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和储存单位是什么
计算机信息数据单位和储存单位有 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以及 GB(十亿字节)等,字节也是存储器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通常用 b 来表示。每级为前一级的1024倍,比如1KB=1024B,1M=1024KB。
换算关系如下:
(1)数据与存储的关系扩展阅读
计算机储存单位的进率是1024而不是1000的原因:
目前计算机都是二进制的,让它们计算单位,只有2的整数幂时才能非常方便计算机计算,因为电脑内部的电路工作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状态.所以就用二进制来表示信号,(控制信号和数据),以便计算机识别。
而人习惯于使用10进制,所以存储器厂商们才用1000作进率。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实际容量要比标称容量少,不过这是合法的。1024是2的10次方,因为如果取大了,不接近10的整数次方,不方便人们计算;取小了,进率太低,单位要更多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取2的10次方正好。
参考资料:网络-存储单位
② 简述数据结构与存储结构的关系
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在内存上的存储方式,比如有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但是数据结构要更多样,比如链式存储可以实现链表,也可以实现二叉树等数据结构。
然后二叉树也可以使用顺序结构存储。
③ 数据结点和存储结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存储结点就是数据结点的存储映像,按照存储结构类型不同,这个存储结点中除了本身的数据元素以外,也许还存放有数据元素的关系
④ 在数据结构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及数据的运算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
这个书上有详细的解释哦。
1.瑞士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提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算法是对数据运算的描述,而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由此可见,程序设计的实质是针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和设计一个好的算法,而好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结构。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3.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数据结构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运算
①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分类: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表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结构。栈、队列、串等都是线性结构。数组、广义表、树和图等数据结构都是非线性结构。
②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它依赖于计算机语言。
③数据的运算。最常用的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等。
⑤ 云存储和数据库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云存储是个系统框架概念,而数据库则是存储的具体实现。
也就是说,不管云是怎样部署的,数据最终还是要落地于数据库或者文件系统中的。
⑥ 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及数据的运算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数据的逻辑结构说明数据元素之间的顺序关系,它依赖于计算机的存储结构 答:错. 说明:逻辑结构可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实现,“它依赖于计算机的存储结构”完全说不通。 2:算法的运行时间涉及到加,减,乘,除,转移,存取等基本运算。要想准确的计算总运行时间是不可行的。 答:对。 说明:软硬件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也没必要去准确计算。算法分析只是为了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 3:在顺序存储结构中,有时也存储数据结构中元素之间的关系。(这个我觉得静态链表在存储结构上是顺序存储,可是其中不也存储了节点之间的关系的么?) 答:错。 说明:“顺序存储结构”必须体现元素之间的关系,不是“有时”。 “链式存储结构”并不是“顺序存储结构”,后者称“顺序表”或“邻接表”。 有些书用“链表是顺序存取”说法,但并不是指“链表是顺序存储结构”。
⑦ 数据的存储结构及数据的运算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需要达到<识记>层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有: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结构。特别是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数据运算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数据结构的两大类逻辑结构和四种常用的存储表示方法。
需要达到<领会>层次的内容有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最坏的和平均时间复杂度等概念,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的方法、对一般的算法要能分析出时间复杂度。对于基本概念,仔细看书就能够理解,这里简单提一下:数据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的载体。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有时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如整数这个集合中,10这个数就可称是一个数据元素.又比如在一个数据库(关系式数据库)中,一个记录可称为一个数据元素,而这个元素中的某一字段就是一个数据项。数据结构的定义虽然没有标准,但是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对数据的操作。这一段比较重要,我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比如一个表(数据库),我们就称它为一个数据结构,它由很多记录(数据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又包括很多字段(数据项)组成。那么这张表的逻辑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分析数据结构都是从结点(其实也就是元素、记录、顶点,虽然在各种情况下所用名字不同,但说的是同一个东东)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的,对于这个表中的任一个记录(结点),它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只有一个直接后继(前趋后继就是前相邻后相邻的意思),整个表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那我们知道了这些关系就能明白这个表的逻辑结构了。
而存储结构则是指用计算机语言如何表示结点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上面的表,在计算机语言中描述为连续存放在一片内存单元中,还是随机的存放在内存中再用指针把它们链接在一起,这两种表示法就成为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注意,在本课程里,我们只在高级语言的层次上讨论存储结构。) 第三个概念就是对数据的运算,比如一张表格,我们需要进行查找,增加,修改,删除记录等工作,而怎么样才能进行这样的操作呢? 这也就是数据的运算,它不仅仅是加减乘除这些算术运算了,在数据结构中,这些运算常常涉及算法问题。
弄清了以上三个问题,就可以弄清数据结构这个概念。
⑧ 何谓数据的逻辑结构何谓数据的存储结构两者有何联系
逻辑结构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而与他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逻辑结构包括:
1、集合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 的相互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2、线性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系。
3、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系。
4、图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
存储结构指数据元素连同其逻辑关系在存储器上的存放形式,主要的有四类:顺序、链接、索引、散列。一种数据结构可表示成一种或多种存储结构。
两者的关系在于:逻辑结构用于设计算法,存储结构用于算法编码实现。具体而言某种存储结构与某种逻辑结构没有必然的联系,算法的实现效率越高、解决问题越方便。
(8)数据与存储的关系扩展阅读
数据结构是指同一数据元素类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结构分别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是描述数据元素及其关系的数学特性的,有时就把逻辑结构简称为数据结构。逻辑结构是在计算机存储中的映像,形式地定义为(K,R)(或(D,S)),其中,K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R是K上的关系的有限集。
根据数据元素间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下列四类基本的结构: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形结构。
线性结构的特点是数据元素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数据元素“一个接一个的排列”。在一个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类型是相同的,或者说线性表是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构成的线性结构。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线性结构。 它有两种存储方法: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它的主要基本操作是插入、删除和检索等。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映像)称为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它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1、顺序存储方法:它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组来实现。
2、链接存储方法: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
3、索引存储方法: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4、散列存储方法:就是根据结点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结点的存储地址。
数据结构中,逻辑上(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表若采用链式存储表示时所有结点之间的存储单元地址可连续可不连续。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相对位置、所含结点个数都无关。
⑨ 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是什么关系是数据都存储在存储上还是存储在数据库上
数据库服务器依赖于存储服务器的数据,这意味着数据库数据文件被放置在存储服务器上。
数据以记录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将数据作为文件存储在存储服务器上。
数据库服务器由在局域网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中运行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数据库服务器为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存储服务器是为特定目标设计的,因此配置也不同。它可能是一个稍有额外存储空间的服务器,或者它可能有很多存储空间。
(9)数据与存储的关系扩展阅读:
数据库服务器特征:
1、编程量减少
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了用于数据操纵的标准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 口)。
2、数据库安全高
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监控性能、并发控制等工具。由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数据库管理员)统一负 责授权访问数据库及网络管理。
3、数据可靠性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启动/停止数据库的管理工具。
4、计算机资源利用充分
数据库服务器把数据管理及处理工作从客户机上分离出来,使网络中各计算机资源能灵活分配、各尽其用。
⑩ 在数据结构中,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
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的存储映像,逻辑结构指的是数据间的关系,它又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这两者并不冲突。一个指的是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另一个指这种关系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形式。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给他们定义的特殊操作,它们都有”出“和”入“两种操作,一个是“先进先出”,而一个是“后进先出”。
一种逻辑结构在计算机里可以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实现。比如逻辑结构中简单的线性结构,可以用数组(顺序存储)或单向链表(链接存储)来实现。逻辑结构:指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储结构: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
(10)数据与存储的关系扩展阅读:
1、逻辑结构
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分为四类结构: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种类型外,别无其它关系。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树型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图状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2、存储结构
是指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通常由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实现:
顺序存储方式。数据元素顺序存放,每个存储结点只含一个元素。存储位置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存储密度大。但有些操作(如插入、删除)效率较差。
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方式不要求存储空间连续,便于动态操作(如插入、删除等),但存储空间开销大(用于指针),另外不能折半查找等。
索引存储方式。除数据元素存储在一组地址连续的内存空间外,还需建立一个索引表,索引表中索引指示存储结点的存储位置(下标)或存储区间端点(下标)。
散列存储方式。通过散列函数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将关键字散列在连续的有限的地址空间内,并将散列函数的值解释成关键字所在元素的存储地址。其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只能按关键字随机存取,不能顺序存取,也不能折半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