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在什么位置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大力推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群发展新格局,位于涪城区的科技智谷园区即为重点项目之一。
Ⅱ 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的意义和格局
首先,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为科技智谷园区对外的窗口,肩负着集中展示园区内5G科技园、卫星应用科技园等八大园区的重任。其次,集中展示八大科技园的发展规划、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科技体验和科普场所。
Ⅲ 中国南方智谷
中国南方智谷是顺德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的重要载体,是省区共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科技部认定的顺德国家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产业化基地,已纳入顺德“十二五”重点建设工程、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南方智谷将通过产城一体化,重点发展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争取3-5年打造成珠三角智造中心和城市科技综合体,最终建成全球新一代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南方智谷由核心园区和特色园区组成。其中,核心园区分为三区一园(A区、B区、c区和创业孵化园),约7.5平方公里;特色园区由广东工业设计城等九个园区组成。
目前,南方智谷A区已基本成型,“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南方智谷B区启动区建设。南方智谷B区启动区(以下简称“启动区”)是佛山市统一安排、顺德区负责的组团中心提升工程。启动区建设内容下:根据建设规划,将B区同江医院以北850亩用地作为中国南方智谷启动区,其中区政府已收储约625亩用地。启动区包括企业总部创新区、企业孵化区、科技研发区及人才社区四大功能区。参照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以“产城一体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建设大型的城市综合体,规划从业居住人员6万人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到2015年完成启动区建设,包括完成各项顶层设计、控制性规划设计以及智谷大厦、四大功能区建设。
Ⅳ 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创新策源地是做什么的
摘要 福州科学城以创新为内核,打造福州“智谷”。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科技创新的强劲号角。市委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科教兴城助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加快建设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Ⅳ 西安绿品智谷怎么样
摘要 西安·绿品智谷,坐落于西安高新区集贤园核心,园区规划占地约35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是西安高新区政府重点关注项目,是高新集贤园产业园区新地标、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示范先导区。项目立足于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及产业优势,缔造新形态·新产品·产城融合生态综合体。
Ⅵ 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八大科技园分别是
科技智谷规划建设了八大科技园区,分别是5G科技园、卫星应用科技园、核技术应用科技园、信息安全科技园、生物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和中科院科技园。
Ⅶ 帝都城市群怎样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日前,受相关部门领导委托,“荆楚连线”协助对接并邀请“智谷趋势”等,全国性财经媒体同行前来武汉考察。
本文是“智谷趋势”合伙人,《中国楼市大洗牌》作者黄汉城老师在实地考察后基于个人观察与体验,对武汉正在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相应思考。
应该说,黄老师的文章从产业与人口流动等方面对武汉与周边互动状况的把握是精准的,更为我们关注武汉与湖北提供了新的启迪。
为更好的关注武汉和湖北,从今天始我们将陆续转载本次来武汉考察老师的内容,以供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全省正在发生的变化!
以下为正文:
纵观全国,只有两座城市被冠以大的称号——大上海和大武汉。
武汉被国父孙中山报以极高期望。在其所着的《建国方略》中设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武汉都大大超过了这两座城市。
但更“吓人”的是,武汉还在继续变大大大!
武汉究竟有多大?
以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为例,这个城市单论面积大小,就比49年之前的北平还大,时人调侃,“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
不过,真正让这座城市被高看一眼的,还是其经济地位。
在二十世纪初,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扼住了千里黄金水道长江的咽喉,光是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就高居全国第二位。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座内陆城市的进出口贸易,竟然能占全国贸易额的12.4%。
当时的武汉,拥有内地唯一一个可以跟沿海相匹敌的通商口岸。称其为内陆的光荣之城,也不为过。
因此,汉口被盛誉“驾乎津门,直逼沪上”,名气一度流传海外,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过去繁盛,未来同样被抱以重大期望。
美国未来学家麦金利•康韦曾经做过这样大胆的预测:
武汉将在21世纪世界十大超级城市里排第二位,高于另一入选城市——上海之前。
先别忙着惊讶,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冯天瑜这样做出解读:
“康韦的理由在于,以更长远的星球战略家眼光来看,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就会超越任何政策人为因素凸显出来:水资源,中心位置这样的地理因素,高校人才这样的地缘因素,工商业基础。”
确实,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武汉各项优势着实得天独厚。
“十里洋场大上海,大江大河大武汉”。武汉被称为“千湖之市”,坐拥长江和汉江,全市面积中四分之一是水面。
不只是水资源丰富,武汉地理位置更是极佳,是国家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同时鲜少被各种天灾侵袭。
要论高校人才,武汉更是全国闻名的大学城。截至2020年,武汉有多达92所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多达130万。
在带领湖北乃至中部崛起,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经济格局中,武汉都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前阵子,我应邀参加武汉市网信办和新浪微博、新浪湖北组织的大武汉C位见活动,有个新的发现——
武汉,又双叕变大了。其膨胀速度之快,简直令人惊奇。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从2000年-2010年,武汉都市圈九个城市当中,除了武汉和临近的鄂州之外,其他7个城市均呈现人口净流出的局面。
其中,十年间潜江人口萎缩了4.5万人,黄石萎缩4.7万人,咸宁少了23万,黄冈最为夸张,流失了94万人。
里头,有不少人就是被武汉虹吸走的。
在中西部,“合一省之力肥一市”是常见的发展模式,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等都不例外。
武汉作为中部六大省会中,唯一一个被赋予副省级地位的城市,虹吸效应当然不弱。
200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所所长秦尊文发现,湖北全省163家上市后备企业中,有95%计划将总部迁至武汉。
有人就感慨,“穷全湖北之物力,成大武汉之威名”!
在大都市圈时代下,城市的“马太效应”一定是会越来越强的。
然而,我惊奇的发现——
最近十年,咸宁、黄石从人口净流出转为人口流入城市。
黄石一扫往日颓势,增加近4万人,咸宁一口气净增20万人口。加上鄂州保持住定力,武汉都市圈的九个城市,已经有四个正增长了。
整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失情况正在显着缓解。按理说,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小城市人口会加速流向附近的特大城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
原因就在于,武汉通过有意识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带领整个都市圈走向共同富裕。中心城市武汉,从集聚效应改为扩散效应,推动周边城市人口净增长。
武汉的未来,相当可期。这座英雄之城,正在奔跑的路上。
Ⅷ 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展示基地展厅大吗
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展示基地展厅——长53米、宽40米、高7.5米、面积2166平方米,是科技智谷对外展示窗口。
Ⅸ 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创意设计征集大赛的征集内容是什么
围绕科技智谷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重点是加快八大科技园建设,对“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展示基地展厅”提出总体创意概念和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聚焦重要节点做表现;包含并不限于概念设计理念、展厅设置、展示内容、表现形式等。
Ⅹ 顺德杏坛中集智谷产业园的十五楼是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