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freenas多存储池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freenas多存储池

发布时间: 2022-05-25 11:20:38

❶ FreeNAS 最大支持多少内存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 ... -amd64.iso/download这是前天在官网看到的freeNAs_AMD64的版本,

❷ 如何DIY一个基于Freenas的家用NAS

1 序
前段时间终于把自己设想了好久的家用NAS配好了,想好好写一下自己的心得,希望对别人有一点帮助,也希望和大家交流关于ZFS和Freenas的意见和想法。

2 你需要NAS吗?
你认为数据的价值很重要,愿意投入一点资金来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比如,你自己原创的文字和图片、各种word和excel的文件、各种照片和视频,这些原创性的内容都是全世界仅此一份的,还有一些你认为很难再从网络上下载到的资源,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个比台式机(或者手提电脑)、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等,更安全可靠的储存方式。由于网络条件和价格的限制,或者是由于对云储存的不信任,把大容量的文件备份到云端好像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你的家庭网络内有2台或更多的电脑,需要中转空间来传递文件,特别是大容量的文件。如果只有2台电脑的话,网络邻居共享或者FTP访问也算可行。但如果3台或更多电脑,动辄几个G容量的内容,还要分发到每一台电脑,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大容量、访问速度快的共享储存空间就方便很多了。
如果以上两段描述符合你的实际,那么你应该开始考虑入手一台NAS了。

3 买成品还是DIY?
3.1 NAS与其它备份手段的比较
3.1.1 U盘和移动硬盘
NAS一般容量相对比较大。如果U盘和移动硬盘也是在线使用,除了RAID 0的配置,个人觉得其它RAID配置的可靠性都比U盘和移动硬盘好。当然,如果把U盘和移动硬盘作为离线备份的手段,可靠性应该会提高不少,不过要牺牲部分的数据可用性。

3.1.2 光盘(DVD和蓝光)
如果是可擦写的,每次重新擦写的速度比较慢。如果是不可擦写的,倒可以作为离线备份的手段。数据的不可更改始终会带来不方便,比如整理好资料目录,刻碟完,结果以后又发现要往中间加内容。

3.1.3 云储存
主要有三方面的限制:速度、容量和价格。那些不是世界知名的IT巨头搞的,会担心它不知道哪一天就宣布停止服务。Amazon的S3倒是信得过(相比之下),但是访问速度和价格又是个问题。

3.2 成品NAS和自己DIY的区别
3.2.1 安全性、价格和售后服务
几个着名的品牌(如synlogy、qnap、thecus、zyxel、buffalo、netgear等等)提供的家用NAS,大部分最多到六盘位,组RAID 6吧?(不知道可不可以组多个RAID 1),理论上是最多允许两只硬盘损坏。如果是自己DIY的话,无论是硬RAID或者基于ZFS,RAID的配置都可以更加灵活,只要硬件配置跟得上,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完全没有问题。
盘位越少,成品NAS的价格貌似更有优势。假如需求只是两个盘组RAID 1,那毫无疑问成品NAS更便宜。DIY的话,固定成本是主板、CPU、内存、机箱和电源(或者加上RAID卡),硬盘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同样是4个盘位,不算硬盘的话,DIY的价格已经大大低于成品NAS。6个盘位,京东上有个要9k+,自己DIY的话,2k搞定。
自己DIY的NAS,各个零配件的售后服务要看你选择的硬件品牌的生产商。整台NAS在组装和调试的时候,以后的使用中要排除故障或增加功能,都需要你自己在网上找资料或者和别人讨论,所以如果你是伸手党,还是买成品NAS好了。

3.2.2 功能、灵活性和功耗
成品NAS提供的功能,大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开源的解决方案来实现。而DIY的NAS提供的灵活性,比如和htpc或者网关结合在一起,硬件配置的更改都是成品NAS所不能比拟的。
功耗方面,DIY的NAS要追求低功耗,可以选择直流电源+整合主板,貌似网上也有人可以做到待机十几瓦的。个人就觉得没必要苛求,相比节省的电费,我更希望电源和UPS都稳定可靠,机箱内空间够大方便散热。

3.2.3 噪音控制和外形
现在很多DIY的机箱,也足够小巧和精致了,摆在客厅或书桌台面都完全没问题。舍得花钱的话,用无风扇电源和CPU散热器,加上机箱内全用静音风扇,相信可以把噪音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围。

3.3 DIY NAS的种类
首先要把专用和多用途的NAS区分开来。专用的NAS一般只提供文件共享和相关的网络服务,可能也作为24*7的下载机。多用途的NAS有的是作为HTPC,连接电视来直接播放媒体内容,也有是利用虚拟化,通过一台硬件服务器提供网关、媒体服务器等多台虚拟服务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组建RAID的方式:
软RAID,利用主板芯片组自带的功能组建RAID。性能比不上硬RAID,和ZFS的比较我不清楚,感觉应该也不如。好像有些软RAID认主板,转移的时候一定要同型号的主板才可以认出来原有的RAID配置,也有人说intel的是认芯片组,不要求同型号主板。虽然不需要额外的硬件RAID卡投入,也限制了安全性的提示和功能的扩展,除非是换主板。
硬RAID,在主板上插RAID卡,RAID卡再接硬盘。注意有些便宜的RAID卡其实是把运算交给CPU的,自己纯粹就是一个接口。一般好的硬RAID卡上有专门的运算芯片,还要带电池,防止数据丢失。硬RAID是目前最主流的解决方案,价格范围广,可以投入很小,也可以很发烧。
基于ZFS,不需要安装RAID卡,也不利用主板芯片组的RAID功能。硬件配置丰俭由人,数据安全可靠。。。(ZFS的特点请看4.1)

4 软硬件配置
4.1 ZFS的特点
请允许偷懒一下,介绍ZFS的资料网上已经有很多了,如果有兴趣,一定可以深入了解,
简单来说,基于ZFS的储存,不怕断电(就算正在写入的时候断电了,数据也不会损坏或者丢失,用硬RAID卡的有可能的哦),有快照功能,不怕误删除(而且快照占空间很小),可以通过加入固态硬盘来大幅提高读写性能(跑满千兆局域网很轻松),容易扩充(把原来的RAID里面每个硬盘都换成容量更大的,总容量自动增加),硬件无关(换主板都毫无压力),操作简单(常用命令才几个,如果是用Freenas的图形管理界面的话,更加简单)。

4.2 操作系统的选择
所有支持ZFS的操作系统(或发行版)都可以在ZFS的wiki查到,主要用来做NAS的系统有以下几个:
4.2.1 Oracle Solaris和 OpenIndiana
Oracle Solaris的zpool(ZFS的管理软件)版本最新,不过是商业软件;OpenIndiana是OpenSolaris的后续,开源的,我自己没有用过,跟FreeBSD一样,应该没有ZFS的图形管理界面。

4.2.2 FreeBSD
网上介绍也很多,简单说就是稳定、稳定和稳定。我在virtual box里面用FreeBSD,对照着文档,测试过ZFS的各种操作和功能。另外,FreeBSD的Handbook写得非常好,有中文版哦,喜欢折腾的同学首选。

4.2.3 Freenas
主角登场,热烈鼓掌!安装简单,界面清爽!第5章将会介绍安装和配置的过程。这是一个商业公司维护的开源,基于FreeBSD,专门用于NAS的系统。

4.2.4 NexentaStor Community Edition
跟Freenas一样,都有ZFS的图形管理界面,根据网络上的测试报告,貌似这个的IO性能比Freenas好。一点小限制是免费版最大容量为18TB。

4.3 硬件配置
4.3.1 终于写到我最喜欢的部分了,确定硬件搭配让我纠结了n长时间,最终结果兼顾了钱包、个人喜好和性能,还算满意。我的NAS的配置如下:(推荐配置从4.3.2开始)

UPS:APC Smart-UPS SC420
(UPS最重要,所以排第一。虽然说ZFS不怕断电,不过有个在线式的UPS,应付各种拔插头、按开关和电网的浪涌,还可以接NAS的串口实现市电中断时自动关机,实在是硬件配置里面的MVP。这个UPS是以前买的,伏安只有420,容量有点小,现在拖三个硬盘,估计拖5个没问题)

电源:全汉(FSP)蓝暴节能版360

CPU:AMD A4-3300

技嘉(GIGABYTE)GA-A75M-D2H
(选这个主板CPU的搭配是因为功耗较低又有较多的SATA 6G接口,最大内存又可以到32G,跑ZFS的话,内存越大越好。写文章的时候才看到技嘉出了F2A75M-D3H,更加适合,搞到我都想换主板了,T_T)

三星(SAMSUNG)DDR3 1600 4G *2

西部数据 WD20EARX *3
(这三块硬盘是跑去广州的百脑汇买的,第一次的时候自己小白了,居然买到两块是换标签的WD20EARS,只好跑多一次去换,大家如果在电脑城买的请小心)

联力PC A04A
(我是第一次用联力机箱的土人,一边安装一边赞叹“做工果然好啊”,然后各种调整硬盘位置,各种拆装硬盘笼子,各种调整走线。图片等写完这篇文章的第一版再补上)
因为一开始就确定了NAS要配已有的UPS,而且不兼任HTPC,所以我的NAS是放在书房里面的。书房里面有一台D-Link的5口百兆交换机,连接一台台式机,一台手提和NAS,再通过电力猫连接整个家庭网络的核心交换机和无线路由Linksys WRT610N。

功耗测试用的是深圳北电的电力检测仪,实测数据如下:
关闭NAS电源(全汉蓝暴)上的开关,0 W
打开NAS电源上的开关,NAS未开机,3.2 W
按NAS机箱面板的开关开机,功耗一直爬升,最高达到 72 W
NAS的启动过程结束,进入正常状态,44 W
测试连续读取,通过百兆的LAN连接,台式机播放NAS共享出来的mkv文件,44W
测试连续写,用FTP上传大文件,速度大概10MB/s,56W
在NAS的web管理界面点关机,等到机箱的电源指示灯熄灭,1.5W
另外,在Freenas里面可以设置每个硬盘的电源选项,比如多长时间之后进入待机。我这台NAS现在还负责BT下载,所以硬盘是一直没有停的,测不了全部硬盘都进入待机时候的功耗。

4.3.2 普通版配置
强烈推荐UPS作为标配,花的钱不多,可靠性大幅提高。后备式的也可以接受。注意UPS一般容量标的是伏安,要转换成瓦特。这里插播一段网上找来的计算硬盘功率的方法:先通过spec sheet找到硬盘12V的最大电流(据说就是启动的时候了),比如WD20EARS的是1.75A,然后在硬盘标签上找到5V的电流,这个例子里面是0.55A,所以这个硬盘的最大功率就是12V x 1.75A + 5V x 0.55A = 24W。在挑选UPS和NAS的电源的时候就要注意考虑功率了。当然,服务器专用的主板通常有逐个启动硬盘的功能,可以降低对功率的要求,这个在高帅富版的推荐配置里面谈。
千兆网络,你懂的。
最少三个硬盘,组RAIDZ 1,可以承受其中一个硬盘损坏。ZFS当然也支持条带(RAID 0)和镜像(RAID 1),还有RAIDZ 2和RAIDZ 3,还可以加热备,加L2ARC等等,看需求和预算来配置吧。如果你的配置里面硬盘数量超过9个,最好分组,具体参考:
http://doc.freenas.org/index.php/Hardware_Recommendations
8G+ 的内存,跑ZFS的话,内存越大越好,所以挑选主板的时候注意选最大内存容量比较大的。
一个4G+的U盘,做系统盘。把Freenas的系统装在U盘上是最简单快捷的,还可以把这个系统U盘备份多几个。安装到硬盘上的话,Freenas一定要独占整个硬盘,浪费空间和一个SATA接口。

4.3.3 屌丝版配置
百兆网络,我用的就是了,泪奔。
两个硬盘,组镜像。其实这个组合也很灵活,以后你可以把这两个硬盘都换成容量翻倍的,那么你的ZFS的容量也翻倍。或者再增加一对镜像配置的硬盘,跟原有的镜像做条带,总容量也可以增加。再或者为了提高可靠性,加入第三块硬盘到镜像里面,变成1:3的镜像,ZFS果然很灵活吧,呵呵。
4G内存,最低配置了。

4.3.4 高帅富版配置(其实这些高端硬件我也不是很懂,不过yy起来好爽,哈哈)
全屋强电弱电的防雷装置,这个算题外话,不过确实很必要,特别是多雷雨的地区。
在线式UPS,作用前面讲过了。
冗余电源,这个算服务器的基本配置了吧。
服务器主板、服务器CPU和ecc buffered内存。可以用容量更大、可靠性更高的内存,可以接更多的硬盘,可以热插拔,可以ooo,可以xxx。。。
SAS硬盘,N个,怎么组RAID就只看对容量、可靠性和速度的需求了。记得其中一些硬盘做热备。
固态硬盘,N个,做L2ARC,大幅提高NAS的读性能;做ZIL(ZFS Intent Log),大幅提高NAS的写性能。
千兆网卡,N张加上支持LACP(链路聚合)的千兆网管交换机,突破千兆局域网的带宽就靠它们了。
机箱,塞得进上面所有东西的,随便挑吧。
作为高帅富,当然不只一套房子了,请把以上配置克隆到每一套房子,这样就可以实现异地容灾远程镜像自动备份了,鼓掌!

5 Freenas的安装和配置
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
把映像文件写到U盘
用U盘启动,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网卡、DNS和Web界面的密码
创建volume
设定scrub(对volume的定时检查)
在volume里面创建dataset(dataset是Freenas里面的管理单位)
针对dataset设置snapshot(快照,用于回滚和远程备份)
建立用户和用户组
针对dataset设置权限
设置share(有CIFS、NFS、iSCSI、AFP等等)
从客户端测试(测试连接和读写权限)
备份配置文件和系统U盘 。

❸ 如何挂载iSCSI磁盘到vSphere系统

如何挂载iSCSI磁盘到vSphere系统

借由数台虚拟平台服务器共同使用一个存储池的架构,企业可以针对虚拟环境从事更多的进阶管理,我们将利用DataCore的SANMelody实作软件式的iSCSI环境,扩增存储容量之余,并示范如何连接至虚拟化平台。

在同时拥有多台虚拟平台服务器(例如Citrix XenServer、VMware vSphere、微软Hyper-V)的环境下,存储池(也称之为共享存储服务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借由数台虚拟平台服务器共同使用一座储存池的架构,企业可以针对虚拟环境从事更多的进阶管理,这其中以VMotion这一类的在线动态移转技术最具代表性,在不搬动虚拟机器档案的前提下,仅需透过网络将暂存在服务器内存的少量数据搬移到另外一台虚拟平台服务器运作,而不会造成长时间的断线,方便企业维修、升级,或者是排除服务器硬件上的故障。

使用iSCSI做为虚拟平台存储池

为了减少后续管理上的不便,大部份企业都是在导入虚拟化技术的初期,将存储池一并建置完毕,然而,在多种能够搭配虚拟化平台运作的方案之中,iSCSI是一种成本较低廉的选择,因此十分受到企业欢迎。

iSCSI有软、硬件2种产品,软件产品的好处在于建置成本较低,可安装在现有的服务器硬件上运作,不一定需要额外购买专用的服务器才能提供服务,至于硬设备的优点则是具备较佳的效能,这次我们这次使用的DataCore SANMelody是属于软件产品,搭配VMware新版的vSphere套件,建立一个iSCSI储存池,放置虚拟机器运作所需的档案。

DataCore SANMelody本身是付费软件,我们可以从官网取得30天的试用版本,如果想要长期使用,网络上也有免费的同类型软件可供选择,目前比较具代表性的有StarWind及FreeNAS等2套。StarWind的免费版本只能建立2GB大小的iSCSI扇区,想要取消这个限制,就必须付费购买更高阶的完整版,至于FreeNAS则没有容量上限,不过套件本身是由FreeBSD所衍生而来,对于少数不熟悉接口操作的使用者来说,可能有应用门坎,不过网络上可供参考的数据很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设定过程中所碰到的各项问题。

透过3阶段完成iSCSI与VMware vSphere间的联机

测试环境的架设,大致上可以区分为iSCSI扇区的建立、设定vSphere服务器,及挂载iSCSI扇区等3个阶段。

建立iSCSI扇区

我们将SANMelody安装在一台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并预留一个80GB大小、没有指派磁盘代号,同时尚未格式化的扇区,透过SANMelody将其设定成一个iSCSI扇区,目的是提供给vSphere服务器存放档案之用。

设定方式大致如下:利用内嵌在Windows Server 2003主控台的SANMelody管理接口,将扇区汇到SANMelody,接着在“Virtual Volume”的项目,新增一个虚拟扇区,对应到先前预留好的实体扇区。最后,我们还必须在SANMelody指定应用程序服务器,也就是未来要存取iSCSI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类型,由于vSphere的前身就是VMware ESX,因此在服务器类别的下拉式选单当中,就选取此一项目。

设定vSphere服务器

透过VMware vSphere Client软件连接vSphere的主控台接口,启用iSCSI的支持功能,并且发起联机,要求iSCSI服务器指派一个iSCSI磁盘供vSphere储存虚拟机器运作所需的相关档案。

不过一开始,我们必须在vSphere服务器的虚拟交换器上完成VMkernel的设定,因此vSphere服务器上必须要有2张的实体网卡,1张做为管理之用,另外透过另外1张存取iSCSI扇区,完成这项设定之后,才能让vSphere服务器支持iSCSI。

在“Configuration>Storage Adapters”的设定项目,找到1张名为iSCSI Software Adapter的虚拟网络卡,在细部设定项目中的“General”分页,勾选Enabled的选项之后,就可以让vSphere服务器支持iSCSI,在此之后,我们还需要设定iSCSI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发起联机请求,以便派磁盘供虚拟平台服务器存储档案。

挂载iSCSI扇区

一切顺利的话,就可以在SANMelody的管理接口看到vSphere服务器所发出的联机请求,将此联机分别对应到先前设定好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及虚拟磁盘等2个项目,将iSCSI扇区挂载到vSphere服务器,在vSphere服务器的iSCSI Software Adapter,就可以看到这张适配卡底下,挂载了一个80GB大小的扇区。

最后,在vSphere服务器新增一个LUN,将iSCSI扇区设定为可用磁盘,接着完成格式化之后,就能用它来存取数据。

❹ FreeNAS固态缓存大小

磁盘读写少,更加切匀,表现为同样的硬盘放在truenas上声音心,也就有效延长ろ硬盘寿命
压缩功能,变相硬盘扩容,8T硬盘压缩1.2相当于扩
容31.6T空间
自带去重,猜测就是指针改一下,维护个目录就行ろ这种形式
写时复制,不会因为系统卡死、意外中断导致数据
消失
无须花额外的钱买阵列卡,采用raidz就能达到冗余安全的效果(或直接it固T件的直通卡,直接将所有硬
盘交给NAS进行阵列的组建,才能利用上这些他们的
文件系统)
亿乎完备的企业级数据保护方案:如热备盘,系统
mirror,包括前面提到过的raidz
性能方面可以加入ssd缓存提升存储池内的并发访问速度,组2.5G局域网甚至万兆网体验很美好
拷贝文T件速度稳定而快速

❺ freenas网络聚合 多线负载均衡 多网卡叠加

同上,没关注过。帮不了你·····

❻ 求解,Freenas的ZFS raidz加新硬盘

如果我记得没错,zfs是做不到这点的,除非你再加入同样数量的硬盘。比如你现在是4个硬盘做了个zpool,实际容量是3盘。如果想扩容这个zpool,就必须在加入4个硬盘,而且最终容量是6盘。实际上就等于新建一个zpool。zfs的扩容一般都是通过小盘换大盘来实现的 查看更多答案>>

❼ FreeNAS 最大支持多少内存

FreeNAS用的应该是FreeBSD8.x i386系统改造而来的,但是这个FreeBSD i386只能支持4G物理内存(2^32)

在linux系统尤其是企业发行版的linux系统,一般都会使用一种叫PAE(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物理地址扩展)的技术。我觉得LZ这FreeNAS只识别4G的物理内存很可能就是FreeBSD8.x不支持这个PAE或者默认没有开启这项功能。

❽ freenas能搭建多路径吗

想法很好!FreeNAS的硬件要求不高。我一般搭建企业级存储器使用XEON E3系列处理器,C222芯片组。默认使用ZFS,官方推荐采用软RAID,因此内存建议8G以上,实际上8G就可以了。如果是家用,肯定不用机架式机箱,推荐考虑HTPC(家庭多媒体机箱),安装3块4TB SATA硬盘,板载显、网、声卡等,U盘安装FreeNAS系统镜像。从U盘启动后,WEB界面配置,然后,就木有然后了,ENJOY! 机箱的话,京东上找了一个,我的最爱啊 http://item.jd.com/812677.html
最后一句那个问题,WIN7真的太费资源了,这直接导致费电,发热量大,风扇噪音大。开机一段时间后,还可能会变慢。墙裂建议使用FreeNAS,或者OpenFiler.

❾ 存储空间和freenas哪个更适合做nas系统

如果你担心数据安全,我建议你自己组建,系统用Freenas, 文件系统用ZFS,ZFS是现在最先进的文件系统,以数据安全优先和扩展性为主,支持软件raid。 Freenas是嵌入式系统,可以装在U盘或者,CF卡里,你只要备份好系统出现问题一恢复就好了,比硬件raid卡更换要方便的多。 Freenas支持现在市面上所有流行的协议,我现在一台freenas 服务器,windows, mac, iphone, ipad全都可以连到上面,看文件,听音乐, 看电影,超cool 顺便提一句我只前做的是ZFS Raidz 类似raid5系统的设置, 三块硬盘允许一块坏,结果一块硬盘一年后坏了,拔掉硬盘系统照常运行, 换上一块新的硬盘数据自动修复!! 我现在做的是ZFS镜像,比以前的设置速度更快稍微损失一点硬盘空间。

❿ Freenas在重装系统后如何恢复之前的raid1状态

windows.old的文件是安装WIN7 时对你以前旧文件的备份,不能用来恢复到之前的系统。
如果要恢复以前的系统,查下看以前有没有做的GHO镜像备份,如果有,可以用GHOST进行恢复。如果没有就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系统状态。只能重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