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人员概况: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现有职工405人,其中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30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8人。
许健民董超华 蔡 斌 卢乃锰 黄 签钱建梅 师春香 施进明 杨 军 杨忠东张凤英 张其松 赵立成 赵风生
许健民,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196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气象科研、业务及卫星气象的应用服务工作。他非常重视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工作。
许健民院士在长期工作中,为了解决大量的气象资料存储难的问题,提出并实施完成了 “实时气象数据库”和“气象专用程序库”。为此,他撰写出版了“用磁带交换资料的技术”一书,对气象人员使用国外资料起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我国远程导弹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他提出在常规气象资料十分匮乏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利用非常规资料进行天气分析,并在中央气象台创建了我国热带天气分析业务系统;在1987年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他主持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及时提出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服务措施,及时准确地为中央领导和公众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火情信息,为灭火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务院的表扬;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他提出了用气象卫星资料客观有效地监测洪涝,得出了87个县淹没情况和受灾严重程度的比较表,为国务院和民政部提供了准确的水情信息,受到国家防洪指挥部表扬;在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中,解决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高精度定位的难题,使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像元级,全面实现了实时、全自动、高精度,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资料的应用做出了贡献。在2001年10月召开的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第29届会议上,该项工作受到高度评价;他提出了卫星云导风产品快速算法和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分别受到了气象卫星协调组织会议和国际云导风会议的高度评价。
许健民院士被世界气象组织聘任为卫星专家工作组成员,在促进气象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我国卫星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做出了贡献。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8篇;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在国内重要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撰写出版着作2本;翻译出版和审核出版译着5本。
研究方向:气象卫星产品的应用
董超华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1969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曾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主任,现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科技委主任。
主要从事卫星大气探测遥感理论、反演方法和应用研究。曾主持国家卫星应用技术重点项目:云对卫星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国家“八五”台风暴雨攻关和国家“863”项目有关遥感资料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课题。在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气象卫星业务产品释用手册一本,译文十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2项,司局级自然科学奖一等1项和科技进步奖三等1项;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承担的项目和课题:FY-3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负责;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重点科研项目“风云三号(FY-3)卫星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大气探测仪性能指标和模拟试验研究”等。
研究方向:气象卫星遥感反演理论、反演方法和资料应用研究。
蔡斌,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风云三号应用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
1970年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我国卫星气象的业务、科研技术工作。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工学院进修,作为访问学者曾赴美国NOAA工作。
70年代,气象卫星、卫星遥感是国际前沿课题。急国家所需,广泛调研,深入探索,为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卫星遥感仪器确定技术方案进行了开创性工作。提出、落实卫星技术要求,进行仪器机载飞行试验,多次参加气象卫星发射,提出地面系统总体方案,参加地面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工程建设。
先后担任极轨卫星总体室主任,FY-1卫星应用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2001年被中国气象局任命为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目前正从事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FY-3卫星及遥感仪器的需求分析与技术评估工作;紫外、可见、红外、微波星载仪器的定标工作;FY-3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
涉及的领域和专业包括卫星总体技术、卫星遥感、遥感仪器及定标、应用系统总体设计、卫星数据接收与地面系统运行控制。
曾参加过多次国际会议,发表科学技术论文十多篇,联合撰写出版着作二本。
卢乃锰,正研级高工,硕士生导师
南京气象学院毕业,学士学位。1993-1994年在美国国家环境卫星资料和信息服务局工作,2001年被中国气象局正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沙尘暴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降水工作组(IPWG)成员。
独立提出了“多通道协和降水反演”和“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蓝通道植被指数”的概念。开发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降水估计业务系统和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业务系统;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了“中国遥感卫星微波辐射校正场预先研究”、“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数据共同反演云系内部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场参数”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研的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专项“西部生态环境20年要素演变的卫星遥感研究”、国家973项目中“新型卫星遥感资料的红外和微波降水估计方法研究”专题等。
研究方向:大气参数反演,微波辐射校正
黄 签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同年进入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遥感所攻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中科院理学硕士学位。1985-1994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研究室工作,现在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任学科负责人。
曾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NOAA卫星中国小比例尺假彩色影像地图的制图试验”课题成功研制完成了中国第一幅结合数字影像处理和地图制图学、符合国家地图规范的中国小比例尺卫星影像地图,作为国家地图产品由测绘出版社发行。分别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最佳展示成果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为该产品着作权人。1996年承担科技部九五攻关重中之重项目(3S技术综合应用)第一课题,负责“国家级基本资源环境与遥感动态服务体系”中极轨气象卫星深加工产品运行子系统的研制和运行,提供以季度为周期的全国最低云量影像数据基底和植被指数系列产品。1999年参加海洋863-818-11-02“大洋渔业遥感”项目,负责多种气象卫星海表温度反演产品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主要代表性论着和作品有:“A Photomap of China with NOAA AVHRR Data”和“Small Scale Cartography from Space – Application of NOAA Satellite to map China”(英文、国际会议文献)、“中国卫星影像地图”(测绘出版社、着作权人)、《风云纵览 -- 风云一号C星图集》(气象出版社、编委、图像美工处理)、《神舟三号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影像图》(北京科技周)等。
目前主要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制图应用和环境遥感应用分析工作。现阶段承担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十五863信息技术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EOS/MODIS中国1/100万影像地图系列产品化”课题、国家十五863资源与环境领域-海洋监测主题“大洋渔场环境信息获取和应用技术”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西部生态环境20年要素演变卫星遥感研究”项目子课题。
钱建梅 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197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一直从事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软件研发工作。先后参与多个气象卫星地面系统的应用工程设计和实施,包括国家重点引进项目NOAA系列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国家重点工程风云二号、风云二号(02)批、风云一号(02)批、风云三号应用系统,主要负责数据存档管理、实时业务调度与控制、数据分发、卫星高速数据接收与图象处理等多个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在FY-1(02)批气象卫星存档管理系统建设中,在国内首次使用大型自动磁带库实现气象卫星数据自动存档和下载服务业务系统,并提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分层管理方法,提出以数据库为纽带,元数据为核心,从主机到存储进行端到端数据管理的设计思路,解决此前卫星资料存取的老大难问题,大大提高了卫星数据的使用效率。
曾在国内重要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主持编写或参加编写30多篇/册气象卫星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工程设计技术报告。
研究方向:数据存档与管理、系统集成。
师春香,研究员
1990年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专业硕士毕业,之后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静止和极轨卫星资料处理和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成就和从事的领域包括: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中国之暴雨”项目中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GEWEX/GAME/ HUBEX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开发了FY-1C/D和FY-1C/1D全球SST、FY-2C大气可降水业务产品、云湿度廓线、高云检测业务产品。研究了卫星云图神经网络客观云分类方法、卫星云图云系自动提取方法,卫星云图面降水估计神经网络方法等。利用卫星数据对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中小尺度系统进行了研究;对98年夏季长江流域中小尺度对流云团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对98年武汉特大暴雨进行了研究;用MODIS和GMS5云分类数据分析2001年上海特大暴雨等。在FY3地面应用系统中任“产品质量检验系统主任设计师”,负责“应用示范系统”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初步设计。参加了三部论着的翻译和编写,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暴雨系统的卫星遥感理论和方法”课题的主要参加人员获得2005年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施进明 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现担任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委员,气象电子学会委员,气象网络全书分编委,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科技企业星地通公司总经理。197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同年分配到航天部17所,从事软件研发工作。1985年因建设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需要,调到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至今。多年来担任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主任设计师,负责设计国家级遥感卫星地面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存储系统,并主持软件工程实施工作。
主要成就:主持完成“总装备部卫星资料存档与检索”等多个科研课题,负责编写《航天遥感数据编目检索方法》国家军用标准,担任科技部国家MODIS共享平台建设技术组成员,目前负责嫦娥工程运行控制系统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次,曾获中国气象局通令嘉奖、立功、全国气象先进工作者多次。
论文论着:《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再工程的战略规划及实施》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2004.09(第一作者);《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业务中的并行计算技术》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2005.09(独着);《高可用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气象仪器装备2000.3(第一作者);《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微机接收处理系统-开发应用与发展》气象仪器装备2000.3(第一作者);《航天遥感数据编目检索方法》总装军标出版社2002/4/24(主编着);《Internet气象卫星资料服务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2002Vol.29No.8 (第二作者)等。
工作领域: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构建大型计算机、网络和存储系统。
杨军 正研级高工,硕士生导师
1988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专业硕士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
从事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工作,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通讯、图形图象处理、遥感资料处理等方面有一定科研工作基础。参加了我国FY-1、FY-2气象卫星地面系统的科研及建设工作,任运行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参与日本GMS展宽资料微机处理系统研制、一体化气象卫星数据摄入卡研制、静止气象卫星中规模利用站系统研制等工作。参与中国辐射校正场科研工作以及95重点攻关项目35课题。此外还参与多个业务系统开发研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及司局级一、二等奖多次。
国家高技术项目:“863-308-20-02星载对地观测轻小型传感器及卫星数据处理技术”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辐射校正场:“数据库检索与存档系统研制”子专题负责人。
研究方向:卫星遥感信息处理技术。
杨忠东,研究员,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系统发展室副主任。
从事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产品开发方面的科研和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工作,曾参加和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研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308-14-05”课题(1999年-2001年)“MODIS资料处理及其环境和灾害应用技术研究”的负责人之一。财政部项目(Y0101)“西北地区土壤水分、沙尘暴监测预测研究”下属专题(Y0101-01-03)(2001年-2003年)“利用新型遥感卫星资料监测西部地区地表参数和动态变化”负责人,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1AA135060课题(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气象卫星对地观测数据综合处理原型系统”负责人。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期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空间科学工程中心下属的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从事MODIS数据处理与遥感信息产品开发研究工作。参加IMAPP软件包开发研制工作,合作完成MODIS云分类研究工作,独立完成“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剔除MODIS数据条带噪声”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科研论文,完成专着一本、工程技术报告3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邮政编码:100081
2011年10月8日, 北京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建立联合实验室,携手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高性能并发处理技术,从而为全国各级气象卫星机构和用户提供更先进的卫星数据与产品应用和服务。
作为承担国家级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监测等应用的权威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一直致力于拓展气象卫星数据的应用服务领域。通过建立“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微软公司联合实验室“,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将协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相关团队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携手,共同在云计算、大数据(Big Data)、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海量并行处理(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为国家气象卫星中心未来的技术方向、总体系统架构规划和设计提供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技术平台、解决方案及参考数据,为下一代卫星数据处理系统构建坚实的IT基础架构。
“云计算正在深刻改变所有行业。“执掌商用平台云服务部门的微软全球副总裁Tom Casey在其演讲中表示,”随着气象卫星数据观测技术的进步,海量卫星数据的处理、存储与利用给IT带来了全新需求与挑战。与此同时,微软一直在云平台上对高性能并行处理及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应用进行重点投入,我们已为帮助中国气象局建立未来的IT技术储备做好准备。”
微软和中国气象局的合作肇始于2005年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工程建设,双方在海量空间数据库应用、大规模并行运算等领域深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气象卫星工程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卫星应用效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的研发中心和重要新兴市场,很高兴看到我们与伙伴们共同致力于中国公共服务事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成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女士出席了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微软联合打造战略合作研发平台表示祝贺,”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研究海量数据存储、并行处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我们将共同推进气象卫星大规模并行计算、海量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发布和服务等领域的先进IT架构和技术发展,使气象卫星在国家气象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效益。 “
至此,微软与中国政府在云计算领域的协作已全面扎实地展开,其中包括:超过70%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工程师参与全球云计算产品、技术和服务开发;2010年9月在上海成立了助力中国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云计算潜力的微软云计算创新中心;与上海、成都、无锡、济南等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紧密合作以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以及今天助力中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微软公司联合实验室”。
② IT比较有前景的专业有哪些
IT行业简单而言就是信息技术产业
又称信息产业
在今天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
IT行业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失业率也是低的
为了争夺IT行业顶尖人才
许多公司往往会提供高薪水的方式来吸引IT高素质人才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变化
IT行业的热门岗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近年来最有前景的十大IT职业岗位
1.网络安全工程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日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此同时,网页篡改、计算机病毒、系统非法入侵、数据泄密、网站欺骗、服务瘫痪、漏洞非法利用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网络安全工程师在互联网发展当中就极为重要。
2.UI设计师
UI设计师简称UID,是指从事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工作的人。UI设计师的涉及范围包括商用平面设计、高级网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设计及部分包装设计,是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中最为抢手的人才之一。
3.软件开发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除了最基础的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数据库技术(SQL/ORACLE/DB2等)、.NET平台技术、C#、C/S B/S程序开发,还有诸多如JAVA 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J2EE、WEB SERVICE、STRUTS等前沿技术。
4.移动通信工程师
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4G的普及甚至即将推出的5G,移动通信工程师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IT项目经理
IT项目经理是具体IT项目工作的管理者, 他们主要对IT项目进行背景调查,收集整理IT项目相关资料,进行需求策划,撰写IT项目调查报告和信息综述,对IT项目组成部分或模块进行完整系统设计,联系IT项目相关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制定I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同配合制定和申报立项报告材料,组织IT项目团队完成任务,保证IT项目的完成时间和完成质量。
6.AR/VR技术开发人员
AR/VR技术正日益对我们的市场和销售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AR/VR技术开发人员包括全景开发工程师、VR全景影视师、全景动画师等,是现阶段IT行业缺口极大的岗位之一,并且随着AR/VR的快速普及,AR/VR技术开发人员在IT行业的地位也会随之上升。
7.高级软件工程师
中国的IT行业的就业形势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软件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在技术领域,高级软件工程师也一直是各个公司极为重视、需要的。
8.大数据工程师
一般来说大数据工程师是负责公司互联网数据分析的一个职位,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对公司发现有指引作用的信息等都是大数据工程师需要做的。
9.系统工程师
系统工程师是指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分析商业需求,并且使用各种系统平台和服务器软件来设计并实现商务解决方案的基础架构的技术人员。
10.网站运营专员
网站运营专员是指网络营销体系中一切与网站的后期运作有关的工作。
③ 请问百度的用人标准
http://www..com/hr/index.html
网页搜索部
软件工程师
大型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
网页分析、信息抽取、重复识别等研究
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研发
数据挖掘、自动分类、文本聚类等研究
高性能计算、相关性算法等算法研究
大型分布式索引系统、检索系统的研发
中文处理、分词,语料分析和挖掘
运行自动化研发工程师
大型分布式机群系统运行自动化研发
电子商务研发部
软件工程师
数据库技术及分布存储
信息检索与实时数据处理
反恶意竞争技术研究
信息抽取与相关性分析
数据分析挖掘
Web新技术研究
搜索新产品研发部
软件工程师
信息抓取,分析,检索和过滤
数据挖掘,文本分类和聚类
海量数据实时处理,高性能计算
问答系统,实体识别,数据安全
多媒体检索,WebGIS/GIS
软件质量部
测试工程师
搜索引擎检索端软件测试
搜索应用(mp3,news,贴吧等)软件测试 windows平台下的通用软件测试
电子商务(竞价排名,movie等)软件测试
平台工程部
软件工程师
Linux和Windows下B/S和C/S
应用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海量网页日志和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部门和公司级智能工作流系统和ERP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网络运营部
搜索引擎维护工程师
搜索引擎维护
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
流量、日志分析
无线搜索研发部
软件工程师
无线搜索应用开发
移动设备嵌入式开发
新技术研究组
新技术研究工程师
中文信息处理、文本检索、
信息提取、数据挖掘,
分布式计算(P2P)
社会网络分析
非技术类
市场销售方向
电话销售
通过电话直销模式,销售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
建立和维护客户档案
开发新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
创新业务方向
创新业务分析师 / 商业战略研究员
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研究
对网民的行为和习惯研究;
互联网产品的前期调研和创新研究,
产品市场方向
产品助理
中文互联网用户搜索行为和需求研究
中文互联网信息源研究
管理法务方向
法务助理
处理公司有关的法律事务
创意设计方向
创意设计师
产品整体视觉设计
企业形象推广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师
网页、用户界面及交互设计
产品的设计
优化用户体验完善设计流程
电子商务方向
产品管理培训生
负责电子商务相关产品线全过程管理。
商业分析员
负责核心业务、竞争对手的全方位商业研究,完成各种数据报表及分析报告。
④ Computer Aided Design怎么读
Computer Aided Design读法音标:[kəmˈpjuːtə] ,[eɪdɪd],[dɪˈzʌɪnə]
汉语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意思,各个单词的音标如下:
Computer音标:
英 [kəmˈpjuːtə] 美 [kəmˈpjudər]
Aided音标:
英 [eɪdɪd] 美 [eɪdɪd]
Design音标:
英 [dɪˈzʌɪnə] 美 [dəˈzaɪnər]
这是一款画图软件,一般都读作CAD,直接用三个字母代替读出即可。
(4)海量存储设计师扩展阅读: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CAD技术作为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已广泛地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CA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与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CAD技术研究热点有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海量信息存储、管理及检索、设计法研究及其相关问题、支持创新设计等。 可以预见技术将有新的飞跃,同时还会引起一场设计变革。
除计算机本身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外,CAD主要使用交互式图形显示软件、CAD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软件3类软件。至2014年来国内快速崛起的浩辰CAD、中望CAD等,和AutoCAD,他们都有很高度兼容,也是用户的选择之一。
⑤ 适合UI设计师的笔记本电脑
推荐华硕顽石 FL8700FJ。
可选配第8代英特尔®酷睿™i7 处理器,可选配最高可支持 16GB 2400MHz 内存,并可选配新一代高性能 NVIDIA®MX230 独立显示芯片,速度更胜以往。
通过触控板内置指纹识别(选配)和 Windows Hello 技术,使用 华硕顽石 FL8700FJ 就是这么如此安全简单。现在,每次登入时再也无须重输密码,只要轻触一下,就能立即登入。选配的全尺寸背光键盘适合在光线较昏暗的环境中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坚固的一体成型键盘和 1.4mm 键程带来舒适的打字体验。
**产品规格可能会依国家地区而有所变动,我们诚挚的建议您与当地的经销商或零售商确认目前销售产品的规格。
⑥ LED走字屏 1/16,1/8,1/4 扫是什么意思那位大哥详细介绍下
这是你的显示屏LED单元板的扫描模式。
一般在购买的时候 供应商会给单元板的参数。
想自己计算 也有一个小方法:
如单元板使用74HC595的芯片为16片 单元板上LED灯柱的数量为64*32个
故LED数量除以芯片数量再除以8 就等于扫描模式
64*32/16/8=16 所以该单元板为16分之一的扫描模式
⑦ 云储存中的数据安全吗
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事,云储存也一样,一但这家公司没了,那你的储存内容就会面临危险,短期内应该不会有问题,如果长期储存最好是自己买移动硬盘。现在的自动硬盘都是海量存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买。从1T到10T,1T有500G。足够用了。
⑧ 深圳南山科技园有哪些中大型公司
腾讯、中兴、IBM,长城,微软,联想,迈瑞,金蝶,创维,TCL,华为,中国移动,甲骨文,网络,万利达,华翰,TUV,天祥,丹邦,南瑞,赛霸,怡宝,海王,海量存储,赛龙,爱默生,爱普生,奥林巴斯,三洋,佳能等,很多的,主要集中在深南大道科技园地铁站一带,还有高新南十一道的天威软件园,北区的长城公司里面,还有朗山路,科苑一带。
⑨ 一般公司或者团队是怎么进行代码开发并且部署到服务器上的
员工离职,数据丢失了?
硬盘损坏,设计师数据都没了?
常年积累下来的公司和个人数据,没有地方统一安全的保存和管理?
好几个办事处、分公司,不在一起办公,需要统一保存各种文件,怎么办?
业务员外出,经常需要给客户发送资料,微信和邮件附件大小有限制,发送慢,还有时差,用微信容易刷屏、过期、大资料还无法发送。
没有专门的网管和IT人员,如何也能实现公司员工数据的高安全存储、分享和管理呢?
.....
现在很多公司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数据才是核心啊,建议大家试用一下高榕科技的文件管理机设备,这个设备是一种新的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文件存储管理设计的办公设备,内置海量硬盘,正逐渐替代FTP服务器、NAS、企业云盘,综合了他们的优点,去掉了他们的缺点,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办公品类设备,专门用来做企业或者部门私有化的文件数据统一安全存储、备份、分享、管理。
内置海量硬盘,员工数据都备份在公司内部,员工离职、硬盘损坏,不再担心数据丢失!
办事处、分公司,不在一起办公,都可以统一管理文件数据,高效安全!
公司、部门、个人多级权限管理,跨部门矩阵式管理模式,安全、高效!
简单易用,不需要专业网管!降低企业管理费用!
高榕文件管理机已经服务于各行各业:律师、设计、财务、广告传媒、外贸、工厂....
安全备份、海量存储、资料分类、文件管理、协同办公、权限控制..
高榕文件管理机,企业必配办公文件存储设备!
让数据更安全,让工作更简单!
让每一个中小微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高安全、高效率数据中心!
⑩ 目前最大的移动硬盘是多大,
【天极网08年18日消息】移动硬盘能有多大?80G还是160G,答案都错了。最近编辑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到,国内移动存储知名品牌忆捷科技近日推出一款容量高达320G的移动硬盘,320G也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移动硬盘。除了海量的存储容量外,它亦是国内首款硬件防毒移动硬盘,率先通过美国FCC、欧洲CE技术、ISO9001国际质量权威认证,这款企业级移动硬盘目前售价为1888元,目前购买并有多款好礼相送。
这款E901由台湾着名设计师精心设计,采用雅克力镜面设计,展现轻薄时尚、精致高雅的艺术风格,外壳采用高级铝镁合金高压氧化与双层皮革烤漆处理,经典高贵。精巧灵动的E901,尺寸大小为12.5*7.3*0.98cm,有深灰色和银白色两种色彩可供选择。
320G的海量存储能力无疑是E901的一大亮点,E901独特的硬件防毒功能更是一把牢固的安全锁,让用户存储备份的文件、电影、音乐、图片、软件、资料、档案等文件更加安全可靠。E901采用FDB自动液压滚轴平衡技术及无线悬浮GMR磁头设计,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内嵌SATA垂直记录技术,采用8MB缓存技术,传输速率更高速、更快捷、更稳定;应用的先进硅氧盘片,具有防磁、耐高温的作用;专利的防静电保护设计,有效保护盘体安全;连接设备为USB 2.0连接线或DC线;更支持98SE、ME、2000、XP、Mac OS 8.6、Linux 2.4 或更高版本等多种系统。
忆捷E901刚经推出,便荣获多家权威媒体《用户首选》、《最具性价比》等20多项目称号,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证”、“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认证,品质绝对有保障。在服务承诺上,更是全国服务、三年质保。目前购买抢购商家赠有多重大礼,赠送专用EA_key2.0加密工具,确保数据安全;赠送正版2008金山杀毒软件,一年免费升级。
本人点评:强悍的存储能力、安全的防毒措施、周到的产品服务、时尚精巧的外型设计、以及实惠的性价比,忆捷E901这款320G世界最大容量移动硬盘确实值得购买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