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主流存储协议书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主流存储协议书

发布时间: 2022-05-09 21:04:48

❶ 仓库储存 协议书格式 急求

这个协议书是不是就是
仓库存储合同啦?
你可以到网上去拉或者找自己写的
既然是合同,那就参照合同法来吧,然后再加入一些仓库存储的义务和职责就可以啦~

❷ 几种存储接口协议全面比较(一)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性能高低对磁盘阵列整体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了解一款磁盘阵列的硬盘接口往往是衡量这款产品的关键指标之一。存储系统中目前普遍应用的硬盘接口主要包括SATA、SCSI、SAS和FC等,此外ATA硬盘在SATA硬盘出现前也在一些低端存储系统里被广泛使用。 每种接口协议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其存取效能的差异较大,所面对的实际应用和目标市场也各不相同。同时,各接口协议所处于的技术生命阶段也各不相同,有些已经没落并面临淘汰,有些则前景光明,但发展尚未成熟。那么经常困扰客户的则是如何选择合适类型阵列,既可以满足应用的性能要求,又可以降低整体投资成本。现在,我们将带您了解目前常见的硬盘接口技术的差异与特点,从而帮助您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 ATA,在并行中没落 ATA (AT Attachment)接口标准是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硬盘的特定接口标准。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价廉、稳定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深得广大中低端用户的青睐,甚至在某些高端应用领域,如服务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市场。ATA规格包括了 ATA/ATAPI-6 其中Ultra ATA 100兼容以前的ATA版本,在40-pin的连接器中使用标准的16位并行数据总线和16个控制信号。 最早的接口协议都是并行ATA(Paralle ATA)接口协议。PATA接口一般使用16-bit数据总线, 每次总线处理时传送2个字节。PATA接口一般是100Mbytes/sec带宽,数据总线必须锁定在50MHz,为了减小滤波设计的复杂性,PATA使用Ultra总线,通过“双倍数据比率”或者2个边缘(上升沿和下降沿)时钟机制用来进行DMA传输。这样在数据滤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采集数据,就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滤波频率。这样带宽就是:25MHz 时钟频率x 2 双倍时钟频率x 16 位/每一个边缘/ 8 位/每个字节= 100 Mbytes/sec。 在过去的20年中,PATA成为ATA硬盘接口的主流技术。但随着CPU时钟频率和内存带宽的不断提升,PATA逐渐显现出不足来。一方面,硬盘制造技术的成熟使ATA硬盘的单位价格逐渐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并行总线接口,传输数据和信号的总线是复用的,因此传输速率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要提高传输的速率,那么传输的数据和信号往往会产生干扰,从而导致错误。 PATA的技术潜力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在当今的许多大型企业中,PATA现有的传输速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人们迫切期待一种更可靠、更高效的接口协议来替代PATA,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串行(Serial)ATA总线接口技术应运而生,直接导致了传统PATA技术的没落。

❸ 数据存储形式有哪几种

【块存储】

典型设备:磁盘阵列,硬盘

块存储主要是将裸磁盘空间整个映射给主机使用的,就是说例如磁盘阵列里面有5块硬盘(为方便说明,假设每个硬盘1G),然后可以通过划逻辑盘、做Raid、或者LVM(逻辑卷)等种种方式逻辑划分出N个逻辑的硬盘。(假设划分完的逻辑盘也是5个,每个也是1G,但是这5个1G的逻辑盘已经于原来的5个物理硬盘意义完全不同了。例如第一个逻辑硬盘A里面,可能第一个200M是来自物理硬盘1,第二个200M是来自物理硬盘2,所以逻辑硬盘A是由多个物理硬盘逻辑虚构出来的硬盘。)

接着块存储会采用映射的方式将这几个逻辑盘映射给主机,主机上面的操作系统会识别到有5块硬盘,但是操作系统是区分不出到底是逻辑还是物理的,它一概就认为只是5块裸的物理硬盘而已,跟直接拿一块物理硬盘挂载到操作系统没有区别的,至少操作系统感知上没有区别。

此种方式下,操作系统还需要对挂载的裸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与平常主机内置硬盘的方式完全无异。

优点:

1、 这种方式的好处当然是因为通过了Raid与LVM等手段,对数据提供了保护。

2、 另外也可以将多块廉价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对外提供服务,提高了容量。

3、 写入数据的时候,由于是多块磁盘组合出来的逻辑盘,所以几块磁盘可以并行写入的,提升了读写效率。

4、 很多时候块存储采用SAN架构组网,传输速率以及封装协议的原因,使得传输速度与读写速率得到提升。

缺点:

1、采用SAN架构组网时,需要额外为主机购买光纤通道卡,还要买光纤交换机,造价成本高。

2、主机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在服务器不做集群的情况下,块存储裸盘映射给主机,再格式化使用后,对于主机来说相当于本地盘,那么主机A的本地盘根本不能给主机B去使用,无法共享数据。

3、不利于不同操作系统主机间的数据共享: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操作系统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化完之后,不同文件系统间的数据是共享不了的。例如一台装了WIN7/XP,文件系统是FAT32/NTFS,而Linux是EXT4,EXT4是无法识别NTFS的文件系统的。就像一只NTFS格式的U盘,插进Linux的笔记本,根本无法识别出来。所以不利于文件共享。


【文件存储】

典型设备:FTP、NFS服务器

为了克服上述文件无法共享的问题,所以有了文件存储。

文件存储也有软硬一体化的设备,但是其实普通拿一台服务器/笔记本,只要装上合适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就可以架设FTP与NFS服务了,架上该类服务之后的服务器,就是文件存储的一种了。

主机A可以直接对文件存储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与块存储不同,主机A是不需要再对文件存储进行格式化的,因为文件管理功能已经由文件存储自己搞定了。

优点:

1、造价交低:随便一台机器就可以了,另外普通以太网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专用的SAN网络,所以造价低。

2、方便文件共享:例如主机A(WIN7,NTFS文件系统),主机B(Linux,EXT4文件系统),想互拷一部电影,本来不行。加了个主机C(NFS服务器),然后可以先A拷到C,再C拷到B就OK了。(例子比较肤浅,请见谅……)

缺点:

读写速率低,传输速率慢:以太网,上传下载速度较慢,另外所有读写都要1台服务器里面的硬盘来承担,相比起磁盘阵列动不动就几十上百块硬盘同时读写,速率慢了许多。


【对象存储】

典型设备:内置大容量硬盘的分布式服务器

对象存储最常用的方案,就是多台服务器内置大容量硬盘,再装上对象存储软件,然后再额外搞几台服务作为管理节点,安装上对象存储管理软件。管理节点可以管理其他服务器对外提供读写访问功能。

之所以出现了对象存储这种东西,是为了克服块存储与文件存储各自的缺点,发扬它俩各自的优点。简单来说块存储读写快,不利于共享,文件存储读写慢,利于共享。能否弄一个读写快,利 于共享的出来呢。于是就有了对象存储。

首先,一个文件包含了了属性(术语叫metadata,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大小、修改时间、存储路径等)以及内容(以下简称数据)。

以往像FAT32这种文件系统,是直接将一份文件的数据与metadata一起存储的,存储过程先将文件按照文件系统的最小块大小来打散(如4M的文件,假设文件系统要求一个块4K,那么就将文件打散成为1000个小块),再写进硬盘里面,过程中没有区分数据/metadata的。而每个块最后会告知你下一个要读取的块的地址,然后一直这样顺序地按图索骥,最后完成整份文件的所有块的读取。

这种情况下读写速率很慢,因为就算你有100个机械手臂在读写,但是由于你只有读取到第一个块,才能知道下一个块在哪里,其实相当于只能有1个机械手臂在实际工作。

而对象存储则将元数据独立了出来,控制节点叫元数据服务器(服务器+对象存储管理软件),里面主要负责存储对象的属性(主要是对象的数据被打散存放到了那几台分布式服务器中的信息),而其他负责存储数据的分布式服务器叫做OSD,主要负责存储文件的数据部分。当用户访问对象,会先访问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服务器只负责反馈对象存储在哪些OSD,假设反馈文件A存储在B、C、D三台OSD,那么用户就会再次直接访问3台OSD服务器去读取数据。

这时候由于是3台OSD同时对外传输数据,所以传输的速度就加快了。当OSD服务器数量越多,这种读写速度的提升就越大,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读写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对象存储软件是有专门的文件系统的,所以OSD对外又相当于文件服务器,那么就不存在文件共享方面的困难了,也解决了文件共享方面的问题。

所以对象存储的出现,很好地结合了块存储与文件存储的优点。

最后为什么对象存储兼具块存储与文件存储的好处,还要使用块存储或文件存储呢?

1、有一类应用是需要存储直接裸盘映射的,例如数据库。因为数据库需要存储裸盘映射给自己后,再根据自己的数据库文件系统来对裸盘进行格式化的,所以是不能够采用其他已经被格式化为某种文件系统的存储的。此类应用更适合使用块存储。

2、对象存储的成本比起普通的文件存储还是较高,需要购买专门的对象存储软件以及大容量硬盘。如果对数据量要求不是海量,只是为了做文件共享的时候,直接用文件存储的形式好了,性价比高。

❹ 储存酒协议书怎么写为好

储存酒协议书与其他协议书是一样的,首先是双方协商一致,然后将双方定下来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后就具有法律效力。

❺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储技术

1、直接附加存储(DAS)

特点是:硬件的堆叠,存储操作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环境特殊。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较低;服务器出现宕机时,波及到存储数据,使其无法使用。

2、网络附加存储(NAS)

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访问。存储设备类似于专用的文件服务器,提供文件系统功能,降低设备的成本。优化了系统硬软件体系结构。以数据为中心,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离,其存储设备在功能上完全独立。支持多种TCPIP网络协议。

3、存储区域网络SAN

通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采用块(block)级别存储最大特点是将存储设备从做以太网中分离了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储区域网络SAN的系统结构。

(5)主流存储协议书扩展阅读:

有效利用网络存储技术是任何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硬盘、JBOD和其它类型的本地存储是不足以保护关键业务数据的完整性的,网络存储在这个时候真正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不仅可以容纳由服务器产生的业务数据,还可以容纳由PC端产生的数据,并为数据提供良好的保护。

许多网络存储厂商都提供了合作伙伴计划,包括惠普、EMC、戴尔、IBM和NetApp等公司,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组成存储网络的每一种技术,如NAS网关,光纤通道SAN,RAID阵列等。

❻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储技术

存储区域网络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是一种连接外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架构。人们采用包括光纤通道技术、磁盘阵列、磁带柜、光盘柜(en)的各种技术进行实现。该架构的特点是,连接到服务器的存储设备,将被操作系统视为直接连接的存储设备(英语:Direct-attached_storage)。尽管SAN的复杂度和价格已经下降,但目前在大型企业级存储方案(英语:Enterprise_storage)以外还应用不甚广泛。
与SAN相比较,网络储存设备(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使用的是基于文件的通信协议,例如NFS或SMB/CIFS通信协议就被明确滴定义为远程存储设备,计算机请求访问的是抽象文件的一段内容,而非对磁盘进行的块设备操作。

❼ 货物寄存合同怎么写

您的问题回复如下:

以下范文供您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修改:

货物寄存合同
协议编号:

保管方: (以下简称甲方)
寄存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同意将其经营管理的位于XX市XX路XX号X栋仓库其中 ㎡面积租给乙方作为寄存货物使用,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寄存、保管条款如下:

一、货物寄存、保管期限:
1、货物寄存、保管期限定为X年,即从XXXX年XX月 日起至XXXX年XX月 日止。
2、协议期满,乙方若需续租,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应优先满足乙方。
二、货物保管费及支付方式:
1、保管费为XX元/平方米·月,XXX㎡每月保管费为XXX元。
2、乙方应于协议签订之日向甲方支付首期叁个月(从XXXX年XX月 日起至XXXX年XX月90 日)保管费(人民币)XXXX元。首期后,以每叁个月为一个保管费支付期,按“先付款,后使用”原则,乙方须在前一支付期满五日前一次性付清下一支付期保管费,依以类推,直至协议期满。
3、协议签订时,乙方同意以寄存的货物作为协议保证金。
三、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应确保库内整洁,货物摆放合理,保管期间因甲方责任导致寄存货物出现丢失、被盗、破损等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负责赔偿。
2、甲方负责保管乙方寄存的货物。货物进库时,甲方对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外包装状况进行感官验收,确认与入库凭证无误后方可入库,并开具入库凭证交乙方作货物保管凭证。货物出库时,甲方应确认货物出库情况与乙方开具的出库通知凭证相符,并当面与乙方配送员或乙方委托货运单位的司机办清楚交接手续方可出库。
3、甲方对乙方寄存的货物必须有专人专账管理,确保账货相符,要求货物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清楚,不混放,有标示登记卡。
四、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承诺存储于甲方仓库内的货物均为合法的,并对此承诺负全部法律责任。
2、乙方必须按时缴纳货物保管费,如有拖欠,甲方有权终止合同,乙方同意甲方变卖库存货物充抵货物保管费。
3、协议期内,若乙方违约提前退租或减少租用面积,应提前30天告知甲方,并赔付甲方相当于一个月保管费的违约金,然后办理退租手续。协议期满,若乙方不再续签协议书的情况下,乙方应及时清仓。
五、如因市政建设拆迁、房东规划调整等客观因素,甲方必须终止协议时,一般应提前书面通知乙方,以便双方妥善交接库存货物,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如遇自然界不可抵抗力因素,协议自然终止,双方免责。
六、以上条款,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均具有同等效力。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法人代表(签字):
电话: 电话:
协议地点:xx市 协议时间:xxxx年xx月xx日

❽ 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第三方电子合同,电子签约有哪些好处

随着电子签约行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电子签约在各行业各种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电子签约来代替传统的纸质签约方式。究其原因,电子签约有着传统签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1. 电子签约对企业的好处一:提高合同签署效率

如果采用传统的纸质合同签署方式,企业往往需要协调双方人员线下见面签署,遇到跨区域企业间合作则更加麻烦,合同签约周期长,效率十分低下。

采用电子签约的话,企业双方只需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线签订,一份合同仅需3分钟就可以完成签署。解决了双方线下奔波的麻烦,帮助企业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提高合同签署高效。

2. 电子签约对企业的好处二:合同管理更便捷

传统纸质合同签署完成后需归档存储,而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往往有成千上万份合同需要保存,合同管理量极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聘请专人进行手工合同管理,如果想翻阅以往的合同,查找起来也是一大难事。

采用电子签约进行签署的合同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签署完成后可以保存在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的云端,也可以下载保存在内部的电子设备中,合同存储、合同查阅等都十分方便。

3. 电子签约对企业的好处三:合同传输及存储安全性更高

纸质合同在存储及线下流转过程中易丢失、被篡改,对于企业而言合同属于商业机密文件,一旦丢失或者被不法之人篡改,其后果不可想象。

而通过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签署的电子合同,在合同传输方面,平台提供足够强度的数据加密解决方案,确保合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窃取及篡改。在合同储存方面,平台提供足够安全的存储方案,保证数据的安全,杜绝文件数据泄漏及丢失等现象。

4. 电子签约对企业的好处四:节省企业成本

如前文所述,电子签约采用线上签署合同的形式,为企业节省了纸质合同的打印成本、快递成本。同时因电子签约具有签署效率高、管理便捷等特点,企业在合同上花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等要远远低于纸质合同。

综上所述,相对于纸质合同的签署模式,电子签约在合同签署的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成本上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电子签约的引入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而言将是未来必备的工具。

❾ 目前主要三种数据存储方式

三种存储方式:DAS、SAN、NAS
三种存储类型: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

块存储和文件存储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主流的存储类型,而对象存储(Object-based Storage)是一种新的网络存储架构,基于对象存储技术的设备就是对象存储设备(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简称OSD。

本质是一样的,底层都是块存储,只是在对外接口上表现不一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分布式存储的应用场景相对于其存储接口,现在流行分为三种:

对象存储: 也就是通常意义的键值存储,其接口就是简单的GET、PUT、DEL和其他扩展,如七牛、又拍、Swift、S3

块存储: 这种接口通常以QEMU Driver或者Kernel Mole的方式存在,这种接口需要实现Linux的Block Device的接口或者QEMU提供的Block Driver接口,如Sheepdog,AWS的EBS,青云的云硬盘和阿里云的盘古系统,还有Ceph的RBD(RBD是Ceph面向块存储的接口)

文件存储: 通常意义是支持POSIX接口,它跟传统的文件系统如Ext4是一个类型的,但区别在于分布式存储提供了并行化的能力,如Ceph的CephFS(CephFS是Ceph面向文件存储的接口),但是有时候又会把GFS,HDFS这种非POSIX接口的类文件存储接口归入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