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固定存储成本公式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固定存储成本公式

发布时间: 2022-04-21 05:01:35

❶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存货取得成本计算公式: 存货取得成本包括订单成本和取得成本。 订单成本=固定订单成本+年订单数×每单可变成本=固定订单成本+年库存需求÷每单订单订货量×每单可变成本 购置成本=年需求×单价
拓展资料:成本核算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概念:或称移动平均是指接收货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货的成本除以接收货物的数量加上原存货的数量来计算加权单价,而采用发货存货的计价方法。特点:它的优点是允许管理人员及时跟踪库存余额,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和发放和持有的库存成本是客观的。缺点是平均单价需要每次收货计算一次,计算工作量较大,不适用于收货频繁的企业。 适用范围:是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单项计价法 概念:又称个体鉴定法、具体鉴定法、批量实际鉴定法。该方法假设存货的成本流与实物流一致,根据各种存货确定每批存货的采购批次或生产批次和期末存货,并根据采购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出每批出外库存和期末库存的成本。 特点:使用这种方法是合理和准确计算即将离任的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确定外向的批次库存和剩余库存批次为了确定收入,所以实际操作的工作负载很重,困难。 适用范围:适用于易于识别、存货种类不多、单位成本高的存货计价,如房地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全月加权平均法 概念:加权平均法是指通过剔除当月收到的总成本和当月的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交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特点:该方法仅在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平均单价是在市场价格涨跌时计算的,库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这种方法通常不能从账上提供已发行和已关闭存货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管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每一时期存货成本变动不大。

❷ 变动储存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变动储存成本=Kc×Q/2(Q/2表示存货的平均储存量)。

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成本用Kc来表示。

相关信息:

存货的储存成本分为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固定性储存成本。变动性储存成本与储存存货的数量成正比,储存的存货数量越多,变动性成本就越高。

如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费、存货的保险费、存货残损和变质损失等。固定性储存成本与存货的储存的数量无关,如仓库折旧费、仓库保管人员的固定月工资等。

❸ 13、最佳订货批量决策中的年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

年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F2+K*Q/2
F2 固定成本,K表示单位储存变动成本,Q 表示年需求量。

❹ 财务管理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1)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800+200=1000(元)

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500×4%+80+60=200(元)

经济订货批量

=[(2×3600×1000)/200×100/(100-10)]

=200(台)

送货期=200/100=2(天)

订货次数=3600/200=18(次)

(2)平均交货时间=8×10%+9×20%+10×40%+11×20%+12×10%=10(天)

交货期内平均需要量=10×10=100(台)

再订货点=100+保险储备量

①当再订货点为100台(即保险储备量=0)时:

平均缺货量=10×20%+20×10%=4(台)

缺货成本和保险储备成本之和TC(S,B)=100×4×18+0×200=7200(元)

②当再订货点为110台(即保险储备量=10)时:

平均缺货量=10×10%=1(台)

TC(S,B)=100×1×18+10×200=1800+2000=3800(元)

③当再订货点为120台(即保险储备量=20)时:

平均缺货量=0(台)

TC(S,B)=100×0×18+20×200=4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合理的保险储备最为10台,再订货点为110台。

(3)与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2×1000×3600×200×(1-10/100)]=36000(元)

(4)取得成本=订货成本_+购置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18×1000+100000+3600×1500

=5518000(元)

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

=1/2×200×(1-10/100)×200+10×200+2000×12+40000

=84000(元)

(5)与储备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5518000+84000+1800=5603800(元)

或:与储备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36000+3800+3600×1500+100000+2000×12+40000

=5603800(元)

(4)固定存储成本公式扩展阅读:

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经济批量。这项处理方法可以随时加以调整使它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这项方法还可以扩充延伸,以便在复杂的情况中使用。

公式

Q*=SQRT(2*DS/C)

(Q*-- 经济订货批量、D -- 商品年需求量、S -- 每次订货成本、C --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

❺ 存货的储存成本 TCc=F2+Kc× Q/2 为什么除以2

经济批量计算的基本假设是:

1、存货是一次性到货;

2、存货的使用是均匀使用。所以,随着均匀使用,存货量也在均匀下降,(可理解为“呈递减的等差数列”),总的平均存货量为总进货量的1/2。例如:进货量N,每天使用1个,N天后剩余为0,平均每天存货量为:[N(0+N)/2]÷N=N/2。


(5)固定存储成本公式扩展阅读:

所示的办法是否每年作20次生产调整的最优分配法?实际上它不是的。有一种简单的数学方法可以得出订货的更好分配法。在研究这种计算法之前,首先要懂得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即经济订货量的概念。

在许多情况下EOQ概念是没有价值的。在下列情况下计算EOQ是没有理由的,当

1、客户规定了数量(即,对于订货生产物品)

2、生产运行批量受设备能力限制(例如精细化工产品)。

3、产品的货架寿命是短促的。

4、工具寿命或需要磨刀、修饰等等、限制了运行时间。

5、原料的批量限死了订货量。

经济订购批量公式又称经济批量法(简称E.O.R公式)。它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间隔时间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取得存储费用与运货费用之间的平衡,确定最佳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假设。

①缺货费用无限大;

②当存储降至零时,可以得到补充;

③需求是连续的、均衡的,设需求速度只为常数,则t时间的需求Rt;

④每次订货量不变,订货费不变;

⑤单位存储费不变。经过数学推导,最后得出公式(E.O.Q)

式中Q0表示经济订货批量;R表示需求速度;C1表示单位存储费用;C3表示订购费;t0表示间隔时间。

通过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出最佳费用公式:

C0=minC(t),即最佳费用(包括存储费用和订购费用)。

❻ 存储成本的内容是什么

存储成本是指物资存放在仓库经过一定时期后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即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存储成本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因为对实物的保管而发生的多种支出,如仓库的折旧费、保险费、修理费、冷暖气费、通风照明费等仓储费用,以及仓库内部的装卸搬运费、仓库管理费等;
二是因为存储的货物本身占用资金的费用,为储存物资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利息或占用费、物资陈旧变质、损坏、拆耗所发生的损失等。
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
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存储成本的控制:
确定存货的最优水平关键在于如何做到既能满足生产销售需要,又能满足库存控制的要求,即使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的总和最低。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经济订货量模型法、定期订货控制法、即时订货管理模式法等。

❼ 储存成本有什么分类,怎么计算

储存成本是指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计的利息(若企业用现有现金购买存货,便失去将现金存放银行或投资于有价证券应取得的利息,视为“放弃利息”;若企业借款购买存货,便要支付利息费用,视为“付出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通常用Tc来表示。
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
储存成本可以按照与储存数额的关系分为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固定性储存成本两类。其中,固定性储存成本总额的大小随存货数量和储存时间的变动而变动,与存货储存数额的多少没有直接联系,这类成本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常用F表示;而变动性储存成本则与存货储存数额成正比例变动关系,这类成本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成本用K。假设储存单位存货的变动成本是固定的,则储存成本与订货批量同方向变化而与订货次数成反方向变化。
综上所述,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储存成本的分类:
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存货而发生的各种费用,通常包括两大类:
一是付现成本,包括支付给储运公司的仓储费、按存货价值计算的保险费、陈旧报废损失、年度检查费用以及企业自设仓库发生的所有费用(如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折旧费、维修费,办公费、水电费、空调费等等)。
二是资本成本,即由于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可盈利方面所形成的机会成本。储存成本也可分为两部分:凡总额稳定,与储存存货数量的多少及储存时间长短无关的成本,称为固定储存成本,凡总额大小取决于存货数量的多少及储存时间长短的成本,称为变动储存成本。

❽ 请教经济订货量中变动存储成本的公式

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在一年多次进货的情况下,一批存货不可能存放一年,而计算变动储存成本时,乘以的是“单位存货的年变动储存成本”。所以,最终计算的是“一年内所有的批次的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之和”。

举例说明如下:假设每年购入4次,每次购入10000件,年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4元/件,则:

1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3月31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4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6月30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7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9月30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8)固定存储成本公式扩展阅读:

存储成本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因为对实物的保管而发生的多种支出,如仓库的折旧费、保险费、修理费、冷暖气费、通风照明费等仓储费用,以及仓库内部的装卸搬运费、仓库管理费等;

二是因为存储的货物本身占用资金的费用,为储存物资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利息或占用费、物资陈旧变质、损坏、拆耗所发生的损失等。

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

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❾ 存货相关总成本的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存货总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下面表述中的各项成本按年计)与购买和维持存货有关的成本。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即T=(A/Q)*P+(Q/2)*C,其中,T-存货总成本,A-全年需求总量,Q-经济订货批量,P-平均每次订货成本,C-单位材料的年储存成本。
拓展资料:
1、进货成本:由存货的进价成本、进货费用、采购税金三方面构成。在进货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进价成本和采购税金保持相对稳定,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而进货费用则与进货次数成正比例变动关系(每一次的进货费用基本固定不变),固定性进货费用属于决策相关成本。储存成本:因储存存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费用(机会成本)、存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残损霉变损失等。其中变动性存储成本属于决策相关成本,而固定性储存成本是决策无关成本。缺货成本: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产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2、存货周转率又名库存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衡量企业投入生产、存货管理水平、销售收回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公式有如下: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期末存货=流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 -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 = 毛利 / 存货平均余额
也可以通过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存货周转率=计算期天数(365)/存货周转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