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硬盘存储是二极管么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硬盘存储是二极管么

发布时间: 2022-04-27 09:11:11

A. 你好,请问下我硬盘这个是稳压二极管吗是5V的吗

这个是普通二极管不是稳压管。这板子上有大有小、黑色、一头有一道白线的都是普通二极管。

B. 电脑硬盘和内存怎么解释

电脑的硬盘和内存是不一样的。在电脑刚刚发明的年代,电脑是没有硬盘的,当时的电脑只有内存,内存就是电脑进行数据运算的地方,电脑本身就是一个运算器,它需要内存这个舞台来发挥它的运算功能。内存是很多集成的存储单元组成,它主要靠电流来维持CUP在它上面运算的数据,停电以后数据就马上丢失了,但是它的速度很快,可以满足CPU的高速运算。人们为了让计算机停电后仍然可以记住数据,发明了磁介质的存储器,首先用的是磁带,这个磁带的外观看起来有点像电影的胶片卷,它的工作原理与我们平时用的磁带录音机是一样的,它把电脑的数据转换成磁信息,通过磁头记录在磁带上,但是它的速度太慢了,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在一个高速转动的硬盘上涂上磁粉,用一个磁头在上面读取和记录磁信息,看起来有点像古老的唱片机,不过体积要小得多,把这个硬盘和磁头封在一个盒子里,装在电脑上,这就是硬盘。硬盘的作用就像一个仓库,计算机的数据可以存放在硬盘中,使用的时候再从硬盘中读取出来。在关机停电以后,因为硬盘上的磁道已经记录了数据的信息,下次开机的时候仍然可以原样加载进入内存,这样数据就可以反复使用了。

MP3用的闪存最初是从关闭电源后数据也不会丢失的只读内存ROM派生出来的。通电后可改写ROM的是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这么说可能有些复杂,形象的说吧,一个闪存里面是由千千万万个小灯泡组成的,通电的时候这些小灯泡亮的就是1,不亮的就是0,很多很多1和0就组成了计算机要存储的数据。当计算机要保存数据的时候,就用一个写电流去改写闪存,将要保存0的小灯泡烧掉,这样即使后面通了电,这些小灯泡也不会亮了。当闪存拿到别的机子或在MP3闪通电的时候,根据这些小灯泡亮不亮,读取的芯片就知道这些数据是0或是1,就可以读出数据来了。
如果要重新改写上面的数据,计算机可以用一个改电压将所有的小灯泡全部复位,小灯泡都可以用了,再用写电压去烧掉一定的小灯泡,这样又保存数据了。当然小灯泡不是可以无限的烧下去,一般的寿命是100万次。

我上面的比喻不是很正确,不过原理应该说明白了。下面是正是一点的解释,可能看起来比较头晕:在闪存中,起着小灯泡作用的是一些类似二极管的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单向传导的半导体上形成贮存电子的浮动棚。浮动栅包裹着一层硅氧化膜绝缘体。它的上面是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控制传导电流的控制栅。数据是0或1取决于在硅底板上形成的浮动栅中是否有电子。有电子为0,无电子为1。

闪存就如同其名字一样,写入前删除数据进行初始化。具体说就是从所有浮动栅中导出电子。即将有所数据归“1”。

写入时只有数据为0时才进行写入,数据为1时则什么也不做。写入0时,向栅电极和漏极施加高电压,增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子能量。这样一来,电子就会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动栅。

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大为1,电流小则定为0。浮动栅没有电子的状态(数据为1)下,在栅电极施加电压的状态时向漏极施加电压,源极和漏极之间由于大量电子的移动,就会产生电流。而在浮动栅有电子的状态(数据为0)下,沟道中传导的电子就会减少。因为施加在栅电极的电压被浮动栅电子吸收后,很难对沟道产生影响。

C. 这是硬盘的电路板,请问里面哪个是稳压二极管,这板短路了

硬盘主板上一般没有稳压二极管,这种硬盘是两组电压直接供电,5V供芯片,12V供机械驱动电路。首先要弄清楚是那组供电短路了。图片中D3 和D4是二极管,但不是稳压二极管,是防止电源浪涌电压的,可以拆下来检查一下。硬盘主板短路百分之90都无法修复的。

D. 硬盘上集成的二极管还是三极管

你好,硬盘上的电路有二极管也有三极管,不过都是贴片元件,希望可以帮到你!

E. 硬盘的灯是怎么闪的

实际上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硬盘的灯实际上是一个发光的led二极管~,我们知道硬盘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实际上是向计算机cpu或者内存发送1和0~在计算机中的1和0实际上就表现为电压和电流~这样,通过一个监测电流和电压的电路就能够实现硬盘灯闪烁。这样说来向来你也明白了,在硬盘的与计算机通讯的线路上只要出现了电流电压,硬盘灯就会闪烁~~~
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米高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

而硬盘的读写?
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

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

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

五.硬盘的读写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边玩游戏或者听歌吧?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读写虚拟内存文件了。所以,用FG下载也好,ED也好,对硬盘的折磨和平时相比不会太厉害的。

六.再说说FLASHGET为什么开太多线程会不好和ED为什么硬盘读写频繁。首先,线程一多,cpu的占用率就高,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从而虚拟内存读写频繁,至于为什么,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知道,我这里就不说了。ED呢?同时从几个人那里下载一个文件,还有几个人同时在下载你的文件,这和FG开多线程是类似的。所以硬盘灯猛闪。但是,现在的硬盘是有缓存的,数据不是马上就写到硬盘上,而是先存放在缓存里面,,然后到一定量了再一次性写入硬盘。在FG里面再怎么设置都好,其实是先写到缓存里面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需要CPU干预的,所以设置时间太短,CPU占用率也高,所以硬盘灯也还是猛闪的,因为虚拟文件在读写。

七.硬盘读写频繁,磁头臂在寻道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移动频繁,但是对机械来说这点耗损虽有,其实不大。除非你的硬盘本身就有机械故障比如力臂变形之类的(水货最常见的故障)。真正耗损在于磁头,不断变化的电流会造成它的老化,但是和它的寿命相比......应该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除非因为震动,磁头撞击到了盘体。
硬盘有一个参数叫做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英文简写是MTBF。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具体情况可以看硬盘厂商的参数说明。这个连续无故障时间,大家可以自己除一下,看看是多少年。然而大家自己想想,自己的硬盘平时连续工作最久是多长时间。
最后补充一下若干点:

一.硬盘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返修货。水货在运输过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无损伤,但是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机械体造成损伤。返修货就更加不用说了。老实说,那些埋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们应该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盘是否就是这些货色。

二.硬盘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整洁的,特别是注意不要在频繁断电和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机箱要每隔一两个月清理一下灰尘。

三.硬盘的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所以环境要好,特别是机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电脑桌也不要摇摇晃晃的。

四.要经常整理硬盘碎片。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一般人都以为硬盘碎片会加大硬盘耗损,其实不是这样的。硬盘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会让硬盘读写所花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而已,对硬盘的耗损是可以忽略的(我在这里只说一个事实,目前网络上的服务器,它们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是在UNIX下面是没有磁盘碎片整理软件的。就连微软的NT4,本身也是没有的)。不过,因为磁头频繁的移动,造成读写时间的加大,所以CPU的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了,而造成虚拟文件(在这里其实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读写频繁,从而加重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才是硬盘碎片的坏处。

五.在硬盘读写时尽量避免忽然断电,冷启动和做其他加重CPU负荷的事情(比如在玩游戏时听歌,或者在下载时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伤害比一般人想象中还要大。

总之,只要平常注意使用硬盘,硬盘是不会那么快就和我们说BYEBYE的。当然,如果是硬盘本身的质量就不行,那我就无话可说了.呵呵,知道怎么用好你的硬盘了吧!

F. 电脑里面的芯片是什么组成的是由二极管组成的吗

电脑CPU芯片里边有二极管(主要用于基准电压源),但是更多的是MOS管和三极管;电脑内存里边大概没有二极管。实际上包括CPU和内存在内,即使芯片集成电路电路中需要二极管,从工艺上也是制作成基极和发射极连接起来以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二极管的形式。

G. 计算机工作、储存信息、组成原理

我来回答:
电脑芯片组成,从最小的单位说起的话就是,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先组成加法器,触发器,等一系列有独立功能的小单位。比如,:计算机的CPU,里面就有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这些都是二极管,三极管组成的小单位按功能再组成的。
保存的东西都是存储在电脑的硬盘上,因为存储器分2种,一种是有电能保存东西的,ROM断电内容就消失了,另一种是存储后断电也不消失的存储器。硬盘就是了。
屏幕后面是什么这个要看是什么屏幕,。以前的CRT是通过电子枪把电子打到荧光屏上才显示出来内容的,当让按一定的标准。如果是液晶的又不一样了。,他是一种物质同时具备了液体的流动性和类似晶体的某种排列特性。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产生变化。这样按照一定标准就可以组成图像。
按键盘然后把指令穿给CPU,CPU做出判断,执行指令,指令控制响应的程序按,接受键盘的内容,软后执行完后CPU早通过控制器协调,显示到屏幕上。
电脑内部指令传输比较复杂了,也就是通过各种总线,相当高速公路,在线上传输,cpu起协调控制这些信息的作用,
不是,没按系统,但是电脑又主办,主板上有BIOS,里面装有基本的输入输出指令,电脑的启动和bios里面的程序有很大关系,系统估计你说的就是WINs系列的。没装系统,电脑必须可以启动,不然系统也装不上。
好了。无聊!

H. 关于硬盘存储信息的原理

声音是模拟信号,而硬盘上保存的信息是数字信号.
而硬盘上保存的信息是依靠磁来的.
数字信号要依靠数模转换才能变成模拟信号的

I. 为什么硬盘、内存、U盘、MP3等硬件实际容量总比标的要少呢

这是因为容量的算法问题,

电脑的容量的进制是1024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而有些厂商的算法采用的进制是1000
1GB=1000MB 1MB=1000KB 1KB=1000B

这样按照后一种算法就会使容量变大,
事实上就没有标的那么大

J. 我的硬盘(希捷80G7200.7)这个元件烧了,里面有重要文件,我想知道这个是二极管还是帖片电容,什么型号

这个是5V 保护二极管
Seagate Barracuda 7200.7 (ALPINE、APLUS)系列电路板
该二极管代号为VD1 5V的保护类型二极管 该元件是常见的损坏故障元件
他右上角那个二极管代号VD2 12V的保护类型二极管 (黑色的不是黄色的 竖立着的)

硬盘不转是因为这个属于电源接口的二极管 在它出问题时 电源会执行短路保护所以不转~

------------------------------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线交谈或者追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DISK(碟碟)-网络知道硬盘问题服务 QQ-316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