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过渡存储区在哪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过渡存储区在哪

发布时间: 2022-04-19 04:35:25

1. 怎么样才能做生产管理员,具体要从什么方面做起。

系生产的不仅仅是工艺、工程、成本方面的,现场管理也尤为重要。一个好的现场管理者,不仅能让你感觉到非常好现场工作氛围,还能确保生产稳定。 个人认为 现场管理应包括以下几点: 1、人:包括员工、班组长、车间主任,首先需营造良好氛围,当你心情舒畅的时候你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其次是沟通、交流方式,“一句话说的人笑、一句话说的人跳”谁都明白,但你想把现场管理好,无可厚非的是你得安排员工实施,否则你一个人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再者是班组管理,班组长是车间现场管理的纽带,千万不能让班组长成为“中间层”,上不顶天,下不接地;最后是车间主任的定位,得回答以下问题:“你想不想把现场管好,你用什么方式去管,管的效果怎么样,怎么去考核”。 2、机: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把你的设备照顾好你肯定不吃亏,要不然,既影响生产又得劳民伤财。 3、料:所用物料、原料,用前仔细检查了吗?是否符合我们投料要求,数量、批号对不对。现在的混料、错投料事故发生就是例证。 4、法:工艺、生产改进方式方法,满足以上几点之后,就得在工艺生产上有所改进了,我们提倡收率、产量超产奖,员工上班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如何让他们赚更多票票,提升员工积极性,产量收率上去了,员工好处有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公司。 5、环:即环境、环保,现在的环保压力及员工的职业健康都要有所保障,不能只想这效益,忘了替你创造财富的人。 系生产的不仅仅是工艺、工程、成本方面的,现场管理也尤为重要。一个好的现场管理者,不仅能让你感觉到非常好现场工作氛围,还能确保生产稳定。 生产管理实例 1.集中工厂网络 按照统一目标设计的多家工厂可以更好的组织起来,并使经营更加经济。一般是建立小规模专业化工厂而不是大型纵向一体化的制造厂。 2.成组技术 与将工作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交给专业化员工操作不同,成组技术考虑了制作一个零件的所有操作,并将完成这些操作的机器放在一起。成组技术单元减少了不同操作间的移动、等待时间和在制品库存,也减少了所需员工的人数。然而,员工必须具有充分的柔性以便能够操作工作中的集中设备,完成工件的加工过程。由于供人们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因此工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3. 源头质量的控制 控制源头质量意味着在工作之初就要做得十分正确。当出现错误时立即停止该工序或装配线。工人成为自己工作的检查者,独自对其产品质量负责。由于工人一次只注意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就容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源头质量包括自动化或称为自动检测。自动设备或机器人进行质量检查,更快捷、容易、可重复性强,适合规模太大太复杂,不能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4. JIT生产 JIT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必要的产品,不要过量生产。超过所需最小数量的任何东西都将被看成是浪费,因为现在再不需要的事物上投入的精力和原材料都不能在现在被使用。JIT已被用于重复性生产企业。尽管工作站间可能区别很大,但还是可以实现过渡时间的最小化,同时保持运送数量最小--通常是把每天生产总数的1/10作为单位运送批量规模。供应商有时甚至要每天供应多次物料,以保持小批量规模和低库存。当所有等待数量变为零时,库存投资实现最小化,提前期大大缩短,企业对需求变化快速反应,质量问题也得以迅速曝光。 5. 均衡生产负荷 平衡生产流可以减少通常情况下由于计划不均衡所带来的反应,成为均衡车间生产负荷.当总装线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就在整条生产线上和供应链上被放大了。消除该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建立固定的月生产计划,使生产率固定,从而尽可能减少变化和调整。可以通过每天建立相同的产品组合进行小规模生产的方式解决车间生产负荷不均衡的问题。因此,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综合产品组合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变化。如下表丰田公司的例子。各型号汽车月总量被分解为日产量(假设每月20天),以便计算生产周期时间(一条生产线上两个可识别单元之间的时间)。该周期时间数用于调整资源,以生产出所需的精确数量的产品。设备的速度与生产线的速度并不重要,只有每天生产所需的产品数量才是重要的。JIT强调按计划成本和质量进行生产。 6.看板生产控制系统 看板控制系统使用符号设备管理JIT的物流。在物质控制系统中,可以使用容器代替卡片。卡片或容器组成了看半拉动系统。生产或供应部件的权力来自下游的操作的需求拉动。下图显示了一条装配线,该抓给现有一个加工中心供应零件。该加工中心生产A和B两种零件,这两种零件储存在装配线与加工中心之间的容器中,每个靠近装配线的容器中有一个搬运看板,每个开进加工中心的容器中有一个生产看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看板系统。 当装配线从一个装满地一种零件A的容器中去走零件时,就有一个工人从容其中取走搬运看板,同时放入生产看板,并将该看板送到技工中心的存储区。加工中心的工人发现了零件A的容器,取出生产看板,装满零件,并放入搬运看板。这样就准许将该容器已送到装配线。而取出的生产看板则放在加工中心的工具架上,准许另一批原料投入生产。工具架上的看板就成为加工中心的分配表。看板卡并不是发出生产请求的唯一途径;发出生产请 时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视办法。 7. 最小化换模时间 因为JIT生产以小批量生产为准则,估计期的换末工作必须迅速完成,意识现在生产线上进行混合生产。为实现换模时间的减少,在JIT系统重奖换摸工作划分为内部换模和外部换模。内部换模只能在停机后才能进行,而外部换模则可以在机器的运行期间实现。其它可用于节约换模时间的装置如复制的工具架也可达到这一目的。 8. 5S生产现场改善 “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修身(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 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现场管理法。 “5S”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没有职工队伍修身的相应提高,“5S”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编辑本段]生产管理的三大手法 在企业进行内训时,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 所谓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目视管理有三个要点: (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一种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应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大解。 管理看板一般有生产看板,异常看板等。 附目前比较领先的异常看板一种显示模式。 生产管理-异常看板管理 异常管理看板的后台数据分析报表支持,具有异常呼叫时间点,异常开始处理时间点,异常处理结束时间点。统计异常处理时间,异常发生率,异常发生率趋势图标。数据支持现场管理是否成效。 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激励问题激励不是操纵,不是牵制,而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通过满足需要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认识人性的特点,适应人性的特点,是激励有效性的保证。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共同的只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员工的真心,人是千差万别又不断的变化的,对张二适用的激励方法,对李四未必有效,因此,必须有区别有借鉴的意义和作用,又因为人的差异性。照搬理论和模仿他人不可有效激励员工。 [编辑本段]生产管理绩效考核 生产管理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是指生产部所有人员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机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士气、降低成本以及保证交期和安全生产的结果和行为。 生产部门的职能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从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市场需求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企业的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相应地,生产管理绩效主要分为以下六大主要方面: 1)效率(P:Proctivity) 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也可理解为相对作业目的所采用的工具及方法,是否最适合并被充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人均产量就会提高,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2)品质(Q:Quality) 品质,就是把顾客的要求分解,转化成具体的设计数据,形成预期的目标值,最终生产出成本低、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物美价廉的产品。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生产主管来说,品质管理和控制的效果是评价其生产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品质管理,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客户要求,企业集合全体的智慧经验等各种管理手段,活用所有组织体系,实施所有管理及改善的全部,从而达到优良品质、短交货期、低成本、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3)成本(C:Cost) 成本是产品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企业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成本的高低,如果成本所挤占的利润空间很大,那么相应的企业的净利润则相对降低。因此,生产主管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必须将成本绩效管理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4)交货期(D:Delivery) 交货期是指及时送达所需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交货期的准时是非常重要的。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检测手段,能够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而且生产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但是没有良好的交货期管理体系,不能按照客户指定的交货期交货,直接影响客户的商业活动,客户也不会购买你的产品。因此交货期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客户进行商业活动的关键,不能严守交货期也就失去了生存权,这比品质、成本更为重要。 5)安全(S:Safety)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安全地进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生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出现工作事故,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交货期,还会对员工个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对国家也产生很大的损失。 6)士气(M:Morale) 员工士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离职率、出勤率、工作满意度。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士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从而使公司尽可能地快速发展。 因此,要想考订生产管理绩效,就应该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地考核。 1

2. 在鞋厂怎么做生管

在鞋厂做生管:
1.集中工厂网络
按照统一目标设计的多家工厂可以更好的组织起来,并使经营更加经济。一般是建立小规模专业化工厂而不是大型纵向一体化的制造厂。
2.成组技术
与将工作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交给专业化员工操作不同,成组技术考虑了制作一个零件的所有操作,并将完成这些操作的机器放在一起。成组技术单元减少了不同操作间的移动、等待时间和在制品库存,也减少了所需员工的人数。然而,员工必须具有充分的柔性以便能够操作工作中的集中设备,完成工件的加工过程。由于供人们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因此工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3. 源头质量的控制
控制源头质量意味着在工作之初就要做得十分正确。当出现错误时立即停止该工序或装配线。工人成为自己工作的检查者,独自对其产品质量负责。由于工人一次只注意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就容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源头质量包括自动化或称为自动检测。自动设备或机器人进行质量检查,更快捷、容易、可重复性强,适合规模太大太复杂,不能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4. JIT生产
JIT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必要的产品,不要过量生产。超过所需最小数量的任何东西都将被看成是浪费,因为现在再不需要的事物上投入的精力和原材料都不能在现在被使用。JIT已被用于重复性生产企业。尽管工作站间可能区别很大,但还是可以实现过渡时间的最小化,同时保持运送数量最小--通常是把每天生产总数的1/10作为单位运送批量规模。供应商有时甚至要每天供应多次物料,以保持小批量规模和低库存。当所有等待数量变为零时,库存投资实现最小化,提前期大大缩短,企业对需求变化快速反应,质量问题也得以迅速曝光。
5. 均衡生产负荷
平衡生产流可以减少通常情况下由于计划不均衡所带来的反应,成为均衡车间生产负荷.当总装线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就在整条生产线上和供应链上被放大了。消除该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建立固定的月生产计划,使生产率固定,从而尽可能减少变化和调整。可以通过每天建立相同的产品组合进行小规模生产的方式解决车间生产负荷不均衡的问题。因此,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综合产品组合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变化。如下表丰田公司的例子。各型号汽车月总量被分解为日产量(假设每月20天),以便计算生产周期时间(一条生产线上两个可识别单元之间的时间)。该周期时间数用于调整资源,以生产出所需的精确数量的产品。设备的速度与生产线的速度并不重要,只有每天生产所需的产品数量才是重要的。JIT强调按计划成本和质量进行生产。
6.看板生产控制系统
看板控制系统使用符号设备管理JIT的物流。在物质控制系统中,可以使用容器代替卡片。卡片或容器组成了看半拉动系统。生产或供应部件的权力来自下游的操作的需求拉动。下图显示了一条装配线,该抓给现有一个加工中心供应零件。该加工中心生产A和B两种零件,这两种零件储存在装配线与加工中心之间的容器中,每个靠近装配线的容器中有一个搬运看板,每个开进加工中心的容器中有一个生产看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看板系统。
当装配线从一个装满地一种零件A的容器中去走零件时,就有一个工人从容其中取走搬运看板,同时放入生产看板,并将该看板送到技工中心的存储区。加工中心的工人发现了零件A的容器,取出生产看板,装满零件,并放入搬运看板。这样就准许将该容器已送到装配线。而取出的生产看板则放在加工中心的工具架上,准许另一批原料投入生产。工具架上的看板就成为加工中心的分配表。看板卡并不是发出生产请求的唯一途径;发出生产请
时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视办法。
7. 最小化换模时间
因为JIT生产以小批量生产为准则,估计期的换末工作必须迅速完成,意识现在生产线上进行混合生产。为实现换模时间的减少,在JIT系统重奖换摸工作划分为内部换模和外部换模。内部换模只能在停机后才能进行,而外部换模则可以在机器的运行期间实现。其它可用于节约换模时间的装置如复制的工具架也可达到这一目的。
8. 5S生产现场改善
“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修身(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 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现场管理法。 “5S”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没有职工队伍修身的相应提高,“5S”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3. CPU二级缓寸指的是什么

二级缓存又叫L2CACHE,它是处理器内部的一些缓冲存储器,其作用跟内存一样。它是怎么出现的呢?要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处理器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需求就越来越高了。然而内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却很缓慢,而能高速读写数据的内存价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采用。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出发,英特尔等处理器设计生产公司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内存和大量的低速内存结合使用,共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这样就兼顾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优。而那些高速的内存因为是处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位置,又是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缓冲存储器了,简称“缓存”。它的作用就像仓库中临时堆放货物的地方一样,货物从运输车辆上放下时临时堆放在缓存区中,然后再搬到内部存储区中长时间存放。货物在这段区域中存放的时间很短,就是一个临时货场。最初缓存只有一级,后来处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级缓存不够用了,于是就添加了二级缓存。二级缓存是比一级缓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内存,主要就是做一级缓存和内存之间数据临时交换的地方用。

4. PLC的数字映像区是什么意思啊

举个例子吧:如果从输入模块输入 信号的话,就会转换为数据,当然这些数据是二进制形式的;转换完以后呢,你需要把这些数据保存下来以后处理吧??那就等于一个本子,把这些数据先记在本子上,然后处理时就可以调用啦!!!调用处理完了呢,就又写到另外一个本子上,等着输出时把本子的数据输出就行啦

5. 计算机的CPU并不直接调取硬盘文件,为何却要先载入到内存中

原因就是硬盘和内存在传输之间是有不同的地方的。计算机所有设备各部件之间的延时排列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存储器和CPU;从数据响应速度来看,存储器明显优于硬盘。数据的读写速度与固态磁盘的读写速度相差甚远。

使用大的内存还有其他的好处,硬盘作为内存用,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内存可以用作硬盘,从而体验更快的传输速度。这里我们需要用ramdisk软件来实现,大内存用户可以下载试用。

6. 固态硬盘是什么东西 存东西的是在电脑那个部位 叫什么 缓存 内存 是什么意思

固态硬盘指的就是硬盘。只是比普通硬盘速度要快几倍。也是用来存储数据,或者软件的,游戏等等。

7. 在库房内,所有物品存放应离墙多少距离

在库房内,所有物品存放应离墙距离应当不小于0.5m。

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零点三米,主要通道(堆间距)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仓库内至少要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大量存储区,即以整箱或栈板方式储存;第二,小量存储区,即将拆零商品放置在陈列架上;第三,退货区,即将准备退换的商品放置在专门的货架上。


(7)过渡存储区在哪扩展阅读:

仓库管理的五大原则:

1、见单作业,按单作业

有出入库单据才能发收物料,并且严格按照单据上的品名规格数量发收物料

2、单随物走,物随单流

所管的物料是要满足生产所用的,就必须和生产要有随物交接的单据:发料,入库以及不良品的交换都要这样做。

3、日清日结, 一事一结

当天的事情当天要做完,不管是做帐还是清理物料

4、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对于先生产入库的物料要先出库,后生产入库的物料后出库,特别对于特采的物品要及时根据使用批次出库,使用后的余量要及时处理。

5、禁入闲人,安全第一

仓库要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严禁仓库有烟火,对于易燃物品要单独储存。

8. MP3 MP4 MP5 MP6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mp3与mp4的区别 MP3 技术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一张普通的音乐CD 上, 所能容纳的不过是60 到90 分钟的音乐(15 首左右的歌曲),但是如果利用MP3 技术, 在同等容量的CD 上所能容纳的歌曲数将会是普通CD 的十倍! ---- MP3 是利用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 用1:10 甚至1:12 的压缩率, 将普通声音信息压缩, 但在人耳听起来, 却并没有什么失真。 ---- 在Internet 上有许多能播放MP3 文件的软件, 比如winamp 就是不错的一个。 如果您的声卡还支持SRS 技术, 那么您一定会欣赏到更为美妙的MP3 音乐。 如果是指媒体格式的话: MP3音乐压缩格式的编码算法取自于MPEG-1AudioLayer3,即它是MPEG-1音频编码算法的一部分。MP3不仅压缩率高,而且压缩后音乐的保真度也高,因此很受Internet用户的欢迎。另一方面,MP3也带来了版权保护方面的问题,为此不少公司都在研究可以有效保护版权的新的音乐压缩格式,MP4就是由GlobalMusicOutlet公司设计的一种格式,虽然MPEG4也常被简称为MP4,但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与MP3相比,MP4的压缩率和保真度都更高,MP4文件是可执行文件,内部嵌入了播放器,并且保存有原始版权拥有者的web地址和版权声明。除此之外,MP4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数字水印技术,即使通过FM/AM广播播放MP4音乐,也能够检测出音乐的来源。MP4在版权保护方面作出了很多新的尝试,估计会受到出版商的欢迎,但肯定无法像MP3那样受到广大Internet用户的欢迎。 如果是指播放器的话: 我们知道,MP3播放器最大的不足,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虽然市场也出现不少彩屏大容量MP3,但是,一般都停留在看图片的水准上,无法欣赏视频文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MP4就不同,它能听能看,娱乐功能丰富,是数字化时代娱乐新秀,比MP3前进一大步。目前,国际厂商大多把MP4都视为自己旗帜性产品,将众多流行功能加入MP4中,其中就出现类似ARCHOS公司AV400这样的全能掌上影院,AV400凭借视频播放、音频播放、视频录制、录音笔、视频输出、移动硬盘、数码相机伴侣功等近10种功能一举获得“全能数码娱乐王”的称号,同时,市场上其他MP4功能也分非常丰富,MP4成为多功能数码产品的代表,数字时代的娱乐先锋。 以ARHCOS的AV420为例子,配备20GB硬盘,可存放MPEG-4格式电影超过30部,录放音乐达5000首,存储数码相片达上万张,通过一根电视传输线从电视上录制(或定时录制)80到40小时的电视节目。3.5英寸TFT彩色液晶屏能以DVD画质播看数字电影、录制的电视和数码相片,还有出色视频回放和视频输出功能;兼容MP3数字音乐播放,立体声MP3音乐30-320千位/秒解码,几近CD音质,支持CBR、WMA、AAC格式音乐;支持CF卡插槽,可作数码伴侣,采用USB2.0快速传输接口,可作移动硬盘。业内认为:这种兼容了MP3,基于“MEGP-4"动态图像解码技术,可以在高真彩TFT屏上实现“随身看”(电影)的袖珍式数码娱乐产品,正以强大的影音功能接过“MP3"的魔杖,指引着移动数码发展的路向。 不过MP3和MP4虽然名字相近,但是并不完全是替代品,MP4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终结MP3。MP3和MP4的关系就好像CD和DVD的关系,他们面向的消费者虽然部分重叠,但是并不等同,MP3主要面向音乐爱好者,在MP3音乐播放方面,MP3表现出色,并且MP3价格较低,近几年普及非常迅速。而MP4更加注重视频功能和未来数字娱乐功能,着眼于数字娱乐时代,他们两者定位差别较大。目前,MP3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并且慢慢向成熟期过渡,市场已经形成较大规模。而MP4则处于市场导入期,自从2002年,法国ARCHOS公司发布第一款MP4掌上影院之后,众多企业看好MP4的发展态势,随着索尼、微软、三星等众多厂商的加入,MP4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移动数码最新的增长亮点,发展潜力更胜过MP3,3-5年左右就将在国内形成近百亿的大市场。MP3和MP4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共存,共同发展。 从1978年索尼发明Walkman,随身音乐就来到人们身边。一直到公元2004年,随身听经历了磁带式随身听、CD、MD的过程,到今天,已经发展到MP3数码随身听,随身听音乐变得更加便携,更加时尚,其实就MP3而言,随着音质的进一步加强,音质已经接近CD品质,随身听“听”的功能发展到最巅峰。不少厂商开始从其他方面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于是乎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多功能MP3,甚至于还出现法国ARCHOS公司的Gmini400这种能看电影玩游戏的MP3播放器。所以就技术的发展和趋势而言,整合多功能将会是MP3的最终方向。但是,即使MP3市场增长情况惊人,MP3还是只能局限在“听”的世界中,而为了满足人们随身“看”的需求,法国着名移动数码厂商ARCHOS公司于2002年提出了MP4掌上影院概念,并且发布全球首款MP4播放器,MP4听起来和MP3名称非常接近,但是,两者之间功能相差甚远。MP4主要优势在于视频方面,完善的视频功能能实现人们随身看电影的梦想。 我们知道,MP3播放器最大的不足,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虽然市场也出现不少彩屏大容量MP3,但是,一般都停留在看图片的水准上,无法欣赏视频文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MP4就不同,它能听能看,娱乐功能丰富,是数字化时代娱乐新秀,比MP3前进一大步。目前,国际厂商大多把MP4都视为自己旗帜性产品,将众多流行功能加入MP4中,其中就出现类似ARCHOS公司AV400这样的全能掌上影院,AV400凭借视频播放、音频播放、视频录制、录音笔、视频输出、移动硬盘、数码相机伴侣功等近10种功能一举获得“全能数码娱乐王”的称号,同时,市场上其他MP4功能也分非常丰富,MP4成为多功能数码产品的代表,数字时代的娱乐先锋。 以ARHCOS的AV420为例子,配备20GB硬盘,可存放MPEG-4格式电影超过30部,录放音乐达5000首,存储数码相片达上万张,通过一根电视传输线从电视上录制(或定时录制)80到40小时的电视节目。3.5英寸TFT彩色液晶屏能以DVD画质播看数字电影、录制的电视和数码相片,还有出色视频回放和视频输出功能;兼容MP3数字音乐播放,立体声MP3音乐30-320千位/秒解码,几近CD音质,支持CBR、WMA、AAC格式音乐;支持CF卡插槽,可作数码伴侣,采用USB2.0快速传输接口,可作移动硬盘。业内认为:这种兼容了MP3,基于“MEGP-4"动态图像解码技术,可以在高真彩TFT屏上实现“随身看”(电影)的袖珍式数码娱乐产品,正以强大的影音功能接过“MP3"的魔杖,指引着移动数码发展的路向。 不过MP3和MP4虽然名字相近,但是并不完全是替代品,MP4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终结MP3。MP3和MP4的关系就好像CD和DVD的关系,他们面向的消费者虽然部分重叠,但是并不等同,MP3主要面向音乐爱好者,在MP3音乐播放方面,MP3表现出色,并且MP3价格较低,近几年普及非常迅速。而MP4更加注重视频功能和未来数字娱乐功能,着眼于数字娱乐时代,他们两者定位差别较大。目前,MP3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并且慢慢向成熟期过渡,市场已经形成较大规模。而MP4则处于市场导入期,自从2002年,法国ARCHOS公司发布第一款MP4掌上影院之后,众多企业看好MP4的发展态势,随着索尼、微软、三星等众多厂商的加入,MP4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移动数码最新的增长亮点,发展潜力更胜过MP3,3-5年左右就将在国内形成近百亿的大市场。MP3和MP4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共存,共同发展 MP3和MP5的区别 1 MP3可以储存文件等,MP5只能存30发子弹 2 MP3可以放音乐,而MP5只能放出嗒、嗒、嗒、的声音 3 MP3用电,MP5不用 4 MP3不须要瞄准,MP5须3点成1线 5 MP3较小,携带方便,MP5须要背或端 6 MP3是塑料制品,MP5为金属制品 7 MP3不须擦油保养,MP5需要,以免子弹卡住 8 MP3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9 MP3可调节音量 10 MP3在中国很容易买到,MP5通常买不到 11 MP3的普及率远远高于MP5 12 在中国买MP3不会犯法,买MP5犯法 13 MP3可以携带着上街,MP5不可以(除非你是反恐人员) 14 MP5的价格远远高于MP3

9. 存储器是怎么存储东西的 到现在都不明白存储器是怎么存储的 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

硬盘是现在计算机上最常用的存储器之一。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具有高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而这些数据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不过,计算机可不像人那么聪明。在读取相应的文件时,你必须要给出相应的规则。这就是分区概念。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以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

面、磁道和扇区

硬盘分区后,将会被划分为面(Side)、磁道(Track)和扇区(Sector)。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个虚拟的概念,并不是真正在硬盘上划轨道。先从面说起,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我们所说,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按照硬盘容量和规格的不同,硬盘面数(或头数)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如图1)。(图)

上面我们提到了磁道的概念。那么究竟何为磁道呢?由于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如图2)如果读写磁头沿着圆形薄膜的半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写入的数据又排列在另外一个磁道上。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数千不等;一个磁道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一个扇区一般存放512字节的数据。扇区也需要编号,同一磁道中的扇区,分别称为1扇区,2扇区……

计算机对硬盘的读写,处于效率的考虑,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必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512字节全部读入内存,再使用所需的那个字节。不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硬盘上面、磁道、扇区的划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迹的,虽然磁头可以根据某个磁道的应有半径来对准这个磁道,但怎样才能在首尾相连的一圈扇区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区呢?原来,每个扇区并不仅仅由512个字节组成的,在这些由计算机存取的数据的前、后两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扇区的界限标志,标志中含有扇区的编号和其他信息。计算机就凭借着这些标志来识别扇区

硬盘的数据结构

在上文中,我们谈了数据在硬盘中的存储的一般原理。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硬盘,我们还必须对硬盘的数据结构有个简单的了解。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MBR区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不过,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交给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见表),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图)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来了解主引导记录: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前面的“80”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01 01 00”表示分区开始的磁头号为01,开始的扇区号为01,开始的柱面号为00;“0B”表示分区的系统类型是FAT32,其他比较常用的有04(FAT16)、07(NTFS);“FE BF FC”表示分区结束的磁头号为254,分区结束的扇区号为63、分区结束的柱面号为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区的相对扇区号为63;“7E 86 BB 00”表示总扇区数为12289622。

2.DBR区

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MBR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以DOS为例,即是Io.sys和Msdos.sys)。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 交给该文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DBR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Format.com等程序)所产生的。

3.FAT区

在DBR之后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区。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占用磁盘空间时,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1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4、8、16、32、64……

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即FAT),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

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簇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FAT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由于FAT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FAT有一个备份,即在原FAT的后面再建一个同样的FAT。初形成的FAT中所有项都标明为“未占用”,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坏簇”,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这个簇了。FAT的项数与硬盘上的总簇数相当,每一项占用的字节数也要与总簇数相适应,因为其中需要存放簇号。FAT的格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是FAT16和FAT32。

4.DIR区

DIR(Directory)是根目录区,紧接着第二FAT表(即备份的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盘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了。

5.数据(DATA)区

数据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DIR区之后,占据硬盘上的大部分数据空间。

磁盘的文件系统
经常听高手们说到FAT16、FAT32、NTFS等名词,朋友们可能隐约知道这是文件系统的意思。可是,究竟这么多文件系统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1.什么是文件系统?
所谓文件系统,它是操作系统中借以组织、存储和命名文件的结构。磁盘或分区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统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基于文件系统进行操作,在不同种文件系统上是不能工作的。

2.文件系统大家族
常用的文件系统有很多,MS-DOS和Windows 3.x使用FAT16文件系统,默认情况下Windows 98也使用FAT16,Windows 98和Me可以同时支持FAT16、FAT32两种文件系统,Windows NT则支持FAT16、NTFS两种文件系统,Windows 2000可以支持FAT16、FAT32、NTFS三种文件系统,Linux则可以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Minix、ext、ext2、xiafs、HPFS、VFAT等,不过Linux一般都使用ext2文件系统。下面,笔者就简要介绍这些文件系统的有关情况:

(1)FAT16
FAT的全称是“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系统)”,最早于1982年开始应用于MS-DOS中。FAT文件系统主要的优点就是它可以允许多种操作系统访问,如MS-DOS、Windows 3.x、Windows 9x、Windows NT和OS/2等。这一文件系统在使用时遵循8.3命名规则(即文件名最多为8个字符,扩展名为3个字符)。

(2)VFAT
VFAT是“扩展文件分配表系统”的意思,主要应用于在Windows 95中。它对FAT16文件系统进行扩展,并提供支持长文件名,文件名可长达255个字符,VFAT仍保留有扩展名,而且支持文件日期和时间属性,为每个文件保留了文件创建日期/时间、文件最近被修改的日期/时间和文件最近被打开的日期/时间这三个日期/时间。

(3)FAT32
FAT32主要应用于Windows 98系统,它可以增强磁盘性能并增加可用磁盘空间。因为与FAT16相比,它的一个簇的大小要比FAT16小很多,所以可以节省磁盘空间。而且它支持2G以上的分区大小。朋友们从附表中可以看出FAT16与FAT32的一不同。

(4)HPFS
高性能文件系统。OS/2的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主要克服了FAT文件系统不适合于高档操作系统这一缺点,HPFS支持长文件名,比FAT文件系统有更强的纠错能力。Windows NT也支持HPFS,使得从OS/2到Windows NT的过渡更为容易。HPFS和NTFS有包括长文件名在内的许多相同特性,但使用可靠性较差。

(5)NTFS
NTFS是专用于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的高级文件系统,它支持文件系统故障恢复,尤其是大存储媒体、长文件名。NTFS的主要弱点是它只能被Windows NT/2000所识别,虽然它可以读取FAT文件系统和HPFS文件系统的文件,但其文件却不能被FAT文件系统和HPFS文件系统所存取,因此兼容性方面比较成问题。

ext2
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件系统,因为它是专门为Linux设计,拥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占用率。ext2既可以用于标准的块设备(如硬盘),也被应用在软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现在已经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统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统等出现。

小结:虽然上面笔者介绍了6种文件系统,但占统治地位的却是FAT16/32、NTFS等少数几种,使用最多的当然就是FAT32啦。只要在“我的电脑”中右击某个驱动器的属性,就可以在“常规”选项中(图)看到所使用的文件系统。

明明白白识别硬盘编号
目前,电子市场上硬盘品牌最让大家熟悉的无非是IBM、昆腾(Quantum)、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等“老字号”。而这些硬盘型号的编号则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些编号均有一定的规律,表示一些特定?的含义。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其编号来了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包括接口?类型、转速、容量等。作为DIY朋友来说,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正确识别硬盘编号,在选购硬盘时,就方便得多(以致不被“黑”),至少不会被卖的人说啥是啥。以下举例说明,供朋友们参考。

一、IBM
IBM是硬盘业的巨头,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硬盘领域。而且IBM还是去年硬盘容量、价格战的始作蛹者。我们今天能够用得上经济上既便宜,而且容量又大的硬盘可都得感谢IBM。
IBM的每一个产品又分为多个系列,它的命名方式为:产品名+系列代号+接口类型+盘片尺寸+转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盘为例,该硬盘的型号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产品,JN代表Deskstar25GP与22GP系列,A代表ATA接口,3代表3寸盘片,7是7200转产品,最后四位数字为硬盘容量13.5GB。IBM系列代号(IDE)含义如下:
TT=Deskstar 16GP或14GXP JN=Deskstar 25GP或22GXP 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接口类型含义如下:A=ATA
S与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强型SCSI、
增强扩展型SCSI(SCA)
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连续存储体系SCSI L=光纤通道SCSI

二、MAXTOR(迈拓)
MAXTOR是韩国现代电子美国公司的一个独立子公司,以前该公司的产品也覆盖了IDE与SCSI两个方面,但由于SCSI方面的产品缺乏竟争力而最终放弃了这个高端市场从而主攻IDE硬盘,所以MAXTOR公司应该是如今硬盘厂商中最专一的了。
MAXTOR硬盘编号规则如下:首位+容量+接口类型+磁头数,MAXTOR?从钻石四代开始,其首位数字就为9,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大家如今能在电子市场上见到的MAXTOR硬盘首位基本上都为9。另外比较特殊的是MAXTOR编号中有磁头数这一概念,因为MAXTOR硬盘是大打单碟容量的发起人,所以其硬盘的型号中要将单碟容量从磁头数中体现出来。单碟容量=2*硬盘总容量/磁头数。
现以金钻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盘为例说明:该硬盘?型号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接口类型UDMA66,3代表该硬盘有3个磁头,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盘片是单面有数据。这个单碟容量就为2*10.2/3=6.8GB。MAXTOR硬盘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
A=PIO模式 D=UDMA33模式 U=UDMA66模式

三、SEAGATE(希捷)
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磁?盘和读写磁头生产厂家,该公司是一直是IBM、COMPAQ、SONY等业界大户的硬盘供应商。希捷还保持着业界第一款10000转硬盘的记录(積架Cheetah系列SCSI)与最大容量(積架三代73GB)的记录,公司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但?由于希捷一直是以高端应用为主(例如SCSI硬盘),而并不是特别重视低端家用产品的开发,从而导致在DIY一族心目中的地位不如昆腾等硬盘供应商?。好在希捷公司及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久前投入市场的酷鱼(Barracuda)系列就一扫希捷硬盘以往在单碟容量、转速、噪音、非正常外频下工作稳?定性、综合性能上的劣势。
希捷的硬盘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名称分别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鱼)系列。其中Medalist Pro与Barracuda系列是7200转的产品,其他的是5400转的产品。硬盘的型号均以ST开头,现以酷鱼10.2GB硬盘为例来说明。该硬盘的型号是:ST310220A,在ST后第一位数字是代表硬盘的尺寸,3就是该硬盘采用3寸盘片,如今其他规格的硬盘已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大家能够见到?的绝大多数硬盘该位数字均不3,3后面的1022代表的是该硬盘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后一位数字0是代表7200转产品。这一点不要混淆与希捷以前的入门级产品Medalist ST38420A混淆。多数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开始,以结尾的产品均代表7200转硬盘,其它数字结尾(包括1、2)代表5400转的产品。位于型号最后的字母是硬盘的接口类型。希捷硬盘的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接口 AG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接口硬盘。
W为ULTRA Wide SCSI,
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每秒 N为ULTRA Narrow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每秒。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FC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纤通道,可提供高达每秒100MB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插拔。

硬盘及接口标准的发展历史
一、硬盘的历史
说起硬盘的历史,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到蓝色巨人IBM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IBM发明了硬盘,并且为硬盘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在发明磁盘系统之前,计算机使用穿孔纸带、磁带等来存储程序与数据,这些存储方式不仅容量低、速度慢,而且有个大缺陷:它们都是顺序存储,为了读取后面的数据,必须从头开始读,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数据。
在1956年9月,IBM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商用硬盘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却是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组成的庞然大物。而在1968年IBM公司又首次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髓是:“使用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在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制造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是微型计算机的萌芽时期,包括希捷、昆腾、迈拓在内的许多着名硬盘厂商都诞生于这一段时间。1979年,IBM的两位员工Alan Shugart和Finis Conner决定要开发像5.25英寸软驱那样大小的硬盘驱动器,他们离开IBM后组建了希捷公司,次年,希捷发布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容量为5MB,体积与软驱相仿。
PC时代之前的硬盘系统都具有体积大、容量小、速度慢和价格昂贵的特点,这是因为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还太小,技术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包括存储业在内的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的时代 。1999年9月7日,迈拓公司(Maxtor)_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二、接口标准的发展
(1)IDE和EIDE的由来
最早的IBM PC并不带有硬盘,它的BIOS及DOS 1.0操作系统也不支持任何硬盘,因为系统的内存只有16KB,就连软驱和DOS都是可选件。后来DOS 2引入了子目录系统,并添加了对“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支持,于是一些公司开始出售供IBM PC使用的硬盘系统,这些硬盘与一块控制卡、一个独立的电源被一起装在一个外置的盒子里,并通过一条电缆与插在扩展槽中的一块适配器相连,为了使用这样的硬盘,必须从软驱启动,并加载一个专用设备驱动程序。
1983年IBM公司推出了PC/XT,虽然XT仍然使用8088 CPU,但配置却要高得多,加上了一个10MB的内置硬盘,IBM把控制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块接口控制卡上,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硬盘控制器。其接口控制卡上有一块ROM芯片,其中存有硬盘读写程序,直到基于80286处理器的PC/AT的推出,硬盘接口控制程序才被加入到了主板的BIOS中。
PC/XT和PC/AT机器使用的硬盘被称为MFM硬盘或ST-506/412硬盘,MFM(Modified Frequency Mo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而ST-506/412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ST-506接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
迈拓于1983年开发了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这种接口把编解码器放在了硬盘本身之中,它的理论传输速度是ST-506的2~4倍。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九十年代后就逐步被淘汰掉了。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这样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ATA接口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共同开发的,他们决定使用40芯的电缆,最早的IDE硬盘大小为5英寸,容量为40MB。ATA接口从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取代了其它老式接口。
80年代末期IBM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的20MB/in2提高数十上百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硬盘0663-E12使用了MR磁头,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直到今天,大多数硬盘仍然采用MR磁头。
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讲到PIO模式和DMA模式,它们是什么呢?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另外,一种是不经过CPU的DMA方式。
PIO模式即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即Direct Memory Access。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DMA方式有两种类型:第三方DMA(third-party DMA)和第一方DMA(first-party DMA)(或称总线主控DMA,Busmastering DMA)。第三方DMA通过系统主板上的DMA控制器的仲裁来获得总线和传输数据。而第一方DMA,则完全由接口卡上的逻辑电路来完成,当然这样就增加了总线主控接口的复杂性和成本。现在,所有较新的芯片组均支持总线主控DMA。
(2)SCSI接口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与ATA完全不同的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而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每个SCSI总线上可以连接包括SCSI控制卡在内的8个SCSI设备。SCSI的优势在于它支持多种设备,传输速率比ATA接口快得多但价格也很高,独立的总线使得它对CPU的占用率很低。 最早的SCSI是于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Seagate希捷公司的前身)制订的,90年代初,SCSI发展到了SCSI-2,1995年推出了SCSI-3,其俗称Ultra SCSI, 1997年推出了Ultra 2 SCSI(Fast-40),其采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平微分)传输模式,16位的Ultra2SCSI(LVD)接口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长为12米,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1998年,更高数据传输率的Ultra160/m SCSI(Wide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其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60MB/s,昆腾推出的Atlas10K和Atlas四代等产品支持Ultra3 SCSI的Ultra160/m传输模式。
SCSI硬盘具备有非常优秀的传输性能。但由于大多数的主板并不内置SCSI接口,这就使得连接SCSI硬盘必须安装相应的SCSI卡,目前关于SCSI卡有三个正式标准,SCSI-1,SCSI-2和SCSI-3,以及一些中间版本,要使SCSI硬盘获得最佳性能就必须保证SCSI卡与SCSI硬盘版本一致(目前较新生产的SCSI硬盘和SCSI卡都是向前兼容的,不一定必须版本一致)。
(3)IEEE1394:IEEE1394又称为Firewire(火线)或P1394,它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现有的IEEE1394标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传输速率,将来会达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为硬盘、DVD、CD-ROM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接口。IEEE1394将来有望取代现有的SCSI总线和IDE接口,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IEEE1394接口的产品,硬盘就更少了。

10. 微机题,编制完成EAX*5/8的程序段。要求:1.用乘法指令实现。2.用移位和加法指令。

第1章 作 业 答 案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解:
把CPU(运算器和控制器)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做在一个芯片上,即为微
处理器。微处理器加上一定数量的存储器和外部设备(或外部设备的接口)构成了
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与管理、维护计算机硬件以及支持应用的软件相结合就形
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该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解:
CPU主要由起运算器作用的算术逻辑单元、起控制器作用的指令寄存器、指
令译码器、可编程逻辑阵列和标志寄存器等一些寄存器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算
术和逻辑运算以及控制计算机按照程序的规定自动运行。

1.3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解:
采用总线结构,扩大了数据传送的灵活性、减少了连线。而且总线可以标准
化,易于兼容和工业化生产。

1.4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
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和数据?
解: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数据既可以读也可以写),而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8086CPU为了减少芯片的引脚数量,采用数据与地址线复用,既作数据总线也作为
地址总线。它们主要靠信号的时序来区分。通常在读写数据时,总是先输出地址
(指定要读或写数据的单元),过一段时间再读或写数据。

1.8在给定的模型中,写出用累加器的办法实现15×15的程序。

解:
LD A, 0
LD H, 15
LOOP:ADD A, 15
DEC H
JP NZ, LOOP
HALT

第 2 章 作 业 答 案

2.1 IA-32结构微处理器直至Pentillm4,有哪几种?
解:
80386、30486、Pentium、Pentium Pro、Peruium II 、PentiumIII、Pentium4。

2.6 IA-32结构微处理器有哪几种操作模式?
解:
IA一32结构支持3种操作模式:保护模式、实地址模式和系统管理模式。操
作模式确定哪些指令和结构特性是可以访问的。

2.8 IA-32结构微处理器的地址空间如何形成?
解:
由段寄存器确定的段基地址与各种寻址方式确定的有效地址相加形成了线性地址。若末启用分页机制,线性地址即为物理地址;若启用分页机制,则它把线性地址转为物理地址。

2.15 8086微处理器的总线接口部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
8086微处理器中的总线接口单元(BIU)负责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
送。具体地说,BIU既负责从内存的指定部分取出指令,送至指令队列中排队
(8086的指令队列有6个字节,而8088的指令队列只有4个字节);也负责传送执
行指令时所需的操作数。执行单元(EU)负责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

2.16 段寄存器CS=120O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OO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
多少?
解:

指令的物理地址=12000H FFOOH=21FOOH

第 3 章 作 业 答 案
3.1分别指出下列指令中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SI, 30O
(2)MOV CX, DATA[DI]
(3)ADD AX, [BX][SI]
(4)AND AX, CX
(5)MOV [BP], AX
(6)PUSHF
解:
(l)源操作数为立即寻址,目的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
(2)源操作数为变址寄存器加位移量寻址,目的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
(3)源操作数为基址加变址寻址,目的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
(4)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都为寄存器寻址。
(5)源操作数为寄存器寻址,目的操作数为寄存器间接寻址。
(6)为堆栈操作。

3.2 试述指令MOV AX,2000H和MOV AX,DSz[2000H]的区别。
解:前一条指令是立即寻址,即把立即数2000H传送至寄存器AX。后一条指令
是直接寻址,是把数据(DS)段中的地址为200OH单元的内容传送至寄存器AX。

3.3 写出以下指令中内存操作数的所在地址。
(1)MOV AL, [BX 10]
(2)MOV [BP 10], AX
(3)INC BYTE PTR[SI十5]
(4)MOV DL, ES:[BX SI]
(5)MOV BX , [BP DI 2]
解:
(1)数据段BX 10单元。
(2)堆栈段BP 10单元。
(3)数据段SI 5字节单元。
(4)附加段(ES段)BX SI单元。
(5)堆栈段BP DI 2单元。

3.4 判断下列指令书写是否正确。
(1)MOV AL, BX
(2)MOV AL, CL
(3)INC [BX]
(4)MOV 5, AL
(5)MOV [BX], [SI]
(6)M0V BL, OF5H
(7)MOV DX, 2000H
(8)POP CS
(9)PUSH CS

解:
(l)不正确,AL与BX数据宽度不同。
(2)正确。
(3)不正确,因为不明确是增量字节还是字。
(4)不正确,立即数不能作为目的操作数。
(5)不正确,因为不明确要传送的是字节还是字。
(6)正确。
(7)正确。
(8)不正确,CS不能作为:pop指令的操作数。
(9)不正确,CS不能作为PUSH指令的操作数。

3.5 设堆钱指针SP的初值为1000H,AX=2000H, BX=3000H,试问:
(1)执行指令PUSH AX后SP的值是多少?
(2)再执行PUSH BX及POP AX后,SP、AX和BX的值各是多少?

解:
(1) SP=OFFEH。
(2) SP=OFFEH; AX=3000H, BX=3000H。

3.6要想完成把[3000H]送[2000H]中,用指令:
MOM [200OH], [300OH]
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实现?

解: 不正确。
正确的方法是:
MOV AL, [300OH]
MOV [2000H], AL

3.7 假如想从200中减去AL中的内容,用SUB 200,AL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
用什么方法?

解:不正确。
正确的方法是:
MOV BL, 200
SUB BL, AL

3.8 试用两种方法写出从8OH端口读入信息的指令。再用两种方法写出从4OH口输
出10OH的指令。
解:
(1)IN AL, 80H
(2)MOV DX, 8OH
IN AL, DX
(3)MOV, AL, lOOH
OUT 40H, AL
4)MOV AL, 10OH
MOV DX,4OH
OUT DX, AL

3.9假如:AL=20H,BL=1OH,当执行CMP AL,BL后,问:
(1)AL、BL中的内容是两个无符号数,比较结果如何?影响哪儿个标志位?
(2)AL、BL中的内容是两个有符号数,结果又如何,影响哪几个标志位?
解:
(l)AL=2OH,BL=1OH,O=0,S=0,Z=0,A=0,P=0,C=0。
(2)因为两个都是符号正数,其结果与(l)相同。

3.10 若要使AL×10,有哪几种方法,试编写出各自的程序段?

解:
(1)使用乘法指令:
MOV BL,10
MUL BI,

(2)使用移位指令:
SHL AL,1
MOV BL,AL
SHL AL, 2
ADD AL,BL

(3)使用加法指令:
ADD AL,AL
MOV BL, AL
ADD AL, AL
ADD AL, AL
ADD AL, BL

3.11 8086汇编语言指令的寻址方式有哪几类?哪种寻址方式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

解:寻址方式分为:立即数寻址方式、寄存器操作数寻址方式和存储器操作数寻
址方式。其中,寄存器操作数寻址方式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

3.12 在直接寻址方式中,一般只指出操作数的偏移地址,那么,段地址如何确定?如果要用某个段寄存器指出段地址,指令中应该如何表示?

解:
默认的数据访问,操作数在DS段;堆栈操作在SS段;串操作源操作数(SI)在DS段,目的操作数(DI)在ES段;用BP作为指针在SS段。如果要显式地指定段地址,则在操作数中规定段寄存器。例如:

MOV AX, ES:(BX 10H)

3.13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如果指令中没有具体指明段寄存器,那么如何确定段地址?
解: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如果指令中没有具体指明段寄存器,段地址是
隐含约定的,也就是隐含地选择段寄存器。如操作类型为指令,则指定代码段寄
存器CS,如操作类型为堆栈操作,则指定堆找段寄存器SS,…,如表3-1中所示。
当需要超越约定时,通常用段替代前缀加冒号":"来表示段超越,它允许程序设计者偏离任何约定的段。
例如:
MOV ES:〔BX],AX
这时数据将从寄存器EAX传送至附加段中由EBX寻址的存储单元,而不是传送
到数据段中。

3.14 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时,BX、BP、SI、DI分别针对什么情况来使用?这4个寄存器组合间接寻址时,地址是怎样计算的?请举例说明。
解: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下,BX和BP作为间址寄存器使用,而SI、DI作为
变址寄存器使用。除BP间址默认的段为堆栈段,其他的都默认为数据段。它们
都可以单独使用,或加上偏移量或组合使用。如:
[BX n]
LBP n]
[SI n]
[DI n]
[BX SI n]
[BX DI n]
[BP SI n]
[BP DI n]

3.15 设DS=2100H,SS=5200H,BX=1400H,BP=6200H,说明下面两条指令所进行
的具体操作:
MOV BYTE PTR[BP],200
MOV WORD PTR[BX],2000
解:前一条指令是把立即数(应是字节)200,传送至堆栈段(BP的默认段〉偏移
量由BP规定的字节单元,地址为:52000H 620OH=58200H
第二条指令是把立即数.2000,传送至数据段(BX的默认段)偏移量由BX规定的
字单元,地址为:21000H 1400H = 22400H。
3.16 使用堆钱操作指令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传送指令和交换指令在涉及内存操作数时应该分别要注意什么问题?

解:使用堆栈指令可以把内存单元作为一个操作数(从内存到内存)。但堆栈固定在堆栈段且只能由SP指向。且堆栈操作要修改堆核指针。MOV指令不能实现内存单元间的数据传送。XCHG指令是交换,有一个操作数必须是寄存器。

3.17下面这些指令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若是错误的,请说明原因。
(1)XCHG CS, AX
(2)MOV [BX], [1000]
(3)XCHG BX, IP
(4)PUSH CS
(5)POP CS
(6)IN BX, DX
(7)MOV BYTE[BX], 100O
(8)MOV CS, [1000]
解:
(l)错误,CS不能交换。
(2)错误,MOV指令不能在内存间传送。
(3)错误,IP不能交换。
(4)错误,CS可以作为PUSH指令的操作数。
(5)错误,CS可以作为POP指令的操作数。
(6)错误,IN指令的目的操作数是累加器。
(7)错误,目的操作数是字节单元。
(8〉错误,CS不能作为MOV指令的目的操作数。

3.18 以下是格雷码的编码表,
O 0000
1 0001
2 0011
3 0010
4 0110
5 0111
6 0101
7 0100
8 1100
请用换码指令和其他指令设计一个程序段,以实现由格雷码向ASCII码的转换。
解:
MOV BX,TABLE
MOV SI,ASCII_TAB
MOV AL,0
MOV CX,10
TRAN: XLAT TABLE
MOV DL,AL
ADD DL,30H
MOV [SI],DL
INC AL
LOOP TRAN
3.19 使用乘法指令时,特别要注意先判断是用有符号数乘法指令还是用无符号数乘法指令,这是为什么?

解:因为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其数的乘法是一样的。但结果的符号取决于两
个操作数的符号。

3.20 字节扩展指令和字扩展指令一般用在什么场合?举例说明。

解:主要用于字节相除和字相除之前,把被除数扩展为两倍宽度的操作数。

3.21 什么叫BCD码?什么叫组合的BCD码?什么叫非组合的BCD码?8086汇编语言在对BCD码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采用什么方法?

解:BCD码为十进制编码的二进制数。组合的BCD数是把两位BCD加在一个字节中,高位的在高4位。非组合的BCD码是把一位BCD数放在一个字节的低4位,高4位为0。8086在BCD加、减和乘法运算以后用BCD调整指令把结果调整为正确的BCD数。在BCD除法之前先用BCD调整指令再做除法.

3.22 用普通运算指令执行BCD码运算时,为什么要进行十进制调整?具体地讲,在进行BCD码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程序段的什么位置必须加上十进制调整指令?

解:因为8086指令把操作数作为二进制数进行二进制运算,要得到正确的BCD结果,需要进行调整。在加、减、乘法指令之后加上BCD调整指令,而在除法指令之前先用BCD调整指令再用除法指令。

第4章 作业答案
4.1 在下列程序运行后,给相应的寄存器及存储单元填入运行的结果:
MOV AL, 1OH
MOV CX, 100OH
MOV BX , 2000H
MOV [CX],AL
XCHG CX, BX
MOV DH, [BX]
MOV DL, 01H
XCHG CX, BX
MOV [BX],DL
HLT
解: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如下:
AL = 1OH
BL = OOH
BH = 2OH
CL = OOH
CH = 1OH
DH = 1OH
(10O0H) = lOH
(200OH) = 0lH
2.要求同题4.1,程序如下:
MOV AL, 50H
MOV BP, 100OH
MOV BX, 200OH
MOV [BP], AL
MOV DH, 20H
MOV [BX], DH
MOV DL, OlH
MOV DL, [BX]
MOV CX, 300OH
HLT
解: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如下:
AL = 5OH
BL = OOH
BH = 20H
CL = OOH
CH = 30H
DL = 20H
DH = 2OH
BP = 100OH
(10OOH) = 5OH
(20OOH) = 20H
4.3 自1000H单元开始有一个100个数的数据块,若要把它传送到自200OH开始的存
储区中去,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实现,试分别编制程序以实现数据块的传送。
(l)不用数据块传送指令
(2)用单个传送的数据块传送指令
(3)用数据块成组传送指令。
解:
(1) LEA SI, 1OOOH
LEA DI, 200OH
MOV CX, 100
L1: MOV AX, [SI]
MOV [DI], AX
LOOP Ll
HLT

(2) LEA SI, 100OH
LEA DI, 2000H
MOV CX, 100
CLD
L1: MOVSB
LOOP L1
HLT

(3) LEA SI, 100OH
LEA DI, 200OH
MOV CX, 100
CLD
REP MOVSB
HLT
4.4 利用变址寄存器,编写一个程序,把自1000H单元开始的100个数传送到自1070H
开始的存储区中去。
解:
LEA SI, 100OH
LEA DI, 1070H
MOV CX, 100
CLD
REP MOVSB
HLT
4.5 要求同题4.4,源地址为2050H,目的地址为2000H,数据块长度为50.
解:
LEA SI, 205OH
LEA DI, 200OH
MOV CX, 50
CLD
REP MOVSB
HLT
4.6 编写一个程序,把自100OH单元开始的100个数传送'至105OH开始的存储区中
(注意:数据区有重叠)。
解:
LEA SI, 100OH
LEA DI , 1050H
ADD SI, 63H
ADD DI, 63H
MOV CX, 100
STD
REP MOVSB
HLT
4.7 在自0500H单元开始,存有100个数。要求把它传送到1000H开始的存储区中,
但在传送过程中要检查数的值,遇到第一个零就停止传送。
解:
LEA SI, 050OH
LEA DI, 10OOH
MOV CX, 100
N1: MOV AL, [SI]
CMP AL, 0
JZ N2
MOV [DI], AL
INC SI
INC DI
LOOP N1
N2: HLT

4.14若在0500H单元中有一个数
(1)利用加法指令把它乘2,且送回原存储单元(假定X×2后仍为一个字节);
(2)X×4;
(3)X×10(假定X×l0≤255).
解:
(1) LEA BX, 050OH
MOV AL, [BX]
ADD AL, AL
MOV [BX], AL

(2) LEA BX, 0500H
MOV AL, [BX]
ADD AL, AL
ADD AL, AL
MOV [BX], AL

(3) LEA BX, 050OH
MOV AL, [BX]
ADD AL, AL
MOV DL, AL
ADD AL, AL
ADD AL, AL
ADD AL, DL
MOV [BX], AL

第 5 章 作业答案
5.1 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CPU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果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8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是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是多少?如果主频为5MHz呢?

解: CPLI访问总线(从内存储器或I/0端口读/写字节或字)所需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8086/8088CPU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组成。若CPU的时钟频率为8(5)MHz,时钟周期为1/8MHz=125(1/5MHz=2O)ns,基本总线周期为4×125(200)ns=500(800)ns

5.2 在总线周期的TI、T2、T3、T4状态,CPU分别执行什么动作?什么情况下需要插入
等待状态Tw? Tw在哪儿插入? 怎样插入?

解: 下面以存储器读为例进行说明。
在Tl周期:输出地址信号、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内存或I/O端口访问控制信号;
在T2周期:CPIJ开始执行数据传送操作,此时,8086CPU内部的多路开关进行切换,将地址/数据线AD15~AD0上的地址撤销,切换为数据总线,为读写数据作准备。8288总线控制器发出数据总线允许信号和数据发送/接收控制信号DT/R允许数据收发器工作,使数据总线与8086CPU的数据线接通,并控制数据传送的方向。同样,把地址/状态线A19/S6~A16/S3切换成与总线周期有关的状态信息,指示若干与周期有关的情况。
在T3周期:开始的时钟下降沿上,8086CPU采样READY线。如果READY信号有效(高电平),则在T3状态结束后进人TA状态。在T4状态开始的时钟下降沿,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读入CPU或写到地址选中的单元。
在T4状态:结束总线周期。如果访问的是慢速存储器或是外设接口,则应该在Tl状态输出的地址,经过译码选中某个单元或设备后,立即驱动READY信号到低电平。8086CPU在T3状态采样到READY信号无效,就会插入等待周期Tw,在Tw状态CPU继续采样READY信号;直至其变为有效后再进人T4状态,完成数据传送,结束总线周期。在T4状态,8086CPU完成数据传送,状态信号 。变为无操作的过渡状态。在此期间,8086CPU结束总线周期,恢复各信号线的初态,准备执行下一个总线周期。

第 6 章 作 业 答 案
6.1 若有一单板机,具有用8片2114构成的4KBRAM,连线如图创所示。

若以每1KB RAM作为一组,则此4组RAM的基本地址是什么?地址有没有重叠区?每一组的地址范围为多少?

解:RAM的基本地址为:
第一组 OOOOH ~ 03FFH
第二组 4000H ~ 43FFH
第三组 8000H ~ 83FFH
第四组 COOOH ~ C3FFH
地址有重叠区。每一组的地址范围为OOOH ~ 3FFH(1024个字节)。

6.4 若要扩充1KB RAM(用2114片子),规定地址为8000H~83FFH,地址线应该如何
连接?
解: 扩充lKB RAM至规定地址8000H ~ 83FFH,其地址线的低10位接芯片,高6位地址(Al5 ~A10 = 100000)产生组选择信号。

第 7 章 作 业 答 案
7.1 外部设备为什么要通过接口电路和主机系统相连?

解: 因为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输入信息可能是数字量、模拟量或开关量,而且输入速度、电平、功率与CPU差距很大。所以,通常要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机系统相连。

7.4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传送的信息有哪几类?
解: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传送的信息主要有3类。
(l)数据
在微型计算机中,数据通常为8位、16位或32位。
(2)状态信息
在输入时,有输入设备的信息是否准备好;在输出时有输出设备是否有空,若输出设备正在输出信息,则以忙指示等。
(3)控制信息
例如,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启动或停止等。

7.9 设一个接口的输入端口地址为0100H,状态端口地址为0104H,状态端口中第5位为1表示输入缓冲区中有一个字节准备好,可以输入。设计具体程序以实现查询式
输入。
解: 查询输入的程序段为:
POLl : IN AL, 0104H
AND AL, 20H
JZ POLl
IN AL, 0100H

第 8 章作 业 答 案
8.1 在中断响应过程中,8086CPU向8259A发出的两个RT互信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解: CPU发出的第一个 脉冲告诉外部电路,其提出的中断请求已被响应,
应准备将类型号发给CPU,8259A接到了这个 脉冲时,把中断的最高优先级
请求置入中断状态寄存器(ISR)中,同时把IRR(中断请求寄存器)中的相应位复
位。CPU发出的第二个 脉冲告诉外部电路将中断的类型号放在数据总线上。

8.2 8086CPU最多可以有多少个中断类型?按照产生中断的方法分为哪两大类?
解:8086CPU最多可以有256个中断类型。按照产生中断的方法,可以分为内
部中断(软件中断)和外部(硬件中断)中断两大类。

8.9 在编写中断处理子程序时,为什么要在子程序中保护许多寄存器?
解: 因为在用户程序运行时,会在寄存器中有中间结果,当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要
使用这些寄存器前要把这些寄存器的内容推至堆栈保存(称为保护现场)。在从中断服务程序返回至用户程序时把这些内容从堆找恢复至寄存器中(称为恢复现场)。

8.12 若在一个系统中有5个中断源,其优先权排列为:1、2、3、4、5,它们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分别为:3000H、302OH、3050H、3080H、30AOH。编写一个程序,当有中断请求CPU响应时,能用查询方式转至申请中断的优先权最高的源的中断服
务程序。
解: 若5个中断源的中断请求放在一中断状态寄存器中,按优先权分别放在状态的7位(优先权最高)至位3中。查询方法的程序段为:
IN AL, STATUS
CMP AL, 80H
JNE N1
JMP 3000H
N1: IN AL, STATUS
CMP AL, 40H
JNE N2
JMP 3020H
N2: IN AL, STATUS
CMP AL, 20H
JNE N3
JMP 3050H
N3: IN AL, STATUS
CMP AL, 10H
JNE N4
JMP 3080H
N4: IN AL, STATUS
CMP AL, 08H
JNE N5
JMP 30A0H
N5: RET

第9章 作 业 答 案
9.3 在某一应用系统中,计数器/定时器8253地址为340H~343H,定时用作分频器(N为分频系数),定时器2用作外部事件计数器,如何编制初始化程序?
解:
定时器0用作分频器,工作方式2,其初始化程序为:
MOV AL, 34H
OUT 343H, AL
MOV AL, N1
OUT 342H, AL
MOV AL, N2
OUT 342H, AL
定时器2用作外部事件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其初始程序:
MOV AL, 0B0H
OUT 343H,AL
MOV AL, N1
OUT 342H,AL
MOV AL, N2
OUT 342H,AL

9.4 若已有一频率发生器,其频率为1MHZ,若要示求通过计数器/定时器8253,着重产生每秒一次的信号,8253应如何连接?编写出初始化程序。
解:
1MHZ的信号要变为每秒一次,则需经过106分频。一个通道的计数为16 位最大为65536。故需要需两个通道级连,则每个通道计数为1000。用通道0和通道1级连,都工作在方式2,初始化程序为:
MOV AL, 34H
OUT 343H, AL
MOV AL, 0E8H
OUT 342H, AL
MOV AL, 03
OUT 342H, AL
MOV AL, 74H
OUT 343H, AL
MOV AL, 0E8H
OUT 342H, AL
MOV AL, 03
OUT 342H, AL

9.9 编程将计数器/定时器8253计数器0设置为模式1,计数初值3000H;计数器1设置为模式2初值为2010H;计数器2设置为模式4初值为4030H;

解: 若端口地址为:0F8H~0FBH,初始化程序为:
MOV AL, 32H
OUT 0FBH, AL
MOV AL, 00H
OUT 0F8H, AL
MOV AL, 30H
OUT 0F8H, AL
MOV AL, 74H
OUT 0FBH, AL
MOV AL, 10H
OUT 0F9H, AL
MOV AL, 20H
OUT 0F9H, AL
MOV AL, 0B8H
OUT 0FBH, AL
MOV AL, 30H
OUT 0FAH, AL
MOV AL, 40H
OUT 0FAH, AL

第 10 章 作 业 答 案
10.4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3个端口在使用时有什么差别?

解:通常端口A或B作为输入输出的数据端口(端口A还可以作为双向数据端口),而端口C作为控制或状态信息的端口,它在"方式"字的控制下,可以分成两个4位的端口。每个端口包含一个4位锁存器。它们分别与端口A和B配合使用,可用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出,或作为状态信号输入。

10.7 8255A有哪几种基本工作方式?对这些工作方式有什么规定?
解:8255A有3种基本的工作方式: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
方式2-----双向传送。

10.8 设置8255A工作方式,8255A的控制口地址为OOC6H。要求端口A工作在方式1,输
入;端口B工作在方式0,输出;端口C的高4位配合端口A工作;低4位为输入。
解:按要求的方式控制字为:10111001B。编程语句为:
MOV AL, 0B9H
OUT OOC6H, AL ;

10.9 设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4个端口地址为OOCOH、00C2H、00C4H、OOC6H,要求用置0/置1方式对PC6置1,对PC4置0。
解:对端口C的PC6置1的控制字为: 00001101B,
对PC4置O的控制字为: 0000100OB。
程序段为:
MOV AL, DH
OUT OOC6H, AL
MOV AL, 08H.
OUT 00C6H,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