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据表设计考虑哪些问题
DB2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直接跟数据库对象的多少、大小有关。如果对象很少,不复杂,那么就算不怎么规划,也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性能。如果对象数据比较多、比较大的话,那么就需要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好好的规划,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
一、选择合适的语言与数据库字符集。
在企业中部署数据库的时候,首先需要在操作系统上安装数据库。而在安装数据库的时候,需要选择安装的语言环境。即是以中文状态下安装数据库还是以英文状态安装数据库。如在启动安装程序的时,可以利用/i language选项来指定安装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言。到目前为止,DB2数据库已经支持很多种语言。那么数据库在安装过程中,该采用什么语言呢?笔者建议,只要数据库管理员有一点英语基础,最好能够采用英文语言环境来进行安装。虽然说现在DB2数据库的中文语言环境已经设计的比较完善,但是笔者仍然担心其有一些不知名的漏洞。为此笔者在安装DB2数据库的时候,基本上都采用的是英文语言环境来进行安装。即将语言设置为“EN”,表示英文。提高DB2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效率。
另外如果DB2 数据库中要保存英文以外的数据,或者说用户会使用不同的字符集访问数据库时,还需要在数据库安装过程中选择特定的数据库字符集。DB2数据库中的所有字符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中的数据,都是存储在数据库字符集中的。如果用户使用不同的字符集访问数据库时,数据库管理员就需要选择包含所有这些用户的字符集的超集。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系统能够很方便的使用替代字符完成字符的转换,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如果用户选择的字符集不对,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一次用户在安装数据库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字符集。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存储中文字符没有问题。但是当对数据库采取还原操作时,却发现还原后的数据库中有些原来是中文字符的地方,尽然出现了乱码。这主要就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字符集惹的祸。有时候如果字符集选择不当的话,从外部数据源(如Excel表格)导入数据的时候,中文数据也会无法顺利导入。所以,数据库管理员在安装数据库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企业,来选择合适的字符集。
二、评估数据库对象的大小、数量。
DB2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直接跟数据库对象的多少、大小有关。如果对象很少,不复杂,那么就算不怎么规划,也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性能。如果对象数据比较多、比较大的话,那么就需要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好好的规划,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其实DB2 数据库就好像一个仓库,数据库中的对象(如索引、数据表、表空间)等等就好像仓库中的货物。如果货物比较少,那么随便放放,仓库都显得很空旷。货物寻找起来也会很方便。但是如果货物数量比较多、比较大,就必须要对其存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仓库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并且货物的存放有序,在查找起来也特别的方便。笔者这里就以仓库管理为例,说话该如何做好数据库对象大小、数量等方便的评估,以及他们对于数据库性能与稳定性的影响。
1、根据对象大小来规划存储空间。在仓库货物的摆放上,要根据货物的大小来规划存储空间。或者说要首先防止大的货物。只有如此空间的利用率才会最高。其实在规划DB2对象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某些表可能会包含的记录比较多,属于大表。此时数据库管理员就需要考虑,是否将其放置在一个独立的表空间或者硬盘空间上,以提高数据操作的性能。大表所对应的索引往往也是比较大的。为此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索引表与数据表分别存放在不同的硬盘上,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对象(如数据表),可以将它们存放在一个表空间中。其实这个表空间就好像仓库中的一个个纸盒子。将小的对象放入到这个“纸盒子”中,不但不占空间,而且也容易管理。
2、根据对象的使用频率来规划存放空间。在仓库中摆放物品的时候,往往会把近期就要用到的货物或者频繁需要用到的东西放在仓库门口或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此在拿这些货物时就会比较便捷,也不会对其他货物产生影响。对于DB2数据库中的对象来说,也是这么一回事。可以将那些访问量比较大的对象,如索引、数据表,存放在性能比较好的硬盘上或者单独的硬盘中。此时访问这些数据,就不会与其它对象产生I/O冲突,操作起来速度就会比较快。而将不怎么用到的对象,存放在一起。由于他们不怎么被用到,所以即使存放在性能比较低的硬盘上,其对数据库性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DB2数据库里面如何更新执行计划
3、根据类别来存放数据库对象。在仓库中存放货物的时候,还会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类别来进行存放。这有利于货物的管理与检索。其实在数据库对象存储空间设计时,也需要考虑这个因素。如现在应用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很多都是根据模块来设计。那么在数据库对象设计时,也需要根据这个模块来设计存储的空间。如将同一个模块的数据库对象存放在同一个表空间内。不过这可能会跟上面的两个建立相违背。此时最好是在对象的命名上做文章。如可以根据模块的不同,分别给数据库对象取一个相同的前缀或者后缀。如即使同一块模块要用到多个表空间,此时就可以给表空间一个相同的前缀。如此在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时候,根据表空间的前缀就可以判断其所属的模块了。如果再加上一个后缀来表示其数据库对象的分类,那么就更合理了。为此在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时候,要执行分类管理。不仅要从技术上对其进行分类,如分为索引、数据表、关键字等等。还需要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如按应用程序的模块来进行分类等等。
三、设计好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案。
在数据库交付生产使用之后,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往往又会产生很多的垃圾数据。可是交给企业应用的,肯定是一个干净的数据库系统。为此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想好如果减少测试过程中的垃圾数据。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在交互时自动清除垃圾数据的机制。
一般来说,想要一个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案,减少数据库测试所产生的垃圾数据。如现在在给企业部署数据库的时候,往往是先安装一个干净的数据库系统。当然字符集这些需要预先设置好。然后再利用数据库还原功能将预先定义好的数据库模型还原出来。
另外有些时候需要两个方案互为补充。如在数据库初始化的过程中,采用数据库还原的方式来创建数据库对象。但是在应用软件升级的时候,由于此时已经有了用户的数据,为此不能够在使用数据库还原的方法。而是通过应用程序来执行某些sql代码,来调整或者增加部分数据库对象。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在给企业创建数据库对象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测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需要先在测试服务器上创建对象并测试对象可用。然后直接将相关的SQL代码在投入使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执行。
❷ 什么是表空间和系统表空间
一、系统表空间
在 MySQL 数据目录下有一个名为 ibdata1 的文件,可以保存一张或者多张表。
923275 12M -rw-r----- 1 mysql mysql 12M 3月 18 10:42 ibdata1
这个文件就是 MySQL 的系统表空间文件,默认为 1 个,可以有多个,只需要在配置文件 my.cnf 里面这样定义即可。
innodb_data_file_path=ibdata1:200M;ibdata2:200M:autoextend:max:800M系统表空间不仅可以是文件系统组成的文件,也可以是非文件系统组成的磁盘块,比如裸设备,定义也很简单innodb_data_file_path=/dev/nvme0n1p1:3Gnewraw;/dev/nvme0n1p2:2Gnewraw
系统表空间里都有些啥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double writer buffer、 change buffer、数据字典(MySQL 8.0 之前)、表数据、表索引。
那 MySQL 为什么现在主流版本默认都不是系统表空间?
究其原因,系统表空间有三个最大的缺点:原因 1:无法做到自动收缩磁盘空间,造成很大的空间浪费。即使它包含的表都被删掉,这部分空间也不会自动释放。
二、单表空间
单表空间不同于系统表空间,每个表空间和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每张表都有自己的表空间。具体在磁盘上表现为后缀为 .ibd 的文件。比如表 t1,对应的表空间文件为 t1.ibd917107 96K -rw-r----- 1 mysql mysql 96K 3月 18 16:13 t1.ibd
单表空间如何应用到具体的表呢?
有两种方式:方式 1:在配置文件中开启。在配置文件中开启单表空间设置参数 innodb_filer_per_table,这样默认对当前库下所有表开启单表空间。innodb_file_per_table=1另外也可以直接建表时指定单表空间mysql> create table t1 (id int, r1 char(36)) tablespace innodb_file_per_table;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4 sec)
单表空间除了解决之前说的系统表空间的几个缺点外,还有其他的优点,详细如下:
1. truncate table 操作比其他的任何表空间都快;
2. 可以把不同的表按照使用场景指定在不同的磁盘目录;
比如日志表放在慢点的磁盘,把需要经常随机读的表放在 SSD 上等。
mysql> create table ytt_dedicated (id int) data directory = '/var/lib/mysql-file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4 sec)3. 可以用 optimize table 来收缩或者重建经常增删改查的表。一般过程是这样的:建立和原来表一样的表结构和数据文件,把真实数据复制到临时文件,再删掉原始表定义和数据文件,最后把临时文件的名字改为和原始表一样的。
三、通用表空间
通用表空间先是出现在 MySQL Cluster 里,也就是 NDB 引擎。从 MySQL 5.7 引入到 InnoDB 引擎。通用表空间和系统表空间一样,也是共享表空间。每个表空间可以包含一张或者多张表,也就是说通用表空间和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❸ 请问oracle数据库中序列、存储过程等能不能指定不同的表空间
分不分无所谓,你不采纳更无所谓。
希望下面说的你能看得懂,明白怎么做,能给你帮助。
(1)是的,用户创建的所有数据对象如果不特别地指定空间,那么都被存储在了用户的默认表空间上。
(2)不全是这样,同义词是和你创建对象(表或是过程)一个空间,例,你的表在A空间,你继这个表建的同义词当然也会在A空间上,序列也一样。存储过程是可以指定空间的。
❹ 内存都有 什么参数呀
内存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主要参数
型号
适用类型
内存类型 内存容量
插脚数目
性能参数
芯片分布 内存主频 颗粒封装 延迟描述
内存电压 ECC校验
其它参数
包装 其他性能
❺ Oracle 为用户指定表空间和修改用户的表空间 语法
alter user 用户名 default tablespace 表空间名字 ;--创建时候指定表空间。
alter table schema.AC01 move tablespace AA; --分配到指定表空间。
----------- 案例一:创建表空间及用户
/*第1步:创建临时表空间 */
create temporary tablespace IVMS86X0_TEMP ----测试成功! 注记:表空间名字不能重复,即便存储的位置不一致, 但是dbf文件可以一致。
tempfile 'I:_TEMP.dbf'
size 50m ---50m为表空间的大小,对大数据量建议用20G,甚至32G。
autoextend on
next 50m maxsize 2048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第2步:创建数据表空间 */
create tablespace IVMS86X0_DATA ----测试成功!
logging
datafile 'I:_DATA.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0m maxsize 2048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第3步:创建用户并指定表空间 */
create user IVMS86X0_WJ identified by IVMS86X0_WJ ---测试成功!
default tablespace IVMS86X0_DATA
temporary tablespace IVMS86X0_TEMP;
/*第4步:给用户授予权限 */
--grant connect,resource to IVMS86X0_WJ; ---测试成功!
grant connect,resource,dba to IVMS86X0_WJ; -----创建权限后,才可以连接 测试成功!
❻ mysql单表存储数据量有上限吗
在mysql中,每个数据库最多可创建20亿个表,一个表允许定义1024列,每行的最大长度为8092字节(不包括文本和图像类型的长度)。当表中定义有varchar、nvarchar或varbinary类型列时,如果向表中插入的数据行超过8092字节时将导致Transact-SQL语句失败,并产生错误信息。SQL Server对每个表中行的数量没有直接限制,但它受数据库存储空间的限制。每个数据库的最大空间1048516TB,所以一个表可用的最大空间为1048516TB减去数据库类系统表和其它数据库对象所占用的空间。
❼ 请问这个存储空间是怎么计算的呢
采样精度:用以表示量化级别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称为采样精度(Sampling precision),也叫样本位数或位深度,用每个样本的位数(bit或b)表示。位数越少,声音质量越低,需要存储空间越少。采样频率和采样精度是数字声音质量的两项重要指标。计算声音文件的数据量如果采样频率为8kHz,样本精度为8位,则产生的数据率为: 8(bit)*8kHz=64.0kb/s 如果使用双声道,则要对两个通道上的声音同时采样和量化,数据量是单声道数字化的两倍,即: 8(bit)*8kHz*2(声道数)=128kb/s 1分钟的双声道声音文件的数据量为: 8(bit)*8kHz*2(声道数)*60(秒)/(bit/Byte)=960kB 可见数字音频文件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数据量Byte= 采样频率Hz ×(采样位数/8) × 声道数 × 时间s [例]如果采样频率为44.1kHz,分辨率为16位,立体声,录音时间为10s,符合CD音质的声音文件的大小是多少?根据计算公式:数据量Byte= 44100Hz ×(16/8)×2 ×10s=1764KByte 然后转化为相应的单位
❽ 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最基本容量单位是
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最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字节是通过网络传输信息(或在硬盘或内存中存储信息)的单位。
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是bit,每8个位(bit)组成一个字节(byte),但表示存储容量最基本的单位是Byte。字节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1个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一般来说数字、字母、英文符号占1Byte,汉字以及中文符号占2Byte。
比特(BIT)的两个概念:
1)计算机专业术语,是信息量单位,是由英文BIT音译而来。二进制数的一位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比特,如二进制数0100就是4比特。
2)二进制数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数字化音响中用电脉冲表达音频信号,“1”代表有脉冲,“0”代表脉冲间隔。如果波形上每个点的信息用四位一组的代码表示,则称4比特,比特数越高,表达模拟信号就越精确,对音频信号还原能力越强。
位概念
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位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其中8bit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计算机中的CPU位数指的是CPU一次能处理的最大位数。例如32位计算机的CPU一次最多能处理32位数据。
(8)指定单表存储空间和频率扩展阅读:
数据存储是以“字节”(Byte)为单位,数据传输大多是以“位”(bit,又名“比特”)为单位,一个位就代表一个0或1(即二进制),每8个位(bit,简写为b)组成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是最小一级的信息单位。
硬盘生产商是以GB(十进制,即10的3次方=1000,如1MB=1000KB)计算的,而电脑(操作系统)是以GiB(2进制,即2的10次方, 如1MiB=1024KiB)计算的,但是国内用户一般理解为1MiB=1M=1024 KB, 所以为了便于中文化的理解,翻译MiB为MB也是可以的。
同样根据硬盘厂商与用户对于1MB大小的不同理解,所以好多160G的硬盘实际容量按计算机实际的1MiB=1024KB算都不到160G,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买的硬盘“缺斤短两”并没有它所标示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