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ER图与数据库表的关系是神马
E-R图提供了表示数据库表的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表示概念关系模型的一种方式。为表述实体联系模式图形式的数据表模型提供了图形符号。这种数据表模型典型的用在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用来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信息的类型。
(1)er图涉及到存储吗扩展阅读:
E-R图设计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数据库设计人员能否真正把握表的各个客观对象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活动,这需要作准确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这些表对象如果需要记录的话,就抽象为E-R图中的实体。
描述实体的众多相关数据就抽象为实体的属性,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众多实体抽象为实体型。它们之间发生的活动如果也需要记录的话,就抽象为E-R图中的联系,这是E-R图设计的重点。
❷ er图属于什么模型
关系模型。
ER模型常用于信息系统设计中;比如它们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用来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类型。
但是数据建模技术可以用来描述特定论域(就是感兴趣的区域)的任何本体(就是对使用的术语和它们的联系的概述和分类)。
在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系统设计的情况下,在后面的阶段(通常叫做逻辑设计),概念模型要映射到逻辑模型如关系模型上;它依次要在物理设计期间映射到物理模型上。注意,有时这两个阶段被一起称为“物理设计”。
实体联系模式图(ERD)有一些约定。本文的余下部分描述经典概念,并且主要与概念建模有关。有一些概念更加典型的在逻辑和物理数据库设计中采用,包括信息工程、IDEF1X和空间建模。
成分
在ER图中有如下四个成分:
1、矩形框:表示实体,在框中记入实体名。
2、菱形框:表示联系,在框中记入联系名。
3、椭圆形框:表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将属性名记入框中。对于主属性名,则在其名称下划一下划线。
4、连线:实体与属性之间;实体与联系之间;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对于一对一联系,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 对于一对多联系,要在一的一方写1,多的一方写N;对于多对多关系,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
❸ 图书馆系统数据流图,关系模型,ER图
各种类型数据的高等界面,后来逐渐演变成满足所有数据访问需要的完整解datamole4.adoquery2.sql.add('SELECT借书证号,密码FROM[user]WHERE(借书证号=:tt)');
datamole4.adoquery2.parameters[0].value:=username;
datamole4.adoquery2.open;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SQL属性时调用Close方法总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或TADOquery部件已经被关闭了,调用Close方法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应用程序中为SQL属性设置新的SQL命令语句时,必须要调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属性中现存的SQL命令语句,如果不调用Clear方法,便调用Add方法向SQL属性中设置SQL命令语句,那么新设置的SQL命令语句会追加在现存SQL命令语句后面,在程序运行时常常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查询结果甚至程序无法运行下去。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情况下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只能包含一条完整的SQL语句,它不允许被设置成多条SQL语句。当然有些数据库服务器也支持在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中设置多条SQL语句,只要数据库服务器允许这样,我们在编程时可以为SQL属性设置多条SQL语句。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完SQL属性的属性值之后,也即编写好适当的SQL程序之后,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执行SQL程序。
在设计过程中,设置完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之后将其Active属性的值置为True,这样便可以执行SQL属性中的SQL程序,如果应用中有与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相连的数据浏览部件(如TDDGridTDBEdit等)那么在这些数据浏览部件中会显示SQL程序的执行结果。
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程序调用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可以执行其SQL属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样的。Open方法只能用来执行SQL语言的查询语句(Select命令),并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而ExecSQL方法还可以用来执行其它常用的SQL语句(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这样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
如果调用Open方法,而没有查询结果时,会出错。此时应该调用ExecSQL方法来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没有返回结果)
当然在设计应用程序时,程序设计人员是无法确定TQuery或TADOquery组件中的SQL语句是否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的。对于这种情况应当用Try…Except模块来设计程序。在Try部分调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调用ExceSQL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
例如:
Try
Query1.Open
Except
Query1.ExecSQL
End
通过Tquery或TADOquery组件可以获得两种类型的数据:
u“活动”的数据
这种数据就跟通过TTable部件获得的数据一样,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来编辑修改这些数据,并且当调用Post方法或当焦点离开当前的数据浏览部件时,用户对数据的修改自动地被写回到数据库中。
u非活动的数据(只读数据)
用户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是不能修改其中的数据。在缺省情况下,通过TQuery部件获得的查询结果数据是只读数据,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在应用程序中必须要设置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RequestLive属性值为True,然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设置RequestLive的属值True)都可以获得“活动”的数据的,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除了将TQuery部件的RequestLive属性设置为True外,相应的SQL命令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本地SQL语句查询情况下,要得到可更新的数据集,SQL语句的限制为: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
n在Select后的字段列表中不能有计算字段
n在Select语句WHERE部分只能包含字段值与常量的比较运算,这些比较运算符是:Like,>,<,>=,<=。各比较运算之间可以有并和交运算:AND和OR
当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表: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运算
另外,如果是查询Sybase数据库中的表,那么被查询的表中只能有一个索引。
如果在应用程序中要求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但是SQL命令语句不满足上述约束条件时,对于本地数据库的SQL查询,BDE只能返回只读的数据集。对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SQL查询,只能返回错误的代码。当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时,它的CanModIfy属性的值会被设置成True。
§3.4MSSQLServer简述
SQLServer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日益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Server的接口。SQL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Server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Server移植到Windows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Server的WindowsNT版本。
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MSSQLServer不但可以应用于大中型数据库管理中,建立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并且也可以开发桌面数据库。事实上,SQLServer数据库处理的基本结构,采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尽管如此,相信大家都可以轻易的发现,在SQLServer的数据库处理方式,则是使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式与精神,也就是说,SQLServer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一些对象来达成,是相当OO(面向对象)的一个系统结构。
SQLServer企业管理器是SQLServer的主要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个遵从MMC标准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得以:
·定义SQLServer实例组。
·将个别服务器注册到组中。
·为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配置所有SQLServer选项。
·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中创建并管理所有SQLServer数据库、对象、登录、用户和权限。
·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上定义并执行所有SQLServer管理任务。
·通过唤醒调用SQL查询分析器,交互地设计并测试SQL语句、批处理和脚本。
·唤醒调用为SQLServer定义的各种向导。
·
第三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4.1应用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在本系统中由于没有打印机设备供试验,所以预先把报表打印改成报表预览。
设计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和登陆方法
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图书查询
借阅者维护借阅者个人部分信息
借阅者查看个人借阅情况信息
维护借阅者个人密码
根据借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生成报表
根据还书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生成报表
查询及统计各种信息
维护图书信息
维护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信息
维护借阅者信息
处理信息的完整性
对借阅过期的图书生成报表
图4-2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总结
根据以上所做的需求分析,并略掉一些细节(如不考虑用户的登录;对记录的维护),得出以下的三层数据流图。
§4.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功能框图如图4-10所示。
§4.3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将概念设计从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
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设计局部ER模式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借阅者(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证,联系电话,密码)
身份(身份编号,身份描述,最大借阅数)
图书类别(图书类别编号,类别描述)
ER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1:N,M:N,还是1:1等。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联系定义如图4-5所示。解释如下:
u一个借阅者(用户)只能具有一种身份,而一种身份可被多个借阅者所具有;
u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
u一个用户可以借阅多本不同的书,而一本书也可以被多个不同的用户所借阅。
(2)设计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设计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全局概念结构不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须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为了给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提供开始合并的基础,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我们仅根据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眩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和合并那些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合并从公共实体类型开始,最后再加入独立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
冲突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
设计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于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并为一个ER模式,而在于消除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3)全局ER模式的优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后,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还应进一步依据处理需求对ER模式进行优化。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实体类型的个数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所含属性个数尽可能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4-13所示。
4.3.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由于概念设计的结果是ER图,DBMS一般采用关系型(本人所使用的MSSQLServer就是关系型的DBMS),因此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就是把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过程。由于关系模型所具有的优点,逻辑设计可以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使设计过程形式化地进行。设计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定义。
(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class(图书类别#,类别名)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密码)ID(身份编号#,身份描述,最大借阅数)Owner(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
图4-14关系模式集
(2)产生子模式
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用到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数据与概念模式中相应数据的联系,即指出概念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借书子模式(借书证号#,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借书日期)
图4-15部分子模式
(3)根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本人在写系统时还加入了两个关系模式:
1、ownertemp:用于工作人员在处理借书、还书工作时临时存储借书、还书信息,以便打印报表时使用。
2、keyer:用于存储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及权限,以便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时进行验证用户的身份。
4.3.3数据库的实现
我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企业版)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首先创建七个基本数据库表如表4-1-4-7所示,然后根据全局ER图,建立各个表之间的联系,如图4-8所示。
表4-1借阅者基本信息表的结构(User)
表4-2图书信息表的结构(Book)
表4-3图书类别信息表的结构(Class)
表4-4借阅者身份信息表的结构(ID)
表4-5借阅情况信息表的结构(Owner)
表4-6借阅情况临时存储信息表的结构(Ownertemp)
注:在owner表和ownertemp表中加入了索引字段,用来唯一标识一条借书记录,并且设置为标识,标识种子为1。
表4-7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信息表的结构(Keyer)
图4-8数据库表间联系图
第五章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5.1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5.2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在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时,经常要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好多组件、窗体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源,如果为每一个组件或者窗体都设置一个数据源将是十分耗时的工件,而且要保证这些数据源的确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么,能不能将这些数据源集中管理,最好是做成一个统一的模块,需要时就将该模块引入而不必直接操作数据源本身呢?数据模块(DataMole)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简单说来,数据模块是用来集中管理数据源的一个窗体,该窗体可被需要的地方随时引入。
但本人在开发这个系统时,开始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使用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些问题。并且考虑这个系统使用到的TADOQuery控件比较多,如果使用数据控件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如弄混各个数据控件的作用。还考虑到使用动态生成ADOQuery可能会更节省资源。所以在本人的系统中,开始做的第一个模块“借阅者个人模块”中还稍微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后面做的两个模块中大多都是用动态生成ADOQuery来实现的。并且由于SQL语句是动态加入的所以datamole中的控件也不会多。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启动画面是为了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印像,加深软件的亲和力,没有实际的功能,在Form1窗体中加入了Image和Time组件。启动画面的窗体略,主要的源代码如下: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三种不同的用户(一般用户,工作人员,管理员)提供选择以进入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源代码比较简单,略。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了让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按照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且跟据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权限”字段,以分辩进入图书馆管理人员模块还是进入工作人员模块。窗体界面、源代码如下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看及个人部分信息的修改。界面图如下: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在本系统中,任何人都有权限使用查询功能,不做任何限制。界面如下,
由于实现的查询功能有多种,如按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等字段进行完全体配查找和部分体配的模糊查找,还有按多个条件进行逻辑与或是逻辑或的多条件查找。其中实现的方法者差不多,所以只给出多条件查找的代码,如下: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登录功能实现的方法大致一样,并且还要简单。是从User表中查到到借阅证号与密码,看与用户输入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用户就可查看自已的借阅情况并维护自己的部分信息。源代码与借阅者登录界面都略。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借阅者正确登录到系统后,此功能将被激活,使用户能查看到自身的借阅情况。在此系统中,信息的显示一般用ListView来实现,只在较少的情况下用到了DBgrid,因为我觉得ListView更好实现,并能使信息数据对用户的完全分离。
在这里跟据借阅者的不同要求实现借阅情况的查询,有检查所有的借阅情部、某本书的借阅情况、和根据已借阅天数的来查询。其中根椐借阅天数来查询更有代表性,有方式一和方式二。以下给出此功能的源代码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一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二
5.6.4借阅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实现当前借阅者部份资料的修改,但借书证号和身份类别这样的信息不允许修改,这是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功能。在此界面中点击修改按钮将出现“修改”窗体(Form8),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将出现groupbox8,在这里进行密码修改。关键源代码如下。
这里给出个人部分信息修改的源代码:
这里给出密码修改的源代码:
5.7工作人员-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5.7.1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工作人员输入借阅者的借阅证号和所要借阅的图书的图书编号,然后点击借阅按钮就可进行图书借阅。考虑到实际中可能会出现只知图书名而不知图书编号的情况,在此界面下方加入了一个转换功能,可以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再进行图书借阅。
在借阅完成后会生借阅报表以便借阅者检查和确认,借阅报表的打印效果如下图,实现比较简单,略去实现过程。
5.7.2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在此功能中,工作人员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归还的图书编号进行图书的归还工作。并且根据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只知图书名不知图书编号的归还情况,所以加入了按书籍名称进行归还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图书借阅功能中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的一种改进方法,这样就不用如借阅功能中一样要先转换再借阅了。归还完成后,同样会打印出归还报表以便用户检查和确认。
5.8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5.8.1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可以在(*图书编号)中输入图书编号,点查找按钮后就会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或按图书名称模糊查找到所要的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第一条记录的信息,也可在下端的ListView组件中点击某一条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也会显示所选记录的信息。在入库功能中只要不是相同的图书编号并且带*号提示的字段不为空就可插入新的图书记录。删除则删除那些Book表中的图书记录,如果借出还可依用户要求连带删除owner表中的记录。因为图书修改与图书入库的功能与工作人员记录修改和工作人员记录添加的实现过程一样,所以下面仅给出删除功能的源代码,如下
5.8.2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此功能中可以加入工作人员或是管理员,或是修改他们的密码、权限。
在此功能中如果选中ListView中的记录,则在右边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并且管理员还可对这些记录进行修改或加入新的记录。并且也可以点删除按钮删除选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删除功能与图书记录的删除一般,所以下面只给出添加与修改的实现过程。
5.8.3图书馆管理员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在此窗体中能对图书的类别进行删除,添加和修改,这模块的功能的实现过程与图书记录的删除,添加和修改一样的,但是这个窗体还能跟据图书类别进行统计,还可根据Book表和owner表统计出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在这里给出统计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的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函数和过程
5.8.4图书馆管理员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查询借阅者可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或姓名或身份编号查找到借阅者的信息,也可以实行模糊查找,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前面图书查找的实现过程一般,就不再详细说明。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能对借阅者信息进行查看添加、删除、修改。在这里给出刷新按钮的实现过程
5.8.6图书馆身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这一部分是对借阅者身份进行管理,能对身份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并且同样的在listview中选中某条或多条记录时会在相应的右边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此功能实现过程与前面所叙有雷同,略。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按借阅者身份进行统计,得出具有某种身份的借阅者总数,此种身份的并借阅图书的借阅者数和所借阅的图书数,在下面给出实现过程。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打印出的借阅过期催还报表如下图所示:
此报表能显示按借书证号升序排列的借阅信息超过限定时限的信息,其中主要的SQL语句如下:
5.9系统信息显示的实现
❹ 存储过程在程序开发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汗一个,你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了
ER图就是实体关系图,主要完成了对系统中数据部分设计。
从需求到数据表设计,再到数据表结构的代码生成,都可以用er图,只是其中有许多是经验来决定的,不是用er图来决定的。图本身是最后的结果和一些中间结果的。
另外ER图是用于对于系统中永久数据存储的部分的问题的,不是用于解决整个系统的问题的。
❺ ER图怎么画
最简单的方法,装一个Visio,然后选择数据库,可以直接导出ER图,然后保存成图片放到Word里就可以啦。
前提是你的外键关系要建好
当然,如果没有外键关系,也能生成,只是各个表之间的线就没有了。不过你可以手动连接。也很简单。
画的方法可以参加以下的连接
Visio如何反向导出数据库设计文档
❻ 数据库中的er图应该出现在第几阶段
数据库中的er图应该出现在第2阶段。
数据库设计通常分为6个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主要讨论其中的第3个阶段,即逻辑设计。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说明在逻辑设计中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6)er图涉及到存储吗扩展阅读:
NoSQL数据库适合追求速度和可扩展性、业务多变的应用场景。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更合适,如文章、评论,这些数据如全文搜索、机器学习通常只用于模糊处理,并不需要像结构化数据一样,进行精确查询,而且这类数据的数据规模往往是海量的。
数据规模的增长往往也是不可能预期的,而NoSQL数据库的扩展能力几乎也是无限的,所以NoSQL数据库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类数据的存储。NoSQL数据库利用key-value可以大量的获取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并且数据的获取效率很高,但用它查询结构化数据效果就比较差。
❼ 画ER图问题
所表达的意思没有区别
都对
不过一般对于同一个ER图中有多个关系的
我一般写成仓库m—库存—n商店 商店p—销售—q商品
即字母不同以区别,当然相同也是可以的
❽ 数据库设计ER图相关的问题
首先告诉你设计这东西没有对错,只有优劣,所以说没有正确答案,要看自己需求和经验。针对你的问题:1.在画ER图时是否每一个实体或关系必需在实际建表中实际存在?答:根据我的经验,实体一般都要建表,联系(关系)要分情况,一般一对多的联系,这个联系作为多的一方表中的一个字段。多对多的联系,要建一张表。(不要问我一对一的联系怎么办);2比如说ER图有管理员和新闻这两个实体,联系是发布,那发布这个联系是不是在建表时有这张表?答:根据一个管理员能发布多篇新闻,而一篇新闻只能被一个管理员发布(当然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规则,比如说我就规定了,一篇新闻要多个管理员联合才能发布,你都“就”了,我也没办法,如此正好体现“设计没有对错”这句话,因此便是多对多的关系)。管理员和新闻是一对多的关系。那么在多的一方,新闻表中存储管理员的主键。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管理员查询到他发布的所有新闻,也可以通过一篇新闻,查询是哪个管理员发布的。那么问题来了,只在新闻表中存储管理员主键,“发布”这个联系(动词)如何体现。其实“发布”这个联系(动词)其实是一种操作,你把新闻表中各个字段都填写并存到数据库,就是在发生这种“发布”的联系。所以“发布”以写成方法(有些语言叫函数),我们一般统一称呼为新增(CRUD,即增删改查)。看起来“发布”这个联系貌似没在数据库体现,但是没有数据库中在新闻表中存储管理员主键,这种“发布”(新增)操作是没法完美实现的,就是说你不能根据用户查询到发布的所有新闻,根据新闻查询到是哪个用户发布的。所以也就没法体现“发布”这种关系了。所以有经验了,你会发现什么“发布”,“选课”,“借书”等等一切的联系只是字面不一样,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存储另一张表的主键解决他们之间的联系,望你用心感悟。经验之谈,说不上正确,但确是实践的感悟,思考、打字不易,望采纳。
❾ SQL存储过程和ER图的问题
1、
create table tdim_city_airport(city varchar2(10),airport varcha2(10));--- 城市拥有1个或多个机场
create table tdim_airlines_route(airlines varchar2(10),route varchar2(10)); ----有许多航空公司,每个航空公司拥有多条航线
create table tdim_route_flight (route varchar2(10),flight varchar2(10))---;每条航线上拥有一个或多个航班
create table flight ---航班
(id int,
start_airport varchar2(10),
arrived_airport varchar2(10),
arrived_time date,
plant_type varchar2(10),
price varchar2(10)
)
这个写出来还不会写 你就别问了。E-R 那么简单不会?
2 、create o r replace p_subtract(aa in integer;
bb in integer;
cc out integer)
is
begin
cc :=bb-aa;
dbms_output.put_line('result'||cc);
end;
3、略
4、下班了,自己想
❿ 什么事结构化方法中的IPO图,什么是ER图,DFD图,什么是DD数据字典,在结构化方法中的作用
答:IPO图:(INPUT PROCESS OUTPUT)它是由美国IBM公司发起并完善起来的一种工具。在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模块,在进行详细设计时开发者应为每一个模块写一份说明。IPO图就是用来说明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和数据加工的重要工具。
ER图:(Entity-Relation Diagram)用来建立数据模型,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属于概念设计阶段,形成一个独立于机器,独立于DBMS的ER图模型。
DFD图:(Data Flow Diagram)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D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每一个数据流、文件、加工给出详细定义。
在结构化方法中的作用: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难以发挥作用;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只有数据流图和对数据流图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