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存储器可以和什么直接交换信息
主存储器可以和CPU直接交换信息。
主存储器(Mainmemory)简称主存。是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
现代计算机是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顾合理的造价,往往采用多级存储体系。即由存储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适中的主存储器是必不可少的。
主存储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与地址无关。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达4GB的存储器地址。这对多数应用已经足够,但对于某些特大运算量的应用和特大型数据库已显得不够,从而对64位结构提出需求。从70年代起,主存储器已逐步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
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英文Logic components;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
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或最终)的操作结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操作的并行性。
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所需用的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CR0~CR3)用于控制和确定处理器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执行任务的特性。CR0中含有控制处理器操作模式和状态的系统控制标志。
CR1保留不用;CR2含有导致页错误的线性地址;CR3中含有页目录表物理内存基地址,因此该寄存器也被称为页目录基地址寄存器PDBR(Page-Directory Base address Register)。
Ⅱ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图怎么画
第一步:将16进制的地址码转换为2进制地址码,确定其总容量
系统程序区:6000H~67FFH
6000:0110 0000 0000 0000
67FF:0110 0111 1111 1111
因为有16根地址线,所以排列为A0~A15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1
(后面的用不到了,做题的时候表格要体现<最好是全部都写出>)
同理用户程序区:6800H~6BFFH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0 1 1 0 1 0 0 0
0 1 1 0 1 0 1 1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芯片
RAM用来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并可以在程序运行中反复的更改其内容,所以用户程序一般选用RAM芯片,而ROM基本上存储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程序和数据,所以系统程序一般选用ROM芯片。
接下来就是选择芯片大小的问题
系统程序区:A0~A10编码从全0变为全1,一共11根地址线,也就是2k,8根数据线,系统程序区总容量2k x 8位,所以我们就选取一片2k x 8位的ROM芯片
用户程序区:A0~A9编码从全0变为全1,一共10根地址线,也就是1k,8根数据线,用户程序区总容量为1k x 8位,但根据题干未给出1k x 8位的RAM芯片,此时我们需要进行位扩展(如果对于字扩展和位扩展不熟悉,就去找一下其他博客了解一下吧,或者评论我也可以),我们就选取2片1k x 4位的RAM芯片。
第三步:分配地址线画图
说明:
A0~A10接2k x 8位的ROM
A0~A9分别接1k x 4位的RAM
A11~A15作为片选线
38译码器:A11、A12、A13分别连接A、B、C
G1 高电平(A14根据那个表可以看到始终为1->高电平)
G2A、G2B需要高电平工作(A15始终为高电平,但是连接的位置注意有个小圈圈哦–取反的是意思MREQ低电平有效)
输出Y4、Y5(这个需要看连接A、B、C的A11、A12、A13的编码,将其三位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就是其下标)
就像这样,当然你需要去看大量的题来看不同的38译码器的连接情况。
Ⅲ 在微机中,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之间是通过什么连接起
通过系统总线把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
系统总线在微型计算机中的地位,如同人的神经中枢系统,CPU通过系统总线对存储器的内容进行读写,同样通过总线,实现将CPU内数据写入外设,或由外设读入CPU。
微型计算机都采用总线结构。总线就是用来传送信息的一组通信线。微型计算机通过系统总线将各部件连接到一起,实现了微型计算机内部各部件间的信息交换。
(3)主存储器与cpu如何连接扩展阅读:
系统总线技术指标
1、系统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系统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钟传送MB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与总线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位宽/8。
2、系统总线的位宽
系统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
3、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Ⅳ 8086cpu与存储器连接时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数据锁存:指令周期译码和数据周期数据分别处理
-片选:如何避免与其他外设冲突
-读写信号:如何译码才能在正确的时刻给正确的地址送数
-数据线和地址线:实际需要连多少根线
以上信号还要规划好时序,配合好速率,看需不需要做信号间搭电平转换
Ⅳ 主储存器和cpu之间通过什么信号连接
通过内存控制器进行连接。
Ⅵ cpu与存储器连接的步骤是什么
1)CPU可访问的最大存储空间看地址位数地址总线18条故2^18
2)CPU可提供数据总线8条存储空间为16KB故要拼凑一个16K*8--->(16K*8)/(4K×4
)=8
3)要求用138译码器实现地址译码应该就是3-8译码器那么有3根地址线做译码输入。
全部用4K×4位的RAM芯片构成,那么4K=2^12需要12根地址线A11-A0,之前3根就是A14-A12---这里的推算的没考虑要求其地址范围为08000H——0BFFFH的。
这里是从低位考虑的。
考虑地址空间必须先把地址从16进制转成2进制观察他们“1”最高位的位置然后设计。
Ⅶ 主存储器和cpu的关系
一、主存就是内存:
是直接与CPU交换信息的存储器,指CPU能够通过指令中的地址码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常用于存放处于活动状态的程序和数据
主存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1)RAM:在执行期间,程序的数据放在主存内,各个存储单元的内容可通过指令随机访问,这样的存储器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ROM:另一种存储器叫只读存储器(ROM),里面存放一次性写入的程序或数据,仅能随机读出。RAM和ROM共同分享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二、辅存就是外存:
硬盘与磁盘、光盘、软盘、U盘等。
三、缓存:缓冲寄存器
在CPU同时处理很多数据,而又不可能同时进行所有数据的传输的情况,把优先级低的数据暂时放入缓存中,等优先级高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再把它们从缓存中拿出来进行处理
四、虚拟内存
当运行数据超过内存限度,部分数据自动“溢出”,这时系统会将硬盘上的部分空间模拟成内存——虚拟内存,并且将暂时不运行的程序或不使用的数据存放到虚拟内存中等待需要时调用
五、硬盘
硬盘即为外接的硬盘 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
速度比较
cpu>缓存>主存>辅存
Ⅷ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1k×8位就是1k字节
2片就是2k字节,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