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MD的Zen处理器和酷睿相比怎样
比价位还是比性能?
同价位AMD的性能更强,同性能AMD更便宜。
打游戏用酷睿,多数游戏吃主频,Intel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且联合厂家针对优化;
AMD的处理器多核心多线程是普遍具备的,打游戏兼顾办公,设计渲染什么的不错,可以发挥多核心多线程的优势。
顺便说一下,腾讯全家对AMD都很不友好,你要是主玩腾讯游戏还是选I家CPU吧,如果要比对性能请给出具体型号,锐龙对比core,给10W找人给你测试吧。
② AMD官宣Zen5芯片架构,将配备V-Cache技术,对此你有何期待
我比较期待看到Zen5芯片所带来的具体性能的提升,同时也非常期待检测Zen5芯片的性能稳定性。
在Zen5芯片之前,我们通常所使用到的一般是Zen4芯片和Zen3芯片。在此之前,芯片的工艺已经可以缩小到了5纳米和7纳米左右,我们经常所提到的国产芯片的工艺一般在10纳米以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5纳米基本上已经是芯片工艺的极限了,如果能够把5纳米进一步缩小到1纳米的话,芯片对各类电子设备的提升将会非常大。
AMD将发布Zen5芯片架构。
在和英特尔竞争的过程当中,AMD有望率先发布Zen5芯片架构,并且把3纳米的Zen5芯片率先采用在处理器上。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Zen5芯片将会对处理器的整体性能提升至少25%以上,甚至可以提高到50%。因为Zen5芯片的工艺相对比较复杂,所以Zen5芯片会全心配备V-Cache 技术,这会进一步提高V-Cache 技术 的稳定性。
③ 硬盘MP3随身听创新 Zen Xtra(60GB)评测
【IT168 专稿】这款Nomad Jukebox Zen Xtra是创新去年发布的又一款基于硬盘的音乐播放器。它除了有一个蓝色背光的大屏幕之外,其它部分与之前发布的Zen NX基本一样(Zen NX是绿色背光屏幕)。尽管它没有Apple的iPod那么漂亮,但是这款Zen Xtra较低的售价和创新一惯的产品品质,仍然会吸引大量需要大容量音乐播放器消费者的目光。
外观设计:
就象前面提到的,这款外壳采用拉绒铝制成的Jukebox Zen Xtra(60GB)的售价为399.99美元,除了大屏幕之外几乎与Zen NX一样。外形尺寸是111mm高76mm宽21mm厚,重量是223克,这款Zen Xtra比最初的Zen播放器薄了2mm轻了42克。虽然苗条了很多,但是这款Zen Xtra与其它的便携式播放器例如iRiver的iHP-120和Apple的iPod相比仍然显得矮矮胖胖。
#$[*147524.jpg*#a*#0*#0*#center*]$#
Zen Xtra的推动转盘和菜单、音量、快进/重放和播放/暂停按钮都在机身的左右两侧,与最初的Zen播放器的结构稍微有点不同。电源按钮、USB 1.1/2.0端口和耳机插孔位于机身的顶端。它的宽大的LCD屏虽然幕并没有非常大的改进,但是它可以帮你更好的进行导航菜单的操作。与Zen NX一样,这款Zen Xtra也有一个可抽取式的前面板可以方便的更换电池,使这款Zen Xtra更受长期使用者的欢迎。
#$[*147526.jpg*#a*#0*#0*#center*]$#
创新还为这款Zen Xtra附带了一对标准耳机、一个AC适配器、一条USB线和一个耐用的黑色便携式包。
#$[*147527.jpg*#a*#0*#0*#center*]$#
产品特点:
Zen Xtra附带了可以收藏、移动和创建歌曲列表的MediaSource软件。使用者可以选择手动或自动的方式来把Zen Xtra与他的PC音乐收藏同步,或者把乐曲移动到播放器的文件夹。MediaSource也有抓取CD音轨、文件格式转换、ID3标签编辑和许多其它便利的功能。
USB 2.0连线可以提供快速的文件传输速度,除此之外还向后兼容旧的USB 1.1标准,这意味着这款Zen Xtra可以支持任何Windows系统PC。这款Zen Xtra也附带了Notmad Explorer,它可以允许你通过Windows Explorer用拖放的方式加载音乐或数据文件使过程更为简单。象它的前辈一样,这款Zen Xtra支持MP3、WMA和WAV文件。它的推动转盘支持通过演唱者、歌曲名、类型和播放列表来浏览歌曲,即使是装满全部60G容量的庞大收藏浏览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另外创新的EAX菜单对于DSP和其它有用的功能,例如速度控制、音量和五波段均衡器提供了全面的设置。
Zen Xtra的PAT菜单选项可以支持直接在播放器上创建播放列表。这对于最初的Zen播放器是一个显着的改变,最初的Zen播放器使用者必须先在电脑上创建一个全部轨迹的播放列表。其它的功能还包括六个不同的用户profile,可以用来储存多种配置设置。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睡眠和叫醒定时器。
产品性能总结:
由于这款Zen Xtra高达98dB的信噪比,在我的测试中它的音质表现非常的出色。附带的耳机的音质也还算不错,不过这款Zen Xtra强大的50mW输出功率足够为任何高端耳机提供动力。
文件传输方面,使用USB 1.1连线传输速度达到了每秒0.81MB,使用USB 2.0连线传输速度非常的快,速度达到了每秒2.9MB。这意味着使用USB 2.0连线装满Zen Xtra全部的60GB硬盘空间,你只需要大约4.5小时。电池寿命测试中,一次充电平均可以连续播放大约8小时。这比创新官方宣称的14小时要少了一些。
再次充电平均会延长超过3小时,AC适配器是唯一的电源选择。不象早期的机型这款Zen Xtra不能通过USB接口来充电,这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
结论:
优点:兼容USB 1.1/2.0标准;60GB超大容量;大屏幕;使用者可更换电池;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没有FM和录音功能;便携式包锁扣太松;放在衣服口袋里感觉有点不适。
④ AMD公布Zen5:3nm工艺,全新架构颠覆Zen4,性能上有何变化
根据AMD公布数据显示,Zen 5预计在2024年正式上线,其主体性能、功耗、体积方面,要远高于Zen4等上一代产品,并将首次采用3nm技术工艺制造,并将配备V-Cache技术,整体性能相比Zen4,至少提升30%。
一、AMD是谁
AMD起源于1969年,是美国大型外商独资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现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是英特尔最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AMD的主要业务是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同时也是电脑CPU、GPU、APU、主板芯片组、电视卡芯片、闪存芯片和低功率处理器的解决方案商和产品生产商。用我们自己话来概括,就是AMD是一家,专业从事电脑芯片制造商和产品技术解决的公司。旗下着名产品锐龙7 1800X、锐龙9 3950X,相信大家都在使用,性能绝对是比英特尔旗下产品强,这就是你不了解的AMD。
不过,现在谈论两三年后的Zen5还有点太早,我们不排除AMD会随着同行产品发布,做出相应调整,但是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AMD旗下的Zen5和Zen4性能,绝对是强悍级别存在,希望AMD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产品。
⑤ ryzen 5 2400g 搭配两条8g 3200内存条核显的性能能达到什么水平。
根据测试结果显示,ryzen 5 2400g 搭配两条8g 3200内存条组成双通道内存,核显的性能相当于GT1030水平。
⑥ 如何看待 AMD 宣称其 Zen 处理器性能超过英特尔 Broadwell-E
amd吹大了,这个所谓的“超过”是部分性能超过,如果这样说的话,实际上部分性能ryzen比kaby lake都要好,但好多性能也是被intel吊打的。因为两者的cpu虽然都是x86,但是具体的设计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也有自己的劣势项目,拿自己的优势比人家的劣势,而不谈自己的劣势,这个做法不可取。
这种片面的宣传是厂家的惯用伎俩,不过ryzen确实是一款很不错的处理器,综合来说,cpu的性能同主频下可以跟broadwell-e的cpu打平手,但便宜了不是一点点。
⑦ 12核处理器搭配100TB存储,我把书房变成了机房
Ryzen 3000处理器的上市,终于让AMD粉丝的腰杆子硬了起来。12核心24线程的桌面处理器规格已然赶上过去一些专业工作站才能具备的水平。如何发挥新平台的潜力,拥有服务器级的效能?
PCIe 4.0是一个性能突破口,但它的直接应用并不是AMD宣扬的PCIe 4.0显卡。事实上PCIe 4.0在当前并不会给 游戏 性能带来提升。
PCIe 4.0的真正用武之地:
直接从PCIe 4.0大带宽中受益的将是存储设备,其中既包括NVMe固态硬盘,也包括Thunderbolt 3.0高速外设。由于英特尔取消了雷电标准的版税,越来越多的电脑主板开始提供Thunderbolt雷电接口,其中就包括新上市的X570主板。这些高速接口将充分发挥PCIe 4.0的带宽优势。
雷电接口大容量存储设备:
与雷电接口相对应的,则是雷电存储服务器。譬如存储极客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Drobo 8D。Drobo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专业存储设备制造商,提供家用、商用及企业级NAS网络附加存储、DAS直连附加存储服务器,8D就属于使用Thunderbolt 3接口的DAS存储设备。
Drobo 8D拥有8个免工具安装的硬盘位,支持热插拔,能够在开机运行的状态下增减或替换机内硬盘。在使用14TB硬盘、单硬盘冗余设定下,Drobo 8D可提供87.38TB受保护的存储空间。
智能的BeyondRAID技术实现了对存储空间保护形态的自动管理,确保每一分数据都经过冗余保护,即便有硬盘出现故障,数据也能确保安全无忧。
更大,更快,更灵活的存储方式:
当然,海量的存储空间仅仅是8D的一个方面。为了充分利用Thunderbolt3雷电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Drobo 8D还在机身背面提供有一个2.5寸SATA插槽,可供安装固态硬盘实现对常用零碎小文件的随机读写加速。8D内置的掉电保护模块则充当了重要数据的守护者,能够在意外停电时避免数据的丢失。
Drobo 8D特别针对设计工作者们喜爱的MacOS系统设计,通过雷电接口连接后可支持创建多个存储卷以及虚拟TimeMachine备份空间。
高速存储性能可满足Finnal Cut Pro等MacOS系统下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快速的硬盘响应速度令使用Lightroom处理大量图片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在同时建立多个存储卷的情况下,Drobo还能对存储空间进行弹性分配,每个卷可管理的最大容量皆为128TB。Drobo 8D会随着磁盘用量的增加,通过指示灯及Drobo Dashboard软件及时提醒用户添加或更换更大容量的硬盘来进行在线扩容。
相比普通 游戏 玩家,设计工作者更像是这次AMD第三代锐龙上市的直接受益者。多达12个核心为设计工作者提供了理想的高性能运算平台,PCIe 4.0为高速外设连接提供了充分保障。而像Drobo这样的高速外置硬盘阵列则能发挥容量、速度以及数据安全性优势,为工作站级的电脑提供可靠的存储空间。
⑧ 消息称AMDZen4锐龙7000抛弃DDR4内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相比DDR4,DDR5最大的提升是带宽。以JEDEC标准来说,初代DDR54800单根模组可以提供38.4GB/s,比末代DDR43200的25.6GB/s高50%。已经公开的JEDEC标准已经有DDR56400,单根模组带宽51.2GB/s,高100%。诚然并非所有应用都是内存带宽瓶颈,某些应用本身无法利用上所有CPU核心,某些应用对内存延迟更敏感,某些应用瓶颈在CPU计算性能等等。
但很多应用中,DDR4的带宽已经制约了Zen3的性能发挥。更不要说性能更进一步的Zen4。例如,Zen3+架构支持DDR5的6800H,和Zen3架构支持DDR4的5800H相比,Geekbench5单线程性能高6%,多线程性能却高15%——6800H的单核睿频4.7GHz,比5800H的4.4GHz高0.3GHz,但多核睿频频率都是3.8GHz。
⑨ 3代锐龙的稳定性怎么样
3代锐龙基于7nm工艺制造,第三代锐龙使AI两家在产品上基本达成了平等,在同等级别上性能相近,甚至要高于I家。至于稳定性方面别说三代锐龙,就是更早期的AM3平台U,稳定性也都不是问题,所以稳定性方面大可不必担心。
我们以三代锐龙5 3600举例说明一下,有专业评测人士专门对比评测了三代锐龙5 3600处理器和Intel处理器的性能,得到的结论是:
CPU性能方面:R5 3600大致相当于95%的R5 3600X主要区别源自频率差异,所以两者是极为接近的。
搭配独显后的 游戏 性能上:R5 3600的 游戏 性能同样十分接近R5 3600X的水平,会略高于i5-9400F但略低于i7-9700K。
系统功耗方面:由于R5 3600与R5 3600X十分接近,所以功耗上也是基本相当,算是同一水平。
总体来说,R5 3600的性能上相当接近R5 3600X,明显高于R5 3500X。对比Intel的话大致是8700K的水平。 游戏 性能略超i5-9400F。R5 3600是目前主流价位段上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锐龙产品。
AMD第三代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代处理器采用7纳米工艺,Zen2架构,并首款支持PCIE 4.0 。这代总共发布了以下几个型号 R5 3600 3600X 3700X 3800X,3900X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鲁大师跑分情况(注意这里我之所以选择鲁大师是因为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看懂,对于专业的评测数据对于新手小伙来说并不一定能看懂,但鲁大师跑分含有一点 娱乐 成分只能仅供参考)
先来看看R5 3600数据,AM4接口,6核12线程 3.6GHz最高4.2GHz,而二缓3M,三级缓存32MB功耗65W ,支持双通道DDR4 3200,下面我们来看看鲁大师跑分情况;
3600总体跑分在14W左右,搭配3200GHZ内存条,显卡用5700系列,鲁大师跑分轻轻松松实现50W,目前3600行货价格在1500左右,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理论上对标的是英特尔i7 9700。
再来看看3700X具体参数;AM4接口,8核12线程 3.6GHz最高4.4GHz,二缓4M,三级缓存32MB功耗65W ,支持双通道DDR4 3200,下面是鲁大师跑分情况;
3700X总体跑分在19W左右,比3600高了4到5W分,搭配16G 3200HGZ内存,2060显卡也是可以上到50W分,价格目前在2599左右,理论上对标英特尔i9 9900不知道小伙伴对此价格有什么看法。
最后再来看看3800X具体参数;AM4接口,8核16线程 基础频率3.9GHz最高4.5GHZ,二缓4M,三级缓存32MB功耗 105W ,下面是鲁大师跑分情况;
可以看出3800X跑分基本上在20W左右,搭配3200GHZ内存条,2080显卡上60W分没任何问题,不过目前价格也不便宜,行货盒装价格在3199左右,性能对标英特尔9900K。
最后再来看看3900X的具体参数;AM4接口,8核16线程 基础频率3.8GHz最高4.6GHZ,二缓6M,三级缓存64MB 功耗 105W ,下面是鲁大师跑分情况;
3900X综合跑分27到30W之间,上面这套是3900X搭配2060基本上小超一下轻轻松松上60W,就价格来说3900X行货盒装在3999左右,基本上和i9 9900K差不多,但是多核性能要比9900K高的多,不过单核性能不如9900K也就是说在 游戏 性能上要比9900K稍微弱一点,整体综合性能对标应该是i9 9920X,不知道小伙伴对此款U有什么看法请留言。
别听那些没用过的瞎吹,我现在用的3700x,体质不太好,超到4.2以上内存就会出错,不调电压温度会直接撞墙重启,可以认为很不稳定。
在ces 2019上AMD正式公布了第三代的锐龙处理器,该款的Ryzen处理器基于7nm工艺,虽然ces苏妈带来的并不是第三代的完全体,但仅仅爆料的信息就让粉丝为之疯狂,更何况还有锐龙三代还将会有16核心的版本的媒体爆料。
说到处理器就不得不说主板啊,毕竟好马要能配好鞍,才能跑得快,这次针对锐龙三代推出的x570主板,更为良心的是AMD锐龙三代将会支持b350和b450的一代二代锐龙主板只需要更新BIOS就能完美支持三代,支持CPU升级这就是比英特尔良心的地方,英特尔就会忽悠大家换主板。
除了上面向下兼容以外,x570的PCle 4.0接口也将能够通过升级主板BIOS让老主板支持,当然x570系列也有它的优势,比如内存优化和加速上就处理更好,所以要更换更高内存频率和更好兼容性还是x570主板。不过就算更新了,主板性能方面提升,恐怕大家很难感知出来,除非用专业的软件来跑分,所以呢,用第一代b350主板我觉得就可以了。
我用过AMD的一代锐龙1700和三代锐龙3700X,加起来算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了,锐龙1700的稳定性就非常好,不管是玩大型 游戏 还是从事视频剪辑处理,从来没有因为CPU的问题出现稳定性问题,只是内存频率不好超,但是保持默认频率也是足够稳定的。
去年刚换的3700X不管性能还是稳定性就更强了,内存超频能力提升,单核性能提升,稳定性更是刚刚的,只是CPU本身的超频潜力比一代锐龙低了不少,出厂基本就是最高频率,稍微超频就可能不稳定,所以我不建议对三代锐龙进行超频,否则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你可不要赖AMD。
AMD的处理器因为全系不锁倍频,所以可玩性比英特尔的要强,于是很多人给锐龙处理器各种超频,有时候貌似正常开机,但是实际上很难通过一系列稳定性测试,当遇到死机卡顿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处理器稳定性不行,而可能是你的超频方法或者CPU体质不好的问题,从之,对于现在的锐龙3代来说,我并不建议普通用户超频,默认用的性能绝对够用好用而且非常稳定。
随着三代锐龙处理器的发布,关于新AU的期待与讨论也越来越多。不过新锐龙“新”的地方太多了,从制程到架构,玩家们对此感到不明觉厉的同时也眼花缭乱,反而搞不太清对于一般用户来说,锐龙3000系列到底比上代/竞品强了多少,强在了哪些地方。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好好捋一捋头绪,认真品品从体验角度看,新锐龙的提升究竟在何处。
单线程和 游戏 性能:最高提升21%,R5默秒全
但凡提及 游戏 ,单线程性能就是绕不过去的坎,AMD当然很懂玩家的心理,所以就把自家上代旗舰R7 2700X拿出来作为靶子“吊打”了一番。
AMD以目前最新的测试环境Cinebench R20作为性能测试基准,PPT显示即便是R5 3600的单线程性能都比上代旗舰强出了9%,相同定位的R7 3800X则整整提升了19%,R9 3900X是21%。对比隔壁,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提升幅度,但结合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只是常规操作。
AMD官方PPT给出的结论是,这21%的性能提升,40%得益于7nm工艺和频率提升,60%则得益于架构方面的优化。而在其他方面,Zen3相较Zen2的提升还有L3缓存翻倍、内存频率从DDR4-2667提升至DDR4-3600、指令集更新、以及内存管理方面的显着进步等。这些很复杂,就不详细讲了。
在这样的提升下,3代锐龙自 游戏 方面“吊打”自家上代是毫无争议的,即便是与Intel相同定位下的产品之间直接对比也是难分伯仲。1080P环境下,R9 3900X和i9-9900K的帧率表现完全处于同一水平线,AMD单核弱鸡不能玩 游戏 的帽子终于能摘掉了。
也就是说,使用同等定位的AU和IU进行主流 游戏 时,将几乎感受不到差异。
Windows深层优化:反应更快、更适合 游戏
新锐龙的进步并不只有硬件层面,指令集的更新和微软针对其的深层次优化也是同步安排上滴。
先说Windows方面的优化。事实上,对PC发展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知道所谓“Wintle”联盟的存在,事实上Windows针对Intel微架构布局的优化做得相当到位——换一个角度来说,对非Intel微架构就很不友好了。
不过这次微软对AMD的支持就相当的深入且到位,具体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线程分配策略,从混合线程扩展转向线程分组。简而言之,就是在面对任务时,集中分配至少数CCX(核心复合体)上以保证高性能和高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以前所谓的“一核有难,多核围观”,而是基于性能提升与架构组成制定的合力计算资源调配。AMD认为其虽然可能造成部分CCX闲置,但对于整体性能仍然有益。
这样的策略转变会让三代锐龙处理器在线程数较少的任务场景下表现更优,例如 游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更倾向于普通家用/ 游戏 用户的调整。
其二,则是频率提升时间的大幅优化。我们都知道,更快的ramp-to-load频率跳变能力能够让CPU应付突发驱动工作负载(burst-driven workload)时更占优势,Intel通过“Speed Shift”技术使得Kaby Lake处理器的频率提升速度下降至15毫秒,这一数字在Zen架构上是30毫秒。
AMD在Zen2上通过Collaborative Power Performance Control 2技术, 将Zen2架构的频率提升时间降低至仅为1-2毫秒,远胜于Intel。AMD称,在PCMark10的应用程序启动子测试中,启动时间性能有着6%的提升。
落实到使用层面,用户会发现打开程序的速度更快了。
这两者都需要5月10日的Windows更新以及相应的BIOS更新,从日期上看AMD和微软真是准备已久了。
PCIe 4.0:对专业用户的吸引力更大
最后,就是广为外界关注、却没有被AMD在技术日着力吹嘘的PCIe 4.0了。我想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PCIe 4.0目前相配套的硬件环境还不成熟,二是在普通用户层面的体验并不能带来质的飞跃。
不过,尽管目前PCIe 4.0 SSD的价格远谈不上亲民,一般用户也不会去配一块来玩 游戏 ,但对于专业领域,尤其是对多媒体创作者、AI开发者来说,超高速的SSD所能带来的优势是无法替代的。尽管AMD目前为止在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上的调优策略都多多少少地倾向于家用/ 游戏 用户,但无论是核心数的飙升,还是对超高速SSD的支持,都会吸引到专业用户的青睐。
感谢平台激请回答
凭借Zen 2架构、7nm工艺,以及对PCIe 4.0技术的支持,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从单核心性能、多线程性能、功耗,以及内存超频能力、技术规格上,都获得了全面升级,目前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已经成为暑期市场上的装机热点之一。不过作为一款新品,第三代锐龙也带来了一些前代处理器没有的新特性,因此要想发挥出其最高的性能,要想稳定运行,还需要用户在装机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采购最合适的硬件。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从理论上来看,接口带宽翻倍的PCIe 4.0显卡、SSD对于第三代锐龙平台来说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显卡方面,由于目前只有Radeon RX 5700与Radeon RX 5700XT两款产品支持PCIe 4.0,且定位、技术规格只算中流,因此没有太多好讲的——如果你需要顶级显卡的话,那么PCIe 3.0的GeForce RTX 2080之类的产品仍是更好的选择,PCIe 4.0暂时对于显示性能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不会介绍PCIe 4.0显卡的导购。
主板:供电系统的设计、用料依然是重中之重
尽管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采用了7nm工艺,TDP热设计功耗看起来也并不高,还未发布的16核心锐龙9 3950X的TDP也只有105W。但其实处理器对供电系统的要求还是很高,根据主板厂商透露的数据,锐龙9 3950X在默认设置下对电流的安规要求就达到了200A。同时从专为第三代锐龙处理器设计的X570主板宣传来看,各厂商的重点推广产品除了新增加的PCIe 4.0技术外,都会大力强调供电设计。
如技嘉在X570主板上,带来了第一款没有使用倍相芯片或并联设计的原生16相供电电路。而在X470主板上,ROG Crosshair Ⅶ HERO主板所用的10+2相供电设计已经算相当豪华,但在采用X570芯片组的ROG Crosshair Ⅷ HERO主板上,其供电部分则增加到14+2相。这些迹象都显示出,主板厂商认为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对主板供电有更高的要求。
▲为支持第三代锐龙处理器,X570主板大多采用了豪华的供电设计。
事实上,从本刊的测试来看,即便搭配12核心的锐龙9 3900X,采用12+2相供电设计的主板供电温度已经达到75℃左右。如果供电相数更少,供电用料更简单的话,势必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温度,影响主板的寿命与工作稳定性。因此,不管你的预算是多少,请尽量在预算范围内选择供电相数多,元器件做工用料较好的产品。
简单地说,从元器件上来看,日系10K、15K固态电容、PowIRstage一体式封装MOSFET在一般情况下优于5K固态电容、上下分离式MOSFET;可承载60A电流的电感、MOSFET又比只能承载40A的电感、MOSFET要好,工作温度要低一些;而在用料相当的情况下,供电相数一般是越多越好。总之在购买前,大家可以搜集资料查询每款主板的具体用料,尽量确保在预算范围内,买到做工、用料优秀的产品。
主板至少需支持DDR4 3600
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大幅提升了处理器对内存的支持能力,支持DDR4 4000以上的内存都不是难事。不过在第三代锐龙平台上,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内存与INFINITY FABRIC互联总线同步工作时才能发挥出最高的内存性能,而最高同步工作频率为DDR4 3733。
目前在内存市场上,与DDR4 3733最接近的产品就是DDR4 3600内存,所以对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只要确保主板最高能支持DDR4 3600这一频率即可。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是太高的频率,也有很多主板难以支持。
一些想节约预算的用户原本打算采用B450主板加第三代锐龙的方式来组建电脑,但却发现不少B450主板难以支持DDR4 3600,很多只能工作在DDR4 3200以内。所以如果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第三代锐龙的性能,最稳妥的办法还是采用X470、X570等技术规格较高的主板。
▲注意显卡插槽之间是否安装有带宽切换芯片
需要高性能散热器
第三代锐龙处理器虽然采用7nm生产工艺提升了晶圆密度,增加了核心数,改进了IPC性能,但也带来了较高的发热量。从本刊测试来看,在使用360mm一体式水冷的环境下,锐龙7 3700X的满载温度达到了77.75℃,锐龙9 3900X的满载温度更达到了85℃。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锐龙处理器有一个非常智能的运行法则—处理器温度越低,运行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总体来看,第三代锐龙处理器自带的散热器难以满足高频率运行的需求,我们建议8核心锐龙7处理器、12核心、16核心锐龙9处理器的用户最好都自行挑选一款性能更好的第三方散热器。
高端代表:PCIe 4.0 SSD是不错选择
虽然有多家厂商研发了PCIe 4.0 SSD主控,但目前首批上市的PCIe 4.0 SSD主要使用的是来自群联的PS5016-E16 PCIe 4.0主控,在硬件配置上非常接近,在性能上也不会有明显区别,在价格上几款产品几乎完全相同,相对同级PCIe 3.0产品来说都要贵不少。
但PCIe 4.0 SSD在性能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PCIe 4.0 SSD的最高连续传输速度已达到5000MB/s;一方面,它的随机4KB性能也有一定提升。我们推荐注重存储性能、预算充足的用户考虑。
性能较以前的AMD处理器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不锁频,吓得Intel一屁股做到了牙膏管上,对八代CPU进行了大幅提升,三代锐龙也加速了八核心CPU的普及,但是优化还是不行,玩 游戏 还是不如Intel。
锐龙三代,性能方面没有预计的惊喜,中规中矩,不过还是不错!
看了很多评测总结一下:
1、能耗比爆炸 功耗低 温度低
2、几乎不能超频 没有惊喜
3、3600 3700x最值得买
4、3700x还是和9900k有些许差距,不足10%,所以9900k、9700k用户完全不用换了,单核性能还是强,不过现在变成真正的核弹了。
5、5700、5700xt分别强于2060、2070。但肯定比N新卡要弱。这代显卡功耗大幅度降低,也是得益与新工艺!
AMD三代锐龙稳定性较二代有明显提升,我们一般所说的稳定性是指超频稳定和一般使用稳定两个方面,一般日常使用,AMD三代锐龙不会出现蓝屏、死机、重启、烧毁等不稳定现象,AMD从一代锐龙开始就没这些问题了,在超频测试中,超频能力不及英特尔,但由于不超频时就比英特尔性能强不少,超频幅度不及英特尔,性能还是比英特尔好点。
官方声称的三代锐龙的亮点:台积电7nm制成工艺,带来频率提升和功耗发热的降低,全新的内存控制器使得三代锐龙可以支持更高内存频率和更低的内存时序(各大UP实测只要颗粒没问题,打开A—XMP后,海力士CJR和三星B DIE轻松上4000,但时序比较难看,微星一线工程师林大给出的最佳频率是3600MHZ C12时序),PCIE4.0通道,速度相较于PCIE3.0翻倍,实际测试后,固态的速度确实翻倍了。IPC提升15%,意味着单核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超大的三级缓存,解决 游戏 时内存延迟问题。
网上普遍的测试平台,主板一般使用三大厂的旗舰级或者次旗舰级X570主板,如技嘉的雕wifi pro和mster,华硕的C8F,微星的黑金板和超神板。CPU普遍使用3700X和3900X,去对比i9 9900K和 i7 9700K。
理论跑分中,3700X多核心吊打9700K,直逼9900K,3900X多核性能秒天秒地,3700X单核心与9700K仿上仿下,3900X一定程度领先9900K,而在实际的视频剪辑测试中,多核心,IPC提升也确实带来很大的进步,不过各大平台的优化还有待提升,CPU占用常常吃不满。
游戏 测试,各大UP普遍采用控制变量,使用2080ti来跑测试,在腾讯全家桶以及A黑 游戏 中,三代锐龙帧数相比前代有明显提升,和INTEL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或者没有差距,在一些优化好的 游戏 中,3700X 游戏 帧数可以打9900K(在刺客信条奥德赛这种很吃CPU占用的 游戏 中,4.2G频率的3700X居然比4.7G频率的9900K还要更强,这真的很YES),而3900X由于多核心利用率上不去,所以差距并没有拉开。但是,AMD终于终于终于可以在单核性能上抬起头了!
在实际烤机测试中,三代锐龙的温度和功耗真的是吊打9700K和9900K。
超频性能上,不知道是AMD榨干了三代锐龙的超频潜力还是主板BIOS调教和AMD那里的调整还没完全做好,三代锐龙基本不能超频,所以,B450和X470主板的用户可以放心上三代锐龙,几乎没有性能损失,而且,部分B450和X470的主板同样也支持PCIE4.0,具体原因可以去B站找林大视频来看,有详细解释,我不多做赘述。
缺点:在潮玩客的评测中,出现了3600X搭配2060在吃鸡和战地5中出现瞬间卡顿的现象,通过视频逐帧分析可以看到CPU占用会在一小段时间变成0%,我猜测可能是主板厂商或者AMD官方对于CPU的稳定性和多线程利用有待优化。(大部分评测者不希望显卡主板内存成为CPU瓶颈,理所应当的用到了堆料的旗舰主板,和特挑颗粒的高端内存,以及性能强劲的2080ti)并且内存条供电是走的SOC而不是CPU内部,AMD官方给的SOC电压要求限制在1.10 V以下的否则会影响PCIE4.0。
推荐: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3700X,功耗低,发热小,八核心十六线程,单核性能直逼9900K,多核更是吊打9700K。
⑩ AMD处理器Zen5发布,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对于热衷于数码产品的人们来说,AMD处理器并不陌生,而这次AMD所发布的锐龙Zen5处理器,又是一款针对中高端人群打造的处理器。可以确认的是,Zen5处理器包括zen51600X和zen51500X两种型号,并分别对应着6核12线程和4核8线程两大性能,要知道处理器的核心数越多,则代表其反应速度性能越快,由此可以看出这次Zen5处理器,重在打造稳定快速的核心性能。
售价方面,Zen5处理器高端型号为1999元,其中低配型号价格为1299元,价格方面还是能接受的,尤其是对诸多游戏玩家来说,有一台性能良好的处理器是多么重要,所以AMD这次发布Zen5处理器,综合来看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