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密尔顿学院的学校简介
汉密尔顿学院(Hamilton College),2014年USNEWS的全美排名第14位 。作为一个拥有顶尖教学资源和设备的大学,Hamilton 拥有被认为是全美国最好的写作项目和顶尖的经济,数学,以及心理专业。另外,Hamilton的中文和法语专业是被认为是美国大学语言项目的楷模。 由于较小的学生群体(全校学生1850人左右)Hamilton得以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帮助所有的学生拥有出色的写作和演讲能力。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大量和教授交流以及开展研究的机会。
Hamilton College作为全美最好的文理学院之一,也被认为是小常春藤联盟(Little Ivies)的成员之一。有时,汉密尔顿学院也称为“在山丘上的学院”。这是由于学院的位置位于柯利芝山丘的上面,可以俯瞰克林顿的全城风貌。
学校特色
汉密尔顿以其独特的“开放式”的课程而闻名,即没有分配的要求; 学生可以几乎完全自由选课(除了学校要求的提升写作与表达能力的课程外)。作为在全美国极为少数的这样大学,汉密尔顿学院,布朗大学和史密斯学院便是最为出名得。在汉密尔顿学院,“没有人告诉你该上什么课”,学生为了兴趣而学习。
所有的学生都是在校内住宿的,有多种风格的宿舍,其中包括前兄弟会房屋,套房,公寓式住房,并较传统的宿舍式住房。所有的宿舍是男女混住,同时也有禁止酒精的宿舍供学生选择。
汉密尔顿学院特色及精神
Hamilton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有着一流的教授,并且教授对学生和教学非常热情和关注。小型的规模使得Hamilton的课堂都是小班教学,课堂基本以讨论为主,学生和教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有大量的沟通交流。学习的课程难度很大,教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考试的难度也很大,但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帮助,不仅是教授,学校还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源中心来为学生提供帮助。(Hamilton 的写作中心,数据分析中心,以及领导力中心享誉全美)同时,Hamilton也和全球数十个国家的顶尖大学开展合作交流项目
汉密尔顿学院的信条是:Know thyself (了解自我)同时 Hamilton的学生的信条是 Work hard, Play hard。
汉密尔顿学院历史及发展历程
1793年由萨缪尔·科克兰建立,名为汉密尔顿—奥纳达学院。是个只招收男学生的学校。该学院命名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第一保管委员Hamilton-Oneida学院的委员。
1978年,和只招收女学生的学校科克兰德学院完成合并,于1979年第一次录取女性学生。
1812年改名为汉密尔顿学院Hamilton College,是纽约历史第三悠久的大学。
在2006年夏天,学校完成了56万美元的科学建设。 The art department has separate studios for each of the studio arts taught, most of which are in the midst a 37.5 million dollar renovation project.美术系有不同的电影公司为每个工作室艺术教授,其中大部分正处于37.5万美元的翻新工程。 Hamilton's athletic facilities include an ice rink, swimming pool, several athletics fields, a golf course, a three-story climbing wall, and a state of the art 10 Court Squash Center (opened in 2006), all of which are open to use by the student body.汉密尔顿的体育设施包括一个溜冰场,游泳池,田径几个领域,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三层高的攀登墙,以及先进的10个法院壁球中心(开2006 ) ,所有这些都是开放给学生使用的。
汉密尔顿的课程规定,其高度自发性的学生都将以自由和责任心使其在教育的范围和深度扩大。通过独立的项目,高级计划,和夏季交换生的项目,汉密尔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本科方面得到更多知识和培养学生们的优秀技能。 从电脑到.互联网接入到学生的计划和活动,汉密尔顿为1850名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服务项目,如校园内包括每一个教室,办公室公共场所超过5000的高速网络连接。网络提供接入到互联网和校园资源,如图书馆目录等。为没有电脑的学生提供了方便的服务,该学院保持的400多台苹果系统电脑和激光打印机都安放在公众部门到整个校园。 高校图书馆包括丹尼尔伯克图书馆和它的两个分支-媒体图书馆和音乐图书馆。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了61.0万册,订阅了大约1900期刊和20275电子格式期刊以及180个研究数据库。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约80个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从音乐到宗教,社会政治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郊游俱乐部。 学校尽量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命令及要求学生们履行学习任务,学院侧重终于学生们的智力和能力发展,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科目。
2. 英特尔芯片组 发展
英特尔公司( Intel Corporation )
网址:http://www.intel.com/ 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着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
英特尔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今天,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不仅正在改变商业运作的模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英特尔在中国的机构英特尔在中国(大陆)设有13个代表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济南、福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特尔在中国亦设有研究中心,即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中心组成,于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该中国实验室主要针对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中国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外,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还负责协调该实验室与英特尔全球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协作,以及资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的开发工作。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领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工作。
英特尔在中国的使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在中国,这一战略可从英特尔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反映:*技术启动:英特尔在中国设有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组成。如英特尔中国实验室,隶属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面向微处理器和平台架构的相关工作,推动英特尔处理器架构(IA)技术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着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2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ADC)。该中心面向中国计算和通信行业的OEM与ODM厂商,旨在满足他们对世界一流设计与校验服务的需求,并帮助他们为客户开发更出色的产品英特尔亚太地区应用设计中心(深圳)将为亚太区包括深圳和中国其它地区的客户就近提供先进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协助亚太地区及中国的客户强化其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并且促进这些客户相互间的合作。英特尔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IntelCapital)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型技术,如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英特尔的战略投资事业部已向亚太地区进行风险投资近6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近30家。*技术生产与制造:今天,英特尔在上海设有投资5亿美元的芯片测试和封装的工厂,为快闪存储器、I845芯片组和奔腾4处理器提供基于0.13微米工艺的世界一流的封装与测试,并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处理器产品;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国内掌握世界一流芯片生产制造技术的知识工人。市场教育及应用普及:英特尔公司始终把协助推动中国计算机工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司在中国的首要策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赞助ISEF中国区联系赛事。这一赛事被称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与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2001年,中国派出16名学生参加在美国加州硅谷举行的第5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赢得了17项大奖,包括奖品、奖金及奖学金共计87000美元。2002年,英特尔ISEF在中国区的联系赛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万名中学生参加,其中有21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被选派赴美参加5月在肯塔基州举办的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0年7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启动。
经过一年的时间,到2002年底,拟在中国共培训教师达100,000名,该项目已经在全国的18个省市展开,北京市、长春市、重庆市、甘肃省、海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淄博市开展实施了,得到中国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获得各地教委和参加培训的老师的热烈欢迎。另外,为了更好地普及电脑教育,英特尔自1997年开始与国内电脑厂商合作,在全国16个城市开设了“英特尔电脑小博士工作室“,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阳、青岛、温州、杭州、济南、西藏、哈尔滨、无锡、南京,共培训家庭130万人次。*广泛的业界合作:英特尔自1985年进入中国以来,便将“与中国信息产业共同成长”视为己任。与国内OEM厂商、独立软件开发商、通讯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无线通信厂商进行了密切广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尔每年在中国召开春秋两季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DeveloperForum),与国内业界及时分享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2003年3月12日,英特尔在中国与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它为移动计算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完全摆脱线缆束缚的“无线自由”的集计算和通讯之融合的体验。
INTEL微处理器的里程碑
1971 年: 4004 微处理器
4004 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 Busicom 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 年: 8008 微处理器
8008 处理器拥有相当于 4004 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 杂志 1974 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 8008 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 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 年: 8080 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 8080 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 “Altair” 出自电视剧 《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 395 美元就能购买一台 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 年: 8086-8088 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 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 8088 处理器成为了 IBM 新型主打产品 IBM PC 的大脑。8088 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 500 强的行列,并被 《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 年: 2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 286 最初的名称为 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 6 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 1500 万台采用 286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 年: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 275,000 个晶体管,是早期 4004 处理器的 100 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 32 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 年: 英特尔486™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 David K. Allison 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 “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
于 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 32 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拥有多达 550 万个晶体管。
1997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拥有 7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 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的 70 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 9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 0.25 微米技术。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 70 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着增强。并且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 年: 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 3D 图形;为 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 4200 万个晶体管和仅为 0.18 微米的电路线。 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 4004 的运行速率为 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 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 NetBurst™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 3D 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 年: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 64 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 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显式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尔 安腾2 处理器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2 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 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 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 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 Intel Pentium 4处理器时脉达到3.2 GHz。
2003 年: 英特尔 奔腾 M /赛扬 M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英特尔 855 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 PRO/无线 2100 网卡是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 :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
2006年:Intel Core 2 Duo / 赛扬 Duo 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
2007年: Intel 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即将推出)
英特尔一位高级官员周五透露,该公司可能在2007年初推出其首批四核心处理器,以夺回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据悉,英特尔这款代号Clovertown的新处理器将集成四个处理器于一体,让电脑能够更迅速处理数据或者同时运行更多应用程序,而较单核心处理器更省电。Clovertown是针对运行企业网络及支持互联网站点的服务器设计的。采用它的服务器将带有两个处理器插座,意味着电脑可以用多达八个内核处理数据。英特尔没有透露是否全部四个内核都在单一芯片上,或者Clovertown会采用两个捆绑在一起的双核心处理器。
3. 汉米尔顿手表的机芯H10/H10s/H20有什么不同
H20比H10性能更好,H10和H10s是同一款机芯没有区别。
H-20-S机芯化身为机械的舞台,个性镂空摆陀、细致的发条和质感夹板相映成趣,完美演绎机械腕表的精妙运转。今年它首度在Hamilton爵士三针一线腕表上亮相H-12则是一款很适合与设计醒目的表盘作搭配的机芯,它呈现了时针盘、中央分针和小秒针斜向偏心排布的设计。
规范指针,即三针一线的计时器最早出现在17世纪末,被制表师用来校验其他时钟的精度。Hamilton铁路怀表在上世纪初就被美国铁路领域誉为“精确的铁路计时器”,深受铁路工作人员信赖。
该规范指针机芯为Hamilton开启了崭新的设计之旅,表达了品牌以现代理念重塑传统工艺与精准计时的愿望,并以此展现截然不同的时间“位移”。
H10机芯首先出现在汉2014年主打明星产品三针自由精神,机芯亮点超过80小时的动力存储,也就是三日链,还有几十机芯的鱼鳞纹打磨,也是汉表首次出现top级别打磨的机芯。
4. 压力山大汉密尔顿的主要经济思想是什么
当时美国财政混乱,国库空虚,债务负担沉重且没有岁入,信用濒临崩溃。汉密尔顿在任期内提出的财政经济纲领不仅使美国结束了财政混乱状况,而且确定了其经济发展的方向。汉密尔顿作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其经济思想为美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和《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财政经济纲领,不仅结束了当时财政混乱局面,而且确定了美国早期经济的发展方向。
汉密尔顿首先着手处理债务问题。汉密尔顿认为,一个国家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借到资金并且在有利条件上进行借贷,最根本的是建立良好的信用,而证明良好信用的唯一办法,是由政府承担所有旧的债务。1790年1月14日,汉密尔顿向国会呈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旨在通过政府做出偿债的姿态使国内外资产者对联邦政府产生信赖感,以吸引新的投资,同时通过承担州债以削弱州权,使国内投资者摆脱狭隘的地方观念,把自己的前途和美国政府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报告中,汉密尔顿指出新政府要诚实对待他的债权人。随着债券的偿还,政府的信用就会得到恢复。他坚决要求按票面价值承认和偿还全部债务——外债、内债、州债以及欠下的全部利息。联邦国会对于偿还外债并无分歧,但在是否按票面价值偿还内债的问题上引起了争议。拥护汉密尔顿偿债计划的一方主要是北部的商人、金融家和政府债券的投机者,反对的一方主要是南部人。由于交通及通讯的落后,在偿债计划的消息到达南部的时候,他们手中的债券已经被北部的投机者廉价收购。双方开始激烈的辩论,即偿债时要不要对债券原持有者和现所有者实行区别对待。汉密尔顿坚决反对任何种类的区别对待,他指出,区别对待使债券失去凭证的作用,包含着对信用的违背。与此同时,双方辩论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联邦政府要不要承担州债。汉密尔顿认为政府承担所有的州债,可以避免全国范围内征税的混乱,也是吸引各州及民众效忠联邦的有力措施。1790年6月20日,国会通过了汉密尔顿“承担州债的法令”。政府信用的恢复,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为汉密尔顿财政经济政策铺平了道路。有人称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是美国财政史上有深远意义的文件之一”。“它是第一份由一位美国政治家精心创作的关于资本与信用新制度的作品,这个新制度是被18世纪的英国所发展的。它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基础。”
汉密尔顿关于新政府的经济计划没有停留在融资国债和承担各州的战时债务上。美国按照汉密尔顿展望的资本主义的模式正常运行“还缺乏两个基本条件:一种适当的流通媒介和一个国家银行”。1790年12月,汉密尔顿提交国会一份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目的是吸引国内外投资,扩大国家的流动和生产成本,稳定通货,同时通过政府股息扩大偿债资金。这个报告实质上是公共信用报告的延续。汉密尔顿借鉴英国银行业的经验指出,在政府和国家银行之间理所当然的存在着一种密切利益联系。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是全国流通的法偿币,可通过银行单据增加流通媒介,扩大流动资本,为工商业提供信贷,同时国家银行是政府资金的主要存储机构,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在银行的管理上,汉密尔顿提出董事会负责的原则,股东们按拥有股份数额的比例来选举董事会,没有政府任命的代理人,其基本原则是,银行处于私人而不是政府的指导下。汉密尔顿关于国家银行的思想,体现了他一贯倡导的原则,即国家银行建立在政府与私人联合信用的基础上,政府执行监督的权力,而实际的经营管理委托于代表私人股东利益的董事们;同时又体现了他将银行与政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明的财政战略思想。华盛顿于1791年2月15日签署了银行法案。美国银行迅速为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自身价值。它借助纸币为国家提供流通媒介,银行信贷成为刺激资本主义企业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向政府贷款,划拨政府资金,帮助财政部操作外汇,使联邦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
对于汉密尔顿来讲,重建公共信用,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美国有不依赖于别国自立的能力。经过精心准备,1791年12月5日,他向国会呈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提出发展制造业的计划。报告中汉密尔顿对于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如何克服发展制造业的困难及心理障碍、美国制造业的状况以及促进制造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建国初期,美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汉密尔顿从世界范围内来考虑,认为美国要在日益有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生存,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经济体系,而一个国家“不仅富足,而且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都是极大地与制造业的繁荣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发展制造业存在困难,如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昂贵、资金短缺,但是可以实行劳动分工,以妇女和儿童补充劳力不足,通过银行吸收外资以弥补资金短缺。另外,要对制造业发展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保护是一个武器,不是一种原则”,禁止原料出口,对原料进口免征关税,用补助金和奖励金制度鼓励创办新的企业,政府协助国内道路、运河等方面的改善工作等。汉密尔顿建议政府应吸引商人投资制造业以及保护“幼稚产业”。他认为美国商人完全停留在商品交换和运输这样既舒服又获利的领域,政府应引导他们向高赢利且政府扶持的领域冒险。然而,报告再次遭到南部人的反对,同时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欧洲战争的影响,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内外条件都不成熟,以致于这成为汉密尔顿所有报告中唯一一份没有被国会通过的报告。但他为美国未来发展所描绘的蓝图及憧憬却在未来几十年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份报告成为19世纪30年代后人们热切研究的文件。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们回过头来从报告中寻求帮助和指导。
汉密尔顿经济纲领的实施取得显着成效。首先,通过国债制度的建立,沉重的战债得到解决,公共信用重新确立起来。到1794年底,旧国债已全部还清,同时发行了总额为63054936美元,年利为6%的新国债。美国在欧洲的信用也很快恢复。1791年2月,财政部驻阿姆斯特丹代办威廉﹒肖特报告,荷兰银行家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上百万弗罗林的贷款,从而使美国在这里的信用出现了新的转机。其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关税制度和税收制度。合众国银行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信用制度。1790年12月,汉密尔顿提交增收消费税的报告,为联邦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国统一的关税与税收制度,结束了过去各州不同税则和以关税为武器展开商业竞争的局面,为商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为联邦政府提供了有保障的财政收入。第一银行的建立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政府的财政状况有了好转。从合众国银行当时具有的职能来看,它是现代中央银行的雏形。最后,汉密尔顿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发行国债、股票为契机推进了美国金融业的变革,揭开了美国金融史崭新的一页。随着财政金融状况的改善,股份公司大量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形成。纽约和费城逐渐成了证券交易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第一银行的建立、国债和税收制度的实行、股份公司的涌现和证券市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的金融革命初步完成。汉密尔顿吸取英国的经验,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便将西欧和英国经过上百年才形成的财政金融制度在美国初步建立起来,这不能不说是金融史上的创举。这对联邦党时期美国的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福克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密尔顿的政策取得了立即的和令人惊叹的成功。他不仅为未来的后代拟定了一些计划,还为他自己的时代建造了一座安宁宫。以1790年为起点,继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美国开始了一个扩张和繁荣发展的非凡时期,这是美国的第一个或许是最大的非凡发展时期”。
汉密尔顿的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汉密尔顿是一个国家主义者,他的财政经济政策与联邦主义密不可分。如在公共信用的报告中,汉密尔顿提出,“一个民族的债务,如果不是过度的,对我们来说,就将是一个民族的幸事。债务将是我们联盟的一种强有力的粘结剂。”在制造业的报告中,他展望了这样一个前景,即北方的船能将南部的原料运到北部的工厂加工,南部可享用北部生产的工业品,这样南北都不用再依靠横跨大西洋的贸易。南北按各自的习惯生产各自的产品以达到互为补充。通过制造业将南北部从经济上紧密联系在一起,消除地区主义的差距,最终达到政治上的联盟。可以说,汉密尔顿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国家主义者。第二,汉密尔顿是一个极其注重现实需要和讲求实际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的改革财政金融体制的措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美国独立后面对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的,反映了美国当时建设国家和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汉密尔顿不刻板的拘泥于某种经济理论或某位经济学家的思想,而从美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或发生转变。如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政府应采取保护和扶助的措施即国家干预,这似乎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但同时他也强调保护政策只适应于发展工业的初期。他参考英国发展工业的经验,也不十分推崇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理论,因为《国富论》发表时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而美国在18世纪末基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背景不一采取的措施理应不一。第三,汉密尔顿的财政经济政策不只是使联邦度过一时的危机,而是与其建国主张“工业立国”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长期发展目标。在他的三个报告中,汉密尔顿不仅提出整顿财政的措施,还提出加快工业化以推进美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措施,他的财政经济纲领是一个旨在美国全面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在建国问题上,汉密尔顿主张美国顺应西欧工商业兴起的历史趋势,以工商业立国,尽快发展商业、制造业,促进航海业,迅速改革农业地位,使美国成为能与欧洲各国在美洲抗衡的工业强国。美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大体上是按汉密尔顿的思想演进的。所以说,他的经济思想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他的财政经济政策实际上构成了美国社会经济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为美国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汉密尔顿推行的政策和采取的手段,是建立在维护金融资产阶级、大商人和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些敢于冒险把私人财富投资于政府债券的人是思想开明的人,把他们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结合起来并给予保护,会使他们成为政府的朋友。可见,汉密尔顿是在有意扶持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使其从他的政策中获得巨大利益。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忠实捍卫者。
5. 小汉(汉密尔顿)到底怎么了
他的技术现在已经是毫无疑问了。是世界冠军。这是大家共目的。现在车队给他的车一点没有竞挣力。09年新规则变化很大啊,以往的大车队成了现在的二流车队,三流车队了 http://sports.sina.com.cn/f1/2009-03-24/02064285927.shtml (09年新规则图文)主要规则变动是空气动力学的变动 一、前翼 “新规则将前翼的宽度从现在的1400毫米,增加到1800毫米,与车身同宽,同时安装高度降低”——这只是对前翼变化的初略概括。实事上在1800毫米的宽度上,还有进一步的规定。具体为:中间的500毫米10支车队都必须采用标准设计,翼片和地面之间的倾角,不得大于1度。而在这500毫米以外、向左右两侧延展的150毫米的范围内,翼面宽度允许有300毫米的增加。最后,翼片两侧各剩下500毫米。 换言之,1800毫米宽的前翼,被FIA详细的分为了5段(500+150+500+150+500)。而在这5段中,只有
6. 汉密尔顿手表H71726213秒针松了 是不是大问题
如果确定只是秒针松了,当然不是大问题,找个师傅打开从新安装牢固就行了。放心吧,不是大问题,如果不影响使用而你又对表的细节要求不太严的话不修也没事,只要不影响走时就行。
7. 汉密尔顿手表为什么进水了
别说汉米尔顿,就是百达翡丽,进水都是有可能的。不管是几千块,还是几千万的手表,它都是生活防水,就是平时洗个手,淋个雨还行,戴着手表冲洗,或者是游泳什么的肯定会进水。
还有就是手表防水不防汽,戴着手表洗浴桑拿,肯定进水,因为手表是密封的精密器件。进水了尽快联系售后进行防水处理,要不然会侵蚀机芯的。
8. 汉密尔顿手表怎样保养
给你10招手表保养方法,简单易懂 希望你的爱表能够陪你渡过快乐的每一分钟
(1)戴手表时,手上的汗水对表壳有腐蚀性,全钢表壳由于是镍铬合金,抗腐蚀性能好些,半钢表壳是铜的,长期与汗水接触,容易腐蚀,应经常用软布抹去汗水或垫上塑料表托,以防止其被汗水侵蚀。
(2)不要随意打开表后盖,以免尘埃进入机芯影响手表的正常工作。
(3)不要将手表放在有樟脑丸的衣柜内,以免表油变质。
(4)不要将手表放在功放、音响、电视机上,以免磁化。
(5)长期存放不戴的手表,应每月定期上发条一次,自动机芯的手表则应轻轻来回摆动几分钟或戴在手腕上一段时间使其自动上紧发条。使零件不致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以保证表机的运转性能。
(6)普通机械手表受了潮,可用干棉花压在手表上,再用40瓦的电灯泡烘烤5分钟,表里的潮气就可全部被蒸发出来。 如果石英电子手表受了潮,可取若干小块氯化钙,用纱布包好;然后打开电子表盖,将包好的氯化钙和电子表一并放入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或玻璃瓶内,密封。一般3个小时左右即可除潮,使电子表恢复正常。对于受潮严重的表可适当延长吸潮时间。
(7)收到一只心爱的手表,拆掉外面包装时,千万要保存好防护手表所用的包装盒。这些保护手表的包装盒,能在平常不配戴时给予手表最安全的保护,避免手表被摔坏或是被碰撞,所以将包装盒保留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建议在平日不戴手表时,养成习惯放入盒内,就能大大减低手表损坏的机率。
(8)平常最好不要天天戴同一只手表,应多准备几款不同的手表交替使用,除了能丰富个人的造型,也可避免灰尘、体垢全集中在同一只手表上。对于皮表带,更要小心呵护,以免天天使用造成表带的经常性磨损拉扯,那么即使表面新新的,手表看起来也会十分老旧。
(9)把手表戴在手腕子上睡觉,如果手表是夜光表,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夜光表的指针和刻度盘上涂的发光材料,主要是镭和硫化锌的混合物,镭放出的射线能激发硫化锌晶体发光,睡觉时,如果戴着表,人体就会受到八至九小时的镭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因此,睡觉前,最好把夜光表取下来,放到桌子上。
(10)表蒙翻新。手表蒙被划出很多道纹以后,可以在表蒙上先滴一二滴清水,再挤一点牙膏擦涂,就可以把划纹去掉而使表蒙如新了。
9. 汉密尔顿手表属于什么档次的
汉密尔顿品牌有两个产品线,美国经典和卡其运动。两者都是基于美国传统的品牌,结合现代设计和瑞士制造技术打造的杰作。
汉密尔顿表以其高品质的计时器而闻名,它是由189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弗兰克斯特镇的一家钟表厂生产的。它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随后几十年的尖端技术计时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汉密尔顿手表被选中为美国和盟军生产各种手表、钟表、天文钟和时间测量装置。几乎每一辆战车或战船都配备了汉密尔顿计时表。
(9)汉密尔顿存储设备安装须知扩展阅读:
品牌概括:
汉米尔顿是美国手表品牌,自1892年成立并发展至今,以其精准耐用的实用功能及其一贯的粗犷、正直、创新、大胆坚定的美国设计风格,深受欢迎。
汉米尔顿品牌拥有两大产品系列-美国经典型和卡其运动型,两者都基于品牌的美国传承之上,融合现代设计和瑞士制造技术缔造杰作。
美国经典系列包括前卫设计系列和永恒经典系列。卡其运动系列秉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作战前辈们的传统,包括航空型、潜水型、野战型和航海型四大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