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磁盘的存储大小是什么决定的
好专业的问题呀,简单点说,磁盘的存储大小是由磁盘的盘片数量,单位存储密度,磁头数量,磁道数量,柱面,扇区共同决定的.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文件当然是以数字0或1数据形态存储的,在读取这些数据后,CPU会通过处理还原解析这些数据.并确定该如何操作这些文件.
② 磁盘存储器是什么设备
磁盘存储器
magnetic disk storage
以磁盘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它是利用磁记录技术在涂有磁记录介质的旋转圆盘上进行数据存储的辅助存储器。具有存储容量大、数据传输率高、存储数据可长期保存等特点。在计算机系统中,常用于存放操作系统、程序和数据,是主存储器的扩充。发展趋势是提高存储容量,提高数据传输率,减少存取时间,并力求轻、薄、短、小。磁盘存储器通常由磁盘、磁盘驱动器(或称磁盘机)和磁盘控制器构成。
磁盘 两面涂有可磁化介质的平面圆片,数据按闭合同心圆轨道记录在磁性介质上,这种同心圆轨道称磁道。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记录密度包括位密度、道密度和面密度。位密度指盘片同心圆轨道上单位长度上记录多少位单元,用位/毫米(bpmm)表示;道密度是指记录面径向每单位长度上所能容纳的磁道数,常用道/毫米(tpmm)表示 ;面密度是指记录面上单位面积所记录的位单元,常用位/毫米2表示。磁盘的存储容量是磁盘上所能记录二进制数码的总量 ,常用千字节(KB)或兆字节(MB)来表示。存取时间包括磁头从一道移到另一道所需的时间、磁头移动后的稳时间、盘片旋转等待时间、磁头加载时间常用毫秒(ms)表示。误码率指在向设备写入一批数据并回读后,所检出的错误位数与这一批数据总位数的比值。
因盘基不同,磁盘可分为硬盘和软盘。硬盘盘基通常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软盘盘基用挠性塑料制成,硬磁盘有固定和可互换(可装卸)两类安装方式。软磁盘只有可互换安装方式。
磁盘驱动器 驱动磁盘转动并在盘面上通过磁头进行写入读出动作的装置。磁盘装在驱动器上,以恒速旋转。磁头浮动在盘片表面。在磁盘控制器的控制下,经磁头的电磁转换在盘面磁层上进行读写数据操作。硬磁盘驱动器分头臂固定型和头臂移动型两类。头臂移动型硬磁盘驱动器又可分为可互换式与固定式两类。新型固定式磁盘由于采用了温彻斯特技术,因此又称温彻斯特磁盘驱动器,简称温式磁盘机。磁盘机每秒向计算机传输的最多数据位数称为数据传输率,用千字节/秒(KB/s)或兆字节/秒(MB/s)表示。
磁盘控制器 即磁盘驱动器适配器。是计算机与磁盘驱动器的接口设备。它接收并解释计算机来的命令,向磁盘驱动器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检测磁盘驱动器状态,按照规定的磁盘数据格式,把数据写入磁盘和从磁盘读出数据。磁盘控制器类型很多,但它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大体上是相同的。它主要由与计算机系统总线相连的控制逻辑电路,微处理器,完成读出数据分离和写入数据补偿的读写数据解码和编码电路,数据检错和纠错电路,根据计算机发来的命令对数据传递、串并转换以及格式化等进行控制的逻辑电路,存放磁盘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和用以数据交换的缓冲区等部分组成。
温彻斯特磁盘存储器 简称温盘。因采用温彻斯特技术而得名。温彻斯特技术主要包括:①密封的头盘组件。即将磁头、盘组和定位机构等密封在一个盘腔内,后来发展到连主轴电机等全部都装入盘腔,可进行整体更换。②采用小尺寸和小浮力的接触起停式浮动磁头。借以得到超小的头盘间隙(亚微米级),以提高记录密度。③采用具有润滑性能的薄膜磁记录介质。④采用磁性流体密封技术。可防止尘埃、油、气侵入盘腔,从而保持盘腔的高度净化。⑤采用集成度高的前置放大器等。目前硬盘驱动器均采用了温彻斯特技术。它与可换式磁盘比,大幅度提高了记录密度,提高了磁盘机的可靠性,使其进一步小型化。
软磁盘存储器 简称软盘,是一种封装在方形保护套内的、在软质基片上涂有氧化铁磁层的记录介质。软盘驱动器的磁头与盘面是在接触状态下工作,因而转速很低,其他工作原理与硬盘相类似。早期软盘盘径为8英寸(1英寸=2.54厘米),后来发展成5.25英寸,现在又广泛采用3.5英寸软盘。驱动器厚度也逐年减小。特别是薄型3.5英寸和5.25英寸软盘机发展很快,在微机和终端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 硬盘存储信息的格式由什么构成
为了便于管理,磁盘被划分为若干级别的管理单位,它们分别是记录面,
柱面
和
扇区
。
硬盘一般由多个盘片组成,盘片的上下两面都能记录信息。通常把磁盘片表面称为记录面。因为磁盘上存储的信息必须由磁头读出,所以磁盘面的面数与磁头数量是一样的。一般就用磁头号(Head)来代替记录面号。
记录面上一系列
同心圆
称为
磁道
。每个盘片表面通常有几十到几百个磁道,每个磁道又分为若干个扇区。磁道的编址是从外向内依次编号,最外一个同心圆叫0磁道,最里面的一个同心圆叫n磁道。所有记录面上同一编号的磁道就构成了柱面(Cylinder),所以柱面数就等同于每个盘面上的磁道数。
每一个磁道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扇区的编号有多种方法,可以连续编号,也可以间隔编号。磁盘记录
面经
这样编址后,就可用n磁道m扇区的磁盘地址找到实际磁盘上与之相对应的记录区。除了磁道号和扇区号之外,还有磁头号,以说明本次处理是在哪一个记录面上。对活动头磁盘组来说,磁盘地址是由磁头号、磁道号和扇区号三部分组成。
在磁道上,信息是按扇区存放的,每个扇区中存放一定数量的字节(一般为512个字节),各个扇区存放的字节数是相同的。因为磁道是一个闭合的同心圆,为进行读/写操作,就必须定出磁道的起始位置,这个起始位置称为“索引”。索引标志在传感器检索下可产生
脉冲信号
,再通过磁盘控制器处理,便可定出磁道起始位置。
磁盘存储器
的每个扇区记录
定长
的数据,因此读/写操作是以扇区为单位逐位串行读出或写入的。每一个扇区记录一个记录块。
④ 计算机题目
假设某硬盘存储器由2碟组成,每个盘面有2000个通道,每个磁道有1000个扇区,
每个扇区的容量为512字节,则该磁盘的存储容量大约为(B).
A. 1GBB 2GBC. 3GBD. 4GB
存储容量=2×2000×1000×512=2048000000 Byte
即:2GB
⑤ 存放在磁盘上的信息,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放的
盘片的上下两面都能记录信息,通常把磁盘片表面称为记录面。记录面上一系列同心圆称为磁道。每个盘片表面通常有几十到几百个磁道,每个磁道又分为若干个扇区。
磁道的编址是从外向内依次编号,最外一个同心圆叫0磁道,最里面的一个同心圆叫n磁道,n磁道里面的圆面积并不用来记录信息。扇区的编号有多种方法,可以连续编号,也可间隔编号。磁盘记录面经这样编址后,就可用n磁道m扇区的磁盘地址找到实际磁盘上与之相对应的记录区。除了磁道号和扇区号之外,还有记录面的面号,以说明本次处理是在哪一个记录面上。例如对活动头磁盘组来说,磁盘地址是由记录面号(也称磁头号)、磁道号和扇区号三部分组成。
在磁道上,信息是按区存放的,每个区中存放一定数量的字或字节,各个区存放的字或字节数是相同的。为进行读/写操作,要求定出磁道的起始位置,这个起始位置称为索引。索引标志在传感器检索下可产生脉冲信号,再通过磁盘控制器处理,便可定出磁道起始位置。
磁盘存储器的每个扇区记录定长的数据,因此读/写操作是以扇区为单位一位一位串行进行的。每一个扇区记录一个记录块。数据在磁盘上的记录格式如下:
每个扇区开始时由磁盘控制器产生一个扇标脉冲。扇标脉冲的出现即标志一个扇区的开始。两个扇标脉冲之间的一段磁道区域即为一个扇区(一记录块)。每个记录块由头部空白段、序标段、数据段、校验字段及尾部空白段组成。其中空白段用来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磁盘控制器的读写准备时间,序标被用来作为磁盘控制器的同步定时信号。序标之后即为本扇区所记录的数据。数据之后是校验字,它用来校验磁盘读出的数据是否正确。
⑥ 电脑硬盘的构造
结构
硬盘(hard disk)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器之一。计算机需要正常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软件都存储在硬盘上。因为硬盘存储的容量较大,区别于内存、光盘。硬盘是电脑上使用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
物理结构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
硬盘
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
垂直记录时磁颗粒状态表示
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磁盘表面涂有做为纪录使用的磁性介质,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个磁颗粒。微小的磁颗粒极性可以被磁头快速的改变,并且在改变之后可以稳定的保持,系统通过磁通量以及磁阻的变化来分辨二进制中的0或者1。也正是因为所有的操作均是在微观情况下进行,所以如果硬盘在高速运行的同时受到外力的震荡,将会有可能因为磁头拍击磁盘表面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数据损失。除此之外,磁颗粒的单轴异向性和体积会明显的磁颗粒的热稳定性,而热稳定性的高低则决定了磁颗粒状态的稳定性,也就是决定了所储存数据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但是,磁颗粒的单轴异向性和体积也不能一味地提高,它们受限于磁头能提供的写入场以及介质信噪比的限制。
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逻辑结构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 (Disk Geometry). 既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 255 (用 8 个二进制位存储);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 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每个扇区一般是 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像没有取别的值的。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8024 GB (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 1M =1000000 Bytes )
在 CHS寻址方式中,磁头,柱面,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0到 Heads - 1。0 到 Cylinders - 1。 1 到 Sectors (注意是从 1 开始)。
基本 Int 13H 调用简介
BIOS Int 13H 调用是 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 寻址方式, 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 (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⑦ 硬盘存储信息的格式的构成
为了便于管理,磁盘被划分为若干级别的管理单位,它们分别是记录面,柱面和扇区。 硬盘一般由多个盘片组成,盘片的上下两面都能记录信息。通常把磁盘片表面称为记录面。因为磁盘上存储的信息必须由磁头读出,所以磁盘面的面数与磁头数量是一样的。一般就用磁头号(Head)来代替记录面号。 记录面上一系列同心圆称为磁道。每个盘片表面通常有几十到几百个磁道,每个磁道又分为若干个扇区。磁道的编址是从外向内依次编号,最外一个同心圆叫0磁道,最里面的一个同心圆叫n磁道。所有记录面上同一编号的磁道就构成了柱面(Cylinder),所以柱面数就等同于每个盘面上的磁道数。 每一个磁道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扇区的编号有多种方法,可以连续编号,也可以间隔编号。磁盘记录面经这样编址后,就可用n磁道m扇区的磁盘地址找到实际磁盘上与之相对应的记录区。除了磁道号和扇区号之外,还有磁头号,以说明本次处理是在哪一个记录面上。对活动头磁盘组来说,磁盘地址是由磁头号、磁道号和扇区号三部分组成。 在磁道上,信息是按扇区存放的,每个扇区中存放一定数量的字节(一般为512个字节),各个扇区存放的字节数是相同的。因为磁道是一个闭合的同心圆,为进行读/写操作,就必须定出磁道的起始位置,这个起始位置称为“索引”。索引标志在传感器检索下可产生脉冲信号,再通过磁盘控制器处理,便可定出磁道起始位置。 磁盘存储器的每个扇区记录定长的数据,因此读/写操作是以扇区为单位逐位串行读出或写入的。每一个扇区记录一个记录块。
⑧ 电脑硬盘的结构
硬盘(hard disk)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器之一。计算机需要正常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软件都存储在硬盘上。因为硬盘存储的容量较大,区别于内存、光盘。硬盘是电脑上使用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 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磁盘表面涂有做为纪录使用的磁性介质,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个磁颗粒。微小的磁颗粒极性可以被磁头快速的改变,并且在改变之后可以稳定的保持,系统通过磁通量以及磁阻的变化来分辨二进制中的0或者1。也正是因为所有的操作均是在微观情况下进行,所以如果硬盘在高速运行的同时受到外力的震荡,将会有可能因为磁头拍击磁盘表面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数据损失。除此之外,磁颗粒的单轴异向性和体积会明显的磁颗粒的热稳定性,而热稳定性的高低则决定了磁颗粒状态的稳定性,也就是决定了所储存数据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但是,磁颗粒的单轴异向性和体积也不能一味地提高,它们受限于磁头能提供的写入场以及介质信噪比的限制。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参数释疑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 (Disk Geometry). 既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 255 (用 8 个二进制位存储);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 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每个扇区一般是 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像没有取别的值的。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8024 GB (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 1M =1000000 Bytes )
在 CHS寻址方式中,磁头,柱面,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0到 Heads - 1。0 到 Cylinders - 1。 1 到 Sectors (注意是从 1 开始)。
基本 Int 13H 调用简介
BIOS Int 13H 调用是 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 寻址方式, 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 (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⑨ 计算机硬盘是一个多盘面双面的磁盘系统,它采用接触式磁头机制
它采用的是非接触式!
磁头与盘片间距大概是头发丝的40分之一!
如果磁头接触盘片那就麻烦了,盘片就整体划伤了!
那样硬盘就是物理损坏!
⑩ 磁盘存储器的结构原理
磁盘存储器利用磁记录技术在旋转的圆盘介质上进行数据存储的辅助存储器。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直接存取存储器。其容量较主存储器大千百倍,在各种规模的计算机系统中,常用作存放操作系统、程序和数据,是对主存储器的扩充。磁盘存储器存入的数据可长期保存,与其他辅助存储器比较,磁盘存储器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典型的磁盘驱动器包括盘片主轴旋转机构与驱动电机、头臂与头臂支架、头臂驱动电机、净化盘腔与空气净化机构、写入读出电路、伺服定位电路和控制逻辑电路等。
磁盘以恒定转速旋转。悬挂在头臂上具有浮动面的头块(浮动磁头),靠加载弹簧的力量压向盘面,盘片表面带动的气流将头块浮起。头块与盘片间保持稳定的微小间隙。经滤尘器过滤的空气不断送入盘腔,保持盘片和头块处于高度净化的环境内,以防头块与盘面划伤。根据控制器送来的磁道地址(即圆柱面地址)和寻道命令,定位电路驱动直线电机将头臂移至目标磁道上。伺服磁头读出伺服磁道信号并反馈到定位电路,使头臂跟随伺服磁道稳定在目标磁道上。读写与选头电路根据控制器送来的磁头地址接通应选的磁头,将控制器送来的数据以串行方式逐位记录在目标磁道上;或反之,从选定的磁道读出数据并送往控制器。头臂装在梳形架小车上,在寻道时所有头臂一同移动。所有数据面上相同直径的同心圆磁道总称圆柱面,即头臂定位一次所能存取的全部磁道。每个磁道都按固定的格式记录。在标志磁道起始位置的索引之后,记录该道的地址(圆柱面号和头号)、磁道的状况和其他参考信息。在每一记录段的尾部附记有该段的纠错码,对连续少数几位的永久缺陷所造成的错误靠纠错码纠正,对有多位永久缺陷的磁道须用备分磁道代替。写读操作是以记录段为单位进行的。记录段的长度有固定段长和可变段长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