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立硬盘怎么样
日立硬盘虽然看上去价格很低廉,但是不少的OEM品牌电脑使用的都是日立硬盘。日立硬盘的质量是可以的,有个小缺点就是日立的硬盘的声音略大于西部数据。
B. 日立的旗下公司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 创立于2003年,它是基于IBM和日立就存储科技业务进行战略性整合而创建的。存储业务是日立的五项核心业务之一,引进先进的技术及雄厚的资金是其业务发展及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公司着眼于通过提供适用于办公室、途中以及家中的大容量存储产品使用户们全面感受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专注于迅速地发展硬盘驱动器的适用范围,使其跨越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环境的界限,延伸至电子消费产品及其它新兴产品。
公司会继承IBM和日立誉满全球的研究开发技术并将其合共80年的硬盘专业技术发扬光大。凭借雄厚、专注的研发技术及开发方面的投资,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将激励和引领存储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硬盘市场中,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至诚为客户提供以客户为本并一应俱全的全方位服务。通过世界级的运营模式、务实的顶尖技术知识,及完善的客户支持服务架构,让该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质量达到骄人的水准。
在产品类别方面,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提供了一系列业界领先的产品组合,包括1英寸、2.5英寸及3.5英寸硬盘存储设备及方案,以迎合不同市场的需要。 由四个产品业务部门及一个内部业务部门组成:
● 台式机硬盘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提供多种不同选择的台式机硬盘,可满足传统及先进的台式机应用程序的需求,如多媒体、视频串流、立体图像及数码相片等。该公司将善用旗下的丰富专业技术知识,以延续其获奖无数的Deskstar在创意技术及性能卓越上的模范传统。
● 移动电子产品硬盘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拥有在业界中最广泛的移动存储产品线,包括业界首张高性能、大容量的1英寸硬盘。微型硬盘 (Microdrive)提供的容量点由340MB至1GB,性能强于市场中其它同类型产品,而其每兆字节的成本价格也明显比竞争对手的低。此硬盘为全球最轻薄小巧并且性能卓越的1英寸硬盘,重量比一节2A电池还要轻。微型硬盘专为外型小巧但需要特大容量的应用环境而设计,如数码相机、PDA、MP3。
● 服务器硬盘 -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还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器硬盘产品,其在10000及15000RPM系列产品中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旗下的Ultrastar 服务器硬盘系列为数据密集的应用程序提供高容量数据处理表现,也为许多高端接口提供用户支持。
● 新兴市场 -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的新兴市场业务主要是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它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开发使硬盘驱动器更广泛地应用于传统IT产业以外的领域。它的另一个任务则是促进和培育新的硬盘驱动器市场,将其应用于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的产品,从而缔造更多商机并促进业务的增长。
● 磁头/盘片 -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研发及生产自己的硬盘磁头及盘片。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并管理产品的品质与设计开发,使其产品的发展步伐紧跟客户的需求。
2009-11-10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itachi GST)今天宣布交付第五代7200转笔记本电脑硬盘。这款2.5英寸的日立7K500硬盘产品具有500GB的容量和3Gb/sSATA接口,专为笔记本电脑、游戏和专业外部存储应用而设计。日立7K500集引领业界的高性能、大容量和耐用性为一体,是多任务处理、游戏以及其它图形处理的理想装备。新一代日立7K500是同类产品中运行最快的硬盘设备,与前一代1相比,提高了56%的容量,应用性能增强16%。此外,它还提供同类产品中最佳的抗震能力,最佳的性能表现和出色的电池续航能力。
2010年1月26日
继2009年9月在中国推出SimpleTOUGH 和SimpleDRIVE mini两款产品后,全球最受认可和信赖的品牌之一,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itachiGST)今天宣布在中国推出日立X便携式硬盘。日立X便携式硬盘是专为那些寻求以最方便可靠、经济实惠的方式来存储和保护数码照片、音乐、视频和文档等数据内容的用户而设计的。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亚太区副总裁朱绍仁表示:“对数字内容进行备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始终以‘让所有计算机用户都拥有一台外部硬盘驱动器’为目标不断努力。日立X便携式硬盘提供性能可靠、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解决方案,凭借强大的存储能力帮助用户存储和备份其所需要的任何数字内容,并随时随地使用这些内容,无论是在办公环境、家中还是在路上。日立公司致力于开发持续创新、激动人心的存储解决方案,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
日立X便携式硬盘由随附的USB2.0连接线带动,专为不断发展的移动世界而设计,为用户提供一流的外部存储体验。同时以日立品牌享誉世界的优良品质、可靠性能以及全球顶尖的研发实力为后盾,为用户存储、保护数据解除一切后顾之忧。这款全新推出的日立X便携式硬盘在外形上与SimpleDRIVE相似,外形设计兼具时尚与现代感,但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
日立X便携式硬盘有红、黑两种颜色备选,现有如下型号/容量上市:日立X500便携式硬盘(500GB)、日立X320便携式硬盘(320GB)和日立X250便携式硬盘(250GB)。
2011年3月7日日立出售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
日立制作所7日宣布,将把美国的全资子公司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出售给全球最大的硬盘驱动器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公司(WD)。出售金额包括现金和西部数据股份共计约43亿美元。这是日本企业向海外出售业务的案例中规模较大的一起。
HGST在全球硬盘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日立原先准备让其在美国上市,但因西数方面开出的收购条件优厚,日立转变初衷决定出让HGST全部股份。
2012年8月4日 原“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正式被命名为HGST
随着日立环球存储科技的收购,日立也将名称进行更改,原“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正式被命名为HGST,归属为西部数据旗下独立营运部门。在HGST眼中,数据是新经济的货币。采用数据驱动决策,能够将生产力提高5%,企业利润率提高6%。也是在HGST的调查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受访者认为更好的分析工具和存储解决方案能改善商业效益(99%), 并愿意投资在新科技及解决方案以改善应用性能表现(98%)。基于此,HGST坚持在数据存储领域进行研发,希望能够帮助企业用户释放数据的力量,引领数据中心变革。 2010年,日立集团将迎来创业100周年。长期以来,日立集团在从信息通信系统、电力设备、产业机械、车辆交通设备、电梯、建筑机械到电子设备、数字媒体及家用电器、医疗设备、高性能材料、物流及金融服务的广泛领域为中国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
早在1981年,日立就成立了日资制造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家合资公司,生产、销售电视机产品。自此,“HITACHI”品牌就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品质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与支持,深受中国广大消费者喜爱。
如今,中国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对节能、环保技术等与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息息相关的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今后日立也将积极地投身于该领域。
日立立足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地,以做“在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加强研究开发力量、发展节能环保事业、推动人才培养战略,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理解日立在华各领域事业及各项活动,日立也希望能够成为您事业上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C. 日立硬盘到底怎么样
1
笔记本使用日立牌硬盘的很多,台式机使用的不是很多。如果你购买台式机硬盘建议你首先希捷(Seagate)
2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创立于2003年,由IBM和日立两家公司的存储业务部门战略合并而成。但由于IBM所造成的阴影,日立硬盘起初销售并不是很乐观,但自从其推出了7K250系列硬盘后,由于7K250吸取了腾龙系列硬盘的一些设计不足,采用了铝合金盘片,并采用了Load/unload(磁头载入载出)、Tag
and
Seek(重排指令序列)和Eddy
current
latch(涡六磁臂锁)这三项技术。使得它成为目前性能最好的硬盘。
D. 关于制作镜像问题!接触过的进来下!
镜像就是像照镜子一样。我们一般说的镜像是指给系统作个ghost镜像。这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很方便的还原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镜像可以说是一种文件,比如iso,gho都属于镜像文件,镜像文件可以直接刻录到光盘中,也可以用虚拟光驱打开.
什么是镜像(mirror image )文件?
镜像就是一种文件形式,可以把许多文件做成一个镜像文件。比如你的系统,本来有很多文件,做成镜像后就一个文件,与GHOST等程序放在在一个盘里用GHOST等软件打开后,又恢复成许多文件,总之用镜像给你装系统就是原样复制一份现有系统的意思,当然里面的杀毒软件等也是一样复制过来的。
镜像文件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数据备份(如软盘和光盘)。随着宽带网的普及,有些下载网站也有了ISO格式的文件下载,方便了软件光盘的制作与传递。常见的镜像文件格式有ISO、BIN、IMG、TAO、DAO、CIF、FCD。
还有一个常识就是正版用的人多了就成了盗版了,正版用户每人有一个正版序列号,主要用于升级和打补丁,所以镜象和正版不能划等号,主要是要有序列号。
当然据传正版镜象会比盗版稳定一点,据传而已,另外还有和虚拟光驱关联的镜像文件。
什么是镜像网站?
镜像网站是将一个完全相同的站点放到几个服务器,分别有自己的URL,在这些服务器上互为镜像网站。它和主站并没有太大差别,或者可算是为主站作的后备措施。有了镜像网站的好处是:如果不能对主站作正常访问(如某个服务器死掉或出了意外),但仍能通过其它服务器正常浏览。相对来说主站在速度等各方面比镜像站点略胜一筹。
网站镜像就是网站的复制版本。因为网站是由很多网页组成的,将其中的一部分网页按原来的结构复制出来,就是一份镜像。比如,newhua软件园在全国各地就有很多的镜像,他们和主站的版式,结构,功能都一样,只是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而已。一般是个人网站的站长为自己的站做一个备份,也就是说,一个站由于流量或其它原因访问不到时, 人们可以去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站看。 这个站还可以起到分流,减少服务器压力的作用。不过,这些都是由于个人网站的服务器不能接受太多的访问量而采取的办法。 商业网站一般不用这样的办法。因为用户要记两个域名,内容要上传两次,要随时保持两个地方一致,内容一多非常麻烦。
如果是别人把自己的站也这样原样做一份放在网上,我在想,网站的主人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可以用搜索引擎找到这样的站, 现在这样搞的人已经比较少了,以前我们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人这样照抄别人的网站。所以,那时候很多网站都加了一句严禁建立镜像。
什么是镜像服务器?
镜像服务器与主服务器的服务内容都是[1][2][3]一样的,只是放在一个不同的地方,分担主服务器的的负载量。可以使用,但不是原版的。在网上内容完全相同而且同步更新的两个或多个服务器,除主服务器外,其余的都被称为镜像服务器。
镜像文件快速上手
WinISO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镜像文件处理工具,它可以从CD-ROM中创建ISO镜像文件,或将其他格式的镜像文件转换为标准的ISO格式,还可以轻松实现镜像文件的添加、删除、重命名、提取文件等操作。
一、创建ISO文件
单击主界面的“新建”按钮,此时即可从资源管理器中拖动文件到WinISO主程序窗口中,然后只要单击“保存”按钮,在打开的保存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并命名后,WinISO就会马上建立一个ISO文件了。
二、编辑镜像文件
在编辑之前需要首先打开一个镜像文件,单击工具栏的“打开”按钮,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一个镜像文件,比如softimg.iso,然后单击打开。WinISO可以直接打开ISO、BIN、NRG、IMG、CIF等光盘镜像文件以外,还可以打开FCD、VCD等虚拟光驱镜像文件。
1、添加文件:向镜像文件中添加文件的方法是,从资源管理器中拖动文件或文件夹至WinISO主程序窗口中,或单击“添加”按钮即可。最后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保存镜像。
2、删除文件:从当前镜像文件中删除文件,首先选取要删除的文件或者文件夹,然后单击鼠标右键,执行“删除”命令,完成后,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从ISO/BIN文件中提取文件:有时,我们可能只需要镜像文件中的某一个文件,那么就可以采用提取的方法。选中你需要的文件,然后点鼠标右键(或者是单击工具栏上的“提取”按钮),你会看到一个菜单,选“提取”,会打开一个“提取文件”对话框,单击“…”按钮选择保存路径,并在下方“文件”栏中选择提取的类型为当前被“选择文件”,还是提取全部镜像文件,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三、将光盘内容做成ISO文件
单击主菜单栏“操作”,选择“从CD-ROM制作 ISO”选项,或直接按下快捷键“F6”,此时会打开“从CD-ROM制作ISO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CD-ROM的所在盘符,并选择所要创建的 ISO 文件存放的目录。在文件中提供了两个选项,分别是ASPI和文件方式。
注意:ASPI方式是使用Windows系统内部的ASPI接口驱动程序去读光驱,这种方式的效率和速度比较高,并且它在ISO文件里可以记录下启动光盘的启动信息,推荐使用此方式。如果发现ASPI驱动程序报告提示“不能使用ASPI”的时候,可以选择“文件”方式去创建,但是“文件”方式有个问题就是如果光盘是启动光盘的话,ISO文件中会丢失启动信息。
完成设置后单击“制作”按钮,就可以开始创建 ISO 文件了。
四、镜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1、BIN 文件转换为ISO文件:执行“转换/BIN转换为ISO...”命令,在打开的“BIN转换为ISO...”的对话框中,点一下“...”浏览按钮,在对话框中选择源文件,并在输出文件中选择文件转化后存放的文件夹,同时设置好文件名,最后单击“转换”按钮,即可完成转换。
注意:如果被转换的镜像文件中包含有音、视频文件信息,那么系统会打开“高级转换”窗口,可根据需要选择所要转换的轨道,数据轨道将被转换为ISO文件,音乐轨道将被转换为WAV文件,视频轨道将被转换为DAT文件。
2、ISO文件转换为BIN文件:执行“转换/ISO转换为BIN...”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浏览按钮,在对话框中选择源文件,并选择文件转化后存放的文件夹和保存文件名,单击“转换”按钮即可完成转换。
镜像(Mirroring)是冗余的一种类型,一个磁盘上的数据在另一个磁盘上存在一个完全相同的副本即为镜像。RAID 1和RAID 10使用的就是镜像。
E. 日立存储默认密码
manager。
输入用户名:system,密码:manager,点击AddArray进入存储的初始化配置界面。
日立是一家日本综合跨国集团,成立于1910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日立于1982年4月在纽交所上市,曾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排名第149。
F. 我真疯狂了,再发一遍这个问题,RADI 0 下丢失文件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做磁盘阵列应该注意一下的问题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盘,RAID 0和RAID 1对磁盘的要求不一样,RAID 1(Mirror)磁盘镜像一般要求两块(或多块)硬盘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盘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当然,选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硬盘比较理想。为了方便测试,我们选用两块60GB的希捷酷鱼Ⅳ硬盘(Barracuda ATA Ⅳ、编号ST360021A)。系统选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风金条SDRAM,耕升GeForce2 Pro显卡,应该说是比较普通的配置,我们也希望借此了解构建RAID所需的系统要求。 1.RAID 0的创建
第一步
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 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 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第二步
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 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
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 100 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
第四步
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 0的核心内容,我们以图解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
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
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第五步
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 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
第六步
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Windows98/NT/2000/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
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
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
按下“S”会安装软盘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则安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自带的驱动。按下“S”后又需要确认,这次是按“Enter”(这个……确认太多了,呵呵)。接下来是正常的系统安装,和普通安装没有任何区别。
RAID 0的安装设置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会谈谈RAID 1的安装。与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装过程要简单许多,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具破坏性。
2.RAID 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样,但RAID 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 370 BIOS后选择“Create 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 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 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 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RAID 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 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率曲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估计和平台选择有一些关系,毕竟集成芯片在进行这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工作时非常容易被干扰。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 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 0相比,RAID 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 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
三、用软件方法实现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带的芯片实现磁盘阵列外,我们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软件方式实现RAID功能,例如Windows 2000/XP中就内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 2000/XP的软件RAID功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Windows 2000中的一项功能——动态磁盘管理。
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相比,不再采用以前的分区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实和分区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区别:
1.可以任意更改磁盘容量
动态磁盘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可更改磁盘容量大小,而且不会丢失数据,而基本磁盘如果要改变分区容量就会丢失全部数据(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盘工具软件可以改变分区而不会破坏数据,如PQMagic等)。
2.磁盘空间的限制
动态磁盘可被扩展到磁盘中不连续的磁盘空间,还可以创建跨磁盘的卷集,将几个磁盘合为一个大卷集。而基本磁盘的分区必须是同一磁盘上的连续空间,分区的最大容量当然也就是磁盘的容量。
3.卷集或分区个数
动态磁盘在一个磁盘上可创建的卷集个数没有限制,相对的基本磁盘在一个磁盘上最多只能分4个区,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 9X时只能分一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这里一定要注意,动态磁盘只能在Windows NT/2000/XP系统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无法识别动态磁盘。
因为大部分用户的磁盘都是基本磁盘类型,为了使用软件RAID功能,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动态磁盘: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在查看菜单中将其中的一个窗口切换为磁盘列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右键菜单将选择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在划分动态卷时会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类型的动态卷。
1.简单卷:包含单一磁盘上的磁盘空间,和分区功能一样。
(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态磁盘并且两个磁盘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间时,我们能够选择如下的两种分卷方式)2.跨区卷:跨区卷将来自多个磁盘的未分配空间合并到一个逻辑卷中。
3.带区卷:组合多个(2到32个)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到一个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统中的两个动态磁盘容量一致时,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分区方式)
4.镜像卷:单一卷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即我们常说的RAID 1。
当我们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态磁盘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RAID方式——RAID 5,此时在分卷界面中会出现新的分卷形式。
5.RAID 5卷:相当于带奇偶校验的带区卷,即RAID 5方式。
对于大部分的个人电脑用户来说,构建RAID 0是最经济实用的阵列形式,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软件RAID 0的构建进行讲解:
要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软件RAID 0,首先必须将准备纳入阵列的磁盘转换为上文所述的动态磁盘(这里要注意的是,Windows 2000/XP的默认磁盘管理界面中不能转换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请参考上文中的描述),我们在这里尝试使用分区的条带化,这也正是软件RAID和使用RAID芯片构建磁盘阵列的区别。我们选取了一个29GB的分区进行划分带区卷,在划分带区卷区时,系统会要求一个对应的分区,也就是说这时其他的动态磁盘上必须要有同样29GB或更大的未分配空间,带区卷分配完成后,两个同样大小的分卷将被系统合并,此时我们的格式化等操作也是同时在两个磁盘上进行。
在构建RAID 0完成后,我们决定测试其硬盘传输率以确定这种软件RAID对性能的提升程度,我们构建软件RAID的平台和前文中的硬件RAID平台并不相同,为了保证CPU的性能以确保我们软件RAID的实现,我们采用了较高端的系统:Athlon XP 1700+,三星 256MB DDR内存,华硕A7V266-E主板,由于软件RAID对硬盘规格的要求比较低,所以硬盘系统我们选用了不同规格的硬盘,希捷酷鱼Ⅳ 60GB和西部数据1200BB 120GB两块硬盘。
在传输曲线的后半段,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软件RAID 0的硬盘传输率达到了60MB/s,完全超越了阵列中任意一个硬盘的传输率,RAID 0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来说,这应该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在Linux环境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Raidtools工具来实现软件RAID功能。这个工具可以制作软RAID 0、RAID 1、RAID 4、RAID 5等多种磁盘阵列。在使用Raidtools之前,首先要确定目前正在使用的Linux核心是否支持Md。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核心是2.0.X,并且不是自己编译过,大多数情况下支持软RAID。如果不能确定,则需要自己编译核心。
虽然RAID功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速度体验和数据安全性,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廉价IDE-RAID解决方案本质上仍然是“半软”的RAID,只是将RAID控制信息集成在RAID芯片当中,因此其CPU占用率比较大,而且性能并不是非常稳定。这也是在高端系统中软件RAID 0的性能有时可以超过“硬件”RAID 0方案的原因。
对于用户来说,高性能的IDE-RAID存储系统,或者需要比较强劲的CPU运算能力,或者需要比较昂贵的RAID卡,因此,磁盘阵列仍然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应用。不过对于初级用户来说,使用简单而廉价的磁盘阵列来提高计算机数据的可用性或提升一下存储速度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当然其性能还远不能和高端系统相比。
总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RAID架构出现在市场上,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上,越来越普及的廉价IDE-RAID方案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互相照应,似乎也在预示着未来个人数据存储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HighPoint 370 BIOS没有提供类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