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内存有哪几种存储组织结构.请分别加以说明
开发人员将程序编写完成后,程序要先装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然后再运行程序。程序被组织成4个裸机段。
1)可执行代码
2)静态数据
可执行代码和静态数据,存储在固定的内存位置。
3)动态数据(堆)
程序请求动态分配的内存来自内存池,也就是上面所列举中的堆。
4)栈
部数据对象、函数的参数、调用函数和被调用函数的联系放在称为栈的内存池中。
❷ 文件目录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文件目录结构又称文件索引结构,分一级文件索引、二级文件索引和三级文件索引三种。
一级文件索引(直接索引)的结构中:文件目录条目中有一组条目用于建立索引,并且每个条目都会注册逻辑记录所在的磁盘块号。逻辑记录的大小和磁盘块号等于512B。激活创建表后,系统会自动创建第一级索引。其具有稳定性和大数据量的优点。缺点是无法修改,检索效率低。
二级文件索引(第一级间接索引)的结构中:文件目录中有一组条目,文件寄存器的内容为第一级索引表块的块号。一级索引表块中的索引表注册文件逻辑记录所在的磁盘块号。二级索引的优点是可以由用户修改,但缺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低。
三级文件索引(第二级间接索引)的结构中:文件目录条目中有一组表条目,并且文件注册的内容是第二级索引表块的块号。第二级索引表块中的索引表项记录了第一级索引表块的块号,而第一级索引表项记录了文件逻辑记录所在的磁盘块号。其优点是结构搜索效率高,但缺点是数据内容少。
(2)文件的存储组织结构有扩展阅读:
文件目录结构的三个属于渐进关系,并且在可以构造上一级目录结构之前,必须完全构造下一级文件索引。 文件索引结构意味着文件的信息存储在许多离散的物理块中。 系统为每个文件(索引表)创建一个专用的数据结构,并将这些块的块号存储在索引表中。
其次,这三种文件目录结构的优点是保留了链接结构,同时解决了其缺点,即可以顺序和随机地访问,满足了动态文件增长,插入和删除的需求,并且还可以完全利用外部存储空间。 缺点是系统本身带来的系统开销。
❸ Linux文件组织结构是什么
一切从“/”开始
在Linux系统中,目录、字符设备、块设备、套接字、打印机等都被抽象成了文件,即刘遄老师所一直强调的“Linux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既然平时我们打交道的都是文件,那么又应该如何找到它们呢?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想要找到一个文件,我们要依次进入该文件所在的磁盘分区(假设这里是D盘),然后在进入该分区下的具体目录,最终找到这个文件。但是在Linux系统中并不存在C/D/E/F等盘符,Linux系统中的一切文件都是从“根(/)”目录开始的,并按照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FHS)采用树形结构来存放文件,以及定义了常见目录的用途。另外,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名称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例如,root、rOOt、Root、rooT均代表不同的目录,并且文件名称中不得包含斜杠(/)。Linux系统中的文件存储结构如图6-1所示。
前文提到的FHS是根据以往无数Linux系统用户和开发者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是用户在Linux系统中存储文件时需要遵守的规则,用于指导我们应该把文件保存到什么位置,以及告诉用户应该在何处找到所需的文件。但是,FHS对于用户来讲只能算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有些用户就是懒得遵守,依然会把文件到处乱放,有些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它。这里并不是号召各位读者去谴责他们,而是建议大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千万不要认准这个FHS协定只讲死道理,不然吃亏的可就是自己了。《Linux就该这么学》一起学习linux, 在Linux系统中,最常见的目录以及所对应的存放内容如表所示。
Linux系统中常见的目录名称以及相应内容
目录名称 应放置文件的内容
/boot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
/etc 配置文件
/home 用户主目录
/bin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可以操作的命令
/lib 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与/sbin下面的命令要调用的函数
/sbin 开机过程中需要的命令
/media 用于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
/opt 放置第三方的软件
/root 系统管理员的家目录
/srv 一些网络服务的数据文件目录
/tmp 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共享”临时目录
/proc 虚拟文件系统,例如系统内核、进程、外部设备及网络状态等
/usr/local 用户自行安装的软件
/usr/sbin Linux系统开机时不会使用到的软件/命令/脚本
/usr/share 帮助与说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var 主要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
/lost+found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丢失的文件片段存放在这里
❹ windows文件的存储组织方式是什么结构,
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树形关系的数据结构。
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节点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❺ 计算机文件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基本的组织方式有:顺序组织、 索引组织 、 散列组织和链组织。顺序文件,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存取操作的,索引文件 是指在主文件之外再建立一个表示关键字与其物理记录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称为索引表。索引表与主文件共同构成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又称为哈希(Hash)文件或散列文件,即利用哈希函数及其处理冲突的方法,把文件散列到外存上,通常是磁盘上。对直接存取文件进行查找时,首先根据哈希函数先求出哈希地址,再将数据读入内存,然后在内存中进行顺序查找。直接存取文件不能进行顺序查找,但插入数据方便,存取速度快。如果逻辑文件中的各个逻辑记录任意存放到一些磁盘块中,再用指针把各个块按逻辑记录的顺序链接起来,在文件目录中只记录第一块的地址和最后一块的地址,那么这种文件组织方式就是链接结构。
❻ 内存存储组织结构
内存体系结构介绍http://www.net130.com/tutorial/shch/102.htm
Cisco路由器的软件部分即网络操作系统。通过IOS,Cisco路由器可以连接IP,IPX,IBM,DEC,AppleTalk的网络,并实现许多丰富的网络功能。软件是需要内存的,Cisco 2500,1600系列路由器的内存体系结构,如图:
其中,ROM相当于PC 机的BIOS,Cisco路由器运行时首先运行ROM中的程序。该程序主要进行加电自检,对路由器的硬件进行检测。其次含引导程序及IOS的一个最小子集。ROM为一种只读存储器,系统掉电程序也不会丢失.
FLASH是一种可擦写、可编程的ROM,FLASH包含IOS及微代码。可以把它想象和PC机的硬盘功能一样,但其速度快得多。可以通过写入新版本和OS对路由器进行软件升级。FLASH中的程序,在系统掉电时不会丢失。
DRAM:动态内存。该内存中的内容在系统掉电时会完全丢失。DRAM中主要包含路由表,ARP缓存,fast-switch缓存,数据包缓存等。DRAM中也包含有正在执行的路由器配置文件。
NVRAM:NVRAM中包含有路由器配置文件,NVRAM中的内容在系统掉电时不会丢失。
一般地,路由器启动时,首先运行ROM中的程序,进行系统自检及引导,然后运行FLASH中的IOS,并在NVRAM中寻找路由器的配置,并将装入DRAM中。
http://hi..com/crhrysc/blog/item/2edabc1635be7f54f2de3268.html
1.内存的地址
在存储器中内存单元的基本单位为字节,每个字节都有一个惟一的地址
字的地址:字由两个字节组成,如果内存单元的地址如图(1)所示,则字1234H的地址为00002H,低字节在前(00002H),高字节在后(00003H)
图(1)
2.内存单元的内容
一个存储单元存放的信息为存储单元的内容
字节单元内容:地址0002h的内容为34h,表示为(00002h)=34h
字单元内容:多用偶地址来表示字单元的地址,字的低字节在偶地址上为偶地址,地址00002h的字单元内容为1234h
某单元内容的内容:某单元的内存为要寻找的单元的地址,该地址所指的内容为要寻找的内容
如果00004h单元的内容为1234h是要寻找的装有FFEEh的单元地址,则该地址1234h所指的内容为要寻找的内容,表示为:(00004h)=1234h (1234h)=FFEEh,记((00004h))=FFEEh,两个括号表示内容的内容,即地址00004h单元的内容的内容为FFEEh
❼ 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文件的逻辑组织有几种形式
1 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逻辑组织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即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
1)有结构文件
又称作记录式文件,它在逻辑上可被看成一组连续记录的集合,即文件是由若干个相关的记录组成。每个记录是一组相关的数据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个方面的属性。
记录式文件按其记录的长度是否相同又可分为:定长记录文件和变长记录文件两种。
(1)定长记录文件:指文件中所有记录的长度都相同。文件的长度可用记录的数目来表示。定长记录处理方便,开销小,被广泛用于数据处理中。
(2)变长记录文件:指文件中各记录的长度不相同。在处理之前每个记录的长度是已知的。
2)无结构文件
无结构文件是指文件内部不再划分记录,它是由一组相关信息组成的有序字符流,即流式文件,其长度直接按字节计算。如大量的源程序、可执行程序、库函数等采用的文件形式是无结构文件形式。在UNIX系统中,所有的普通文件都被看做是流式文件,系统不对文件进行格式处理。
2 文件的物理组织
几种基本的文件物理存储组织形式:
1)连续文件
连续文件(又称做顺序文件)是基于磁带设备的最简单的物理文件结构,它是把一个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存放在连续编号的物理块(或物理记录)中。
连续文件的优点是在顺序存取时速度较快,常用于存放系统文件,如操作系统文件、编译程序文件和其它由系统提供的实用程序文件,因为这类文件往往被从头至尾依次存取。
但连续文件也存在如下缺点:
(1)要求建立文件时就确定它的长度,依此来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这往往很难实现。
(2)不便于文件的动态扩充。
(3)可能出现外部碎片,就是在存储介质上存在很多空闲块,但它们都不连续,无法被连续的文件使用,从而造成浪费。
2)串连文件
为克服连续文件的缺点,可把一个逻辑上连续的文件分散存放在不同的物理块中,这些物理块不要求连续,也不必规则排列。为了使系统能找到下一个逻辑块所在的物理块,可在各物理块中设立一个指针(称为连接字),它指示该文件的下一个物理块。
串连文件克服了连续文件的缺点,但它又带来新的问题:
(1)一般仅适于对信息的顺序访问,而不利于对文件的随机存取。
(2)每个物理块上增加一个连接字,为信息管理添加了一些麻烦。
3)FAT文件
串连文件的缺点可通过把连接字放在一个内存表格中的方式加以克服。这种在内存中的表格就称为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由于连接字保存在FAT表项中,因此整个盘块都可以用来存放数据。另外,也更容易实现随机存取了。与串连文件相似,在文件目录中要添加一个整数,标明该文件的起始盘块号。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整个FAT必须在系统工作期间始终驻留在内存中,从而占用了较多内存空间。当然,可以把这个表移到分页内存中,采用调页方式进行管理。但是,仍然要占用大量的虚存空间和盘空间,同时也会产生额外缺页问题。
4)索引文件
索引文件是实现非连续分配的另一种方案: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其中的表项指出存放该文件的各个物理块号,而整个索引表由文件说明项指出。
这种结构除了具备串连文件的优点之外,还克服了它的缺点。它可以方便地进行随机存取。但是这种组织形式需要增加索引表带来的空间开销。如果这些表格仅放在盘上,那么在存取文件时首先得取出索引表,然后才能查表、得到物理块号。这样就至少增加了一次访盘操作,从而降低了存取文件的速度,加重了 I/O负担。一种改进办法是同时把索引表部分或全部地放人内存。这是以内存空间为代价来换取存取速度的改善。
5)多重索引文件
为了用户使用方便,系统一般不应限制文件的大小。如果文件很大,那么不仅存放文件信息需要大量盘块,而且相应的索引表也必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把索引表整个放在内存是不合适的,为此引出多重索引结构(又称多级索引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采用了间接索引方式,即由最初索引项中得到某一盘块号,该块中存放的信息是另一组盘块号;而后者每一块中又可存放下一组盘块号(或者是文件本身信息),这样间接几级(通常为1~3级),最末尾的盘块中存放的信息一定是文件内容。例如,UNIX文件系统就采用了多重索引的方式。
这种方法具有一般索引文件的优点,但也存在间接索引需要多次访盘而影响速度的缺点。由于UNIX分时环境中多数文件都较小,这就大大减弱了其缺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❽ 简述计算机三级存储体系结构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层次可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三级。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改善主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的速度匹配问题。辅助存储器用于扩大存储空间。
1、高速缓冲存储器
存在于主存与CPU之间的一级存储器, 由静态存储芯片(SRAM)组成,容量比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于CPU的速度。在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是介于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它和主存储器一起构成一级的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之间信息的调度和传送是由硬件自动进行的。
2、主存储器(Main memory)
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现代计算机是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顾合理的造价,往往采用多级存储体系。即由存储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适中的主存储器是必不可少的。
主存储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与地址无关。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达4GB的存储器地址。这对多数应用已经足够,但对于某些特大运算量的应用和特大型数据库已显得不够,从而对64位结构提出需求。
3、外储存器
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8)文件的存储组织结构有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不能同时满足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计算机中必须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级层次存储器,以最优的控制调度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构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的性能在计算机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是:
1、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建筑在存储程序概念的基础上,访存操作约占中央处理器(CPU)时间的70%左右。
2、存储管理与组织的好坏影响到整机效率。
3、现代的信息处理,如图像处理、数据库、知识库、语音识别、多媒体等对存储系统的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