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们的记忆,到底是如何被创建和存储的
记忆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并通过记忆保存下来。因此,有人说,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胶水”。每个人心中总有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记忆一旦丧失,病人将丧失自我及与他人的联系。因此,如何发生记忆、如何储存记忆,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加拿大心理学家、认知心理生理学的开创者赫布认为,在脑内反映某外界客观物体的,是由被该刺激激活的所有皮层细胞组成的。在2 0世纪4 0年代,他出版了着名的《行为的组织》一书,指出对刺激的表征由所有被这一刺激同时激活的神经实现。他把同时被激活的这群神经元称为细胞集合,并提出了细胞集合学说,记忆痕迹广泛分布于细胞集合的突出联系中,细胞集合可由那些参与感觉和感知的同一群神经元组成,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损毁并不能消除记忆。
根据他的观点,如果记忆痕迹只源自一种感觉信息,它很可能位于与该感觉有关的皮层区。在训练猴子执行视觉分辨任务操作的实验中,待猴子学会视觉分辨任务操作后,损毁其IT 神经元,猴子的基本视觉能力保持完整,但不能再执行视觉分辨任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T 神经元与特定类型的记忆储存有关,如IT 神经元能够编码面孔记忆。实验显示,猴子对其他猴子面孔的反应不同,特定的IT神经元只对特定的面孔起反应。IT 神经元对面孔反应的动态变化支持赫布的观点,即大脑皮层感觉区既处理感觉信息又可以储存记忆。
人类颞叶电刺激实验是另一个陈述性记忆的痕迹位于颞叶新皮层的证据。颞叶包括颞叶新皮层、内侧颞叶、海马体和杏仁体等结构,对陈述性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
⑵ 人的记忆的储存方式与原理
1记忆并不是存储在大脑某一部分,而是广泛存在于皮质各处,可能就是在神经元以及突触及他们的通道之间.
2刺激大脑皮质可引起人的某些回忆.
3最近研究表明,神经元的活动能改变RNA含量,RNA在大脑记忆功能上有可能有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人有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过这些感官所产生的印象或记忆是最初的记忆存盘,需要通过短期或长期记忆的存盘处理才会被记住,否则稍纵即逝很快就忘了。
(2)记忆是怎么在大脑里存储的扩展阅读: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 、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
关于记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现代人类对记忆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运用那些经过实践后能有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技巧,可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中。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着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2.情绪记忆
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 。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3.逻辑记忆
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
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
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
⑶ 记忆如何存储在大脑中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好比一个储存室,而我们的记忆片段就像货物一样存放在其中,用学术来讲,当我们感应外界事物时,这些画面将被储存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中,这些神经细胞具有触角可以进行感知,从而形成一种电信号,把记忆逐级分配,然后就形成了我们的记忆。
⑷ 大脑的记忆,是怎么进行储存呢
引言:很多人不知道大脑的记忆是如何进行储存的,也不知道是怎么进行改变的。
⑸ 大脑是以什么方式存储记忆的
用科学家们的表述,即大脑在秒级尺度内存储和操纵信息的一种基本认知功能。比如,在脑中进行数学运算、阅读、思考、语言的学习等。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能力就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时间短,存在的时间以秒级计;像电脑的缓存,如果信息不被使用,就会随着时间自然衰减。第二,容量有限,科学家们认为一般人的“工作记忆”长度是5至9个记忆单元。第三,抗干扰,存在并行信息或者无关干扰时,依然可以维持原记忆信息。
但大脑是如何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的呢?日前,《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给出了答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研究组发现,瞬时性神经元,而非持续性神经元,是负责在工作记忆的过程中存储信息的关键组分。换句话说,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大脑更倾向于通过瞬时性编码的神经机制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
“此前,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大脑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存在两种可能的神经机制:一、持续性编码;二、瞬时性编码。”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澄宇介绍,前者认为,大脑只需要通过少量的神经元持续性放电就可以存储信息;而后者认为,大脑更倾向于调用大量的神经元通过瞬时性放电来存储信息。
虽然,前人基于电生理记录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这两种信息编码的方式均可能发挥作用,但仍没有研究直接比较这两种信息编码方式与工作记忆行为调控的对应关系。
向着未知的方向挺进,李澄宇带领团队综合应用行为学、光遗传、电生理等手段,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初步的实验结果提示,瞬时性神经元,而非持续性神经元,与小鼠执行工作记忆的行为表现水平有更紧密的关联,即瞬时性编码的神经机制更有可能负责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
事实果真如此吗?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又设计了一组实验。这组实验的基本逻辑在于,通过在工作记忆过程中人为加入不同的干扰性刺激,并监测瞬时性和持续性神经元与小鼠抵抗外部干扰刺激能力的关联性,进而推测是哪种神经元类群负责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
结果显示,当小鼠成功抵抗较弱干扰时,瞬时性神经元的比例显着增加。相反,如果没能有效抵抗复杂的干扰性刺激时,瞬时性神经元的比例也没有出现相应上升。而在两组实验中,持续性神经元的比例都没有发生任何显着变化。
⑹ 人的大脑是如何记忆东西的呢
记忆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模式的建立记忆如果追溯到细胞结构甚至分子水平,储存在的许多大脑结构神经元之间连接——突触,甚至可以依赖单个分子来维持长期稳定。记录记忆需要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每一个记忆都调整大脑中神经元的一小部分(人类的大脑中总计有千亿个神经元),改变神经元之间突触。突触通过输送和接收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改变现有突触的强度,或者增加新突触或移除旧突触,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
在睡眠过程中,海马体会回放最近的事件:在慢波睡眠阶段期间,在经历过程激活的海马神经元会被再次激活,以时间压缩的形式一遍又一遍重新体验经历,帮助更新大脑皮层需要存储的记忆。这个重放只发生在睡觉的时候,因此如果缺乏睡眠,可能无法发让大脑巩固记忆。
⑺ 记忆是如何储存在大脑里的
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的感觉器官就会将客观事物各种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的能量,转化为人的神经兴奋,并有人的神经系统将这些神经兴奋传递到大脑皮质上,以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这时暂时神经联系在客观事物停止作用后,可以神经兴奋“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神经兴奋的痕迹可以重新活跃起来。这就是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也就是关于记忆是如何储存在大脑里的机制。
⑻ 记忆是怎样形成和存储的
记忆蛋白”是记忆的物质基础,人脑之所以能够记忆,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脑中存储了特定的蛋白质分子——“记忆蛋白”,人脑神奇的记忆功能正是来自于“记忆蛋白”。
记忆按保存时间分类:
一、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据L·R·彼得逊和M·J·彼得逊的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
如不经复述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
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1、记忆容量有限,据米勒的研究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2、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3、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8)记忆是怎么在大脑里存储的扩展阅读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着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2.情绪记忆
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
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3.逻辑记忆
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
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
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
⑼ 人类的记忆信息是如何存储在大脑中的
人类的记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方法:
人脑的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体、杏仁核等等结构是有plasticity(可塑性)的,脑的可塑性简单说就是可以修改神经间的网络和单个神经的反应特性。经过修改的网络,每次有同样的输入的时候,都会有同样的输出,这么一来,记忆就存在并且可以被调用了。于是自然界的事物被编码成神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脑中被处理,这些信号被再度编码成为网络结构,形成短时或长时记忆。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记忆类型和时效,如杏仁核主要参与情绪的短期记忆,小脑参与肢体动作的短期及长期记忆。
人脑的记忆有三种形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一般是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存在的,只有通过注意才能被人所感知,变为短时记忆,不然就会被遗忘。
短时记忆的存在时间一般是4秒以内,也是以图像和声音为主,小部分为意义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被称为记忆广度,大小一般是7±2个,这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的一个指标。短时记忆要通过复述才能转为长时记忆,不然就会被遗忘。
长时记忆即所谓的永久记忆,广度无限,一般以意义记忆为主。它是可以被人脑所提取的记忆,一般遗忘的原因会是干扰或消退。由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克里斯·史密斯和拉里·史奎尔带领的一项新研究,现在提供证据表明,记忆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我们在回忆它时是在何种程度上依赖于额叶皮层和海马的。换句话说,回忆在脑中的储存部位是依据记忆内容的时间长短而变的。
史密斯和史奎尔改进了他们的实验, 这样他们就能判定记忆时间的长短对问题编码和记忆的回忆丰富量各自的影响。组数据表明,当被试们自荐回想起以前的记忆时,内侧颞叶结构(海马和杏仁核)的活动也逐渐减少。这下降的活动对新闻事件发生了在12年内的记忆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当所要回忆的事件是发生在12年以前的话,大脑这些部位的活动就会处于一个高的活动水平。这些相反的活动模式在额叶,顶叶和颞叶外侧被观测到了:在这些领域的活动随着被要求回忆的新闻事件的年代久远增多,但在回忆更多最近发生的事件时仍然保持不变。
⑽ 人脑是怎么存储记忆的,相当于电脑的多大内存的
根据此前的研究,有科学家认为人脑的存储容量大约为1TB,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应该有100TB。
人脑虽然不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但却是最发达的。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人脑占身体的比例最大。人脑虽然只占了身体重量的2%,却消耗着20%的能量。在人类的进化史中,人类的脑容量一直在增加,现在已经接近1500毫升了。
记忆是智力的基石,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智力通常也比较强。可以肯定,人脑的记忆潜能很大,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过长期反复的学习,多学多用,一定能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如果将一个图书馆中的内容都装进脑中,用处也不大,因为数据太多反而会拖累读取速度,我们需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更有效的神经连接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