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脑中究竟能储存多少知识
人类大约有几百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大约有几百条脑神经,每条神经上大约有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有几百到几千个蛋白质,一个脑细胞的作用大约相当于一台大型计算机,一个突触的作用大约相当于计算机的一块芯片。可以很简单地推算出来,人的大脑相当于上千亿块或上万亿块芯片。 人类目前最大型的并行计算机,美国的白色战略加速计算机(White ASCI)也不过8000块芯片,和人类的大脑比,相差大约一亿倍,也就是差8到9个数量级。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钟能做多少次加法运算来统计,目前最快的是日本的“地球模拟器”,40亿次。 如果用计算机类比人的大脑,由于人脑是超级巨大的并行运算系统,所有突触以及每个突触上的所有蛋白质,都可以瞬间同时运动,蛋白质之间又只有几纳米距离,电流在这个距离上一秒可运行几千亿次,人脑运算速度的数量级就大得没法形容,大约1后面跟27个零到30个零。要知道,40亿次,才不过是4后面跟10个零而已,差了大约20个数量级。 所以,如果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以目前研究进展的速度而言,大约还要一百年才能实现。因为根据着 摹澳Χ �伞保 扑慊 脑怂闼俣让?8个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约提高0.57倍,要提高20个数量级就需要100多年。俺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到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没有考虑,计算机就两种电路状态,开或关,而脑细胞、脑神经、突触、蛋白质以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种,运动起来远比电路复杂得多了。所以人类搞清人脑功能的时间还要推后。 --------------- 人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它重约1.3千克,体积只有1.4立方米,大约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所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周围,有1000~10000个突触伸展出去,和相邻的神经细胞的突触相交联。这些突触像电路一样,都具有一个能通过或停止“电子流动”的“闸门”,因此,大脑能够储存10万亿位的信息量。这样的存贮能力可与1万台计算机的存贮容量相媲美。 人脑的思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化思维,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具有逻辑的循序的特点:一种是模糊性的思维,是人脑归纳能力的表现,可同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思考。尽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时约有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障碍,一年内有近900万个神经丧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脑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脑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一些神经细胞发生故障,另一些“备用”的神经细胞马上顶替上来。 科学家从人脑的功能原理上,受到了启发,研制成功了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现代最快的计算机在1秒钟内,能完成上亿次运算,这样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过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计算望尘莫及的。计算机还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觉和思维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正因为这样,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称之为“电脑”,而且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总是按照人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的。在这些程序中,人要为计算机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安排好计算机该如何作出反应。一旦出现了意料之外情况,计算机也会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计算机的体积很大,虽然它的元件和人脑细胞的数量一样多,每个元件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耗能为0.1瓦;众多的元件组装起来,其体积已经是1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了,它是大脑体积的600万倍,所需要的能量高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现代化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因此,尽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非凡,神通广大,在某些方面远胜于人,但人脑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
2. 都说人的大脑潜力无限,人的大脑究竟能储存多少知识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人的所有的思维和活动都是受它控制的。大脑是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上面分布了大脑皮层,它主导了人体的一切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平衡。人的大脑有非常大的潜力,它存储知识的量是非常惊人的。
人类的大脑大部分都出于未开发状态,但是依然可以有惊人的知识储备量。如果大脑被全部开发完,它对知识的储备量更是会到达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
3. 人脑能存多少知识
人的大脑有100多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是正常的一天的话,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其记忆贮存的信息超过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
。
可能你并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多信息进入你的脑袋,因为大脑收集整理到的信息可以归你主观调用的实际只有5%,而其他95%的的信息是大脑自动处理进入你的潜意识以备以后的不时之需。
据估计,人的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
根据神经学家的部分测量,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
每一秒钟,人的大脑中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人体5种感觉器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仅有1%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其余99%均被筛去。
大脑神经细胞间最快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为400多公里/小时
。
人脑细胞有140——160亿条,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10。人脑子里储存的各种信息,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识。
4. 人的脑容量到底有多大,最多能记多少东西
人的大脑脑容量是非常大的,由于我们的大脑的开发度不同,1/10的大脑相当于200万g的内存,大脑可以记住的东西很多,但是大脑会选择性的遗忘,对于一些长期不使用的知识,大脑会将他们以往以方便新的知识存储进来。
对于极少数的人来说,他们几乎可以记得生活中的所有细节,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这是一种好处,因为拥有这种能力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负担。记住生活的细节,这就意味着无论生活中的琐事,他们都会记得而且无法忘却,特别是一些痛苦的记忆,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遗忘是我们大脑整理记忆的方式,所以最相关的记忆可以被随时唤起,正常的遗忘可以被确认为大脑不会因为过度饱和的安全机制。遗忘对于人类来说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想要达到完全不忘记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电子设备不仅方便存储,而且提取起来也非常方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大脑是不能够完全记住的,而通过电子设备的存储功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方便。
5. 人的大脑一生能存储多少东西
大脑能存储的东西可以说是无限的。人在出生时,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被称作神经元,连接神经元的是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号,这些突触之间会形成神经回路/连接。这些连接的数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而这些神经连接会持续变换,即便到了六十岁,它仍在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去学习和记忆。
想要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要在记忆时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功能同时来参与记忆:
1、运用想象。想象力是大量记忆的源泉,想象得越生动,记忆越容易。想象是有方法可寻的,简单来讲就是把要记忆的那些无意义的数字或文字, 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进行编码,从而更好的完成记忆。在“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将编码记忆分为具体的“数字编码、人体编码、家具定位(位置记忆/宫殿记忆)”三种。例如数字编码,软件中把需要编码的数字分为“0到9“”和“00到99”共计110个,只要把这110个数字进行了编码,并熟记下来,无论多长的数字你都能够把它记住了。等熟练掌握了编码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无论是数字,还是文字,孩子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来进行灵活切换,从而更好的记忆。
2、注意顺序和条理。就是把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分门别类地装起来,这样提取记忆的时候很方便,对使用记忆大有裨益。这其实也是思维导图记忆(结构式记忆)用到的方法,根据内容梳理出一条条线索和一个个的关键词,画出一幅思维导图,记忆的时候就根据这些线索进行串联和联想。
3、调动感受。感受包括形、声、闻、味、触,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记东西时,感官感受参与得越多,就记得越清楚。就好比听课,如果只是用眼睛看或者竖着耳朵听,听着听着可能你就睡着了,更别说听完之后能记住多少。但如果你边听、边看、边动脑思考、边用手摘记一些要点,那听完课后,你还能够回忆起来大部分内容。
4、进行关联。 关联就是是尝试将新知识与已经知道的知识建立联系。如此一来,学习新知的时候就不是学习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而只需要了解与已经具备知识的差异。具体的做法比如:①用“这和_______一样……”的心态学习;②告诉自己“这只是________概念的延伸”。这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让大脑记住更多信息的同时还减小了记忆的负担。
5、还需要记住一点: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在记忆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懂得根据遗忘曲线(规律)进行“间隔重复”和“检索记忆”。
6. 人脑是怎么存储记忆的,相当于电脑的多大内存的
根据此前的研究,有科学家认为人脑的存储容量大约为1TB,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应该有100TB。
人脑虽然不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但却是最发达的。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人脑占身体的比例最大。人脑虽然只占了身体重量的2%,却消耗着20%的能量。在人类的进化史中,人类的脑容量一直在增加,现在已经接近1500毫升了。
记忆是智力的基石,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智力通常也比较强。可以肯定,人脑的记忆潜能很大,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过长期反复的学习,多学多用,一定能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如果将一个图书馆中的内容都装进脑中,用处也不大,因为数据太多反而会拖累读取速度,我们需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更有效的神经连接通路。
7. 人的知识在大脑的哪个部分存贮
大脑如何储存记忆?可以想象的出,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分子、途径。现在,一项新的研究通过对神经元进行深入研究,弄清了大脑如何更新制造新记忆所需的分子的机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的这一发现是12月22日Neuron杂志的封面故事。 在新研究中,通过对培养的处于生活状态的大鼠细胞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明显的证据来推翻之前认为的有关突触上的受体一直被细胞中的“库存”补充替代的假说。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突触受体相对比较稳定,在被替换掉之前能够存活16个小时之久。
全文请见: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5-12/2005122795017.htm
有人说,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胶水”。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总有某些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往往和悲欢或恐惧等事件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发生记忆、如何储存记忆,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科学家们主要围绕两类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一种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记忆在大脑中是如何组织的?另外一种是,记忆的编码、储存、读出和遗忘是如何实现的?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合作,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卓敏教授、李葆明教授以及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姜奉钧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对恐惧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
李葆明教授告诉记者,通俗一点讲,也就是说恐惧记忆到底能否形成,位于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nr2b”受体起了决定性作用。假如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nr2b”受体“睡觉”了,不能发挥作用时,恐惧记忆也就不能形成。
那么,如何让“nr2b”受体“睡”着呢?科学家采用了现成的研究工具。一种办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因为如果“nr2b”受体要发挥作用,那么其蛋白质就必须进行转录、翻译,但是如果破坏蛋白质翻译这一环节,“nr2b”受体就不能发挥其原有功能;第二种办法是,通过药理学手段把“nr2b”受体的活性阻断。
李葆明教授解释说,这种药物被注射进“nr2b”受体后,就会摁住受体并强行与之结合,“就像给它套了一条绳子,这样它就跑不动了。”
实验多次表明,老鼠注射药物后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接下来,有趣的动物实验开始了。研究人员选择了胆小的老鼠,它们首先把一只正常的老鼠放入一个笼子内,笼子里安装了电铃,当电铃发出“当当当”的声响时,老鼠会转过头看着电铃。
这时候,研究人员将老鼠脚底下的铁丝通电,此时的老鼠被电击后吓得乱跳乱叫。再过24小时或48小时后,研究人员再次把这只老鼠放进相同的笼子内,这只聪明的老鼠再次回到房间时,显然长了本事,它会弓着身,显得惊恐万分;研究人员把这只老鼠又放进另外一个笼子内,但是只要听到电铃发出声响,老鼠的恐惧记忆就会重现,它还是会把身体弓起来。
李葆明教授解释说,老鼠弓背的动作是高度恐惧时候的一种行为状态。这说明,老鼠对曾经受过电击的环境和声音都已经形成了恐惧记忆。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生动表现。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了真正的实验。他们把这只老鼠注射了阻断“nr2b”受体的药物,这一次又给它施加一次电击。24小时或48小时后,同样把这只老鼠放进原先受过电击的同一只笼子内,可是老鼠一点过激反应都没有,即使让它听电铃声,它也毫无反应。好像此前根本不曾经历电击这样的“酷刑”。李葆明教授告诉记者,这一现象表明,“nr2b”受体的活性降低或受阻后,老鼠都不能形成恐惧记忆,也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但是李教授一再强调,实验人员只做过老鼠害怕电击这个具体环境的实验,并没有做其他测试(例如,猫鼠游戏等)。注射药物后的老鼠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怕,但这目前只能是猜测,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一些媒体想当然地认为,老鼠既然连电击这样的“酷刑”都不怕,自然也不会害怕一只猫,把小老鼠描绘成“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鼠”,这是极不科学、不严谨的说法。
研究人员预测,有望开发“治恐特效药”。
研究小组实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大受鼓舞,因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人类对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同时也为治疗抑郁症等某些心理疾病,提供了开发药物的新途径。
众所周知,类似美国“9·11”或“卡特里娜”飓风等,这种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发生后,死里逃生的人们,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往往都会有严重的心理创伤,最终导致恐惧和抑郁症,这就是“创伤后应激综合症”。其实,对于这些留有恐惧等不良记忆的人来说,他们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恩赐,恐怕就是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据研究人员预测,将来有朝一日,科学家如果能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无副作用、能控制大脑中负责恐惧记忆的药物,以供人们在灾难或者创伤后服用,这就有可能帮助人类消除或缓解精神创伤。但是李教授还明确表示,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只是为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但真正的药物问世还有待时日。
背景知识
“创伤后应激综合症”治疗现状
“创伤后应激综合症”,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人们在经历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强烈痛苦),如身受酷刑、恐怖活动受害者、被强奸、目睹他人惨死等,通常会忘记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很可能因此形成长期的精神障碍,有的人甚至会因此一辈子生活在恐怖和痛苦的情绪中。例如,一个人在小时候看到朋友死亡,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后,这个人只要一看到灵车、纸钱,就会产生恐惧,当初发生的事情会自动闯入他的头脑中。
据着名心理干预咨询师丛中介绍,目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依靠心理疏导治疗:一是在应急阶段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患者经历创伤事件后的几天内,是接受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心理治疗师首先会告诉患者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解开患者心中一直悬而不决的疑问。
患者知道真相后的第一反应是痛苦,这时工作人员会在旁边对他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还有一种是远期的补救治疗,方法是一样的,但是效果远远不如在应急阶段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
丛教授强调,目前我国许多患者往往不能接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首先是专业人员不能及时赶到。其次是缺乏经费的支持。还有就是政府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矿难、水灾等大的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民政部、医疗队等都可能及时赶到现场,但是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却被挡在了外面。
http://www.37c.com.cn/a1/200601/a194387060111140628.shtml
8. 人的大脑能储存下地球上的所有知识吗
关于人类大脑到底能储存多少知识有以下两种说法,由于目前对大脑的认知和了解都有有限,因此难以有明确的答复。
第一种说法:
英国《独立报》14日报道说,研究人员首次计算出了人脑的记忆容量,发现人脑在这方面的能力超过所有的电脑。那些预言电脑的能力将超过人脑的人已经能够被证明是绝对错误的。
报道说,在《大脑与思维》杂志发表了上述计算结果的科学家们说,尽管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00,000,000,000个字节(10的12次,即方),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到10后面跟8432个零。研究人员说,记忆是自然智慧的基础,而人脑的记忆容量至今还是个谜,因为没人能建立合适的计算模型将其测算出来。人脑中神经元的数量是已知的,大约为1000亿个,许多分析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电脑不久将超过人脑的观点。但是研究人员并不局限于这个角度,他们运用一系列运算法则,计算出了人脑的记忆总量,其中包括不同神经网络的庞大数量,这项发现可能会改变电脑设计的思路。今后的电脑可能不是增加字节,而是模仿人脑,特别是更加注重神经网络。
<第二种说法>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峰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象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只用了自己大脑的三分之一的功能,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象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前苏联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说:“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能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四十多种语言,记下大网络全书的全部内容,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能够吸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最先进的电脑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电子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9. 人的大脑能存储多少知识
您好,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温馨提示您:
脑中有ROM,和电脑一样,ROM中记录的仅仅是一些最最简单和基本的代码。比如简单的神经反射,和一些对身体各部分操作的基本调用。这部分的程序相对来说很稳定。可以猜想,这套基本程序应该是由遗传基因当中的特定片断记录的。
[RAM&HD、记忆]
由于脑死亡是动物死亡的充分条件,因此很难判断大脑的主要组成物质应当属于RAM还是HD。但毋庸置疑,记忆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惊人的,大致的容量估算不出来,用于记忆的存储结构也不太清楚。与计算机不同,随着记忆的深度加深,记忆的区域会由RAM转变为ROM,一些经过长时间运用的技能,能够被转化为永久的记忆。
[主程序]
大脑的主要功能是推理运算,有点类似于数据挖掘。当然这需要海量的内存和快速的运算单元。大脑在推理的同时,推理算法本身也由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以适应更高复杂度的推理。所以越是善于观察的人,其记忆的内容就越多,推理的路径也越复杂,从而也能够演化出更先进的推理算法。我们称之为“聪明”。为什么动物没有人聪明?因为大脑的容量还不足以容纳这么多运算的中间结果,自然无法得到更深的推理结果。曾经看到过报道说人的大脑还有94%左右没有开发,要是开发出来人将会变得很聪明。可是,这能开发么?这94%左右的容量是干什么用的?是保存推理计算的中间结果用的吧。这部分容量应该是无法开发的,不然如此海量的推理运算如何继续?
[梦境&幻觉]
大脑和机器一样需要休息。睡眠是大脑休息的一种表现。与其说休息,倒不如说是主程序暂停运行。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真正完全休息。而是在对脑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这个过程类似于“磁盘整理”或“内存优化”。大脑把推理过程中出现的暂存数据进行清理,有价值的会重新记忆,没有价值的则会删除。然而,这个过程往往会干扰主程序的休眠。有时,很多记忆碎片由于在整理时被错误地搬动或连接,导致我们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梦境。梦境有时是类似真实世界的,而有时又是完全荒诞离奇的,这取决于正被清理的数据本身和清理的过程。
[驱动程序]
大脑掌控着人的所有硬件。但是有些硬件能够实现复杂的功能,比如人类的语言。通过对声音的控制,人能够快速沟通。这取决于大脑中的驱动程序。其实人类可能有诸多的潜能,与其说还没有开发,不如说没安装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从哪里来?有可能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在不断的推理过程中对这些硬件进行编程;也有可能需要通过基因的重组和变异才能够得到。也许人类以后通过皮肤都能够感知空气的震动从而“听到声音”。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以前的观点是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但现代科学证明这中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对自己的大脑使用率是100%,大脑中并没有闲置的细胞。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如果您还有不懂得问题,请直接登录:“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可以帮您解决问题!
祝您全家幸福!
10. 人的大脑是如何记忆东西的知识是怎么储存在大脑里的
。记忆是在脑中的hippocampus
就是temporal
lobe那个区的.
然后里面的脑细胞
掌控着记忆系统.
脑细胞不可以更新的啊.
所以才会有脑退化的病
是因为脑细胞死了,而且还不能重新生长成原来的样子.
病例比如Parkinson's
disease和Alzheimer’s
disease.
所以才会有neural
grafting
和stem
cell的研究,
就是把脑细胞移植到脑细胞退化病人的
脑子里.
脑细胞退化就产生了记忆力衰退.
随着年龄增长
脑细胞就开始衰退了.
如何记忆的?
你知道
脑细胞是
"wire
togeter
and
fire
together".
脑细胞和脑细胞的连接程度
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你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就会导致
细胞和细胞的连接程度加强.这叫做
neural
plasticity.
所以一个刺激
会导致细胞的
很快的反映.
Ca2+
通过在细胞膜上的transporters流入细胞.
Ca2+
和
protein
kinase连在一起
改变RNA的生成.
RNA
改变
导致细胞的改变.
所以人记到了东西.
广泛的讲就是这样.
人脑的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体、杏仁核等等结构是有plasticity(可塑性)的,@海布里炮兵
是人脑可塑性的专家。人脑的可塑性简单说就是可以修改神经间的网络和单个神经的反应特性。经过修改的网络,每次有同样的输入的时候,都会有同样的输出,这么一来,记忆就存在并且可以被调用了。于是自然界的事物被编码成神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脑中被处理,这些信号被再度编码成为网络结构,形成短时或长时记忆。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记忆类型和时效,如杏仁核主要参与情绪的短期记忆,小脑参与肢体动作的短期及长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