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通常使用什么存储来存储广义表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通常使用什么存储来存储广义表

发布时间: 2022-05-31 19:44:25

A. 关于数据结构中,画出广义表(((a),b),(d),(e,f))的存储结构

如图:

任意广义表都由表头和表尾组成,所以都能用一个表结点表示。表头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广义表。表尾一定是广义表或空表,所以能用一个表结点表示或表明其是空表。

(1)通常使用什么存储来存储广义表扩展阅读

同层存储所有兄弟的扩展链式存储

在这种存储方式中,同样设置两类结点:表结点和原子结点。与第一种方式不同的是该种存储方式中的表结点和原子结点都有一个指针指向同一层中下一个元素结点的指针。该指针类似于单向链表中的next指针,把同一层的元素结点链接到一起。

B. 数据结构广义表的问题

第一章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理解什么是数据、数据对象、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间的关系。
2、面向对象概念:理解什么是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数据抽象和信息隐蔽原则。了解什么是面向对象。由于目前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说法,我们采用了一种最流行的说法,即Coad与Yourdon 给出的定义:面向对象 = 对象 + 类 + 继承 + 通信。
要点:
·抽象数据类型的封装性
·面向对象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面向对象方法着眼点在于应用问题所涉及的对象
3、数据结构的抽象层次:理解用对象类表示的各种数据结构
4、算法与算法分析:理解算法的定义、算法的特性、算法的时间代价、算法的空间代价。
要点:·算法与程序的不同之处需要从算法的特性来解释
·算法的正确性是最主要的要求
·算法的可读性是必须考虑的
·程序的程序步数的计算与算法的事前估计
·程序的时间代价是指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性度量

第二章 数组
1、作为抽象数据类型的数组:数组的定义、数组的按行顺序存储与按列顺序存储
要点:
·数组元素的存放地址计算
2、顺序表:顺序表的定义、搜索、插入与删除
要点:
·顺序表搜索算法、平均比较次数的计算
·插入与删除算法、平均移动次数的计算
3、多项式:多项式的定义
4、字符串:字符串的定义及其操作的实现
要点:
·串重载操作的定义与实现

第三章 链接表
1、单链表:单链表定义、相应操作的实现、单链表的游标类。
要点:
·单链表的两种定义方式(复合方式与嵌套方式)
·单链表的搜索算法与插入、删除算法
·单链表的递归与迭代算法
2、循环链表:单链表与循环链表的异同
3、双向链表:双向链表的搜索、插入与删除算法、链表带表头结点的优点
4、多项式的链接表示

第四章 栈与队列
1、栈:栈的特性、栈的基本运算
要点:
·栈的数组实现、栈的链表实现
·栈满及栈空条件、抽象数据类型中的先决条件与后置条件
2、栈的应用:用后缀表示计算表达式,中缀表示改后缀表示
3、队列:队列的特性、队列的基本运算
要点:
·队列的数组实现:循环队列中队头与队尾指针的表示,队满及队空条件
·队列的链表实现:链式队列中的队头与队尾指针的表示、
4、双向队列:双向队列的插入与删除算法
5、优先级队列:优先级队列的插入与删除算法

第五章 递归与广义表
1、递归:递归的定义、递归的数据结构、递归问题用递归过程求解
要点:·链表是递归的数据结构,可用递归过程求解有关链表的问题
2、递归实现时栈的应用
要点:·递归的分层(树形)表示:递归树
·递归深度(递归树的深度)与递归工作栈的关系
·单向递归与尾递归的迭代实现
3、广义表:广义表定义、广义表长度、广义表深度、广义表表头、广义表表尾
要点:
·用图形表示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第六章 树与森林
1、树:树的定义、树的基本运算
要点:
·树的分层定义是递归的
·树中结点个数与高度的关系
2、二叉树:二叉树定义、二叉树的基本运算
要点:
·二叉树性质、二叉树中结点个数与高度的关系、不同种类的二叉树棵数
·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完全二叉树的双亲、子女和兄弟的位置
·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层次遍历
·前序
·中序
·后序的线索化二叉树、前驱与后继的查找方法
3、霍夫曼树:霍夫曼树的构造方法、霍夫曼编码、带权路径长度的计算
4、树的存储:树的广义表表示、树的双亲表示、树与二叉树的对应关系、树的先根·中根·后根·层次遍历。
5、堆:堆的定义、堆的插入与删除算法
要点:
·形成堆时用到的向下调整算法及形成堆时比较次数的上界估计
·堆插入时用到的向上调整算法

第七章 集合与搜索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存储表示
要点:
·用位数组表示集合时集合基本运算的实现
·用有序链表表示集合时集合基本运算的实现
2、并查集:并查集定义、并查集的三种基本运算的实现
3、基本搜索方法
要点:
·对一般表的顺序搜索算法(包括有监视哨和没有监视哨)
·对有序顺序表的顺序搜索算法、用判定树(即扩充二叉搜索树)描述搜索,以及平均搜索长度(成功与不成功)的计算。
·对有序顺序表的折半搜索算法、用判定树(即扩充二叉搜索树)描述搜索,以及平均搜索长度(成功与不成功)的计算。
4、二叉搜索树:
要点:
·动态搜索树与静态搜索树的特性
·二叉搜索树的定义、二叉搜索树上的搜索算法、二叉搜索树搜索时的平均搜索长度(成功与不成功)的计算。
·AVL树结点上的平衡因子、AVL树的平衡旋转方法
·高度为h的AVL树上的最少结点个数与最多结点个数
· AVL树的搜索方法、插入与删除方法

第八章 图
1、图:图的定义与图的存储表示
要点:
·邻接矩阵表示(通常是稀疏矩阵)
·邻接表与逆邻接表表示
·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表示
2、深度优先遍历与广度优先遍历
要点:
·生成树与生成树林的定义
·深度优先搜索是个递归的过程,而广度优先搜索是个非递归的过程
·为防止重复访问已经访问过的顶点,需要设置一个访问标志数组visited
3、图的连通性
要点:
·深度优先搜索可以遍历一个连通分量上的所有顶点
·对非连通图进行遍历,可以建立一个生成森林
·对强连通图进行遍历,可能建立一个生成森林
·关节点的计算和以最少的边构成重连通图
4、最小生成树
要点:
·对于连通网络、可用不会构成环路的权值最小的n-1条边构成最小生成树
·会画出用Kruskal算法及Prim算法构造最小生成树的过程
5、单源最短路径
要点:
·采用逐步求解的方式求某一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要求每条边的权值必须大于零
6、活动网络
要点:
·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关键活动、AOE网
·拓扑排序将一个偏序图转化为一个全序图。
·为实现拓扑排序,要建立一个栈,将所有入度为零的顶点进栈
·关键路径的计算

第九章 排序
1、基本概念:关键码、初始关键码排列、关键码比较次数、数据移动次数、稳定性、附加存储、内部排序、外部排序
2、插入排序:
要点:
·当待排序的关键码序列已经基本有序时,用直接插入排序最快
3、选择排序:
要点:
·用直接选择排序在一个待排序区间中选出最小的数据时,与区间第一个数据对调,而不是顺次后移。这导致方法不稳定。
·当在n个数据(n很大)中选出最小的5 ~ 8个数据时,锦标赛排序最快
·锦标赛排序的算法中将待排序的数据个数n补足到2的k次幂2k-1<n≤2k
·在堆排序中将待排序的数据组织成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
4、交换排序:
要点:
·快速排序是一个递归的排序方法
·当待排序关键码序列已经基本有序时,快速排序显着变慢。
5、二路归并排序:
要点:
·归并排序可以递归执行
·归并排序需要较多的附加存储。可以采用一种"推拉法"(参见教科书上习题)实现归并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 (n)、空间复杂度为O(1)
·归并排序对待排序关键码的初始排列不敏感,排序速度较稳定
6、外排序
要点:
·多路平衡归并排序的过程、I/O缓冲区个数的配置
·外排序的时间分析、利用败者树进行多路平衡归并
·利用置换选择方法生成不等长的初始归并段
·最佳归并树的构造及WPL的计算

第十章 索引与散列
1、线性索引:
要点:
·密集索引、稀疏索引、索引表计算
·基于属性查找建立倒排索引、单元式倒排表
2、动态搜索树
要点:
·平衡的m路搜索树的定义、搜索算法
·B树的定义、B树与平衡的m路搜索树的关系
·B树的插入(包括结点分裂)、删除(包括结点调整与合并)方法
·B树中结点个数与高度的关系
·B+树的定义、搜索、插入与删除的方法
3、散列表
要点:
·散列函数的比较
·装填因子 a 与平均搜索长度的关系,平均搜索长度与表长m及表中已有数据对象个数n的关系
·解决地址冲突的(闭散列)线性探查法的运用,平均探查次数的计算
·线性探查法的删除问题、散列表类的设计中必须为各地址设置三个状态
·线性探查法中的聚集问题
·解决地址冲突的(闭散列)双散列法的运用,平均探查次数的计算
·双散列法中再散列函数的设计要求与表长m互质,为此m设计为质数较宜
·解决地址冲突的(闭散列)二次散列法的运用,平均探查次数的计算
·注意:二次散列法中装填因子 a 与表长m的设置
·解决地址冲突的(开散列)链地址法的运用,平均探查次数的计算

我们原来也学过数据结构,个人觉得数组,栈与队列 ,递归与广义表,树与

森林(尤其是二叉树),图 ,排序这些比较重要,应该好好看

C. 广义表采用头尾分析法进行存储,请简述其对应存储结构的特点

我认为这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就是比较性能化,然后它的存储效果会比较好,一般都是容量比较大的

D. 广义表和线性表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广义表(Lists,又称列表)是一种非连续性的数据结构,是线性表的一种推广。即广义表中放松对表元素的原子限制,容许它们具有其自身结构。

2、线性表是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线性表(linearlist)是数据结构的一种,一个线性表是n个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二、特征不同

1、广义表

(1)广义表通常用圆括号括起来,用逗号分隔其中的元素。

(2)为了区分原子和广义表,书写时用大写字母表示广义表,用小写字母表示原子。

(3)若广义表Ls非空(n≥1),则al是Ls的表头,其余元素组成的表(a2,a3,…,an)称为Ls的表尾。

(4)广义表是递归定义的。

2、线性表

(1)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2)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3)除最后一个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后件)。

(4)除第一个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前件)。

(4)通常使用什么存储来存储广义表扩展阅读

结构特点

1、均匀性:虽然不同数据表的数据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对于同一线性表的各数据元素必定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2、有序性:各数据元素在线性表中的位置只取决于它们的序号,数据元素之前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即存在唯一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数据元素,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其它元素前面均只有一个数据元素(直接前驱)和后面均只有一个数据元素(直接后继)。

E. 广义表的两种存储结构有什么不同

CPU内部
第一层:通用寄存器文件
第二层:指令和数据缓冲栈
第三层:缓存
第四层:主存储器(DRAM)
第五层:在线外部存储(硬盘驱动器)
第六层:离线外部存储(磁带,光盘存储器等)
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内存的存取速度~~~ ~~
①多个内存和使它们并行工作。本质:添加瓶颈的数目份,使它们并行地工作,从而减缓固定的瓶颈。

②多级存储系统,特别是高速缓存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影响系统的性能,以减少存储器的带宽,该方案的最佳结构。本质的:瓶颈构件分割成多个管道组件,并增加运行时间的重叠,以增加速度,减缓固定瓶颈。

③设置各种内部缓冲存储器的微处理器,以减少对存储器的访问的压力。增加寄存器的数量在CPU中,也大大缓解了存储器中的压力。精华液:缓冲技术来减缓临时瓶颈。

F. 广义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怎么画

表示原子的节点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 tag 标记位和原子的值,表示子表的节点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 tag 标记位、hp 指针和 tp 指针。tag 标记位用于区分此节点是原子还是子表,通常原子的 tag 值为 0,子表的 tag 值为 1。子表节点中的 hp 指针用于连接本子表中存储的原子或子表,tp 指针用于连接广义表中下一个原子或子表。
由于广义表中既可存储原子(不可再分的数据元素),也可以存储子表,因此很难使用顺序存储结构表示,通常情况下广义表结构采用链表实现。
使用链表存储广义表,首先需要确定链表中节点的结构。由于广义表中可同时存储原子和子表两种形式的数据,因此链表节点的结构也有两种

G. 问一下数据的存储方式:1).顺序存储方式2).链式存储方式3).索引存储方式4).散列存储方式

数组、广义表、树和图等数据结构都是非线性结构。 1.2 试举一个数据结构散列存储方法:就是根据结点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结点的存储地址。 1.4 设

H. 画出下列广义表的存储结构示意图 A=((a,b,c),d(a,b,c)) B=(a,(b,(c,d)e),f)

A=((a,b,c),d(a,b,c)) B=(a,(b,(c,d)e),f)具体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使用链表存储广义表,首先需要确定链表中节点的结构。由于广义表中可同时存储原子和子表两种形式的数据,因此链表节点的结构也有两种。

(8)通常使用什么存储来存储广义表扩展阅读:

由于广义表是对线性表和树的推广,并且具有共享和递归特性的广义表可以和有向图建立对应,因此广义表的大部分运算与这些数据结构上的运算类似。

根据表头、表尾的定义可知:任何一个非空广义表的表头是表中第一个元素,它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子表,而其表尾必定是子表。

I. 广义表一般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而不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是什么原因

广义表 的元素可以是广义表 顺序存储的话 如果添加或者删除一个元素的话 开销太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