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存储管理即是对主存的管理,它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宝贵资源,对主存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是操作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便于对主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应该将主存分成若干个区域,以便同时存放多个用户程序和系统软件。因此,存储管理应具有如下功能:主存的分配和回收、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扩充”主存容量和存储保护。存储分配主要解决多道作业之间划分主存空间的问题,存储分配有三种主要方式:直接分配方式、静态分配方式和动态分配方式。绝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采用静态分配方式或动态分配方式。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储分配策略,需要采用将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分开,并对逻辑地址实施地址重定位技术。所谓重定位是由于一个作业装入到与其地址空间不一致的存储空间时所引起的有关地址调整过程,实质上,这是一个地址变换过程,地址变换也称为地址映射。根据地址变换进行的时间及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可以把重定位分为两类: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所谓静态重定位是在程序运行之前,由链接装配程序进行的重定位。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无需增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但要求为每个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存储区,且在程序执行期间不能移动,故难于做到程序和数据的共享;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当访问到指令或数据时,将要访问的程序或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动态重定位的实现需要依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利用一个重定位寄存器。动态重定位的特点是需要附加硬件的支持,优点是可以将程序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区中,在程序运行之前可以只装入部分代码即可运行,然后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动态地申请分配内存,所以,便以程序段的共享,并且可向用户提供一个比主存的存储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该地址空间也称为虚拟存储器。
Ⅱ 存储管理功能有什么具体概念是啥谢谢
存储管理操作流程是整个系统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存储管理主要关注于存储管理方面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该流程用以对生产IT环境中的数据和数据资源进行定义、跟踪及维护。 数据与数据资源的定义涉及以下任务: •制订必要的数据分类、存储与恢复计划
•制订必要的数据存储与恢复策略及流程
数据与数据资源的跟踪涉及以下任务: •制订适当的存储资源监控流程(例如可用性、容量与性能等) •根据业务需求监控存储资源以确保处于可用状态 •根据当前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存储需求
数据与数据资源的维护涉及以下任务: •针对必要的数据和/或存储资源变更需求根据变更管理流程提交变更请求(RFC) •通过对存储资源进行调整与优化的方式提高可用性、容量或性能需求(服从变更管理流程规定) •确保数据按照预先制订的数据安全策略进行存储 •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满足存储需求变更要求
存储管理操作流程由以下两个主要关注领域组成: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以及存储资源管理。每个领域包含不同的活动与任务,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存储资源管理是一项关键存储管理活动,它主要关注于确保诸如磁盘之类的重要存储介质通过正确的文件系统进行格式化和安装,以及(诸如磁带、CD之类的)移动存储介质按照业务要求进行组织(例如通过库的方式组织)、使用、循环及淘汰。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参考“磁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磁带管理”章节。 此外,存储资源管理还包括通过管理技术来监控存储资源,从而确保其满足可用性、容量及性能需求。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请参考“制订存储监控与管理计划并对存储活动进行监控”章节。 现有数据中心内的后续日常存储管理活动包括:数据备份、还原与恢复操作;存储资源管理活动;以及本文中所描述的其它活动。
目的与目标
存储管理的目的和目标是凭借可用技术资源确保通过适当的存储设备来满足SLA所规定的业务需求。这种目标要求能够及时确定故障,理解未来业务需求可能对存储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最为高效、便捷的方式来确保存储管理功能的实现。
内容范围
存储管理关注于设计、实施并运行能够满足组织机构业务需求的适当存储解决方案: •存储管理制订数据分类、存储、还原和恢复所必需的策略与过程。 •存储管理对存储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并预测未来的存储资源需求。 •存储管理实施旨在维持稳定、高效、可管理的存储环境进而满足业务需求的变更与调优操作。
Ⅲ 内存的连续分配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内存的连续分配方式有:单一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以及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四种方式。
单一连续分配: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
固定分区分配:可运行多道程序的存储管理方式。
动态分区分配: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
可重定位分区分配:必须把一个系统或用户程序装入一连续的内存空间。
Ⅳ 在内存管理系统中为什么让连续分配方式访问速度快,而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1、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分区式存储管理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内存操作系统(RAM
OS)是一种启动后不依赖硬盘的操作系统,其启动后会将所有文件加载到内存运行,运行速度快,绝对不会中毒,还能更好保护系统的核心文件不受破坏。
内存操作系统早在win98时代就已出现,由于硬盘速度的限制和内存条价格的降低,内存操作系统现在已完全突破硬件的限制,在启动后可以将硬盘断电,完全不依赖硬盘运行。但目前其应用范围还较窄,主要应用有学校教学机房等。
Ⅳ 存储管理的方式
分区存储管理又有三种不同的方式:静态分区、可变分区、可重定位分区 。
静态分区
静态分区存储管理是预先把可分配的主存储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连续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说明各分区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存储管理需设置一张“主存分配表”。主存分配表指出各分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表中的占用标志位用来指示该分区是否被占用了,当占用的标志位为“0”时,表示该分区尚未被占用。进行主存分配时总是选择那些标志为“0”的分区,当某一分区分配给一个作业后,则在占用标志栏填上占用该分区的作业名。采用静态分区存储管理,主存空间的利用不高。
可变分区
可变分区方式是按作业的大小来划分分区。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主存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令该作业等待主存空间。由于分区的大小是按作业的实际需要量来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是随机的,所以可以克服固定分区方式中的主存空间的浪费。
随着作业的装入、撤离,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个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而有的分区是空闲的。当一个新的作业要求装入时,必须找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把作业装入该区,如果找到的空闲区大于作业需要量,则作业装入后又把原来的空闲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作业占用了;另一部分又分成为一个较小的空闲区。当一作主行结束撤离时,它归还的区域如果与其它空闲区相邻,则可合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区,以利大作业的装入。
可变分区调度算法
1)首次适应算法。每次分配时,总是顺序查找未分配表,找到第一个能满足长度要求的空闲区为止。分割这个找到的未分配区,一部分分配给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这种分配算法可能将大的空间分割成小区,造成较多的主存“碎片”。
2)最佳适应算法。从空闲区中挑选一个能满足作业要求的最小分区,这样可保证不去分割一个更大的区域,使装入大作业时比较容易得到满足。采用这种分配算法时可把空闲区按大小以递增顺利排列,查找时总是从最小的一个区开始,直到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区为止。
3)最坏适应算法。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区分割给作业使用,这样可使剩下的空闲区不至于太小,这种算法对中、小作业是有利的。采用这种分配算法时可把空闲区按大小以递减顺利排列,查找时总是从最大的一个区开始。按这种方法,在收回一个分区时也必须对表格重新排列。 尽管虚拟内存允许进程有其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但有时也需要在进程之间共享内存。 例如有可能系统中有几个进程同时运行BASH命令外壳程序。为了避免在每个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内都存在BASH程序的拷贝,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系统物理内存中只存在一份BASH的拷贝并在多个进程间共享。动态库则是另外一种进程间共享执行代码的方式。共享内存可用来作为进程间通讯(IPC)的手段,多个进程通过共享内存来交换信息。 Linux支持SYSTEM V的共享内存IPC机制。
Ⅵ 存储管理方式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一组地址连续的内存单元
英文名称:Memory 拼音:nèi cún 【内存简介】 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98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 【内存概述】 内存就是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比如当我们在使用WPS处理文稿时,当你在键盘上敲入字符时,它就被存入内存中,当你选择存盘时,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硬(磁)盘。在进一步理解它之前,还应认识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只不过因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为168脚,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机型使用的内存。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便开始传递数据,速度比EDO内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他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只读存储器(ROM)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块。 ●随机存储器(RAM)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内存条就是用作电脑的内存,内存条(SIMM)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块电路板,它插在计算机中的内存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内存条有256M/条、512M/条、1G/条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概念,它位于CPU与内存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器。当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而不是访问较慢的内存,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物理存储器和地址空间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两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两者都用B、KB、MB、GB来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初学者弄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存储器和用好内存储器。 物理存储器是指实际存在的具体存储器芯片。如主板上装插的内存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地址空间是指对存储器编码(编码地址)的范围。所谓编码就是对每一个物理存储单元(一个字节)分配一个号码,通常叫作“编址”。分配一个号码给一个存储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找到它,完成数据的读写,这就是所谓的“寻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间称为寻址空间)。 地址空间的大小和物理存储器的大小并不一定相等。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某层楼共有17个房间,其编号为801~817。这17个房间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间采用了三位编码,其范围是800~899共100个地址,可见地址空间是大于实际房间数量的。 对于386以上档次的微机,其地址总线为32位,因此地址空间可达2的23次方,即4GB。但实际上我们所配置的物理存储器通常只有1MB、2MB、4MB、8MB、16MB、32MB等,远小于地址空间所允许的范围。 好了,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诸如:常规内存、保留内存、上位内存、高端内存、扩充内存和扩展内存等不同内存类型。
Ⅶ 页式存储管理和段式存储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回收、地址变换、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下面主要介绍连续分配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技术以及页式与段式存储管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1.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1)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 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 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
Ⅷ 存储器管理的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有哪些
连续分配方式.它是指为了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可以分为单一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以及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四种方式。不过今天我们讲的是固定分区分配和动态分区分配。
固定分区分配是最简单的一种可运行多道程序的存储管理方式。 一、基本思想:在系统中把用户区预先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分区(每个分区首地址固定,每个分区长度是固定),每个分区可供一个用户程序独占使用。注意:每个分区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二、主存分配与回收:借助主存分配表。 三、地址转换(静态重定位):物理地址=分区起始地址+逻辑地址。其中划分分区方法包括分区大小相等和分区大小不等。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一、基本思想:按用户程序需求动态划分主存供用户程序使用。(每个分区首地址是动态的,每个分区的长度也是动态的) 二、主存分配与回收-->(1)未分配表(登记未分配出去的分区情况);(2)已分配表(登记已经分配出去的分区情况)。 三、地址转换:物理地址=分区起始地址+逻辑地址。 四、分区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中选择分区分www.hbbz08.com 配给用户程序的策略。 (1)首次适应算法(最先适应)顺序查询为分配表,从表中找出第一个可以满足作业申请的分区划分部分分配给用户作业。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3)最佳适应算法:从空闲分区中找出一个能满足用户作业申请的最小空闲分区划分给用户作业使用(有利于大作业执行) (4)最坏适应算法:从空闲分区中挑最大的分区划分给用户程序使用(有利于中、小作业执行)
Ⅸ 操作系统页式存储管理的问题
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回收、地址变换、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下面主要介绍连续分配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技术以及页式与段式存储管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1.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操作系统页式存储管理的问题
Ⅹ 程序员如何识别系统采用的是分页式存储管理还是段式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回收、地址变换、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下面主要介绍连续分配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技术以及页式与段式存储管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1.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1)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