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存储器字位扩展法地址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存储器字位扩展法地址

发布时间: 2022-04-23 01:18:18

存储器进行位扩展时是否需要将地址线按顺序与系统地址线连接数据线是否需要按顺序连接

存储器进行位扩展时是否需要将地址线按顺序与系统地址线连接?
数据线是否需要按顺序连接?
考试答卷时,就按照顺序连接吧。

实际工作中,是可以改变顺序的。
地址线,不按照顺序,会变更各片的地址号码。
数据线,不按照顺序,对于 RAM,无影响。
而 ROM 读出的内容,就会错位,不可识别。
这也有好处,这是硬件加密的方式。

⑵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的字扩展法

4片需要4个片选信号,高两位地址产生经2-4译码器产生4个片选信号。1k*4到
2k*8从4位到8位是位扩展,其实字扩展的只是将两个1k*8得到2k*8,只需两个片选信号即可,一位高位地址线即可。


1.给的芯片的数据线只有4条,但要你通过位扩展到8条
2,3.其实就是用现有芯片得到扩展芯片的连线图,然后与cpu的数据线和控制线相连
4.是的

⑶ 存储器的容量扩展的连接方式和扩展后的地址范围

容量扩展主要有两种方式,并位和串位,举个例子,有个2KB的存储器,我再扩展个2KB的存储器,如果是并位扩展方式,地址范围还是2k的空间,不过每次读出的是16bit;如果是串位方式,则直接扩展成4KB,有4k的地址范围,每次读出8bit,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这个跟片选信号连接方式,以及地址、数据线连接方式有关.
一般来说是以Byte为读取单位,通常都是串行扩展,即地址线性扩展,2KB的空间,再增加2KB,一共就4KB的存储器,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地址线的高位通过译码电路构成片选信号,低位为每片的地址信号.
至于地址范围,跟你扩展的总空间容量有关,如果4KB的空间,需要地址线就是12条(0~11),关系是2的12次方为4K,同理,扩展后总空间为8KB的话,地址线就是13条(0~12)。

⑷ 存储器的扩展方式哪三种

存储器的扩展方式有字扩展、位扩展、字位同时扩展。存储器芯片与单片机扩展连接具有共同的规律。即不论何种存储器芯片,其引脚都呈三总线结构,与单片机连接都是三总线对接。另外,电源线接电源线,地线接地线。

目前生产的存储器芯片容量有限,在字数或字长方面与实际存储器要求有所差距,所以要在字向与位向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存储器的要求。

cpu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时,首先由地址总线给出地址信号,然后再发出有关进行读操作与写操作的控制信号,最后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息交换。

(4)存储器字位扩展法地址扩展阅读:

存储器的扩展技术:

总片数=总容量/(容量/片)。

例:存储器容量为8K×8b,若选用2114芯片(1K×4b),则需要的芯片数为:(8K×8b)/(1K×4b)=16(片)。

(1)位扩展。

只在位数方向扩展(加大字长),而芯片的字数和存储器的字数是一致的。即b前面不一样,K前面保持一样。

例:用64K×1b的SRAM芯片组成64K×8b的存储器,所需芯片数为:(64K×8b)/(64K×1b)=8(片)。

位扩展的关键就是将两个存储芯片当成一个存储芯片来用,让两个存储芯片同时工作,同时被选中,同时做读操作,同时做写操作,要想保证同时,就是把两个芯片的片选,用相同的信号进行连接。

(2)字扩展。

仅在字数方向扩展,而位数不变。即K前面不一样,b前面保持一样。

例:用16K×8b的SRAM组成以64K×8b的存储器,所需芯片数为:(64K×8b)/(16K×8b)=4(片)。

(3)字和位同时扩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位扩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字扩展

⑸ 如何求存储器字位扩展后的起始地址和范围

起始地址:0000H~07FFH。

范围:2000H。

生产的存储器芯片容量有限,在字数或字长方面与实际存储器要求有所差距,所以要在字向与位向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存储器的要求。

cpu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时,首先由地址总线给出地址信号,然后再发出有关进行读操作与写操作的控制信号,最后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息交换。

(5)存储器字位扩展法地址扩展阅读:

存储器的扩展技术:

总片数=总容量/(容量/片)。

例:存储器容量为8K×8b,若选用2114芯片(1K×4b),则需要的芯片数为:(8K×8b)/(1K×4b)=16(片)。位扩展。

只在位数方向扩展(加大字长),而芯片的字数和存储器的字数是一致的。即b前面不一样,K前面保持一样。

例:用64K×1b的SRAM芯片组成64K×8b的存储器,所需芯片数为:(64K×8b)/(64K×1b)=8(片)。

⑹ 问:什么是位扩展,什么是字扩展

存储芯片的扩展包括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等三种情况。1、位扩展位扩展是指存储芯片的字(单元)数满足要求而位数不够,需对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进行扩展。例:用1K×4的2114芯片构成lK×8的存储器系统。分析:每个芯片的容量为1K,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容量要求。但由于每个芯片只能提供4位数据,故需用2片这样的芯片,它们分别提供4位数据至系统的数据总线,以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字长要求。设计要点:(1)将每个芯片的10位(1k=2^10)地址线按引脚名称一一并联,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10位。(2)数据线则按芯片编号连接,1号芯片的4位数据线依次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D0-D3,2号芯片的4位数据线依次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D4-D7。(3)两个芯片的端并在一起后接至系统控制总线的存储器写信号(如CPU为8086/8088,也可由和/M或IO/组合来承担)(4)引脚分别并联后接至地址译码器的输出,而地址译码器的输入则由系统地址总线的高位来承担。当存储器工作时,系统根据高位地址的译码同时选中两个芯片,而地址码的低位也同时到达每一个芯片,从而选中它们的同一个单元。在读/写信号的作用下,两个芯片的数据同时读出,送上系统数据总线,产生一个字节的输出,或者同时将来自数据总线上的字节数据写入存储器。2、字扩充字扩展用于存储芯片的位数满足要求而字数不够的情况,是对存储单元数量的扩展。例:用2K×8的2716A存储器芯片组成8K×8的存储器系统分析:由于每个芯片的字长为8位,故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字长要求。但由于每个芯片只能提供2K个存储单元,故需用4片这样的芯片,以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容量要求。设计要点:同位扩充方式相似。(1)先将每个芯片的11(2*2^10)位地址线按引脚名称一一并联,然后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11位。(2)将每个芯片的8位数据线依次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D0-D7。(3)两个芯片的端并在一起后接至系统控制总线的存储器读信号(这样连接的原因同位扩充方式),(4)它们的引脚分别接至地址译码器的不同输出,地址译码器的输入则由系统地址总线的高位来承担。当存储器工作时,根据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统通过译码器分别选中不同的芯片,低位地址码则同时到达每一个芯片,选中它们的相应单元。在读信号的作用下,选中芯片的数据被读出,送上系统数据总线,产生一个字节的输出。3、同时进行位扩充与字扩充存储器芯片的字长和容量均不符合存储器系统的要求,需要用多片这样的芯片同时进行位扩充和字扩充,以满足系统的要求。例:用1K×4的2114芯片组成2K×8的存储器系统分析:由于芯片的字长为4位,因此首先需用采用位扩充的方法,用两片芯片组成1K×8的存储器。再采用字扩充的方法来扩充容量,使用两组经过上述位扩充的芯片组来完成。设计要点:每个芯片的10根地址信号引脚宜接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10位,每组两个芯片的4位数据线分别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高/低四位。地址码的A10、A11经译码后的输出,分别作为两组芯片的片选信号,每个芯片的控制端直接接到CPU的读/写控制端上,以实现对存储器的读/写控制。当存储器工作时,根据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统通过译码器分别选中不同的芯片组,低位地址码则同时到达每一个芯片组,选中它们的相应单元。在读/写信号的作用下,选中芯片组的数据被读出,送上系统数据总线,产生一个字节的输出,或者将来自数据总线上的字节数据写入芯片组。

⑺ 什么是位扩展法

位扩展是把用位数较少的多片存储器(ROM或RAM)组合成位数更多的存储器的扩展方法。一般是在字数够用而每个字的位数不能够用的情况下使用。

存储信息一般是存储在存储器(ROM、RAM)上的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一片ROM或RAM芯片不能满足对存储器容量需求的情况,这就需要用若干片ROM或RAM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存储容量更大的存储器。而组合方式有字扩展和位扩展两种。

把用位数较少的多片存储器(ROM或RAM)组合成位数更多的存储器的扩展方法。位扩展只是扩展的位数。

⑻ 在已有的芯片基础上,如何进行位扩充、如何进行字扩充

1.位扩充:当使用的存储器芯片单元数目符合要求,但每单元的位数较少时,需要进行这种扩充。例如,使用4164(64K*1)扩充64KB存储系统,就需要进行位扩充。

连接示意图如下所示:

如图显示的是将两片32K*8芯片连接成64K*8的存储系统。采用字扩充,其连接要点是:两芯片的低位地址线分别并接在一起,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位;两芯片的数据线分别并接在一起,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系统高位地址线,进行译码,译码的输出分别接至两芯片的片选端CS1,CS2。

⑼ 存储器扩展问题,急

这种片选信号是由译码器输出的,而且采用全地址译码方式,即存储器要按16位地址进行编排地址,地址为0000H~FFFFH,这是64KB的地址。所以,片选信号地址位数 = 16位地址 - 存储器芯片地址。
你理解的5位也对,问题是地址范围是32KB,最高地址A15不用,就是与A15无关了,结果是A15=0,和A15=1时,都访问这32K存储器,等于这32KB存储器有两段地址,即0000H~7FFFH和8000H~FFFFH两段,这就是所谓的地址重叠。为了避免地址重叠,要采用16位全地址译码方式。所以,图中是规范的全地址译码方式。

⑽ 微机原理总的存储器字扩展问题

存储芯片的扩展包括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等三种情况。

1、位扩展
位扩展是指存储芯片的字(单元)数满足要求而位数不够,需对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进行扩展。

例: 用 1K × 4 的 2114 芯片构成 lK × 8 的存储器系统。

分析: 每个芯片的容量为 1K ,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容量要求。但由于每个芯片只能提供 4 位数据,故需用 2 片这样的芯片,它们分别提供 4 位数据至系统的数据总线,以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字长要求。

设计要点 :
(1) 将每个芯片的 10 位(1k=2^10)地址线按引脚名称一一并联,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 10 位。
(2) 数据线则按芯片编号连接,1 号芯片的 4 位数据线依次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 D0 -D3 , 2 号芯片的 4 位数据线依次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 D4 -D7 。
(3) 两个芯片的 端并在一起后接至系统控制总线的存储器写信号(如 CPU 为 8086/8088,也可由 和 /M 或 IO / 组合来承担)
(4) 引脚分别并联后接至地址译码器的输出,而地址译码器的输入则由系统地址总线的高位来承担。

当存储器工作时,系统根据高位地址的译码同时选中两个芯片,而地址码的低位也同时到达每一个芯片,从而选中它们的同一个单元。在读/写信号的作用下,两个芯片的数据同时读出,送上系统数据总线,产生一个字节的输出,或者同时将来自数据总线上的字节数据写入存储器。

2 、字扩充

字扩展用于存储芯片的位数满足要求而字数不够的情况,是对存储单元数量的扩展。

例 : 用 2K × 8 的 2716 A存储器芯片组成 8K × 8 的存储器系统

分析:
由于每个芯片的字长为 8 位,故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字长要求。但由于每个芯片只能提供 2K 个存储单元,故需用 4 片这样的芯片,以满足存储器系统的容量要求。
设计要点 : 同位扩充方式相似。
(1) 先将每个芯片的 11(2* 2^10) 位地址线按引脚名称一一并联,然后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 11 位。
(2) 将每个芯片的 8 位数据线依次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 D0 -D7 。
(3) 两个芯片的 端并在一起后接至系统控制总线的存储器读信号(这样连接的原因同位扩充方式),
(4) 它们的 引脚分别接至地址译码器的不同输出,地址译码器的输入则由系统地址总线的高位来承担。
当存储器工作时,根据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统通过译码器分别选中不同的芯片,低位地址码则同时到达每一个芯片,选中它们的相应单元。在读信号的作用下,选中芯片的数据被读出,送上系统数据总线,产生一个字节的输出。

3 、同时进行位扩充与字扩充
存储器芯片的字长和容量均不符合存储器系统的要求,需要用多片这样的芯片同时进行位扩充和字扩充,以满足系统的要求。
例 : 用 1K × 4 的 2114 芯片组成 2K × 8 的存储器系统

分析: 由于芯片的字长为 4 位,因此首先需用采用位扩充的方法,用两片芯片组成 1K × 8 的存储器。再采用字扩充的方法来扩充容量,使用两组经过上述位扩充的芯片组来完成。
设计要点 : 每个芯片的 10 根地址信号引脚宜接接至系统地址总线的低 10 位,每组两个芯片的 4 位数据线分别接至系统数据总线的高 / 低四位。地址码的 A 10 、 A 11 经译码后的输出,分别作为两组芯片的片选信号,每个芯片的 控制端直接接到 CPU 的读 / 写控制端上,以实现对存储器的读 / 写控制。
当存储器工作时,根据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统通过译码器分别选中不同的芯片组,低位地址码则同时到达每一个芯片组,选中它们的相应单元。在读 / 写信号的作用下,选中芯片组的数据被读出,送上系统数据总线,产生一个字节的输出,或者将来自数据总线上的字节数据写入芯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