拟内存情形,假设访问的段在内存中,怎样进行地址转换 页表项包括哪些内容 求详解 高分悬赏 速
5.在设备和I/O管理中,什么叫缓冲,缓冲与高速缓冲有何区别?
标准I/O提供了3种类型的缓冲类型。
全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当填满标准I/O缓存后才进行实际I/O操作。对驻留在磁盘上的文件的访问通常是由标准I/O库实施全缓冲的。
行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输入和输出中遇到新行符时,标准I/O库执行I/O操作,这允许我们一次输出一个字符(如fputc函数),但只有写了一行之后才进行实际I/O操作。当流涉及一个终端时(例如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典型地使用行缓冲。
不带缓冲。标准I/O库不对字符进行缓冲。如果用标准I/O函数写若干字符到不带缓冲的流中,则相当于用write系统调用将这些字符写到打开的文件上。标准出错况stderr通常是不带缓存的,这就使得出错信息可以尽快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