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风险评价中临界量单位是什么呢
回复 1# 这个T,既不是t/a,也不是t/h,如果一定要在t的后面附加点内容,可以理解为t/now。确切的说,临界量与时间段不发生关系。不论在任何时候,只要数量上满足就达到了。你的疑惑,主要是因为你在思想里先入为主,把数量与时间首先联系起来了,你的明白?
‘贰’ SAP系统的SD、MM、PP、FI、CO模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尼
SD(销售与分销),积极支援销售和分销活动,具有出色的定价、订单快速处理、按时交货,交互式多层次可变配置功能,并直接与盈利分析和生产计划模组连接。
MM(物料管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处理功能对所有采购处理最佳化,可自动评估供应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并与发票核查相整合。
PP(生产计划),提供各种制造类型的全面处理:从重覆性生产、订制生产、订装生产,加工制造、批量及订存生产直至过程生产,具有扩展MPRⅡ的功能。FI(财务会计),集中公司有关会计的所有资料,提供完整的文献和全面的资讯,同时作为企业实行控制和规划的最新基础。
CO(管理会计),是公司管理系统中规划与控制工具的完整体系,具有统一的报表系统,协调公司内部处理业务的内容和过程。
(2)co存储风险扩展阅读
SAP系统的优点
1、SAP是全球所有ERP产品中对企业构架和财务控制考虑得最细致的系统,也是整体控制逻辑和整体系统结构是最严谨的系统,可以让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2、对产品在各种行业的适用性考虑得最多的系统,既应用的行业最广;
3、SAP系统是整体稳定性最好的系统;
4、 应用最广的产品。它集成性好,财务、物资、项目、设备、人力资源等等功能都具备;
5、可以进行事前很好的控制,国内软件一般都是事后控制。
6、SAP有针对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也有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如SAP Business One,SAP All-in-One,和云产品SAP Business ByDesign。
‘叁’ 空气净化器显示屏上显示字母CO是什么意思
CO是化学式,指一氧化碳,显示屏上显示这个是提示目前室内的一氧化碳含量。因为一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体是有损害的。
空气净化器中,甲醛的关注度最高,因为现在媒体宣传的新房装修污染物是甲醛,因此,人们对甲醛的认识也最深,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特别是一氧化碳,每年都有致人死亡的案例,但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却没有去除一氧化碳和去除二氧化碳的功能。
如果空气净化器显示co应该是有两种可能:
1、该空气净化器能吸收一氧化碳分子。
2、该空气净化器仅仅能监测室内的一氧化碳含量,无法去除。能监测含量,意义也很大,当数值过高时,住户可以开窗通风,避免风险发生。
‘肆’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机器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的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查找、识别和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CO2地质储存项目作为一项环保型工程,在上述CO2地质储存环境影响研究基础上,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工作方法,可以将我国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控制三部分。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从能引起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的各种事件开始到失事的各种后果,逐一地鉴别每一个事件。起始事件可分为工程外部的和内部(本身)的。外部事件包括地震、活动断裂、构造成因地裂缝、盖层扩散裂隙和地震引起的断层和裂缝等地质因素,以及灌注场地周边废弃的深部钻井等;内部事件包括工程灌注项目实施本身造成的CO2泄漏。
风险识别包括生产设施、物质风险以及风险类别识别。CO2地质储存工程安全风险主要包括CO2泄漏、地面形变、诱发地震三个方面的风险;风险危害包括健康、安全、环境三个方面的危害。
(二)风险评估
1.评价指标体系
在CO,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识别基础上,综合可能的CO2泄漏、地面形变与诱发地震三个风险事件,构建出层次分析(AHP)基础上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1-16所示。
表11-16 CO2地质储存泄漏安全风险层次分析指标体系
2.风险评估方法
(1)风险事件概率计算
充分结合示范工程场地地质选址调查、工程灌注、监测与数值模拟等资料与数据,依据表11-17定性描述和事件发生概率的转换关系,对各项风险因子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定性描述。
(2)风险因子危害程度等级划分
评价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在此对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危害程度分为“小”、“较小”、“中等”、“较大”、“大”5级,各等级依次赋分1、3、5、7、9。
表11-17 定性描述和事件发生概率的转换关系
(3)风险评估
在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风险因子权重计算基础上,结合表11-17所示各风险因子概率与危害等级赋值,依据风险计算公式(11-15)开展安全风险进行计算。
(4)风险分析
在CO2地质储存各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环境、健康和安全危害不确定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公式开展安全风险定性评价,从而能够分析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与最大安全风险,为风险规避和应急措施制定提供基础。
(三)风险标准
虽然CO2地质储存的目的是将CO2永久储存于地下,但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工程因素不保证CO2丝毫不泄漏。一般认为,CO2地质储存可允许的年泄漏速率控制在注入总量的0.01%~0.001%(Bow den,2005;Shuler,2005),该标准主要是考虑CO2地质储存对处置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度。Walton(2005)使用基于概率论的数学模型对CO2运移和对生物圈可能的泄漏进行了模拟和估算。Walton研究表明,5000年以后,少于总储存量的1%的CO2发生泄漏的概率是95%。Zhou利用一个确定性的模型进行模拟,发现在5000年以内不会有CO2发生泄漏;然而使用概率论CO2运移的模型对废弃井进行模拟,表明平均会有总量的0.001%发生泄漏,最大量为0.14%(IPCC,2005)。
IEA Weyburn CO2监测和储存项目第一期结论表明:CO2超临界流体在地下储存库中沿孔隙自然扩散而无泄漏通道时,储存库能够储存CO2至少5000年;如果是废弃井等的泄漏,预测5000年少量的泄漏,最大泄漏量的平均值是4×10-4kg/d,模拟得出的95%的情况下泄漏量小于1.6×10-3kg/d。
即使CO2泄漏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CO2的泄漏量或泄漏浓度不能到达人类及动物健康、农业、水资源等可接受的标准。Rice(2003)认为,在CO2浓度≤1%范围内不会对健康的人类个体造成影响,但可能会对婴幼儿、人群造成健康影响;加拿大卫生部建议室内CO2浓度应该≤0.35%。
‘伍’ CO<sub>2</sub>地质储存可能的泄漏通道调查
C O2地质储存泄漏通道可分为人为泄漏通道、地质构造泄漏通道以及跨越盖层和水力圈闭泄漏通道三类(张森琦等,2010)。其中,人为泄漏通道主要包括CO2灌注井、监测井和场地原有废弃井等;地质构造泄漏通道分为断裂构造泄漏通道、盖层扩散裂隙构造泄漏通道、构造成因地裂缝泄漏通道和地震成因构造泄漏通道四种(图3-1)。
目标靶区与场地选址地质安全性调查结合以上调查,分析可能的CO2泄漏通道,为储存工程规划与工程监测提供支撑。
图3-1 CO2地质储存泄漏通道示意图
(据DNV修改,2010)
①深部咸水层;②盖层;③注入井;④监测井;⑤CO2运移(或泄漏)方向;⑥ CO2跨越水力圈闭;⑦地震作用;⑧断裂;⑨盖层裂隙;⑩废弃钻孔
(一)人为泄漏通道调查
1.矿产资源开采与规划调查
开展已有矿产资源开采与规划调查,掌握矿产资源的开采现状与规划情况,避免与CO2地质储存工程灌注冲突;同时对CO2地下扩散运移的蕴矿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防止因矿产资源开采引起储存库盖层破坏或直接引起CO2泄漏,造成严重泄漏事故。
2.废弃井或封闭不良钻孔
开展废弃井或封闭不良钻孔调查,收集、统计目标区内油气、煤田、煤层气、地热、盐卤水等废弃或封闭不良钻井资料,包括钻井位置、废弃时间、深度、孔径等特征,调查废弃钻井对深部咸水层的连通、破坏情况,为CO2地质储存工程设计与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二)地质构造泄漏通道调查
地质构造泄漏风险调查宜在综合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充分应用综合地质调查、断裂及其活动性调查、构造地裂缝、盖层扩散裂隙调查,分析、汇总可能的地质构造泄漏通道。
(三)CO2可能突破水力圈闭调查
CO2可能突破水力圈闭调查主要结合水文地质调查与深部水动力调查,分析、汇总可能的CO2逸出水文地质点。
‘陆’ 风险分析
(一)CO2管道与储存罐等的破裂、爆炸风险
CO2管道或储存罐的破裂爆炸风险通常有四种情况:①储罐压力超过限值,安全阀失灵,造成罐体爆炸;②CO2充装过程中,管道破裂或操作失误等,造成CO2大量泄漏;③储罐管道、阀门等保养检修不及时,发生故障造成泄漏;④进入储罐内进行检修、保养等作业,未进行通风或置换,造成缺氧。而一旦CO2管道或储存罐发生破裂或爆炸后,易引发物理性爆炸和人员窒息事故。
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第三章、第99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4)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对CO2储存罐从管理要求、作业环境和设备条件、作业活动、检测维修和应急处理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技术管理要求和规范,应严格执行。
(二)人为因素CO2泄漏风险
1.人为造成的泄漏通道
人为泄漏通道主要包括CO2灌注井、监测井和场地原有废弃井等。当凿完一个深井后,在地表和深层地下就会建立一个连续、贯通的通道。如果钻井时操作不当,灌注井有可能沦为废弃井。钻井不单单是往地下钻一个井筒,还要考虑所用原材料的性质,如水泥和套管的性质。沿着废弃井有许多泄漏的路径,如水泥和外面的套管、水泥和里面的套管、水泥自身、腐蚀变化的套管、环面中腐蚀的水泥、水泥和岩石之间等(图11-12)。
随着各类勘探开发的深入,废弃井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废弃井多数缺乏封堵处理,将成为CO2人为泄漏通道。以上CO2人为泄漏通道可通过精心成井,认真安装质量达标的井内及井口装置;对旧井、废弃井严加修复、封堵,配以堵漏材料作为预防措施;规范CO2灌注程序,控制最佳的灌注压力、流速和灌注量等;在出现CO2泄漏时,是人为可以控制和处理的。
2.灌注井、监测井施工因素导致的泄漏
充填于灌注井和监测井套管与井筒之间的水泥环起到将井与周围地层严密封隔的作用,但其封隔能力与水泥的充填情况、水泥的理化特性以及井筒的应力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即使水泥浆充填情况良好,如果井底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应力很大,仍可能对水泥环的完整性造成损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密封测试、泥浆比重的增加、过套管射孔、增产措施、采气或井筒温度的显着提高等都会对水泥施加一定的应力(Le Roy-Delage et al.,2002),进而可能对水泥环造成损害。
图11-19 阿尔及利亚In Salah CCS项目地表差异变形情况示意图
(据Rutqvistetal.2008)
当然,在In Salah之所以能用In SAR技术监测地表变形,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基本无植被覆盖,在植被覆盖较多的地区可能无法实现准确监测。此外,In Salah Krechba气田属于低渗透性气田,且储层较薄,仅20m左右,这些特点可能有利于目标储层灌注井附近岩石孔隙弹性变形有效传递至盖层岩石,进而使得地表能较快地测得到扩容隆起变形。而对于储层厚度较大、孔渗性较好的储存地层而言,储层应力集中因子较小,储层孔隙弹性变形的传递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传递至地表。
上述实例监测和模拟结果表明:CO2充注储存将会在灌注井附近储层和盖层岩体中产生局部的垂向弹性变形,而这种弹性扩容可能会导致浅层地表局部的降起变形。但是,这一变形能否传递至地表进而导致地表隆起,还取决于CO2注入量、注入速率、储层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等因素。目前In Salah Krechba气田CO2注入区浅层地表的垂向差异变形还是个特例,但这一现象值得引起相关部门及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
‘柒’ 当空气中C0浓度达到多少时有爆炸危险
一氧化碳爆炸极限是12.5%~74.2%(体积分数)。
换算成质量体积浓度,是156.25g/m³-927.5g/m³。
在这个浓度范围内,遇到明火都有爆炸风险。
通常为了保证安全,会将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25%以下,也就是体积分数3.125%,质量体积浓度时39.0625g/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