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造一颗子弹的成本有多高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成本是多少呢
相信大家在看一些电视剧时都会有这样的雷人桥段,那就是主角似乎永远都有打不完的子弹,但反观现实生活。各种子弹也令人目瞪口呆。在整个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已经花费了超过7000万美元用于军事上,而据报道说,一枚导弹随随便便就花了数百万美元!不仅仅是导弹上的战争会有相当大的花费,子弹上的花费也会很大,那么子弹的花费有多大呢?你也许不信吧!
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经常看到机关枪这样的武器,随便一挑就是好几十发子弹飞出,观看的观众也是兴奋不已。然而,不知大家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颗子弹要花多少钱,这么打中不是浪费吗?今日笔者就为您分析一颗子弹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几十年前,对死刑犯使用的子弹,是需要死刑犯家属买来的,虽然这些子弹不贵,但象征性地几毛钱就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同时,随着当今更加人性化的举措,这项规定也被废除了,现在死刑者在监狱里的所有费用都由监狱支付。
⑵ 中子弹的特点是什么
中子弹,亦称“加强辐射弹”,是一种在氢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威力为千吨级的小型氢弹。它属于第三代核武器。第一二代分别为原子弹和氢弹。中子弹的中心是由一个超小型原子弹作起爆点火,它的周围是中子弹的炸药氘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铍和铍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层和弹壳,此外还带有超小型原子弹点火起爆用的中子源、电子保险控制装置、弹道控制制导仪以及弹翼等。
中子弹的特点是爆炸时核辐射效应大、穿透力强,释放的能量不高,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辐射、冲击波和光辐射等杀伤力。中子弹主要利用爆炸瞬间发出的高能中子辐射来杀伤人员。中子弹爆炸时,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数比同威力的裂变弹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辐射效应特别大。如一枚千吨级TNT(黄色炸药)当量(核爆能量单位)的中子弹,在距离爆炸中心800公尺处的核辐射剂量,是同当量纯裂变核武器的20倍左右。
中子弹的杀伤原理是利用中子的强穿透力。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其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子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后,它不受外界电场的作用,穿透力极强。在杀伤半径范围内,中子可以穿透坦克的钢甲和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厚壁,杀伤其中的人员。中子穿过人体时,使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破坏细胞组织,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中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较小。一枚千吨级TNT当量的中子弹,它的核辐射对人类的瞬间杀伤半径可达800米,但其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只有3、4百公尺。
中子弹的内部构造大体分四个部分:弹体上部是一个微型原子弹、上部分的中心是一个亚临界质量的钚-239,周围是高能炸药。下部中心是核聚变的心脏部分,称为储氚器,内部装有含氘氚的混合物。储氚器外围是聚苯乙烯,弹的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引爆时,炸药给中心钚球以巨大压力,使钚的密度剧烈增加。这时受压缩的钚球达到超临界而起爆,产生了强Y射线和X射线及超高压,强射线以光速传播,比原子弹爆炸的裂变碎片膨胀快100倍。当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强Y射线和X射线后,便很快变成高能等离子体,使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高温高压,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放出大量高能中子。
鉴于中子弹具有的这一特性,如果广泛使用中子武器,那么战后城市也许将不会像使用原子弹、氢弹那样成为一片废墟,但人员伤亡却会更大。
铍作为反射层,可以把瞬间发生的中子反射击回去,使它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一个高能中子打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称为铍的中子增殖效应。这种铍反射层能使中子弹体积大为缩小,因而可使中子弹做得很小。
中子弹
⑶ 中子弹的特点是怎样的
中子弹的特点是爆炸时核辐射效应大、穿透力强,释放的能量不高,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辐射、冲击波和光辐射等杀伤力。中子弹主要利用爆炸瞬间发出的高能中子辐射来杀伤人员。中子弹爆炸时,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数比同威力的裂变弹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辐射效应特别大。
⑷ 子弹的保质期是多长
保质期根据标准的储存环境,弹药种类,各有不同。步枪子弹保质期可以高达四十年。贫铀穿甲弹最多只能达到五年。导弹保质期是按照部件分别计算的,引导头五年就报废了,其发动机可以达到十年。定装火炮十年左右就报废了,发射药包也是十年左右。
⑸ 中子弹有什么特点
中子弹也称“增强辐射武器”,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低当量小型氢弹。主要特点是加强了中子辐射而削弱了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效应。一枚1000吨当量级的中子弹,其瞬时辐射对坦克乘员的杀伤半径可达800米,相当于一枚1万吨的裂变弹,但其产生的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半径只有300~400米。
如果适当增加爆高,在核辐射的杀伤半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还可显着减小。但当武器的当量增大时,核辐射杀伤半径随当量的增大比冲击波。热辐射的破坏半径随当量的增大要慢得多。因此,中子弹必定是一种低当量的核武器,多用于有效地杀伤敌方战斗人员和对付集群装甲目标。1977年美国首次进行地下试验,1980年法国宣布进行了中子弹试验。
⑹ 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犯罪行为不同
1、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
2、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的法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量刑标准不同
1、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三、危害特点不同
1、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对未携带持枪证件的行为,由公安机关扣留其枪支、弹药,而不能认定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2、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本罪是涉及到危险对象的犯罪,但并不表现为对这种对象的破坏,也不具有放火、爆炸等罪一经实施即会同时造成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广泛破坏的特点。
⑺ 子弹的发展史
人们常常爱用‘弹丸之地‘来形容一个地区的小。确实,弹丸是很小的,尤其是枪弹的弹丸更小。可是你不要轻看了这小小的枪弹,它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在整个枪械发展史中还占有重要的一席。
大约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枪‘。宋朝有个叫陈规的特领用长竹竿制造了20条‘火枪‘。但那时还没有枪弹,只是靠喷射火药产生的火馅烧灼敌人和战具。那时的黑火药成份很复杂,除硝石、硫磺、木炭三种主要成份外,还常常携有砒霜、巴豆、干漆,沥青等致烟致毒物。因此,火药燃烧很不完全,总有许多渣滓随着火馅一同喷射出去,这些渣滓对人体还有一定的杀伤力。久之,这种现象引起了军事家的注意。
l232年金人在抵御蒙军的忭京(今河南开封)保卫战中,曾在‘飞火枪‘中装填火药及铁渣、磁末。这些铁渣、磁末可称是枪弹的胚芽。几十年后,世界上最早的枪弹终于在我国诞生丁。
129年,南宋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军民在抗御蒙军的战斗中,曾创制了一种‘突火枪‘枪中装有‘子窠‘。虽说在对‘子窠‘的具体形制还众说纷纭,但得到中外火器史学家一致肯定的是,‘子窠就是世界最早的枪
枪弹问世后,在很长时期内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圆形弹丸。我国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14~15世纪)军用的枪(当时称为‘铳‘,一般都发射铁砂。R世纪末欧洲出现的明火枪,也是用不规则的实心弹丸,用铁而后用铅制成。随着战争的发展,对枪的射程和射击准确度也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大小不一的弹丸是很难担此重任的。于是,枪和弹都得到了改进。这种改进首先是15世纪时在欧洲实现的,尔后传到日本,再传到中国,被称为‘鸟铳‘,因为用它可以瞄准击中飞鸟。
鸟铳是前装枪,弹丸和发射药是分装的。每发射一次、都要从枪口先装入发射药;用通条把火药筑实再下铅弹,用通条把其送到底;然后打开枪管上的火门,装填引火药;发射时扣动火绳枪机点燃引火药。整个过程十分繁杂,几分钟才能完成一次发射。在战场上,弓弩的发射速度要比它快三四倍,所以火枪往往抵挡不住弓弩的攻势,捉高装弹速度这成为以后几个世纪中改进的突出课题。
以往的火枪都是滑膛枪,当弹丸与弹膛之间的间隙过小时,装填很费力;间隙过大时,发射时又会漏泄较多的火药气体,影响射击精度和射程,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人费尽了心机。15世纪末,普鲁士人首先取得突破,在枪膛内刻上直线槽,用以减小装填弹丸时与枪膛摩擦;还把枪弹包上一层浸油的毛织物或麻布,称为浸油丸衣,用以填充膛线所造成的空隙,并使弹丸能顺畅滑动。这种枪的装填速度捉高了。
17世纪时,瑞典人有一项杰出的发明,把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咬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它预示了一种新型的定装枪弹的出现,
19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枪弹也告别了它漫长的‘童年时代而进入‘青春期‘。19世纪初,英国人明了用击锤打击雷汞起爆的点火法,并进而制成了雷汞火帽,用于步枪点火。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抢;装填时,直径比枪度口径小的软铅弹丸能顺畅地滑滚入枪膛而停于药室前端,然后再用通条撞击软铅弹丸,将其压扁,使之紧贴膛壁。这虽然提高了装填速度,但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弹丸由球变扁,射击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1830年,德尔文发明了长形弹丸,这在枪弹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长形弹丸较球形弹丸优越,第一,重量相同时,长形弹丸的直径要比球形弹丸的小得多,它的头部还可做成尖形的,这可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可大大缩小枪的口径,减轻枪的重量,提高枪的坚固性;第二,长形弹丸同枪膛的接触面积要比球形弹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线,因而可减小膛线的深度。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德尔文的这项杰出发明,他在《步枪史)一文中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
后来,法国的图温南和米涅又对德尔文式步枪进行了改进。图温南在步枪的药室中央安了一根钢心杆,这样用通条冲打弹丸时,可使其产生规则的扩张。米涅是把弹丸底部掏空成圆锥形,再用一中空的碗状铁塞堵上,发射时火药气体推顶铁塞使弹丸扩张而嵌人膛线;这种弹丸不必用通条冲打,井改善丁闭气性。米涅式步枪首广为欧洲各国所使用。
但德尔文、图温南和米涅的发明并未突破前装枪的范畴。前装枪弹要从枪口装入,装填线长、速度慢,装填时人体动作幅度大,枪管需竖直,因而容易暴露目标。1805年时,英国人包利曾作过一种后装抢的大胆尝试,弹药本身带有点火装置,可惜未能见效。1835年,普鲁士的德雷泽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后装击发步枪和定装枪弹。这种枪弹用纸筒作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集于一身。装填时用枪机从后面把抢弹推入药窒,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击针刺进纸壳,撞击底火。引燃火药,射出弹丸。这使整个装填和发射过程大大简化,提高射速4~5倍,而射手能以任何一种姿势或在运动中重新装填枪弹。德雷泽式步枪显示出巨大的优性,普鲁士政府马上收买了这一发明,并秘而不宜和秘密生产。直到1848年才为世人所知,各国随即相仿制,德雷泽式步枪很快就独占鳌头。
由于纸壳枪弹的装药易受潮,发射后又有残纸片遗留在枪膛内,所以很快又被金属弹壳取代了。l85l年,美国的毛尔斯试制成功了金属壳枪弹,但美国当局迟迟没有采用,直到l86l年的南北战争中美田才开始使用。金属壳枪弹成功地解决了火药的可靠密闭,使枪弹能长期储存,还显着地提高了枪的射速。金属壳定装枪弹导致了自动武器时代的到来。
1世纪末以前,枪弹使用的发射药一直是黑火药,发射后在枪膛中遗留的火药残渣较多,难以擦拭,1884年,法国维埃尔首先制成了硝化棉无烟火药,并很快用于枪弹。随,闻名世界的瑞典诺贝尔何成了巴力斯特无烟火药,英国制成了柯达型无烟火药。无烟火药所产生的火药气体压力大于黑火药,因而不仅提高了枪弹的初速,还使得枪的口径可进一步减小,同时,枪膛中留下的火药残渣也显着减少。
无烟火药还有温度高的特点,往昔的铅弹丸已无法承受,容易产生破裂和变形,于是,又诞生了新的弹丸一被甲弹头。这就是将铅心装入镍铜或软铜的被甲之中,被甲弹最初用圆头,后来为减少空气阻力改为尖头,后又改为流线型或船形。枪弹经过几百年漫长的演变,至此,终于跨过了‘青春期‘而基本成型,直到今天。
进人20世纪以后,枪械有了很大发展,而枪弹的构造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弹头不听改进,形成了各种用论的枪弹,现在常用的枪弹有普通弹,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穿甲燃饶曳光弹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德从1967年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枪弹一无壳弗,经十多年的努力下在198l年已基本取得成功。无壳弹可以大大减轻枪弹的重量,增加士兵携带枪弹数量。无壳化,如今又成为世界上轻武器的主要发展趋向之一。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枪弹家族的新伙伴,必会以它不凡的身手,令人刮目相看。
⑻ 中子弹有哪些特点
中子弹与原子弹和氢弹等核武器相比,中子弹具有三个显着的特点:一是早期核辐射效应强。原子弹和氢弹会毁灭对方,但对使用者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实际利益。中子弹却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它爆炸时早期核辐射的能量则高达40%。这样,同样当量的原子弹与中子弹相比,中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要比原子弹大得多。
二是爆炸释放的能量低。当核武器的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冲击波、光辐射的破坏半径就必定会大于核辐射的杀伤半径。所以,中子弹的当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正是因为中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较低,它只能是作为战术核武器应用于战场支援作战中。也正因为如此,中子弹这个神秘的杀手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才比其它核武器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三是放射性污染轻,持续时间短。由于引爆中子弹的裂变当量很小,所以,中子弹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很轻。据报道,美国研制的中子炮弹和中子弹头,其聚变当量约占50%到75%,所以,中子弹爆炸时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通常情况下,经过数小时到一天,中子弹爆炸中心地区的放射性就已经大量消散,武装人员即可进入并占领遭受中子弹袭击的地区。强辐射可穿透厚钢板:中子弹仍具有放射性凡是拥有氢弹技术的国家都有能力制造中子弹。这主要是因为中子弹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原理与氢弹的爆炸原理是相同的。
中子弹和氢弹一样是靠氘氚聚变反应产生大量高能中子的。这些中子除在穿出中子弹壳体的过程中损失部分能量外,很大一部分成为核辐射的杀伤因素。由于中子弹用小型原子弹作为爆炸的“引信”,所以,中子弹在爆炸时还有一定的放射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子弹也并不是那种“干净”的核武器。
⑼ 中子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也称“增强辐射武器”,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低当量小型氢弹。主要特点是加强了中子辐射而削弱了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效应。一枚1000吨当量级的中子弹,其瞬时辐射对坦克乘员的杀伤半径可达800米,相当于一枚1万吨的裂变弹,但其产生的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半径只有300~400米。
⑽ 中子弹的特点是什么
中子弹有下面三个特点:一是它的杀伤范围可以控制,比其他核武器的污染少,产生的破坏也小得多;二是中子弹可采用大口径的火炮在远距离发射,这样发射阵地隐蔽,不容易被敌方发现和破坏;三是中子弹的发射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它既能用火炮单发发射,也可多发发射,还能装载在飞机上进行投掷,有的还可作为导弹战斗部在发射架上发射。中子弹的威力一般约相当于1000吨到3000吨TNT炸药的破坏能量。如果威力为1000吨当量的中子弹在距离地面100米的低空爆炸,它的作用范围并不很大:在距离爆炸中心800米的范围内,主要是由放射出的中子流对人体起杀伤作用。1200~2000米的范围内,中子所产生的杀伤就小一些。而2000米以外,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杀伤作用。
为什么中子对人有特别大的杀伤作用呢?这是因为中子进入人体以后,能破坏人体组织细胞和神经系统。当人体受到的中子辐射达到一定剂量时,人就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或者死亡。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都不大,仅为一般核爆炸的十分之一,因而对坦克、火炮、坚固工事等的破坏作用较小。但是,中子像透视身体用的X射线一样,能穿透坦克的钢铁壳体杀伤里面的人员,所以说中子弹主要是用来杀伤人员的一种武器。当然,在离爆炸中心较近的地方,它也能破坏武器装备和建筑物等。对中子弹这样的新型武器,现在已有了防护和对付它的办法。例如,用厚厚的湿土层和混凝土层就能挡住大多数的中子辐射。如果人员躲避到地下掩蔽洞或地下室,就会更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